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09100000021

第21章 情采

【原文】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①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敷②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缛采名矣。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③而成《韶》、《夏》,五性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孝经》垂典,丧“言不文”;故知君子常言,未尝质④也。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庄周云“辩雕万物”,谓藻饰也。韩非云“艳乎辩说”,谓绮丽也。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文辞之变,于斯极矣。研味《孝》、《老》,则知文质附乎性情;详览《庄》、《韩》,则见华实过乎淫侈。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注释】

①鞟:去了毛的皮革。②敷:铺陈。③比:编辑。④未尝质:并不质朴。

【译文】

古代圣贤的著作,都叫做“文章”,这不是由于它们都具有文采吗?虚柔的水可以产生波纹,坚实的树木便能开放花朵:可见文采必须依附于特定的实物。虎豹皮毛如果没有花纹,就看不出它们和犬羊的皮有什么区别;犀牛的皮虽有用,但还须涂上丹漆才美观:可见物体的实质也要依靠美好的外形。至于抒写作者的思想情感,描绘事物的形象,在文字上用心琢磨,然后组织成辞句写在纸上;其所以能够光辉灿烂,就因为文采繁茂的缘故。所以,文学艺术创作的道路有三种:第一是表形的创作,是依靠各种不同颜色而成的;第二是表声的创作,是依靠各种不同的声音而成的;第三是表情的创作,是依靠各种不同的性情而成的。各种颜色互相错杂,就构成鲜艳的花纹;各种声音互相调和,就构成动听的乐章;各种性情表达出来,就构成优美的作品。这是自然的道理所决定了的。如《孝经》教导后人:“哀悼父母的话,不需要什么文采。”由此可见,人们平时说话不是不要文采的。又如老子反对虚伪,所以说:“华丽的语言往往不可靠。”但他自己写的《道德经》五千言,却是非常美妙的;可见他对华美的文采并不一概反对。此外,庄子也曾说过“用巧妙的言辞来描绘万事万物”——这是讲辞采的修饰。韩非又曾说过“巧妙的议论多么华丽”,这是说文采太多了。文采太多的议论,修饰得很巧妙的描写,文章的变化就达于极点了。体会《孝经》、《老子》中的话,可知文章的形式是依附于作者的情感的;细看《庄子》、《韩非子》等书中的话,就明白作品的华丽是过分淫侈了。如果能够在清流与浊流之间加以适当的选择,在邪道与正路面前从容考虑,也就可以在文学创作中适当地驾驭文采了。但是红粉和青黛只能装饰一下人的外表,妍媚的情态却只能从人固有的美丽姿容中产生出来。文采也只能修饰一下语言,文章的巧妙华丽都以它的思想内容为基础。所以思想内容犹如文辞的经线,文辞好比是内容的纬线;必须首先确定了经线,然后才能织上纬线。所以写文章也要首先确定内容,然后才能产生通畅的文辞:这就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

【原文】

昔诗人什篇①,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②,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③,而泛咏皋壤④。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⑤其反矣。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徵?

【注释】

①什篇:诗篇。②郁陶:忧郁、积闷。③轩冕:指高级的职位。④皋壤:水边的地方,指偏僻的地方。⑤翩:飞得很快的样子。

【译文】

从前《诗经》的作者所写的诗歌,是为了表达思想情感而写成的;后代辞赋家所写的作品,则是为了写作而捏造出情感来的。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因为像《诗经》中《国风》、《小雅》等篇的产生,就是由于作者内心充满了忧愤,才通过诗歌来表达这种感情,用以规劝当时的执政者:这就是为了表达思想情感而写文章的。后来的辞赋家们,本来心里没有什么愁思哀感,却勉强夸大其辞,沽名钓誉:这就是为了写文章而捏造情感。为了表达情感而写出的文章,一般都能做到文辞精练而内容真实;仅仅为了写作而勉强写成的文辞,就往往是过分华丽而内容杂乱空泛。但是后代的作家,大都爱好虚华而轻视真实,抛弃古代的《诗经》,而向辞赋学习。于是,抒写情志的作品日渐稀少,仅仅追求文采的作品越来越多。有的人内心里深深怀念着高官厚禄,却满口歌颂着山林的隐居生活;有的入骨子里对人间名利关心之至,却虚情假意地来抒发尘世之外的情趣。既没有真实心情,文章就只有相反的描写了。古人曾说:“桃树李树不用开口,就有许多来来往往的人在树下走出路来。”那是因为树上有果实的缘故。古书上又曾说过:“男子种的兰花即使好看,却没有香味。”那是因为男子缺乏真诚细致的感情。像花草树木这样微小的东西还要依靠情感,凭借着果实;何况人们写作文章,那就更应该以抒写情志为根本。如果作家所写的和自己的情感不一致,这种作品又有什么意义呢?

【原文】

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理,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①。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言隐荣华”,殆②谓此也。是以“衣锦褧衣③”,恶文太章;《贲》④象穷白,贵乎反本。夫能设模以位理,拟地以置心,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攡⑤藻,使文不灭质,博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于红紫,乃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

【注释】

①翳:隐蔽,不易发现的。②殆:几乎,大概。③褧衣:麻布罩衫。④贲:《易经》中的一个卦象。指文饰。⑤攡:舒展,发布。

【译文】

因此,写文章时运用辞藻,目的是要讲明事理。如果文采浮泛而怪异,作品的思想内容就必然模糊不清。这就好比钓鱼的人,用翠鸟的羽毛做钓绳,用肉桂做鱼食,反而钓不到鱼。《庄子·齐物论》中说“言辞的涵义被过繁的文采所掩盖了”,指的大约就是这类事情。《诗经·卫风·硕入》说“穿了锦绣衣服,外面再加上罩衫”,这就是因为不愿打扮得太刺眼。《周易》中讲文饰的《贲卦》,最终还是以白色为正,可见采饰仍以保持本色为贵。进行创作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规范来安置作品的内容,拟定一个适当的基础来表达作家的心情;只有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确定了,才能据以配上音节,缀以辞采;从而做到形式虽华美,但不掩盖其内容;辞采虽繁富,但不至埋没作家的心情;要使赤、青等正色发扬光大,而把红、紫等杂色抛弃不用:这才是既能美化作品,又能使内容形式都符合理想的作家。

