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9800000012

第12章 随笔(1)

苏轼小品之趣

苏轼的小品散文,多有意趣。先说情趣,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黄州团练副使苏某书。”在这里,散步即是散心,从而绘出一幅优美宁静的庭中月色图。苏轼在黄州,心情本来不佳,幸而能随遇而安。更妙的还在于有友朋相伴,默契于心,这才遣去独处的孤寂。

再看理趣,多是出于智慧的观照。如《记游松风亭》中所写:“余尝寓居惠州嘉祜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两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文中所写,等于参禅悟道,真可以看作苏轼的人生观。苏轼一生,困境居多。但他之所以没有被困境击倒,就在于能够找到自适。从实质上说,当是出于一种达观的心性。这或许与天性有关,但更多的仍在于人生的历练,真个是见惯不惊。从苏轼身上,不难看出庄子和陶渊明的流风余韵。到了晚年,苏轼又由惠州再贬至海南,足迹已走到海角天涯。就命运来说,那无疑是雪上加霜。但从心态来看,则仍能自解。如《试笔自书》中所说:“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措。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之可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文中所写,可说是一篇寓言。虽出之于想象力的发挥,却不无哲理的启迪。历尽风波,反而有一种坦然。北归途中,苏轼在《书舟中作字》中这样说:“将至曲江,船上滩欹侧,撑者百指,篙声石声荦然,四顾皆涛濑,士无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变更多矣,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人生至此,已见出无所不在的从容。

还有谐趣。比如《书临皋亭》中这样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本文之妙,不在于言简意赅,而在于那种诙谐。本来面对如此美景,自可陶然一番。加之酒醉饭饱,一时间也可忘却愁肠。但作者偏说“若有思而无所思”,这是寻常文士不敢下笔的。因作文之道,为患意浅,便不得不求深。苏轼此文,看似无多深意,实则心态上极为自在。而惭愧一说,说明个中自有省察,并非真个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或许对苏轼来说,这正是难得的放松。再如《书赠何圣可》:“岁云暮矣,风雨凄然,纸窗竹室,灯火青荧,辄于此间得少佳趣。今分一半,寄与黄冈何圣可。若欲同享,须择佳客,若非其人,当立遣人去追索也。”本是自己所欣赏的情境,却想着分一半与友人,但前提是友人要能够加以领会。倘若不然,则要追回这种情境自享。个中意趣,除念念不忘那点情致外,还在于有一种调侃。

此种善意的嘲讽,苏轼文中所在多有。又如《二措大言志》所写:“有二措大相与言志。一云:我平生不足,惟饭与睡耳。他日得志,当饱吃饭,饭了重睡,睡了又吃。一云:我则异于是。当吃了又吃,何暇复睡耶?吾来庐山,闻马道士善睡,于睡中得妙。然以吾观之,终不如彼措大得吃饭三昧也。”文中二措大言志,志不足道,但从中仍可见一种淳朴的人性。作者虽出之以嘲讽,却是充满善意的揶揄。又如《马梦得穷》:“马梦得与仆同岁月生,少仆八日,是岁生者无富贵人,而仆与梦得为穷之冠。即吾二人而观之,当推梦得为首。”先讲友人与自己一样穷,然后又将穷之冠这样一顶高帽赠与友人,即是一种揶揄。但也只有在好友之间,才可开这样的玩笑,否则尽管拿自己作陪,仍是有所得罪。人生本是一场体验,但各人遭际不同,因而观感有别。对苏轼来说,凡足迹所到之处皆有诗文,写作早已成了精神的寄托。尽管他是以乌台诗案获罪的,但并没有吃一堑长一智,不是说苏轼没有那点聪明,而是唯有在诗文中才能寄托他那丰富的精神。这情趣理趣谐趣等,虽说意趣各别,却都是一个丰沛心灵的流露。

(原载于《阅读与写作》2010年9期)

板桥与竹

梅兰竹菊,为四君子。

其中竹与兰都是郑板桥熟稔的画材。

兰之幽,偕君子而归隐;竹之劲,又见出士子之节操。不过虽说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板桥显然更喜欢竹。“唯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众卉许同栽。”这样竹便高标独立出来,从而摇曳在他的精神世界里。

