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43300000013

第13章 书法技巧(1)

笔法技艺

从广义来说,笔法即包括“执笔”,又包括“用笔”、“笔势”、“笔力”、“笔意”等。

我们说,无论执笔或用笔的方法,都是历代书家在长期书法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历代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开始也往往秘而藏之,以示珍贵,不肯轻易示人。所谓《藏之石室,千金勿传》。甚至察邕、二王都有假托神授的故事流传。又据说韦诞得了蔡邕笔法,钟繇索惜未遂,急得捶胸吐血,几乎急死,曹操用五灵丹才把他救活。韦诞死后,钟繇派人挖开了韦诞的坟墓,才得到了蔡邕的笔法。这些故事虽不见得真实,甚至荒诞,但可见古代书家对笔法的重视。

从实际情况看来,蔡邕、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都是古代书法大家,他们有丰富的书法艺术实践经验,一些有关传世的笔法论述,应当都是他们亲自的体会和总结。即便各有师承关系,也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例如卫夫人的《笔阵图》,就和蔡邕的《九势》不同。王羲之的《笔势论》又和卫夫人的《笔阵图》不同。再到后来,有关笔法的论述更多,其说法虽有许多一致之处,也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同是对《永字八法》的解释,也不完全一样。就是《执笔法》也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这都说明了笔法是随着字体及书法风格的变化以及书家个人的习惯、理解而不断发展着的。赵孟所谓“用笔千古不易”的说法不甚科学,不符合唯物辩证法,容易造成误解。

(1)执笔法

历代流传下来的“执笔法”甚多,有所谓“单钩法”、“双钩法”、“两指法”、“三指法”、“四指争力法”、“五字诀执笔法”、“七字法”,以及什么“龙眼法”、“风眼法”、“回腕法”、“撮管法”、“捻管法”等,以“五字诀执笔法”的使用最为普遍并尤适于初学。这五个字就是“搦、压、勾、格、抵”。相传出自二王,后来李阳冰得之,又由陆希声传世。

搦:按的意思。这是指拇指的作用。即要求大拇指的上端,在笔的内侧紧按笔管,略斜而仰。

压:也作“押”。这里指食指的作用。即要求食指第一、上端在笔之外侧压定笔管,食指要弯而俯,势如鹅颈。

勾:这里指中指的作用,即要求中指的第一二节弯曲如钩,在笔之前方勾住笔管。

格:顶住的意思。这里指无名指的作用。即要求无名指甲肉之际紧贴笔管,由笔之内侧将笔管向外顶住。

抵:这里是指小指,即要求小指抵在无名指下面,起辅助作用。

这样,五指在笔管四周合理分布,拇指与无名指、小指合力,中指与食指合力,各据一方,基本上旗鼓相当,形成一对矛盾,紧紧约束住笔管,使笔管稳定地树立起来,这就是所谓“五字诀执笔法”。它比只用三指或两指稳定得多,也最容易掌握。

五字诀执笔法最基本的要领之一就是“指实掌虚”。要做到这一点,从拇指到无名指,都要用第一节指端着管,掌中自然空虚,也叫“浅执”,这样运笔才能灵活。张怀瓘《六体书论》说“笔在指端则掌虚,运动适宜,腾、掷、顿挫,生意存焉。”但执笔又要指实,着指不实则不稳、则无力。什么是指实呢?不是把笔过死,指过死则必僵。所以指实掌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写出既有笔力而又活络的点画,至于有些方法,徒求形成,违反运笔灵活的要求,不应盲目追求。

(2)腕法

一般谈执笔时,都包括腕法。所谓腕法,即作书时运腕的方法。因为虽然直接执笔,靠的是指,但普遍认为运笔主要是运腕。宋代姜夔《续书谱》说:“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但正确地说,执笔、运腕都是为运笔服务的,二是必须很好配合,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完成运笔的任务,不能割裂开来理解。

