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6400000015

第15章 古迹奇观(4)

一、第一次“天火”

永乐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初步建成,明永乐皇帝朱棣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次年正月,朱棣在奉天殿接受朝贺。不料刚过了4个月,这座金銮宝殿便发生火灾,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被烧光了。这件事引起全国震动,朱棣非常狼狈,只好下诏“求直言”。当时的御史邹缉在《奉天殿灾疏》中,也流露出对这场火灾的恐惧,他说:“民以百万之众,终岁在宫服役。”结果一旦化为焦土,重建不知要花费多大代价(明《经世文编》);甚至还有一些臣子主张把首都迁回南京。这个意见使朱棣勃然大怒,为此杀了一个主事肖议,说是当初决定在北京建都,本来是“群臣合议”商量好了的,为什么又要迁都?由此看来,诏求直言只是个形式,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皇宫损失之惨重了。

这次火灾后,隔了20多年,到正统六年(1441年)冬10月才重新建成三大殿。

二、第二次大火

第二次皇宫大火发生在嘉靖三十六年夏(1557年),“奉天、谨身、华盖三殿灾”,延烧奉天门、左右顺门、午门外左右廊。这次大火后,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才重新建成,改名皇极、中极、建极3殿。

嘉靖号称“盛明”,营建也最多。但这次火灾在明史上却是最厉害的一次。这位皇帝崇信道教,在宫廷内营建了大高玄殿、雷坛等道教庙宇,可是他所供奉的玄天大帝和雷神并没有帮他什么忙,这次火灾反而把外朝的主要部分都烧光了,使这位皇帝只好在文华殿坐朝。

这次火灾损失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仅打扫火焦就动用了3万人,每天“寅入酉出”(晨3时到下午7时),并征用了民间小车5000辆作运载工具。

在失火的当年,嘉靖帝决定先把午门重建起来,第一件事是筹款:“议准户、兵、工三部各予处银三十万两,以备兴作。差御史四员,查解节年拖欠工部料银;仍准开例行各抚、按取赃罚款及缺官柴薪解用;决敕两京料道官清查各监、局、库、厂,收贮各省年例物料解用。”(《明会典》)。

除此而外,还征集了大量军工和民工,“停止各处工作,其工役照先年营造乾清等宫例,用各营军及班军、锦衣卫等空闲军士,如不敷用,则北直隶及河南府近州县,量县大小,签派大役,差府佐官押送在役……”

嘉靖一朝的频繁营建,是最残酷的扰民项目之一。由于政治上的腐败,贪官污吏无限制地营私舞弊,连官僚的奏章都说民间百姓“死亡枕藉之状,呻吟号叹之声,陛下不得而见闻”。那么真实情况就更严重了。因此,皇宫的一场火灾,无异造成了全国性的灾害。

三、第三场和第四场“天火”

第三场“天火”是在万历二十四年(1597年)三月,后延乾清宫、坤宁宫焚毁。次年旋即起了第四次“天火”,前三殿也被焚毁:“夏六月,皇极、中极、建极三殿灾”。这时明朝已经到了走下坡路的阶段。直到天启六年(1626年)才建成皇极殿,次年,中极、建极殿才竣工。看来,这项工程陆续进行了三十四五年。万历朝的火灾,同样造成全国性的灾难,“三殿工兴,采摘诸大木于湖广、四川、贵州,费银九百三十余万两。”(《明史·食货志》)

此后,在清代200多年间,紫禁城里也曾发生过不少次火灾,却没有重大的损失。光绪末年,天坛祈年殿遭雷击而焚毁,由于祈年殿是用香楠木造成,着火时香闻数里。现在的祈年殿是那次火灾后所重建,是清代最后的一个主要皇家建筑。

辛亥革命后,紫禁城里出现了一次人为的纵火。当时溥仪仍居留在紫禁城后半部(旧称“内廷”),由于清皇室支出日绌,溥仪决定清查仓库。1923年6月26日夜间,西宫敬胜斋突然发生火灾,烧毁建福宫花园范围内一大片建筑,所陈设和贮存的文物,统统烧毁无存。原因据说是为掩盖监守自盗的罪行,太监们纵火所致。

13.文人和帝王眼中的泰山

泰山,五岳独尊,雄居于华北平原之上。

2400多年前,一个秋高气爽的晴天,孔子来到了泰山,春秋乱世的这位伟大思想家登上了泰山极顶。在孔子当年站立过的岩石上,一位清代的泰安太守刻下了这样两句话:“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

