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70200000041

第41章 《热风·题记》

《热风》是鲁迅最早的一本杂感集,其中的文章,大部分发表在《新青年》《随感录》一栏,一部分发表在《晨报副刊》。

《新青年》辟了《随感录》栏,在那里发表文章最多的是陈独秀和署名唐俟的鲁迅。陈独秀的随感大都是政论;鲁迅则偏重于社会批评或文明批评,使读者想到题外之旨。例如:“我们中国所多的是孩子之父;所以以后只要‘人’之父!”(《随感录二十五》)“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只要问他有无保存我们的力量,不管他是否国粹。”(《随感录三十五》)“倘使不改现状,反能兴旺,能得真实自由的幸福生活,那就是做野蛮也很好。——但可有人敢答应说‘是’么?”(《随感录三十八》)再加上淡淡的尼采风的文笔,是颇有感染力的。应该说明的是,这些随感在文笔上虽然还有尼采的影响,但思想上已经改造了尼采。“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光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也在内。”(《随感录四十一》)不啻对“超人哲学”的批判。

每一种文体的兴起,除了时代这个重要原因以外,与报刊的适应性也很有关系,鲁迅在写了文气浩荡,逻辑严密的《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同时,又适应《新青年》《随感录》的格局,写了如此短小精悍、含蓄凝炼的杂感文字,致使鲁迅杂文风格为之一变。到了《华盖集》时期,他将汪洋恣肆与含蓄凝炼两面合而为一,又发展了讽刺幽默的特长,从此奠定了鲁迅式的杂文风格。

因此,《热风》无论对了解鲁迅在《新青年》时期的社会批评,了解鲁迅思想与尼采的关系,了解鲁迅杂感文体的过渡的特征,都是重要的。

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的特点,一是他的启蒙主义,一是他的社会思想。因启蒙主义而及于社会思想,是合乎逻辑的。鲁迅一直致慨于中国缺少社会批评或文明批评。很可以看出他对研究社会思想的执着。《热风》中收录的文字,大部分都是研究中国当时社会思想的,也可以说是这种研究的开端,“除几条泛论之外,有的是对于扶乩、静坐、打拳而发的;有的是对于所谓‘保存国粹’而发的;有的是对于那时旧官僚的以经验自豪而发的;有的是对上海《时报》的讽刺画而发的。”当然,用鲁迅的话来说,这些“多是小问题”;“其他大事,则本志(《新青年》)具在”。虽然是所谓“小问题”,但却反映了社会思潮。风俗得失,是颇足以觇民心的。鲁迅从社会批评入手,希望由“国民性”的奋起,从而改革政治,这正是他作为启蒙主义思想家的特色。当然,没有人民自己有了的政权,社会思想的改造是很难大幅度的收效的;但即使人民自己的政权,社会思想的改造依然是一个艰巨和重大的任务。而没有社会思想的改造,革命往往会功亏一篑的。这就是为什么鲁迅在晚年还注意到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原因。鲁迅在一封信中说:“日本国民性,的确很好,但最大的天惠,是未受蒙古之侵入;我们生于大陆,早营农业,遂历受游牧民族之害,历史上满是血痕,却竟支撑以至今日,其实是伟大的。但我们还要揭发自己的缺点,这是意在复兴,在改善……。”(见《鲁迅书信集》1064页)《热风》一书中,有对于所谓“合群的自大”的批评,例如,那种迹近阿Q式的自负或自轻自贱:“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外国也有叫化子……”;“中国便是野蛮的好”;还有对于赏玩别人痛苦的“暴君下的臣民”的心情的揭露,等等,凡此种种,都是鲁迅对“国民性”痛切的针砭。当然,如《题记》所说的对旧官僚而发的议论,是不与此例的;对国粹家的批评,也多半是指依附统治者的知识分子。

在五四时期,批判的理性的准绳,还是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方法,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对的坏,鲁迅将打拳、静坐与扶乩视为一器,就不免有这样的局限。

