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9100000011

第11章 阎连科访谈录

我在《收获》发表小说之前,已在许多刊物上发表了六七部中篇

蔡:首先我想问你,你第一次发表作品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报刊上?

阎:是一九七九年,入伍的第一年,发表在原来武汉军区《战斗报》上,三千多字,是一个小短篇。

蔡:你什么时候开始在部队的?

阎:我从一九七八年入伍至今,都在部队上。

蔡:那么正式在文学期刊上发表作品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刊物上?

阎:短篇稍微早一点,是在一九七九、一九八〇年的时候。中篇比较有影响

蔡:这样就有一点知名度了。

阎:对。以后稿子就好出手了。

蔡:在《昆仑》之前,也发过一些短篇小说,都在哪些刊物上刊登的?

阎:大多是在河南的《奔流》、开封的《东京文学》这一类的刊物上。那时完全是在文学的摸索阶段。

蔡:你一直到一九九一年才在《收获》杂志上出现。那一年,你在第一期上发了《乡间故事》,还在第五期上发了《黑乌鸦》。就是说,在《收获》刊登你的作品之前,你已经创作了相当一段时间了。那时离在《昆仑》上发表作品已经过去了五六年了,而离你开始发表作品的时间就更长了。

阎:是这样,在《收获》上发作品之前,我的中篇已发表了六七部了。

蔡:除了在《昆仑》上发表,还在哪些刊物上发表?

阎:《十月》、《当代》、《人民文学》,都发表过了。

蔡:那么,是《收获》向你约稿,还是你自己把稿子给他们,或者是有人为你推荐?

阎:那时候,我在“军艺”读书。刘毅然和《收获》的钟红明比较熟。有一次,钟红明来北京,刘毅然请钟红明吃饭的时候就把我拉去了。因此,就和钟红明认识了,给了她一个《乡间故事》。

《收获》以持久的艺术追求来体现自身品味,赢得读者

蔡:你从一九九一年开始在《收获》上发表作品,到一九九九年,前后跨度将近十年。几乎每一年你都给《收获》一个作品,数量不少,共有八篇,都是中篇小说。而且时间也相对集中,这些作品在你个人创作中占有怎样的分量?

阎:《乡间故事》还不太明显,我觉得从《黑乌鸦》、《寻找土地》开始,就标志着我的小说的明显变化。我自己说不太清楚。但至少和我以前的小说不太一样。亦实亦虚的写法,非常明显。而《收获》又非常重视这种变化。其他刊物,我就觉得不太会注意一个作家的写作变化。

蔡:看来这是你创作中一个大提升的时期,十分重要。

阎:非常重要。尤其是中篇。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中篇都是在《收获》上发表出来的。至少有三分之二,是在《收获》上面发表的。

蔡:你把这么多重要的中篇小说都发在《收获》上面,是怎么考虑的。是《收获》不断向你约稿,还是你主动地送过去的?

阎:以后和钟红明联系多了,也就在上面发得多了。《收获》也是我一直很仰慕的刊物。《收获》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半壁江山。许多刊物可以没有,但是没有《收获》,就会发现中国当代文学少掉了一条腿。我是很尊重这份刊物的。

蔡:在整个当代文学期刊中,它是一份很权威的刊物。

阎:权威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它还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方向。

蔡:你认为是什么样的方向?

阎:至少是两三年以前吧,它还是注重文学的艺术性和探索性。真正先锋的、有探索意识的作品,必然会在这个刊物上得到重视。不是说其他刊物不会发,但它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会自生自灭。这里集中了很多作家的重要作品的。

蔡:《收获》有自己的追求。它更多地体现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对个性化的探索和追求。一九五七年《收获》创刊。巴金、靳以当主编。他们都是鲁迅的学生。在三四十年代就办过多个刊物,经营过出版社。他们有一套知识分子办刊出书的精神理念。无论在怎样的困境下,他们都基本上保持了较多的“五四”传统。到了新中国之后,他们继续合办刊物。在思想不能自由的年代里,他们也尽可能从刊发的作品中体现出知识分子关怀人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品格。到了粉碎“四人帮”以后的新时期,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再次在这个刊物中得到恢复和张扬。这种一以贯之的风格从三代主持人的编辑策略中是有所体现的。我们再来谈谈你和《收获》的关系。你的作品一直是钟红明担任责任编辑的,你们怎么联系?

