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93000000020

第20章 美食篇(2)

小时候,母亲常做凉粉给我们吃。呱呱,是凉粉类的一种,但用的原料都是荞麦糁子(天水人把糁字读zhen),荞麦去皮后拉成碴粒儿,制作时将荞麦糁子放在桶里浸泡一段时间,待泡软后,置于案上反复用力揉搓,让淀粉稀释出来——天水有句谣谚,“打倒的媳妇揉到的面,搓到的荞粉不沾案”,说的就是搓凉粉——然后,再用纱布将淀粉过滤,除渣滓,待用;然后,置一大铁锅于灶头,烧沸一锅水,将淀粉浆汁搅匀,徐徐添进沸水,边添水边用面杖快速搅和,此时得用旺火,里面则是扑腾扑腾地,待面杖搅不动时,就改用文水,天水人叫馇,馇得时间越长,锅巴越厚,呱呱就越好吃,柔韧,滑爽。馇到色泽黄亮时,停火,出锅,入盆晾凉,即可食用了。天水人经常说“馇一锅呱呱吃”,馇,是个缓慢的词,能让人想到文火哗哗地着的样子。所以,做呱呱生意的人睡不成懒觉,甚至连个好觉都睡不成,每天得凌晨两三点起床,因为呱呱是天水人的朝食之物。到天亮,时间也就刚能赶上。

外地人的早点是吃油条喝豆浆,天水人也吃,但不多,更多的是一碗呱呱加一个小烧饼。依常理讲,早晨吃点清淡的、有营养的,可能好一些,但天水人却是以吃一碗呱呱而开始新的一天。尤其是老天水人,早晨吃呱呱几乎是雷打不动的,像我这种算是客居天水的人,是多少有点不习惯的,因为它的辛辣的确让人受不了。呱呱对调料的选择极严,尤其是辣椒面须用本地甘谷产的上品;泼辣子的油要用驴油;辣子里加多少花椒粉和八角茴香也得恰当;芝麻酱要用熟热油来化,蒜泥要兑水。

——我一直固执地以为,呱呱是富有手艺人意味的一种食品。这么多的调料,里面的搭配也许是学不来的。果然,在天水有几户人家的呱呱,就有祖传秘方,不外传,比如说西关一家的呱呱,不知有多少人经常在凛冽的寒风里穿过秦州城,去吃上一碗。他们家世世代代经营呱呱,能让我想起曾经雄据天水的隗嚣来。

西汉末年,天下一片大乱,各地军阀林立,天水人隗嚣也借机在秦陇一带拥重兵达11年之久。相传,隗嚣割据天水时,其母朔宁王太后,对呱呱特别感兴趣,每隔几日必有一食。由是遂为皇宫御食。后来隗嚣兵败,亡命西蜀,御厨却隐居天水,在城中租一铺面,经营起呱呱来。不知此事是否属实。如果属实,可以想象,那位御厨当年也是挺不容易的;如果是虚传,但至少也能说明呱呱在天水还是有些历史的吧。

关于荞麦,元代的美食家贾铭在《饮食须知》里有一段这样的文字:

荞麦性甘味寒,脾胃虚寒者食之,大脱元气,落眉发。多食难消,动风气,令人头眩。

尽管如此,但天水人多少年来一直是食而不厌。再说,我以为此话不必当真,因为天水女子最爱吃呱呱,而天水女子的头发也不见脱落,且以美貌而享誉陇上,这岂不矛盾?但我们应该当真的是,呱呱的吃法上,现在还是有些改变。起先,吃呱呱时,摊主用手从呱呱上掰一块,再用手指捏碎,然后放进碗里,现在不是了,改用一种工具。原来的吃法应了天水人“不干不净,吃上没病”的老话,但这几年,工具的渐用是和天水创建全国文明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分不开的。

但我还是喜欢吃用手捏出来的。

(2004—02—08)

