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51300000006

第6章 窗

我国西部的内蒙古阿拉善是著名的“骆驼之乡”。

牧人世世代代散居大漠深处,独守一方天地,经常负于驼背上,天之高远坦荡,地之雄浑辽阔,久而久之,便摇晃出了粗悍淳朴的民风。

长期以来,牧人对居住条件不甚重视,也就谈不到对此费尽心思琢磨什么。逐草而居,简简单单地置一两间黄泥土屋,开一门一窗而已,尤其那窗,实在是不敢多恭维的,倒不如称之为“洞”来得更加贴切,其大小仅容得一只牧狗出入。我小时候记得是这样的,那窗起先只糊一层糙纸或者报纸,后来是蒙一层白色透明的塑料布,再后来才是大大方方的玻璃,窗帘这样的饰物根本没有。没见过高楼大厦,没见过青砖红瓦,没见过电灯电话,我以为天底下所有的房屋都是这个样子的。因为窗子开得很小,窗明几净是谈不上的,屋子里从早到晚总是黑糊糊的,每到傍晚更是如此。这样的土屋与一道道连绵起伏的沙梁浑然天成,屋顶上再飘起一缕缕炊烟,简直就是一座古老的烽火台了。偶有远足者涉入,肯定会因此而感慨的。

窗是什么?倒可以悉心琢磨一番。简单明了的解释是通气透光的装置。说窗洞更为贴切一些,就是墙壁上凿开的洞,用以通气透光。从远古有巢氏开始历历叙述,或许可以写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的大书呢。只不过是,我至今都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一部书,也许是有的,只不过是自己孤陋寡闻罢了。如果作进一步的引申,那意义就有很大的不同。譬如说窗口,其比喻意义是与外界交往而相互了解的地方,或者是能够反映和展示事物全貌或者局部的地方。如果对其赋予某种诗意,便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窗户有如眼睛,可见窗户之于房屋多么重要。照此说来,窗不仅是自然之物,也是心灵之物,物质和精神契合而成,千万马虎不得的。

我是牧人之子,在西部的大漠里生活了整整十六年,直到考上大学那年才离开。我熟知牧人的窗,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从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角度讲,牧人的窗确乎无需开得很讲究,这与他们日久形成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不防贼不防盗,牧人出远门时甚至连门都不锁。有偶然路过的其他牧人渴了饿了,尽管推门进去好了,喝了吃了出去后再将门关好就可以了。也不怕有人偷窥,所以不挂窗帘什么的遮挡之物,屋里的一切都是昭然若揭的,锅大碗小、炕高灶低看得一清二楚。长期以来,牧人几乎不养狗,勤谨一些的牧人家最多养几只下蛋的鸡而已。多少年来,在广大的牧区只有鸡鸣没有狗吠,更没有那种鸡鸣狗盗之徒。不读书不论文,“牧羊经”“骆驼经”却滚瓜烂熟于肚腹,精明的牧人甚至能够分辨出自己放牧的每一峰骆驼留在沙地上的蹄印的细微差别。日出而作,牧人白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屋外劳作的,既不用窗瞭望什么,也不用窗吸收什么,晨起步出便拥有了大片灿烂的阳光;日落而息,劳作了一天的牧人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屋里,简单的吃喝之后便早早入睡,打起酣畅的呼噜。要想和家人说一会儿话,那就黑了灯去说,这不仅不影响相互之间的正常交流,还省下了灯油,日积月累这省下的不是一个小数目。牧人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运动的方式,有属于自己的生活逻辑。当然,从本质上讲,牧人和农人并没有什么差别。

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同,牧人家只能分散而居,方圆几十里,甚至百里才居住一户,各守一片草地,各守一口水井。白天的大部分时间,他们跟在羊群或者驼群的后面,一天都说不上一句话,像一颗缓缓移动的石头;晚上的大部分时间,他们在烽火台一样的土屋里早早入睡,休养生息。根据牲畜的习性和不同的季节,牧人还要转场。夏天的时候,牧羊人要转场,将羊群赶往牧草丰盛的地方,下一顶帐篷;冬天的时候,牧驼人要转场,将驼群赶往大漠深处的梭梭林里去,下一顶毡包。长途跋涉,生活简陋,在长达几个月的日子里,基本上是风餐露宿,一箪食一壶水,足矣。古人有“箪食壶浆”一说,我怀疑就是从远古的游牧生活生发和演变而来的。他们敬畏苍天,热爱大地,宽厚待人。他们不抱怨,不嗔怒,不嫉妒,顺其自然,心境平和。他们坦坦荡荡、平平淡淡地笑对人生。当然,这其中不能少了酒,最好是那种六十度以上的烈酒。在阿拉善大高原,酒既是必不可少的御寒之物,也是牧人表情达意的主要媒介,再伴之以长调牧歌。且酒且歌,往往是一饮到天明。如果有人还觉得不够尽兴,还可以留下来继续喝酒,继续唱歌,直到心满意足。主人是绝对不会埋怨的,不但不会埋怨什么,还要欢声笑语,从头至尾地奉陪到底。

