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93200000028

第28章 恋爱篇 此恨绵绵无绝期:民国婚恋(12)

只能天天在小船上荡来荡去,

静瞧那湖山诸峰从容地移前退后。

听了许多毁谤伊的话而来,

这回来了,只觉得伊更可爱,

因而不舍得匆匆就离别了。

所谓“许多毁谤伊的话”是指胡适的三嫂(曹诚英的姐姐)细娟因为儿子病逝而大骂妹妹。其实,胡适三哥的儿子胡思永是死于先天不治之症——“爱迪生氏症”。但曹细娟一口咬定是妹妹害死了自己的儿子,因为,曹诚英曾在杭州为胡思永介绍了八个美女,可惜,八个美女都没相中胡思永,胡思永因此大醉一场。细娟认定,儿子的病根由此种下。胡思永死去一个月后,细娟恨意难消,在给江冬秀的信中,斥骂自己的妹子:

“对于我那不知事的妹子,实在有点埋怨!想你们当然也知道,因为永儿前年回里,事前并未得我同意,却是我妹子具信约他来的。到旧岁正月,永儿和她同至杭州,飘荡数月,乐而忘返,这都是我那妹子招惹他引诱他的。据说永儿在杭曾大醉一昼夜,大约病根就在那时埋伏。她又不向我和你们说明永儿的病根,以致起先医治,找不着病路——由这种想来,永儿的死可不是活活的受她陷害吗?”

既然胡适与曹诚英两人是动心于月下西湖中,随着两人的关系日益亲密。他俩越来越贪看湖上月色了。在胡适这段时间的日记里,多次提及两人共游月下西湖的情景。

9月28日,胡适和曹诚英先赶到海宁观潮,晚上回杭州,“在湖上荡舟看月,到夜深始睡,”,临了,胡适满足地说:“这一天很快乐了。”

10月20日,胡适、曹诚英、朱经农、徐志摩四人结伴“同在湖上荡舟,过湖心亭,到三潭印月。回到里湖时,夜尚早。”胡适在日记里说:“我在湖上,最爱平湖秋月;在湖边,则最爱葛岭。”

10月21日和23日,胡适和曹诚英依旧陪伴友人泛舟西湖。

在胡适友人的眼里,胡适与曹诚英俨然一对热恋中的人,双宿双飞,形影不离。徐志摩在日记里也记下了10月20晚在湖上荡舟的情景:

“我们第一天游湖,逛了湖心亭——湖心亭看晚霞看湖光是湖上少人注意的一个精品——看初华的芦荻,楼外楼吃蟹,曹女士贪看柳稍头的月,我们把桌子移到窗口,这才是持螯看月了!夕阳里的湖心亭,妙;月光下的湖心亭,更妙。晚霞里的芦雪是金色;月下的芦雪是银色……曹女士唱了一个‘秋香’歌,婉曼得很。”

在杭州养病期间,胡适和曹诚英隔三岔五就去游湖赏月。我想,在胡适眼里,月光下的西湖,美;月光下的曹诚英,更美!晚霞里的曹诚英是金色的,月光下的曹诚英则是银色的。曹诚英贪看月色,胡适贪看的则不止是月色。

汪静之在1996年出版的《六美缘》里曾说:“我到烟霞洞拜访胡适之师,看见佩声也在烟霞洞,发现他们两人非常高兴,满脸欢喜的笑容,是初恋爱时的兴奋状态。适之师像年轻了十岁,像一个青年一样兴冲冲、轻飘飘,走路都带跳的样子……适之师取出他新写的诗给我看,我一看就知道此诗是为佩声而作的。诗中把佩声比作梅花。佩声娘家的花园里有个竹梅亭,佩声从小起自号竹梅亭主。”

汪静之所提到这首诗是胡适写于8月17日的《怨歌》:

那一年我回到山中,

无意中寻到了一株梅树;

可惜我不能久住山中,

匆匆见了,便匆匆地去。

这回我又到山中,

那梅树已移到人家去了。

我好容易寻到了那人家,

可怜他已全不似当年的风度了。

他们把他种在墙边的大松树下,

他有好几年受不着雨露和日光了;

害虫布满了叶上,

他已憔悴的不成模样了。

他们嫌他总不开花;

他们说:“等的真心焦了。

他今年要还不开花,

我家要砍掉他当柴烧了。”

我是不轻易伤心的人,

也不禁为他滴了几滴眼泪。

一半是哀念梅花,

一半是怜悯人们的愚昧。

拆掉那高墙,

砍倒那松树!

