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22400000031

第31章 一种属于土地的归去来——莫言的生平(24)

第二个外景地是高密县南部据城河镇的泊子村,村南是一片沟壑纵横的丘陵。在这里种了50多亩高粱,基本上拍摄一些大场面,如群众演员600多人扮演百姓,县文化剧团30多名男演员饰演鬼子,“罗汉大爷”被扒皮就在这里,百姓被逼着来到杀人现场也在这里,拍摄完毕,几乎50亩高粱都被踩倒,自然是颗粒无收。第三个外景时在高密西南王吴水库岸边的一个农户家。张艺谋把这家农户改成烧酒作坊,基本上是照搬的高密大洼“大槐树”牌的白酒作坊。后来,为了拍摄需要,张艺谋又在银川市郊镇北堡搭了另一个造酒作坊。后来又加了第四个地方,就是高密西部峡山水库,当地村民在水库边上种了一些高粱,地很肥,高粱自然长得好,就在那里拍了“炸军车”、“我奶奶死”等戏。

电影的演员也是张艺谋精挑细选的,姜文那时候刚刚和刘晓庆演完《芙蓉镇》,算是有了一定的名气。巩俐呢,还是个只拍过一个电视短片的大二学生,巩俐算是标准的山东传统美女,“上宽下窄满场脸,浓眉大眼高鼻梁”,还有十几个配角,来自五湖四海,加上在高密找的一些,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形象土,年龄不限。”

2

1987年夏天,《红高粱》在山东高密开拍了,当时订的名字是《九九杀青口》,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一是因为高密村里每逢九月初九开始烧锅做酒,二是“青口”就是有着“青纱帐”之称的高粱,“杀”自然就是指的日本人的残暴行为。分镜头剧本《九九杀青口》中,颠轿、野合、最后杀鬼子的戏扭合在一起,放大了传奇性,莫言说,当时他看过导演工作本,觉得自己认为精彩的内容都被删掉了,剧本里的东西,莫言觉得不精彩。看完样片,莫言才觉得震撼,觉得有强烈的色彩冲击,认为自己的文本对“红色”有很多渲染,而这定然给了张艺谋很多启发。后来,片名改成《红高粱》,没有人否认,那时候的张艺谋是个充满激情和才华的导演,才有了把小说精神高度提升的电影《红高粱》。

张艺谋和他的电影给高密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艺谋以前是干摄影的,现在当起导演来,一点也不含糊。电影要赶进度,主要是怕高粱成熟,一旦成熟就失去了青纱帐的韵味,整个摄制组进入戒备状态,起早贪黑,饭无定时,为了赶时间,导演亲自上阵,搬器材,换位置。围观的百姓说,“不是个活”、“有孩子不让他干这个”。

影片伊始,就是“我奶奶”出嫁的戏码,这场戏,最有特色的就是颠轿。电影中的喜轿就是高密传统的轿子,情形也跟过去差不多,就是抬轿子折腾新娘,要是夫家和娘家给的赏钱不够多,新娘子糟的罪就更多了,颠哭了、颠吐了是很常见的事情。而轿夫在路上跟新娘子插科打诨也是常见的。

老谋子这个陕西人,对黄土有着天然的喜爱,所以当时剧组拉了十几卡车黄土,铺在路上,拍摄的时候,在演员后面用铲子扬。即体现了巩俐的风尘仆仆,又体现出高密的韵味。莫言说:“这个情节在我小说中也是浓墨重彩,张艺谋又夸张了。”拍这戏之前,演员们先体验生活,就是巩俐坐在没穿轿衣的轿子里,轿夫和吹鼓手穿着破破烂烂烂的衣服,抬轿子,整个过程中,一帮光膀子的光头男,每个人都是苦哈哈的,因为日头实在毒。还偏偏要晒那么黑,为了晒黑还特别去游泳,除了晒黑,就是锻炼身体。巩俐呢,为了拍戏她每天做的事情就是3件事,坐轿、骑驴、挑水,坐轿是左右颠、骑驴是上下颠,这样一天下来滋味如何呢?巩俐用微笑回答了,可见当时的小姑娘日后能成名也是有两把刷子的,她很能吃苦。