那么,他们孤独吗?他们寂寞吗?他们忧伤吗?至少给我的感觉是,在真正的牧人那里,我们是听不到“孤独”“寂寞”和“忧伤”这几个词语的。这几个词语对牧人而言,显然是太过于矫情了,也太过于奢侈了。恰恰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下,许多牧人成为了优秀的歌手,尽管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任何音乐方面的专业训练。从阿拉善的额济纳走出去的著名蒙古族歌唱家德德玛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的歌声不仅家喻户晓,而且飘向海外,直至唱到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音乐大厅。我们也知道,无论是哪个民族的民歌,或者是什么样的民歌,在使人类的心灵变得丰富的同时,其实还是记录了许多人类的孤独、寂寞和忧伤。因为我们人类并不完美,我们人类的生活充满了太多的缺憾。我手头就有一本早期油印的《阿拉善民歌集》,虽然印刷粗糙,却令我爱不释手,编译者是著名蒙古族作家、翻译家,后来鼓励我走上创作之路的文学恩师魏巴特尔先生。为了表达我对先生的敬意,同时也为了证实上述的观点,在这里不妨录其一首:

天边的高台地

是我出生的地方

阿爸如果还健在

女儿我何苦多惆怅

雾霭蒙眬的青山冈

是我生长的故乡

阿妈如果还健在

女儿我总会有希望

离得远,除非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否则牧人很少聚集在一起。遇上谁家婚丧嫁娶的事情,周围的牧人都要去帮忙,借此表示一份情意。至于礼物嘛,一块青砖茶、一条羊肚子毛巾,或者一瓶烧酒就可以了,简单而随意。每逢大队部开会的那些天,就是牧人盛大的团聚的节日。如果请来了电影,那就更加了不得,牧人往往是倾巢而出,动用各种交通工具赶了去,看完电影后再连夜回家,各家主事的人留下来继续开会。有汉族牧人,也有蒙古族牧人,他们坐在一起共同商量大事。汉族牧人能听得懂蒙古语,蒙古族牧人照样能听得懂汉语。多年的交流和融合,两个民族已经相安吉祥了。大队部那开会和休息兼顾的通盘大炕上挤满了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时间欢声笑语、人声鼎沸、烟雾缭绕。又是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难得有机会聚集在一起,人人觉得倍感亲切。代销店里早就备齐了牧人们平时需要的货物,香烟、砖茶、糖果、烧酒、针头线脑什么的。尽管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但是在我的印象中,国家对牧区的商品供给还是相对充裕的,包括牧民的口粮。大队部的灶房烟火不断,能淹死一头驴的几口大铁锅里煮着满满当当的羊肉,沸腾的油水弥漫出令人垂涎欲滴的肉香。队长发话了,说是牧民们一年四季很辛苦,聚到一起不容易,不仅要请电影,还要让大家吃好喝好,不管大人还是娃娃,凡是来了的人,人人有份。一大碗结结实实、肉厚膘肥的清炖羊肉,一个足有半斤重的白面馒头,那最后剩在锅里的羊肉汤,大家可以随便舀上喝。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大人们也说天旱了这样的话,但是比起现在已经是很不错了,冬天的牧区会有几场雪,该白就白;夏秋之际的牧区,也会有几场雨,该绿就绿。听父辈们说,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中,我们那里的牧区却风调雨顺,牛羊和骆驼膘肥体壮,牧民的日子过得消闲安康,没有发生过饿死人的事情,反而接受了大量背井离乡、逃荒避难的甘肃民勤人。作为他们的后代,我要说的是,正是当地的蒙古族人民,以草原一样宽阔、淳朴和善良的胸怀,容纳了这些苦难的乡亲们。这大地般的恩情,是永远不能够忘记的。