阎:书信、电话都有联系,有时候她到北京来,也有来往。钟红明是很优秀的编辑,很能干。

蔡:从你和钟红明接触交往的过程中,你认为钟红明是个怎样的编辑?从她身上体现出《收获》怎样的编辑风格或编辑策略?

阎:钟红明是非常优秀的编辑。她不仅艺术鉴别力强,对没有定评的未发稿优劣敏感。而且还有一点,可能是钟红明的作风,也可能是《收获》的作风。任何刊物不会像《收获》这样对作家的尊重。她可以改你的稿子,可能就两句话、三句话,但她一定会和你打招呼,甚至最好是作家自己来改。这是其他刊物几乎没有的。其他刊物可能这段话给你划掉,那段话给你划掉,甚至加一句话,这也正常。有些优秀编辑处理稿子以后,稿子会很好。但是《收获》会再三地征求你的意见。这一点我在其他刊物没有遇到。《收获》还有一点,任何原稿,它用过之后会给你退回来。用电脑打出来的稿子寄不寄我不知道。但是,所有手写的稿子,它会非常认真地挂号给你寄回。这也是其他刊物没有的。作家得到了很好的尊重。仅此一点,我就特别愿意和《收获》打交道。第三呢,《收获》发完稿子之后,它不再对稿子做任何操作。这一点我觉得也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对于年轻作者、业余作者,或者初学写作的作者,可能不是好事。对作品不宣传,不炒作,发了也就发了,完全由读者自己去阅读。但是这对于有一定影响、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来讲,这也是好事。稿子发了之后就属于公众的,属于读者的,和《收获》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不去炒,不去组织人评论,选刊选不选,评奖不评奖,它都看得比较淡。

蔡:让作品本身去“说话”,靠持久的艺术追求来体现自身的品味,赢得读者。

阎:我觉得这三点还是令作家比较尊敬的。

我的两部重要长篇没有在《收获》上发表,我有责任。我的“耙耧系列”差不多都给了《收获》

蔡:除了钟红明之外,你和《收获》杂志社的其他人打过交道吗?

阎:没有任何交道。

蔡:那么你和李小林、程永新都不熟?

阎:六月份,我们去大连,《收获》在那里组织了一个文体对话会,这才和程永新认识的。此前稿子要是李小林有什么意见,都是钟红明转达的。包括两部长篇,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在《收获》上发,我也觉得特别对不起《收获》。

蔡:哪两部作品?

阎:《日光流年》和《坚硬如水》,这原来都是给《收获》的。但没有处理好,尤其是第二部,我很对不起《收获》,主要是由于我的原因。

蔡:这两个作品给了哪些刊物?

阎:《日光流年》最初也是给了《收获》。然后,同时我又给花城出版社来出书。《收获》反应慢了一点。种种原因,稿子在手里没有及时看。钟红明又在医院生孩子。可不到一个星期,花城出版社就来人了,说他们出书,印五万册。但是有一个条件,得跟他们签合同,把作品让他们发。当时《收获》还没有来得及处理稿子。我就签了合同,答应了。然后第二天还是第三天,《收获》就非常看好这个稿子,再三打电话要我撤回稿子。那时候要回来已经不太可能了,合同都签了。但我也跟《花城》谈了,由《收获》发稿,他们出书,但是《花城》不干。这件事情也不能说是谁的责任,也说不上谁的遗憾。但是《坚硬如水》也是一直要给《收获》的,这个纯粹是我的原因。这个作品写了“文革”。《收获》中间先是出了棉棉的《糖》,好像有点说法。然后,我就觉得可能通不过。长江文艺出版社又急着要出书,必须赶在今年第一期上发,我害怕通不过,然后《钟山》又来组稿,说他们肯定可以发。人到家里来了,它来人了,我就给人家了。等钟红明又跑过来时,稿子已经给《钟山》拿走了。这个事情我有责任。第一次另当别论,这一次是我的原因。

蔡:除了这些作品,你比较重要的或者你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还有哪些?它们都发在哪些刊物上?

