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70700000049

第49章 蜀汉帝国——难民营(3)

公元214年,曹操平定关中。公元215年灭了汉中的张鲁集团,占领汉中。这时的刘备正带着他的主力部队,准备与孙权在荆州决一高下。听说曹操已占领汉中,唯恐曹操顺势端了他新占的老巢益州,才以和平的手段与孙权分了“荆州”。

曹操占领汉中后,包括丞相主簿(丞相府办公厅主任)司马懿在内的一批下属,都劝曹操趁热打铁,顺势灭了蜀中的刘备。曹操得陇不望蜀,于当年十二月返回首都,准备次年的封王工程去了。

在《三国志》刘备的本传中,没记录刘备在公元216、217这两年干了些什么。在曹操的本纪中,倒是有一句“刘备遣张飞、马超屯下辩(今甘肃省成县,位于甘肃省东南角,是进攻汉中的桥头堡)”的记载。说明这两年间,刘备一边整顿内务,一边准备夺取汉中。

公元218年四月,刘备进屯阳平关(今陕西省勉县西),不能取胜,便征调大本营的军力来援。曹操方面,夏侯渊率张郃等阻击,一直僵持到公元219年的二月。刘备派老将黄忠从阳平关南渡沔水,黄忠斩夏侯渊于定军山,张郃退往阳平关。

早在公元218年的九月,曹操已带兵至长安,增援夏侯渊。夏侯渊阵亡后的公元219年三月,曹操姗姗来迟地由斜谷接近汉中。刘备占据险要地形,拒不接战;五月,曹操无奈将全部军队撤出汉中。

公元219年七月,刘备在沔阳称汉中王,然后返回成都。曹操早在三年前封为魏王,现在连傻子都可以看出,东汉王朝快要完蛋。但并非每个傻子都看得出来,刘邦当年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刘备如今自称汉王,是向世人宣告,俺老刘是汉王朝的继承者。汉王朝这个快要倒闭的国营公司的招牌,将要挂到刘备夫妻店的门楣上了。

就在这个时候,刘备令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而且大败而特败。襄樊之战的失败,导致了刘备此生的最后一次失败——两年之后的夷陵之战。

⒋刘帮主的滑铁卢

公元221年,曹操去世、曹丕篡汉称帝的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建国号曰汉。后世之人为区别前面的两个汉王朝(西汉、东汉),称之为蜀汉。

刘备是四月称帝的,七月即大举伐吴,此时距关羽身亡一年半。刘备伐吴的旗号,是为关羽复仇。当然,这只是外交辞令和鼓动口号。仅仅为死去一年半的二弟,带四五万人马去打一仗,对刘枭雄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关于刘备伐吴的动机,有一个说法是,刘备吃柿子,专捡软的捏。这个观点以吕思勉先生为代表,认为北方的曹魏太过强大,啃不动,只好打孙权的算盘。用这个说法来解释刘备的伐吴,未免小看刘备,刘备毕竟不是街头打架的小混混。刘备伐吴的真正原因,是荆州对刘备集团的生存、发展实在是太重要,非夺回不可。

为什么荆州非夺回不可?我们还是回到地缘上来。

襄樊之战后,孙权的军队不仅占领了荆州的中、南部,还西进到益州巴东郡的巫县(今重庆市巫山县),完全封锁了长江三峡。益州这个囚笼的唯一出口被敌人堵死。且不去谈《隆中对》中北定中原、复兴汉室的远大理想,现实的情况是,刘备集团被关在囚笼中,进不可攻,退无可守,只有坐等灭亡。

如果换了别人,比如刘璋,也可能会听天由命,关起门来过几天安生的日子。可刘备是什么人?刘备是最能打败仗的人,刘备最不害怕的就是失败。大不了,打不赢退回益州,再作打算。毕竟,汉中已经到手,内政已经稳固,孙权一时还无力占领益州,曹丕也不会让孙权占领益州。

此时的刘备已经六十一岁,黄土已经埋到了脖子上,感到喘不过气来了。哪怕为子孙计,也会焕发出生命的回光返照,放手一搏。不怕鱼死,不惜网破。

公元222年闰六月,刘备猇亭大败之后,吴军追至白帝城(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即不再进逼(因为曹魏已在东方集结军队),证明我为刘备复原的心理活动是有道理的。

刘备准备伐吴时,国内有不少重量级的人反对,比如赵云、刘巴、费诗等。有的历史学者便说,刘备东征,一意孤行。

刘备真的是一意孤行吗?

