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22400000045

第45章 一个高密东北乡农民的叛逆——莫言的作品(10)

七姐,上官求弟。母亲被四个败兵强暴所生。早年被卖给白俄罗斯托夫伯爵夫人做养女。后改名乔其莎,毕业于省医学院,被打成右派,到农场劳动改造。因饥俄,暴食生豆饼胀死。

最开始叙述七姐的时候,也是一家人最开始分离的时候,哪个母亲想卖女儿呢?还不是想让全家活下来——

母亲的眼泪突然涌了出来。她把上官来弟的女婴交给我四姐,腾出怀抱,搂住了我七姐的头。“求弟,好孩子,你的福气来了啊……”母亲的眼泪乱纷纷地落在七姐的头上。七姐呜呜咽咽地说:“娘,我不愿跟她去,她身上的味道不好闻……”母亲说:“傻孩子,人家那才是好味呢。”(第二卷第十五章)

七姐的卖身钱换来了肉包子,让全家人有了一顿饱足的饭,还变成了金童的乳汁,挽救了母亲的生命。七姐过过一阵安宁的生活,后来,白俄女人的酗酒而死。饥饿的1960年,被炊事员张麻子用食物诱奸了。莫言用七姐来展现右派的生活,也把偷吃变得戏剧,来自医学院的本领让七姐在偷吃食物的时候也比较高明,先是用针吸出鸡蛋液,然后在蛋壳中注入水,想来天衣无缝。这在莫言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中,女右派——省京剧团的名旦蒋桂英,就在“我”姐姐眼皮子地下偷喝生鸡蛋。

八姐,上官玉女。与金童为双胞胎,生父乃瑞典籍传教士马洛亚。生而失明。生活困难时期,因不忍心拖累母亲,投河自尽。

有一段关于逃亡的描写出现在故事当中,在解放区被国民党疯狂反扑的时候,上官鲁氏一家人在五姐的劝说下开始流亡,结果过程是十分艰难,结果也让人感叹。一路上,八姐都是拽着母亲的衣角行走,因为寒冷冰冻,那只拽着衣角的手,冻得像一只流水的烂茄子。八姐的一生就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烂茄子,打从出生,八姐就被上官金童剥夺了吃奶的权利,从此作为一个多余人,成为大姐口中最不受重视的“狗屎”,她的死也让人最为心痛,可有可无的人,死得却格外令母亲心痛,还记得小说开篇不久的叙述:“如果不是瞎了眼,他应该给皇上做娘娘。”这着实是个美丽的忧愁,却没有成为母亲甜蜜的负担。

其实,《丰乳肥臀》发表不久,就有人说金童是文学世界里难得的一个人物形象,恋乳癖。仔细想来,这不过是人们普遍的拒绝长大的种子。故事中,母亲为了戒奶用尽了各种方法,最后都不能办到,金童甚至因此自杀、绝食,金童有着他特别的理由——不想让污秽的食物玷污了口腔和肠胃。这样的洁癖其实有着另一重眷恋,可是,这种眷恋却要母亲用鲜血来成全。

叩问民间历史的《檀香刑》

2000年左右的文学潮流,就是回归民间,莫言也用他的独有魅力叩问了民间的历史。莫言在历史类小说中的行走,也集中体现在《檀香刑》上,这小说由作家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清末,外来者和对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拓展可以说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章回体的体式中,由凤头、猪肚、豹尾三部分组成,还加入了传统的“猫腔”戏曲模式。这让小说有了历史的深度,也把高密东北乡的神秘感放大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这部回到民间的作品,让我们开始了对莫言小说的全新思考。