不爱花的莫栽花,

不爱树的莫种树!

关于这首诗,汪静之曾做过一番分析,大意如下:

诗的第一节是说胡适在1917年底结婚时,于婚礼上无意发现曹诚英。第二节是说两人在烟霞洞巧遇,但昔日清纯的小伴娘已为人妇,眉宇间隐含一缕岁月的风霜。三、四节暗示曹诚英因不育遭到婆母和丈夫的冷遇,“憔悴的不成模样了”。在诗的最后,胡适写出了自己的伤感和对曹诚英的同情。

也就是在写了这首含义丰富的诗后,胡适和曹诚英的关系开始密切起来。在接下来的日记里,曹诚英的爱称“娟”频频出现。单是这个亲昵的“娟”字就足以撩人情思了。

另一首烟霞洞杂诗之一,胡适后来索性将其取名为《梅花》,有人认为这是胡适自我表白的定情诗:

树叶都带着秋容了,

但大多数都还在秋风里撑持着。

只有山前路上的许多梅树,

却早已憔悴的很难看了,

我们不敢笑他早凋;

让他们早早休息好了,

明年仍赶在白花之先开放罢!

和曹诚英的这段情在胡适是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正是有了这次的热恋,胡适才写出了名句:“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

几年后,胡适在《多谢》这首诗中这样说:

多谢你能来,

慰我心中寂寞,

伴我看山看月,

过神仙生活,

匆匆离别便经年,

梦里总相忆。

人道应该忘了。

我如何忘得。

然而他的这段热恋过程虽绚目,结局却黯淡。当胡适提出离婚时,江冬秀拿出菜刀,威胁说要砍死两个儿子再自杀。不能离婚,又割舍不了对曹诚英的情,胡适陷入极度懊恼和焦躁中。心情大坏的他只能借酒浇愁。那段时间,胡适家庭的不睦已广为人知,江冬秀的大姐江润生特意致信胡适,劝他平心静气,与冬秀和好:

“今晚接到二十九日你给我的信,读悉之下,我都知道了。我已经也有一信与我妹妹,内容是说我们思念她,接她南来住些时,并带比方意思,规劝她来说及你们口角事,恐她又与你缠绕。这炎热天气你们俩生气喝上二十碗酒,未免有害于卫生,至于身体关系尤大,大凡夏令天气,人的肺叶是开着的,你喝这许多酒如何受得住。……我今天读你的信,深知你是真实动气。你是最有涵容的人,至于所说的感情与身体这两事,双方俱应保全,始而你与冬秀感情笃厚,还望你原谅她生小娇养性质,也许是老伯母在生过爱之故,即论身体上说,近来你常生病,她也生育了许多。两方面都不甚强健,我愿你们平心静气,仍旧和好罢。人生数十年光景,欢乐能几许。”

尽管离婚未果,但胡适和曹诚英仍藕断丝连,鸿雁不断。

1923年12月初,胡适回到北京后,住在北京郊区秘魔崖山上朋友的别墅里。在这里,他给曹诚英写了封信,并附上两首诗《秘魔崖月夜》和《暂时的安慰》。

《秘魔崖月夜》

依旧是月圆时,

依旧是空山、静夜;

我独自踏月沉思,——

这凄凉如何能解!

