登陆注册
12009600000004

第4章 气与饮食常识(3)

在夏季人的生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气血运行旺盛

夏季主阳,是阳升之极,阳气盛、气温高,充于外表,人体阳气运行畅达于外,气血趋向于体表。此外,即使在一天之中,昼夜晨昏气温的变化也对人体气血盛衰产生相应的影响,人体的阳气“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可见,人体阳气的盛衰是随着昼夜阴阳盛衰消长的变化而呈节律性变化的,这就为饮食养生的每日三餐的选择与调配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从人体脉象上也可以进一步反映出气血活动的变化。《素问·脉要精微沦》说:“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夏应中矩……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意思是指四时气候的变化,人的脉象也相应上下变动,所以夏天的脉象应合于矩之象洪大方正。夏至节后的四十五天,自然界的阴气渐渐上升,夏天的盛阳开始渐渐下降,这就是夏季阴阳升降、脉象变化的特征。

②人体津液外泄

夏季炎热,易使人体腠理开泄、津液外泄,出汗量(汗液是指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汗孔排出之液体)要远远大于其他季节。正常情况下,人体汗液的排泄有赖于卫气对腠理的开合作用,腠理开则汗液排泄,腠理闭则无汗。由于汗液为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同出一源(中医有“血汗同源”之说),而血又为心所主,故又有“汗为心之液”之称。夏又与心气相通,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而不收,故夏季保存或及时补充津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夏季进行饮食养生要充分考虑这一生理的变化,以及时达到补充人体津液外泄过多而造成的津液亏乏、阴精耗伤的目的。

⑤人体心脏与夏相应

人体五脏功能都随四时、阴阳五行的变化而变化。《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具体说到:“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所谓“心通于夏气”,是说人体心脏与夏相应,心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较旺盛,具体表现在心主血脉,气血旺盛,运行畅达;汗液排泄增加;阳气充,浮于外,功能活动亦加强,精力充沛。因此,为了更好地在夏季应用饮食养生,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在夏季3个月里做到有目的的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

(2)夏天6节气分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①立夏

立夏是夏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气,立夏时节应早睡早起,多沐浴阳光,注意情志的调养,保持肝气的疏泄,否则,就会伤及心气,以致秋冬季节易生疾病。

立夏是春夏之交,是儿童发育最快的时候,所以,日常生活饮食要注意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及时补充钙质、维生素及食物营养,更要注意儿童和青少年的衣着和体育锻炼。

舂夏之交,在饮食上应注意忌食性热升发之物,以免耗气伤津;同时也不宜过早食用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日常食物也容易变质,夏季应避免食入不洁食物,以防发生肠道病变。

②小满

小满时节,万物繁茂,生长最旺盛,人体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为四季最多,所以,应及时适当补充,才能使身体不受损伤。时至夏日,治病用药时要偏于清凉,如菊花、芦根、沙参、元参、百合、绿豆、扁豆、山药、冬瓜之类,配伍煎水代茶、煮粥均可,切忌过于温热,损伤阴津;也不宜过于寒凉滋腻,反使暑热内伏,不能透发。时至小满,“春困夏乏”,使人精神不易集中,应经常到户外活动,吸纳大自然清阳之气,以满足人体各种活动的需要。

芒种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期。黄梅雨季,一般约为一个月左右时间,一般在芒种后数日“入梅”(“进梅”)。黄梅时节,多雨潮湿,由于湿气能伤脾胃,故此时要注意保护脾胃,少食油腻,以免外湿影响消化功能。

其时,阳气旺盛,天气炎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生疾病,如急性肠胃炎、中暑、日光性皮炎、日光性眼炎等,都是夏季的多发疾病,痢疾、乙脑、伤寒等都是夏季易发的传染病,应注意预防。

③夏至

夏至以后,太阳逐渐南移,白昼自此逐渐缩短。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故在短期内气温继续升高。

