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63700000015

第15章 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可比性问题

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与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在可比性内容问题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对文学的文化异质性与互补性研究的强调。国际上曾有人担心强调异质性研究会导致民族化,国内也曾有人质疑这是为学派而学派,其实,纯属一种误解。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对于异质性与互补性研究的强调,并不是刻意为了与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相区别,而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一方面是由于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学科理论本身存在缺口,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现实语境使然,因而具有一种学科发展的必然性。

兹分述如下。

一、 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存在缺陷,这是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强调文学的文化异质性与互补性两大要素的学科基础。比较文学的产生,原本是为了克服国别文学研究的狭隘性,力求在各种跨越之中达到对文学规律的全面认识。因此,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来确立其学科地位的。勃洛克指出,“比较文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广泛的、开放的”,“比较文学主要是一种前景,一种观点,一种坚定的从国际角度从事文学研究的设想”。所以,世界胸怀、世界眼光应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题中之义。但是,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或隐或显地违背了比较文学的这一初衷。

比较文学法国学派严格区别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竭力强调比较文学在文学关系史上的定位。他们认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而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比较文学的目的就是研究欧洲诸国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只限于一国对一国的“二元的”事实关系研究。因而在比较文学研究中,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法国的作家作品在国外产生了怎样的巨大影响,法国作家是如何地富有眼光,其对国外伟大作家作品的理解和接受是如何地超出其他国家,如此等等。这样,在法国学派那里,比较文学应用的范围被限定在了欧洲,其可比性的内容被限定在了国与国之间的“二元关系”,即两国文学之间事实发生的同源性上,其研究则“往往依附于本国文学目标”。在这种“欧洲中心”、“法国中心”思想指导下的比较文学研究,必然表现出韦勒克在《比较文学的危机》一文中所批判的明显的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其主导倾向与比较文学研究世界胸怀的要求相违背,其可比性内容的狭小显而易见。

比较文学美国学派取消了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区分。他们把“文学性”作为其研究的中心,大力提倡无影响、无实证的平行研究。这样美国学派就彻底打破了法国学派把比较文学作为文学史的分支、把可比性的内容划定在两国文学间事实联系同源性的限定上,极大地开拓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丰富了可比性的内容。另外,美国学派还力图突破法国学派的民族主义局限。比如,韦勒克一生都坚持世界文学的“整体论”观点;奥尔德里奇也坚持超国家和文化的“世界主义”视野。但尽管如此,其研究范围还依然存在着人为的限制,其主要精神依然还存在着与比较文学研究世界性胸怀的要求相违背之处。问题的关键是美国学派对比较文学可比性内容——类同性的限制。在美国学派看来,“文学性”是文学研究的中心,而探讨“文学性”则意味着研究者要将人类所有的文学现象都集合起来,融为一体,去异求同,追求所谓的“综合性”,以便发掘世界的或一般的文学规律。只注重求同,而拒斥辨异这正是美国学派的症结所在。比较,无论是作为一种思维认知方式还是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学科方法论,都意味着两个方面——求同与辨异。将其具体落实到比较文学上,比较研究也应具有两方面的功能,即一方面是沟通,寻求各国各文明圈文学之间、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共同之处,并使之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则是互补,探寻各国各文明圈文学之间,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异之处,使其在互相对比中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的民族特色、文学个性及其独特价值,以便达到互识与互补。显然美国学派这种对于辨异的拒斥难以言之成理。另外,也正是对于求同的偏重,致使美国学派“对把文学现象的平行研究扩大到两个不同的文明之间仍然迟疑不决”,因为“企图在西方和中东或远东的诗歌之间发现相似的模式较难言之成理”,而“只有在一个单一的文明范围内,方能在思想、感情、想象力中发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维系传统的共同因素”。可见,美国学派的“世界主义”抱负并未真正实现。他们没能够突破文明的边界,因而由求同而发现的所谓“一般诗学”、“共同诗心”也只能是西方话语的独白,属于一种西方中心式的“世界主义”。

叶维廉先生在《中西比较文学中“模子”的应用》一文中指出,“‘模子’问题的尖锐化,是近百年间,由于两三个不同文化的正面冲击而引起的”,必须有待于“西方人跳出自己的‘模子’,接触到一个相当程度相异的‘模子’以后,才变成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才会怀疑一个既定的‘模子’的可靠性,才不能敢说放诸四海而皆准”。令人遗憾的是,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一直未能跳出西方文明的“模子”,他们自满于“欧洲中心”、“西方中心”的偏执中,而不知道西方之外还有他物。这样,文学文明间的文化异质性问题也就没能真正走进他们比较研究的视野,以至于他们所建构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比较文学理论也只能是置身于西方文明“模子”内的一种幻想。正是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比较文学研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构成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理论建构的生发点。

