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93200000048

第48章 恋爱篇 此恨绵绵无绝期:民国婚恋(32)

后来,阳翰笙告诉赵清阁,动员老舍回国是周总理的指示:

“解放前夕,上海已是风声鹤唳,人心惶惶,翰老与矛盾、田汉等陆续去了香港。翰老不忘故旧,曾写信给我,暗示我上海解放在望,叫我迎候光明的到来;并要我敦促滞留在海外的老舍等文友准备回归祖国,参加振兴中华的大业。解放初期,老舍、冰心很快相继到了北京,受到周总理的热情欢迎。据翰老告诉我,敦促他们回国,也是周总理的指示。”

阳翰笙知道赵清阁和老舍关系特殊,所以才请赵出面斡旋。

解铃还须系铃人。老舍滞留国外,不过是想摆脱妻子,和赵清阁结为伴侣,既然赵清阁不愿离开祖国,老舍也就没有理由留恋异乡了。韩秀说:“老舍在美国是决心要离婚的,回来之后才明白绝无可能”。1948年初,老舍在美国推出《离婚》的英文版;同一时间,国内的赵清阁则计划将老舍的小说改编成剧本,她选择的作品正是《离婚》,这不是巧合,而是两人间的一个秘密约定。但他俩显然低估了现实的压力,也高估了双方的勇气。

回国后,新政府慷慨地将“人民艺术家”的桂冠戴在老舍头上,这样一来,他必须斩断对赵清阁的恋情。因为,一个领导器重、人民爱戴的艺术家是不能有“作风”问题的。

一位多年前的老留学生江先生感慨:“老舍对赵清阁的感情是真心的,在美国那几年想离婚娶她也是真心的,回国感受家庭压力他的悔痛更是真心的!”

不过,老舍的反悔给赵清阁带来锥心之痛。她后来的终生未婚与这一次的受伤不无关联。洪升女儿洪钤是赵清阁的忘年交,她在悼念赵清阁的文章里道破了这一点:

“真正影响了赵清阁阿姨对异性感情态度的,大概是发生在抗战胜利之后到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这段时间里。那是因为赵阿姨对‘许诺’的相信和事实的相反,让她强烈地感觉到自己被欺骗了。此后,她大概也很难再对异性产生感情信任。”

老舍和赵清阁五十年代通信时,老舍称呼赵清阁为“珊”,赵清阁称老舍为“克”,这特别的称呼是蕴涵着特别的酸楚。原来,“珊”和“克”是赵清阁根据英国小说家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改编的剧本《此恨绵绵》中的两位主人公苡姗和安克夫的简称。40年代和50年代,她和老舍在通信中常以此相互称呼。可见,这两个特别的称呼暗示着老舍和赵清阁的恋情只能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了。

回国后,老舍和赵清阁的联系并未中断。当时韩秀还是个十来岁的黄毛丫头,她充当了两人的秘密信使:“我传送信件时,都是在花丛中将来信递出去,回信便是夹在舒先生给我的大字小字中间,从未被发现。”

1959年,上海的电影制片厂逼迫赵清阁写一部歌颂三面红旗的剧本,不写就停发工资。没工资,赵清阁只能饿死。无奈之下,赵清阁写信给韩秀的外婆求助,外婆无力救助就吩咐韩秀将信送给老舍,于是:“这封来自上海的信,是我送到舒家,在与舒公公一块儿浇花的时候悄悄递给他的。”

老舍当即谎称韩秀的外婆生病,他必须去探病,随后和韩秀去了储蓄所,取出“悄悄存起来”的一笔800元的稿费,让韩秀的外婆汇给上海的赵清阁救急。韩秀说:“那笔钱,是我到邮局寄到上海去的。清阁姨撑过了那一段日子,没有写违心的剧本。”

老舍把钱送给韩秀外婆时,外婆还数落了老舍几句:

