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15000000027

第27章 中医中药(13)

谈起灸法我们先要从火说起,原始人类对火的发现、有关取火的发明及对火的使用在人类卫生保健史上有重要意义。火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御寒,使人类减少因风寒而引起的外感疾病和长期居住在黑暗潮湿处所导致的寒湿病;可以防御野兽的侵袭,加强自卫能力,减少与猛兽搏斗而致的外伤性疾病;可以使人类由食用生食转为进食熟食,减少肠道传染病、消化性疾病、寄生虫病及其他有关疾病的发生;可以提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程度,促进人体的发育,提高人体素质,增进健康,延长寿命。而更重要的是为灸法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早在几千年前,原始人在烤火取暖、煮食或篝火驱赶野兽时,有时可能会被溅出的火星灼伤。当溅在患病的原始人身上时,这种局部的烧灼减轻了某些疾病的症状。多次反复出现这种情形,久而久之,就使人们受到启发。他们开始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干枯的植物茎叶作燃料,对局部进行温热刺激。

艾叶,别名艾蒿、灸草、狼尾蒿子。为菊科植物艾,或同属植物野艾的叶子,于春、夏季采摘,阴干或晒干,去掉绒毛,粉碎贮备。艾叶含挥发油和芳香油,并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多种必需氨基酸、胡萝卜素、泛酸、胆碱,以及维生素B1、B2、C等。性味苦辛、温,无毒,有理气血、治菌痢、逐寒湿、安胎、止血等功用。艾叶具有易于燃烧,产热持久,气味芳香,不易脱落,资源丰富,便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艾灸按治疗方法分为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及温灸器灸等。“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艾条灸”包括温和灸、雀啄灸等。“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温灸器灸”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施灸,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当今,艾灸疗法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它简、便、效、廉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广泛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人们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加人体抗病能力,以抵制病邪的侵袭。《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中老年人多阳气衰退,应宜施艾灸起到补火助阳,振奋精神的作用。

鲍姑,名潜光,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约生于永嘉三年(309)一个官宦兼道士之家,其父亲鲍靓亦名静,晋代道教徒,字太玄,原籍东海(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约生于公元260年。鲍靓,“禀性清慧,学通经史,修身养性,学兼内外”。多次奉命征战,官升至黄门侍郎,南海郡太守。当时带着他的独生女潜光。也就是世称的鲍姑,赴广东南海上任。鲍姑从小就深受道教的影响,随父亲学道学医,通晓医术、炼丹、修身,对医学钻研甚深。曾有诗赞颂:“越井冈头云作邻,枣花帘子隔嶙峋,乃翁白石空餐尽,夫婿丹妙不疗贫,蹩辟莫酬古酒客。龙钟谁济宿瘤人。我来乞求三年艾,一灼应回万年春。”诗意大概就是鲍姑行医采药,其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医术精良,擅长灸法。她是采用越秀山脚下漫山遍野生长的红脚艾绒施灸来治疗疾病,并以专治赘瘤和赘疣而闻名天下。因此。后人称此红脚艾为“鲍姑艾”。

传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鲍姑在行医采药回归途中,见一位年轻姑娘在河边照容边照边淌泪。鲍姑上前一看,见她脸上长了许多黑褐色的赘瘤,十分难看。乡亲们因此都鄙视她,排斥她,没有想娶她的男人,不能出嫁,因而顾影自泣。鲍姑问清缘由,即从药囊中取出一些红脚艾,搓成艾绒,用火点燃,轻轻地在姑娘脸上熏灼。不久,通过鲍姑的灸治,姑娘脸上的疙瘩全部脱落,看不到一点疤痕,变成了一个美貌的少女。她干恩万谢,欢喜而去。通过这个故事可以体会到她的灸法独特,医术精湛。但遗憾的是,鲍姑没有留下什么著作,后人认为,她的灸法经验可能渗入到他丈夫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该书有针灸医方109条,其中灸方竟占90余条,并对灸法的作用、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都有较全面的论述。

近年来,随着鲍姑艾灸的神奇故事及人们对艾灸疗法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逐渐得到了医学界的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艾灸在临床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理伤续断的中医正骨