刘备的“一意孤行”,我看是“两意双行”。这个“两意”,一是打开囚笼的缺口;二是为儿孙做最后一次努力。

刘备的“一意孤行”,倒是印证了七年后诸葛亮在他的《后出师表》中的一句话:“不伐贼(指曹魏帝国),王业亦亡。”只是当时的刘备没有如此清楚地表达出来而已。

当赵云等一班老将、重臣唾沫横飞、慷慨激昂地在朝议中大唱反调时,可能刘备真想扇他们一个耳光:“不伐吴,王业亦亡!”你们懂个屁啊,坐在这里是死,干他一票也是死。与其坐以待毙,何如铤而走险?这一仗打下去,就算不能卫国,保家总还是可能的嘛?!

最让历史学者不解的是,诸葛亮为什么不劝阻刘备伐吴。

其实,持这种观点的这些学者之所以百思不得其解,是因为他们给自己的思维下了一个套:刘备伐吴大败输亏,是错误的。诸葛亮则是一贯正确的。一贯正确、知前五百年知后五百年的诸葛亮,恰恰这次不事先纠正刘备的错误,不阻止刘备东征,当然是令人不解的。

什么叫画地为牢?可能就是指这种给自己思维下套的情况。

根据我的理解,诸葛亮不劝阻刘备伐吴,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诸葛亮是不赞成刘备伐吴的。虽然诸葛亮不赞成,却不去阻止,诸葛亮不阻止自有他的理由。此时刘备已到暮年,来日无多,对诸葛亮来说,最高权力的大饼马上就要从天而降。多少年都忍过来了,随刘备怎么折腾,诸葛亮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批刘备的龙鳞。诸葛亮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刘备归天,自己掌权。即使刘备错了,等自己掌权后再去纠正。

《三国志·法正传》记载,刘备大败,退还白帝城之后,诸葛亮发了一通感慨。诸葛亮说,只有法正才能阻止刘备东征,即使法正不能制止刘备东征,也不至于如此大败输亏。言下之意是说,俺诸葛亮人微言轻,是阻止不了的。言下之意是说,我老诸葛不出面阻止,也没有责任,反正我阻止不了。

诸葛亮这个老滑头,不仅很会做人,也很会说话,恰如其分地把责任推个一干二净,但不推给别人,说只有法正才能阻止刘备,但法正已死,当然也就没有责任。

第二种可能,诸葛亮是赞同刘备伐吴的,至少是部分地、勉强地赞成。在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的考量上,诸葛亮与刘备应该是一致的,这体现在他们共同制定的《隆中对》中。诸葛亮也赞成刘备伐吴,只是不吭声。为什么不吭声呢?如果诸葛亮公开赞成刘备伐吴,万一失败了,那是要和刘备一起承担政治责任的,这对自己日后掌权大大地不利。再者,刘备来日无多,胜了,胜利果实最后由诸葛亮享有,败了没他诸葛亮的责任。诸葛亮的确很聪明。当然,也很狡猾。

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诸葛亮万万没想到,突然间形势逆转如此之快,没想到刘备会败得如此之惨。如果诸葛亮预料到刘备兵败如山倒,肯定会及时派兵来接应刘备。

诸葛亮不派兵接应刘备,也可以做另一种解读,那就是后方的形势也不稳定。比如诸葛亮的政敌黄元,即随之举兵造反。

为什么刘备会败,而且败得如此之惨?

