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89300000018

第18章 古代世界战争悬案破译(15)

但是,卡斯特没有等到特立和约翰指挥的军队到达和汇合,就开始了行动。他于翌日早晨把其部队分成三个分离的作战单位,而且不顾其侦察员提出的关于夏廷和苏森特部的人数大大超过其部队人数的警告,发起了惊人的攻击。他命令其部下弗雷德里克·宾廷带领一个作战单位从背后阻截其发现的任何印第安人,随后派马尔古斯·雷诺带领其士兵进入印第安人的营寨,促使印第安人向后退,而卡斯特本人和由260名士兵组成的主要作战部队计划在既定地点发动攻击并完全消灭印第安人。战斗的结果可能是完全出乎卡斯特所予料的。西丁·巴尔等人所领导印第安勇士迫使马尔吉斯·雷诺的士兵在弗雷德里克·宾廷率领的队伍进入角色之后立即退了下来。卡斯特及其士兵占领了一座小山,但在不足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完全被数达2500名英勇善战的印第安人包围,并被全部消灭,卡斯特将军也未能逃脱恶运。印第安人在消灭卡斯特及其部队之后,旋即转过来,向雷诺和宾廷的队伍发起冲击,尽管后者在听到卡斯特队伍激战的枪声时,已损失严重,并被迫处于守势。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时分,零星的枪声持续到翌日凌晨才趋于沉寂。当这次战役的美国政府军总指挥阿尔弗雷德·特里将军到达时,印第安人已顺利撤走。

这是美国陆军在征服西部印第安人战争中遭受的一次最惨重的失败。那么,这次失败的责任由谁来负呢?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卡斯特将军轻举妄动,一意孤行,盲目自负,并企图为全国树立英雄的形象,这是导致美军失败的基本原因。另外一些人认为他是在上级的命令范围内而行动的,失败的责任不应由他负。还有些人则认为,责任应由雷诺和宾廷来负,他们行动缓慢,并且对卡斯特不信任,从而使卡斯特陷于孤立无援的处境。但是,许多证据是相互矛盾的,并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卡斯特为什么会被印第安人打败。

“缅因”号战舰为何突然爆炸

1898年初,正当古巴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美国政府借口保护本国侨民的人身安全和商业利益,命令“缅因”号等4艘战列舰驶往古巴哈瓦那港口。2月15日21点40分,“缅因”号指挥官查尔斯·D·西格斯比刚把写给妻子的信塞进信封,熄灯号吹响了,心中油然升起一种说不出的快感,觉得号声比往日更为美妙动听。正在这时,突然一声巨响,信封飞落在地,舰身震得向左舷倾侧,接着就开始下沉。船上一片漆黑,浓烟呛鼻。幸运的是,船上350名船员总算还有90人死里逃生。说也怪,“缅因”号在爆炸前没有一点前兆,真可谓突然爆炸。美国政府在爆炸原因尚未查清之前,就一口咬定是西班牙人炸沉的,并利用“缅因”号事件大作文章,在全国上下制造反西班牙的气氛,其目的就是为对西班牙发动战争制造舆论,以便最后用战争手段夺取西班牙的殖民地。因而“缅因号事件”成了美西战争的导火线。

美西战争早已成为世界历史上一个事件,而“缅因”号战舰突然爆炸沉没的真相至今不明。调查没有?调查了。当时美西两国都组织了力量进行调查,但双方调查的结论显然不同。

美国是在拒绝西班牙联合调查的建议后而单方进行调查的,调查报告断定:“附在舰身上的一枚水雷引起舰前部弹药库爆炸。但不知水雷系何人所放。”实际没有查出真实原因,只是最后断言系水雷炸沉的。后人对此一直持怀疑态度。1911年将“缅因”号残骸打捞上来,发现舰身的整个前半部被炸毁,甲板和舷侧都被炸掉了。这正是船上弹药库和锅炉所在的部位。在船的这一部分,约1/2的船底仍然在原来的位置,主要在右舷一边。这不正是对美方的调查报告的否定吗?