有道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既然是历史的车轮,便不可阻挡,还要碾碎一些东西,包括牧人恪守了几辈子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习惯,特别是年轻的牧人,他们走出家门,走出大漠和草原,开始像城里人那样追求时尚。他们跳迪斯科走太空步,他们骑摩托车开吉普车已属家常便饭。他们的驾驶技术堪称一流,在沙漠里或蜻蜓点水或高歌猛进的姿态,即便是非常专业的赛车手都自叹弗如。我这样说,绝对没有夸张的成分,因为我就多次身临其境地领教过,因此过目不忘、印象深刻。骑着摩托车或者开着吉普车放牧这样的事情,我们的父辈人老几辈子都没有见过,一时间成为牧区的一大景观。据说刚开始的时候,羊群和驼群看见如此古怪的东西时,吓得夹着尾巴望风而逃,时间长了便也习惯了,相互之间居然配合默契。也就是说,古老的和现代的行走方式完成了有趣的对接。那么,站在两种不同的行走方式之间,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一些深层的思考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如今,牧人那像古代烽火台一样的黄泥土屋已经很少见到了,取而代之的是红砖红瓦的高屋大院。那窗开得又大又多,前墙后墙侧墙都有,且有越开越大的趋势。屋里的摆设也和城里人家没有多大区别,应有尽有。表面上要说有什么不同,是牧人屋里的墙上少了几幅字画,也很少有书柜什么的,图书报刊几近于无,总之是缺少文化的气息。我在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单纯是能够看书识字那么简单,主要是指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关于这个问题,我以为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才是,不可掉以轻心。毛主席他老人家早就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战胜不了敌人的。同属一理,没有科学知识的牧人也是这样,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是如此。

还记得那一场场遮天蔽日的沙尘暴吗?

这在过去是骇人听闻的事情,在今天却变得司空见惯了。作为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的沙尘暴,就是天灾与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是人祸大于天灾。过度的放牧和开垦,致使草原迅速风化沙化,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可怕的是,现在的牧人又缺乏自主保护家园的意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向大自然进行着无度的攫取,这和城里的那些暴发户有什么两样?窗外,是干枯的草滩和湖道,没了昔日葱郁的绿色。稀疏的梭梭举着颓败的枝梢,飞鸟不栖。所剩不多的骆驼身躯不再挺拔,双峰不再笔直,处处可见它们倒毙的骨架,在灼热的阳光下苍白得像一具具标本。无奈之余,大批牧人又开始背离家园,转移到贺兰山下垦荒种地去了。他们中许多人的父辈原本就是农民,因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成为了牧民,过了几十年衣食无忧的日子,现在可好,倒了回来,又由牧民变成了农民。这种让人啼笑皆非、匪夷所思的转变,既富于戏剧性,又充满了悲情。补救的办法也是有的,这就是打开牧人心灵的另一扇窗户,让科学知识的劲风长驱直入,让牧人接受文明生活的同时,接受科学的生产方式。否则,真的要成为涸辙之鲋了。

我还听说,现在的牧人生活变好了,手里有了积蓄,赌博之风却也沉渣泛起,而且愈演愈烈。大嫂就给我讲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年轻的牧人早晨吃喝过后,被媳妇打发到百里外的小镇购买饲料,然后雇一辆汽车运回来。小伙子上午骑着摩托车兴冲冲地出去,下午回来时却垂头丧气地甩着两条腿,不仅没有买回来一颗饲料,连屁股底下的摩托车也不见了。媳妇追紧了问,小伙子才道出实情,在半路上遇到几个哥们儿,坐在一起赌了几把,谁知道自己的运气不好,将那买饲料的一万元钱和摩托车都输光了,再赌下去恐怕将房屋和羊群也要搭进去了。实在没有办法,小伙子只好一步一步走着回来了。媳妇一气之下,抱着孩子回了娘家,给丈夫扔下的一句话是,什么时候把那一万元钱和摩托车赢回来,她什么时候回家,结果可想而知。仅仅是一个笑话倒也罢了,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无论怎么样,牧人的窗不再是过去的“洞”了,终于敞开了,阳光倾泻而入,风声倾泻而入,电磁波倾泻而入。在高速旋转的风力发电机的带动下,直流电视机里光影流溢,牧人也能够“坐地日行八万里”,甚至能够让美国总统布什走进寻常牧人家。牧人终于告别了以“洞”为窗的历史,实在是可喜可贺。

隐隐地,我却又觉得失去了一些什么,是那样一种刻骨铭心的宁静和安详,是那样一种回肠荡气的朴实和悠远,是那样一种人与自然的沟通和默契。在深夜的静谧里,我一遍遍咀嚼着《史记·匈奴列传》中的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1992.12.3

同类推荐
  • 苏轼诗词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苏轼诗词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 关于女人(双语版)

    关于女人(双语版)

    <关于女人>本书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等,福建闽侯人。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职。散文集《寄小读者》表达作者对小朋友的关心和扶植,对未来充满希望。本书是冰心的一本集子,署名“男士”,属“开明文学新刊”之一种,为“增订本”。
  • 颠沛时光浮生梦:丁玲