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

惊破了空山的寂静。

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

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暂时的安慰

自从南高峰上那夜以后,

五个月不曾经验这样神秘的境界了。

月光浸没着孤寂的我,

转温润了我的孤寂的心,

凉透了的肌骨都震动了;

翠微山上无数森严的黑影。

方才还像狰狞的鬼兵,

此时都好像和善可亲了。

山前,直望到长辛店的一线电灯光,

天边,直望到那微茫的小星。

一切都受了那静穆的光明的洗礼,

一切都是和平的美,

一切都是慈祥的爱。

山寺的晚钟,

秘魔崖的狗叫,

惊醒了我暂时的迷梦。

是的,暂时的!

亭子面前,花房的草门掀动了,

一个花匠的头伸出来,

四面一望,又缩进去了。——

静穆的月光,究竟比不上草门里的炉火!

暂时的安慰,也究竟解不了明日的烦闷呵!

在这首诗后,胡适有段耐人寻味的说明:“英国诗人勃朗宁影响我不少。但他的盲目的乐观主义,——如他的皮帕·帕斯——毫不能影响到我。此诗前半几乎近似他了,然而只是一瞥的心境,不能长久存在。我不是悲观者,但我的乐观主义和他不相同。”

胡适以前说他到美国后就变成了乐观主义,且是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而现在他又说自己的乐观“不能长久存在”了。原因无他,因为爱而不得使他“究竟解不了明日的烦闷呵!”

1924年1月13日,胡适在日记里写下这样的文字:

“与梦麟、任光、余文灿、张希伯先生,同游西山。希伯先生年六十五,精神尚好。他有别墅在玉泉山之南,名石居,旧为和珅之弟的家庙,很精致。我们在石居吃饭,饭后游西山,回来又到石居吃晚饭。饭后回城。

今夜是旧历初八,在石居见月,月色级好。进城后,与冬秀、仰之、成之同在真光看《茶花女》影戏,悲楚动人,乡间养病一幕尤佳。全剧至马克抱漫郎摄实戈而死,即闭幕,剪裁也还好。回家时,忽起大风,尘土蔽人,勉强睁眼看那将落的月,已朦胧作黄色,令人去憔悴的联想。”

“在石居见月,月色级好”,胡适自然会想到西湖之月,想到月下美人。胡适说“乡间养病一幕尤佳”,因为对他来说,“乡间养病”是一生中的“神仙生活”,自然“尤佳”。后面这句“勉强睁眼看那将落的月,已朦胧作黄色,令人去憔悴的联想”,则暗示由于爱情之夭折,无论是自己还是曹诚英都已不胜“憔悴”。

此页日记的后面,胡适做诗一首:

石居

松针筛月上眉头,心上凄清感旧游。

一样半规初八月,照人狂态照人愁。

月上眉头,情上心头,想到西湖旧游,胡适自然“心上凄清”。月光皎洁如昔,但那个为爱而狂的人却变得满面愁容。

接下来的几天,或许是受到《茶花女》的刺激,曹诚英的影子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弄得他神思恍惚,坐卧不宁。1月15日的日记里,他写道:

这十五日来,烦闷之至,什么事也不能做。前几日曾戏写一诗,如下:

烦闷

很想寻点事做,

却又是这样的不能安坐。

要是玩玩吧,

又觉得闲的不好过。

提起笔来,

一天只写得头二百个字。

从来不曾这样懒过,

也从来不曾这样没兴致。

小诗

刚忘了昨儿的梦,

又分明看见梦里的一笑。

你看,白天夜里,胡适满脑子都是曹诚英“梦里的一笑”。理性的胡适也为爱所困到了如此地步。这既说明爱情之魔力,也表明胡适这一次完全卷入了爱之旋涡中,身不由己,难以自拔。

不过,胡适的自制力毕竟非同一般,当他意识到自己不可能离婚再娶,他果决地斩断了内心的情思。他的那首《别赋》就是明证。

别赋

我们蜜也似的相爱,

心里很满足了。

一想到,一提及“离别”,

我们便偎着脸哭了。

那回——三月二十八,——

出门的日子都定了。

他们来给我送行;

忽然听说我病了。——

其实是我们哭了两夜,

眼睛都肿成核桃了;

我若不躲在暗房里,

定要被他们嘲笑了。

又挨了一个半月,

我终于走了。

这回我们不曾哭,

然而也尽够受了。

第一天——别说是睡,——

我坐也坐不住了。

我若不是怕人笑,

早已搭倒车回去了!