从孔子开始,一直到以后的2000多年里,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陆续来到泰山览胜。仅有名有姓的诗人歌咏泰山的诗歌就有近千首之多,诗人们在登泰山过程中,随着山路两旁的景色不断变化,渐入佳境,对泰山的理解也随之渐渐入深。一些诗篇和词句被后人刻在泰山的岩石上,成为泰山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歌咏泰山的诗歌中,并不仅仅是单纯对景色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景色来抒发登山的感受。因此,借泰山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就成了泰山诗歌中最为重要的一种。

唐玄宗天宝四年(746年),杜甫来到了泰山脚下,在这里,杜甫留下了他那首咏赞泰山的名篇《望岳》,这首诗在历代咏赞泰山的诗歌中,堪称千古绝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些都是文人眼中的泰山,那在帝王眼中,泰山又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

据历史记载,第一个登上泰山的皇帝是秦始皇。秦始皇在此筑坛祭天,表示归功于天,这叫做“封”;下山后他到山前的小山丘上设坛祭地,这叫做“禅”。封建时代的泰山封禅由此拉开了帷幕。秦始皇封禅泰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制的帝国,正式向天地隆重报告它的庄严诞生,泰山成为江山一统的神圣象征。

100多年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在实施他准备多年的封禅计划时,首次明确提出了封禅泰山的几个条件:第一,必须扫平宇内、一统天下;第二,必须天下太平、长治久安;第三,必须不断有吉祥的天象出现。为了消除封禅期间边境发生战事的隐患,汉武帝派18万骑兵北出长城征伐匈奴,位于长城外边的匈奴闻风远逃。于是汉武帝欣然东行,他首先祭拜华山,然后再祭嵩山,最后来到了泰山东麓,在山脚下举行封禅大礼。

从东汉光武帝刘秀开始,封禅泰山的意义开始受到质疑。刘秀自愧没有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可是他也要登封泰山。建武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56年,光武帝终于登上了泰山。从此,泰山封禅不再是有作为皇帝的专利,那些不那么显赫的帝王也纷纷举行泰山封禅的祭礼。

作为唐朝的中兴之主,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十三年(726年)决意封禅泰山,谢诚于天。从他开始,泰山在帝王心中的地位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唐玄宗下令将泰山神封为“天齐王”,泰山虽然与天等齐,但毕竟还是王一级。这同过去被奉若天神的泰山相比,地位委实低了一些。

公元1004年,萧太后率20万辽军大举南侵,直逼宋都开封。软弱的宋真宗赵恒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宋朝每年要向辽国交纳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公元1008年初,宋真宗亲自导演出一幕泰山降天书的闹剧。当金秋十月到来的时候,宋真宗从汴京起身,东封泰山,想借泰山之力来镇服敌国。岱庙天贶殿里的壁画《泰山神起跸回銮图》,真实记录了当年宋真宗封禅时的豪华与奢靡。宋真宗走上泰山极顶后,封建帝王封禅泰山的历史也就结束了。

泰山于1987年被评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这不仅因为泰山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更因为泰山已经同黄河、长城、长江一道,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世界上很难有第二座山像泰山那样,几千年来深入到整个民族亿万人的心中。

14.天坛里的奇特布局

天坛,位于北京城的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求丰年的地方,它始建于明初永乐十八年(1421年),经乾隆年间的改建后,成为今天这一辉煌壮观的建筑群。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总面积约为273万平方米,相当于紫禁城的3倍。因为深绿色在古代表示崇敬和祈求之意,所以,在占地极少的建筑周围,种植着苍松翠柏,树木葱郁,把祭坛烘托得十分肃穆。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又叫“封禅”。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最初“封禅”活动只在泰山举行。但宋真宗以后,封建帝王在泰山的封禅活动基本上就废止了。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建成了北京天地坛,此后,天地坛取代了泰山,成为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嘉靖二十四年(1546年),明世宗把荒废的南郊大祀殿改建成了现在的“祈年殿”,用以正月祈谷,夏日祈雨,冬天来的时候在圜丘上设坛祭天。这三项活动成为天坛的三大祭礼。到此,形成了今日天坛的规模和形制。天坛实际上指的是“圜丘”,它和祈年殿,一个用来祭天,一个用来祈谷,是有区别的。但久而久之,人们把“天坛”当成了这组祭天建筑群的统称。

清廷入关后,大都沿袭明朝旧制。乾隆十二年(1748年),皇帝决定将天坛内外墙重建,改土墙为城砖包砌,中部到顶部包砌两层城砖。经过改建后的天坛内外墙更加厚重,周长10余里,成为极壮丽的景观。从平面上看,天坛的内、外墙都是南部见方、北部呈圆的形状。这是中国古人“天圆地方”宇宙观的反映。置身其间,使人时刻感受到“天”的存在。潜移默化地接受封建皇权“奉天承运”的说教,使老百姓把对上天的崇敬转化为对封建皇权的认同和服从。从具体的建筑上看,天坛则受中国古人哲学观念和封建礼制的规范和影响。