西班牙在美方拒绝联合调查后,也对这次事故进行了调查,而且还对若干曾目睹或耳闻爆炸的证人进行了较详细的讯问。西方调查报告认为“缅因”号爆炸是内部原因引起的。这与1911年将该舰打捞上来所检验的情况相接近,但也难说其准确的程度,疑点仍然存在。

后人根据美、西两方的调查情况和美国当时的势态进行分析、推理和猜测,提出的看法也很不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

(1)“存煤自然说”。

这是美国海军上将海曼·G·里科弗所持的看法。他在1976年“用现代技术为基础进行推断,断定是由于毗邻火药库的煤舱自燃所致。”这种推断有它的可能性,但也不能完全肯定。因而也没有得到公认。

(2)“锅炉爆炸说”。

认为“缅因”号的突然爆炸,是该舰上的锅炉爆炸发生的事故。这种看法,仅是一种推测而已,没有证据,难以令人信服。

(3)“故意爆炸说”。

美国历史学家约翰逊持这种看法。他认为这次爆炸很可能是美国那些主张对西班牙打仗的人搞的。他们生怕冲突得到和平解决,所以“决心采取疯狂的行动,只求引起新的麻烦”。还有的猜测,“非常可能是美国为了煽动国内舆论反对西班牙和制造战争借口而自行炸毁的。”这都是根据美国当时的战争狂热行为进行推理后得出的看法,有些道理,但证据提不出来,也难以解除疑问。

诚然,“缅因”号为何突然爆炸,到底是其本身发生的故障引起还是人为破坏,也就是说究竟是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看来,目前已无法查清。

杜威舰队为何轻取马尼拉

在1898年美西战争中,美国海军准将乔治·杜威所指挥的远东分遣队,是由九艘舰船组成的,但没有一艘是真正的战舰,而且全是用蒸气机发动的,其中四艘是装有铁甲的巡洋舰,两艘是易受伤害的炮舰;还有一艘其速度是较低的快艇。正是这样一支小型舰队在菲律宾马尼拉湾在与力量相当甚至更为强大的西班牙舰队的交战中,轻而易举地打垮了西班牙舰队,攻取了马尼拉。

杜威舰队取得的胜利是美国从内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期间的最大的胜利、而时间只用了半天。根据杜威将军报告,西班牙人蒙受了300人死亡和400人受伤的重大损失。美国方面只有6人受轻伤,1人受重伤。美国人对战争的胜利兴奋异常。杜威将军一夜之间变成英雄,成为美国人的楷模和英雄。美国海军部助理部长西奥多·罗斯福打电报向杜威将军表示祝贺并幽默地宣称“每个美国人都是你的债务人”。

对于美国杜威舰队取胜的原因在史学界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史学家如詹姆斯·查思等,认为其是出奇制胜。早在1898年2月,当杜威将军率领的美国舰队到达香港时,他就获得了重要信息:许多美国人,尤其是报纸编辑和出版商,正在谈论美国军舰“缅因”号在古巴哈瓦那被炸沉的情况,认为那是西班牙人所进行的破坏行动。随后,杜威收到了美国海军部的电报,要求他使舰船做好准备,装足燃料,一旦美国与西班牙宣战,就及时投入战斗。

杜威舰队航行600余英里,很快于1898年4月25日黄昏时分到达马尼拉湾的入口处,而且没有遇到抵抗。马尼拉湾入口处的两上关键地点是埃尔弗赖莱和科雷希多岛,两者都是西班牙人用大口径大炮护卫的要塞。在这种形势下,杜威让一艘战船首先进去,但两个要塞都没有作出阻止的反应。随后,杜威的全部战船在夜幕笼罩下进入马尼拉湾,直到午夜时,西班牙人才开始行动。尽管杜威的舰船上的大炮没有一尊像西班牙人拥有的大,但仍然压住了来自埃尔弗赖莱和科雷希多岛上的火力。同时,杜威的舰队逐步向西班牙人的战船逼近和开火。就这样,杜威的舰队顺利地控制了马尼拉湾,占领了马尼拉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是一种解释。

