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75900000019

第19章 家话古诗(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中唐诗人李绅写的《悯农》二首之一。这首唐诗所提出的问题是极其深刻的,所蕴涵的思想性是极其深邃的。是啊,会有多少人在吃白米饭的时候,能想起种田人的那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从诗句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看,作者一定对耕作劳动的农民有着很深的感情,这不愧是一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好诗。但是,这首诗也有很致命的硬伤却是鲜为人知的,这硬伤最少说明:诗人并没有切身体验过种田的辛苦。大家知道,“禾”应是水稻早期的禾苗,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既然水稻是农民栽种的主体农作物,任何一个种田人都不可能把禾苗除掉,有种田经验的人应该都知道,农人只会种禾,而绝不会“锄禾”。当然,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非常好的,但是,一首作品的思想内容再好,也不等于艺术也很好,思想归思想,艺术归艺术,如果大家同意我这个学术观点,那就请容忍我把这首诗的艺术问题作一番剖析吧。试解如下:第一句,“锄禾日当午”,问题有二:一是“锄禾日当午”中的锄禾,应当是割稻(或是锄草),试想,农人怎么能把禾苗锄掉呢?这说明作者对农事很不在行。二是“锄禾日当午”的句式,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农人都是等到日当午了才去锄草似的,而事实上,农人基本上都是起早摸黑的在田间劳动,只有特忙的时候才会一干直到日当午,一般情况下,中午也都会稍作休息的,尤其是在赤日炎炎的夏天中午,毕竟酷暑难当。可见,“锄禾日当午”的句子是不合理的,如果作者将“禾”改为“稻”或“草”,“日当午”改成“至日午”不是更好吗?何况下一句中还有一个禾字呢,在同一首诗中能避免重复用字不是更雅致吗?第二句,“汗滴禾下土”问题也有二:首先,农人干活,忙起来都是汗流浃背的,虽然头面上有时也会有汗滴滴下来,但肯定是先流后滴,流多滴少。可“汗滴禾下土”给人感觉,农人干活时的汗水都是滴落在“禾下土”上的。其次,头面滴下来的汗水,也可能会滴到禾苗、杂草、农具或是其他什么上,决不会全都滴到“禾下土”里的。如果诗人能在创作中多加思考,将“汗滴禾下土”改成“汗流禾下土”,就会让人觉得更加贴切、真实和生动。第三句,“谁知盘中餐”也有问题:大家知道,所谓餐就是饭食,古代中国人用餐时用的到底是碗还是盘呢?相信老百姓用的应该都是碗而不会是盘,这是可想而知的,用不着考证。因为不论是稀饭还是干饭,会用碗装的应该还是多数的老百姓,而用盘子装了吃,恐怕只有少数富贵人家的高雅之举。当然,“盘中餐”的现象在现代西餐馆是很多的,但古人写这首诗,应该不是为了忠告公子哥不要吃西餐吧?笔者以为,这首诗是用来教育所有的人的,也包括农夫自己,因为浪费粮食的也有不少是农家子弟。所以,“盘中餐”虽然读起来好听,但总不如“碗中餐”贴切,如果将“谁知盘中餐”改成“谁知碗中餐”就好多了。第四句“粒粒皆辛苦”也有毛病。你想,这“粒粒”指的是米粒而不是人,人才有辛苦,米粒哪有辛苦?大家知道,辛苦是指人类劳作的专用词,作为饭粒是不可以用辛苦一词的。其实,作者只要将中间的“皆”字改为“含”字,变成“粒粒含辛苦”,就会更贴切一些。因为米粒中含有种田人的辛苦是有深意的,但绝不是米粒自身有辛苦。当然啦,也许这是拟人化的写法,写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是常见的,但拟人化的诗句前后总有呼应,比如:“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桃花依旧笑春风”就是拟人化的写法,但这首诗在第二句的“人面桃花相映红”里就已经有拟人化的伏笔了。可这首“锄禾”诗,只有这句突然这样表述,其他句子都没有呼应,如果认为这也是拟人化的写法,实在太勉强了点。试想,要是这首诗不是唐诗,而是投在现代某刊物中的稿件,那审稿的编辑恐怕会将其丢进垃圾桶,如果它出现在高考的考卷中,那被审卷老师打叉应该也是难免的。此外,这首“锄禾”诗还有一个疑问,因为它与“悯农”另一首诗的笔法格调完全不同,其另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四句诗是非常完美的,找不出半点瑕疵,它前两句是对田间劳动细节的高度总结,后两句是对劳苦农民餐桌情景的慨叹,全诗都是运用抽象的手法,对现实人生作概括性的叙述。所以,这两首“悯农”诗,不像是出自同一个诗人之手。然而,古人是宽容的,因为大家都能明白,“锄禾日当午”,是“劳作日当午”的意思,这首诗不但被文人认可了,劳作在田间的农人以及各行业挥洒汗水的人群也都被感动了,所以能流传千古。若将这首诗与前述的二曹诗作相比,那是大不相同的,二曹诗作根本不配与之相提并论,因为这首“锄禾”诗不仅是一首好诗,而且符合古代圣贤的“文以载道”要求,它的美好情操和高尚思想以及艺术品位,都不是那些故弄风搔的诗作所能够企及的呀。

