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71900000030

第30章 文学作品的构成(1)

创作过程的结束,就产生了文艺作品。文艺作品一旦形成,便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它属于意识形态性的东西,但本身又是客观存在,无论是书本、舞台演出,或者是雕塑、绘画,都是观念的物化。我们不赞成割断作品与作家的联系,因为作家毕竟是作品的母体,作品里融注着作家的思想感情;但作品既然是一种物化了的实在,它当然应该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作品论的任务就是研究文学作品的构成、体裁等等。

文学作品的内容因素

文学作品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是由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因素组成。世界上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构成了不同的事物。

文学作品的内容包括题材、主题、感情、人物诸因素。人物和感情,前面已经论及,这里着重谈题材和主题思想。

一、题材

艺术作品要反映现实生活,而现实生活却是无限广阔的,无论是多么大规模的作品都无法囊括全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气象万千,想从各个角度去反映整个时代,但也不可能将王政复辟时期的一切都写尽,只是选择了一些场景,如“巴黎生活场景冶、“外省生活场景冶、“军事生活场景冶来进行透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气势磅礴,对1812年俄法战争前后的俄国社会作了长卷式的描写,但也无法巨细悉收,而只能选取几个世家大族为核心,以个别反映一般。这些经过作家选择,直接成为作品写作材料的生活现象,就是题材。

作为艺术作品内容要素的题材,是建筑作品的具体材料,而不是指选材的范围,是建造房屋的木材,而不是指哪一片原始森林。报刊上通常所谈的农业题材、工业题材、军事题材等等,只是题材这个概念的广义的运用,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题材。因为这里所指,其实只是作品所写的生活范围,而不是直接构成作品内容的具体生活材料。而且,题材也不同于素材。素材是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题材则是在素材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作品的内容。作家总是先积累素材,而当进入艺术构思的过程之后,才把它加工成作品的题材。

题材在作品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切命意、造型、情趣、技巧的依托物,没有题材,其他一切当然无从谈起了,题材选择得不恰当,则无论是思想和技巧都不可能获得充分的表现。所以鲁迅告诫作家道:“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冶淤那么,作家应该选取什么样的题材来写作呢?就整个文学领域来说,题材应该多样化,不能划这样那样的框框。因为生活领域是宽广的,文学作品应该从各个方面加以反映。既可写重大的社会斗争,也可写日常的生活细事;既可写外部的客观世界,也可写内部的心灵世界。但从作家个人而言,则只能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因为只有经过深入研究和体察的材料,才能驾驭驯化,运用自如。有些题材尽管很重要,但如果不熟悉,硬要去写,必然写不好。过去,革命的理论家们总是号召作家要写重大题材,而作家们在革命热情的支配下,也热衷于写重大题材,但往往写得干巴巴没有血肉,原因即在于不熟悉之故。当然,也并非凡是自己熟悉的生活都值得写,还要看有没有意义。没有意义的题材,是写不出好作品的。这方面的辩证关系,鲁迅在《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里说得很清楚。鲁迅这封信,是回答当时的青年作家艾芜与沙汀的询问的。沙汀喜欢描写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弱点,加以讽刺,艾芜则熟悉时代大潮流冲击圈外的下层人物,善于描写他们在生活重压下强烈求生的欲望和朦胧的反抗冲击,但在当时的“革命文学冶热潮中,他们对自己所写的小说有无社会价值产生了怀疑。鲁迅回答道:“我的意思是:现在能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趋时,自然更不必硬造一个突变式的革命英雄,自称‘革命文学爷;但也不可苟安于这一点,没有改革,以致沉没了自己———也就是消灭了对于时代的助力和贡献。冶各种题材之间的意义和容量是不同的。所谓“选材要严冶,就是选取具有一定社会意义,能够体现一定社会思想或表现一定生活情趣的题材。

但选材要严,也并非专选重大的社会事件来做作品的题材。题材的大小,并不与事件和场面的大小等同,主要是指题材所包含的社会容量的大小淤《二心集·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

而言。有些作品,写的是重大社会事件,看起来是大题材,但实际上是空架子,除了记述这一事件本身之外,并没有反映出更多的社会内容;有些作品,写的是日常生活事件,看似小题材,但却反映了较大的社会问题;还有些作品,触及大事件,但并不正面去写,而是从某一侧面去反映,或专写它在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反响,而意义却很深远。如鲁迅的作品,就从不正面去写大事件,《阿Q正传》写到辛亥革命,但没有正面去写起义和战斗,而只写这个革命在县城和乡村(未庄)引起的反响;《药》也没有正面写革命者在狱中的英勇斗争,而写茶馆里的群众对革命者牺牲的反应;《风波》写的则是张勋复辟事件给江南水乡的农民带来的影响,而不去描写更为惊心动魄的复辟事件本身。鲁迅的取材角度,与他的写作意图有关,———他的目的不在于表现某些历史大事件本身,而在于通过这些事件,写出农民的麻木状态,他们思想上的不觉悟;也与作品的风格有关,———他的作品,从不追求大场面和表面上的轰轰烈烈,而是从平淡中见深刻。

