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70700000018

第18章 诸葛亮的悲与苦——自杀的第三种方式(1)

上一集说到,关羽的襄樊之战,才是实质意义上的、真正的北伐。诸葛亮掌权后所进行的所谓北伐,要么是形式上的,要么是形而上的。

如果诸葛亮的认识同我一致——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晚年的诸葛亮,内心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滋味?

不管诸葛老先生心里是怎样一种滋味,古往今来的中国人心里,却是喜滋滋、甜蜜蜜、火辣辣的一种滋味。

⒈诸葛崇拜

在中国,诸葛亮可谓是家喻户晓;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诸葛亮可谓是崇高伟大。大凡历史学家或文学作者评论诸葛亮,言必称善,言必颂美。有谁敢说诸葛亮的一点不是,必被人讥为狂妄,甚至被群起而攻之。就连一些治学严谨的历史学者对诸葛亮的历史功过、情长才短做一些不同于历史定论的分析、评论,也心怀忌惮,生怕冒犯了谁。

为什么会如此呢?到底冒犯了谁?

作为生命的个体,诸葛亮多少年前就化为一抔黄土,化为非生命的无机质,甚至这无机质也被植物的根系吸收殆尽,经历过N多个生命—非生命、有机质—无机质的轮回。

实际上,中国人心目中所存在的、所珍惜的、所膜拜的、所捍卫的是一个形象,是一个由生命个体的诸葛亮延伸、升华而成的文化载体的诸葛亮。一代代中国人,尤其是那些敏感脆弱、患得患失的知识分子、士大夫,对历史上真实的、作为生命个体的诸葛亮到底是怎样一个样子,是不太在乎的。

他们在乎的只是诸葛亮这个形象,只是把想象的、作为文化载体的诸葛亮当成情感的归依、理想的寄托、心灵的慰藉,把史书所载的、文学作品渲染的诸葛亮的所作所为当成自己的白日梦。

在万恶的旧社会,中国的读书人没有思想独立,没有言论自由,习惯了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心灵没有温暖,思想没有方向,便需要一个人造的太阳、一个人造的北斗星。在这个人造太阳虚幻的温暖中,让冷得瑟瑟发抖的心灵喘一口气;在这个人造北斗星微弱的光线下,让漂泊无依的思想蹒跚前行。

一个读书人,失意落寞、壮志难酬的时候,脑海中浮想起“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情景,是何等的欣慰,何等的惬意,何等的畅快。至少,诸葛亮这个形象可以作为一把伞、一堵墙、一个旮旯,让挫败的理想有一个遮风挡雨的避难所,让失意的人生有一个扶助依靠的支撑点,让受伤的心灵有一个疗伤舔疤的门诊部。

这也就难怪,谁要是对这个太阳吹冷风、泼冷水,谁要是对这个北斗星蒙黑布、下黑手,读书人、士大夫肯定是不答应的。诸葛亮碰不得,说些点点滴滴的不足和无关痛痒的缺点也不行。因为,说诸葛亮的“坏话”,是对同志们情感的伤害。

诸葛亮的不能受批评,还有政治上的原因。

在中国历代统治者的心目中,诸葛亮的政治品德,就是一个“忠”字。诸葛亮终身的理想是尊汉、护汉、复汉。诸葛亮不仅对前后两任君主忠贞不二,而且尽管后主终日吃喝嫖赌,自己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一个乖乖仔当然被历朝历代统治者树为忠君爱国的楷模。

诸葛亮不仅是忠君爱国的楷模,还是国际上最著名的劳模——累死在北伐前线。如果哪位历史学家或文学作者对这样的一头老黄牛,唠唠叨叨地说些此长彼短,对模范本人不恭倒还罢了,其“险恶用心”肯定是把矛头对准树立模范的领导。对领导表示不满,是要承受压力的甚至是有危险的。

年轻时,我也是很崇拜诸葛亮的。每次读诸葛亮的《出师表》,都五内翻滚,热血沸腾。那时候,饥荒连年,物质贫乏,生理上营养不良。好在我喜爱读书,算是退而求其次吧,经常喝些《出师表》这样的心灵鸡汤,弄得心理上倒是营养过剩,整天气昂昂的,想干几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人到中年以后,读的书多了,把书中这样那样的观点细细地咀嚼,便知什么叫人云亦云。人到中年以后,阅历的事多了,把世间这样那样的事理细细地品味,便知什么叫人生苦短。人到中年以后,雄心壮志渐渐消退,转而从容不迫地生活,不会再为理想和虚名焦躁不安。

