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97700000012

第12章 威尔逊审时度势兴兵要策 米切尔空权思想推海航事业

伍德罗·威尔逊1918年3月提出了打败德国“十四点原则”,很快,美军就在1918年7月的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和9月的圣米耶尔战役中消灭了德军主力,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时,美国在世界上成了了不起的大国,威尔逊俨然成了救世主。

在这样一片胜利的气氛下,威尔逊总统亲自率代表团参加了在凡尔赛召开的和约谈判,当威尔逊兴高采烈地带着《凡尔赛和约》回到美国时,和约却失去了光芒。原因是美国人不买他的账,他的代表团既没有参议院的代表,也没有共和党代表,和约失去了大众的支持。这件事,对当时的美国军事政策影响不小,威尔逊不得不把14点方案及衍生的理想主义观点退缩为3个目标:保卫本土及其海外领地不受外来侵略;阻止欧洲介入全球事务;保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当然这个决定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即威尔逊对时局的研究和分析。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陆海军联合委员会的决策者们在对支离破碎的政治局势进行了一番调查之后,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为第二次更大规模的全球冲突埋下了祸根。他们还预言,对于美国来说,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不可避免的,正如它无法逃避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虽然,德国作为一个强国已不复存在,革命后的俄国充其量只能进行国内战争,大英帝国、法国和意大利均已无力扩大势力范围,只能保住他们岌岌可危的现存海外的领地。但这些列强,并未完全一败涂地,至少俄、英、法和意大利还有威胁能力。

同时,还有日本帝国不断增长的国际野心和战略力量也是潜在威胁。它于1915年加入协约国,不仅将其军事力量扩张到亚洲大陆,而且还将势力伸展到中太平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已崛起为太平洋地区的主宰力量,其势力向东一直扩展到国际日期变更线。它占领了德国在太平洋的属地,使自己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可随意往返亚洲大陆而不受美国、欧洲的任何限制。日本在中太平洋和南太平洋美国属地关岛以外的地方都建立了基地,致使美国海军很难驰援美军的战略基地菲律宾,也很难阻止日本再次入侵中国,或攻击富庶但殖民统治十分薄弱的荷属东印度群岛、法属印度支那和英属马来西亚。

对这种态势,海军将领委员会认为,日本对美国本土和西半球没有构成现实威胁,但它正处于一个十分有利的地位,能够关闭“开放的门户”,并对亚洲的英、法殖民体系以致命打击,而这点又对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复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不可掉以轻心。此为其一。

其二,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已退回到传统的孤立主义和不介入欧洲事务的立场。美国政府在拒绝参加国际联盟之后,致力于推行其外贸政策,收回了欧洲各国的战争贷款。这类政策日趋保护主义化。调查委员会对此认定,美国与英国和法国寻求维持欧洲力量均衡的愿望变得更加不容易了。

其三,由于苏联卷入欧洲战争,牵制日本的能力将大大丧失,美国失去了对付日本的帮手。

不仅如此,这种分析还使威尔逊和美国的政策制订者们懂得,世界大战并未使世界变得安全,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缔造和平的愿望化为泡影,美国扩充、改善军事力量以适应战后世界战略挑战也势在必行。尽管大众对“国外战争”以及和平时期的军费增加丝毫不感兴趣,但政府还是下了这样的决心—迅速发展军事能力,依靠军事能力来保证国家安全。

为此,1919年至1922年间,美国政府努力整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种实际的和预想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军事政策、法律,使军事政策与其内政外交政策观点相适应。并依据形势的轻重缓急抓军备。

威尔逊将海军称之为国防政策的基石—或者叫做脊梁。声称没有任何理由放弃《1916年海军法》。要求按照该法案,为对付来自英国和日本两方面的海上威胁,建立一支“第一流的海军”。