1

小说伊始,凤头部。莫言用了大段的篇幅来讨论“眉娘狼语”,接着开始了严酷刑罚的叙事,相信不少人会直接把页码翻到这一页,因为他们就是为了酷刑来猎奇的。咸丰十年,当咸丰帝对偷了自己鸟枪的小虫子恨之入骨,发誓要好好折磨他一番的时候,赵甲和他的师父余姥姥就开始了“阎王闩”这种刑罚的准备工作。刑具的选材和制作,赵甲和余姥姥都煞费苦心,期间还要想法设法贪污,刑部的王大人给了二百两银子,铁头箍和牛皮绳总共用了四两银子,给王大人的小妾打副金镯子用了二十两,二姨、小姨分去六两,余姥姥得了一百两,而赵甲得了七十两,赵甲也就是凭借这七十两在家乡置了房地,娶媳妇,有了儿子小甲。钱花少了,功夫就要费,功夫多费了,制作刑具就变成了一种艺术。打磨上光、红绸布、牛皮绳,还要供在祖师爷皋陶的神像前。行刑的过程把封建礼仪和皇家的种种规制又影射一遍。最核心的就是对于皇权的战战兢兢。无论是刑部的王大人还是负责行刑的余姥姥、赵甲,都在担心坏了皇帝的兴致,抱着会掉脑袋的心情去完成行刑的过程,一丝一毫马虎不得。皇帝看戏般看得舒服了,才让行刑人长舒一口气,那犯人自然是痛苦到极点。

小说先讲“阎王闩”的故事,既把中国人对于刑罚的心里展现出来,又把统治者的残酷展现出来,丢了一把枪,并不是以性命相威胁的东西,却非要取人性命还要人死得痛苦异常,缘由在那时候也很充分——一个小太监么。那个人是一个小太监,如果那个人是王公大臣或者是娘娘、阿哥、格格,恐怕结果就大不一样了。莫言的这种安排,表面上看是清朝的故事,实则还是高密东北乡的故事,在动乱的高密东北乡,谁没有任人唯亲的时候?谁没有假公济私过?谁没有为了发泄心中的邪恶在“文革”中整死过人?只不过,莫言把这些赤裸裸的刑罚重新放在自己的作品中,他想大踏步地回到民间,这个民间只是在历史的维度中变得有些模糊,在我们这个时代中,依然是对人性的拷问。

第二个大场面,莫言在猪肚部用“杰作”来称呼凌迟处死。钱雄飞在被实施凌迟之前,还有种种关于凌迟的铺垫,比如说怎样才能让一个五百刀的凌迟作品达到最完美的高度。凌迟又有怎样的规矩和历史。还列举了凌迟一个美少女的例子,在那一场凌迟中,少女的耳环成为众人争抢的对象。而在凌迟男性的时候,对于男根的处理又在探讨一个男人男子气概的存留,比如钱雄飞铮铮铁骨,在凌迟过程中几乎悄无声息,可当男根被切,钱雄飞发出了绝望的嚎叫,接着破口大骂。这些对男根失去的叙述中,让男性对于自己的性别重视与旧中国太监对于自己性别的不重视之间有了一个对比,仿佛,没有男根的太监做起事情来更加的肆无忌惮,比如老太监托着刑具给皇上娘娘看,行刑完毕每个人都战栗的时候,老太监还能大声喊出“起驾回宫”,可见相较于有血性的汉子,太监这个群体显得更没有羞耻和道德意识,他们能做的就是听皇上的话,爱钱,贪生怕死,还有就是冷酷到底。整个凌迟的过程,在众多看客当中,又有着不同的表情。对此余姥姥有感触:

所有的人,都是两面兽,一面是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一面是男盗女娼、嗜血纵欲。面对着实刀脔割下来的美人身体,前来观刑的无论是正人君子还是节妇淑女,都被邪恶的趣味激动着。(第九章杰作)

在豹尾部分,莫言展示的是檀香刑。这种刑罚像是耶稣的受难十字架,只不过要比耶稣疼痛上千百倍。檀香木用油煎过之后,从人的谷道穿进去,人可以数天不死,但极度痛苦。这次受檀香刑的是好汉孙丙,这个反德的英雄,有着一口好猫腔,他的受刑过程也是没有大号大叫,英雄到了底。数天过去,即使伤口都腐烂,还在支撑着。

