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67200000002

第2章 锦衣卫的第一次兴覆(1)

南京的大雨冲刷着那些古老的城砖,但是始终冲刷不去历史的欷歔和声声叹息,久远的过去在历史的深处若隐若现。那些在黑暗的角落里锦衣潜行的人们,腰佩着绣春刀,手握着诏令,从黑暗里站起身来。

锦衣卫是一个谜,一个被隐藏在无数血案背后的谜!人们只能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找寻那个曾让明朝的朝臣和民众们胆战心惊的名字——锦衣卫。它给那个王朝带来的震颤和惊悚,给那个王朝留下的未知和灾难,都是如此耐人寻味,可我们已经无法去恢复历史的全景,我们只能通过它的痕迹,来窥探这段解不开的历史之谜。

一、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的初衷

历史总是在不断重演着貌似同一幕的闹剧,每一个王朝的开端伴随着的都是无尽的流血。俗话说得好:“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开国皇帝的痛苦莫不如此,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淮右布衣”皇帝朱元璋,他所忧虑的东西自然更多,他必须为大明朝的历任皇帝开一个好头,他必须要让他的大明王朝基业稳固、千秋万代。所以,锦衣卫就着历史的洪流和朱元璋的袍袖站立了起来,这个从一出生就带着特殊徽章的大明朝的“秘密警察”,给大明王朝绘制出了一幅与其他时代完全不同的政治图画。

1.阴云密布的大明王朝

据说写小纸条这项人民基层的机密情报活动,就是从朱元璋时期开始的,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最喜欢干的就是写小纸条、看小纸条。在定都应天,正式当上了皇帝以后,朱元璋就开始培养自己的这项爱好了。他把每天自己想到的要解决的事情都写在小纸条上,贴到自己的屏风上,以防忘掉某件政事没有解决。

朱皇帝对小纸条的迷恋基本上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史书上说他吃饭时饭桌上会放着很多双筷子,因为那时候写字是用毛笔蘸墨书写,朱皇帝写纸条时难免会被墨汁溅到手上啊、筷子上的,所以为了保持卫生,他吃饭的时候会随时写纸条,随时洗手,随时换筷子。

朱皇帝甚至当着满朝的文武百官自嘲说他下的是笨工夫,有时半夜想起什么事,也必定点上灯记下来,才能安眠。他甚至为这件事情还和他的智囊团第一智囊刘基先生开过一个小玩笑,朱元璋问刘基:“古往今来,像朕这么笨拙的皇上有吗?”朱元璋这么说的时候,当然也是有点儿得意劲儿在里面,这些小纸条其实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勤勉。

当然,除了看自己写的小纸条,朱皇帝还喜欢看别人写的小纸条,尤其是他的臣子们写的。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很强烈的疑心病,毕竟历史上犯上作乱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但是历史后来证明,跟着朱皇帝打江山的那些爷们儿是最倒霉的,因为朱元璋皇帝是历史上疑心病最厉害的一位。

说起朱元璋的疑心病,首先就要说到一个人,那就是“小明王”韩林儿。韩林儿是红巾军的创建人韩山童的儿子,也就是红巾军的第二代龙头老大。当初张士诚派吕珍准备把他灭了,幸亏朱元璋及时把他从虎口中救了出来,并且甘心给他当小弟,说是以后打下江山来还是姓韩。于是后来朱元璋就打着韩林儿的旗号出去征战,等到元至正二十六年的时候,朱元璋把各地诸侯杀得七零八落了,就把根据地建在了应天(今江苏南京),并遣廖永忠接韩林儿过来主持大局,等韩林儿到了瓜洲(今江苏扬州南),忽然发生了一次“意外”的水上交通事故,韩林儿掉在水里给淹死了。

其实韩林儿打一开始就是朱元璋手里的一枚棋子,废掉也是早晚的事,廖永忠这趟活儿办的也是干净利索。但是八卦的人还是存在的,等到韩林儿死了以后朱元璋坐上了龙椅,就开始有人怀疑了,说是不是朱元璋下了黑手?