题材是具有历史性的。在一个时期内很有意义的题材,在另一个时期内却会失去原有的魅力。后来的人即使继续写这类题材,也需要变换角度,另具眼光。例如,对于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过去是以虔诚的态度去描写的,现在则每每用人类学的观点加以剖析。又如所谓军事题材,虽然具有长远意义,但在各个历史时期,写法也不一样。如果说在战争年代和战后一段时期,人们曾经热衷于战斗故事,那么,现在的读者就不能满足于此了。有些作品试图通过军事题材来写新的社会矛盾,写人性美、人情美,并从美的毁灭来揭露侵略战争的罪恶性,这就使军事题材有所突破。对于其他题材的选取和处理也是这样,要时时更新,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二、主题

题材固然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但题材并不能决定一切。因为题材只是经过选择的写作材料,至于通过这些材料要说明什么问题,表达什么思想,关键还在于立意。古人所说的“文以立意为主冶、“意在笔先冶、“工于命意冶、“立主脑冶等等,强调的就是这一点。王夫之说:“意犹帅也冶,它是统率全篇的主旨,一切情节结构、辞采章句,都由它调遣。“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冶,纵使有好的题材、好的辞章,也如一盘散沙,合不拢来。所以立意是作文最要紧的事。

所谓立意,也就是确立主题。主题是作者通过题材所表达出来的主要思想。一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可以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贯穿的中心思想,这就是主题。作品总有命意,也必有主题。只是主题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有些比较明确,一眼就可看出;有些则比较隐晦,需费一番工夫来捉摸;有些作品似乎没有主题,也说不清表达的是什么思想,可谓“无主题变奏曲冶,留给读者一团迷雾,———但是,它总还表现出一种情绪、意味,所以实际上并非没有主题思想,只不过表现得比较朦胧,有时这种思想、意绪连作者自己也比较模糊罢了。这种主题不明确的作品,不但现代有,而且古代也有。王夫之在强调立意时说:“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冶淤可见就是善于立意的大家李白、杜甫,也有少数主题不明确的作品,何况那些“小家数冶呢!

主题的不明确性,大抵出于作家思想的模糊性,———他有一种朦胧的意绪要表现,但对这种意绪却又缺乏明确的、深入的认识。而在艺术作品中,明确的主题却又不能明确地说出,否则,便犯了直露的毛病。形象、比兴、隐喻等,成为表达主题的必要手段。然而这样一来,又将主题隐蔽起来,有时很难捉摸。这就产生了“诗无达诂冶的说法。中国诗人,自屈原以来多用香草美人来比喻圣君贤臣,以表达自己的政治情怀,但诗人多情,难免还要直接去歌颂香草美人,于是有些诗篇到底主旨何在,就颇费猜测了。李商隐几首《无题》诗,研究者争论不休,也就为此。“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冶“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冶这两首诗表面的意思都并不难懂,是写与所爱女子的离别与思念,在无可奈何的绝望中寄托着希望,现实中不能达到的企求在梦境中实现。问题是,这到底是爱情诗还是政治诗?表达的是爱情的追求还是对政治的追求?这就难以确定了。

主题要新,作品才能吸引人。韩愈云:“惟陈言之务去冶于,就是要求作家不要去重复别人的意思,作品不落前人之窠臼。所谓“去陈言冶,当然不只是字句,首先要去熟意、熟境,所以应把主题命意的创新放在第一位。过去有所谓“永恒的主题冶的说法,其实,主题的永恒性是不值得提倡的。如果老是重复旧主题,还有什么创新可言呢?高尔基说得好:“有一些所谓‘永恒的爷主题,如死亡、爱情,以及其他建筑在个人主义基础上的社会所产生的主题,如嫉妒、复仇和吝啬等等。然而在古代,就有人说过:‘万物是在变化着的爷,‘月光下没有永恒的东西爷,如同在阳光下一样在无阶级的淤《薑斋诗话》,《薑斋诗话笺注》,第44页。