二、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现实文化语境,这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强调文学的文化异质性与互补性研究的现实基础。与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不同,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跨越了文明,跳出了自己的“模子”。中国比较文学是在近代中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中诞生的。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应当是面对中西方文明间巨大的文化差异去作出判断取舍与整合,这是中国比较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必须面对或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这样,原来在西方学者那里未曾注意到或未实质性接触到的异质性问题,得以在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视野中凸显。所以,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对于文学的文化异质性研究的强调,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是为学派而学派,而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现实语境使然,是中国学人所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时,由于异质性是世界各文明间的普遍事实存在,中国学派对于异质性问题的探讨、思索从而也就具有了一种普遍的世界性意义。

在西方比较文学界一片危机声中比较文学中国学派脱颖而出。她立足于世界现在,关注未来,广泛地吸收当代文化理论,学科理论由萌生而逐渐成熟。1995年初,曹顺庆先后发表《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跨越第三堵墙,创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理论体系》等系列论文,在学科理论体系的大背景下,较为详细地阐明了重“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002年8月,曹顺庆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七次会议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了题为《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折与建构》的大会发言,阐明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学科理论体系,“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并特别强调了异质性与互补性研究的地位,回应了当前学科理论和文化研究的挑战,指明了比较文学发展的方向。

我们分析了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强调异质性与互补性研究的学科原因与现实原因,接下来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异质性”研究何以能导致世界性,何以能导致总体诗学?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世界性基于文明间的对话而不是某一文明的独白。我们知道,某一文明内部的比较研究只能导致区域性,世界性有赖于文明间的比较。那么应该怎样去比? 20世纪70年代,港台比较文学界提倡阐发研究,主张用西方的文学理论来解释中国的文学文本;80年代祖国大陆比较文学复兴,大批学者执著于中西间的类同探索,一时间美国学派平行研究理论在中国比较文学界颇为流行。但拒斥异质性研究、盲目求同,产生了大量的“X Y”式的比附性论文,其比较的结果往往是中国的文本成了西方理论的一个注脚本,而西方理论则成了中国文本合法性的依据。这本质上依然是西方话语的独白,是放大了的区域性。事实上,文明间文化和文学的隔膜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对于类同性的无知,而在于异质性的被遮蔽。因此,文明间的对话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异质性的比较。因为对话的前提即在于对话双方都须有自己的话语,有自己而非他人所有的东西。目前国内学术界所广泛接受的“和而不同”观点,其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但是,谁与你“和”?你与谁“不同”?这个严峻的现实窘境,却并未被认真思考。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和而不同”其前提即在于“不同”,即异质性或差异性。而只有在这样一种“和而不同”的众声喧哗的世界文明间中实施比较文学研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的比较文学研究。

其次,异质性比较所导致的互补是克服民族主义狭隘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导致总体诗学的有效途径。李达三先生曾指出:“丰富的东方文学传统在对待文学上,无疑具有许多迥异于西方的、积极的方式。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了解必将导致对西方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某些观念提出质疑,……西方人士认为已经被‘普遍接受’的文学观念和术语必将根据这种情况进行修正。”所以,对于异质性进行比较研究所导致的直接结果,一方面是各文明圈内人们对本身文学、文化观念可靠性、合法性的怀疑,另一方面则是对他文明特殊价值的认识。而在这种怀疑与认识中,民族主义狭隘性始得以克服。在1983年中美双边比较文学讨论会上,孟而康先生曾引用“灯塔下面是黑暗”的谚语,说明只研究本国的文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另一座灯塔来照亮自己,而“中国的灯塔”则可能给美国的研究带来光明。我们应当承认,每一个文明都存在文化盲点,而异质性比较则可以相互“照亮”从而形成互补。这种对于文明间异质性的比较研究,最终可能形成一种各文明间相对合法又相互补充的研究态势,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一种“多层论域的异质开启和‘世界文心’的多声部协同”的“世界性文学理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对于跨文明文学的文化异质性与互补性研究的强调,既基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现实文化语境,更是对法国学派“欧洲中心主义”和美国学派西方中心式的“世界主义”的克服。因而,这种研究走向不仅具有现实的基础,也体现了一种更加开阔的世界胸怀与世界眼光。它是在文化研究大潮中,比较文学研究出现危机之时,中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新建构和对研究路径的重新设计,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学术思路。