自夏至日至立秋后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之阶段,也是人体调补和治疗宿疾的最佳时期之一。夏至日,是一年中阴阳气交的关键。冬季易发的慢性疾病,利用夏季病情平稳时期进行调补,对治愈或减轻慢性病的复发有较好的作用。故祖国医学对冬病夏治非常重视。古书云:“春夏养阳”,即是说在夏天调补时要偏于温补人体的阳气,顺应舂夏阳气旺盛的变化,这对于易感受阴寒之气及阳虚病人尤为重要。

④小暑

小暑时节,万物繁荣秀丽,天地气交,人们可晚睡早起,情志愉快不怒,适当活动,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才能与“夏长”之气相适应,符合夏季养“长”之机。这段时问应适当参加户外的活动。较为合适的娱乐活动如听音乐,可使人忘却夏季炎热的烦恼,音乐悠扬舒缓的旋律、节奏、音调,对人体都是一种良性刺激,能改善大脑及各系统功能,协调各系统器官的正常活动,促进血液流通,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提高人的修养,“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矣”。另外,电影亦有同样的作用,但要避免过于疲劳。看完电视后,用肥皂洗脸,可以洗去电视荧屏静电荷带来的污染。但是,老人、儿童、体弱者,应适当减少户外活动,避免中暑。

⑤大暑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由于天气炎热,食欲减退,食物选择要以清淡芳香为主,清淡易消化,芳香刺激食欲。同时,进食要定时定量,可提高胃液分泌量,增加食欲。要多饮开水,饮用时加少量食盐。适当吃些瓜果冷饮,可起到降温防暑的作用,特别是新鲜果汁,如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番茄汁、西瓜汁、菠萝汁等。但要注意冷饮不能吃得过多,否则,冷饮刺激肠胃道内壁,减少消化酶的分泌,会发生肠胃疾病,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例如西瓜,虽是一种消暑利尿的佳品,若吃多了也会肚腹膨胀,不利消化,再则小便增多,也会使人感觉疲劳,尤其是小儿、老人和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胃炎、内脏下垂等气虚病人,更不宜多食。这段时间气温很高,生活中应注意不要食用变质或不洁食物,切勿生食海鲜,不吃醉、糟及炝类食物,以防消化道疾病的出现。

5.秋季六节气与人的生命健康秋季的主气是“燥”,在人体内,肺属燥金,其气应秋。秋高气爽,空气清新,有利于肺主气、司呼吸之功能;但到秋分以后燥气过盛,与风相合形成风燥之邪,必首先侵袭肺所主的皮毛和鼻窍,若肺的宣发正常,就能很快作出应答,将卫气宣发输布至皮肤、鼻窍,使皮肤、毛发滋滋润,腠理致密,鼻窍通利,则无论何种燥邪均不能进入体内,使人们可以顺利地度过秋季。假如秋燥之气太盛,超过了人体的防御能力,或虽燥邪不盛,而肺本身的主气、宣发功能薄弱,无力适应秋季的气候变化,无力抵御外邪,则肺所主的皮毛、鼻窍和肺自身就首当其冲,会受到燥邪的危害而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燥邪为病,有外燥、内燥之分:外燥是自然界燥邪从鼻窍、皮毛而入,常从肺卫开始,但有温燥、凉燥之别;内燥多由汗下太过,或精血内夺,或年老液亏,以致机体阴津枯涸所致。

燥邪为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

一是燥易伤肺,因肺喜清肃濡润,主呼吸而与大气相通,外合毛皮,故外界燥邪极易伤肺和肺所主之地。

二是燥胜则干,在自然界可出现田地龟裂、禾苗枯槁、树叶焦黄;在人体,燥邪耗伤津液,也会出现一派干涸之象,如鼻干、喉干、咽干、口干、舌干、皮肤干燥皱裂,大便干燥、艰涩等等。故无论外燥、内燥,一旦发病,均可出现上述津枯液干之象。当然,内燥不限于肺,其他脏器的阴亏液竭,亦可形成内燥之证。