第二天——稍吃点饭,

第三晚竟能睡了。

三个月之后,

便不觉得别离的苦味了。

半年之后,

习惯完全征服了相思了。

“我现在是自由人了!

不再做情痴了!”

胡适写这首诗既是向曹诚英也是向烟霞洞中的自己道别。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尽管胡适有悬崖勒马之意,曹诚英却有死不改悔之心。对胡适的爱,像种子,在她心里生了根发了芽且长成了树。

当胡适将《秘魔崖月夜》和《暂时的安慰》随信寄给曹诚英后,她给胡适回了封信,表露了她对胡适坚贞不渝的爱:

“你的信与你的诗,很使我感动。我恨不得此时身在秘魔岩,与你在艳色的朝阳中对坐。你是太阳性Solar的气质,所以不易感受太阴性Lunar的情调——悲哀的寂寞是你初度的经验!但如你在空山月色中感受到了暂时悲哀的寂寞;我却是永远的沉浸在寂寞的悲哀里!这不是文字的对仗,这是实在的情况。上帝保佑你‘心头的人影’:任风吹也好,月照也好,你已经取得了一个情绪的中心;任热闹也好,冷静也好,你已经有了你灵魂的伴侣!”

迫于压力,胡适不得不打消娶曹诚英为妻的念头,但他一直牵挂着这个活泼伶俐的“小伴娘”。每次南下,他都会与曹诚英见面。

1924年9月3日,江浙战争爆发,孙传芳率部攻下杭州西南的江山,胡适担心曹诚英的安全,就托徐志摩去杭州把曹诚英接到上海。徐志摩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杭州,没找到曹诚英,就给胡适写了封信说明情况: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讨厌的雨天!火车晚了三个钟头。我刚从她学校回来,她不在校。我马上会派人送一个便条到她亲戚家,你记得的,我们在他家吃了徽州佳肴的晚餐。我估计今晚可以见到她。杭州并不危险。战事所在地是在省的东界,我认为那是决定胜负的地方。因此,我觉得她实在不如就留在此地。上海并不见得比较安全,况且,要为一个单身小姐找个合适的安居之处,简直比登天还难。躲到租借去,则又断然令人难以接受。总之,我今晚就会见到她,然后再告诉你她的想法。如果缺钱的话,我一定会尽力的。不要担心,杭州比较安全,留在这儿,她也会是比较安全的。”

曹诚英和哥哥曹诚克感情很好,当哥哥获悉妹妹和胡适的爱情无法修成正果,就劝妹妹重回丈夫胡冠英身边。但曾经沧海难为水,和胡适相爱后,曹诚英再也忍受不了和一个不相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曹诚英向胡适吐露了这一心声:

同类推荐
  • 残局

    残局

    《残局》系梅承鼎从他一千多篇小小说中精选出来的几十篇精品文集。作者以轻松而又调侃的笔墨,去勾勒时下纷杂错乱的芸芸众生,让读者在笑声中去分析、去思考。
  • 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本丛书凡八卷,收录牛撇捺从1986年到2011年间创作的文章1007余篇。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体现作者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民族情怀》是该丛书之一。
  • 白话论语

    白话论语

    国人历来推崇孔子,孔子是大教育家,是教师师祖。从古至今,《论语》译本不少,但大多数不适于普通民众,往往是注释类居多,有些实用的,又辞藻过分华丽。本册书稿注重实用性,通俗易懂是其立足之本,即使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是极易入门的。
  • 掌上流云

    掌上流云

    本书以散文的笔法描绘草原的生活图景,收录有:《雪地篝火》、《青草远道》、《月光手帕》、《静默草原》等。
  • 幸存者

    幸存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废墟之下长达76小时。他说他是幸运的,可以活下来,可以用写作抚慰受创的心灵,可是,那些失去健康、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忍受着更加巨大的伤痛,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于是,他写下了这些文字,为了这段不该忘却的记忆。用血写就的实录以命换来的 真情;献给所有地震遇难者与幸存者的宝贵记忆;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思,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热门推荐
  • 八张脸