(原载《求索》2003年第5期。此文与杜吉刚合写)

同类推荐
  • 吹满风的山谷

    吹满风的山谷

    北京实力派作家作品精选丛书。著名军事小说作家衣向东,曾著有《我是一个兵》、《一路兵歌》,而为读者广为熟知。本书是他近两年来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又向我们吹来一股浓浓军队风情,兵的喜怒哀乐,辛酸荣誉又跃然纸上。
  • 柳宗宣诗选

    柳宗宣诗选

    考察一首诗,它的来由或发生学,似乎与诗人历经的情境有关。一首诗的切入点可能来自于诗人面对存在的最初震颠,或者说诗的写作,即用词语再现那个最初的震颠。可能要把成百上千的事综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一首诗。如果可以,我愿意把这本诗集取名为“自传的写法”。中国新诗自“五四”发轫,至今已近百年历史。湖北长江出版社一直致力于中国新诗的整理出版工作。本套“中国二十一世纪诗丛”推出了21世纪以来已较为成熟的中国新诗人。本丛书每位诗人单独成册,力求系统地收录诗人迄今为止的主要作品。书前附有诗人生活照片二帧,书后附有“诗人简历”,以说明诗人生活与写作之基本情状。本书为其系列之一的“柳宗宣诗选”。
  • 丰子恺散文精选

    丰子恺散文精选

    小读者们,相信你们对丰子恺的漫画都不会陌生吧。他的漫画往往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而且内涵丰富的意蕴,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又忍不住思绪万千。在中国二十世纪的画坛上独树一帜。《丰子恺画集代自序》中作家自己曾写道:“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这可以说是丰子恺一以贯之的创作理想,不仅体现在其漫画创作上,在他的文学实践上;也是如此。
  • 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

    "一本良知、追求真理、充满非凡个人勇气之书《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因为严重污染,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而这场对自然环境的杀戮背后的“元凶”,作者指出,是人类的自大和傲慢——滥用化学物质,对某些于人类“无益”的生物的灭绝行动。作者呼吁,希望人类能正视自己的错误,端正对环境的态度。本书不仅说理充分,而且引用的数据和论点十分客观详实,有极强的说服力,因此一上市就轰动美国,震惊了全世界。这本书带来了联动的环保效应,引发了全球环境保护运动。自此,“保护环境”终于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 古典与现代(第二卷)

    古典与现代(第二卷)

    本书是著名学者杨国良教授编辑的人文丛刊,书中汇聚了宋耀如的《1885年7月18日写给安妮的信》、周伟民的《唐玲玲在斯坦福探秘“宋子文档案”》、张江南的《东瀛问学记》、野叟的《夜游岳麓山(外二章)》、韩少功的《空谈比无知更糟(外一章)》等诸多知名学者的文章。辑中文章一改往日学术刊物中“学院式”写作的冰冷面孔,篇篇见情见性,文字背后透露出的人文知识分子情怀可触可摸,同时又不减损文章内在的思想学术深度。
热门推荐
  • 冰门

    冰门

    孤身,他不是一个人,他有一群的兄弟,一条充满着血腥的道路,看他如何踏上这征途。
  • 当百里屠苏遭遇御坂美琴

    当百里屠苏遭遇御坂美琴

    百里屠苏来到学园都市,因缘际会之下遭遇超电磁炮御坂美琴,卷入到了科学与魔法的冲突中心。前世与今生,哪个为真哪个为幻?科学与魔法,谁才真正触及世界的真实?长路多艰,学园都市内的重重暗影,广阔魔法界的层层深渊,仗剑携行的二人,能否劈开一条光明的道路?一步步走进世界的最深处,他能否与御坂美琴共同见证那个不用付出什么、每个人都能获得幸福的奇迹?……非种马,不后宫。弱水三千,独爱炮姐。赌上今生全部的节操,一定会完本!
  • 人力资源经理案头工作手册

    人力资源经理案头工作手册

    本书是一本全面、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用书,以10篇72章的篇幅系统和透彻地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提供给读者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制度、模板、流程、表格。内容涉及人员招聘、培训、职务分析、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人员心理管理、职工档案管理、合同管理以及与管理相关的劳动法规等方面。本书为人力资源工作者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和有益的帮助,是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必备案头手册。同时文字通俗易懂,方法简单易行,非专业人士也可以轻松看懂,拿来即用。
  • 指剑八荒