借酒浇愁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李白诗作--《将进酒》的开头两句。本人是在十九岁时读到这首诗的,记得年轻时,每次读到这两句都会热血澎湃。但接下去的诗是下面这样: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莫停杯。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我曾多次吟给朋友听,有的时候,私下吟诵还有陶醉之感。不过,时光如流水,人生如梦幻,现在年纪已大,经历多了,对此诗的感受也不同了。最近,无意中重温此诗,竟发现此诗只有开头两句精彩,后面就都有毛病。先是借酒浇愁,接着狂饮不停,句句带有酒气,满篇都是醉语。

瞧,第三句就开始走样,如果朋友能不因作者是著名的古代大诗人,能够平心静气地听鄙人剖析,那就请看下文:

第三句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朋友,“人生得意”的时候,真“须尽欢”吗?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人,但一得意就尽欢的应该是浅薄小人,怎么竟出自高雅文明的诗人呢?而且,为了“尽欢”,他还接着说“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实在是匪夷所思的。

第四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自古以来,怀才不遇是许多英雄的感受,诗人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应该是很难得的,可接着却是“千金散尽还复来”,当然,如果散尽千金是为了做好事,那真是可歌颂的,但从整首诗看,其“千金散尽还复来”是饮酒的狂态。其实李白的一生也是不得志的,虽然曾经被皇上召见,并在大殿上施展过才华,但并没有真正被用,只是被放在宫后作“玩物”。所以后来“千金散尽”,只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慨。

第五、六、七三句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莫停杯。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好家伙,为了“一饮三百杯”,不仅“烹羊宰牛且为乐”,还大喊:“将进酒,莫停杯。”喊了不过瘾,还要吟唱“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好一个好酒的诗人。

接下来的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为什么会不愿醒呢?哦,“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瞧:“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多么过瘾呀,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唉,赶快再拿酒出来呀,干吗说买酒的钱不够?去,叫童儿把“五花马,千金裘”拿出去“换美酒”,有酒才能“与尔同销万古愁”。

哦,这最后一句可能是点题吧,诗人正是因为不得志,所以才感叹“万古愁”,可是,欲一醉解千愁是荒唐的呀!

嗬,这李白与杜甫相比,实在是两回事,杜甫是善良朴素的“诗圣”,李白是借酒浇愁的“诗仙”。

笑谈古诗

在20世纪50年代,背诵古诗是文人的爱好。记得我六岁时也会背诵一首诗,就是杜牧的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我大哥教三哥背诵的诗,可三哥老是背不来,有一天,大哥又考问,三哥还是背不出来,我在旁边听急了,就插嘴替他背诵出来,大哥听后惊喜地夸了我。

那个时代,文化素质好的文人不仅爱背诵,还喜欢吟诵。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师就经常吟诗给我们听。当年我的老父亲也是这样的文人,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只要他从学校回来,家里的书房就会传出他吟诗的腔调。那腔调很好玩,所以我和老三也经常学着哼。

时过境迁,现在与过去文人已经不一样了,现时已听不到文人的吟诗之声。虽然有一位退休的老作家近几年还在传播他的吟诵作品,但现实中文人已经没有吟诗习惯。当然,现在文人有许多本事是过去文人不会的,比如现在有剽窃篡改的文学作品,过去文人会吗?再比如当今的字、画、音乐可以用来发财致富,过去文人懂得吗?