【原文】

赞曰:言以文远,诚哉斯验。心术①既形,英华乃赡②。

吴锦好渝③,舜④英徒艳。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注释】

①心术:运用思想进行写作的方法。②赡:富足。③渝:变化。④舜:木槿花。此句用木槿花朝开幕落,有花无实来进行比喻。

【译文】

总之,语言要有华美的文采才能流传久远,这确是不错的。运用文思的方法既然明确,作品中的文采就能适当丰富了。但吴地出产的锦绣容易变色,木槿花虽美而不能持久;写文章如果类似这样,只有繁丽的文采而缺乏深刻的思想情感,看起来必然令人生厌。

同类推荐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 元稹集

    元稹集

    元稹在其《叙诗寄乐天书》中,将他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律讽、艳诗等十体。其所重者在古讽、乐讽。实际上其主要成就在乐府诗、艳体诗。故本集所选亦侧重艳体诗、乐府诗。对于元稹文,选了《乐府古题序》、《白氏长庆集序》。传奇则选了《莺莺传》。为解评、阅读方便起见,“新题乐府序”随诗编排,《莺莺传》作为“传奇”排在诗文后,“两序”作为“文”排在“传奇”之前。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鬼神传

    鬼神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贴身特工

    贴身特工

    有一个神癫癫的老师傅?传他一身超强的本事?再给他一块血麒麟令牌?
  • 史畸

    史畸

    “啊,那个,这是个充满热血、奋斗、努力的小说”“呃,作者告诉我,说是一本狗血、泄愤、奴隶的小说”丁神打断鲁骅玮的话语。“啊,那个,这个...作者还是你自己编吧”说完和丁神离去。V爵爷:“那个,这个...这俩逗比!哔哔哔哔哔哔(消音)。”
  • 末日之城

    末日之城

    一座城,某一天突然发现走出去很难;有个人,某一天突然发现很难再见上一面......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我一生的平静!我要生存,为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 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父母都希望孩子独立,并且一致认为这种品质应该从小开始培养。而对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应该从自我照顾能力开始。然而,父母头脑中一定要有一根弦,那就是“独立”的更深层含义,更重要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培养。一个真正具备独立人格的人,不仅会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还会更自信,对环境、对未来都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独立性不是父母的主观要求,而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在孩子1~2岁、有了自我意识时便开始涌现。当孩子迈出独立自主的第一步之后,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配合孩子的成长呢?
  • 台案汇录辛集

    台案汇录辛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再见,下一任

    再见,下一任

    一个深情王子,一个霸道总裁,他们用不同方式爱着、恨着。对待爱情,他们一个当机立断,一个犹豫不决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式护着属于一个女孩的幸福。再见下一任,因为有了你,我不再会有下一任!
  • 却风归之凤皇于飞

    却风归之凤皇于飞

    时值乱世,晋朝南迁,北方群雄并起,几大势力分别有慕容氏燕、苻氏秦、拓跋氏代、姚氏羌。秦天王苻坚在国相王猛的辅佐下一步步发展壮大,在收服了姚氏一族后,打起慕容燕国的主意。慕容一族满门才俊,除去燕主慕容俊,尚有太原王慕容恪、吴王慕容垂、范阳王慕容德等兄弟。慕容俊早死,大权落入太后可足浑氏手中,可足浑与吴王不合,幸慕容恪从中周旋,吴王才免受非难。然慕容恪在攻打洛阳时亦染病死去,燕国内部顿时风云诡谲,而外部同时遭到秦国袭击,节节败退。慕容垂挂帅出征,一举得胜,有功高盖主之嫌。可足浑不能忍耐,决计害之,慕容垂被迫逃亡秦国,得到苻坚优待。燕国丧失能将,狂澜不能挽,终至灭国。是时,凤皇十一岁。
  • 致命纠缠:腹黑首席冒牌妻

    致命纠缠:腹黑首席冒牌妻

    前一刻还缠绵悱恻,后一秒就残忍的甩了她一耳光。“你连她的一根头发都比不上,不配碰她!”她爱他至深,他却伤她至此,在别的女人面前无情的践踏她的尊严。为了他,她赔上了一切,可是他却连看都不看,直接将她推入了深渊。她的卑微,彰显的只是她的愚蠢而已。再活一世,她发誓,要让他加注在她身上的痛,百倍还给他!
  •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研究》分主题篇、内容篇、时空叙述篇、文体篇、文学篇五个部分。主题篇讨论了作品主题与作者心声的传达这两个相关话题。内容篇则关注书中对人与物的展现。时空叙述篇讨论了《洛阳伽蓝记》全书独特的叙述框架,即以空间叙述为经、为主;在空间叙述中又加入时间叙述,以时间叙述为纬、为辅,最终形成时空交融、共时与历时叙述交融的叙述格局。
  • 凤凰劫:逆世二小姐

    凤凰劫:逆世二小姐

    钱财两空后,丈夫要和她离婚,情妇告诉她:你才是小三!想让她签离婚协议?做梦!只要她一天不签,你钟彤雨,一辈子也只是个情妇!逆世而来,浴火重生,是与非又换来了谁的喜与悲。爱我么?凭什么?凭你这张脸嘛,天下第一公子!即使重生,那么宁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她!否则……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