《题记》提到在“五四运动以后,我没有写什么文字,现在已说不清是不做,还是散失消灭的了。”的确,从1920年初到1923年底,除了小说创作依然蓬勃(杰构《风波》、《故乡》、《阿Q正传》都写在此时)和翻译外,杂感是写得少了,不足十篇,其中如《知识即罪恶》、《以震其艰深》这样有重大影响的只有二三篇。

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我觉得与《新青年》团体的分化有关。“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虽然是“荷戟独徬徨”——并不放下武器,但作者并不讳言,“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同上)这也可以从作者这时期的创作大都沉潜于经验的探索这方面觉察出来,这正是一个思想家处在低潮期常常要做的工作。

二,作者当时对五四运动的意义还缺乏正确的估价,忽略了它的伟大的时代意义,他甚至产生过这样的错觉:“比年以来,国内不靖,影响及于学界,纷扰已经一年。世之守旧者,以为此事实为乱源;而维新者则又赞扬甚至。全国学生,或被称为祸萌,或被誉为志士;然由仆观之,则于中国实无何种影响,仅是一时之现象而已;谓之志士固过誉,谓之乱萌,亦甚冤也。”(《鲁迅书信集》28页)基于这样的认识,当然不能以此作为鼓舞的力量。

三,《新青年》团体分化这个事物发展中的曲折的变化,是对鲁迅的进化论的考验。鲁迅当时除了从实践中导致的朴素唯物论以外,在理论信仰上的进化论以外,还没有别的学说支持他。李大钊那时正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尽管未必精当,但一些基本观念还是正确的,可是,鲁迅却“因为所执的业,彼此不同。……并未留心他的文章,譬如骑马不必注意于造桥,炮兵无须分神于驭马,那时自以为尚非错误。”(《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毫无疑问,后来在写以上这几句话时,他已痛感到这是一个错误了。这也是使他在五四运动后几年中,社会批评骤减的一个原因。因为他在迷惘于思想武器的探索中。直到与敌人对垒的女师大事件发生时,短兵相接的阶级斗争重又燃起了他的热情。

《题记》中还有几段话是颇值得玩味的:那就是对胡适的微辞。

“但那时革新运动,表面上却颇有些成功,于是主张革新的也就蓬蓬勃勃,而且许多还就是在先讥笑,嘲骂《新青年》的人们,但他们却是另起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名目:新文化运动。这也就是后来又将这名目反套在《新青年》身上,而又加以嘲骂讥笑的,正如笑骂白话文的人,往往自称最得风气之先,早经主张过白话文一样。”

在《新青年》团体中,胡适是最早分化出来的。差不多还在五四运动高潮中,1919年7月他就发表了《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年12月,他就抛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纲领(《新思潮之意义》),后来,终于反对爱国学生运动,劝人踱进研究室。在大敌当前时,说一个人“最要紧的是救出自己”,中国这条船翻了可以不管。美其名曰:“救国须从救出你自己下手!”说什么“救国千万事,何一不当为?而吾性所适,仅有一二宜。”(《爱国运动与求学》)这完全是对五四精神的反动。

当时有一个北京的学生写信给胡适,说:

“自来谈新文化的人,必要连带想到提倡的人,而阁下与陈君(独秀)之名,亦随借此发达。但新文化之胚胎虽在五四之前,而文化之进步确在五四之后,故数年以来,报章上亦常常看见阁下赞美五四之事。如去年五四纪念,阁下引黄梨洲之学说为五四张本,即其一例,故社会上一般青年对于阁下是很崇拜的。……至云上次学生游街一事,外国人不知道(为)什么,原无足怪,今足下亦不知道为什么,未免太无常识了。……以身居大学教授之人,其常识乃至于此,可为中国文化前途悲也。”

这里,虽然寥寥数语,将胡适延誉于“新文化运动”的动机和面貌勾画得很清楚了,很可以作为鲁迅以上的一段话的印证。

然而世事反复如螺旋,又不仅一个胡适而已。

鲁迅说:“自《新青年》出版以来,一切应之而嘲骂改革,后来又赞成改革,后来又嘲骂改革者,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又何待于纸笔喉舌的批评。”对此,鲁迅是十分感慨的,甚至不再想收集《热风》中的文字,准备一任其消灭了。因为当时的所谓“战友”已二次转舵。