    八张脸

    柳岸的新作中篇精选《八张脸》收入了《归真》、《聊吧随录》、《飘散的灵魂》、《方与圆》等8个中篇,其中大部分是写公务员的。如今,柳岸中篇小说创作渐臻渐美,每篇都有独到的表现形式,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都有一个个性鲜明、发人深省的人物。有作家评价说,读起她的作品你会不自觉地沉浸在她风卷云舒、亦真亦幻的艺术氛围里。
  • 感动欧美:快乐只在一念之间(上)

    感动欧美:快乐只在一念之间(上)

    人生原本是快乐的,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远离纷扰与烦恼。快乐是一种心态,它左右我们生活的质量;快乐是一种责任,它承载着我们精神的砝码。拥有快乐,我们才能将生命画卷渲染得明媚亮丽。快乐只在一念之间,你愿意握住快乐,悲伤与阴霾就会烟消云散。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做一个快乐的人,用我们欣悦之情面对生活所有的馈赠,并且,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将快乐打包,赠予每一个熟悉的或者陌生的人,让所有人的脸上绽放欢颜。
  • 玄古至尊

    玄古至尊

    一个妖孽降世,一颗碧珠伴生!一片禁锢了的玄古天地,走出一个妖孽般的至尊少年。林然踏上独一无二的法修大道,行走世间,历练红尘,法铡天下,威压穹苍。他倚天为刑,震世宏法,言出万法随,一怒雷霆临。他要打破那片天,他要重造那个界!那是结束,也是开始!
  • 逆武成魔

    逆武成魔

    崛起于死亡之后,行走于斗气与力量之间。得星辰古剑传承,韦林就此踏上修行之路,一个百族林立、浩瀚广阔的斗气修行世界,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有人,称他为魔;也有人,赞他为神。神也好,魔也罢!韦林乾坤,无人敢挡,掌劈四方英才,剑杀八方大能。所谓的天之骄女、仙子妖魅,面对他的出现,是飞蛾扑火?还是不屑一顾?一切,尽在逆武成魔。伊始,重生于一个惊天大阴谋中,强者环视那又如何仅凭手中九尺巨剑,天地之间便可以任我逍遥。可谁知道在韦林心中却有一个没有任何知道的一个惊天目标;纵然历经性酸悲苦也要穿越万界回到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
  • The Japanese Twins

    The Japanese Twi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荀子学院

    荀子学院

    《荀子学院》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能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那么编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瑕疵

    瑕疵

    长剑本为凡铁之物,却因执拿而通灵,因心而动,因血而活,因非念而死,故此方有剑悟轻灵,名曰:剑灵。悠悠岁月千年易逝,款款深情万年难失。待上古帝魔初醒之时,这天魔境内始才风起云涌……
  • 圣南学院男神团

    圣南学院男神团

    以第一名考进圣南贵族学院的莫璃央,因为穿着老土,瞬间成为全校的焦点,多亏出现了一位天使般的少年,拯救了无助的少女……难道粉红奇缘就要开始了吗?可是,原本的天使少年沐槿熙摇身一变,居然成了大恶魔,整天以欺负她为乐趣!
  • 纯情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纯情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大明圣徒1645

    大明圣徒1645

    1645,这是一个沉沦的时代,这个如同银河灿烂繁星一般古老而又辉煌的伟大国度与民族缓缓沉入了不见光明的深渊。1645,这是一个悲哀的时代,无数的炎黄贵胄,华夏正朔为黑暗践踏蹂躏,亿万生灵永远的带着满腔的悲哀与哀号陷入了沉湎。1645,这是一个叹息的时代。文明的转折、民权论的盛行、资本主义的萌芽、市民文明的兴起都渐渐归入了虚无,从此开始了长达四百年的血腥荆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