历史学者也有多种多样的说法。多数学者认为,无外乎三个原因:刘备一意孤行,孙权有备无患,陆逊指挥如神。

刘备在决策上的“一意孤行”,上文已经做了分析。

孙权的有备无患,的确是实实在在。政治上,孙权已投降曹魏,公元221年十一月被曹丕封为吴王。即使曹丕不帮他,孙权暂时也不会两面受敌,两头作战。孙权还把他的大本营搬到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政治和军事中心前移,实际上处于战役的二线。孙权已向所有人表明了决心:你老刘绝对越不过此线。

在充分的政治和军事准备下,孙权用人得当,让儒将陆逊当前敌总指挥。陆逊神闲气定,进退有方,动静自如;与刘备的急躁毛糙、进退失据、方寸大乱,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夷陵之战中刘备使用的战术,受到后世之人的许多诟病。比如说,刘备不水陆并进,反而舍舟就步;连营七百里且依山扎营,以致被陆逊火攻,等等。

依山扎营,被陆逊火攻,刘备这个用火攻的老手马失前蹄,确实是说不过去的。

至于说刘备如果水陆并进,定能大获全胜,那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公元221年的刘备哪来像样的水军?

公元214年,诸葛亮、赵云从荆州溯江西上,与刘备合围成都的时候,当然带了一些荆州水军入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荆州的水军主力和主力战舰留给了关羽,在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丧失殆尽。

刘备入蜀以后,一直忙于陆战,没有必要也没有财力建立一支具有强大战力的水军,还谈什么水陆并进呢?

说刘备“连营七百里”也不应该,分散了兵力。这个说法我看也值得商榷。

依我看,“连营七百里”的“营”是指从巴蜀至前线后勤补给线上的驿站,并不是每“营”都驻扎大量的军队从而分散了兵力。这个“连营七百里”的说法,可能出自《三国志·文帝纪》,说是当时曹丕听说刘备东征,“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

夷陵之战的细节,《三国志》刘备本传里语焉不详,在《三国志·陆逊传》有较详尽的记述:“……(刘)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

从陈寿这段话的用词来看,结合古代汉语的词法,“立屯”与“立营”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屯”是驻扎军队之所,但不一定现时驻有军队。“立营”(扎营)是指军队到了某个地方,扎寨停留,“立营”里的“营”肯定驻有军队。

《三国志·陆逊传》说刘备从后方至前线立数十“屯”,而不是立数十“营”;吴班则在吴军阵前“立营”挑战。“屯”和“营”的含义自是分明得很,“连营七百里”的“营”,其实是“屯”。也就是说,刘备并未把四万征吴大军分散驻扎在沿途的几十个“营”里。

当然,为了维护漫长的补给线,在沿途的各个屯里留守少数军人,做保卫、指挥、管理、调度之用,是合乎情理的。

同样合乎情理的是,刘备的主力驻扎在夷道县(今湖北省枝城市)的猇亭,也就在夷陵这个地方与陆逊相持不下。决战的地点,则在猇亭。

如果刘备的主力不在猇亭,那就不叫决战;刘备的死亡士兵也谈不上“万数”、“塞江而下”。如果刘备的主力不在猇亭而分散在沿途个军营中,刘备败退时,沿途的各“营”里的驻军就会节节抵抗,刘备不至于落荒而逃,一逃就是几百里。讨论问题,还是要回到常理上来。

《三国志·陆逊传》又说:“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铠甲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刘备猇亭崩溃之后,亲自登上马鞍山(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想收集溃散兵卒。陆逊四面围定,刘备再次溃败。刘备乘着夜色,连夜逃跑,靠驿站管理人员拾来散落地上的铠甲,在隘口焚烧,阻挡追兵,才侥幸逃入白帝城。

这段记述也说明,刘备沿途建立的“屯”,应该是供运夫和驿站管理人员使用的兵站,并不是驻扎许多军队的“营”。拾捡铠甲焚烧的是“驿人”而不是兵士,说明沿途这些“营”里并没有多少部队。