“外婆那天直呼他的名字,并且说,你骗了清阁,让她以为她能够有一个归宿,要不然她早就走了,也不会吃这些苦头。”韩秀也同意外婆的话:“我早就知道,清阁姨是为了舒先生才留在大陆的,否则,就她与林语堂等人的友谊,就她与国民政府的良好关系,她没有任何理由一定要留下。”

听了外婆的数落,老舍一言未发,面容哀戚。韩秀回忆说:“那是我所看到的舒先生最无助的一个画面。”

赵清阁1960年五十六周岁生日时,老舍手书题赠了一首他1942年前后写于重庆的旧体诗:

杜鹃峰下杜鹃啼,碧水东流月向西。

莫道花残春寂寞,隔宵新笋与檐齐。

1961年.赵清阁五十七周岁生日时,老舍题诗祝贺:“清流笛韵微添醉,翠阁花香勤著书。”

每过生日,都有诗相赠。可见,老舍对赵清阁的感情多么深沉绵长。

而赵清阁生前,一直将老舍的手迹悬挂在客厅,足见老舍以及她和老舍的那段情在她的生命中占据着怎样重要的位置。

虽然回国后,老舍和赵清阁的恋情转化成友情,但他的夫人胡絜青却未能忘怀他曾经的移情别恋。文革爆发后,胡絜青给丈夫写的一张大字报就揭露并批判了老舍和赵清阁的恋情。

韩秀透露,老舍不堪造反派的批判和毒打,流露出轻生念头时,夫人胡絜青竟没有劝慰和阻拦:

“1966年,我在山西。舒先生的死,先是外婆告诉我的。1967年初,我亡命新疆之前悄悄回北京看外婆,她告诉我,舒先生被文联整过之后,落到了街道造反派手里,被打得死去活来,据说是为了煤。街道上的人嫉妒舒家有上级特别照顾的无烟煤,所以下手特别狠。外婆说,舒先生将血衣和一封给周恩来的信交给胡絜青之后就出门了。外婆说,那是很明显的事情,但是胡并没有拉住他。”

与胡絜青的冷漠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赵清阁得知老舍死讯后,从此“晨昏一炷香,遥祭三十年”:“1983年到1986年,我们在北京三年,多次与清阁姨见面。她说,朋友们都没有告诉她舒先生的死讯,是造反派的人拿这个消息来消遣她,她才知道的。她说,她知道得很早,从此晨昏一炷香纪念着舒先生。我相信,在中国,只有一个地方会三十年如一日,晨昏一炷香纪念着这个受尽委屈的人。”

作为旁观者,对老舍和赵清阁的恋情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委实很难。老舍为了婚姻,斩断了情丝;清阁因为爱情,错失了婚姻。一方面,婚姻光鲜的外衣包裹着的却是干枯的内核;另一方面,爱情艳丽的火苗又蹿出了道德的屏障。

对老舍来说,没有爱情的婚姻如同没有灯火的夜晚,一团漆黑;对赵清阁而言,没有结果的恋情,如同没有庄稼的原野,一片萧瑟。尽管老舍有难脱“枷锁”的苦衷,清阁有独守空闺的凄楚,但两人“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却那么炫目!

或许,美丽的感情,总显得不羁,总带有一丝异端的色彩。

陈思和教授说:“如果当人们意识到人类的感情世界比道德世界更崇高更重要时,像老舍跟清阁先生之间的事情,也就没有什么好遮蔽的了。”学者傅光明一语中的:“他们的感情是美好的,却也是悲剧。”

王右家:人生只有一个春天

王右家天生丽质,外貌出众,看见她的人都会不由惊叹造物主对她的厚爱:肤白如玉,身姿婀娜,静若一泓秋水,动则一朵鲜花。

罗隆基则是公认的才子,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异国留学多年,学识渊博,长袖善舞,优雅的举止掩不住一付浪漫的情怀。这对才子佳人在上海的王造时家偶然相逢,便一见钟情,随后演绎了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恨情仇。