威尔逊决心虽大,但动作缓慢。原因是国会正面临着偿还国家的战争债务和削减政府开支的任务,以便控制通货膨胀,结束战后经济萧条。到1920年,虽然参议院在调查了海军部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作战效能之后,证明了1916年造舰计划的合理性,但国会已无力拨款继续实施这项计划了。此外,还有几个原因让威尔逊的海军政策几近无获:威廉·西姆斯上将对海军组织不健全和技术落后进行了指责,国会便以此为借口停止了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削减海军军费的行动得到许多方面的支持,国内的援外活动集团,如劳工组织和改革团体,还有控制军费国际协议的鼓吹者,再度兴起和平运动;在海军内部,改革派军官们担心,有了具有很大潜在破坏力的潜艇,战列舰已经过时;而且飞机也会对水面舰队造成影响。

为度过这个难关,威尔逊在任期内组织筹划了国际限制军备会议,以推动和带动海军的发展,这次会议于1921~1922年冬季召开。美国代表团以国务卿查尔斯·埃文斯·休斯为代团长,成员包括文职及海军两方面的顾问。他们经过仔细的研讨,对美、英、日、法、意五国的主力舰数量和性能提出一项综合协议书《五国海军条约》。对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总吨位比作了笼统规定,其中美国和英国各为50万吨,日本为30万吨,法国和意大利各为17.5万吨。除总吨位的最高限额外,与会各国还达成一项协议,规定每艘战列舰吨位不得超过3.5万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签约国的造舰工业将“放假”10年,10年后才能进行新的舰只替换。

会后,美国按条约规定可以造8艘舰船。因为美国海军的战列舰总数将为18艘,而现有的10艘是1906年以后建成的,另外8艘则可以新造。

比较起来,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舰数量略多,为20艘,但其现代化程度不高,而日本海军只有10艘战列舰。就这样,美国成功地使各国海军继续其既定的政策。

1919年,美国海军将战列舰队一分为二,把现代化的战列舰派往新建的太平洋舰队。尽管美国的评论家们大肆渲染美国拆毁了15艘主力舰,并停建了另外11艘。但事实上拆毁的都是效用令人怀疑的陈旧的战列舰,而停建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也正是国会一直不愿建造的。

此外,条约还允许将2艘战列巡洋舰的舰体改装成航空母舰,这就是“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当这两艘3.3万吨的航空母舰编入舰队时,它们成了世界上同级舰只中的较快者。

这项政策虽然帮助了美国海军,但在当时制订条约时有一项条款,规定签约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和防御工事。

这一条款使美国海军非常沮丧,因为它无法将夏威夷群岛以西的任何基地建为可支援舰艇作战的大型基地了。日本早已承诺不在其托管岛屿上建立基地,现在又承诺将范围扩大到福摩萨(台湾)。但是,一旦战争爆发,日本所处的天时地利便可使它占据优势。

像海军一样,战后美国地面部队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颁布了新的军事政策—1920年《国防法》。该法仿效创建“第一流的海军”,提出创建“第一流的美国陆军”。规定陆军由多种成分组成,在战时可以正规军人和临时士兵为骨架进行动员和扩编。

对此,国会出了两个难题:一是,对主张和平时期进行军训的人提出的兵员方案置之不理,拒绝实行义务兵役制;二是拒绝常备部队任何明显的增加。尽管如此,1919年,陆军部参谋部还是向国会呈送了一份计划,要求建50万人的正规陆军,并提出一项普及军训的方案,由正规军负责实施,到开战时就能为正规军提供50万经过训练的预备役部队,并随时将这些训练有素的预备役部队编入现役部队。

从理论上看,如果战略物资的准备也处于同等水平,那么这一体系将是在紧急情况下获取战斗效益的最快途径。然而在国会眼中,这一计划是德国式的,军国主义的,而且费用太高。一位国会议员称之为“无法无天”;另一位则说,人们早已对“这该死的军队倒了胃口”。

为寻找一个可供选择的体制,国会推出了约翰·麦考利·帕尔默上校的主张,他是一位历史学家、经验丰富的参谋人员、作家。他主张按瑞士模式治军。他认为,靠强制的手段召集平民士兵组成一支人数众多的军队,是符合美国的传统和文官治军的一贯做法的。国会接受了帕尔默的美国无须有一支大型正规军的观点,同时也拒绝了他所推荐的替代物—一支通过普及军训建立起来的平民预备役部队。虽然国会反对,但在折中的条件下,美国依据1920年的《国防法》建立了一支以志愿者和多种预备役部队为基础的多层军事结构体系。