这事儿如果不是朱元璋干的当然也就算了,但是朱元璋和廖永忠心里明白啊,朱元璋这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最明白事的莫过于廖永忠,建国分封群臣虽然只得了个德庆侯,但是也没有多说废话。不过朱元璋还是为“小明王”这件事情不爽,以“僭用龙凤诸不法事”(“僭用”了皇家器具)为由,把他给办了。

从朱元璋办掉廖永忠这件事上,可以集中看出朱元璋性格里的“疑”。首先,疑人,怀疑廖永忠不忠,将事情泄露了出去;其次,疑事,怀疑有人利用这件事想犯上作乱。

但是廖永忠死了以后,朱元璋皇帝的疑心病反而更加严重了,除了和他一起在寺庙里啃窝窝头长大的徐达和汤和,他看谁都脑袋后面长反骨。他急需要关于这些大臣的小纸条传到他的手里,他害怕自己会成为第二个“小明王”。

说到这里,不能不讲一个小故事,说的是刚刚建朝不久,朱元璋和他的第一智囊刘基的一次对话。当时朱元璋说他想先封他的皇子们为王,然后再封功臣。

“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刘基听了以后,不客气地说,“文武百官出生入死跟着皇上打天下,谁不求个荣华富贵?”

“封是肯定要封的。”朱元璋说,“只是有个轻重缓急。”

“哪个轻哪个重?”刘基说,“比起功臣来,皇子们算得了什么?”

朱元璋一听这个就很不高兴,强忍着才没有发作。

刘基就问朱元璋:“皇上知道汉高祖分封的故事吗?”

朱元璋说没有听说过,让他讲讲。

刘基说刘邦有了天下后,不忘旧臣,经常请大家喝酒,头几次赐宴,功臣们都高高兴兴地来了,后来气氛就变了。之后再招功臣们来赴宴,就没人来了。

朱元璋说:“这不是抗旨吗,都是汉高祖太好说话,惯的。可为什么功臣们不来赴宴了呢?”

刘基说:“一开始,刘邦不明白出了什么事,就私下里问张良,张良也是一肚子气,为将士们抱不平,就赌气说:他们在底下商量造反呢!刘邦一听急了,又惊又怕,说自己天天宴请他们,赏锦缎、女子,并没有亏待大家呀!”

朱元璋到底是聪明人,一点就透。他说:“看起来,汉高祖忘了封这些功臣了。”

“正是。”刘基说,“张良告诉汉高祖,谁都不是圣贤,跟着明主打江山,都求的是封妻荫子、封侯拜相,不满足他们,他们岂能高兴?于是汉高祖五天后大封功臣,后来相安无事,天下太平。”

朱元璋笑了:“好一个天下太平,看来朕不先封功臣,天下是不会太平了!好吧,朕也仿效汉高祖就是了。”

朱元璋和汉高祖刘邦都出身行伍,但是朱元璋对于这些的理解则不相同,在他看来“不先封功臣,天下是不会太平”,若是“封功臣,天下更是不会太平”。看着这帮家伙个个眉开眼笑,朱元璋心里更不是个滋味,这多少就像吃菜,以前没的吃,一锅树叶杂草煮出来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就让人垂涎欲滴,等到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山珍海味也就那么回事了。这些人刚享受到荣华富贵当然会觉得满足,但是等到以后谁能保证他们的欲望不会越来越膨胀,朱元璋想到“欲壑难填”这四个字,再想想韩林儿的死,未免不会一番心惊肉跳。

这时他想到了动用一支最精锐的团队去完成一项机密的任务:秘密监督文武百官。这个团队在最开始的时候应该是有很少一部分人参与进来的。这些人都来自于朱元璋最贴身的、最可靠的部队:内廷拱卫司。内廷拱卫司是皇上的贴身护卫,所有的人都经过精挑细选,几乎是可以为朱元璋上刀山下火海、忠心不二的死士。朱元璋选中的就是内廷拱卫司中最精英的部分:仪鸾司。朱元璋选中仪鸾司的原因,除去因为仪鸾司中包括了内廷拱卫司的精英分子外,还有就是因为仪鸾司更容易掩人耳目。