阎:其他的都不太理想。长篇比较满意的也就是《日光流年》和《坚硬如水》。还有最初的一部《情感狱》,上海文艺出版社今年可能还要再版一次。这个也是投入感情比较多的,写作上比较稚嫩,技巧上不太成熟,但是投入的真情实感还是很多的,也是我自己比较偏爱的。中篇成名作就是《两城故里》。当时看书的人多,不像现在。但是,我自己觉得真正有代表性的还是后来的《瑶沟的日子》、《瑶沟人的梦》。还有许多写农民军人的小说,比如《夏日落》、《和平雪》、《中士还乡》,这几部也是有一定代表性的,这些在《黄河》、《花城》、《时代文学》等其他刊物上发表,但进入“耙耧系列”几乎都给了《收获》。

《收获》几十年保持不变的风格,说明它的办刊方针与文学发展的方向相一致

蔡:从一九九一到一九九九年,你和《收获》打交道近十年。你也在其他刊物,像《花城》、《钟山》、《十月》、《人民文学》、《昆仑》等上面发过作品。你谈一谈《收获》编辑和这些刊物的编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阎:《耙耧天歌》这个小说,我自己觉得很满意的。最初是准备给其他刊物的。你看每年参加人家的活动,吃啊喝啊玩啊,觉得特别对不起人家。所以是一心一意给人家刊物写稿子。可稿子给去之后,人家说这个小说不太好,不合适。这就只能是给《收获》了。由此可见,《收获》还是比较有眼光的。《收获》有眼光也就是《收获》的编辑有眼光。这个作品对我来说很重要。第二,是《收获》的编辑对作家的理解和尊重。对每个字的修改,包括标点符号都非常慎重,不会出现那种不尊重作者的情况。它长期保持一以贯之的方针。现在,刊物变来变去的特别多。比如《北京文学》、《作家》,还有《小说家》、《山花》、湖南的《母语》。恰恰是《收获》,我估计是从创刊以来保持一贯的风格。可能和我们文学发展的某条艺术道路是吻合的。如果不吻合,它必然得变。它能保持不变,老处于优先地位,肯定是它的办刊方针和艺术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

蔡:《收获》编辑有没有介入你的创作,他们在你的创作上有没有给过你某些建议或者具体的帮助或影响?

阎:基本没有明显改动过,所以难以说什么。唯一的就是《年月日》催促得比较紧,稍微啰嗦了点,长了点,结果压缩了几千字,算是改动得比较多的。真正帮我改稿子的是当初《昆仑》的编辑。《昆仑》喜欢扶持作者。它有一个叫海波的编辑,非常优秀,也是新时期的优秀军旅作家。他亲自操刀给我改稿子,这对我这样初写者特别好。初写者只要稿子能改出来就好,但到一定程度还是需要理解和尊重。而《收获》给你的稿子提意见非常慎重,一定是有它的道理,作家不会不接受。

蔡:你的创作起步相当长时间才在《收获》发表作品,是不是当初自己觉得水平还不够或者有些什么顾虑?

阎:那倒没有。平常我也不断在看《收获》。在一般的读者和作者的心目中,它就是阳春白雪。在当时它也不断地打出这样的旗号。那时我写得比较传统,也知道和它不一个办刊方向。但是我的写作有了一点变化了,有了一点追求了,那我也特别地愿意给它。早一点给它,它也不一定愿意。有一定的追求,有一定的个性的作品给它,我就觉得合适。很好的故事,很好的小说,但在其他方面四平八稳,没有什么追求,很传统,那我可能就给北京的一些刊物了。刊物的追求不一样,它会引导作家的追求也就不一样。比如《耙耧天歌》,我觉得很好,北京的刊物就没用。这就是不同的办刊方针,有不同的选稿标准。

蔡:是什么原因?

阎:什么都没说。

蔡:总得有个说法。

阎:什么都没谈。人家到家里来,特别尊重我。我身体不好,生病,人家把稿子提走。过了两三天,打电话说把稿子送回来。我说咱们什么话都别说,不管用不用,我是尽心尽力给你们写了。你们觉得不合适,我问心无愧。我只能写这样的作品,不可能写出你们认为极好的作品。我认为最好的就是《耙耧天歌》。

蔡:这是那家刊物的损失。

阎:这不是损失。这是刊物的追求不一样。它不认为这是好东西。

我原本可以边写“军人系列”边写“耙耧系列”,但是“军人系列”受到遏制,无法写下去了

蔡:从作家这个角度看,你认为《收获》是个什么样的杂志?