3

《红高粱》最重要的东西就是酒了,“我奶奶”要嫁给的麻风病人,家里就是做酒的,另外,酒也成为“我奶奶”和“我爷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酒还连接着罗汉大爷,酒还是莫言熟悉的邻居单家的营生,可以说有着天然的亲切感。莫言说:

“村子里就有3个酒作坊,每到春节的时候,就有许多车来拉酒,那时候满村里到处都散发着酒香。”

电影中的“十八里红”酒闪耀着红红的颜色,丝毫看不出小说中的酿酒的秘方是一泡尿。其实,莫言早就有言说,高粱酒不可能是红色的,只能是透明的。的确,又不是山东的红葡萄酒,怎么能是红色的呢?电影中详细展示了酒的酿造过程,“我奶奶”还忍不住下手自己尝试一番,我也见过酿酒的过程,看着酒慢慢出来,尝一口,甘甜辛辣,就打从心眼里觉得奇妙,酒糟堆在一起,看到米的精华都进入那些清清的酒中,就忍不住感谢上天的馈赠。电影还展示了“敬酒神”的仪式,赤臂的壮汉们把酒喝完,然后把碗打碎,体现了山东高密人的豪气,也就是有这这样豪气的人民,才会在“罗汉大爷”死后,连“我奶奶”这个女流之辈都会说出“给罗汉大叔”报仇的狠话。

“我奶奶”的扮演着巩俐给张子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的演员生活基地是高密县王吴水库管理所,张子照在这里认识了巩俐。当时,他去给演员送锻炼身体的单杠,其实就是两节一米多长的自来水管。张子照在张艺谋的引见之下认识了巩俐,巩俐一笑还有两颗动人的小虎牙。张子照初次见面就献了殷情,说巩俐长的像“山口百惠”,巩俐既高兴又娇羞,那时候的巩俐并不健谈,说不上几句话,就以微笑结束了。小说中的“我”是由小演员刘继扮演的,是个西安的小演员,他和巩俐这个戏中的“娘”形影不离,到了戏外,他见到巩俐也叫“娘”,巩俐也答应,巩俐还从北京带来一些小点心来贿赂刘继,刘继拿着那些小点心显摆道:这是俺娘带来的。

拍摄中,1987年暑假,莫言回去看过一眼,很多人都赶这个虚热闹,但都失望而归,拍电影一点也不好玩,半天拍不出一个镜头,莫言带着自己的女儿看了一眼,就没再管这个事。不过,莫言倒是认为那高粱种的太少,因为干旱,长得也不好,拍出来也“捉襟见肘”。

4

1988年春节期间,当莫言在高密东北乡的供销社仓库写作的时候,在供销社工作的一个堂弟,拿着一份报纸说,《人民日报》副刊整整一版——《<红高粱>西行》,说的是电影《红高粱》在第38届西柏林电影节获奖的经过,“这是中国第一次在世界三大电影节上得奖”。他回北京之后,在火车站,就听一个小伙子吼:“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那时候,满大街皆唱这东西,甚至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但他走进演讲的会场,听众们唱的就是这首“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这一声吼,其实代表了老百姓的心声,莫言那一代人,从下生起,就被教育谨言慎行、看脸色行事,《红高粱》这种粗野的艺术风格,跟姜文用他并不专业的嗓音大吼“妹妹你大胆往前走”一样,都成为压抑的释放。