仪鸾司历来都是宫廷掌仪礼的官署,这个部门负责管皇帝出巡、宴会等事务。

从其中挑选的精英,自然是精英中的精英。

于是,从某一天起,拱卫司中就不断地有人开始秘密执行另一项特别任务,他们中的某些人甚至从此人间蒸发,变换成了另一种样貌,开始同时扮演两种身份。当然,拱卫司的这些微妙变化不可能瞒过每一个臣子,当时在朱元璋身边最得宠的胡惟庸是应该有所察觉的。可惜的是,朱元璋身边的大臣们并没有嗅到危险的临近,更不知道“锦衣卫”这个恐怖机构的雏形已经在朱元璋的大脑里生成。

我们可以揣测,“锦衣卫”的前身仪鸾司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做这种隐蔽的工作,但是仪鸾司的职能已经开始慢慢向锦衣卫的职能衍化。

而就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连串的事件,让朱元璋不得不加快了组建“锦衣卫”的进程。

2.锦衣卫的前世今生

对于朱元璋来说,最使他震惊的第一件事,就是刘基的死。

在所有开国的臣子中,对朱元璋来说最重要的人莫过于被朱元璋称为“老先生”的刘基。刘基出身名门,在民间更有“上有诸葛孔明,下有刘基伯温”的称道,是朱元璋麾下智囊团的第一智囊兼团长。开国不久,中书省官员李彬从公共财产中挪用了一部分,当时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的刘基秉公办事,奏请朱元璋按律把李彬给斩了,却因此得罪了丞相李善长和朝中许多大臣,刘基意识到了宫廷争斗的加剧,就借机向朱元璋告老还乡。但是刘基并没有像范蠡、张良那样,做到全身而退,朱元璋对才华过人的刘基早就怀有戒心,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让刘基诚惶诚恐,急忙又赶进京城请罪,之后忧愤成疾。胡惟庸即派太医来治,刘基服药后反而病情转重。明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朱元璋派人护送刘基回归故里。四月,刘基就在故乡死去。

还有一件事,就是胡惟庸势力的崛起。

在大明朝创建、发展的过程中,胡惟庸确实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也因此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被任命为宰相,独揽中书省大权。可是在得到权力之后,胡惟庸并没有像朱元璋所想的那样尽职尽责,而是骄姿渐露,在朝中有恃无恐,并且结党营私。

尤其是在刘基死后,胡惟庸更加嚣张跋扈,在朝中逐渐建立起了以他为核心的“胡党”。朱元璋面对胡惟庸的权力膨胀,开始觉得惶恐了。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又想到了刘基,这位大明的开国皇帝开始觉得刘基的死有些蹊跷了,他的“疑心病”又犯了!

于是,他几乎派出了所有在执行“特殊任务”的仪鸾司追查胡惟庸,把和胡惟庸有关联的大臣的名字拟成名单报上来。哪里知道,这一查不要紧,一下子把满朝文武大臣大部分都给兜进去了,这下朱元璋可有点儿愣神儿了。满朝文武都与胡惟庸有勾结了,这不是把持住了他大明朝半壁江山嘛!

形势所迫,“秘密警察”必须加快建制!朱元璋开始大刀阔斧地对仪鸾司进行改革了,他不能再允许胡惟庸这样的骄横跋扈的臣子出现了,他不能允许在他的身边有如此“狼子野心”的人。

这样的大手笔确实超乎想象,而彻查当朝宰相这样的工作,小小的仪鸾司怎么可以完成呢?试想一个毫无特权默默做着地下工作的部门,如何应付这满朝重臣,更不用说这里面还有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胡宰相。官官相护,你一个仪鸾司的小兵头,进了皇宫你见人就得装孙子,想小命有保障就要听大臣的,你查一个人,就有十个顶头上司出来施压,这还是好的,还有更甚的,大臣们来个联名上书,给你定个子虚乌有的罪名,小命可就不是你的了。

朱元璋绞尽脑汁地想突破这一关口,可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种局面打破呢?