阎:我认为,《收获》在某种程度上,它代表了文学的高度和发展方向。文学有可能往哪个方向发展,它就代表了那个文学的风向标。它会做出某种预示。因为它对作者的了解,团结了大批作家,这就可能引导作家往那个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收获》是中国文学的标高。并不是它每期都发好作品,每篇都是好作品,也不是说它培养出来的每个在它上面发表作品的作家都是好作家。但是,毕竟能够代表中国当代文学水准的作品,起码有一半以上,我估计是出自《收获》这个杂志的。我一直认为它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半壁江山。比如有一百份刊物,有八十份是同样的,剩下的二十份就是半壁江山。《收获》毫无疑问是屈指可数的,数一数二的。比如北京有二十份文学刊物,要是砍掉五家,我觉得对中国文学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把《收获》砍掉,你会发觉文学忽然缺少了很多东西。

蔡:《收获》长远的眼光,和作家持续地保持了良好的联系,把大批重要作品奉献给当代文坛,以沉稳的编辑风格和实实在在的作品,奠定了在当代文学期刊中的重要地位。它的存在,已经成了举足轻重的事件。

阎:在商品经济大潮下,它不登广告,不发评论,是唯一的。当然发评论也不是坏事情,不能说不发评论就一定是优秀刊物。但毕竟在发评论比较多的情况下,它坚持让作品自身说话,刊物绝不出来说话,这都是其他刊物不具备的。评奖中间,《收获》也绝对不可能出面给哪个作家哪个作品活动活动,它表现出充分的自信。

蔡:你的创作有没有形成几个不同的阶段,你自己怎么看的?

阎:有几个块,比如关于旧东京,我写了四五个中篇,有点模仿老北京、老天津的民俗小说写法,反映社会习俗、社会百象,这是早期的时候。八十年代初期以后写“瑶沟系列”,也有五六个中篇和一个长篇。这一块给我带来许多影响和读者,当时不评什么奖,但是读者很多,有许多读者来信。许多读者从内蒙、武汉路过河南就要停下来到家里来看你。现在再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那时当作家真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荣耀。现在彻底没有了。后面写了许多军旅小说,如“农民军人”系列。但之后出了问题,不断地写检查。我就一刀砍断这一类小说的写作。

蔡:就是《夏日落》、《和平雪》、《中士还乡》。

阎:还有《在和平的日子里》、《从军行》,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士还乡》和《夏日落》。

蔡:写检查是批评你什么?

阎:《夏日落》在东南亚、港台有点影响。那边的评论,完全不是从艺术的角度,胡说八道,说中国大陆军事文学第三次浪潮的到来,以阎连科为代表的如何如何。其中有一篇评论,说阎连科专门写军人堕落。他所有作品都贯穿着军人的堕落、军营的堕落和军队的腐败。把七八篇零零碎碎的创作谈之类的文章集中在《阎连科言论集》。有人把这种东西寄给部队领导,组织上非常恼火,写检查,调档案。最后这件事情闹得非常大,组织了一帮人准备批判,可能正碰到“清除精神污染”,就要找一些典型。莫言的《丰乳肥臀》好像也是那个时候,捣腾了一阵子,忽然又无声无息了。后来听说港台又在说阎连科如何如何写检查、受批判。这么一巴掌,就又平息掉了。这个事情就完了。但是有一点,它遏制了我军事文学的创作。那正是我创造力十分旺盛的时候。把许多写作的欲望打断了。好在那时在写军人的中间,我也搀杂着写了一些像《寻找土地》、《天宫图》等小说,写了这么一个系列的东西。本来可以继续往前走,至少两条路:一边写军营,一边写耙耧山。但那一边就停掉了。

同类推荐
  • 隽永清新的时文选粹

    隽永清新的时文选粹

    青春是一首诗,雅丽奇秀;青春是一个谜,让人永远猜不透,青春是蕴藏于心中的一种信念,她充满着无限的创造力,充满着蓬勃向上的生机,她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片绿叶。青春,就意味着有所选择、有所放弃,意味着有超越羞涩、怯懦和欲望的胆识和勇气。《隽永清新的时文选粹》讲述青春的自信、美好、青涩、纯真、执著……让行走于青春路上的我们手拥此卷且歌且行吧!
  • 点滴人生

    点滴人生

    这是一部日记体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随笔心得和纪事,内容丰富,涉及家庭、生活、人生、情感、立志等内容。每一篇三五十个字,字数虽少,但表达的思想内涵却很深厚,作者以此种形式来抒发对祖国、对生活的爱,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对人有很深的启迪作用。
  • 绿原笔谈