根据上面几段文字的分析,说刘备因沿途分散主力而导致大败,显然是说不过去的。除了依山扎营造成被火攻以外,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战术谈不上别的原则性错误。

关键的还是实力对比,包括人才资源。打仗打什么?两分军事,三分政治,五分经济,如此而已。

就刘备的战术水平而言,很明显,他的军事素养和心理素质,远远不如陆逊。

刘备的惨败,除了实力对比、战术水平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刘备的年龄。

公元222年夷陵之战时的刘备,已经六十二岁,次年去世,享年六十三岁。据相关史料记载,夷陵之战后,刘备退至白帝城,即患上胃肠炎,随后病情逐渐加重,并累及多个器官,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生命终末期的老年人的大脑皮层萎缩,思维、判断的能力下降,意志退化。大脑皮层下比较原始的中枢,由于失去皮层高级中枢的抑制、协调,反而活跃起来,表现为情感、行为的易冲动,盲目、急躁、拒绝忠言、精神亢奋与意志消沉交替出现,等等。

面对晚生后辈、白面书生陆逊,两鬓染霜、形容枯槁的老头子刘备既无办法,也无章法。年老的悲哀在刘备的行为中表露无遗。

公元222年的陆逊,年39岁,正值壮年。知识、经验、智慧已经成熟,生命的张力达到顶峰,又受到主人孙权的高度信任。假如决定这场战役胜负的所有别的因素都相同,想想看,一个行将就木的老者,与一个生命力勃发的壮年人对决,无论是智力对决还是体力对决,将是如何的一个结局?

刘备除了欺负刘璋这个老实人,除了战胜孤立无援的夏侯渊以外,几乎一辈子都在打败仗。但是,在大混乱的年代,在军阀混战的时期,一路败下来,竟然“败”出一个国家,“败”出一片天地,“败”出一份基业,也算是敢败者,能败者,善败者。

公元222年,刘备以他血本无归的一次惨败——夷陵之战,为他悲壮的一生画上一个惨淡的句号。

说刘备的一生是悲壮的,其“壮”在于,靠撞大运,靠坑蒙拐骗,靠死缠烂打,建立了一个名号如雷贯耳的政权。其悲在于,在他生前,刘备就知道,他的这个政权,是为灭亡而建立的。因为这个政权的基础,就是运气加地缘加骗人的政治口号。

所以,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战他要打,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战他要打;正如此后的一次一次的莫名其妙的北伐,刘备实质上的继承者诸葛亮也要打一样。刘备不仅要打,而且打得自有他的道理。胜负成败,那是另一回事,另一个主题。

世人都以为,打仗是为了胜利,为了成功。其实,历史上的有些战争、战役、战斗,开打的目的不在于成败得失。有的时候,打的就是一口气,或者为了一个女人,或者为了一个空洞的口号。更有甚者,有的仗仅仅是为灭亡的恐惧而打,比如刘备的夷陵之战,比如诸葛亮的北伐。

奇怪么?在后人看来,的确奇怪。在当时的当事人看来,一点也不奇怪,我们也没有必要替古人担心。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益州这个难民营又换了总管。

⒌难民营的第三任总管

蜀汉之亡

这个难民营的新总管,却被他的管家夺去了大权,直至诸葛管家去世。

后世之人,包括一些历史学者都认为,诸葛亮死后,他的高足蒋琬继承了诸葛亮的权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三国志·后主传》载:“(建兴十二年,即公元234年)……(诸葛)亮卒于渭滨……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十三年夏四月,进蒋琬位为大将军。”

首先,蒋琬是尚书令,而不是丞相。刘禅在诸葛亮死后,立即撤销了丞相这一职位,此后就再也没有相权与他的皇权对抗、冲突,这是很辣的一手。

其次,拿今天的话来说,尚书令就是宫廷秘书长。不管蒋琬怎样“总统国事”,他还是阿斗的秘书长,在皇帝的指挥下“总统”。尚书令的“总统国事”,与开府丞相的“总统国事”,是有本质区别的。