有人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原来还不知道什么意思。一个半老之人再读三国,再读诸葛亮,再读诸葛亮的《出师表》,咀嚼出来的滋味,除了凄惶还是凄惶。可能,这就是“老不读三国”了。尤其是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如果反复揣摩,细细品味,总觉得有点像遗书、绝笔。

如果《后出师表》是诸葛亮的遗书、绝笔的话,那么,在潜意识里,诸葛亮就在北伐途中自觉地走向死亡。诸葛亮的北伐不是黄金周里的家庭旅游,而是一次次劳师动众、劳民伤财的军事行动。一个统帅每次出征都亲临前线,而且出师时就做好了死亡的心理准备,怎么说,都不好怎么说。

终于有一个夜晚,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之间,形容枯槁、神情憔悴的诸葛亮向我挥手(不是挥扇)告别,他举起的那只手,分明地,手腕处割破的桡动脉在汩汩流血。

就在那一刻,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把自己吓一跳的结论。一个把自己吓一跳的结论,应该说是一个“怪论”:诸葛亮死于自杀。只不过,这种自杀,表面上没有明显的自杀动机和理由。

说诸葛亮死于自杀,肯定冒天下之大不韪。这里所说的自杀,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用自己的手,以物理方法(如上吊、跳楼,权且叫物理学自杀)或化学方法(如喝农药、砒霜,权且叫化学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是以一种跟自己过不去的方式,慢慢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种“跟自己过不去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其中最隐蔽的,由我第一次发现的,是以实现理想的名义跟自己过不去,诸葛亮即属此类。我们暂且把这种自杀形式称作生物学自杀。

我在前言中说过,本书不是严谨的历史著作,不在于严密地探讨三国的人与事,而在于借三国的人与事,探究人生生死荣辱、进退沉浮的机理和意义。“我自说自话,简单的想法”。各位听了这个奇怪的说法,不必暴跳如雷,听我慢慢道来。

⒉回归真实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祖籍诸县。诸葛家本来是姓葛的,迁到阳都后,为了区别阳都县原有的葛姓,在葛字之前加了个诸字,表示是诸县搬来的老葛家。葛姓面前加个“诸”字,提示诸县葛姓的地位高于阳都葛姓,否则,从诸县搬来的老葛家巴结还来不及,更不会多此一举。同时也提示诸县的老葛家在当地活得不耐烦,或活得不舒服,否则不会以高就低。至于在诸县为什么活不下去,恐怕连诸葛亮也不清楚,那是他姥姥的姥姥一辈的事情。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死于公元234年,享年54岁。诸葛亮生于战乱,一生从戎,在平均寿命很短的古代,尤其是在世纪大混战的三国时代,跟平均寿命相比,不大不小地赚了一把。

诸葛亮生于官僚世家。其先祖诸葛丰做过汉元帝时代的司隶校尉(中央直辖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父亲诸葛珪做过梁父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和泰山郡丞(太守的副手)。诸葛亮有一位长兄诸葛瑾、两位姐姐和一位弟弟诸葛均。

诸葛亮9岁丧母,12岁丧父,丧父后随继母投靠赋闲在老家的叔叔诸葛玄。诸葛亮14时,诸葛玄被袁术(而不是朝廷)任命为豫章郡(今江西省北部,治所在今南昌市)太守,孤儿寡母随诸葛玄前往豫章生活,而此时21岁的诸葛瑾到江东孙策那里打工去了。

诸葛亮刚在豫章安顿下来,叔叔就被朝廷派来的豫章太守朱皓(黄巾农民起义军的死对头朱俊的儿子)赶走。15岁的诸葛亮只好随叔叔投奔叔叔的旧友、荆州牧刘表,直至17岁。

17岁时,叔叔诸葛玄不幸去世,此时二位姐姐也已出嫁,18岁的诸葛亮带着弟弟独立居住于襄阳附近的隆山(行政隶属于南阳郡,故诸葛亮在他的《前出师表》中说自己曾经“躬耕于南阳”)脚下,娶当地名士黄承彦之女为妻(据说此女叫黄婉贞,丑而贤,才智卓然),过着半隐半游、半耕半读、半学半研的生活,并进入官场社交圈,为今后的仕途做一些营销工作。

