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71600000108

第108章 辟邪念贤的端午礼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2000多年来,它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还因起源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这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比较大的一个节日。它的历史悠久,含义丰厚。

端午,也称为“端五”,“端”的含义与“初”相同,“端五”也就是“初五”;“五”与“午”相通,按地支的顺序推算,五月也正是“午”月,同时,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所以还称为“重五”,也称“重午”。除此之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别称,这与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不同说法相关。

端午节的来历

迄今为止,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影响最大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这一说法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中的相关记载。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贵族大臣。他主张举贤授能,力主富国强兵并联齐抗秦,结果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在谗言陷害中被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途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被秦军攻破。屈原悲痛万分,就在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之作《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屈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此外,关于端午节来历的说法还有以下几种: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世人纪念他,所以有了端午节;纪念东汉时期的孝女曹娥,她因救父而投江;端午节是龙的节日,因为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龙舟竞渡都与龙相关;五月初五是恶日,在这一天要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等。

端午节的礼俗

普遍存在的端午节礼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悬挂艾叶、菖蒲。俗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古人相信菖蒲、艾蒿具有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因而出现许多利用菖蒲、艾蒿辟邪保健的习俗。还有用菖蒲作剑,插在门楣上的,认为有驱魔祛鬼的神效。

小孩缠挂五色线或者佩戴香囊。香囊里装着朱砂、雄黄、香药等,外面包着丝布,清香四溢,再用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点缀的作用。

吃粽子。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传说,屈原死后,人们为了防止水中的鱼龙虾蟹咬噬屈原的身体,就将饭团包起来丢进江里,后来发展成了“粽子”。

赛龙舟。据说,楚国人因舍不得屈原死去,就争相划船追赶去拯救他。后来人们便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屈原。虽然有这种说法,但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赛龙舟的真正目的是“送瘟神”。

此外,还有挂道教符图驱邪;喝药酒,主要是蒲酒和雄黄酒,目的是驱邪保健;游百病,即出门游玩,这在上古时代也是为了回避疾病和邪气;亲友互相赠送礼物,因为端午日不祥,所以亲友之间要互赠礼物来表示互相关心。

以上八项端午节礼俗都以辟邪、辟瘟、保健为目的,但端午节在从战国时代到今天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已经从单一的辟邪驱瘟主题,逐步发展到兼顾辟邪驱瘟和纪念先贤两个主题并重了。所以,端午节也就有了更多的文化的含义。

延伸阅读

“恶日”和汉代食枭羹的皇家礼仪

端午这一时段,气温骤然上升,令人难以适应;同时,蚊虫开始肆虐,细菌开始泛滥。生活的经验使人们认识到这是一个疾病高发期。此外,“五”是阳数,五月初五也有“极阳”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阴阳和谐,所以认为这种阳气极盛的日子一般都不吉利,所以,五月初五被认为是一个“恶日”。

在汉代,五月初五有一个官方礼仪,即皇帝命令郡国召集百官,赏赐枭羹,也就是猫头鹰汤。这是因为在古代传说中,猫头鹰吃自己的母亲,古人认为它是恶鸟。为了灭绝它,特意选择在端午这个“恶日”来吃。在宫廷中,皇帝赏赐枭羹,其实也包含着教训大臣,不要做恶人、奸臣的政治涵义。

同类推荐
  • 追随你的心:做你想做的人

    追随你的心:做你想做的人

    心灵能够达到自己渴望的高度,也会沦落到无所期望的水平,一切外界的境遇只不过是心灵收获的一种手段。人永远是自己的主人,即使在最软弱和最堕落的悲惨境地也仍然如此。
  • 因为不能飞,所以要奔跑

    因为不能飞,所以要奔跑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因为迷茫,所以叫人生。如果你不能飞,就奔跑;如果你不能奔跑,就走;如果你不能走,就爬。但无论你做什么,你都得一直前行。《因为不能飞,所以要奔跑》用4大要点5种方法8个问题12种诀窍,全面强大你的内心和硬实力,它有系统有步骤地教你如何与“苦逼”的人生死磕到底,直到这个世界为你让步。
  • 成功必须要克服的人性弱点

    成功必须要克服的人性弱点

    成功首先是克服自身人性的弱点的过程,人性弱点是成功真正的障碍,只有认清和克服人性的弱点,才能走向卓越。本书介绍了人性中种种妨碍人们走向成功的弱点和缺陷,同时阐述了克服这些弱点的方法和途径,帮助人们认清自己人性的弱点,剔除自己迈向成功的最大阻碍,从而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 拿破仑·希尔成功致富之道全集