被人瞧不起的刘阿斗,终于露脸了,出息了,扬眉吐气了。自主用人,自己决策,把军国大权抓到了手里,让蒋琬一班人在自己的指挥棒下忙忙碌碌,“总统国事”。

接下来,公元238年,刘禅把大将军蒋琬派驻汉中,准备乘辽东的公孙渊叛乱,与东吴联动,伺机进取关中,但并未有大的行动。

同类推荐
  • 大汉遗梦之未央浮沉

    大汉遗梦之未央浮沉

    刘邦死后,大汉王朝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进入了和平的时期,天下大的战事基本结束。直到刘彻登基这数十年的时间中,统治阶级上层相继发生了吕雉擅权、诸吕乱政、铲除诸吕、文帝登基,以及后来波及天下的七国之乱等大事件。
  • 明朝新生活

    明朝新生活

    腐朽的明王朝是已经无力回天,实亡于嘉靖,那么就让它不再苟延残喘,加速灭亡好了。满清的建立提前或者延后?那都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身为汉人的朱复,一心搞垮明朝是为了更好的重建新朝。自己应该从什么地方起步呢?恩......那就从毒害大众的思想开始。咳咳咳......不对,应该叫做解放大众的思想。(本书属于古装喜剧,而非历史正剧)
  • 舞春秋

    舞春秋

    平王东迁,王室没落,各方诸侯蠢蠢欲动,强盛已久的周王朝,已经江河日下。在烽烟将起的年代,本不应该存在的人,意外的成为了东周王子。面对即将到来的乱世,面对自己可能成为的历史悲剧,王子狐将何去何从?
  • 风骚在大宋

    风骚在大宋

    我本一狂人,高歌笑红尘。才下栖凤楼,又登太白阁。手持绿玉萧,对月引娇龙。由来是一梦,飘渺游太清。元符元年,穿越千年的曹安,在大宋开始了浪漫之旅。舞文弄墨,与文人士子对酒高歌。舞枪弄棒,与英雄豪杰弹剑作歌。总之,怀揣着美好的理想,前进,前进,再前进......漂泊在大宋,高坐在朝堂,狂荡在江湖,飘渺于太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让岁月空蹉跎。赵佶,别再床底下藏着了,躲在哪里吃灰吗?孙二娘,人肉叉烧包好吃吗?什么,你是日本平安时代顶顶大名的阴阳师安培晴明的孙女......本书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真是巧合。
  • 一本看懂中国史

    一本看懂中国史

    历史是一部书卷,记录的是王朝的兴衰,写下的是将相的勇懦;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忠奸善恶,照出成败兴亡;历史是一面筛子,筛除的是枯木朽枝,留下的是粲花之精。哪怕当时他是多么的风光无限、名闻天下,在历史的网眼里,他也只是一颗无足轻重的尘埃,无声无息地淡化在岁月的长河里。也许他一世清贫、两袖清风,但在历史的网眼里,他却变得分量十足、光彩夺目。所以说,读史使人明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人物众多、事件繁杂,原非一本书籍所能详尽囊括其中。那么,如何能够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中国的历史有所了解,清晰地掌握历史,并对中国历史产生浓厚兴趣,成为编纂本书的出发点。
热门推荐
  • 顶级闪婚:帝少的心尖宠

    顶级闪婚:帝少的心尖宠

    “帮我,我就是你的人。”走投无路之际,她打开他的车门,坐进去大胆道。“女人,如果想傍大款,你找错人了。”森冷的扫过她,帝少阎高傲得像天上的星辰。男朋友劈腿表妹,爸爸意外死亡,姑父夺走爸爸的公司,甚至还差点凌辱了自己。林沐汐告诉自己,是她的,她必须要拿回来。上天入地,他一直在找她,没想到她会撞到他车里,自此,领证,结婚,生娃,当爸,眨眼间他完成人生的三级跳。怎么?她不认识自己了?没关系,此生还够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控魂