在初秋七月,暑气余威尚盛,又兼雨水甚多,所以中医学将农历七月称为长夏。长夏主湿,脾主长夏,所以早秋七月以脾胃病居多。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湿为阴邪,易阴遏气机,损伤阳气,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水肿或腹泻;何况长夏七月,天气尚热,人们喜食生冷瓜果、冰冻饮料,更助湿邪,损伤脾阳,所以秋七月易见腹满、腹泻之症。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而生痰。早秋脾伤于湿,可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复发种下痫根,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湿性重着,外湿之邪,侵犯经络筋骨,使经筋阻痹,可出现“湿痹”、“着痹”。

由上述可见,由于秋季气候变化复杂,不但多见其主气“燥”所引起的各种病症,还可见长夏湿邪为患所致的多种疾病,并为冬季常见的慢性病种下了病根,所以,秋季饮食养生就须针对天地变化特征、人体生理病理特点而选择相应的饮食。

(3)秋季六节气分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①立秋

立秋正值末伏前后,气温虽然开始下降,但还有“秋老虎”的威势,江南地区的气温仍可高达35℃以上,夏日的余威仍然仔在。立秋后,虽然气温仍高,但早晚气温比夏天要低一点。人们锻炼要注意,应避免在车辆过多的道路上晨练;晨练不宜过早,应在太阳升起之后;出汗后应用干毛巾擦干,或及时洗澡换衣服,以防感冒。

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故养生原则应转向敛神、降气、润燥、抑肺扶肝,这样才能保持五脏无偏。善养生者,须早睡早起,以旺生气;收敛神气,以避杀气。饮食增酸减辛,以助肝气。

②处暑

处暑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雨量减少,空气中的湿度也相对减少,使人有秋高气爽之感。但此时燥气也开始生成,人们会感到皮肤、口鼻相对干燥,故应注意秋燥的预防,多吃甘寒汁多的食物,如各种水果、麦冬、芦根等。

处暑时节,人们应早睡早起,以使情绪安定宁静,预防自然界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神气,使情志与“秋收”相应,符合秋季养“收”之机。人体也是处于收获的时期,机体已由活跃、外向、支付阶段,转变过渡到沉静、内向、积蓄的阶段。又由于夏季人体消耗多而吸收少.故在天气稍凉之肘,应注意机体的补充,故秋天又是进补的重要季节。秋天阳气由升浮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要注意起居调节,防止受寒寒。虽有时气温还偏炎热(如秋老虎天气),电不宜再多食冰糕之类冷饮食品,以保护脾胃消化功能。

③白露

白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转凉,天气偏于干燥。秋气应肺,燥气可耗伤脯阴,故会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这些都是秋季养生进补时应考虑的因素,“燥者濡之”、“上燥清气,中燥增液,下燥养血”,是秋天进补的重要原则。选择药物应偏于柔润温养,但又应温而不热,凉而不寒,总以不伤阴不耗阴为要。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桑叶、胡麻仁、甘草、杏仁、石膏、阿胶、枇杷时)是重要的秋令进补方之一,对于秋燥伤津,要多吃些蔬菜、水果,如生梨、荸荠、甘蔗之类,以润肺生津,尤以柚子为最佳果品。

白露还是风湿病、高血压病容易复发的时节,所以要注意保暖,夜晚可盖薄被,不要再赤膊贪凉,正如俗活所说:“白露身不露”,以免引发旧疾,或感染新恙。晨起外出,宜暖其服,勿空其腹,但食勿过饱,免生壅塞,不利气机运转。

④秋分

秋分时节,秋风送爽,是人们感觉最舒适的一个时节,故在此时应多去户外活动。动静结合,调心肺,动身形,畅达神态,流通气血,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高雅艺术的无穷魅力,会唤起无限的生活情趣。

⑤寒露

寒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转寒,小儿、老人尤要随时留意,免受风寒。但又要注意适当“秋冻”,即中国传统保养法之“薄衣法”。“薄衣法”就是在气候开始转凉时,慢慢增加衣服来逐渐锻炼机体抗寒能力的一种方法。使人体的毛孔处于关闭状态,抗寒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这对体弱者预防感冒极为有益。当然,“薄衣法”并非要求人去挨冻,其原则是以穿衣不出汗为度,随气温的高低和运动的强度,及时更换衣服,避免汗孔大开,而引风邪寒气入内。