不过,关于杜威舰队轻取马尼拉的原因,还有另一种解释,即西班牙人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和迅速反应的能力。如前文所述,当杜威舰队接近马尼拉湾入口处时,西班牙人为什么不开火,而直到杜威舰队已进入马尼拉湾后才开始行动?当时参加进攻行动的一个美国水兵曾作过解释。他说,杜威舰队距科雷希多岛南侧约有四英里时,西班牙人的炮火很难达到目标,连美国舰队的后尾战船都有幸逃避西班牙人的炮火。但是,仍然存在着无法解释的原因,这就是,在美国舰船处于西班牙人炮火攻击范围时,即在美国舰船离西班牙人炮火攻击范围之前,为什么西班牙人的炮火还停了很长时间?

杜威将军对他的胜利或西班牙人的失败,则作了别出心裁的解释,尽管他的解释仍然不能使读者完全信服。杜威事后解释说,西班牙人作过并实施过一种特别的决定,在马尼拉湾战斗期间,西班牙人把他们的舰船都下了锚,以争取占有较大水域的利益。但是,这样在事实上等于西班牙舰队司令蒙托约将军自己已承认失败。他既不是呆子,也不是胆小鬼,他根据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和国内领导的指令,被迫放弃了加强苏比克湾防御的任何想法,事实上被禁止加强其在整个水域的舰船的防御能力。他甚至把大多数舰船停泊在装满岩石的平底船的背后,隐藏和保护起来,等待美国人中计,以便发泄他的仇恨。这说明西班牙舰队的指挥官由于受到其上司的干扰,虽然作了广泛的防御布署,但由于没有重点,而导致了惨重的失败。

此外,有的人或许还会认为,美国舰队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它在军事技术上比西班牙略高一筹,然而战斗中的某些细节却作了否定的回答。美国舰队胜利的本身表明,美国人的炮术并不比西班牙人高多少。当美国和西班牙两国的舰队最后决战时,美国的大炮向大型而又不灵活的西班牙舰船打了6000发炮弹,但击中目标的还不足150发。

还有,当人们看到美国舰队凯旋时,有没有想到其背后起作用的因素、即美国在其陌生的菲律宾群岛发动突然袭击而又获胜时,有没有别国的支持?答案应当是肯定的。当杜威舰队宣告胜利时,在马尼拉湾立即出现了英国、日本和德国人的战舰。尽管德国采取如此突兀和无礼的态度,以致使杜威舰队不得不对一艘德国鱼雷艇开了一炮,但是英国和日本人似乎采取了十分友好的态度。在这次海战前后,日本和英国与美国究竟有什么默契,而西班牙人对此有无了解,至今依然不得而知。

因此,时至今日,关于杜威舰队一举打败西班牙舰队,顺利攻取马尼拉的原因,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仍然是个十分有趣的问题。

同类推荐
  • 自然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自然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它是我们人类的主要情感,是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起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就是对自然界不断探索、不断解密的过程。而我们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探索和破解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前进的。随着科技发展到现在,我们的认知也越来越广泛。
  • 生活的科学

    生活的科学

    科学早已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无时不刻的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渴望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快乐……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魅力无处不在。本书分居住的科学、交通的科学、饮食的科学、穿着的科学、生活中的高新技术五部分内容。
  • 探索与发现

    探索与发现

    从钻木取火、结绳记事的远古时期发展到今天虚拟网络的数字时代,人类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数千年来,我们人类所经历的最美妙的事就是神秘。而所接触的未知领域越多,人类对未来勇于追求和探索的精神也愈强。本书以最生动的文字,最精彩的图片,将这些神秘现象的奥妙娓娓道来,与青少年朋友们一起探索种种扑朔迷离的科学疑云。
  • 不可思议的发现(走进科学丛书)

    不可思议的发现(走进科学丛书)