其实朱元璋心里早就有了这个队伍的“雏形”,他在之前也作过多方面的考虑,毕竟身为皇帝可算是当时最便利的职业了,把仪鸾司与其他部门隔离,使它与其他部门没有任何的从属关系,直接由皇帝管理,这并不难。大体来看还是要人来管的,但是这可大大的不一样了,什么事都直接向皇上禀报,其他部门无权干涉,虽然职位还是低了点,但是论权力和与皇帝沟通的便利性,绝对连宰相也望尘莫及。

到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入狱,朱元璋用来给胡惟庸定罪的正是锦衣卫的前身仪鸾司搜集来的资料。在胡惟庸案涉案人数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朱元璋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把他精心打造的锦衣卫推上历史舞台。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亲自在拱卫司的驻地“剪彩”,将内廷拱卫司改称为“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设指挥使一人。卫属机构有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专理“诏狱”。锦衣卫,这个在明朝历史中扮演着特殊角色的组织,终于名正言顺地站到了历史的舞台上。

可以说,锦衣卫的出现体现的是历史的必然性。朱元璋作为一个乱世枭雄和开国皇帝,他身上的阶级性和个人性格,促使了锦衣卫的成熟和壮大。

朱元璋精心设计出的锦衣卫特务系统缜密、完善而且无孔不入,历朝历代的皇帝其实都有在臣子身边安插眼线的嗜好,但是能够做到像朱元璋这么“尽善尽美”的绝对是少数。

从历史角度来看,当时明朝刚刚建立,蒙古军队仍然在漠北虎视眈眈,众所周知,蒙古骑兵曾横扫整个欧亚大陆,显赫一时。面对这样的强敌,朱元璋当然不敢大意。在建制之初,锦衣卫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外搜集敌军情报、策反敌军高级军官等。《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搜集敌军情报,尤其是世界上最强悍的蒙古骑兵的情报,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孙子兵法·谋攻篇》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策反敌军高级军官,从敌人的内部开始瓦解敌人,自然是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够达到战争胜利目的的捷径。

撇开这些不说,朱元璋最害怕的还是“内奸”,这样的事情在朱元璋看来是最致命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锦衣卫当时的使命绝对是艰巨而且不容疏忽的。对于外廷的监控几乎是势在必行,朱元璋既害怕自己的臣子在内部串通一气,还要防备他们与外部的强敌勾结,对于自己刚刚建立的大明王朝,朱元璋可谓是呵护备至。

相传,有个官员在自己家的宅子中过夜,当晚不知为何在家中独自生气,结果第二天早朝,朱元璋开口就问那个官员昨晚为何生气,手里还有一张昨晚官员生气时的画像,这个事儿就大了。不就是生个闷气吗?有什么事?生气可以,但是这是在不能让人知晓的情况下,现在不仅让人知道了,知道的人还是九五至尊,往大了说这是不支持皇帝的和平帝国建设,皇帝兴高采烈建设心目中的美好帝国,你却唉声叹气地喝倒彩,摆明跟皇帝过不去,该杀!往小了说你扰乱皇上雅兴,没准正高兴呢,一看你的哭丧脸,啥兴都给憋回去了,没准肠道不顺,还有个什么高血压之类的,龙体有损,谁担待得起啊,该杀!当然此事除了说明伴君如伴虎,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当时锦衣卫的迅速壮大和势力的扩展程度。

锦衣卫渗透性强,涉及种类繁多,而这也给工作狂朱元璋创造了一个废寝忘食,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绝好机会,就这样,朱元璋默默推动着锦衣卫,向着自己的理想国进军了。

3.朱元璋的锦衣卫与大明朝的锦衣卫越走越远

在胡惟庸死后不久,震惊整个朝野的“蓝玉案”又发生了,两件大案牵连人数之大让天下人都吓了个够戗。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开创世界

    三国之开创世界

    带着地球文明闯三国。坑刘备,义结关张,败董卓,干曹操。收卧龙,伏兵江东,征南蛮西羌,服山越东倭。看主角引领一窝逗逼小弟,吵吵闹闹,走出大地改变世界格局。
  • 历史的局:设计出来的霸业

    历史的局:设计出来的霸业

    作者从浩瀚的、错综复杂的历史故事中,挑选极具代表性的历史片段,以极其深入浅出的方式条分缕析,带领听众与读者一步步、一层层深入到历史智慧中去,让历史变得精彩,引人入胜。
  • 大唐帝国的扩张(第1部):廓清漠北

    大唐帝国的扩张(第1部):廓清漠北

    本书以历史大事件为轴线,通过还原历史细节,透过大唐帝国的沧桑和辉煌,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代。主要包括廓清漠北、打开西域大门、东方战争、帝国狙击者等章节。
  • 春光灿烂杨家将