在中国最古老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有记载,早在2000年前,中国的医师们就掌握着一种神奇的技术,不用透视、不用开刀,单凭双手触摸皮肤就能判断骨折的情况,同样也只使用双手,就能治愈骨折,这就是中医正骨。这种神奇的古老医术,火眼金睛,解读人体的奥秘,妙手仁心,书写生命的奇迹。

相传在北宋元丰三年时,神宗腰腿疼痛,找了很多良医,也用过许多仙丹,但时经三年依旧不愈,而且逐渐加重,不能行走。他常说,老天不保佑我,除非华佗再世,否则我的病就不会好了,只有等死。有一天夜里,他梦到一位白眉银须的老人,对他说道:“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伊水河畔,王氏梦献,可解汝疾。”说完就消失了。神宗很高兴,醒来后,急忙派人找到王梦献。王梦献来到宫中,在床前边和神宗边说笑边在神宗腰部一摸,竟然使疼痛少了许多,三天后,就不再疼痛,经过七天的治疗神宗就可以像原来一样的走路。神宗非常高兴,为王梦献题一匾——“华佗再世”。王梦献告老还乡之后,一天,一位老农大哭来求诊,说自己没有病,特意为鸡来求医的。原来,老农在山坡耕种时,看见一只野鸡,就用石头把鸡腿打折,抓着了它。邻家恶霸却说这只鸡是他养的,非要老农赔这只鸡,还非得和以前的一模一样,否则就要赔一两黄金。王梦献听后很生气,答应为鸡治病。他随即将鸡提起,在折腿上一捏,随手向空中抛去,只见那只公鸡扑扑翅膀竟活蹦乱跳地跑了起来,没有一点受伤的样子!这就是神奇的中医正骨。

其实,早在先秦时代,正骨术就已经出现。在周代,骨折就有了专用医学术语——折疡,在医疗分工上也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那时,治疗骨折的手段还相当直观:在骨折发生后,用双手硬生生地将骨折掰回原位,并使用竹板固定。在秦汉时期才形成了正骨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继而世代传承。《神农本草经》中也记述了不少治疗金创、骨折的药物。晋代葛洪曾经广泛的搜集民间的秘方、验方,撰写成《肘后备急方》,在此书中总结了一系列的骨折急救方法,指出:“包扎的时候,可用竹片夹裹,……千万不能让患处转动。”又提到:“裹缚疮口,要用旧布,要扎的不松不紧,像系腰带那样最好。”这说明在我国晋代,中医已经掌握了用小竹片夹缚治疗骨折的先进方法。

隋唐时我国诞生了现存最早的中医骨科学专著——《仙授理伤续断方》。这部书全面地总结了以往的治疗经验,针对骨折损伤的不同情况,提出整复手术的十大原则,首论整骨手法的14个步骤和方剂,次论伤损的治法及方剂。书中记述了关节脱臼、跌打损伤、止血以及手术复位、牵引、扩创、填塞、缝合手术操作等内容。到了宋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危亦林为中医正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骨伤科的发展又添上了辉煌的一笔。危亦林,江西南丰人,元代著名医学家。他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将历代的著名方剂和经验良方进行总结编撰,用了十年的时间,编写了《世医得效方》一书。书中记载了很多关于正骨术的内容,如骨伤整复等。书中论述了四肢骨折和脱臼、脊柱骨折、跌打损伤、箭伤等及其治疗手法,并记有多种医疗器械,特别是对脊柱骨折最早提出采用悬吊复位法,这是伤科史上的创举。他还主张骨折复位前先麻醉,倡导“十不治症”等理论,开创骨科损伤预后诊断的先河。他对中医正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但丰富了我国古代骨伤科治疗的内容,而且为后来骨伤科的全面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明代,在太医院中把“折伤科”改为“接骨科”,进一步从伤科中把正骨科分出来,反映了正骨科的发展。这一时期关于正骨科的著作明显增多,其中著名的有薛立斋的《正体类要》、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等。到了清朝,我国正骨科的成就更加辉煌,成书于清乾隆七年的官修医书《医宗金鉴》,对清以前我国正骨学科做了最全面的总结,其中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正骨是中医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种方法。目前使用的手法有拔伸、旋转、屈伸、横挤、分骨、折顶、回旋、纵压、分筋、拨络、理筋、弹筋等12种,每种手法都有其适应证。但是由于绝大多数有移位的骨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复合的,所以就必须同时采用几种手法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不管怎样,其目的就是要纠正移位,使骨对合,最后再用小夹板外固定。使病人的骨伤得以愈合。