    指剑八荒

    陆子明,身世孤苦的孤儿,因为奇遇而来到纳兰小镇,从此踏上武修一途,恩怨情仇,最后解开自己身世之谜,回到水蓝星,解开蜀山封印,打开通往仙界大门
  • 仙道笑

    仙道笑

    乌龙八卦掌,降魔封仙阵,诛仙剑,嗜魔刀,牵肌丹,化龙水,金燧石,乌龙枝,说了那么多的名称,其实都是废话,我最想告诉你们的是:【我写的是搞笑类的仙侠文。】
  • 弃妃倾城泪

    弃妃倾城泪

    她曾因弹的一手好琴,而名震东黎国,并成为东黎四大家族之首赫连家的琴师。怎想,赫连家长子心间上的人造奸人投毒,而成为半死人,所有的矛头则都对准了她。一时间,她从受人敬仰的琴师,变成了赫连府的阶下囚,受尽折磨。直到后来邂逅了他,以为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却怎想,依旧是造化弄人。她为了成全自己所爱之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一直想致其于死的的人,换来的却是无尽的痛苦,无情的抛弃。原来,世间男子皆薄幸。从万丈悬崖上飞身而下,以为一切的痛苦都会因此而结束。没想到,老天却不远收了她这条伤痕累累的魂,让她在涯底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当她以另一个身份重新回到了那些曾经伤害自己的人身边,她会将所有的痛苦和折磨加倍奉还。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片段1:看着身下缓缓就出的血红,她竟放声的大笑了起来。只是这笑,让在场的所有人不寒而栗。北堂浩宇,你其实从来没有相信过我。既然不信,又何必留我在身边。我恨你,你是杀人凶手。是你亲手杀了自己的孩子。片段2:寒风凛冽的涯顶,两人相识而立,她站在涯边,他不敢靠近。“阿宇,我们这一生,终究还是有缘无份,与其相互折磨,不如彼此放手。如果有来生,我定会躲的你远远的。”她的表情淡然,已是心如死灰,终究还是迈出了通往地狱的一步。看着那抹白色身影消失在自己的眼前,他能抓住的,只是冰冷的空气,泪水悄然而落。起身,看着眼前的万丈深渊。他是爱她的,这种爱,可以穿越生死。陌离,我来陪你!
  • 凤颜倾城:惑世兰香

    凤颜倾城:惑世兰香

    前世,她是特种雇佣兵的首领,冷漠绝情,不懂情爱;他是黑道霸主,心狠手辣,却为了她的自由,甘愿死于她的枪下。今生,他贵为一国之皇,早已忘却了前尘;而她却带着记忆转世,原本只想平平淡淡无所牵挂的了此一生,无奈却遇见了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诡案罪1

    诡案罪1

    “我”从警校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系统工作。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刑警,可是领导却把我安排到档案科坐班。为了工作的需要,我开始翻看档案架上那一卷卷落满灰尘的档案。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许多案件的侦破档案,读来惊险曲折,充满悬念,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一部绝妙的侦探推理小说,如“女老板买凶杀人案”“猴子杀人案”“错乱的凶杀案”等,读来既使人警醒,又引人深思。现以小说的形式辑录于此,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 逆天战途

    逆天战途

    一个人变强大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有一个想要保护的人,只有如此,他才会拼尽全力。为了家族的振兴,一人去浪迹整个天下,身寄星云,行走八荒,不为了别的,只为了拥有绝对的力量,捍卫自己的尊严,守护身边的人。扬眉,才能吐气,激昂,可破青云……
  • 弱水三千怎盛下

    弱水三千怎盛下

    简介:萧渘遭到前男友与现女友的背叛后,意外来到了古代,后宫的一切尔虐我诈她不稀罕参与,因为她不喜好男子?偶遇中再次见到女友,这次她会如何应付?是将其抹杀?还是收入囊中慢慢折磨?这看似平凡的皇宫似乎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当一切步步揭开时,回首竟是那人的圈套?萧渘可笑的说“难道即使轮回千次,我终究逃不出你之手么?”他面无表情却似乎带着柔光望向她,错了,不是你逃不出我的手,而是我注定无法将你舍弃,哪怕轮回万次,我都会找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