两人相遇时,王右家情窦初开,含苞欲放,而罗隆基已有妻室。人们不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王右家为什么偏偏相中了一个有妇之夫。除了对罗隆基的玉树临风和满腹才情一见倾心外,罗隆基一番话也激发了她挑战世俗的勇气。

相识不久,罗隆基对王右家说:“你这么青春美丽,如能给这古老封建的社会来颗炸弹,使得万万千千的人为你的勇敢喝彩、赞美,一定会给这死气沉沉的社会,平添生气--”本来血液里就流动着叛逆的因子,又正值年轻气盛,王右家经此一激,越发不管不顾爱我所爱,干脆和罗隆基同居了。

罗隆基喜欢貌美的女子,但他知道,对于女子而言,文化涵养不足,知识底蕴不厚,再美丽的外貌也会因为心灵的贫瘠和谈吐的浅俗而大打折扣。

在罗隆基劝说引导下,王右家开始读书、写作,热衷文化工作。她的谈吐变得敏慧,举止也开始优雅,这让她在妩媚之外平添了另一种风韵。当年,她出众的美艳令人惊鸿一瞥,现在,她蕴藉的内涵更是让人倾慕不已。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上下三千年,加上近几十年考古发现、古籍整理和古典文学研究的成果非常丰富,所以使个人独立撰写中国文学通史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中国文学史方面无论是学术性的著作还是教材,凡影响较大的都采用集体著述的方式。
  • 逝水流痕

    逝水流痕

    这些文字散碎芜杂,是我这些年屐痕和精神的一种扫描。我把它们整理出版不企望它能行传于世,岁月的流逝和过往的经历让我不敢对明天的事情寄予太大的希求,我知道在往后的日子里还会继续与文字相拥,但过去的我愿意交给朋友们评说,毕竟它是我这些年来的遭际和感怀,被动的和主动的一些行为的原始记录,也是我动荡尘世的一场难得的闲情。
  • 古马:种玉为月

    古马:种玉为月

    对于“青春”的定义,如果我们不准备深文周纳,做一种不说倒还明白越说越糊涂的无效劳动的话,那么,它的最简明的定义应该是:“只有一次,不再回来。”而中年写作或知识分子写作,从其表征来看,其含义也许更接近罗兰·巴尔特所说的秋天写作状态,即写作者的心情在累累果实与迟暮秋风之间,在已逝事物之间,在深信与质疑之间,在关于责任的关系神话和关于自由的个人神话之间,在词与物的广泛联系和精微考究的幽独行文之间转换不已。
  •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诗妙词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诗妙词趣话

    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唐诗,再到宋词和元曲,经典的古诗词或绮丽婉约,或豪迈壮阔,总能陶冶人的情操,催人奋发向上,让人们喜爱、感动,并代代传诵。 但伟大的文学作品总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无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爱之歌,还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情之思;无论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叹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之情怀,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拳拳报国之志向;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慷慨豪情,还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悱恻委婉,是李白的“斗酒诗百篇”,还是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
  • 感怀浙大

    感怀浙大

    本书收录的是以第一人称记述的浙大曾经的人和浙大曾经的事。它们的作者有的曾在浙大工作,有的曾在浙大学习,有的早就离开了浙大,有的一直在浙大工作。这些饱含深厚情感的文章有浙大校友们回忆在母校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他们写下了在浙大求学期间“最难忘的老师”、“最称赞的课程”、“最留恋的地方”和“笔者在浙大的那些故事”等;也有为国家、为浙大做出卓越贡献的浙大名师竺可桢、苏步青、王国松、费巩的子女们回忆他们眼中的父亲,一幕幕往事在撰写的过程中浮现。
热门推荐
  • Under the Redwoods