其中的“小夹板固定”属于中国首创,其后被许多国家效仿,堪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的伟大贡献之一。这种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动静结合原理,既有固定局部伤肢的作用,又不严重妨碍肢体的功能活动,就在固定又不完全固定两者之间恰当地解决了治疗上的矛盾,对骨折愈合十分有利。比如说,前臂骨折后用小夹板固定,这样既能很好地稳定骨折端,又可以有效地促进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骨折愈合的同时功能也随之恢复。如果采用石膏固定,超过一个月以上,尽管骨折愈合了,但关节有可能发生僵硬,其功能恢复很慢。

源远流长的中医正骨疗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损坏少、副作用少,甚至可以说是无损坏、无副作用,以“不开刀、不吃药、康复快、花钱少”为特色,因此,被称为“绿色疗法”。可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骨折、关节脱位、小关节功能紊乱、软组织挫伤,以闭合治疗为主。它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几千年的实践证实,确实行之有效,是中医骨伤科的精髓,是中医宝库中的珍宝,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2000年的历史中,中医正骨这项朴素的技术代代传承,针对不同部位、不同骨伤的中医正骨手法开始渐渐成熟起来,同时,形成了技术特点自成体系的正骨流派,使中医正骨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清末政权动荡,中原征战连绵,一直默默生存的正骨奇术再次繁盛起来,一时间,出现了天津苏氏、福建李氏、北京双桥老太太等正骨高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河南洛阳平乐的郭氏正骨。传说50多年前,千年古刹白马寺附近平乐村的郭祥泰得异人传授正骨术,成一代名医。郭祥泰得正骨医术,传说有三:其一是师从洛阳道士祝尧民;其二是受业于孟州同姓道人郭益元;其三是得传于路经平乐的武林高僧。郭祥泰之后,郭氏子孙不断努力,平乐郭氏正骨,逐渐成为一大学术流派。50多年前,“郭氏正骨术”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女士,将祖传秘方献给国家,并创立了中国第一所正骨大学——河南平乐正骨学院,今天,全国中医正骨界的骨干名医,70%都是“平乐出身”。

但是中医正骨也有令人感到遗憾和不足的地方,这是因为正骨术往往是具体而又微细的手法操作,难于用文字表达,只能靠老师口头传述:再加上在封建社会里正骨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他们生活在民间,为自身和后代着想,往往只传儿子不传外人,严重影响了这种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尽管如此,我国传统的正骨术,经历代人民的创造发展和正骨医家不断地归纳总结,依旧如百川归海,终于形成了独立于世界医林的中医正骨学,不论是理论上的前沿,还是手法上的高明,都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推拿

中医推拿疗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华祖先就在与野兽搏斗中或劳动中,应用一些能够祛病的抚摸手法,使推拿这一起源于人类自卫防御本能的自发医疗行为逐渐发展成为人类早期的医学手段。《史书》记载,黄帝时期的名医俞跗就将“案抚”这一古代推拿技术应用于临床。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对推拿也有所记载,那时称为按跷,这说明当时我国已有推拿疗法。

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卜辞中,就有女巫医为人按摩治病的记录。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众多学派思想,并对推拿治疗疾病有所记载。在命名上,当时已将用手法抑压和揉扶的疗法称为“按摩”;将使患者屈伸手足、呼吸俯仰的疗法称为“导引”、“跷引”,两法合用,称为“按跷”、“挢摩”。《韩非子》、《老子》、《墨子》、《史记·扁鹊传》等对推拿疗法都有记述,并且形成了一些手法。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按摩术也随医学发展而形成独立体系,出现了我国推拿按摩史上的第一部著作《黄帝岐伯按摩》10卷,在推拿史上有很大影响。

经过漫长的岁月,按摩术在我国逐步得到了发展。晋唐时期前后近700年,推拿按摩已发展到鼎盛阶段,并且推出小儿按摩的新方法,这一时期的《诸病源候论》和史称三大方书的《肘后备急方》、《千金方》、《外台秘要》,集中记载了按摩术在这一时期的杰出成就。按摩成为宫廷医学教学的四大科目之一。《唐六典》介绍了按摩可以治疗“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八疾,大大拓展了按摩的应用范围。此时。我国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医学知识与技术随中外交流的扩大,远播海外。

