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70700000015

第15章 襄樊之战——真正的北伐(3)

陈寿在《三国志·关羽传》中对关羽的家庭出身和少年经历未做详细的介绍,开篇只有一句:“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河东郡,今陕西省南部运城地区)解(县)人也,亡命奔涿郡。”

这段话大概的意思是,关羽的名和字,是有了地位以后取的,原来叫做“长生”来着。给儿子取名“长生”的父母,估计是没什么文化的贫下中农。年纪轻轻就杀人亡命,大约关羽出生于受剥削、受压迫、苦大仇深的一个阶级。

如此看来,关羽没多少文化,也没有进过少年军校,更没有受过士官训练,其军事理论素养可想而知。

至于说关羽喜爱读《春秋》,恐怕是罗贯中的附会。即使关羽成天拿着一册《春秋》,能否读懂也难以肯定。《三国志》说他“善待伍卒而骄于士大夫”。关羽凭什么“骄于士大夫”?十有八九是自己没文化,对有文化的士大夫自卑、嫉妒的缘故。

以上说的是关羽的理论素养和军事水平,现在来看看他的军事能力。能力与素养、水平不是等同的概念。有的人,理论素养、理论水平不行,但悟性特好,能力特强,如蜀汉帝国后期的名将王平。

相反,马谡指点江山,夸夸其谈,理论水平很高,把诸葛亮忽悠得团团转,深得诸葛亮的赏识,打仗却一塌糊涂。街亭一战,牛刀一试,却成了终身的“滑铁卢”。

关羽独当一面的能力如何?翻开《三国志·关羽传》仔细看看就知道,关羽独自领军作战并且达到战役的层次和规模的,只有一次——襄樊之战。五十多岁的人了,好不容易成了方面军司令(实际上是兵团司令),铁树开花,大器晚成,大干一场,没想到……

详细了解关羽襄樊之战之前的军事生涯,应该看《三国志·先主传》。

关羽随刘备参加镇压黄巾军,作战对象是民兵,而不是正规的训练有素的国防军。与拖家带口的乱民作战,也谈不上什么水平问题。因为这些乱民作战,本身就没什么水平可言。

关东军阀混战时,随刘备(刘备随田楷)救孔融,支援徐州牧陶谦。在徐州的反复争夺战中,两次与刘备分兵守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市,徐州东南屏障),一次败于吕布,另一次败于曹操。

降曹后,参加官渡之战(公元200年),为张辽的副先锋,亲手击斩袁绍大将颜良。

刘备依附刘表(公元201年)后,关羽改版转行,开始带水军。赤壁之战,真正与曹操作战的是东吴水军,关羽出了多少力,正史没有明确记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赤壁之战时的关羽,充其量是周瑜的马前卒而已,战前谋划、战场指挥没他的份。

赤壁之战后,关羽、刘备分头略定江南四郡(今湖南省),刘表旧部虽然也得到了曹操(即中央政府)的封号,基本上是望风而降,遇到过几次小打小闹的战斗。比如在长沙攸县,与老将黄忠真刀真枪地干了几下。

赤壁之战至襄樊之战的十一年间,对刘备集团而言,基本上“东线无战事”。自然,在这段时间里,关羽最多搞搞演习性质的围猎行动,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一句话,关羽在襄樊之战前,参加过很多次战役,也指挥过很多次战斗,但肯定没有独立指挥过战役层次的军事行动。

有些历史学者说,刘备要么不分兵,要分兵,则关羽别领一军。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传给别人的意思是不准确的。这种说法的问题在于,没有弄清战争、战役、战斗这几个基本概念。

关羽“别领一军”的“一军”有多少人数?军事行动达到哪个层次?只要是带了一帮人,独立行动,无论是带三十人还是三十万人,都叫“别领一军”。无论单独带三十人参加一次战斗,还是单独带三万人进行一次战役,或者单独带三十万人进行一场战争,都叫“别领一军”。

话说回来,关羽的武艺的确不错,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连曹操的主要谋士荀彧和程昱,都称“关羽、张飞万人敌”。其实,就是这种不错的武艺,也要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关羽武功天下第一,可能是罗贯中封的。

罗贯中给了关羽武功天下第一的桂冠,却又弄得不能自圆其说。《三国演义》描述,关东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有一个戏目叫“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兄弟同时上阵,轮番出手,仅仅与吕布打了个平手,可见三兄弟的武功如何。