    绿原笔谈

    本书收录了《回族文学民族特点初探》、《新时期回族文学的发展》、《回族文学与回族文化传统》、《当代回族小说创作论》、《回族文学的自觉与发展》等文章。
  • 荏苒

    荏苒

    《荏苒》内容包括那爱让我躲闪不及(自序)、游戏、时间、未来、与鬼同行、满月、1.2.3木头人、死性不改、范特西森林、你在等一列火车、傀儡,时间控、爱止于深秋边缘(后记)等等。
  • 审美的激变

    审美的激变

    《审美的激变》汇集了陈晓明近二十年的部分文章。作者编选这个文集,有三个原则:其一是主题要集中,也就是可以在作者名曰“激变”的主题下展开的理论与创作的言说;其二是不能重复,因作者从业二十多年来已经出版了不少著作,作者不愿《审美的激变》与他的其他书有过多的重复率;其三是兼顾理论与创作的论述,这样既可以从某个角度展示几十年来中国当代的理论与创作的走向,也可反映作者的研究基本面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十三位评论家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们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
热门推荐
  • 古埃及之谜

    古埃及之谜

    从基沙古迹西南角的高地,往三座大金字塔的方向看去,金字塔在尊严华丽中,带着几分怪异。曼卡拉的金字塔最接近我们,而卡夫拉和胡夫的金字塔则在我们的东北方,三者几乎却不全然地,可连成一条正对角线——从卡夫拉金字塔的西南角,通过东北角,往东北方向延伸,直至胡夫大金字塔的西南与东北角。这应该不是什么偶然。不过,从我们坐着的地方看去,这条想象的对角线如往相反的西南方向延伸,再怎么也不会与第三座金字塔相会,因为第三座的曼卡拉王金字塔坐落在这条延长线稍微偏东的位置上。
  • 江湖烟雨外传魔探月景轩

    江湖烟雨外传魔探月景轩

    江湖烟雨一系列,首本,强大的明朝密探,深陷一个无限的阴谋之中,到底是冷血到底,还是动情于心爱的女子全在,江湖烟雨!各种扑朔迷离的剧情
  • 元祖

    元祖

    天地玄黄,盘祖开天,而后道祖传道,众圣争运,确立道统!亿万年之后,远古洪荒早已成为神话,甚至连修炼之道也日渐走向湮灭!…………
  •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吸血鬼大人的宠爱

    吸血鬼大人的宠爱

    一条项链,她成了他的未婚妻,“放了我吧,放人一命圣造七级浮屠啊,额...你说,对吗?”“不对,为了成就你,七级浮屠什么的就不必了。”当呆萌少女安烁月撞见高冷吸血鬼王子韩千叶,误会与玩笑,还能被谅解么?只凭一纸王者与使者的契约,只是爱情吗?
  • 中国历代风云人物(合集)

    中国历代风云人物(合集)

    从上古时代到王朝结束,在你面前展开了一幅绚丽的历史画卷。所有你能够记起来的风云人物,在这里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君王、武将、思想先哲、文学家、忠臣、发明家、变革家,任何一个领域的人物几乎没有疏漏。记载的他们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大历史风貌,让人无限向往。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将我们带进属于他们的那个年代,一起翻阅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感受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膨胀,热血沸腾,在内心深处多一份对祖国、对华夏文明的热爱与崇拜。
  • 真灵魔变

    真灵魔变

    这是一个肉弱强食的世界,这里是强者的世界,想要在这个世界上活的有尊严,那就变强吧,这是一个修仙者,妖兽的世界
  • 九界杀神

    九界杀神

    我身上背负的血债即使是十辈子我都无法偿还,因为在这个美丽而又残酷的世界中我早已麻木!——杀神渡鸦
  • 小白帮主的坑货日常

    小白帮主的坑货日常

    玩游戏要花RMB?白甜甜偏不!玩游戏要看攻略?白甜甜也不!玩游戏要拉帮结派?白甜甜就喜欢独来独往刷小怪!于是,这个国际大型动作类游戏就彻底变成了白甜甜消遣娱乐看风景的好地方……
  • 花下亡魂:乱世禁忌

    花下亡魂:乱世禁忌

    一朝破封,她从乱葬岗重生。无心无忆。只知道如何降魔除妖。从乱葬岗随意捡到的2只黑色鸡蛋一路跟着她捉鬼,娱乐。却不知他们是如何的强大。他乘风而来,想收服他的她却屡屡不成功。命运却牵扯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