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2300000035

第35章

第 35 章

这一日,天朗气清,晴空万里。

王孟英在下人带领下,来到石家正厅。他撩起下摆,从容跨进门槛。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投在了他身上,有好奇,有漠然,有担忧。

只见王孟英身上一袭半旧布衣,在满座的绫罗绸缎中显得格格不入。他神色却是如常,笑容不减,缓缓环视一周,看到不少老熟人,果然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人才济济,高朋满座呀。

这个时候,石北涯正在旁边,“求神拜佛,意乱心慌”。王孟英后来记载这段事,还加了一句话,“殊可怜悯”!什么意思呢——王孟英不但没有生气,他还觉得患者家人太可怜了!石诵羲不服这个白虎汤,不怪病人,也不怪家属,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医学道理,而我没有能将医学道理给他们讲清楚,是我的错啊!

于是王孟英不等别人说话,就站了出来,拱拱手对在场各位说:“诸位,今天我就不客气了。石公子之病久延,投药无效,主人家已然乱了方寸。你们先别讨论,等我把病历写清楚了,为什么要服这个白虎汤,然后你们看是不是合理,我们再说话。”说罢,要来纸笔,一挥而就。

这天请来的大夫,像顾有梅、许芷卿等等,都是钱塘不错的医生。他们一看王孟英写的病历,那是真合理,有理有据呀!随着那张纸在座位间传阅,议论之声越来越大,终于,年纪最大的顾听泉被推举出来,对石北涯诚恳地说:“石老爷,孟英写得好啊!这个病,除了白虎汤,我们还都开不出别的方子了!”(如犹不信,我辈别无善法也)

顾有梅、许芷卿、赵笛楼等人纷纷附和,深以为然。

这下石诵羲再也无法,才服用了白虎汤。

效果如何呢?

只一副药下去,喉咙马上清了!三服药后,病基本恢复了。

可见,用一个方子来治一个病相对是容易的,一个医生能够苦口婆心地把医学的道理讲清楚,却是需要更高境界的。①

据统计,在王孟英留下的医案里,百分之八十都是前面医生给治坏的医案,他去纠正过来的。

这个事情的余热,在钱塘久久不散。大家都说,这么傻的以德报怨,也就只有王孟英一个人了。

一群老友喝茶时,许芷卿绘声绘色地复述当时的情景。

周光远和赵菊斋一起嘲笑他。赵菊斋还仗着交情,大咧咧指着王孟英笑道:“我就说罢,孟英这人有点傻,叫他‘半痴’不为过啊!”半痴,意思是半个傻子。

王孟英端着杯茶,坐在那里嘿嘿笑着不反驳。

其他朋友一听,诶呀,真贴切呀!当即就拍案称绝,笑得东倒西歪。从此,朋友们毫不客气地把这个外号到处乱叫。在王孟英的医案书里,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句子:“某某病重,急迓半痴至……”

这个外号不雅观,王孟英不仅没生气,还觉得朋友们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干脆自号为“半痴山人”。

有医生对患者如此的痴心,难道不是我们患者的福分吗?

却说石诵羲身体康健了以后,心中仍有一个结。他死活想不明白,自己病得那么重,一帖药就见了效,怎么可能呢?

他不相信,总想着可能不是王孟英的技术高,是前面的医生治得差不多了,他恰巧赶上了趟。

石诵羲越想越有道理,肯定是这么回事。他决定,要再找机会试他一下。

结果,还真叫石诵羲找到了这个机会。

这年秋天,石家已经出嫁的大小姐、石诵羲的大姐姐带着儿子回家省亲。

石大小姐嫁的是一个进士,叫朱生甫,在苏州做官,仰仗石家财力,两家来往密切。

在石家住了小一个月,石诵羲的外甥,也就是大小姐的儿子朱仲和,不知道怎么地,突然发起疟疾来。这一发作可不得了,连朱生甫都告了假,连夜从苏州赶到紫竹山庄来。

朱家子嗣单薄,朱生甫很是爱惜这个儿子,眼见朱仲和的疟疾每天发作一次,日渐憔悴,他急得团团转,四处打听,钱塘城内哪位治疗疟疾在行的。

老太太自然也忧心重外孙子的病,她问陪在身边的无双:“我记得,年头给羲儿看病的王先生,于疟疾也颇有美名?”

无双笑了笑,只说:“老太太好记性。”

于是,老太太召了孙女婿来,说:“仲和的疟疾,我给请一个大夫来,说是治疗疟疾,江南首屈一指。”

朱生甫一听,如获至宝,忙不迭问:“是哪一位先生?”

“城东王孟英。”

石诵羲在旁边一听,不得了了,心里立即活动来开。他眼珠一转,上前道:“姐夫,那位王先生,疗疟真有一手。他称第二,没人敢叫第一。你且请他来试试!”

这话一说出来,无双疑惑地看他一眼,没有说话。

倒是朱生甫听到后,顿觉希望在眼前。当下没有犹疑,说回房就写帖子,让他上紫竹山庄来。

结果他前脚走,石诵羲后脚就追上他,叫道:“姐夫且慢!”