关羽在长沙初战黄忠,大战一百余合不分胜负。此时的黄忠已年过花甲,体力肯定大不如往昔,关羽一个壮年人竟然与一个老头子大战一百余合而不能胜,武艺可想而知。

陈寿在《三国志·关张黄马赵传》中对黄忠的记载是“勇毅冠三军”。这个“三军”,当然包括关羽,看来,陈寿的意思,关羽的武艺倒在黄忠之下了。

第二,关羽不守规矩,搞突然袭击。

关羽的玩法是,对方(比如颜良)还没排阵势,还没准备好开打,他就冲了出去,根本就没有通报姓名之类的过门套路。

古代打仗,两将相遇,先是通报姓名,必要的时候,还要将对方声讨一番,对自己的参战人员进行一下政治动员。关羽是不讲究这一套的,上来就开打。

第三,赤兔马的爆发力和速度,让对方措手不及。

关羽的突袭让对方的将领在刹那间错愕失神,赤兔马疾如闪电,对方将领没有回过神来,稀里糊涂脑袋搬家。同样,对方的将士们在错愕中来不及反应,来不及救援,赤兔马像一阵风似的飘来忽去,关羽拎着敌将的首级全身而退。

正史没有记载关羽的坐骑是不是赤兔马。赤兔马是吕布的,正史是有记载的。公元198年吕布败亡后,赤兔马被曹操缴获是肯定的,至于曹操有没有将赤兔马送给关羽,不得而知,但总是有可能的。即使关羽得到了赤兔马,襄樊之战中骑的也不是赤兔马。

马的平均寿命是30~35岁,服役年限是15~20岁,满3岁可以开始服役。吕布是于公元189年得到赤兔马的,就算当时赤兔马5岁,到襄樊之战时已35岁。关羽随曹操参加官渡之战时(公元200年),骑着赤兔马斩杀袁绍大将颜良,完全是有可能的。

野史、小说、电视剧、电影中,关羽在襄樊之战中仍起着赤兔马威风凛凛,真是老人骑老马了,难怪关羽打不赢。

冷兵器时代,指挥一场战斗,指挥员的武艺可能是决定因素。指挥一次战役,像关羽一样,既是总指挥,还要亲自打头阵,一场大戏,自编、自导、自演,怎么看都不像那么一回事。

还有关羽的兵器——青龙偃月刀,也不符合力学原理。正史里没有记载关羽使用什么兵器。在《三国演义》里,关羽的一把青龙偃月刀,比九九八十一斤还重一斤,在他手中竟然虎虎生风。我没有兴趣将汉代的八十二斤折合成现在的重量,总之那是很重的一把刀,刀柄很长,刀头沉重。握在前面的那只手是杠杆的支点,支点远端的重量明显大于近段。

关羽打仗是骑马的,骑者上半身用力时马镫是会晃来晃去的。关羽能把这样的一把不符合力学原理的青龙偃月刀用得如臂使指,的确是神人了。

关于关羽的军事能力,可以打个比方说,在现代军队里,其水平、能力,充其量做个不错的师长、军长。做个合格的兵团司令甚至方面军司令,是难以胜任的。

说关司令是一介武夫,包括他政治上的极端幼稚。做个军长、师长,可以是个职业军人,可以不问政治;一旦做到方面军司令,如果还停留在职业军人的层次,不懂政治或不问政治,非进地狱不可。

看看关羽,被“盟军”将领、晚生后辈、白面书生领陆逊一餐忽悠,自尊心便极度膨胀,竟然对潜在的敌人——“盟军”——彻底放松了警惕。

一个稍有政治常识的将领,都应该对“盟军”保持最低限度的警惕,留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连曹营里的司马懿、蒋济都断定“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关大将军又落入这个老套路。

关羽的水平问题,还体现在对情报的疏忽。纵观整个战役,好像就是关羽兵团一家的事,关司令爱怎么打就怎么打,他的对手、他的敌人,想什么、干什么,统统可以忽略不计。在后方,吕蒙装病,陆逊装孬,孙权磨刀,关羽浑然不觉,可能关羽从来不知有间谍这回事,从来不去搜集情报。在前线,徐晃增兵至六万人,关羽还稀里糊涂,还要死缠烂打,不知关羽的兵团里有没有侦察连或侦察排。