由于天气渐渐寒冷,人体血管也开始收缩,故此时应注意心血管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等的复发。

⑥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阴气更甚于前,植物开始凋零。当此之时,切忌受寒,晨起宜较前月略晚为宜,以避霜冷寒气。

体内有痰饮宿疾的人,每到这一季节乔易发作,而预防方法,除谨避虚邪贼风外、还应注意饮食起居,无恣醉饱,无恣生冷。时值霜降,人体脾气已衰,肺金当旺,饮食五味以减少味苦食物,适当增加酸、甘食物为宜,酸甘化阴可益肝肾,而甘味脾,可以巩固后天脾胃之本。

6.冬季六节气与人的生命健康

(1)冬季所引起的人体的生理变化

同类推荐
  • 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

    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

    《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一书主要介绍了一些育儿知识及孩子生病时的家庭护理。孩子发烧总不退?孩子咳嗽总是反复?孩子一上幼儿园就生病?孩子不好好吃饭……当孩子因为生病而难受得哭闹时,大多数妈妈都不知道怎么做。本书首度公开有30年临床经验的儿科医生的育儿诀窍,帮你快速分辨孩子的疾病,缓解孩子的身体不适,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
  • 营养丰富的精品月子餐

    营养丰富的精品月子餐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质的提高,早已不再是从前那种因为经济状况不好或食物来源不充足而导致营养不良的时代了。在优越的社会物质环境中,随之而来的却是在营养知识没有完全普及的背景下,产生的诸多不懂营养、乱补营养和营养过剩的问题。《营养丰富的精品月子餐》介绍营养丰富的精品月子餐,运用科学的营养理论,结合精妙的烹饪加工,做出色、香、味、养俱全的美味佳肴。
  • 中年男人健康读这本就够了

    中年男人健康读这本就够了

    中年男性的健康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家庭稳定和个人的幸福。《中年男人健康读这本就够了》对中年男性关注的健康理念、常见病预防保健、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运动养生、科学饮食、心理及性保健等方面的常识进行重点介绍。根据中年男性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生活方式的特殊性,本书针对其常见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相关保健养生方法和知识,为中年男性提供指导。
  • 家电与健康

    家电与健康

    曾几何时,各类家用电器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在都市里,电脑、空调已经普及,沿海一带,平均每两人一部手机。单位、家中使用电脑日益增多。伴随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人们对家用电器使用的知识日渐普及,而家用电器对身体危害的知识却十分陌生。我们看见一位家长,教不足源岁的儿子玩电脑时距离近,时间长,完全不知如何预防“电脑病”。当提出“预防”这个词语时,他认为是少见多怪,嗤之以鼻;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自己4岁的孩子站在微波炉前守候着正在加热的食物,当有人提醒她应该远离时,她不屑一顾,觉得是多此一举。
  •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黄帝内经》将传统中华哲学思想与医学相结合,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术、医疗之术、长寿之诀。为了让读者直接而快捷地领悟《黄帝内经》中所蕴含的精髓和玄妙,本书将原文的深奥理论用通俗的语言和简洁的进行阐释,将抽象概念形象化,深奥理论通俗化,并从十二时辰、体质养生、日常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阐释了疾病的诊治之法和日常养生之道。
热门推荐
  • 重生洪荒之猴

    重生洪荒之猴

    什么都不说了对不起大家
  • 天才炼丹师:暴王的蛇蝎后

    天才炼丹师:暴王的蛇蝎后

    绝世废材?NO,天赋是可以偷滴!魔宠难寻?NO,神级魔兽伙伴是捡的!谁说废材是草包?姐的草包团队坑死了所有天才!想拿姐当双修对象练功炉鼎,做你的春秋大梦!当顶级特种兵穿成绝世废材,一夕之间,她摇身一变,成为西火国那耀眼的一颗明星。想阴姐?姐气得你吐血而亡!想害姐?姐让你尝尝什么叫自食恶果外加尸骨无存!遇到姐,叫你知道什么叫逆天的变态+逆天的好运+逆天的修炼速!“惊才绝艳,傲视群伦!”是姐代名词。欺我者,千倍还之。害我者,一一铭记我心,来日让你们有节奏感地——去死!
  • 双面毒妻