(一)美国正规陆军由28万官兵组成,主要任务是为海外防务、远征军和边界保卫提供地面战术部队,负责训练平民有关组织。

(二)国民警卫队院外集团和警卫队为第一联邦后备部队。根据平民利益和联邦财力,国民警卫队在和平时期的最高人数可达43.5万人。

(三)组织预备役部队,这是一支由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官和士兵组成的联邦部队,他们保留着直到师一级战术单位的各级指挥机关。这些框架师将吸收和训练战时应征者。其他来自军官后备队和士兵后备队的联邦后备队员将在战时加入现役部队序列。总数可达230万人。

(四)为便于和平时期的训练和战时扩军的管理,陆军将组成9个军管区,每个军管区包括1个正规陆军师、2个国民警卫队师和3个后备队师。

对陆军建设,威尔逊的新政策还有一项了不起的政绩—预备役军官的任命制度化为此,美国决定尉官任命主要的是通过大学的后备军官训练团来进行,对于参加训练团的人员,则通过暑假军训系统来实施。当战争动员时,陆军部能够召集8万名预备役军官投入现役。

在加强陆、海军建设的同时,威尔逊的新军事政策还解决了美国历史上最为棘手的军用飞机的地位及其发展前途问题。当时的情况是:飞机使陆军和海军传统的定义和职能受到挑战,并引出了军种之间既合作又矛盾的复杂关系;由于发展飞机需要消耗那些本来是可以供地面部队和水面舰队的宝贵的人力和资金,它又在各军种内部造成了激烈的内部权利之争;飞机使技术至上的空想家们想入非非。他们想象着空中战争将会遏制或迅速裁决工业国家间的一切未来冲突;飞机还串联起一个新的能影响政策制定的重要政治集团,包括军事飞行员、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私营飞机制造商,以及那些看到飞机进行商业性客货运输潜力的民间人士。

这些问题,使飞机对两次大战之间的政策造成的深远影响已波及许多方面。虽然飞机的潜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尚未全部发挥出来,但是狂热的飞机迷们不断地将空中力量的“福音”向政府和大众广为传播。在舆论作用下,到1926年,陆军和海军都已在建立军事航空体系上迈出了巨大的步伐,并形成了战时飞机使用的基本概念。

特别是陆军航空部队助理司令威廉·米切尔准将发动的一场宣传运动。这场运动成了美国航空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他提出了重要的“空权思想”主张:“空中力量”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繁荣和发展;航空兵的出现改变了战争面貌;拥有空中力量优势和夺取制空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空军的任务是进攻而不是防御;主张攻击敌方心脏地区;在使用空军力量方面,强调集中兵力和歼灭空中敌机;提出把航空队分为战术和战略两大类;把制空权思想引入海战领域;世界正进入航空新纪元。

威廉·米切尔1879年12月28日出生在法国尼斯,1898年在美西战争中参军,多年参加飞行试验,经验丰富。1918年10月升为准将,1919年3月升为陆军航空部队助理司令。他的“空权论”思想影响很大。不仅陆军,还有海军的将领们也坚信,国防防务要求创造性地使用飞机,甚至可以掩护其他作战方式。

米切尔的思想出台后,引起了很大的学术争论。1919年,航空联合委员会—陆海军联合委员会的分会—发表了该会关于空战的第一篇学术报告。在随后的近两年中,争论对军航事业起了积极作用。强调了空战对于地面和海上战役的重要性,但也驳斥了那种认为空中力量可决定战争胜负的激进观点。对此,米切尔坚持认为:在未来,陆军将发展各种专用于支援地面战争各方面需求的空中部队。他对飞行部队的使命所下的定义为:消灭敌方空中部队,夺取战场上空的制空权;摧毁远离战场的地面目标;摧毁战场上的敌军部队,以及火力引导和情报搜集。海军也将发展以航空母舰或陆地场站为基地、对实施海上作战必不可少的飞行部队。