27岁时,也就是赤壁之战前一年,诸葛亮正式出山,加入刘备阵营。

27岁这一年,是诸葛亮人生的转折点。拿今天时髦的话来说,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诸葛亮跨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东汉王朝自汉桓帝起,皇帝幼年登基,大权旁落,宦官、外戚交替专权,朝纲败坏,民不聊生,狼烟四起。公元184年,诸葛亮4岁时,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为了迅速扑灭黄巾起义,朝廷一方面派出政府军平叛,另一方面允许、鼓励地方官员和豪强自行组织地方军与黄巾作战。这是官员、豪强变军阀,军阀拥兵自重、对抗朝廷的肇始。

公元189年,诸葛亮9岁时,凉州军阀董卓入朝专政,废立皇帝。董卓覆灭后,其部将李傕、郭汜专政。公元196年,献帝投奔曹操。再经过十年左右的军阀混战,在27岁的诸葛亮出山的那一年,曹操基本上平定、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的统一北方,是地理概念上的北方,孙权稳居江东,刘表据荆州,刘璋偏安益州,张鲁割据汉中。这段时间(公元201—公元207年),刘备脱离袁绍依附刘表,带着两位老弟关羽、张飞,还有小老弟赵云,驻扎在新野县(属荆州的南阳郡),为刘表守北大门。

刘备在荆州期间,认识了据说是当时天下奇才的诸葛亮。出山前,诸葛亮帮助刘备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发展战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公元208年,诸葛亮28岁时,曹操统帅至少二十万大军南下,意欲灭荆州,并东吴,一统华夏。诸葛亮促成孙刘联盟,协助周瑜大破曹军。公元214—公元222年,协助刘备占领并稳定益州。公元223年刘备逝世后,大权独揽的诸葛亮成为蜀汉政权实际上的摄政王,修复吴蜀联盟,劝农桑,平南中(今云南省),五次北伐,于公元234年病死于北伐前线的军营中。

我用平铺直叙的笔法,描述诸葛亮的一生,看起来也就很平淡。当然,平淡并不等于不成功、没成就,“平平淡淡才是真”嘛。问题是,历史著作中、文学作品中、民间传闻中,诸葛亮的人生怎么也平不起来,怎么也淡不下去。诸葛亮的形象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怎么看,怎么望,也望不清,看不透。

平心而论,诸葛亮的个人成就还是相当不错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与刘老板和关羽、张飞等一道,建立了一个帝国。这个帝国虽然只有巴掌大,虽然吱嘎作响、摇摇欲坠,存在的时间也不到半个世纪,但它的名字很阔气、很响亮、很吓人——“汉”(蜀字,是后世之人为区别之前的两个汉王朝——西汉、东汉——加上去的,蜀汉帝国的学名,或者法人名称是“汉”),应算是事业有成。

第二,在一个政权内部,个人权力达到顶峰,大权独揽达十一年之久,对一个权力欲旺盛的男人来说,狠狠地过了一把瘾,累死也值。

第三,日理万机之余,专心笔耕和发明创造,有论文,有专著,有专利,这手硬,那手也不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第四,家庭和睦,兄慈弟爱,夫妇和顺,虽老来得子,却儿女双全。

诸葛亮的一生是一出戏,一出令人荡气回肠的戏。一出戏之所以能让人荡气回肠,因为它是悲剧,只有悲剧才能深深触动每一个人的心。悲剧英雄的死,当然是一出悲剧的落幕。

悲字从心。也就是说,悲剧是一种情感定位。我说诸葛亮的死是自杀,则是一种精神定位。情感和精神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层次,后者的定位高于前者。

现在,我们来条分缕析地探讨诸葛亮的精神世界。

⒊走下神坛

生死两茫茫

诸葛亮9岁丧母,12岁丧父,后随叔父辗转漂浮,寄人篱下。他叔叔寄寓刘表,诸葛亮依靠叔叔,其实是寄人篱下的寄人篱下。少年时目睹父母的死;颠沛流离的途中,经历尸骨蔽于野的触目惊心。这一切肯定在少年诸葛亮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早慧的诸葛亮应该对生与死的问题进行过深沉的思考。