可以说,现在对诗、词、歌、赋感兴趣的文人越来越少了,虽然都会背诵一些名诗佳句,但这些名诗佳句好在哪里?相信多数人不会去想这种问题。尽管鉴赏古诗佳句的文章还有人写,可剖析名诗佳句弊病的文章却少见,因为剖析名诗佳句弊病是难得好感的苦口良药,只有鉴赏佳作才是锦上添花颇受欢迎之事。如果能了解现代文化圈,那你一定会知道,只有新人新作被否定的事例,没有名诗佳作被剖析的文章。

严格地说,面对古诗,不可能没有高贤发现弊病,但为了不招惹麻烦,除了赞美还是赞美。其实笔者也没有逞能之意,这些名作问题的剖析,只是我《家话古诗》中的反向思维,意欲与家人交流自己的领悟心得而已,再说在我的《家话古诗》中,先是正面赏析古诗,如《“淡妆浓抹”有深情》等,然后才有反向思维的心得,倘若见解不同的读友阅及,权当在下无知笑谈。

同类推荐
  • 青春小荷

    青春小荷

    青春的力量总是需要通过青春的文字来张扬。青春的文字难免会带些稚嫩、青涩,缺乏成熟和老辣,但唯此,才能显示出它的新鲜,它的活力,它的真诚,它的激情。作者的文字清丽、干净、细腻,这也是女性写作的一大特质。在《生命中没有不能承受》中,作者以细腻而又充满情感的文字,详细地描述了一只公鸡的生存状态。从公鸡的觅食、打鸣、表情、形态等诸多逼真的细节描写中,生动地展现了动物身上的灵性,从而引出了个人对人生的一种思索和理解。类似这样的文字,在她的散文、诗歌及其他文体中经常出现。
  • 磐石文葩(康式昭文学奖获奖作品集)

    磐石文葩(康式昭文学奖获奖作品集)

    最近一些时日,我随王能宪(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院长)等同志在四川成都、广安、眉山及香港等地,为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举办纪念活动,我俩深感川人的伟大。小平同志能在历史大转折时期,从根深蒂固的极“左”营垒里突出重围,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实在显示出巨大的智慧、英明的决断、远大的眼光。
  • 毛泽东读《水浒传》

    毛泽东读《水浒传》

    本书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毛泽东对《水浒传》文本的阅读,对小说作者和点评者的评论,以及对《水浒传》版本的关注;第二单元是毛泽东对梁山好汉革命精神、斗争艺术、经验教训的提炼、阐扬和运用;第三单元是毛泽东对小说人物的漫议、分析和引证;第四单元是毛泽东解读和运用《水浒传》在政治生活中受到误解的辩驳以及晚年他发表谈话引起“评《水浒》”运动的评析。总之,本书把一位革命家解读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整个情况和新鲜见解全部展示在读者面前。
  • 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

    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

    本书分为“中国西部民族团结考察报告”、“中国东部民族团结考察报告”以及“世纪之交对中国民族政策调整的思考”三编内容。
  • 北大学子美文

    北大学子美文

    作品以刚柔的审美意识,以细腻优美的笔调,抒发了相思之委婉,情意之缠绵,失意之感悟,理智之潜流等多维多味的心之情结,情理深处蕴含着温馨之感,给人以情的启迪和美的陶冶。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方位理性的展示了当代高等学府学子的高层次的情感阅历和深层次的人生感悟。作者缘其所好,自由挥笔,或叙事,或阐理,或抒情,坦率地表达了个人思想志趣,淋漓尽致地宣泄内心感受,真实地叙说所见所闻所感,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交相辉映,叙事、抒情和说理相得益彰。
热门推荐
  • 春风寒雨