    颠沛时光浮生梦:丁玲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丁玲:颠沛时光浮生梦》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 中的一册。传主丁玲是我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她一生坎坷,情路几经波折,是一位 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丁玲:颠沛时光浮生梦》感情充沛,以诗意的语言 讲述了丁玲光辉而曲折的人生。
  • 甄家红楼(上)

    甄家红楼(上)

    本书揭开了《红楼梦》内幕,阐明了幕后的真人真事,记叙了“一叙一脂”、“白雪红梅”即曹雪芹和孔梅溪这一对痴情儿女的生平历史、离合悲欢、音容笑貌,以及他二人撰写和评注《红楼梦》的全过程,并作了论证等。
  • 美国镜像

    美国镜像

    中国的学者、中国的视角、中国文化背景下国学大师,林语堂全面解析美国的历史、文化、思想……独特的方法和犀利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他眼中的美利,告诉你大洋彼岸的世事沧桑。
热门推荐
  • 腹黑总裁的诱惑

    腹黑总裁的诱惑

    一个女人的插足,使得她和第一个男朋友阴差阳错的成为陌路,而后失忆的她与他相遇,原本在他看来,她像他的妹妹而已,一次再一次的巧合,有了后来的相爱。可是命运总是爱和她开玩笑,老天爷也嫉妒她的幸福……
  • 棺人,别这样

    棺人,别这样

    直播:交往了十天的男朋友和别人一起把我灌醉,我该怎么办?却有了一段恐怖的经历······
  • 无奈重生的70后

    无奈重生的70后

    人的一生都曾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如果能够重生一次,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这是一个七零后的重生梦,在这尚未改革开放的年代,正值幼年的七零后面对命运会做出什么样的努力呢?本书没有11,没有11,也没有太多激烈的打斗,一切都尽量符合生活实际,当然少不了小小的YY。如果说那些大神的书是视觉盛宴的话,那么本小说可能就是清茶一杯,虽然清淡,但也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 识灵

    识灵

    苍鹰撑开双翅翱翔于长空之上蝴蝶爬出虫蛹享受着新生的喜悦世道,是丛林,争渡者,是野兽,私欲,贪婪,无耻,是最大的错却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错,每一个人都有活下去的权利,然而每一个人,都在不经意间干扰着别人活下去的权利偏见,傲慢,敌对,友善,十三个幼小的孩童双目间只残余了复仇后的兴奋,当他们欢呼,雀跃,从地狱里爬出来后,才发现,步伐愈加沉重命运,其实是一个怪圈
  • 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烟草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烟草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本书对烟草行业涉及的各类知识产权的生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专题性研究,并就行业知识产权的协作、转移、应用等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制度性建言。
  • 任正非的资本

    任正非的资本

    任正非和他的华为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家的光荣与梦想。他曾被《福布斯》评为最受国际尊重的中国企业家,被《中国企业家》杂志授予终身成就奖。任正非不仅是一个卓越的企业家,也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他说物竞天择,唯有惶者可生存;他说逆流而上,唯有智者获成功!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他的语言极具魅力,他的思想充满智慧。本书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任正非的远见、胆识、智慧,这些都是他成功的资本。他于商场中翻云覆雨的智慧,于危机中力挽狂澜的霸气,都值得我们去认识,去思考,去学习。
  • 佛说贫穷老公经

    佛说贫穷老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日之狂暴补师

    末日之狂暴补师

    如果这是末日,那么你能做的就是挣扎求生,如果你想活命,那么你能做的就是不要命。末日降临,地球成了牢笼,所有人要么面对死亡威胁,要么面对之后的死亡威胁,这是一场屠杀试炼,强者生存,弱者消失。
  • 闲鸢赋

    闲鸢赋

    世子妃有言:“心计即作死,想有心计,就得作死。”自家主子那可是晋国世子,战场上叱诧风云,如天上神将,亦为凡间战王。然,世子妃小脸儿一皱,凡王瞬变妻管严。自世子妃入门,主子不仅上得厅堂,且……下得厨房,虽然做出的菜卖相不怎样,味道却着实不错。人前为冷面战王,人后为“世子妃牌”衣冠禽兽。
  • 殿下美餐:宠奴变爱妻

    殿下美餐:宠奴变爱妻

    她只是个平凡而不幸的少女,然而在失去哥哥的第二天,她却误打误撞进入到是血族的领域,这真不知该说是她的不幸还是幸运。眼前的他帅气非凡,不仅如此,她觉察到他身上有种使人臣服的气场,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吗?反正她是爱上了他。听说他厌恶女人,她悲喜交加,看到他残酷稍带玩味的神情,她暗暗下了个决定……从此,她成了他的学奴,成了他消遣的玩物,然她却并不在意,只默默地伴在他左右。无悔的守候,痴情的等待,一点点地改变着他,终于,他们相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