《红高粱》之后,老谋子不断变化着他的合作对象,莫言认为,老谋子好的电影都是从小说改编的,比如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刘恒小说《狗日的粮食》的《菊豆》,改编自余华小说《活着》的《活着》,改编自陈源斌小说《万家诉讼》的《秋菊打官司》……一旦老谋子想要抛开小说,自立门户的时候,他的故事就苍白了,他变得不再追求思想和艺术,也不去展现自己的人生理念了,只是他在商业票房上,常常满载而归。莫言说:

“不同的是,早年他在官方舆论的批评声中成长,如今他在民众的骂声中赢利。”

莫言对于电影改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就是“一部长篇小说改编成一部电影肯定要放弃很多东西”。小说里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可时间一般就有90分钟,也就是说,“小说改编成电影,实际上是一个选择的艺术”,莫言心目中的小说人和物,到了电影中还是有差别的。比如“我奶奶”,莫言觉得应该是个比较丰满的中年妇女,可巩俐那时候就是个小姑娘。高粱是红的,电影中是绿的,高粱酒是白的,电影里是红的。这些细节的差距也挡不住精神上的契合,小说里面“那种张扬个性、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传达了出去。

漫长的电影缘分

莫言通过《红高粱》“触电”,这是开始,远没结束。老谋子就和莫言有过几次不成功的合作,比如改编自莫言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的《幸福时光》。这电影之前,还有被弃用的几个剧本,都是老谋子这个念旧的人想要和莫言叙叙旧,再合作一把。

1

90年代初,老谋子找到莫言,说想要一个大场面的农村题材剧本。莫言说,大场面肯定要和战争相连,老谋子说,不想拍战争,莫言说,那就水利工程吧,“文革”时期兴修水利,十几万农民在一起,“几万辆独轮车,几千辆马车、拖拉机、老婆、孩子齐上阵”,这场面不够大吗?老谋子说,他可调动不起这么多农民。莫言就说,自己在棉花加工厂做过,三年呢,每次到了棉花收购,人们就排起了长队,马车、小车、合同工,各种职业的人,而且这厂里的工人也被加工了,来的都是有门道的,思想汇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绝对天翻地覆,何况还能恋爱呢?在雪白的棉花上恋爱,在棉花垛里挖出通道恋爱,还可以争风吃醋,建立家庭,还有工伤事故……莫言觉得:

“我当时替张艺谋想,你拍完一个鲜艳火爆、张扬狂放的《红高粱》,接下来拍一个苍白的、冰冷中含着温暖的、压抑的《白棉花》。”

这是多大的反差啊。老谋子那时候也觉得很好,况且他也在棉花加工厂做过活。还嘱咐,别写成剧本,他要小说。莫言可不这样想,他不自觉地把主角想象成巩俐,情节想象着张艺谋怎么拍,尽管张艺谋从来没说让巩俐演主角。写完草稿后,莫言拿给张艺谋看,老谋子说,现在不让拍“文革”,另附上伍佰元,作为酬劳。莫言知道这是委婉的借口,要是想拍,可以把背景改成抗日战争,日本人收了棉花要加工,工人们在里面搞破坏,或者偷偷运给八路军,不是很好嘛?可是,老谋子就是没拍。莫言至今还认为这是张艺谋的一次失误,如果拍了《红高粱》再拍《白棉花》,应该是很大的艺术成就。

后来次剧本被周晓文看重,要拍,他从母亲那里借来了3000元,把版权买下了,莫言颇为感动,可还是没拍成。再后来,就让台湾导演买去拍了。

几年后,老谋子又找莫言,这次想拍楚汉战争。莫言就写了《英雄·美人·骏马》,这次是投资方的原因,也没拍成。这个题材被香港的一个导演拍了,老谋子再没拍过,莫言以为,他看过的关于“楚汉战争”的电影都没自己写得好。这本子也没浪费,被莫言改成了话剧《霸王别姬》。