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同米切尔的争论差不多进行了两年。海军的航空分析家们也都认为,未来舰队的作战必须取得制空权。他们还认识到陆海军航空兵对于海战中的运输、侦察、攻击敌方海军基地等方面将是至关重要的。

但扯皮的是海岸防卫的共同责任。陆海联合委员会认为:陆军和海军的飞机都应参与对入侵舰队的攻击,尽管对美国发动海上入侵似乎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联合委员会的论据是:日本对菲律宾、阿拉斯加、夏威夷和运河区进行海上进攻的可能性并非无稽之谈。

对此,作为战后陆军航空部队的训练和作战指挥官,米切尔利用其地位,在各种公开和私下场合加以疏导。米切尔得到了陆军和平民中的真诚拥护者的支持。他成了热爱航空事业的美国人的带头人。他成功地办了三件事:第一,他声称飞机将取代战列舰队成为防卫的基本武器。他以毫无顾忌的言辞要求政府用“空权论”取代“海权论”作为国家安全的基本政策。在这样的思路下,他提出的对策是:建立一支独立的空军,并在国防部内建立空军部,以便对所有军用飞机实施统一管理;希望美国保留那些为航空母舰训练人员的陆地航空站。

经过艰苦的论战之后,军事航空政策才算免遭官方的白眼。

后来陆军进行整编时,航空兵上升到与陆军其他战斗兵种平等的地位。海军部随后建立了航空局。

第二,促使海军加快了炸弹对军舰破坏效应的试验步伐,这项试验是从1920年开始的。米切尔向海军挑战,要求海军允许陆军航空兵参加他们的试验。海军批准了一支特别陆军轰炸机队参加1921年的试验。米切尔抓住这一机会,断定这至少可以证明自己提出的陆基轰炸机可摧毁“永不沉没”的战列舰的推断,由此扩大了陆军在海岸防卫中的空中作用。

结果,1921年在切萨皮克湾进行的轰炸试验使米切尔一举成名。这次试验,官方的见解仍与米切尔自身的领导和激进的改革强烈冲突,但米切尔的飞行员不理睬海军对试验的领导权,在原德国海军的“奥斯特弗里斯兰”号战列舰的身上和舰体周围投下了11枚1000磅和2000磅的炸弹,将其炸沉海底。虽然海军航空兵对米切尔空中表演的反应喜忧参半,但他们赞同对航空事业进行鼓吹宣传—舰队航空兵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第三,推动了美国海军在华盛顿限制军备谈判中表明海军航空兵的发展不应受到国际协议的限制。1922年,国会认可了海军的这一立场,批准了一项五年计划来使海军航空兵现代化,并使它的现代化飞机增加到1000架,同时为完成“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的建造拨出款项。

米切尔的影响越来越大了。但在陆军部内,米切尔被称为叛逆者。被搞得焦头烂额的陆军部另请高明,指派梅森·帕特里克少将接替了他。帕特里克在美国远征军中与米切尔共事时,就曾约束过他。上任后帕特里克不顾自己60岁高龄,立即开始学习飞行,并粉碎了米切尔在华盛顿的小集团。

但米切尔要求空军独立的改革运动并没像陆军部认为的那样已销声匿迹。后来,甚至连帕特里克和航空兵中的其他稳健派人士也强烈要求加速陆军航空兵的发展。到沃伦·哈定任总统时,参谋部的一份关于加强空中力量的专家报告被认可了,该报告已意识到航空兵的重要性。次年,国会的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对航空政策进行了审查,也得出同样的结论。由于帕特里克等官方人士拒绝建立一支脱离地面陆军控制的独立空军,此举没有落实,但帕特里克已接受了空中部队要为地面作战服务的观点。

政府拒绝建立独立的空军后,米切尔成了罪人,他被发配到野战部队,这就意味着米切尔同时失去了准将的资格。但米切尔继续指责政府对航空兵漠不关心的态度近乎“叛国”。到1925年,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再度下令由怀特·莫罗负责对建立独立的空军这件事进行审查。莫罗委员会最后也拒绝空军独立,但得出结论说应加强对航空发展的关注。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恰好与军事法庭对于米切尔不服从上级,并暗中煽动部分公众鼓吹航空部队独立的定罪相一致。米切尔对此感到厌恶,他不愿受到停职处理,便于1926年离开了陆军。