但是,“几个朋友却以为现状和那时并没有大两样,也还可以存留,给我编辑起来了。”这又引起了鲁迅的悲哀。因为,鲁迅以为“凡对于时弊的攻击,文字须与时弊同时灭亡,因为这正如白血轮之酿成疮疖一般,倘非自身也被排除,则当它的生存的存留中,也即证明着病菌尚在。”不但如此,“五四”以后思想界还出现了一股很大的复古倒退的逆流。

这段话闪耀着辩证法思想光辉,由时弊所产生的攻击文字如果还有它的现实意义而不仅仅是历史意义的话,这说明这时弊还或多或少的存在。鲁迅将时弊和攻击它的文字作为彼此依存、制约的对立面的统一。消失了一面,另一面才能消失它的攻击的意义。此外,鲁迅把自己的文章并不当作万古不变的法则,认为只是事物进化过程中的中间物,待到进化过程进到高一级的形态,他就认为自己的文字就尽了使命。当然,即使攻击的时弊消失殆尽,鲁迅用文字的战绩还有它的历史价值,它的审美价值。它是中国人民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为什么题为《热风》呢?

因为作者“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有人将鲁迅“有情的讽刺”看作“无情的冷嘲”,认为他的话很冷。实际上,他的心是灼热的,如果心里藏着冰块,他就没有讽刺了。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话也就是一种“热风”。

本文作于1925年,作为对战斗的回顾,其中有着对生活经验的沉思和总结,有着十分耐人寻味的哲理的探索,这些,是读《热风》这部作品时不能不吟味的。

同类推荐
  • 格上寻真

    格上寻真

    在艺术上他孜孜以求,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五言诗古朴自然,清畅空灵,不加雕饰。而主攻方向是长短句,讲究押韵、对仗、平仄,有大体一致的格式,呈现出一种格律美;追求明显的节奏、段落、行数、音节,有一定规律,呈现出一种整齐美;或者句式长短不一,间隔有序,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参差美。这种长短句比词自由,近似元人小令。修辞上注意词性组合、搭配,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明快,白话、俚语信手拈来,时有警句。
  • 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

    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

    在泱泱大唐诗歌的花海中,作者简墨撷取30位极具特色诗人,以每 人的一句不常见而又浓缩了诗人性情的诗句为题,以一首诗为窗,轻轻打开《中国文化之美·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整个大唐朝绚烂的诗意天空映入我们眼帘。这片星野时空交错,那些闪耀着灵性与才情的诗人的一生 或片段如历史剧般一幕幕倾情上演闪烁、归寂,而他们的一吟一唱却闪烁着诗意的光辉,历千百年不落。
  •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1卷)》内容简介:作为一本诗歌读物,《读诗(第1卷)》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汉诗就像一朵暗自芬芳的兰草,朴实无华却最写尽人生百态。再没有哪个朝代的女人,会如汉时的女子那般敢爱敢恨,刚烈痴情。也再找不到那野性未褪,却温柔多情的汉子。用今朝的笔写汉时的情,迎面而来的,除了浓浓的烟火气息,还有那些让你心动的爱恨情痴。
  • 一个叫彭家园的村庄

    一个叫彭家园的村庄

    本书共收入作者近5年来利用工作之余创作的100余篇散文。在“江西散文现象研讨会”举办之前,成立五年的江西省散文学会已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编辑出版的《江西散文十年佳作选》精选了我省85位散文作家的作品,既客观地反映了江西散文近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又充分地展现了全省散文创作的崭新风貌。现在,《江西散文学会丛书》又将出版,这对于进一步“出精品、出人才”,繁荣江西的散文创作,无疑是十分可喜的。
热门推荐
  • 苍耳

    苍耳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天玄穹纪

    天玄穹纪

    各种人,各种事,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精彩,这本书就是为了讲述他们的故事,一起走进,奇幻创造的世界
  • 未知路