    Under the Redwoo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灭妖神

    不灭妖神

    白雪之下,是终年的积血。天庭之上,是埋没的真相。仙神心中,是无尽的欲望。人参树下,是成片的枯骨。灵山殿中,是无边的黑暗。我等生是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他不愿登天为奴,只想做他们眼中的妖,自由自在。(ps:每周二四六更新)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综漫之寻找不知名之物

    综漫之寻找不知名之物

    呵,这样就完了吗?感觉怎么有点不对呢?喂喂!什么!我竟然还没出生!什么鬼?貌似。。。我还在‘娘’胎里T-T什么时候可以出去?出来了,为什么我是最小的?QAQ你们欺负‘人’我要去告诉爸爸!什么?他们去度蜜月了!我要离家出走!!!!“砰砰”“摔死了!这是哪?什么日本的地狱?你叫鬼灯?那么一起到人间玩玩吧!”“有什么好玩的?”“去看看吧!”“鬼灯,你看我捡到了一个小狐狸!他的脸上花的,好好笑”“魅夜!!!那明明是个狐妖!”“啊?那么小狐狸你叫什么?要是没有名字就叫‘斑’,好吗?不说话就是同意啦!”
  • 琴腔

    琴腔

    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的京剧团,琴技高超而为人清高的琴师秦学忠和同为琴师、善于钻营的岳少坤,都对团里的顶梁柱、名角儿云盛兰心有爱慕,但阴差阳错,云盛兰这朵人人觊觎的花终被岳少坤摘去。光阴流转,秦学忠、岳少坤们的下一代在院里逐渐长大,他们被上一代寄予传承的厚望,却在京剧团日渐惨淡的光景中,各奔歧路。而云盛兰和秦、岳的感情纠葛,亦在多年后随形势变化而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波折。京剧团的明争暗斗,时代大潮的变幻,两代人的情感与命运皆裹挟其中,半点不由人……
  • 穷酸俏美人:少爷,别爱我

    穷酸俏美人:少爷,别爱我

    当她吹熄她日蛋糕上的蜡烛时,她的世界就注定开始变的黑暗,她的柔软的心,开始冰封,没有了往日的微笑,不再像以前般撒娇,为了找到她从未见过的外公她隐藏的真实的身份,全市第一的成绩考入‘贫民’所无法涉足的圣雅皇家学院,而因此,她命运的轨迹开始转变……她的身份逐渐被揭开,在刻意伪装的面具下,到底有个怎样的她。
  • 想变老虎的兔子

    想变老虎的兔子

    一只小兔子想变成老虎,是什么促使它有这样的想法呢?想让自己变的更强大,不光是外表的变化,内心也需要更强大。
  • 护理美学与礼仪

    护理美学与礼仪

    本书编写着力构建具有护理专业特色和专科层次特点的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力求满足学科、教学和社会三方面的需求。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两大板块。其中,基础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构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基础理论教学体系。专业课围绕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突出护理、注重整体、体现社区、加强人文的原则,构建以护理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结合;注重整体优化,处理好不同教材内容的联系与衔接,避免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
  • 大改革家雍正:反对利益集团实录

    大改革家雍正:反对利益集团实录

    铁碗重拳猛击利益集团,深改严革成就震世伟业。雍正帝在执政期间,勇敢吹响了向贵族利益集团、士绅利益集团等各种利益集团斗争的号角,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中,贪墨的吏治之风得以根本扭转,康乾盛世得以继续。 雍正帝的一生,勤政务实,政绩杰作,是一位勇敢反对各种利益集团的大改革家,是一位真正的治世之君。即位后各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小利益集团的纷纷倒台,种种新政的陆续出台,无不反映出这位大改革家睿智、勇敢、坚韧、勤政和进取本色。没有雍正帝的整饬和改革就不会有后来的乾隆盛世。
  • 国无二君

    国无二君

    亡国之君,可不好当力挽狂澜,可不好做天庭地府,可不好惹明枪暗箭,可不好躲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且看少年,逆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