祈年殿在天坛的建筑中,体积最大,高度最高,也是等级最高的主体建筑,因它象征着天。祈年殿的三重檐顶,所用琉璃瓦全部都是湛蓝色,这种与天的颜色相同的色彩用来象征皇天上帝。实际上,祈年殿初建时,三层殿顶的琉璃瓦是三种不同的颜色。上层蓝色琉璃瓦,代表着皇天上帝;中层黄色琉璃瓦,代表着人间天子;下层绿色琉璃瓦,代表着凡世臣民、世间万物。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谓,天坛的祭天文化是通过典章制度来严格规范的,它是封建礼制的具体体现。到清代,国家专门设置了礼部,统管国家祀典及所有涉“礼”事务。礼部太常寺具体负责坛庙的祭祀。祭天大典定于每年冬至的这一天举行,它分为准备和典礼两个阶段。皇帝要在斋宫斋戒3天。斋宫位于西门南侧,坐西朝东,是皇帝来天坛祈谷祈天前,斋戒沐浴的地方,所以也可以说是一座小皇宫。清雍正时,因怕被人刺杀,改为先在大内斋宫斋戒两日,最后一天再到天坛斋宫斋戒。

明清两代祭祀的礼节繁琐而复杂。清乾隆时期,祭祀大典程序的规模宏大,场面更加隆重。乾隆皇帝在位60年中,亲自到天坛行礼59次。他中年时常从紫禁城步行到天坛举行祭典。1911年,随着清帝退位,祭天制度随即被废除。天坛也被移交给民国政府内务部管理。

1913年新年,天坛第一次对民众开放,10日之内,任意游览。人们像潮水一样从四面涌来。5个月后,民国政府内务部起草了一份文件,建议把以天坛为首的京城名胜古迹向公众开放。然而,这项顺应民意的提议,却被袁世凯否决了。1914年12月23日,身穿明朝服装的袁世凯,打着“为民请福”的旗号,率领一班人马,到天坛公开祭天。第二年,袁世凯授意参政会拥戴他为皇帝,并于1916年1月1日正式登基,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不过,在举国上下的反对声中,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的皇帝就一命呜呼了,他也成为最后一个在天坛祭天的中国人。

同类推荐
  •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校长故事汇之历史上的今天,将以幽默诙谐的口吻,用演讲般的形式为您讲述一个个历史事件,一个个严肃而又生动的故事.......
  • 紫禁城的黄昏

    紫禁城的黄昏

    他,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西洋老师;他,被英国宗教界抨击为“英国的叛徒”。他,描绘了紫禁城内令人憧憬的生活图景;他,记录了外国人眼中近代中国跌宕起伏的政治局面。《紫禁城的黄昏》是“帝师”庄士敦的怀旧集,以他与溥仪的主要交往经历为线索,记述了从晚清到民国期间,中国发生的如戊戌风云、辛亥革命、张勋复辟等事件,以及他的看法,客观地反映了中国从帝制到共和的艰难过渡。
  • 乱世英豪之逐鹿中原

    乱世英豪之逐鹿中原

    一群现代人,一次意外,把他们带入东汉末年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他们,如何在乱世中生存?如何让现代科技在古代绽放异彩?乱世英豪即将逐鹿中原......
  • 无名传说

    无名传说

    我叫无名,原本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普通人,或者说是孤儿,因为从下在孤儿院长大,性格也不合群,所以也没有名字,本来一生都会在这种平凡里度过,只因为偶然在孤儿院后山的山洞里发现一件宝物,宝物却是个美的不似凡人的女孩子,接着我就被她带到了这个不知名的时空...
  • 铁骑争鸣

    铁骑争鸣

    当历史的失意者重新来过,他将做出怎样的抉择,争霸天下还是平淡一生?当来自秦汉时期和来自未来的两个人相遇在宋末的时候,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碰撞?当亲情、爱情、友情与政治、利益、阴谋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他,她,他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是一部关于秦汉时期的故事,更是一部发生在宋朝的故事。一切尽在本书之中,敬请期待!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都市黑千金