猪油盒

一听名字,就让人能想到它像个小盒子——它看起来,还真像个小方盒,在早晨的天水街头,在一只被胡麻油浸得湿漉漉的木盘里,等待着刚从睡梦里醒来的人们。热气微散,颜色金黄,像一个老实人的方块脸庞,一搭眼,顿生亲切。但最初,平头老百姓是吃不上猪油盒的。据说,这是清代宫廷里的一道点心。清朝初期,随着满族人移居天水,猪油盒才慢慢地在天水传开了。那时候,不叫猪油盒,还叫“猪油饽饽”。显然,这是一个比较北京化的叫法,可能是天水人想“据为己有”吧,就改叫猪油盒了——取其形似,简单,朴素,只是没有天水人的胎记了。不过,好吃的天水人将其几经改良,其声名便远播陇上,且成为天水饮食的一道名吃、一个牌子了。

说到牌子,它和天水呱呱一样 ,都是天水早点里的“响当当”,也就是人见人爱的意思——于我,情况有些不同——我生在天水乡下,记得那时候,早晨要么一碗浆水汤一角大饼,要么就是一碗糊糊一个馒头。至今,也就保持着早晨吃馍馍的习惯。而呱呱,吃得并不多。所以,在呱呱和猪油盒之间,我的胃对于猪油盒,有着一种特别的亲合力,一吃,就上瘾。

可以说,这几年,我的每一天几乎是从吃猪油盒开始的。

我住七里墩,算是郊区,楼下卖早点的少。每天早晨,我就骑上自行车,迎着晨风,在去市区的路上吃早点。一路上,摆了不少的早点摊,都有猪油盒可卖,而且都香。随便找一家,坐下,要两个猪油盒,先吃着,豆浆来了,一喝,一抿嘴,走了。有时候,吃完了也坐一会儿,边抽烟边看师傅做猪油盒,算是一份闲趣吧。而我所知道的猪油盒的“工艺流程”,也就是这样看来的。

我看得最多的是北园子小区的一家。师傅是一位60多岁的老妇人。听她说,已经卖了大半辈子的猪油盒,现在眼闭上都会做。熟能生巧的道理,在饮食上最容易显现。因为是现做现卖,所以面得提前和好。我猜想,她一定是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往面里入油,把面制酥。要不,到早上就来不及了。眼看着新出锅的快卖完了,她就把早已揉得很有韧性的面,拉成长条,用手蘸些胡麻油,抹上,揪成小面团,按扁,再把早就制好的生油酥卷包上,再按,放入猪板油、葱末、精盐等,一捏,收口,一个猪油盒的生坯子,就这么好了。她熟练的手法,像个手工艺人。然后,把鏊预热,往鏊底抹些胡麻油,稍热,将生坯放入,烙一会儿,再放些胡麻油,炸,至金黄色,取出,入炉,烘烤 ,不出十分钟,就熟了。

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我总想,要是以后没饭吃了,拜她为师,也能开个早点摊,养家糊口。

唉,为了养家糊口,我该起身,不是上班挣工资,就是回家写字读书赚稿费。偶尔,回头一望,那一排排刚刚出炉的猪油盒,散着稀稀的热气,和同样冒着热气的呱呱、杏茶一起,让这座城市的早晨,温暖,闲适,且弥漫着明清时代的市井气息。(2004/11/23)

喝一碗酸辣肚丝汤

甘肃天水,共辖两区五县。在五个县里头,我最喜欢张家川,秦安次之。我喜欢秦安的理由有三,一是这里最有名的土特产,是人——这么说有点像笑话,但的确是这样——不过这里的人是指货郎,我们叫货郎担担,他们肩挑一担小玩意儿,手摇一个拨浪鼓,脚踏大江南北,身窜五湖四海,风餐露宿渴饮饥食的传奇生活和在路上的感觉,实在是太美了(据说,这两年去西藏的最多,也赚回了不少银子。但这不是我关心的);二是我的交心朋友里,有三个是秦安人:诗人雪潇、小说家刘子、散文家薛林荣;三是那里的酸辣肚丝汤,好吃。