为了某种需要,作为文化现象,把关羽捧得再高,无可厚非,也不去说它。问题是,今天还有一些读历史甚至一些靠写史书扬名发财的人,非要说关羽是武圣,看了实在让人堵心。

什么是武圣?武字的含义是“戈止”,圣是指在某个行业、领域的水平达到最高境界、出神入化、超凡脱俗者。不战而屈人之兵者,兵不血刃而达成和平者,才是武圣。关羽一战而自毁长城,叫什么“圣”?还真是不好说,充其量只能是武痴——痴呆的“痴”。

还有关羽的性格。

根据心理学、行为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史料对关羽行为的描述,可以认为,关羽的个性属于权威个性,也称为专制个性。

这种个性,由对现状和权威的非理性崇拜而产生,表现为极力维持现状和权威,并伴随着一种惩罚现状反对者、权威挑战者的强烈愿望。这种个性的本质,是极度自卑与极度自尊的混合物,表现为极度的爱慕虚荣。这种爱慕虚荣,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不如自己的人恭维、迎合自己;另一方面,对于胜过自己的人,则横眉冷对,不屑一顾。这就是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的心理学基础。

专制个性是一种综合性的病态个性。专制个性者,并不反对,而是自觉地服从自认为合情、合理、合法的权威;甚至受到权威的作践、虐待,也毫无怨言,绝不反抗。但是,对于下属,则要求毫无例外地服从自己的权威,稍有不顺从,则辱骂、威胁、惩罚。专制性格的另一个表现,便是对同一层级的同事,一味地排斥,不上心,不上眼。

关羽曾经投降曹操,曹操对他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拜将,不能动其心;金钱美女,不能毁其节。一旦得知刘备的下落,义无反顾地追随一无所有、柳絮般飘零的刘大哥而去,而且终生不渝。刘皇叔、刘大哥,也只有刘皇叔、刘大哥,才是他心中的红太阳。别的王侯将相,都是狗屎、人渣。诸葛亮还凑合,是因为诸葛亮虽然没什么大不了的本事,但诸葛亮特会做人,马屁拍得梆梆响,让关老爷心里舒坦。

马超人才了得,武艺了得,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无处可去的时候,投效刘备,关羽不服气。黄忠勇冠三军,老当益壮,斩了夏侯渊,刘备自封汉中王后被拜为后将军,关羽与不上眼的马、黄同列,勃然大怒,说什么“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伍”。

其实,关司令实是在说自己的笑话,你关大爷不就是老兵一个么?而且还是个杀人亡命之徒。非要诸葛亮、刘备连哄带骗,才肯屈就,才肯与马超、黄忠同列,真搞不懂关将军是自尊还是自卑。

赤壁之战之后,孙权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对刘备“进妹顾好”,把年轻漂亮又会几手拳脚的妹妹嫁给整整大三十岁的刘备,做第N任老婆。又曾经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之女求婚,《三国志》的记载是“(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孙)权大怒。”据说,关羽骂的是“虎女焉能配犬子”,侮辱人格。

尽管,这些都是政治婚姻,而那个时候的政治婚姻,就如今天买大白菜一样的稀松平常。不管如何,孙权态度是诚恳的,动机是善良的。不同意也罢,关大将军为何要出言不逊呢?就凭你是刘皇叔的拜把子兄弟吗?何况,既然是政治婚姻,即使不答应,也应该用政治方式或外交语言来拒绝。孙权是什么人?一方诸侯,天下公认的枭雄。孙权不大怒,不恨得咬牙切齿才怪。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南郡治所),将军士仁(即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一方面,要靠糜、傅二位供军饷,守后方,稍不如意,就威胁秋后算账。这无异于在自家大院里放火,把同志往敌人阵营里赶。

《三国志·张飞传》说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是关羽个性的真实写照。关羽的“骄于士大夫”,可能是心理自卑的表现。士大夫都是有文化的,关羽却没读过什么书,所以也要整天拿一本《春秋》,装模作样地看。如果关羽真的整天在看《春秋》,其实是做给别人看:看,那些士大夫算什么!俺关大爷不是也挺有文化么?《春秋》这么深奥的玩意,在我眼里还不是小儿科。

关羽这种人,还没做的甚至做不到的事,一高兴或一不高兴,就说出来。这种人和老古我一样,注定成不了大事。所谓的政治家,是说了不做,做了不说;做了坏事,永远不说;做了好事,该说的时候再说。