在众多刑罚中,德国人克罗德作为一个看客,感叹:

中国什么都落后,但是刑罚是最先进的,中国人在这方面有着特别的天才。让人忍受了最大的痛苦才死去,这是中国艺术,是中国政治的精髓。(第四章钱丁恨声三)

莫言的确想说的太多,刑场就是政治场,这道出了世界上所有刑罚的意义,受刑是有人不服或不遵守规则时候的惩罚,规则往往是统治者制定的,这样刑罚就成了维护他的统治,杀一儆百的最好方式,受刑的过程还要公开,让所有人看着、议论着、惊吓着,继而俯首称臣。

2

莫言在处理这个历史深度的时候,把高密的猫腔放进了小说中,他喜爱这种猫腔。这种猫腔的历史在小说中也从孙丙的口中娓娓道来。猫腔源于雍正年间,一个叫做常茂的人,他是个锔锅匠,锔锅就是当锅破了一个洞,匠人们想办法把它补起来。这个锔锅匠孤身一人,带着一只黑猫,手艺好,人品正。有个朋友死了,他到了坟前,一时间想起朋友的种种好处,忍不住一番哭诉,声情并茂,让人们侧耳恭听,都深深感动。他不但有感而发,还有着一副好嗓子,他由此被人们记住。有人死了亲人,就想请他去慰藉死者的灵魂,哭诉一番。本来他是推辞的,因为与那人不相干,怎么有感而发?后来人家三顾茅庐,就不得不去了,一次两次三次,次次被看做上宾。俗语有云:“树怕屎尿浇根,人怕酒肉灌心”,他对自己受到的优待感激不禁,便卖命出力,说唱技艺又更上了一层楼。随后拜了乡里最有学问的马大关先生为师,经常地请他说些古往今来的故事,还坚持天天到河堤拔嗓子。他又有急才,出口成章,合辙押韵,既通俗易懂,又文采飞扬。往后更是日渐精进,除了对死者生平的赞扬与数说,还会加上世态生活的内容,由此就演变成了猫腔。猫腔后来又变得悲凉。因为他的猫死了,他爱那只猫,爱到人送外号“常猫”,猫有灵性,在他唱到动情处,猫也会跟着呜咽。高密东北乡还有这样的流传:

“听大老爷说教,不如听常茂的猫叫”。(第十六章孙丙说戏三)

猫缘何而死不得而知,但是他抱着猫的尸体哭了三天三夜,边哭边唱,直到眼睛流出了鲜血。大悲之后,常茂精心制作了两件猫衣,小的那一件就是一整张野猫皮,平日里就戴在头上。身上那件由十几张猫皮连缀而成,屁股那里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每逢他去哭丧,便会穿着这件大猫衣。往后的猫腔,再也没有欢快戏谑的内容,而是在悲凉的歌唱中不时加入一两声“或婉转或忧伤或凄凉总之变化多端的猫叫,仿佛是曲调的过门”。这种变化在后来作为程式被保留下来。相传,常茂死后变作了一只猫,而这种曲调则被人们记住,在往后的日子里有戏班模仿。

从猫腔的产生来看,猫腔源于哭坟,总是带着哭腔,但其实意味着在广阔的生命体验中,仁义、悲悯、对所爱所喜之物的眷恋。孙丙作为猫腔的传人,把猫腔发挥到极致,比如发明猫胡、猫鼓、猫脸谱。像猫一样柔弱细腻的声音,在孙丙的体内发出来,跟整部小说中刑罚的可怖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相较于小虫子,被凌迟的钱雄飞,受檀香刑的孙丙都是铮铮铁骨的硬汉,在他们对于刑罚的轻蔑面前,就只有这种重情重义的悲凉猫腔可以相和了。