宋元时期按摩术受到严重阻碍。宋代太医局取消隋唐以来宫廷教育中设置的按摩科。尽管如此,以收集民间单方、验方为主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仍记载了宋代医家在按摩上所取得的成就。这时期很重视手法分析。

明代,是中国推拿发展史上的第二个盛世,太医院又重设按摩科。在小儿推拿方面初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公元1601年,我国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问世,小儿推拿作为推拿学科的一个分支已经形成,并在辨证、手法、穴位、治疗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此外,这一时期首先提出“推拿”这一学科的名称。

清朝,虽然太医院撤消了按摩科,但正骨推拿、一指弹推拿、保健推拿等都相继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另外,清代的推拿医师在运用推拿治疗伤科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医宗金鉴》中,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伤科推拿这一推拿方法在此时期基本形成。

同类推荐
  • 七字经趣谈老北京

    七字经趣谈老北京

    中国历史上流传千古的《三字经》里三个字为一句的语言,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这穷。”不仅归纳概括得非常精辟,而且比较符合科学知识。因此,笔者深受启发,思来想去,能不能像《三字经》那样,用几个字的文句,趣谈老北京呢?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丁明秀编著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有关内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大话台州人

    大话台州人

    江南有一块地方民风迥然,既有江南人本有的温婉,也有北方人的直爽彪悍。这儿的人个性鲜明,崇尚“大”文化,传统习俗和现代潮流在这里完美地融合,不好奇他们都是一群怎样的人吗?才女作家王寒以辛辣幽默的“大话”描绘了这个她深深热爱的故乡。
  • 中华喜事大观

    中华喜事大观

    喜——是百姓生活的福气标志;有喜——就有了生活中的居家之祥气;民间有喜——就有了极力向上的如日中升之瑞气。喜,是民间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志。喜,是一种好日子、好心情、好时光、好前景。喜,是一种民间传承明光的文化。喜,总是异彩纷呈:大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五节、清明节等,诸多时节,百姓都会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歌舞蹁跹。喜,是艺术作品:喜字、喜花、喜联、喜礼仪、喜乐、喜歌、伴嫁情歌、祝颂寿诞、喜寿星座、剪纸泥塑、匾额壁挂、绣品礼花等等。喜,无处不在,是一种吉祥文化。
热门推荐
  • 老婆,我们复婚吧!

    老婆,我们复婚吧!

    在童音的眼里,连靳除了那张脸之外,一无是处!嘴巴贱,招蜂引蝶,就是一个人见人恨的花花公子!在连靳的眼里,童音除了那张脸之外,一无是处!爱乱想,口是心非,就是一个让人厌烦的疯婆子!他们互相厌恶对方,但他们却又是夫妻,共同拥有着一个三岁的女儿!★“我受够了!我们离婚!”两个人爽快的签了离婚协议,从此是路人。他被女人追,她到处黑他,她被男人追,他到处搞破坏,童音怒了,“准你到处留情,就不准我找男人?连靳你够了,你也只不过是前度,ex懂不懂?!”连靳笑了,“怎么了?怎么?我怎么了?我就不准你勾三搭四怎么了?”童音真想一刀劈死这不要脸的男人!“老婆,我们复婚吧!”“你丫的给我滚远一点!”
  • 恶魔的人界之旅

    恶魔的人界之旅

    她,魔界化身;他,普普通通的人类;将发生什么样的事来演绎人鬼之恋?富有神话色彩的校园故事将为各位展开!期待你的关注哦!
  • 都市最强锦衣卫

    都市最强锦衣卫

    概括:古代锦衣卫重生在一个经常毒打妻子的丈夫身上,从乡村开始,行走都市。事业路线:铁骨铮铮的拳击锦标赛之路!主旨:当他知道李小龙后,决定做李小龙一样的男人!他要将华夏功夫,带向全世界!“若我重生在早百年,病夫二字之前,将不会是东亚!”安琰如是说。“一个正直、刚毅、还有点好色的锦衣卫。”作者如是说。“小白文。”读者如是说。“古穿今,代入感不好,题材小众,扑。”编辑如是说。“这简介不错,他吗的投一票看看!”看这简介的帅哥美女,如是说。
  • 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二:情商成就智慧(上册)