传统的腕法有枕腕、提腕、悬腕数种。

枕腕:即以左手枕于右腕之下,借其力以稍悬。这种方法,腕的活动幅度很小,适于初学小楷。

提腕:肘依着案而腕提悬。这种方法,腕的活动幅度虽比枕腕大得多,但因以肘着案,活动仍受到一定的限制,字的直径较小,可以执笔略低一些,字的直径较大,可执笔略高一些。

悬腕:即悬射。前面所谓“提腕”,是悬腕不是肘,这里所谓“悬腕”,要求肘腕皆是,因此,亦可称之为“悬肘”。这样,不仅肘腕的活动都得到了解放,可以挥运自如,不受字径大小的限制,肤、肩、肘、腕之力还能同集笔端,古人有“全身力到”之说,必用此法。写三寸以上的大字,也必用此法。

关于腕法,古人还有“腕平掌竖”之说。所谓“腕平”,当与掌竖相对而言,如果像有的人所说,必须是能腕上放一碗水而不洒,则除非是运笔时腕不动,这又和运腕的要求相矛盾了。丁文隽先生在《书法精论》中说:“执笔贵活,直须实而能竖,腕须平而能转”,“故管不能终直、腕不能终平也”。此话言之成理,值得参考。

(3)用笔法

用笔法就是写字的点画时运用毛笔的基本法则。古人论书,多把用笔法放在首位。如卫夫人《笔阵图》说:“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王羲之也说:“夫书贵乎平正安稳,先须用笔。”用笔又包括“用锋”和“运笔”两个基本方面。

①用锋

所谓“锋”,一般指毛笔的锋尖,或指笔毫之前端,又有“一分笔”、“二分笔”、“三分笔”之说,在实际应用时,却出入较大。

关于用锋之说,历代多主中锋。刘熙载却把用锋分为八种:即中锋、侧锋、藏锋、露锋、实锋、虚锋、全锋、半锋。也就是四种对立的用锋方法。也可以说这八种只是中锋和侧锋两种,其他六种是中侧的变化。此外,还有所谓“顺锋”、“逆锋”“折锋”、“转锋”、“绞锋”、“裹锋”、“蹲锋”、“筑锋”、“挫锋”等名称,又多与运笔法混称。这里将最常见的“用锋”方法解释如下:

中锋(又称“正锋”):是行笔时主要的用锋方法。无论是提毫运行,还是铺毫运行,毫尖都要在笔划中间。这样才能做到四面势全,写出的点画圆劲,有立体感。

侧锋:虽非主要运笔方法,但除籀、篆外,其他字体作点、成捺以及钩超转折之时,往往用以成势,然后调锋使正以后再出锋。当主画行笔之中,或撇捺钩超出锋之际,如将笔锋偏于一侧,常有虚、扁、散、弱的毛病,又叫“偏锋”,是为病笔。

藏锋(又叫“隐锋”):一般指起笔或收笔时,笔锋藏在中间,所谓“藏头护尾”。藏锋的效果,能使点画含蓄、有力,又所谓“筋骨内含”、“藏锋以包其气”。

露锋:指点画起收时,笔锋露在外面。露锋收笔,又叫“出锋”。其效果是锋芒毕露。有所谓“露锋以纵其神”。

逆锋:即指与笔画行进相反的用锋方法,一般藏锋的起笔或收笔都用逆锋,其效果是含蓄、劲涩,笔力沉实。

顺锋:即指与笔画行进主向一致的用锋方法。不仅露锋起笔、收笔都属于顺锋。即藏锋起收的横竖撇捺等,在起笔之后转入行笔(过笔)时,也是顺锋。

折锋:是形成方笔时的用锋方法。折锋分为两种:一种是方笔点划之起笔和收笔的“折锋逆入”或“折锋顿收”,一种是行笔至折笔处,笔锋不环转而下折或右折。皆所谓“折以成方”。即用折笔写出的点画呈方形或方势,而显得肯定、刚健。

转锋:是形成圆笔的用锋方法。转锋也是有两种:一种是圆笔点画之起笔和收笔之“裹锋逆入”或“转锋回收”,一种是行笔至弯转处随圆角而转环,皆所谓“转以成圆”,用圆笔写出的战略画不带棱角,显得圆浑而含蓄。所谓绞锋,也是形成圆笔一种方法,比“转锋”动作较重而迅疾,笔毫如绞。