    1993年5月20日傍晚时分,法国第31工兵团在塔尔纳——加龙省布洛科镇进行常例的跳伞训练。一开始,如同平日一样的正常,一样的壮观——一架架铁鸟在空中腾飞,一朵朵伞花在空中优美地绽开,向地面飘落下来,红色的夕阳给白色的伞花抹上一层粉红,给壮观的训练场面增添了几分瑰丽的色彩。
  • 破解日食与月食(趣味科学馆丛书)

    破解日食与月食(趣味科学馆丛书)

    “趣味科学馆”丛书,是一套自然科学类读物。丛书包罗科学的多个领域,涉及“信息化”、“绿色革命”、“发明、“生态资源”、“航天”、“军事”、“日食、月食”等当下热门关键词,有引领读者关注热点、提升其认识水平的现实价值。刘芳主编的《破解日食与月食之谜》为丛书之一。《破解日食与月食之谜》内容涉及日食与月食的各个侧面,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排列组合。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热门推荐
  • 王子公主故事

    王子公主故事

    很早以前,有一个国王。国王有一个美丽、聪明的公主,公主的才能和智慧受到所有臣民的称赞,可是国王却认为一个姑娘,不会有什么了不起的见识和本领。
  • 河流穿过针眼:音乐卷

    河流穿过针眼:音乐卷

    本书分为六卷,均为作者多年写作精华,其中音乐卷《河流穿过针眼》为作者的音乐随笔,共计73篇文章,皆与音乐,乐器,歌曲相关,语言流畅,写作手法独特,篇篇角度不同,独树一帜,优美感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与音乐有关的散文集。
  • WSL音乐梦

    WSL音乐梦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旌水流连

    旌水流连

    亭江畔,亭江畔,十载风依旧,草声花语随人变。白沙旧为景,鹅石今成患,愁坏了白鹭点点,急懵了杂鹜片片。暮色笼江岸,嶙峋参差,却是旧时芳甸。道模问我:美景何见?有夜渔归舟,笛声唱晚:官道清清,桃红李白,莺燕自现。
  • 鬼灵小丫头:戏弄坏神仙

    鬼灵小丫头:戏弄坏神仙

    啊!你为什么又亲我?!神马?你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你想再次亲吻的脸颊,是为了回到原来的时空去?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虽说你挺帅的,但是也不应该编出这种骗鬼的理由来吃我的豆腐吧!茉莉沉默着心里在不断盘算着怎么做才能惩罚这个死小子,却没想到,他竟然……又一次亲上了自己!
  • 袁崇焕传

    袁崇焕传

    本书主要写袁崇焕的一生,写他如何打败天命汗努尔哈赤和天聪汗皇太极,又写崇祯帝中反间计、杀袁崇焕而使皇太极成为袁崇焕的克星,本书重点写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袁崇焕为辽事而投笔从戎,为辽事施展才华,也为辽事建树功勋,因辽事而召唤仇神,因辽事而惨遭冤杀,也因辽事而垂千古。
  • 钟灵毓秀孤木旧

    钟灵毓秀孤木旧

    一个普通的丫鬟,因一场天祸,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醒来后发现自己在一个简洁的茅草屋里。少年温润如玉,是他救了自己?他不提,她也没问。后来他说,难道她要以身相许?她说,有何不可?……殊不知,他们已卷入一场权谋的纠纷之中,另一个人出现了,这个人,是想争夺天下,还是想争夺她?
  • 傷夏

    傷夏

    一场花开,一场相爱。一次次回眸,便成永恒。因爱相识,因爱相伴。....我如碟,君似花,蝶恋花,花依蝶。不依流年,一许今生为红颜。
  • 惊险迷踪(走进科学)

    惊险迷踪(走进科学)

    本文主要内容为奇特的游戏、与狼群激战、人鼠大战、人鲨大战、绿色魔鬼、袭人巨鼠、淤泥逃生等。
  • 异界魅影邪君

    异界魅影邪君

    明玄大陆,一名穿越者以地狱杀神的身份悄然降临。从无到有,看他怎样一步一步化平凡为不朽,叱咤风云,笑傲群雄,踏上世间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