诸葛亮进行过哪些思考,我们不得而知,但可在史书中寻得蛛丝马迹。《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意思是说,叔叔诸葛玄去世后,青年诸葛亮要自食其力。劳作之余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诗。诸葛亮身材高大,经常以战国时名相管仲、乐毅自诩,只是当时之人不认可。

诸葛亮喜欢吟诵《梁父吟》,应该与这首诗的内容有心灵感应,诗以寄情,诗以吟志么。《梁父吟》是怎样的一首诗呢?据有关学者考证,《梁父吟》全诗为: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垒垒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有学者认为这是一首咏史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葬歌。我看两种说法都对,古代的诗是可以吟唱的,诗也就是歌。《梁父吟》可能是一首以历史事件为内容的葬歌。这首诗流行于东汉时期的齐鲁(泰山之北为齐,泰山之南为鲁)一带,讲的是“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二桃杀三士”讲的是,春秋时齐景公年代的齐国,有三个智勇双全的勇士:力搏猛虎的公孙接、黄河斩蛟的古冶子、威加敌国的田开疆。三人因招人嫉恨,见谗于君主,景公决计除掉他们。相国晏婴为景公设计,送两个御桃给三人,让他们三人依功劳大小决定前二位各领御桃一个。三位勇士争相谦让(其实是虚荣心作怪,以显示自己不贪慕虚荣),一个接一个自杀身亡。

历来的历史学者和文人墨客都认为,诸葛亮年轻时好为《梁父吟》,是因为诸葛亮仰慕、向往晏婴的足智多谋,年少时便立志成为晏婴之流的治国良才。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一定很有道理。诸葛亮“好为《梁父吟》”的全部意蕴,可能不仅仅在于吟志,抒情的成分可能还要大些。《三国志·诸葛亮传》和其他历史资料里,并没有说诸葛亮年轻时自比晏婴,而是自比管仲、乐毅,只是“时人莫之许焉”。

《梁父吟》的内容有两个层次。一是悲三勇士之死(抒情),二是“赞”晏子之谋(吟志)。

将《梁父吟》译成现代汉语,意思大致如下:

“走出齐国首都城门,遥遥望去,有个叫荡阴的小村庄。村中有三座一模一样的坟墓,一字排开。请问那是谁的坟墓?原来是公孙接、古冶子、田开疆三位勇士身葬其中。这几位可是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贤才啊。一朝被人陷害,三位勇士竟然为二个御桃而丧命,真是可悲呵。谁能设计如此高明(或狠毒)的计谋?那是齐国相国晏子。”

看得出来,这首诗的大部分内容是哀三勇士之死,最后一句点名,三勇士之死是晏子之谋。诗的最后一句可能在暗示,三勇士之死,晏婴可能是始作俑者,是为了清除政治对手和权力竞争者而使的阴谋诡计。三条鲜活的生命,三个不世之才,哪怕你力能拔山,气能盖世,一旦招人嫉恨,遭人陷害,转眼间灰飞烟灭。生命何其脆弱,生死又何其难测。

同类推荐
  • 穿越后周

    穿越后周

    以柴荣为首的24男、16女、1儿童为了逃世界末日,不料穿越到了五代十国!他们努力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同时帮助周边的百姓摆脱贫困,企图改变历史轨迹,实现大华夏之梦,打破“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的魔咒。他们用现代的智慧与谋略,重塑了整个五代十国!
  • 三国之桃花运

    三国之桃花运

    哥要秦淮河,哥要丽春院。屌丝黄治不慎掉下泰山,穿越三国。他立誓争霸天下,没有大汉天下,没有皇族后裔,只有他的霸业。他立誓,要和三国美女滚床单,要当万花丛中一点绿。他说:男人强不强很重要,行不行更重要。
  • 雄起大漠

    雄起大漠

    暗潮涌动,杀气如麻,在天启大陆北部大草原上,看厮杀征伐间的男儿气魄,数英雄豪杰无限风流!
  • 铮铮铁骨见真情

    铮铮铁骨见真情

    古往今来,人生不经历风雨,百炼也难成一块好钢。当大家面对现实,生活与爱情,利益与冲突,矛盾与原则,做人难,做一个铁骨铮铮的军人是难上加难!
  • 武威通志-大事卷

    武威通志-大事卷

    本书是武威历史上第二部地市级地方志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武威市编纂的第一部通志,是武威及武威人民几千年来文化历史的记录。
热门推荐
  • 少年儿童要养成的80个好习惯