朱生甫停下脚步,急道:“有话稍后再说,我先打发人去请大夫。”

石诵羲拽住他道:“正是与大夫有关。那个王孟英,确是有疗疟之名。不过嘛……”他拖长了尾音。

朱生甫本来急着走的,一听他话中有话,也不走了,疑惑道:“小舅子有话不妨直言。”

石诵羲左右看看,把他拉到僻静处,凑在他耳边如此这般说了一通。

朱生甫听完,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

石诵羲道:“姐夫别管这么多,只管照我的话做,横竖对仲和的病没坏处。”

朱生甫还是犹豫:“小舅子跟他有过节?”

石诵羲哼笑两声,漫不经心道:“也不算什么过节,陈谷子烂芝麻罢了。”

朱生甫见他不愿多说,很识相地闭上了嘴。他做官多有仰仗石家之处,而石诵羲是长房嫡子,他是不愿意得罪的,况且这事本身也算不得什么。

于是,当下写帖子,请王孟英来。

朱生甫因为做官,见识过形形色(河蟹)色的人,自诩眼力很准。王孟英刚一进门,他就觉得眼前的人两袖清风、一派君子,并非宵小之辈。怎么就惹了石诵羲呢?

不及多想,他迎上去,略略寒暄问候,便把他带到了客房。

石诵羲正在客房陪着病人呢,见王孟英来,只抬眼皮撩他一眼,鼻子哼了声,算作打招呼。

王孟英知这位石小公子心性高傲,并不以为忤,朝他拱拱手问好,便开始给病人把脉。

朱仲和这个疟疾,有一个特征,就是发热时间长、发寒时间短。他还常常胸口憋闷,呕吐不止。

王孟英一边给他诊脉,他父亲一边介绍这个病情,“王先生,您千万救救我儿子,他算是被这个病折磨坏了!”

王孟英抬头微笑:“哦?此话怎讲?”

朱生甫长叹:“我儿子不是得这一次疟疾了。他从小到大得了很多次。我们家‘广延名手治疗,总难即愈’,没有一次是马上给治好的、每次都是拖一年左右。我儿子发冷发热来回持续一年,着实造孽啊!”

各位看官想想,病人一会儿热得跟关在蒸笼一样,一会儿冷得躲在棉被都哆嗦,来回持续一年,是有够痛苦的。

朱生甫说到这里,犹豫了一下。石诵羲在旁边使劲打眼色。朱生甫硬着头皮,继续道:“咳,那个,王先生,咳,我听说您医术高明,妙手回春,咳,我儿子这个病呀,咳……”他咳了半日,下文就是犹豫着出不了口。

石诵羲白他一眼,干脆打断了姐夫的话,朝王孟英抬抬下巴,傲慢道:“我听说王先生治疗疟疾,那是非常神的,不知道您能不能够用一个月的时间给把我这位外甥治疗好?”(闻君疗疟极神,不知能否于月内即痊?)

话音刚落,朱生甫就暗地里捏了一把汗。这话着实不客气了,简直就是挑衅和故意刁难。哦,别的大夫一年时间才能治好,你到王孟英这儿就改一个月了,这不是故意刁难是什么?

他开始有点儿后悔听石诵羲的怂恿,紧张地看看王孟英,又看看石诵羲。

石诵羲却十分得意,一边掸袖子,一边慢条斯理在那儿等着王孟英的回答。

结果,王孟英回答了一句话,不仅让石诵羲气歪了鼻子,而且还奠定了他在中医史上治疗疟疾的光辉地位。这是一个名垂青史的回答啊。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回答呢?且听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昭华宫帘

    昭华宫帘

    王氏贵女,一纸圣旨召入宫中封为公主。从此,再也离不开命运的漩涡。她表面是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公主,实际是牵制家族的工具。在皇族的命运漩涡里,她认识了他。她是他最敬重的皇姐,是大胤国辅政的长公主。他是她心里藏得最深的人。“因为我是公主,我才能遇见你。因为我是公主,我不能和你在一起。”
  • 颜月

    颜月

    她是个安静本分的女子,安安静静地活着。开始的日子没人记得她,仿佛她就不曾存在过。她也渴望爱情,渴望拥有自己的孩子……封面图面是作者自己拍摄,作者是个比较随性的人,希望大家喜欢最近太忙了,有空马上更新,望大家多多包涵!
  • 万雀朝凰

    万雀朝凰

    凌贵妃专宠,朝政被其兄长凌傲天所把持,凌傲天成立了倒行逆施的“无极场”。天下百姓皆要被抓走从事繁重的劳役,甚至妇孺老幼也不放过。传说中,每逢乱世,都有万凰圣女转世,以天下神鸟为师,修习“万雀朝凰”的无上心法,以召唤所有仁人志士,并且激发人的无限潜能,来解救天下苍生。“白羽斓”是轻功大师的女儿,亦是万凰圣女的转世传人。她在扶桑派掌门,少年“云翼”的帮助下,经历了千难万险,躲避了无极场的重重迫害,最后却发现一个巨大的、任何人都不敢想象的秘密!真相,正在慢慢靠近……
  • 拐个正太来发家