莫言在瑞典演讲的时候称:

“在我的早期作品中,我作为一个现代的说书人,是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但从《檀香刑》这部小说开始,我终于从后台跳到前台。如果说我早期的作品是自言自语,目无读者,从这本书开始,我感觉到自己是站在一个广场上,面对着许多听众,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是世界小说的传统,更是中国小说的传统,我也曾积极地向西方的现代派小说学习,也曾经玩弄过形形色色的叙事花样,但我最终回归了传统。当然,这种回归,不是一成不变的回归,《檀香刑》和之后的小说,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小说领域的所谓创新,基本上都是这种混合的产物。不仅仅是本国文学传统与外国小说技巧的混合,也是小说与其它的艺术门类的混合,就像《檀香刑》是与民间戏曲的混合,就像我早期的一些小说从美术、音乐,甚至杂技中汲取了营养一样。”

或者,这就是莫言回到民间的一种最好的解释。

“嗜肉”的《四十一炮》

“食色,性也。”《四十一炮》无疑将“食、色”发挥到极致。莫言也称《四十一炮》的两个主题就是“食和色”,“罗小通吃肉,大和尚渔色”。因了这两个主题,需要食色兼顾,在“诉说”成为一切的文本叙述中,又想把罗小通的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分离,而长篇本身又是中篇小说《野骡子》的扩张,所以用何种结构来书写就成了一个难题,莫言的《四十一炮》前前后后写了两年,也是因为结构不好解决,结构问题一旦解决,小说便得以顺利完成。2003年春节过后,莫言解决了结构问题,4月份,《四十一炮》就基本完成,2003年7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四十一炮》。每一章的开头都以大和尚和罗小通论色开篇,罗小通像个大人在与和尚对话,接下来就是罗小通从他儿童的视角来叙述自己的成长史。

1

前十三炮都是对小说《野骡子》的扩张,主要的情节就是老兰与父亲的纠葛,父亲与野骡子私奔,母亲带着“我”(罗小通)省吃俭用盖房子,而我宁愿天天吃肉也不想要房子、车子还有母亲嘴里的娶媳妇,父亲带着和野骡子生的女儿回来了,母亲一边恶语相对,一边出去买了父亲爱吃的猪头,父亲因为母亲的恶语离开了,《野骡子》的故事也随之结束,而《四十一炮》给了故事一个结局,母亲追回了父亲,与父亲、老兰一起合作开了肉食加工厂,在老兰老婆的葬礼上,父亲在老兰的刺激下砍死了母亲,被处以极刑。父母双亡的“我”和妹妹开始了漫长的复仇之路,结果妹妹死了,“我”找到了炮弹对着老兰开了四十一炮。

单看小说的题目就有一个引子,“四十一炮”,炮什么时候响?

同类推荐
  •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有时候,父母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就可以让孩子的性格发生改变,受益或受害终生。“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 雄才伟略贤明帝:康熙

    雄才伟略贤明帝:康熙

    顺治十一年(1654年)的初春,江南又染新绿,本应充满生机的季节,却因连年战火,仍是一派肃杀之气。自元旦过后,传入宫廷的消息更难令顺治帝兴奋。南明定西侯张名振,兵部侍郎张煌言率师自长江口溯江而上,入京口,登宝山,望江宁(今南京),逼进明孝陵。
  • 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

    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五代政治局势的转变过程,简单介绍这一动乱时期的政治家和武将们的大致情况,第二部分讲述宋太祖,第三部分围绕宋太宗的统治,叙述了中国走向统一,实现中央集权的过程。
  •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蒲永平编著的《莎士比亚》内容介绍:莎士比亚的戏剧突破悲剧和喜剧界限,不受三一律束缚,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人探索人物的内心奥秘,从而塑造出了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他的作品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展现在大家眼前,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使其既富有人生哲理,又具有批判精神。一起来翻阅《莎士比亚》吧!
  • 巴甫洛夫 门捷列夫(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巴甫洛夫 门捷列夫(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对巴甫洛夫和门捷列夫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热门推荐
  • 薇夏之风