    少年儿童要养成的80个好习惯

    少年儿童时期是锻炼和培养卓越口才的最佳时机,本书正是基于这一点,从少年儿童自身的年龄、成长环境出发,从基本语言表达、交谈、朗诵、演讲、辩论、即席发言及巧妙问答等几个方面,为少年儿童朋友们提供80个口才技巧。冲破认识与实践的樊篱,让我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交际中都能轻轻松松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从而成为口才高手。
  • 毒爱总裁休想逃

    毒爱总裁休想逃

    一场车祸,她失去双亲,下半辈子只能在轮椅上度过。当她对生活再无眷恋的时候,一个堪称完美的男人救了她,承诺要照顾她一生一世。她风风火火嫁入豪门,只为那唯一的康复机会。到头来,却发现,那场车祸不是意外,罪魁祸首竟然是他……
  • 神通抽奖盘

    神通抽奖盘

    你有灵丹妙药、神奇法宝、顶级功法?我有神通抽奖盘,万千神通任我抽取!大道神通:超脱宇宙的保障!天道神通:宇宙争霸的前提!法则神通:一方霸主的必须!术法神通:菜鸟修士向前冲!玩儿转世俗界,财宝、权势手中握;争霸修仙界,仙尊、道主脚下踩!.....................新书《穿越携带乾坤鼎》敬请支持!炼化血脉本源,提升天赋;炼化灵魂本源,增强悟性;炼丹、炼器,更是基础功能。有了乾坤鼎,修仙不用愁。地球屌丝刘波携带乾坤鼎异界附身,成就修仙传奇。
  • 剑出蜀山

    剑出蜀山

    二百多年前的中原世界里,大小二十余国并立,妖族九脉奴役着中原各国,一脉掌控数国。妖族九脉四百年前爆发内乱,中原各国也被牵连进战争,生灵涂炭,短短数年内二十余国十去其七。周国太子杨胤放弃皇位暗中游历,说服各国私下形成结盟,明面上与妖族虚与委蛇。连年的征战妖族也是元气大伤,最终各国联盟经过一百多年的争战将妖族尽数赶进了极北冰原上。周国改为大周王朝,越国改为西越,二百多年来雄踞中原,而妖族也在冰原上彻底销声匿迹。
  • 把时间都放下

    把时间都放下

    你的伤害,真的伤到了我。为此我拒绝了所有,连你我也忽略了。对不起,亲爱的,若有时间,我一定好好爱你。
  • 无准和尚奏对语录

    无准和尚奏对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游记(上)

    西游记(上)

    本书的故事对人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其中*精彩的章节,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高老庄娶媳妇、打白骨精、借芭蕉扇等等,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几百年来,它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从而使它成为中国人民*喜爱的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 七大家族:毒恶任务之最终胜者

    七大家族:毒恶任务之最终胜者

    毒恶的任务,出生在这种家庭的生不由己。夏柯柠,七大家族的唯一一位女子,她是否能闯下奇迹取得成功?三轮任务的挑战,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他们的故事又面临着怎么样的风波?他们最终取得成功又会有什么奖励?请敬请期待,七大家族:毒恶任务之最终胜者。
  • 重生之江东孙伯符

    重生之江东孙伯符

    秦末群雄逐鹿,霸王项羽领江东子弟一时纵横天下。400年后,大汉王朝分崩离析,江东又出了一位盛极一时的‘小霸王’孙伯符。前有项羽乌江自刎,后有孙策遇刺。两位皆是当世英杰,却皆未成大业。惜呼!一个现代的少年,意外来到了东汉末年,并且成为了孙策。历史的车轮被这个小小的石子改变了行道,一个不只是用武力打天下的‘小霸王’,将会在历史的大潮中掀起怎样的巨浪!
  • 逆天星仙

    逆天星仙

    一个人在神州埋头修仙的故事;一个俗人在修真界闷声发大财的故事;一个俗得可爱的男人和女人有情终成眷属的故事;一个俗得可爱的男人跳出仙魔棋局,完成逆天修仙法则的故事。没有无限奇遇,没有无限升级,没有屠神灭佛,《逆天星仙》,凡人的修仙故事!(读者群:4163932)————※————※————※————※————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牛奋亦云:“我是老子,老子生儿子,儿子生孙子,孙子生重孙……同样是生,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