于《答李翊书》,《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第115页。

社会主义所产生的条件下,文学的‘永恒的爷主题,一部分正在衰亡、消逝,另一部分正在改变它们原来的意义。冶淤其实,无论在哪一种社会形态下,“永恒冶的东西总是不永恒的。尽管历代文学中,不乏死亡与恋爱等内容,但命意却并不相同。中世纪的骑士小说写骑士们为自己的情人而战斗和牺牲,具有悲壮的意义,而《堂·吉诃德》中写这位愁容骑士的类似行径,就显得滑稽可笑;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写娜拉与她丈夫爱情破裂,离家出走,歌颂了个性的觉醒,而鲁迅的《伤逝》,写子君为追求自由婚姻,离家出走,与涓生结合而又破裂,终于又回到父亲家中,在父亲烈日般的严威和路人赛过冰霜的冷眼中死亡,从而指出了单纯追求个性解放的不足。正因为这些作品有着完全新颖的主题,反映了对问题的新认识,所以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是那些重复旧主题的作品所可比拟的。刘勰说:“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冶于这种通变的要求,首先就要在作品的主题中表现出来。

主题不但要新,而且要深;只有深刻,才能震撼读者的心灵。而作品主题的深度,则取决于作家的思想深度;作家对生活要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开掘深刻的主题。过去常有抢题材和主题撞车的事发生,这都是因为作家对生活缺乏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囿于流行观念之故。如果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就不必去抢题材,也不会发生主题撞车的现象。即使写同样的题材,不同见解的作家也会开掘出不同的主题的。文学史上有多少描写农民疾苦的作品,可是有哪一篇能像《阿Q正传》这样对农民的精神创伤揭露得那么深刻呢?主题是作者感受最深的东西,是他直接从生活经验中获得、别人所无法代替的。正如高尔基所说:“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蓄积在他的印象里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象来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一种形式。冶盂有些作品的主题,是作者经过长期探索所获得的。如《阿Q正传》的主题,就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阿Q正传》写于1921年底—1922年初,但在1903年间,鲁迅就有感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而提出改造国民劣根性的问题了,后来他不断地研究这个问题,又在许多杂文和小说里对这个主题进行开掘。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阿Q正传》对国民性问题才能揭露得那么深刻。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作家对每篇作品都酝酿那么久,但对主题的深入开淤《和青年作家谈话》,《论文学》,第334—335页。

于《文心雕龙·通变》,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下册,第52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盂《和青年作家谈话》,《论文学》,第334页。

掘,却是必不可少的。

文学作品的形式因素

文学作品的形式因素,主要是指情节、结构和语言。文学语言问题,下面另列专章论述,这里着重谈情节和结构。

一、情节

人物的思想、性格是通过具体事件表现出来的;而这些事件之间又必须有连贯性,不是毫不相干的杂凑。这些具有连贯性的事件,就形成作品的情节。高尔基把情节称作文学的性。

同类推荐
  • 飘过的一瞬间

    飘过的一瞬间

    本书是一本诗歌集。作者是一名基层团干,他热爱本职工作又热心公益事业,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他用独特的视角和饱含深情的笔触,讴歌时代,欧歌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事业、对人生、对人性的深情博爱,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催人奋进,发人深省。
  •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及记录

    大鼻子的小男孩出生了,被“生存本能”害惨了,打针可以哭,为什么愿意上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穗花幼儿园的“三浴”锻炼,吃饭问题,不爱吃蔬菜,钻桌子与做客礼仪,一瓶汽水:“小气”与“大方”,妈妈,我长大了要和你结婚,妈妈,我不要你老等!
  •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叶君主编的《假设与求证(胡适文选)》收录了胡适先生以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成果。胡适先生将实证主义从美国引入中国,井提出了“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基本方法,对科学研究有晕大的指导意义。
  • 我的中学时代

    我的中学时代

    中学时代是大多数青少年的必经之路。凡是经过这段路程的人,都感到这是人生历程中最珍贵而美好的一段时光,因为其间有许多人和事值得回忆和追念,但那又是自己尚未感觉到的青春萌动期,也会干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中学时代,特别是几十年前的中学时代,由于每个人所处时代和环境的不同而不断分流,寻求各自不同的走向。有的循序渐进平稳地走完自己的学程;有的经历社会潮流的冲刷,较早地觉醒,认识到个人的社会职责,不满现状而投身革命,分担家国的命运;有的家境艰难,辍学自谋生计,以承担和减轻家庭的负担;也有一些家道富足,席丰履厚的膏粱子弟,终日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 情谊·名人·美文