2

1999年,老谋子找到莫言,说自己在北京飞去上海的飞机上看上了《师傅越来越幽默》。莫言就问,你对什么感兴趣,是反映的社会问题呢?还是工人下岗?老谋子说,他对破公共汽车在荒凉的小山包上,对那冷僻感兴趣,就让莫言改,莫言就说,你自己改吧。老谋子就找到了鬼子,鬼子那时候在广西风头正劲,但改完之后,作品就已经面目全非了,莫言表示理解,在影视改编上,他总有分外的宽容。老谋子就让莫言给意见,莫言给了16条,比如,鬼子在剧本里加了一个盲女,一群好心人伪装成顾客,来光顾她,大家都是活雷锋。莫言就建议这个设计成复仇的故事吧——

“盲女瞎了,但是听觉、嗅觉极灵敏,盲女实际上是利用她的嗅觉和听觉寻找杀父仇人。”

给人按摩,变成了寻找杀父仇人,莫言觉得这个很有看头,但都被老谋子否定了,理由是广电总局通不过。

2003年,莫言跟霍建起合作过电影《暖》,那电影的原作是小说《白狗秋千架》。当时,霍建起改编了湖南作家彭建明的《那人那山那狗》,在日本走红,而莫言的小说在日本也比较畅销,日本投资方就想让这两个人强强联合,选了小说《白狗秋千架》,这小说是80年代中期,莫言在川端康成的《雪国》里找到的灵感:

“一只黑色壮硕的秋田狗,站在河边的一块踏石上舔着热水。”

这给莫言带来画面感,于是有了小说《白狗秋千架》,小说的第一句就是:

“高密东北乡原产白色温驯的大狗,绵延数代之后,很难再见一匹纯种。”

这也是莫言第一次提到“高密东北乡”、“纯种”的字样,从此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成了“高密东北乡”的国王。或者因为这点“相同”,莫言的这篇小说被日方看重,想拍成像《那人那山那狗》一样的文艺片。霍建起也同意,就向电影局报拍吧,结果,有个官员不待见,估计那官员对莫言的小说本身就不待见,奈何日方一直坚持,霍建起的口碑也不错,电影局终于答应了,顺便提了很多修改意见,莫言觉得这些意见都可以接受。比如《红高粱》里,男女主人公是在高粱地里恋爱,可《白狗秋千架》是让主角在在高粱地里生一个不哑巴的孩子,这当然不会被同意拍摄。况且,主人公是独眼,带着四个哑巴,这很有损中国残疾人的形象啊,怎么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么多残疾人呢?

同类推荐
  •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茶者圣:吴觉农传

    茶者圣:吴觉农传

    如果说,在那悠远的唐代,茶圣陆羽曾架一叶扁舟探索了茶之源流的幽深与浩瀚,那么20世纪以降,当我们祖国的茶叶在危难中面临枯萎凋零之时,吴觉农先生,像一位高瞻远瞩的船长,引领着中国一代茶人走出困境、饶过激流险滩。本书传记了吴觉农先生将学者与茶人高尚的人格力量结合、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伟大一生。
  •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晚清历史风云变幻,爆发于19世纪中叶前后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从内外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有忧患意识的统治阶层开始思索如何自强以抵御外侮,于是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们发起并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继爆发使洋务官员寄予办洋务以自强御侮的梦破灭,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出的新生资产阶级力量则开始思索一条新的社会发展的道路——鼓动光绪帝进行改良变法。
  • 李泽楷传奇

    李泽楷传奇

    李泽楷以高超的理财之道和无惧强者、敢于拼搏的精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盈动现象”,充分展示了他过人的远见与胆识,李泽楷已成为香港最富传奇色彩的新一代商人,全球企业界又一位风云人物。有人认为,李泽楷赚钱的速度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快十倍!有人预测:李泽楷的大脑潜能发挥超过常人的5%!他是华人的骄傲。如果你不是李泽楷本人,那你就无法重演他的故事,也不可能复制他的神话。
  • 黎元洪传