    未知路

    远古的人间界广大无边,天庭在百万里之上的高空,东皇太一坐镇凌霄宫。可惜,这世界被巫、妖两族的战争毁灭了,只留下一个弹丸之地。修行,就是离开这个弹丸之地,去如今天界的所在地--地仙界。可那里会怎么样?一切都是未知的。成就仙道,仅仅是开始。
  • 我是召唤骷髅

    我是召唤骷髅

    现代人林凡来到亡灵国度,却成了贵族女孩斯蒂芬妮的召唤骷髅。天地异象,祸福难料,小小领地竟成众矢之的。逃离家园的斯蒂芬妮被追杀,险象环生,召唤骷髅被迫应战,不得不耍尽各种手段。亡灵国度危机四伏,异世大陆风起云涌。战火起,家园破,生存或毁灭,考验着每一个种族。诱惑、利益、阴谋、欲望、罪恶的种子洒遍每一个角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谁是螳螂,谁又是黄雀!
  • 万水千山总是情

    万水千山总是情

    这是我省知名媒体人汤江峰创作出版的又一部散文作品集,收录了他近几年来创作的部分散文、随笔、新闻作品等,分为湖南九章、观古鉴今、大医精诚、记者手记共四辑,并摘录了部分好友对其作品的精彩点评。正如自序标题“找准人生的坐标”所总结的那样,作者从农村娃到大学生,从医生转行当编辑记者,也是一路风雨一路歌,那种拼搏精神值得借鉴和学习。
  • 冰山小姐:杀手穿越要逆天

    冰山小姐:杀手穿越要逆天

    【前几章的内容有些不细致请读者大大们看完前五章】她是21世纪的顶级杀手苏幻,在一次野外训练中,无意中发现一座古遗。看见一颗放在贡台中央的夜明珠一时手痒碰了一下。没想到再次醒来已经身在异世,变成一个不能修炼任何元素的废物女孩,其实却是一个可以修炼任何元素的绝世天才。————“你们说我是废物?那我就天才给你们看!”且看她如何在异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登上那巅峰之层!————他是那巅峰之层的统治者,应天命渡他成神的天劫,再生于苍茫之底。他遇见了她,又会产生怎样的情缘?粉丝群435684883
  • 但愿从未让你知道,我曾那么爱你

    但愿从未让你知道,我曾那么爱你

    如果眼睛会说话,它说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一次车祸,让他的左眼失去了光明。一副眼角膜,让她的右眼得以重现光明。爱不必从心开始,用眼睛更能把爱看清。他因为失去左眼而自卑得把自己的心冰封,不想让任何人接近。她因为得到了右眼而对生活开始更加向往,对重新得来的生活她既感恩又珍惜。他们的相遇没有港式巧合,只是自然而然。
  • 黑道王子的公主殿下

    黑道王子的公主殿下

    “分手吧。”美丽的少年靠着树,歪着头看着她,笑容纯净,安静的说道。淡淡的语气好像是在问她有没有吃饭一样平静。以至于她怀疑自己听错了,“你说什么?”“分手。”他的脸藏在刺眼的阳光里看不清表情,语气依旧平淡。仿佛晴天霹雳,宜潇忽然觉得有点头晕,片刻后嗓子发紧颤抖着失去血色的嘴唇哑声道,“为什么?”他目光陡然锐利起来,浑身散发出危险的气息,凝聚起巨大的怒气。宜潇大惊,惊骇的望着他妖娆尖锐的目光,她好像看到一把充满戾气和怨怒的匕首。
  • 兰溪怪谈

    兰溪怪谈

    本短篇集所选故事皆为近三四年之内创作的故事,故事背景有中有外,除《箱子》外,风格皆为悬疑、灵异、幻想类。故事情节曲折,节奏明快,不炫技,不内涵,单纯的只为故事而故事。读者诸君若是想在本文中寻找人生之意义,生命之奥秘,定会大失所望,但若是打算茶余饭后,等车无聊中杀杀时间,则定然不会失望。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