    情谊·名人·美文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忠臣无数,而奸贼亦不少。前者受千古景仰,后者遭万世唾弃。然而,有一个人却能在忠奸分明的帝制时代,虽变节却又被深深同情。这个人就是李陵。李陵身上纠结着太多的大命题:家和国,军人和文人,背叛和守节。他用尽一生的气力,在国家和个人的矛盾冲突中,做着艰难的选择。他的命运也连接着若干重量级人物:汉武帝、李广、卫青、霍去病、司马迁、苏武。《情谊·名人·美文》包括名人的生平小传、婚恋故事、友谊往来、经典作品以及家书。
热门推荐
  • 小故事 大感悟

    小故事 大感悟

    人生需要感悟,有感悟的人生是睿智的人生,先辈、哲人的人生不能复制,但可以创造;先辈的智慧不能抄袭,但可以借鉴。生命,就是在一代一代的创造和借鉴之中延续、发展。感悟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它不但意味着知识的渊博、处世的精明,语言的机灵,更意味着宽广的胸怀、长远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
  • 强婚之盛爱入骨

    强婚之盛爱入骨

    他是风流成性的外科医生。她是青春向上的社会新人。****“跟了我,你父亲的事情,我替你摆平”为救父亲,她只好委身在他身下,夜夜欢爱,她知道,男人说的所有甜言蜜语,是给他心上人,而她只不过是替身。当真身归来,替身应该怎么办?精彩片段一:虞瑶跪在地上,低着头,对沙发上的男人说,“我求求你,救救他。”男人端着一杯红酒看着她,“你拿什么求我?”“你说过,如果我愿意……”“可,我现在对你没兴趣了。”男人用指尖抬起她的脸。片段二:昏暗的房间,男人将她绑在手术台上,拿起一把手术刀在她大腿间游走。“你说,我从哪里下手比较好呢?”男人的贴在耳边,气息贯彻全身。虞瑶全身紧绷,强忍着内心的恐惧:“徐谦,你变态!”“你不就是喜欢变态吗?”
  • 阿里巴巴正传

    阿里巴巴正传

    十几年来,方兴东与马云每年一次,老友聚首,开怀畅谈,阿里上市前,作者再次与马云深度对话,阿里上市前的布局,深入探讨了一系列人们关心的话题。本书忠实记录了阿里壮大、马云封圣的历史。作者通过细致梳理和盘点,对阿里巴巴的15年成长史进行了忠实回顾。
  • 张小玉的幸福生活

    张小玉的幸福生活

    张小玉从小就对古玩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盏神奇的月影灯……幸福生活,自此开始。
  • 重生之帝女风华

    重生之帝女风华

    一夕之间,宫倾玉碎,驸马于禁宫之中勒死帝后,黄袍加身。公主南宫霓肢残容毁,葬身火海。一霎移魂,梦回十年,帝女归来,涅槃重生!宫廷诡谲,朝堂险恶,阴谋阳谋,道不清的暗藏杀机,数不尽的牛鬼蛇神。母后不受宠?公主如庶生?笑话,那又怎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报之。前世她太软弱,这一世,她要大开杀戮之门,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萝莉公主与废材骑士

    萝莉公主与废材骑士

    成为骑士拯救公主的宅男莲见终于在某天被召唤进了神奇的异世界,这里温柔体贴的御姐含情脉脉、古灵精怪的萝莉死打蛮缠的公主们已经待命。而做为毫无战斗力的废材骑士也在一点点地进阶,爆笑的成长旅途揭穿了这个世界黑潮的阴谋,然后一切都不再是一场梦。
  • FBI教你超级读心术

    FBI教你超级读心术

    人心里的话不一定会说出来,说出来的不一定是心里话。无处不在的小反应、小动作,把最不容易被人察觉到的不同表情、不同动作所表达的含义,逐一分类讲解,让你瞬间看透人心,让周围的人和事尽在你的掌控之中。
  • 珠宝大亨追美记

    珠宝大亨追美记

    落魄少爷李良,自从遇见李半仙之后,人生就开始精彩起来。从校园小子逐步变成一代珠宝大亨,并在花都之中辗转流连,猎艳无数尽收天下美女。在花前月下,谈一谈风花,谈一谈雪月,撩一撩美女的裙摆。
  • 高上玉皇本行经髓

    高上玉皇本行经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噬天雷帝

    噬天雷帝

    亿万星域,与天地争运。强者修行,与天地争道。杀天骄、逆妖孽,吾争雄、搅风云。踏世家、诛王朝,最强路、主沉浮。脚踏尸山血海战宇内,只为探究前尘往事。传说这一片天地有不老的仙族,撼天的魔族,无敌的神灵,传承千万年的天都,乃至不朽的净土世界。那亘古的文明灯火,都闪耀在每一个寻道者的心头之上。望星问月,这片天地谁曾道傲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