    黎元洪传

    他,就是辛亥首义大都督、民国大元帅、两任大总统;坚持共和政体、军民分治,反对军人专权;讲求共和、法治、民主和实业的精神;被孙中山先生称赞为“民国第一伟人”的黎元洪。 本书细致地描述了黎元洪的一生。在叙述过程中,编者注意到了趣味性、严肃性与通俗性的结合,着力于吸引读者。文中既有正史的叙述,又有稗官野史的考证,妙趣横生,其乐无穷。适合各年龄段的愿意了解那一段历史和人物的读者阅读。
热门推荐
  • 哥哥,对不起

    哥哥,对不起

    她是个幸运的女孩,在富裕的家庭里长大。有个帅气的哥哥,可是他们从小吵到大。考上了“凛南”的她,做出了不同常人的举动。这也让她不小心小遇上了另一个男生,从来没对异性对情的她,心开始激起了浪花。和他的相遇是对是错,她不知道,可是和他在一起很开心。命运总是不公的,也总爱开玩笑,她没想过他和她之间有着另一层关系……
  • 果敢刚毅:司马炎

    果敢刚毅:司马炎

    司马炎在位25年,结束三国时期国家的动乱状态,复兴了西晋的经济。他是继秦皇、汉祖、光武帝之后第四位统一全国的皇帝,他在位的太康年间全国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本书将为您再现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让您更深刻地了解晋朝历史、了解果敢刚毅的晋武帝司马炎。
  • 从あいうえお到脱口秀:日语发音、单词、口语速成

    从あいうえお到脱口秀:日语发音、单词、口语速成

    本书包含了五十音图,单词,会话,语法,敬语等多个环节,内容涵盖了各种生活场景的实用会话,从易到难,仔细阅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原本对于日语一窍不通的自己,已慢慢拥有了最基本的日语交际能力;原本看似很难的语法,现在也能头头是道的讲解出来,融会贯通了。
  • 月舞江山

    月舞江山

    琉璃月,如琉璃,光华流转;似明月,清雅恬淡。她却是轮暗月,身为神偷,必须生活在黑暗中,整日做见不得光的事,危险无处不在,导致原本天真无邪的她变得腹黑狠辣。谁曾想,她铁石心肠,却是不折不扣的吃货,一代传奇人物,竟因一时嘴馋丢了小命。却也因此遇到传说中的穿越,救了他,她两世来唯独动了真情的人。为护他周全,不惜主动插手各国斗争。可是谁来告诉她,那个看似纯良高冷的墨大少爷,怎么突然变得那么邪恶?!压她身上不起来又是几个意思?!(还不是近你者黑==)一位红裳似火,一位白衣胜雪,且看他俩一拍即合,祸乱天下!
  • 女帝传奇:凤在九天之外

    女帝传奇:凤在九天之外

    她顶着女帝之女之名,号令天下,纤纤弱女倾城绝色,满腹诡计,江湖第一高手冥王以命相互,一国之君为她交付江山,她想十七年的苟且偷生,足以。
  • 觉醒兑换

    觉醒兑换

    当一个轻生的屌丝得到无限兑换点的兑换系统...
  •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本书具体分析《红楼梦》中的细小的智慧,其中不少智慧具有反而的意义,也即是狡猾之徒和有些人物的阴谋诡计,这亲做的目的不是宣扬、或者教唆心肠坏的人善搞阴谋诡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和研究别人的阴谋,我们才能具有预防防暗的智慧,并帮助善良的读者培养和提高识破、预防和反对、击败此类阴谋诡计的智慧。
  • 丧嫁

    丧嫁

    我嫁人的那天是红白喜事一起办的,老人说红白喜事一起办不吉利,诸事不顺。
  • 妖精世界

    妖精世界

    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人类早已泯灭,走兽飞禽,花鸟鱼虫修炼成精怪,窃取大道,统治天地。这是妖精的世界,在寺庙中偷酒喝的小乞丐穿越而来,熊猫人降临!
  • 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