筑锋:虽然效果似藏锋,但多用于笔画相接处,意如筑墙,祷土使之坚实,即笔锋行至笔画相接之处,略驻而上下左右稍逆入如楔,然后再继续行笔。

蹲锋:为中锋行笔中用锋的一种。按笔程度比提笔重,比顿笔轻。行笔时对纸面保持较重而又均匀的压力,所谓“锋蹲有节、轻重有准”,而非尽力辅毫,其写出的笔划粗细匀称、遒劲、沉实而有立体感。

缩锋:一般指收笔时回缩之动作,不出、不顿,其收笔效果形如悬针而略显秃钝,可称“古钗”,比较含蓄有力。

挫锋:也是用锋中较小的动作之一,往往在顿笔后略提,使笔锋转动,微离顿处,其势如“错齿磨牙”。

②运笔

运笔之法分起笔、收笔、过笔、提笔、按笔、顿笔、驻笔、涩笔、疾笔、战笔、带笔、接笔等。或将其分为两类:一类属于纵面运动(即笔锋就纸面的垂直方向为高低之运动),一类为横面运动。(即笔锋就纸面为上下或称前后左右之运动)兹分别解释如下:

起笔:又称落笔、发笔、兴笔等。书法之点画,妙在起止,不同书体点画之特点,也多在起住笔。起笔,以纵而运动为主。

起笔是每笔在开始动作,有藏锋落笔和顺锋落笔之分,有方起、圆起之别,还有轻重之不同,并各有要领。例如楷书横骈画之藏锋起笔,有所谓“逆人平出”、“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之说;还有“撇之发笔重,捺之发笔轻”等论述。

收笔:又称住笔、杀笔、结笔,即点画行笔至终了时,出锋或收笔回锋,也有藏、露、方圆、轻重之分。如藏锋收笔有所谓“无往不复”、“无垂不缩”,以取得含蓄、有力的效果。

同类推荐
  • 世界艺术5000年

    世界艺术5000年

    本书采用故事性的体例,将代表世界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影响深远的艺术流派、艺术大师和艺术珍品娓娓道来,在增加辅助栏目的同时开辟专栏进行体例上的创新。400多幅精美图片和注重文化与艺术有机融合的装帧设计将《世界艺术5000年》打造成一座雕梁画栋的世界艺术博物馆,让读者直面艺术,与艺术亲密接触。
  • 国际艺术品贸易

    国际艺术品贸易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深化加速了艺术品的跨国流通,艺术品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艺术品市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国掀起的艺术品投资潮,促进了对艺术品贸易中法律问题的研究。本书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及实证分析的方法,绕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问题,诸如进出口的法律规制、所有权问题、艺术品评估鉴定中的法律问题及国际艺术品贸易中的法律冲突与协调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一个国际艺术品贸易法律制度的研究框架。
  • 收藏入门

    收藏入门

    “常常责怪自己当初不应该,常常后悔没有把你留下来。”这原是一曲脍炙人口的爱情歌词,可是用它来形容收藏者错失一件心爱的藏品却是再生动不过。当然错失的情形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是因为吃不准“货色”不敢拿,有的人是因为囊中羞涩“拿不动”,而更多的人则是因为犹豫不决错失良机。于是只有落寞惆怅、一声叹息。
  • 建筑艺术与绘画

    建筑艺术与绘画

    一提起埃及,也许在你的脑海里会立即浮现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形象吧。是的,耸立在尼罗河畔的古老而庄重的金字塔,已成为世界文化之瑰宝,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 黄花梨把玩艺术

    黄花梨把玩艺术

    《把玩艺术系列:黄花梨把玩艺术》是一部关于黄花梨的专著。在《把玩艺术系列:黄花梨把玩艺术》中,读者将会跟着我们对黄花梨进行一番回溯式的探究,深入了解它的历史渊源、惑人魅力和高昂价值的内在原因。不仅如此,阅读《把玩艺术系列:黄花梨把玩艺术》,读者还将对当前黄花梨市场的趋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把握,从而为您的把玩、保养、收藏乃至投资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热门推荐
  • 和幸福捉迷藏