其实,孙权对关羽的恨,并不是他背后捅刀的根本原因。驻守公安的傅士仁,留守江陵的糜芳,毫不抵抗,望风而降,关老爷平时对他们的苛刻、鄙视、威胁可能只是主观原因。他们投降的真正原因,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也可能,根本的、客观的原因,是他们无兵可战。因为,主力部队已经被关羽抽调到北方作战,糜芳、傅士仁战与不战,公安、江陵都是同样的结局。

当然,封疆大吏,守土有责。一枪不放,连象征性的一丁点抵抗也没有,怎么也说不过去。不过,好死不如赖活,是可以理解的,除非对于少数贞女烈士。

不少学者认为,发动襄樊之战,是因为关羽好大喜功;相持不下而又不肯退却,是因为关羽自视太高;孙权背后捅刀,糜、傅不战而降,是因为关羽树敌太多。一句话,襄樊之败,从头到尾,彻头彻尾,败在关羽本身,败在关羽的性格。

这种认识难免流于肤浅,难免显得狭隘。关羽的性格,对襄樊之败有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上面已说的、下面还要说的,性格之外的诸多原因。

孙权背信弃义

关羽要占领襄阳和樊城,不是不可能,问题是曹操和孙权会不会答应。对曹操来说,襄阳、樊城一旦失守,黄河以南也就岌岌可危。

鉴于襄、樊的重要,曹操会不惜血本保卫,一旦曹操以战争的高度来应对一次战役,关羽就是玩命也达不到目的。于禁失败后,徐晃的援军源源而来,这个时候的关羽,应该速战速决。在这种久拖不决的情况下,迅速撤军,保住自己的老巢江陵和公安,是唯一的活路。

本来,这个结局是能达成的。这个次一等的结局却被两个因素破坏。

其中一个因素,是关羽自视太高,又狐疑不决,死缠烂打,错过了撤军的最佳时机。

另一个因素是孙权的背后捅刀。当孙权的黑刀从背后伸过来的时候,关羽想速战速决也来不及了。

而且,孙权背后捅刀对关羽的败亡,起的作用更明显。

孙权为什么要这么做?

古往今来,善男信女都异口同声地说,孙权背信弃义。其实,孙权背信弃义的说法,可以成立,也可以不成立。

此说可以成立,是因为,在别人看来,孙刘两家是“盟友”。既然是“盟友”,就不应该眼前撒沙子,背后捅刀子。此处的盟友和上文的盟军,都打上引号,是因为,这个盟友有点不明不白,有点说不清楚。

赤壁之战后,鲁肃“借”荆州,刘备“赖”荆州,孙权逼刘备“还”荆州,发展到公元215年的孙刘“抢”荆州、“分”荆州,此后两家“扯”荆州,直至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战——两家“拼”荆州。

从这些瓜瓜葛葛可以看出,孙刘联盟是临时的,而非长久的;是权宜之计,而非正式结盟。从史料也找不到两家正式结盟的依据,只是说到,公元215年,诸葛瑾到刘备处谈判。不像公元229年,孙权称帝那一年的结盟,那是有正式盟约的,并且在盟约上瓜分了魏国的领土。

同类推荐
  • 狼行三国

    狼行三国

    意外穿越,成为狼王的苏青,号令群狼行乱世。掌中吞天戟,胯下盖雪驹,所向披靡,肆意纵横驰骋这汉末江山!孤独的英雄,与狼共舞,诉说着他传奇的经历!
  • 三国伪志录

    三国伪志录

    前世战略级特工穿越到三国名将赵子龙身上。你有诸葛,我有郭嘉。三国分天下,怎么能少得了我常山赵子龙。此三国非那三国。
  • 回清从龙

    回清从龙

    一个高中生阴差阳错的来到了清朝康熙年间,附在了康熙最宠信的魏东亭身上。对清朝本无好感的他,为了不让中国重蹈历史的覆辙,更为了广大同胞不受兵燹之灾,他委身清朝,尝试一下和平的变法。但夷狄就是夷狄,终是烂泥扶不上墙,为了中国人不在鞑子的奴役下退变成半野蛮人,堂堂中华不在东虏的蹂躏下变成荒凉之地,他开始寻找中国的“真龙”,举起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大旗……
  • 调教大唐

    调教大唐

    80后教师回到了贞观年间。守着千十亩良田,园林大屋,立志要做一名混吃等死的专业小地主。但为了改善生活,一不小心却露了底,拉开了香艳大唐生活的序幕
  • 大明1617