    控魂

    【起点二组签约作品】当你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会催眠了,你肯定会感叹:原来催眠可以干那么多事啊!小乞丐阿木本是一个孤儿乞丐,身世凄楚,一次被一叫不出名儿的小东西咬了一口之后,他发现自己竟然开始有了催眠的本领。会催眠了的他自然抖了起来,首先吃东西消费不用担心了,催眠小吃店老板,对方会傻傻地把阿木需要的包子一个一个往他怀里塞;接着他有发现催眠小妹妹的话,人家会乖乖在他面前脱光衣服。正感觉自己无限幸福的他无奈摔下了悬崖,可是是福不是祸竟然意外成了豪门大少爷,身份的转变他就更抖了!首先他发现自己能够催眠自己成为各个领域的顶尖高手,他可以是舒马赫在街上和警察飙车;他也能成为一流的球员叱咤绿茵场;他还能催眠自己成为一颗子弹不会漏杀一人的神枪手。都说“万花丛中过,片衣不沾身”是最牛叉的把妹境界,却不知阿木用催眠是怎么玩转女人的!催眠还能干什么,看书吧!本人QQ329402541,书友群:11130960
  • 另类都市花满楼

    另类都市花满楼

    花满楼绿岸实业老总,年方二四七,正是人生得意年华,却被女友抛弃,银行贷款到期,客服数次催帐,限制最后返款时期,心身疲惫到极致的他差一点在睡梦猝死,他没有死,还遇见了一个跟他长得一模一样的男人,奇怪的是,其他人都看不见,只有他一个人看得见这个跟自己一样的男子,这个男人说他是他的分身,他以为他的分身有各种特殊能力,能帮他的企业起死回生,能让他和他的女人花好月圆,结果......
  • 订讹杂录

    订讹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灰和喂猫先生

    大灰和喂猫先生

    一头驴子和一只老鼠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看过迪斯尼动画片《猫和老鼠》的读者朋友,你们一定记得那精彩的画面吧,猫和老鼠的文学版的精彩故事你可别错过呀,就在这里,只要你轻轻翻开《大灰和喂猫先生:赵华童话集》……
  • 异界——雄霸天下

    异界——雄霸天下

    雄霸:“哇哈哈~~,太好了,异界没有风云,谁还能阻止老夫雄霸天下。”
  • 王的试炼

    王的试炼

    懒惰,悲伤,嫉妒,色欲,傲慢,贪婪,暴食,以及无。八位王的候选人已经到齐,谁会成为王?世界又将被他们如何的玩弄?男主角陈幻:“啊嘞?为什么我只是打手?为什么我不是龙傲天?”L:“龙傲天?那是你队友啊。”陈幻:“what?”
  • 君子如玉

    君子如玉

    民国的星空下,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那个年代涌现出一批或迂或痴或狂的“民国先生”,他们以“士”为守,以“雅”为基,他们迥然于当今的风度、胸襟、学识和情趣,穿越历史,透过季羡林先生的文字扑面而来。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回忆同时代恩师故交的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君子隆师而亲友;第二辑,留得枯荷听雨声;第三辑,平生风义兼师友。
  • 重生之神级魔法师

    重生之神级魔法师

    一名魔武大陆上最强大帝国的魔法研究大师,因为一场爆炸意外,灵魂被卷入时空乱流,重生到万年后一个名为秦烙的青年身上。这个时代,魔法师已经销声匿迹,以武为尊。这对于把魔法看的比生命还要重的秦烙而言,简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好在这个时候秦烙发现,天地间的魔法能量开始发生了某种变化。且看秦烙如何从成为一名魔法教师开始,重新带起魔法的盛潮,并成为天地唯一的神级魔法师!
  • 床尾的兰花

    床尾的兰花

    诗无定法,是写诗写到一定时候,忽然的了脱。了脱形式,如山巅的树,不在乎山风的方向,了脱内容,如大海的潮汐,不在乎岸边浊水。我崇尚自然、自由、自主的快乐写作,用诗的锹镐一天天一点点地挖掘内心的诗意。感而后思,动而后发,以真作我,以情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