    春光灿烂杨家将

    六郎穿越来到天波杨府,有着新人类思想的六郎,将不会帮助大宋王朝镇守三关北拒大辽,而是收萧绰姐妹,杀辽穆宗,将强大的契丹铁骑,直接掌握在自己手中!
  • 千古中医故事

    千古中医故事

    本书通过讲述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和李时珍等几位千古名医的传奇故事和杰出贡献,展现了中华医药文化的神奇和价值。
热门推荐
  • 雷罚剑主

    雷罚剑主

    我有三千剑意,我有三千意境,我有三千雷霆……诸神被埋没,古剑在腐朽。莫泪殇一路高歌,酣畅淋漓的撕开这绚烂的世界,重建一个辉煌的剑道大世。踏着白骨皑皑,饮着猩红鲜血,莫泪殇常言道,我之剑杀伐天下,我之剑惩罚众生。
  • 枸杞戒之恋

    枸杞戒之恋

    本故事讲述了一富家公子因为家事变故,和父亲发生冲突,以致他对生厌恶,可是他的爱情来临了。于是,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他恋爱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
  • 佛说优填王经

    佛说优填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欧陆永远都是血腥的

    欧陆永远都是血腥的

    首先,根据王国风云的地图为参照,并且当地的贵族也依照这个游戏,名字也是随机的--最后声明,绝对不是小白文,其次属于娱乐作,多半不会太监,但更新除非一时间兴起或者心情好,或者有人监督--总而言之就是这样啦。简介:真实的欧陆就是这样的吗?第一次离开城堡的主角屏住呼吸,眼角抽搐着发布了他继承了伯爵头衔后的第一个法令“从今以后所有人都必须到厕所去大小便!”片刻后,他无力的捂住鼻子“厕所就是现在让人去城外挖个坑!大小便在坑的边上解决!然后……填埋起来!”事实证明,这个命令非常欠妥,主角也第一次认识到了现实与游戏之间巨大的差别……“说好的前途无量呢?这该死的中世纪!”
  • 贤妃正传

    贤妃正传

    避过两次秀女大选,水梓颜从未想过此生还会再有机会进入皇宫。然而,命运捉弄下,她却不得不依照太后懿旨入宫为妃。自此后,黑暗诡谲,阴谋诡计,源源不断,经久不息。等待她的究竟是荣宠一时的风光显赫,还是埋没后宫的小小一粟?其实,只在君心而已。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快捷饮品

    快捷饮品

    轻轻松松学厨艺,快人快手做佳肴。家常食材,厨技简单,快捷饮品,美味营养。
  • 画梦者

    画梦者

    我辗转人世间十几年,遇上第一个主人,完成我没有感情的任务,陪伴他老去,死去,给他一场永远不会停息的梦,让他永远笑着睡下去。再来的几十年,我明白,我的身份,不再是长辞,而是“画梦者”,造梦人,给人梦的见却触不到却美好的虚幻世界,令人忘记痛苦的回忆。我自己的世界,何尝不是一场,永远不想醒的梦呢。
  • TFBOYS十年后她会来吗

    TFBOYS十年后她会来吗

    她由于种种原因转学去重庆遇见了当代最火组合tfboyd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她善良,漂亮,幸运,天真,高贵,,,,她闯入了他们的世界和他们三个发生了很多事情。从而招来了嫉妒,怨恨,一次次的陷害她都不怕,但最忍受不了的就是连他们也不信信她,她决定走了,尽管还爱他们,她放弃了,她会忘了和他们说好的十年之约吗?十年后她会来看他们的演唱会吗?。。。。
  • 凤於九州

    凤於九州

    一个身负血仇的少年,为了雪恨,克服种种困难,他选择了修仙;一个三流门派的杂役,机遇偶然,忍受重重磨练,他得到了仙剑。从此白骨铺路,血染长天;从此傲视九州,神迹千般!九州大陆,浩淼天机,如何羽化,且看凤於!
  • 冒牌高手

    冒牌高手

    我要统一这个人吃人,混乱不堪的世界!我是冒牌高手,我来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