米切尔虽然遭到了打击,但他建立独立空军的观点已深入人心。在他离职后,美国人对航空的热爱已开出灿烂的花朵。陆军和海军航空部队的建设都开始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

在米切尔离开陆军的当年,国会就通过了《航空队法》,依照这一法律,陆军航空兵改为陆军航空队,使之具有向参谋长负责的同等地位。该项法律还规定陆军航空队编制为1514名军官、16000名士兵和1800架飞机。同时制订了一项五年发展计划,将使这些飞机现代化。

陆军部将增加1名负责航空事务的助理部长,海军部也设立一个相应的职务。在海军内部,随着发展航空兵的阻力逐渐烟消云散,海军在1925年和1926年采取了把海军航空兵也看做是海军主力的政策。陆军部和海军部还联合规定:第一,海军学院毕业生在完成最初的航海训练任务之后,要接受强制性的飞行训练。第二,在陆军和海军中,执行飞行任务的人员,将接受强制性的飞行训练。第三,在陆军和海军中,执行改造飞机、维修任务的人员不再低人一等。第四,同意给予飞行员们一次机会,来验证各自的空中作战理论。至此,战后军事航空发展的第一阶段落下了帷幕。

在这一阶段中,陆军航空兵的发展和战略作用的发挥看起来不如海军航空兵。但在1926年《航空队法》颁布后的10年中,陆军航空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航空队法》颁布的当年起,航空兵就在陆军的战略计划和组织体制中赢得了重要的、接近于独立的地位。航空队的人员约占陆军总数的1/10,而经费却占军事拨款的1/5,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空中部队终于取代了战列舰队的地位,成为美国独一无二的第一线防卫力量。

当然,航空队的发展取决于战略思想、军事计划、航空技术、战术理论和政治结构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当米切尔及其追随者们坚持认为,仅靠飞机进行战略轰炸就可赢得未来战争时,他的观点似乎有些模糊不清。不过,米切尔至少证明,独立的空中作战对于下一次战争将是至关重要的。

在陆军航空队迅速发展起来后,紧接着又成立了航空队战术学校。战术军校依据实践不断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并被航空队的计划者们普遍认可:轰炸敌方工业目标是首要任务;对敌方空军部队进行轰炸攻击;集中打击敌方军事生产基地;摧毁敌方军用物资;用高爆炸药和燃烧弹对城市居民点进行轰炸,以打击敌方士气。

这样,航空部队第一次有了独立的作战任务。按照这种任务,1930年前,陆军和海军共同分担了海岸的空中防御,但如果要明确划分各自的海岸防御任务又是十分困难的。后来麦克阿瑟将军和海军作战部长威廉·普拉特海军上将在1931年达成了协议:使用陆基飞机对入侵的敌舰队进行攻击的任务由陆军航空队负责。两年后,麦克阿瑟指示航空队,在菲律宾、夏威夷和运河区建立了远程巡逻和轰炸队。

根据上述任务,陆军部航空部队的构成是:13个轰炸机中队、21个驱逐机中队、4个攻击机中队及23个侦察机中队。1934年,部队构成改为:27个轰炸机中队、17个驱逐机中队、11个攻击机中队和20个侦察机中队。

任务和编制体制落实后,航空队对待海岸防卫任务十分严肃认真,多次进行轰炸演习。它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轰炸机编队可比派去拦截它们的驱逐机飞得更远、更高,也更快。有防护装甲的轰炸机以互相掩护的编队形式飞行,就能够以较低的损失突破敌人防线,到达预定目标。航空队认为:使用高空飞行,水平接近时轰炸进攻,可以相当准确地击中固定目标和移动的舰船。