    拐个正太来发家

    作为一个奋斗半生的大龄剩女,一朝穿越到一个小萝卜头身上,看我大展雌威,赚大钱,拐正太。怎么舒服怎么来
  • 《望梅楼之我的瞎子夫君》

    《望梅楼之我的瞎子夫君》

    “阿陆,夫人在做什么?”瞎子相公问道。“世子,夫人在挖眼球。”“什么?肿么回事!!!”阿陆无语“因为她要给世子换副眼睛重见光明。”突然某女回来了,“夫君,这有红色的眼球,银灰色眼球,蓝色眼球。你要哪个?我安上去可好。”某世子问:"…夫人,这些眼球哪里挖的?””好像是某个堂主,某个杀手的……太多。忘了。某女绕绕后脑勺。“………………”夫人你牛。(求票+推荐票=爱你们哈。)希望喜欢此文。
热门推荐
  • 带着外挂去穿越

    带着外挂去穿越

    穿越武当小道士带着系统在异界抽奖练功,当上掌门人!什么?仗着人多欺负我?召唤出哮天犬站在这你敢动一下试试?什么?你说你天下无敌战斗力爆表?来来来,刚好我获得了龙珠变身技能看看谁耐揍!揍几个江湖恶霸,出任武林盟主,携手红颜知己,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 英才是这样造就的

    英才是这样造就的

    本书主要介绍了在培养孩子成为英才的过程中,哪些方面的教育才能造就真正的英才,如: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沟通技巧、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有些事情自己作主、让孩子多吃点苦、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孩子的交际沟通能力等等。
  • 婚婚相报,总裁别宠我

    婚婚相报,总裁别宠我

    “救命之恩,你是不是考虑以身相许。”第一次见面,他成了她的救命恩人,竟开口要结婚。第二次见面,她身陷囹圄,险遭人算计,又是他救她于危难。“嫁给我,我护你一世周全。”她是豪门孤女,明争暗斗,却被仇人夺了身子。他是倾城权少,强娶豪夺,阴谋算尽竟爱上了手中的砝码。一切始于算计,感情却在冥冥之间早有安排,他,亦或者她,都是命运之下没有偏离的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健多识广

    健多识广

    今天,什么是健康的标准?怎样算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如何判断和掌握自身的健康指标?怎样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规律?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并不注重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他们沉迷于不良的习惯中,不注重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随时随地踏进生活的雷区,轻者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重者危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生活中来:健多识广》深入浅出,从基本的保健知识入手,内容包括不同人群、不同季节时令以及健康生活的方方面面,将现代人日常的保健常识与健康生活的最新资讯融汇一体,提出了让您和有人获得健康的途径。不妨将这本书放在枕边,时常翻翻,您会发现健康其实就在身边!
  • 此生,遇见你已很美

    此生,遇见你已很美

    曾经的我们,以为,爱是轰轰烈烈、天长地久的,总是期望着爱情能像童话故事里那样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爱上了自己想象中的爱情的模样。总以为,千万人中,偏偏是你与我不期而遇。相遇、相识、相爱!我们曾同披着一件衣服在大雨里嬉笑奔跑,我们曾走进同一家咖啡店,爱上同一种口味的咖啡,我们曾喜欢上同一个歌星,同时爱上歌星的某一首歌,甚至,我们连吃饭时翘着二郎腿的姿势都一样……我们就像同一颗树上的两根树枝,必然会节节生长,遥相守望。
  • 帝恨:誓不负卿

    帝恨:誓不负卿

    他,慕容楚因为身负的责任,别无选择。江山美人,终是江山在前美人在后。然而真的是无怨无悔吗?他,云泽不惜倾尽天下,只为了他的离儿。只是若因为爱成痴,是该责怨他的无情还是该同情他的可怜。他,子言夜天下第一杀手,终生的守候只为她的笑与幸福。当相守都是一种奢侈的愿望时,他何以为续?他,步非天衣被天下的织云房少主,只愿默然无声的相守。他倾尽家财为她打造了一片桃源,却终生不得一见。她又如何得到幸福?
  • 旧书贩门德尔
  • 止学

    止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换个角度看问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

    在当前的管理界,一个很有意义的争论就是管理究竟是技术还是艺术?本书作者认为,管理首先是技术,然后才是艺术。说是管理技术,是因为管理有具体的方法和技巧;说道理的艺术,是因为这些方法和技巧在不同场合下可能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本书以MBA为主流,集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管理者自我提升所必需的技能。书中原理的阐述与技能的结合,案例分析与管理游戏相交融,使读者能从概念和原理上得以提升,又可以在具体技术和方法上有所改善。
  •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本书是一部描述毛主席人际关系,反映毛主席与湖南家乡父老交往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我曾读过一部分,感到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通过长期深入采访和研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以庄重的笔触描写了一代伟人毛主席与父老乡亲水乳交融的关系,歌颂了毛主席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大公无私、情系桑梓、,忧天下的高尚品质和伟人风范。我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959年随毛主席回过韶山,亲身感受到毛主席浓郁的乡情亲情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