    春风寒雨

    90年代中期,江海市“春风电子器材厂”面临改制。在这场从没经历过的事变中,厂内和厂外的人们各自为了自身的利益,展开了一场博弈。夏天雨和厂长王为民都提出了方案。王为民等人为谋取最大的利益,暗中对夏天雨发起了攻击。夏天雨这么些年,从下乡到农场,再到回城进了厂,波折不断。他的感情生活也很不顺利,并且被对手用来作为对付他的手段。丛蓉年轻漂亮,和夏天雨有过一段情缘,虽然知道这是一段很可能不会有结果的感情,还是一直在等待着什么。丛蓉被卷入了这场暗斗。她为了帮助夏天雨,付出了许多,甚至牺牲了身体,最终帮夏天雨挽回了被动的局面。改制的事情终于以妥协的方式结束!
  • 重生之第一夫人

    重生之第一夫人

    "她上辈子识人不清,死到临头方才看清相伴多年的枕边人,竟是只货真价实的白眼狼!栽赃陷害,夺她家业,为他辛苦怀胎,等来的却是他要和另一个女人结婚的消息!含恨而死,好在老天怜见,给她重新来过的机会!这一世,她要让前世染指过叶家的罪人全部付出应有的代价!却不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她步步为营,筹谋算计别人的同时,自己竟也成了某个神秘大人物势在必得的诱人“猎物”……"
  • 嫡妻原配手札

    嫡妻原配手札

    每一个得宠的小妾,背后都有一个愚蠢残忍的嫡妻。每一段真爱背后,都站着一个永远同丈夫脑回路不一样的嫡妻。每一个被男人当‘宠物养’的小妾,背后还是有一个好强争胜的嫡妻。可以说是嫡妻们的各种配合,成就了小妾和渣男的真爱。继室善解人意,体贴温柔;小妾妩媚多姿,温婉恭顺,淡然不争。那么那些被炮灰的嫡妻原配呢?当现代司法女王穿越为嫡妻时,她走上了拯救嫡妻和专治各种玛丽苏的道路。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当真。
  • 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对名著的速读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速读使你能够花费较少的时间与精力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具体到本书来说:假如你想了解作者的情况及作品的写作背景,你可以阅读“作者简介”和“作品档案”部分。假如你想了解一部名著的主要情节,你可以阅读相关篇目的“内容概要”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中的主人公,你可以阅读“主要人物形象”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本身的艺术成就与名家对作品的评价,你可以阅读“文学成就”和“名家点评”部分;假如你想记一些名著中的精彩篇章,你可以阅读“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假如你读了这几部分而起了阅读原著的愿望,“名家点评”“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则指明了原著的精华之所在。
  • 峥嵘卍挽歌

    峥嵘卍挽歌

    峥嵘的岁月,悲叹的挽歌,英雄的末路,枭雄的崛起。在这战火纷飞的世道,除孤之外,和人胆敢称雄!
  • 六十种曲双珠记

    六十种曲双珠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春SayGoodbye

    青春SayGoodbye

    她跟他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她跟他注定不能在一起;他问,我们之间还会有结局吗;她说,我们之间没有开始,何来的结局。
  • 光荣日以后

    光荣日以后

    在昨日之前,春花、秋色、白雪与明月俱皆明明白白、干净明了在光荣日以后,万物不在我心,花树自开自落、日月自明自熄
  • 永镇荒宇

    永镇荒宇

    不知几度险死还生,几度魂碎欲亡。一路高歌伴苍茫白骨,血雨腥风!一垄青衫,一柄血剑,一声狂啸!杀意凌九霄,桀骜屠天骄!平凡少年,不甘平庸,偶得神秘残剑,从此鲤鱼跃龙门,离家族,拜宗门,游苍玄,修武道。。。。。前方无路,便染血成海,白骨成舟,缔造传奇,接受信仰,成为传说,永镇荒宇!
  • 曾公遗录

    曾公遗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