    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二:情商成就智慧(上册)

    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告诉我们:追求需要了解人生的轨迹,而成功则需要科学地认识自己。人生的成败,究竟是命运主宰的还是自己创造的。探讨与预测人生的发展,是一门学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生的未来是由现在的自我多种要素决定的。本套丛书集当代多家的研究成果于一体,系统地阐述了各种要素对人生历程的影响,它通俗易懂、体例活泼,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风格清新,读者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与愉悦。人生测试,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好的人生未来。愿本丛书能给读者带来发现自己的快乐,带来明天的幸福人生。
  • 银河奥特曼之星河守护者

    银河奥特曼之星河守护者

    今天就从今天开始,明天就从明天开始。若能铭刻下全新的故事,不是很好吗?。。。能再赐予我一点力量吗?不要停下,因为你正被追赶着!就让风逝去。。。把这思绪传递给你!
  • 曙光-爱与恨

    曙光-爱与恨

    命运,让五个好友再一次的相遇,曾经的回忆已经成为了无法挽回的过去。当再一次相遇,爱与恨充斥了每个人的思想。当面对前途,面对金钱,面对扭曲的爱情,当面对旧爱,面对新欢,他无法正确的面对自己的内心;而两个可怜的女人确实男人争夺的牺牲品。跟随着曙光,见证一场爱与恨的交锋。
  • 网游:女孩,放开那只禽兽

    网游:女孩,放开那只禽兽

    (正文完)【蓬莱岛社团出品】榜上有名怎么了,不还是把帐号拱手让人了?玩个小号就自在了?不还是被系统给耍的团团转?15级的新人背负着罪恶值,整天顶着红名跑她容易吗?好不容易走狗屎运拿到了门派掌门信物,结果只要死亡等级就清零,这不是坑爹呢?!“身为我的徒弟,你自然是只能被我杀。”多么狗血而少女的对白,只是,师父,为嘛你刚说完这句话就真把我给杀了呢?!并且爆走了身上唯二的装备,难道您是要您的徒弟以后穿着肚兜满地图的跑吗?在游戏里,总有那么几个奇葩,那么几个极品。最让她憎恨的却不是名单上打算封杀的仇人,而是设计组的那群J人。“女孩,放开那只禽兽!让我先来!”“……”“……你为什么杀我。”据说,那天的夕阳特别的红。据说那天,榜上的某高手,被人杀白轮回去了……【温馨提示】女主网游,全文走轻松路线。存稿丰富,更新稳定。
  • 婚君

    婚君

    齐光是一名昏君,女昏君。他从小就知道她是天之娇女,眼光高于顶,对于情爱从不在意,但是他也知道总有一天她一回头就能看见他。
  • 异界之双绝武士

    异界之双绝武士

    「起点第二编辑组签约作品」━━━━━━━━━━━━━━━━━━━━━━━━━━━伟大的炼金术师佐息摩斯开创了属于炼金术师的时代,而其传人却因为对炼金术认知的问题从而产生内讧致使炼金术师协会每况愈下!穿越到蒂斯大陆的周俊,在意外获得由贤者之石铸就的骨骼以及精神类顶级幻兽杰米之后,融合魔法与炼金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天衍功法的辅佐下,创造了魔炼师这个史无前例的强大存在!就让我们跟随周俊,一同行走于这条王者之路!━━━━━━━━━━━━━━━━━━━━━━━━━━━ps:简介总是众口难调,但是更新快不虐主,这下没话好说了吧^_^
  • 武噬巅峰

    武噬巅峰

    一个平凡的少年,被一个突然出现在胸口的纹身,带上了修炼的征程......神秘的图腾,苏醒的神兽,洪荒的遗迹,是否能让他披荆斩棘,杀出成神之路?仙道的纷争、妖魔的阻挠、无尽的挑战,又是否能阻止他问鼎至尊的脚步?武炼、通神、天道、天尊......这是强者之路,这是王者征途。为你讲述一段酣畅淋漓的神话,一段热血疯狂的传说。玄奥的武功、绚丽的法术,神、仙、龙、佛、魔、鬼、妖、兽,尽收眼底,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