    和幸福捉迷藏

    包容了大悲大喜的感动、关爱呵护的温暖、昂扬向上的感奋、回味无穷的哲思、人性力度的张扬、文清字丽的愉悦;在内容走向上更加关注人心智的成长,关注人精神的慰藉,关注人价值的实现。阅读《文苑精品书系:和幸福捉迷藏》,不仅会使你超越生命的长度、拓展心灵的宽度、增加灵魂的深度,而且会使你发现,蓓蕾初成、芙蕖临波、秋英染金、梅映雪香,生命在其中,美得像一场花季;红光暖尘、日影横江、风驰萧萧、雨洗新色,生命在其中,美得像一幅图画。
  • 血王追妻

    血王追妻

    一次穿越,撞上霸爱王爷纠缠不休,接着又来了两位美男,个个拿她当宝,容不得她有半点伤害,面对美男们的纠缠,这位萌主又如何选择呢?!
  • DNF之神经兮兮

    DNF之神经兮兮

    我叫龙崩天,这个名字是那个脑残作者想不出来了,才弄出来的。我看还不如叫DNF之脑残传说呢,这么随便的名字能火么!我的天啊,我的前途一片昏暗,下次再也不接这个破作者的活了。
  • 雨色

    雨色

    “人说医身易,医心难。其实医人易,却更难自医。只是就算被伤的鲜血遍地,还是没有人会停下脚步等你,这个可怖的世界没有同情,没有怜悯,因为有恻隐之心的人,都死了,逃了。”“那我们为什么不逃呢?“童子抬起头,稚气的眸子里满含疑惑。“因为,这是江湖啊。“
  • 帝之法

    帝之法

    一介鉴宝先生,偶得成帝之法,行霸道之事,欲掌天,欲掌地,亦欲夺生死。神秘朝天宫,藏万千玄妙,铸万阶天梯,登临九霄之上,可纳天地,可控阴阳。
  • 恒锦愿之医心成神

    恒锦愿之医心成神

    黑龙出世难,风云翻天际。她本是平凡无奇的女子,掉入一场阴谋迭起的陷阱,千辛万苦的追寻,求得的是一片痴情,还是万劫不复?朋友污蔑,爱人背叛,一瞬她冷心冷情,追求成神之道!可那些飘散不去的妖孽,是想干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此恨绵绵无绝期——殿下请放手

    此恨绵绵无绝期——殿下请放手

    他,外表俊美文雅,温润如玉,实则狡诈如狐,冷酷如狼,惯于杀伐决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美貌绝世无双,性格开朗活泼,真诚善良,但也急躁冲动,容易被人抓住弱点。她是西域的公主,本应嫁青梅竹马、爱她如命的男子,无忧无虑终其一生。但是倾国的容颜注定了她不会平淡地走过人生,遇到了他,她便在劫难逃,人生轨迹就此硬生生地转了方向……他是大唐的太子,只因那次的惊鸿一瞥,如花的容颜便牢刻心头。求亲被拒,他大军压境,势不可挡,她被迫和亲。他知道她恨他,为了她,他不惜放下身段,曲意讨好,只盼能换得真情。但她心底的仇恨,却始终难以释怀,是爱是恨,纠结难解……
  • 相偎倾城:爱你如靡

    相偎倾城:爱你如靡

    她初次见他时,却被他用药迷晕,她便一直对他起着防备心里。可他却因一直将她记挂在心底,挥之不去,便想让她在最美的年华里遇到自己,便有了迷药一事,可无奈世事难料,追妻之路难矣,看他如何将追妻进行到底
  • 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

    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

    本书以解构的形式,从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这个话题入手,立体式分析了王传福个人的特点、比亚迪技术的优势、管理的模式以及团队等吸引资金的因素,为读者深入剖析了王传福以及比亚迪在经济浪潮中获得成功的经验与教训。
  • 极品凤印

    极品凤印

    她温婉柔弱,楚楚可怜,被侍女呼来喝去,大婚夜被夫君戏弄。可她,竟然是一国最尊贵的嫡公主,且父王除了她,再无子嗣。重生,身负绝技,肩挑一国存亡重担,和亲强邻,她立誓决不再软弱可欺!辅佐夫君沙场建功,一对少年英豪,比肩而立,披荆斩棘,迅速崛起,佳话流传。且看她如何步步为营,攻守相济,赢得美满爱情,挣得无限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