    薇夏之风

    你说,我爱你,只不过是一句玩笑话。你说,夏薇下辈子,我还是不会选择你,你就是一个傻瓜。你们站在一起,就像是在嘲笑我一般,仿佛世界上就我迷了心,爱上你就是我的错,我下辈子下下辈子都不想再遇见你。这辈子,我会为我自己愚蠢的选择付出代价,你一辈子也忘不了。祝你……
  • 麻辣小妻吃定你

    麻辣小妻吃定你

    她面试成功“周氏集团总公司”,不怀好意的黄经理,还有周氏集团内部的恩怨,她不幸成为其中的棋子,被迫成为他的秘书,可是也是为了监视他,这一切他早已经知晓,当她深深爱上他之后,却被他抛弃,她将如何面对爱人的误会、商场的尔虞我诈……
  • 午夜兰桂坊

    午夜兰桂坊

    旅美女作家吕红的新书《午夜兰桂坊》日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午夜兰桂坊》、《怨与缘》、《微朦的光影》等中篇小说。吕红的小说书写中国人在美国的寻梦经历,尤其是情感和内心价值观历经的冲击。在故事的背后,不只是中西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还有中国文革后的社会变动在这代人身上留下的深刻烙印,表现了跨时空、跨视域的爱情与人性纠葛,涵盖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以及不同社会背景下人性的深刻透视。除了小说之外,本书也收录了其它文体作品,展现她多方面的才情。
  • 月光下的歌

    月光下的歌

    尘封在多年前的秘密,三年后,被找出。。七个命运坎坷的少男少女在18岁的年龄段,经历了寻常人经历不到的事情。一年之中发生的所有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意想不到,那么的深不可测..
  • 湘西赶尸之民国鬼事

    湘西赶尸之民国鬼事

    我们湘西有三大奇怪的现象,外人无法理解的,那就是赶尸,放蛊,落花洞女......民国湘西少年沈文自幼灵异,习得绝世道法。偶遇赶尸迷局,一路逃避追杀,阴兵借道,亡灵马车,赶尸客栈,人肉排骨汤,人骨造人,落花洞女,湘女放蛊,诅咒之谜,阴魂成亲,鬼王娶妻等等事件层出不穷............辰州符桃木剑捉民国之鬼,千秋中华国术威震敌酋!本书又名《和美女老师赶尸的日子》,是楚江风雪灵异系列《民国日子》三部曲第二部,第一部《和师姐寻宝的日子》已经200万字完本。五百万字畅销书作者,人格值满满!欢迎追书!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 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 称为一家。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神域连接

    神域连接

    他们,毁灭了人们的生活,他们是一切罪恶的引领者,是他们让原本平静的世界变得昏暗无比,他们便是人们所赞颂的神。人类只有与魔契约,才能与他们抗衡。
  • 有思文丛:秘密呼喊自己的名字

    有思文丛:秘密呼喊自己的名字

    本书是小说家张楚的一本散文集,由“野草在唱歌”“窥书窥心”“风行水上”“人与事”4辑27篇文章组成。内容涉及对青年时代的回忆、对读书交友的回望、对创作历程的回顾;语言流畅平和,平和之中又饱含深情。
  • 追猎小逃妻

    追猎小逃妻

    楼睿:顾汐,给我保护好你的那层膜,否则……我让你死无葬身之地。顾汐:楼睿,你可以每天床上换着不同的女人,却还要求我为你守身如玉,你哪里来的自信。五年前,一场宴会上,顾汐得知楼睿要将她送给合作伙伴,她逃了。五年后,一场婚宴上,穿着婚纱的顾汐被楼睿扛出了礼堂。顾汐,你以为你可以逃出我的手掌心吗?他步步为营,只为让她彻底陷入他的温柔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