    重生之都市黑千金

    骄傲一生,到死龙子娆才醒悟,这一生她错得有多离谱。重活一世,龙子娆彻底的黑化了。黑心的间谍继母?很好!顺藤摸瓜连根拔起,送你一张地狱一日游免费单程车票!善妒的白莲花继妹?更好!喜欢抢别人的男人?送你一打慢慢消受好了!政敌环伺的父亲,异能在手,这辈子定然要护您周全!捏碎那些做梦都想害你的杂碎!然而,龙子娆最近发现,她似乎招惹了一个不得了的疯子,这疯子还找上她龙家大门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一见钟情之蜜捕甜妻

    一见钟情之蜜捕甜妻

    童颜这辈子最大的噩梦就是嫁给了莫少天。那丫的长了一张颠倒众生的脸,开口却怼的人半句话都说不出来。“莫少天,我们是假结婚,假结婚!”“我不介意牺牲身体,弄假成真!”
  • 风华落之代嫁皇后

    风华落之代嫁皇后

    远远的望见几个白衣的侍女,躬身而立。花海丛中有一条翠绿色的小径。小径的那头,远远的有一个修长绝伦的人影走来。长长的黑发散落在身后,随着秋天的风向着身后飘舞开去,宛如黑色的丝缎,柔软。飘逸。灵动。绯红的长袍,随风而动。他慢慢向她走来,那姿态,孤寂清冷如天上的银辉耀目的月,美到触目心惊。她怔怔的望着那个绯红的身影。似曾相识,又不相识。像梦中天天见到的那个人,又不像。仔细看去,原来,他带着面具。一盏薄如蝉翼的面具,却雕刻得非常的精致,形状如一只蝶。
  • 属性掠夺者

    属性掠夺者

    反派甲:看我大力神拳!凌悠:你的力量属性,归我了!反派乙:看我无影飞遁!凌悠:你的敏捷属性,归我了!BOSS:哇呀呀呀,无敌冲击波!——凌悠:爆发属性?还不错。反派甲乙&大BOSS(吐血):打架就打架,竟然还开挂!你特么要不要脸!凌悠:哎?有脸皮这属性嘛?待孤先回去查一下说明书……
  • 不一样的人生:男主爱女配

    不一样的人生:男主爱女配

    张从婷作为一个资深的小说爱好者可谓是爱书如命,任何小说只要你说出书名她都能清楚的说出小说的内容。自从迷上小说开始,张从婷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男主一定要爱上女主?别说女主有多白莲花、有多善良、有多纯真可爱之类的话。这些放在人群中随随便便都能找出一大把。凭什么男主要爱上什么都比上女配的女主?我不信邪,我一定要改变!抱着这样的念头,张从婷开始了她改变男主的人生之旅。
  • 一曲风荷月

    一曲风荷月

    讲的是天朝四美之间的恩怨情仇,无论是晚景凄凉的寂月还是机关算尽的尽轻雪她们终其一生都无法和所爱的人在一起,而在这群雄逐鹿的天朝大地,八大家族的势力也越见淡薄。惨死战乱的林泽昕,至死都无法向心仪之人吐露心声,而性格内敛的徐盛庭,也一次次地面临着情感上的背叛和算计,屡番受创后一直声称不会再爱的他却意外的想起了童时的自己,不也同样在最危险的时刻抛弃了寂月和轻雪吗?正如尽轻雪最常挂在嘴里的那句:“世界上最靠不住的就是男人”。这一切都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劫后余生的人一路远去,然而,在那天朝的尽头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呢?
  • 命中注定二度相爱:谋春闺

    命中注定二度相爱:谋春闺

    一杯毒酒下肚,宋凉月回到了十二岁。一切都还没有发生,一切都还来得及。重生过后的她,只求一世安平,可上有皇亲贵族,下有后母庶姐,处处都是阴谋、陷害、夺爱……凉月小心翼翼,步步绸缪,不愿再一次被命运操纵。可回过头来,好像一切都逃不开命运的安排,“就算你费尽心思嫁给我,不过是我的一颗棋子。”“你做了这么多,到底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我爱上你吗?告诉你,你死了这条心!”“旁人都说我冷血无情,可我,好像对你动了情!”“凉月,告诉我,到底要我怎么做,你才能真心待我?”凉月看着他,淡淡一笑,“心门一闭再难开,请君且带真心来!”
  • 总裁的致命女友

    总裁的致命女友

    一个死了的人,在三年后的今天站在了自己面前。。。。。。对于各自新的认识,重新定义了新的身份。可是她是让他丢了命的人,怎么会一点也不记得她那?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整整三年了,她要忘记的时候,希望开始新生活的时候,为什么他又重新出现在她的生活里?
  • 王妃好逍遥
  • 君臣一世

    君臣一世

    所谓“后妈”:父子相虐、兄弟反目、情人相杀、英雄末路。如此而已。。。“我以为我们会做一世的兄弟,却终于走到了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