应该说,酸辣肚丝汤,是秦安县除了千层火烧外的又一美食;甚至可以说,它比千层火烧更让人眷顾和惦念。

至少我是这样。

天公路的开通,让市区走秦安,一下子由原来的一个半小时缩短到半个小时,刚好抽四支烟的功夫,我试过多次,都是四支。因为我常常坐上依维克或者打车去秦安喝酸辣肚丝汤。

酸辣肚丝汤的肚丝,讲究刀功,切得细若发丝,最好。此外,一定要洗得干净。元末明初的贾铭在《饮食须知》里谈到猪肚时说,“洗猪肚用面,洗肠脏用砂糖,能去秽气。”贾铭所说的“面”,并非现在的玉米面,因为元末明初之际,玉米尚未传入中国,大抵用的是豆面吧。但现在,秦安的酸辣肚丝汤里用的猪肚都是用玉米面洗的。小时候,过大年时家里杀了猪,母亲也用新磨的玉米面洗猪肚的。至于水质,秦安的水质是无可挑剔的。秦安水咸,不宜喝茶,但做酸辣肚丝汤,刚好。为什么呢,我也说不上。只听说用秦安的水做出的酸辣肚丝汤,其味与众不同,别出一格。同一个厨师,换成张家川武山的水,做出的酸辣肚丝汤,就不好吃了。所以,在天水市区开了店专营酸辣肚丝汤的秦安人,最后,都关了门。

让一个善食的人为之奔走在路上的感觉,也美。倘若垂手可得,反而会索然无味。

在一个黄昏,邀上两三知己,去秦安的老巷,寻一家小饭馆,要一盆酸辣肚丝汤,且聊,且喝,多好;要是碰上一个大风起兮雪花敲门的冬日黄昏,多美;更美的是,狭小的饭馆里,几个人围着一张方桌,或者长条桌,不谈股市,不谈女人,却谈着张岱或者袁枚。

“老板,汤好了。”

店里伙计一句秦安方言浓烈的喊声,常常让我们一下子从明清回到21世纪初的某一天,一下子从浪漫主义回到现实主义了。一盆酸辣肚丝汤,现实地摆在桌上,先前的斯文儒雅顿失,个个操勺,“滋儿——滋儿——”地喝起来。

汤面上,细细的肚丝、玉兰丝,还有木耳丝,飘着,像泛在湖面上细细的莲叶。

——夜色里酸酸辣辣地抽上四支烟,归来,书桌前一坐,心情愉悦,像干了一件大事似的。(2004/11/24)

同类推荐
  • 玉溪三乡论

    玉溪三乡论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为下乡知青、乡村卫生员、工厂工人、学校教工、党校教员、机关公务员。曾在江川县政府办公室、江川县政府、中共江川县委、中共新平县委、玉溪市委办公室、中共玉溪市直机关工委、玉溪市委、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州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履职。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本书是一部对中国当代电影思潮发展历史进行理论批评的专著,同时分析了一些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和流派,论述了它们之间必然的本质联系。
  • 双峰对峙:鬼门关(文化之美)

    双峰对峙:鬼门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阴曹地府的一个关隘;这里,有饱经蚕桑的古迹名胜;这里,流传着许多传奇的历史故事……
  • 中国物质文明史

    中国物质文明史

    本书以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为线索,撷取北京直立人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安阳殷墟、先秦钱币、秦始皇陵、马王堆汉墓、四大佛教石窟、宋代官窑、明清紫禁城等留存于地上和地下的著名文化遗存,以点涉面,以史带论,就中国的远古人类、史前文化、古代玉器、古代青铜器、古代钱币、古代墓葬、古代纺织与服饰、古代佛教艺术、古代陶瓷、古代建筑等独特的物质文化展开较系统的介绍和探讨,内容涉及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宗教学、艺术学、农学、钱币学、矿物学、冶金技术、纺织技术、陶瓷工艺、建筑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
  •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茶酒文化是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其中的载体,不仅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茶酒的历史,文化,名茶名酒等各方面做了系统的介绍,方便读者学习与参考。
热门推荐
  • 剑胎

    剑胎

    世间虽无剑,心中筑剑胎;剑胎孕神剑,纵横天地间!这是一个没有剑的世界,却是一个无数绝世剑修并存的巅峰时代!圣剑轩辕,帝剑赤霄,仁剑湛卢,天问渊虹,蜀山紫青,倚天青釭……当这些名传千古的绝世神兵,都以另一种形式在同一个世界出现,万剑争锋,谁将能真正主宰乾坤?
  • 妃常逃跑:王爷不许抓我