这些理论使得航空部队在有了独立任务和编制后更加锦上添花。首先,开始了对远程导航设备和精密轰炸瞄准具的研究。到1933年,航空队已有了“诺登”式瞄准具。第二,发展了大型的远程飞机。增加了飞机发动机的功率,同时相应减少了飞机自重。工程人员还集中解决了有效载荷和升力之比的问题,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工程人员使用铝一类轻结构金属,制造出全金属单翼飞机。到1936年,美国已能够制造出时速230英里、航程8000英里的轰炸机。

为展示这类工艺的可行性,航空队先制造出两架飞机—双引擎的波音B-9和马丁B-10型,使得热衷于轰炸机的人士感到兴奋不已。到1934年,又研制出一种航程为2000英里的轰炸机。

虽然这时参谋部对于航空费用和野战部队未来的空中支援等问题感到忧心忡忡,但在国会与大众舆论的支持下,航空队的一些人士大声疾呼要建立一支与“航空队”根本不同的“空军”。

1933年,美国第32位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上台,他对陆军的航空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预言,他称赞航空兵是未来战争之神。同时,航空队为要求更多的独立性,已掌握了具有说服力的政治事例。于是,陆军部于1934年批准成立了一个“航空兵总司令部”,该司令部对所有以美国本土为基地的轰炸机、驱逐机和攻击机中队实施统一控制。

这支部队由一位航空兵将军指挥,其和平时期的训练和战时的作战、使用直接受命于陆军参谋长或远征军司令,而不归野战集团军司令官指挥。在精明强干的弗兰克·安德鲁斯准将的领导下,航空兵总司令部继续对轰炸任务进行试验,并对航空研究和发展不断施加影响。到1938年,航空兵这支新生力量,在美国军事舞台上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美国军事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类推荐
  • 一声兄弟一生义

    一声兄弟一生义

    一名中国士兵,再一次战争中失去了他的哥哥,哥哥在临死前让他照顾好父母妹妹,如果有可能,让他一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特种兵,要让这个世界听到这个名字都要颤抖!要让所有侵略过这传承了五千年的华夏古国的侵略者们付出代价!要让他们知道,华夏士兵,尚可一战!
  • 二战史·乞尾赖犬

    二战史·乞尾赖犬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飞岩突击队

    飞岩突击队

    作为中国新一代特种兵王的郭鑫,不被金钱所诱惑,率领他的飞岩突击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任务,被美国特工部门列为红色危险人物。
  • 桑榆情缘

    桑榆情缘

    最近,县敬老院发生一件新鲜事儿,引起了我极大兴趣。说是住在敬老院里的一对儿八十多岁的老男老女喜结连理,并说是恋爱了七十多年后才走进婚姻殿堂。我虽然笔拙文陋,但他(她)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和漫长的恋爱经历,使我为之动容与钦佩。促使我拿起笔把它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她)们苦苦追求人间真爱的悠悠情缘。为了更加详实的了解他(她)们漫长的恋爱经历,我多次到二老的故乡---鹊山南麓的小山村采访,也许我的泪腺浅薄,每次采访都会使我泪洒前襟。当我挑灯伏案时,他(她)们浪漫与心酸的情感经历,多次湿涩了我的双眼,使我无法写下去。
  • 太湖风云

    太湖风云

    太湖的大岛西洞庭山,当地人简称它为西山岛。秋天的一个凌晨,浓云滚滚,宛如翻江倒海一般,似乎在酝酿着一场滂沱大雨。西山岛的缥缈峰下有座草屋,步出了个五十多岁的老伯。此人姓林名福,右脚拐跛,黑黝的方脸上皱纹纵横交错,如同刀刻一般。他抬眼一看天空,唉地叹了口气。
热门推荐
  • 商务英语公文900句典

    商务英语公文900句典

    本书分为贸易流程函、商务通用公文和商务社会活动函三大部分。每一章的背景介绍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让读者对商务活动中各环节的商务英语信函及信函式公文有清晰的理解。文中提供大量的典型范例,能快速提高读者对商务信函用语的熟悉程度,方便记忆,易于读者掌握运用。
  • 黑道公主VS霸道皇