    大明1617

    一个现代商人回到明末的山西能做什么?他将成为晋商领袖?他将富可敌国?他将掌握人心,成立理事会,最终将大明变成一个庞大的股份制公司?他将成立商团,用利益驱使士兵,最终获得无上权力?
热门推荐
  • 狱界

    狱界

    主角李海冬本是一个凡人,经营着一家烤肉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莫名其妙的来到了被称为绝望之牢的狱界,在这个关押着神仙妖魔的神狱,他却能自由的往来于神狱和人间,如此良机让他开始建立自己的事业,人间的权势纠葛,狱界的奸商生涯,魔界的生死鏖战,天界的爱情私奔,本以为是自身机缘,却发现这一切都源自于一个天大的阴谋,不甘被利用的他,愤怒觉醒,手持法器,大战群雄,破碎狱界,终于破局重生,颠覆神权。
  • 求职不能太老实

    求职不能太老实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求职准备不能太老实——老实人不知道的那些事儿、职场定位不能太老实——职业规划很重要、寻求面试机会不能太老实——如何获得面试机会、个人形象不马虎——注重面试时的修饰和衣着、说话不能太老实——面试时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等。
  • 罂妃倾城:逆世狂女

    罂妃倾城:逆世狂女

    八岁那一年,“天生废柴”四个字让她做了岚城五年的笑话。然而再次睁眸,她却不再是她,“一身凌厉,做事果断”成了后来岚城里所有人对她的评价。谁也没想到,这个丞相府里懦弱的嫡小姐,成了一国霸主,翻手覆天下,只不过……“有一天我爱你和我恨你一起走,我恨你落水了,还有谁活着?”“我爱你!”“乖,我也爱你。”“……”可是,这个少根筋的少女是谁?
  • 弟弟很温柔:为你不后悔

    弟弟很温柔:为你不后悔

    缘份天注定,可肖知音视缘份为粪土,发誓要远离这种浪费时间和生命的东西。可自从比自己小3岁的坏男孩李易清出现在肖家以后,面对坏男孩子花样百出的调皮捣蛋,肖知音倍受折磨,想逃避当作看不见听不到比登天还难。一个坏,一个娇,一个追,一个跑。最后姐姐受不了了:有种你坚持到底不后悔。弟弟难得温柔一笑:为你……不后悔。
  • 童话

    童话

    季红真在这部小说里写了很多好人,如于思的父母,于思的邻居李家伦和他的女朋友楚冰。她还写了很多的好孩子,如会拉琴却早夭的小丹,红颜薄命的罗伊洛,于思的哥哥于省。她也写了一些坏孩子,一些坏人;但这些坏人在季红真笔下都是可怜的、令人同情的;那些坏孩子,虽然干了一些坏事,但却都带着几分可爱。以“文革”为背景的小说实在是太多了,季红真这部小说的贡献就是把对人的宽容、同情和理解,贯彻到小说的字里行间。也许,这也才是那个时期人性的本来面貌。
  • 伤寒贯珠集

    伤寒贯珠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有美人锡

    有美人锡

    元神破碎的元珩,又活过来了,成了定国公府的五姑娘傅元珩,然后遇上了一大堆的糟心事。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逗比的神仙姑娘和一个貌似风流的凡间少年的故事。
  • 脱胎换骨

    脱胎换骨

    在婚礼当天,林冬发现即将要成为自己丈夫的人公然的与其他女人眉目传情,甚至在新婚之夜一夜不归。直到知道后来她才发现在婚礼上勾引自己丈夫的那个女人居然是自己老板的妻子,而且他们结婚已经有一年之久。
  • 重生之娱乐新世纪

    重生之娱乐新世纪

    穿越不是万能,没有学习,没有努力,你就算辉煌,也是短暂的。只有不断的奋斗才是成功的秘诀。
  • 销售人员必修课

    销售人员必修课

    销售必修课是一个由内而外全面打造销售精英的课程,这个课程可以让你明白客户拒绝你真正的原因在哪里,也能够让你通过客户语言行为等因素确认客户的想法是什么。如果你希望让客户很容易地购买你的产品,那么你得先学会如何让客户一下喜欢你;如果你希望让客户持久地信任你,那么你得让客户更好地认同你。与其说销售必修课是一门销售人员的课程,倒不如说这是一把让你打开建立人际关系大门的绝佳钥匙。销售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说服的过程,所以你可以使用课程中的经典技巧用于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