    妃常逃跑:王爷不许抓我

    【正文已完结,放心阅读】穿越次日,嫁了白痴王爷,俩人分房睡,一月后却有孕,于是携家产跑路。王爷追上:爱妃,诱拐皇孙可是大罪,你已被追捕。吓,那就更得逃了,乱皇室血统,那可是诛九族,继续跑……王爷继续追:爱妃,你这都要临产了,你还跑?当然,继续逃,这孩子不是你的。王爷猛追:孩子都生了,你还跑!……【爆笑,盛宠文】
  • 试炼地

    试炼地

    “懦夫与无能者的坟地,神明伊始的摇篮!”某腹黑小精灵举起粉拳,高呼道。“哈啊——是是是,摇篮!”苏叶打了个哈欠,附和着,一副浮夸的“我很忠心”模样。嗯,这是天然呆苏叶被无赖系统强上身的故事,是个被上,咳,悲伤的故事。且看被拐到试炼地的苏叶,如何披荆斩棘,从十万怪物里杀出一条回家的路……“成神什么的,谁喜欢谁去啊!”有日常,有战斗,有游戏,有都市,有仙侠,有科幻,这是我心中的世界……欢迎诸位进qq群一起探讨,群号:559882166
  •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药疗不如食疗

    药疗不如食疗

    常言说:“药补不如食补”,“吃猴头燕窝,不如多吃米馍”。历代医学专家都主张“药疗不如食疗”。“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医张从正指出” 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本书例举了感冒、咳嗽、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腰腿疼、胃炎、便秘、肝病、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失眠、肥胖症、脱发等几十种(类)常见病,从这些常见病的病理病症入手,指出了饮食方面的宜忌,着重推荐了一些食疗妙方。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对常见病症的预防与治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可以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起到一种积极的指导作用,使人在阅读和操作的同时,感受到美食和健康所带来的快乐。
  • 依然想你的我

    依然想你的我

    每个人的青春年少都有过懵懂的爱情,暗恋最美好的事情在于我们都不知道却又互相喜欢着。
  • 邪王盛宠:绝世四小姐

    邪王盛宠:绝世四小姐

    一朝穿越,持神器,降神兽,各大宝物为我所用;一夕重生,斗嫡姐,虐渣男,各路贱人踩在脚下;据说集齐七颗龙珠能召唤神龙,那她身负七大封印怎么办?莫名重生成丑颜废材,离奇穿越还附赠美男?神药?神器?神兽?神秘籍?不好意思,是她的!霸气楼主?废材小姐?神秘血脉?腹黑王妃?不好意思,还是她!且看她翻手为云乱异世,覆手为雨倾天下!
  • 篮坛锋神

    篮坛锋神

    在球场上,他挥汗如雨,如鱼得水在球场下,他情场失意,麻烦不断。最佳新秀、进步最快球员、总决赛MVP,总冠军戒指、扣篮大赛冠军、三分大赛冠军、全明星MVP、常规赛MVP、最佳阵容一队、最佳防守阵容一队,最佳防守球员,一切荣耀对他来说,在球员成长系统的辅助下一切皆有可能。看段天涯如何利用球员成长系统做出王朝霸业================================================================================本文是一本爽文,大家可以先收藏,方便随时阅读,大家的支持是长魂成长的动力
  • 邪道子

    邪道子

    你见过地心引力的反作用力么?他见过。你相信霉运可以转化为幸运么?他相信。他,一个被人称之为扫把星的少年,在决定跳崖的一刻,命运却发生了奇迹般的转折。“他什么都不会,但是他可以打败修真者。”“他什么都不行,但是他可以笑傲三界,将无数强者玩弄于股掌之下。”仙魔劫难,谁主沉浮?紫金星耀,且看他万剑笑苍穹!!!
  • 杰克·伦敦短篇小说集

    杰克·伦敦短篇小说集

    这部文集精选了杰克·伦敦最著名的七篇短篇小说,其中包括几部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