    拿破仑·希尔成功致富之道全集

    本书从拿破仑·希尔的成功致富法则中提炼出高度有效的理论原则,这些原则曾指导许多一贫如洗的人走上了成为百万富翁和社会名流的道路。此外,本书还以中国的具体国情为背景,详细阐释了由希尔创建的成功致富学理论在中国当下社会环境中的应用方法,并以丰富的成功者的事例加以佐证。
  • 一步,你就不再平凡:从布衣到金领的路

    一步,你就不再平凡:从布衣到金领的路

    本书介绍了怎样策划自己的路,从布衣走到金领,包括怎样树立自信、怎样确立自己的位置、怎样从头做起、怎样全心投入工作等。
热门推荐
  • 报纸发行营销导论

    报纸发行营销导论

    可以说,中国报社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生死抉择”的挑战,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发行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出现了一个顺口溜:“一流人才做发行,二流人才做广告,三流人才做记者”。原《南方体育》总经理张曙光对此评价指出:“这句话当然很容易引起争议。我们的目的是想在报社内部建立起重视经营的意识,包括培养经营人员自我尊重意识,强调广告和发行的重要性。当然,即便发行和广告再重要,这个观点要被多数人认同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些党报内,编辑部门的地位仍然高于经营部门,但在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报刊,发行、广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发行、广告甚至比内容还重要,经营部门的地位跟采编部门并列,甚至比采编部门更高。
  • 注定中的命运

    注定中的命运

    穿越前,她被亲人抛弃她,还被养父虐待她,穿越后,她在心里默默的对自己说,这世一定要变的很强,决不让任何人凌辱自己。后来她真的做到了,然而这一路走来,她的心伤已经到了无药可医的地步……
  • 不败将军

    不败将军

    郝云,一个文弱的小学语文老师出车祸身亡,带着自己的尸体到穿越到古代战场之上,为了保命,不得不绞尽脑汁,一次偶然,发现现在的身体受伤后,可以将伤害转移到以前的尸体上,以前的尸体反而成了宝贝。于是,当孙子的日子终于结束。“来啊,互相伤害啊!”“你个万马奔腾的”“我百战不败,因为所有国家的将军,都是我的学生”
  •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剑道天经

    剑道天经

    这是一个属于剑道修者的波澜大世,独孤求败,西门吹雪,叶孤城,风云老剑圣等等绝世剑者齐聚一堂,剑道争锋,谁为至尊?叶萧举起手中重剑,道:“我要用我手中重剑,碾压这个世界,我,才是剑道至尊。”PS:本书非纯粹废材升级流,内部阴谋众多,不喜慎入(无极魔道、飞升之后风格,比较慢热,不过百章之后,会逐渐显露,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另外疯狂打滚求推荐,求收藏,极度需求票票,各种感谢!
  • 悍妃本色

    悍妃本色

    一朝穿越,她被误认成大兴国太子妃而被囚禁东宫。几次逃跑未遂无奈和上官逸签下契约,成为替身太子妃。本来想做个混吃等死的坑夫米虫,岂料腹黑太子看不过去天天带美人回来骚扰,人人骂她是废物,某妃终于怒了!红颜是吧,让她更红!毒妺是吧,看谁更毒!情敌是吧,放马过来!美男是吧,越多越好……能赚钱能玩宫斗,能文善武为政客,智斗美男俘人心,最强情敌成闺蜜,上得战场下得厨房,谁说女子不如男?!嚣张男女爱挑战,某妃不屑冷哼:“各位别闹了,回家洗洗睡吧!”
  • 罗家小姐

    罗家小姐

    “富商的女儿有糖吃”,作为第一大商人的女儿,罗霖从小便是饭来张口水来伸手,这样的她从未想过有一天,她会闯荡江湖······
  • 气质决定女人一生

    气质决定女人一生

    诗歌、辞章、音乐都是无力的。无论多么优秀的诗人和歌者,最后都会发出奈美若何的叹息!美丽的女人人见人爱,但真正令人恒久心仪的,往往却是具有磁石般魅力的女人。那么,什么样的女人才具有魅力呢?三个字:气质美。
  • 九死神功

    九死神功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醉卧美人膝,醒握杀人剑。一步杀一人,千里不留痕。杀一人为罪,屠万人为雄。杀得百万人,是为雄中雄。无名少年,笑傲苍穹,执掌轮回!
  • 悲惨世界(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悲惨世界(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