    黑道公主VS霸道皇

    “既然龙珠选择了你,从此以后,你生是我的人,死也是我的鬼!”碧海龙珠从天而降,很不幸,某女躺着也能中枪。紫红龙珠化作一粒朱砂印入她的眉心,怎么抠也抠不下来。“吖地,我才不要做你的皇后呢!”某女怒气冲冲,张嘴就咬。“由不得你!”某帅哥不由分说的迎了上去。一代浪漫的穿越传奇故事由此拉开序幕!【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重生之公主有毒

    重生之公主有毒

    前世她身为公主,死皮赖脸嫁的男人却谋夺她王家江山,只将她当挡箭牌京城第一恶女,大夏之耻九公主前世她被人算计,虽一心向往贤淑之名,却声名狼藉今生她除了撕破父皇私生女儿那张虚伪面容,还想要当真做一回名副其实的恶毒纨绔女人,也可以谋略江山,算计政敌,用尽手段将阻碍在自己生存道路上敌人一一除了去。什么道德君子,扯开你伪善面具,与人私通,该死!什么金枝玉叶,名媛贵女,让你被情人亲手溺毙在荷花池中又如何?什么军中大将,诬赖你个通敌卖国,满门抄斩可好?最后那至高无上九五之尊皇位阴影下的那道身影,隐隐透出阴谋者身姿。只是前世她心性纯良却声名狼藉,今生她心狠手辣却为何居然有佛面锦心好名声,当真是意想不到大夏阴谋家大才子林墨初表示,遇到此等女人是他今生灾难,上辈子不积德报应楚国质子夏侯夕只叹终于见到比自己更能装的戏子某人更严肃表示,这种极品女人唯独自己收了造福大众,万万不能放出去祸害别人。阿弥陀佛!
  • 橙子情侣,完美首席杀手妻

    橙子情侣,完美首席杀手妻

    当青梅竹马分离七年,再次相遇时是否还知己知彼。他,接手公司的前一天就上了新闻头条,风风光光地成为新一任总裁。她,成为杀手界的神话,为无数个任务画上完美的句号。当他以为他们的爱情终于可以走上正轨。“对不起……”又是五年,他变了,她也变了。他,成为了这个世界的霸主,实力得到了这个世界的认可。她,没有接一个任务,没有人知道她的行踪。当刻意的相遇让两个人再次纠缠。“我爱你……”“嗯。”他的冷漠让她不知所措,也深知罪有应得。相识了22年,相爱了12年的他们最后能否在一起……
  •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本书以转型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带来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的变革为背景,以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数据介绍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实施的内容、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等内容来探索当下中国的权利救济机制无法适应多数普通群众的低成本权利救济需求,以及基层政府建立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面临的一些问题,如队伍建设问题、提供权利救济服务的权限来源问题、具体机制建设等诸多问题。
  • 一夜承宠:魔尊的极品鼎炉
  • 佳妻难再遇

    佳妻难再遇

    “你好,陆先生,很高兴认识你。”这是分手之后,叶熙对陆瑾尧说的第一句话。他装作不认识她的样子,却没想到,她依偎在别的男人怀中,表现的比他更为淡然。
  • 不死成神道

    不死成神道

    成亲少年在新婚之夜被掳,我要回家,我要找媳妇···老祖说:练成这本大魔功就让你回家。成仙之路,就是找媳妇的路···
  • 绝世神祖

    绝世神祖

    废材崛起,开启强者之路!与人斗,与仙斗,与佛斗,与魔斗,与天斗!
  • 独家圈宠:重生豪门名媛

    独家圈宠:重生豪门名媛

    "我辛苦怀胎十月,却在同一天相继被告知兄长出了车祸,成了永远不会醒来的植物人;父亲上班却突然心脏病突发身亡。趁着顾氏群龙无首,股价暴跌,你默默收购了顾氏股票成为顾氏新的掌门人。你说只保小孩,大人不要紧!你抱着小孩扬长而去,看也不看一眼手术台上奄奄一息的我……眼神轻快愉悦,就像终于丢弃了多年的废品垃圾。重活一世,你若不犯我,我随你捣鼓人生;你若犯我,新仇旧恨咱两好好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