    双面毒妻

    前世,夏落琳大仇未报身先死!重生归来,时光回溯,她身具异能,为报仇,她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却逃不开他的温柔陷阱。既然命不该绝,就爱的轰轰烈烈,气死渣男贱女!世上最快乐的事是,看到别人对自己又爱又恨,又无可奈何。人前,她运筹帷幄,面对他,却温顺如兔,智商堪忧。这男人,护她周全,任她千娇百媚。可,当她大仇得报,对他日渐食髓知味,三月期限却所剩无几……
  • 道启鸿蒙

    道启鸿蒙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那美貌女子脸色红润,脖子四肢都变的粉红,她低声说:“大哥,我感觉越来越热,可是快到了火镜了?”大哥说:“正是。你们护住元神,小心看来!”说着手指一点,一道金光划破长空!众人从金光看去,无不惊骇。只见一轮大火镜,发出耀眼金光,夺人双眼。镜中有无数烈焰翻腾,甚至镜边缘上也有朵朵烈火涌出。这是我故事的一个片段,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这本书是一个大神告诉我的......
  • 平遥往事

    平遥往事

    以故乡平遥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平遥往事》脱稿,各方面的反响都很不错,将在今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前正式出版发行。这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内心感到莫大的宽慰。踏实做事,造福桑梓。平遥商会以这本书的出版,再次践行了立会的宗旨。尤其在人们热衷物质利益的时下,关注纯文学创作,并能以切实的帮助促其开花结果,努力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实属难能可贵。商会诸多同仁的努力终结善果,作者的心血也得到回报,夫复何求?
  • 十星灵

    十星灵

    废材少年修是家族令人头疼的存在,但因为亲爷爷是威武的族长,家族对之一直敢怒不敢言,而修则得之生活在安逸之中。但某天,修的爷爷突然失踪,连着一起失踪的还有他人对其的记忆!唯一存有与爷爷相关记忆的只有修,修每天都想着把爷爷找回来,但失去了庇护,修的生活直线下降,一直生活在底层,令他痛苦不堪。直到有一天,修离奇穿越至神秘大陆,而在大陆之中,修得到了失联已久的爷爷的消息......
  • 苍神大地

    苍神大地

    拿着木杖脚踩布鞋的剃发光头不敢说话腰束匕首肩披黑风的白发女子没有笑容怀揣折扇头戴纶巾的俊俏书生偏喜米汤全身红装手提木箱的红瞳少年独爱白干。。。
  • 超越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①

    超越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①

    在本书中,刘墉以一封封亲切的亲笔信,写给刚考上纽约史岱文高中的儿子刘轩,信中针对儿子每日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加以发挥及引导,寄理于情的字字句句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教诲与期许。这些刘氏家书影响了千万家长、老师的育子方针与教育理念,也改变了千万学子的人生态度和生命视野。跨越二十年的成长,穿越二十年的对话,父情子心相互辉映,育子经典历久弥新……这是影响千万人的励志家书,这是激励千万人的人生参考。
  • 苍穹破空

    苍穹破空

    这个是界已然面临着被毁灭的危险,戮兽的入侵,异种的形成,让脆弱的人类不得不反抗,至此,人类在短短数年间已经消失了百分之九十七,仅剩不到十万人能否拯救世界,圣石器和魔具的出现又能否帮助人类扭转局面?
  • 浮生记之若梦流年

    浮生记之若梦流年

    三生石畔,看到的是前世凄凉。预世镜前,看到的是今世之殇。难道注定不得善终?难道一定要舍弃所爱?不,她从不屈服,从不认命。什么天道,什么预言“我命由我不由天”她就是要逆天改命。在她搅得翻天覆地之时却落入一个怀抱听那人说“我陪你”,看着此人心中充满了感动与幸福,却见那人俯身在她耳边轻吹一口气,声音低哑的说到:“回家之后我要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