竹对板桥来说,真可谓是“居不可一日无此君”。茅屋一间,修竹数竿,是他反复吟味的情趣。竹进入板桥的视野,不仅是生活的点缀,而且还营造出一种生活情调。竹影婆娑,人在画中,这自是文人化的情调,何其雅致。个中人烹茶品茗,写字作画,吟咏不倦。心与境偕,恬然自适,便自然远离了富贵铜臭之气。

板桥写竹,自成格局。他画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神理俱足。除了自适心意外,郑板桥还赋予了竹多样的精神内涵。“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坚劲而多节,可比君子之节操。板桥傲岸,且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他不屑于拜迎长官,又不忍鱼肉百姓,最终也只能弃官而去,图个洁身自好。

仁者之心,触物而动。“衙斋卧听萧萧雨,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由竹叶沙沙,他想到了民生疾苦。“萧萧”一词,尽得竹之风韵。板桥画竹,清瘦居多。此等瘦损,并非人比黄花瘦的忧郁,而是君子固穷的本色。

板桥弃了乌纱,归隐扬州。他靠卖画为生,自食其力。“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竹之清瘦,其实就是自我的写照。不过伴竹而居,又可从吐放青绿中得其灵秀之气。这样的两袖萧萧,才不是一味枯瘦,反而风姿潇洒。

(原载于《福建日报》2001年7月9日)

倾听流水

且看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我看见,流水在浅的地方遇到云杉树根的障碍,于是冲着树根潺潺鸣响,冒出气泡来。这些气泡一冒出来,就迅速地漂走,不久即破灭,但大部分会漂到新的障碍那儿,挤成白花花的一团,老远就可以望见。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面临免不了的一场搏斗而收紧肌肉一样。水颤动着,阳光把颤动的水影投射到云杉树上和青草上,水影就在树干和青草上忽闪。水在颤动中发出淙淙声,青草仿佛在这乐声中生长,而水影显得那么调和。流过一段又浅又阔的地方,水急急注入狭窄的深水道,因为流得急而无声,就好像在收紧肌肉。太阳不甘寂寞,让那水流紧张的影子在树干和青草上不住地忽闪。”

读这样的文字,很能感受到一种节奏,那就是水的流动。同时,相伴着这条林中小溪,作者又有细致的观察,尤其是光与影的捕捉。可以说一路相伴,就有一路的发现。作者发现,水流的声音,就是彼此的招呼。“小溪的生活中,就这样一会儿泡沫频起,一会儿在花和晃动的影子间发出兴奋的招呼声。”且不管哪里的水都会聚在一起,汇成溪流,去拓开自己的空间。“小溪流经树林的全程,是一条充满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我的意识就在这持续不断中形成。”最终,小溪是汇入了大洋,而一路相伴的我,也来到了一个百花争艳的世界。作者通过一条小溪的流淌,展现出大自然的美。

对于写作及作文来说,唯有训练出敏锐的观感能力,才会多有发现。再如《最初的小溪》:“我听见一只鸟儿发出鸽子般的‘咕咕’叫声,轻轻地飞了起来,我就跑去找狗,想证明一下,是不是山鹬来了。但是肯达安静地跑着。我于是回来欣赏泛滥的雪融的水,可路上又听见还是那个鸽子般‘咕咕’叫的声音,并且一再一再地听见了。我拿定了主意,再听见这响声时,不走了。于是慢慢地,这响声变得连续不断起来,而我也终于明白,这是在不知什么地方的雪底下,有一条极小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我就是喜欢这样在走路的时候,谛听那些小溪的水声,从它们的声音上诧异地认出各种生物来。”作者喜欢大自然,致力于发现大自然中的诗意。这里写的,就是从听觉中分辨出最初的小溪所发出的声音。

不用说,作者的感觉是很敏锐的。但此种倾听不只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乃心灵的发现。又如《在溪边》:“小白桦树虽早已展枝吐叶,却隐没在高高的青草中了。当年我拍摄它们的时候,还是在第一个春天,那时在这棵小白桦树底下的雪中,有一条小溪的源头,溪水在一片发青的雪地中流去,看去像一条黑带。自从那些小白桦葱茏郁茂,树下长出各种带着五颜六色的小穗、小球果、小叶柄的草以来,小溪中有许多许多的水流走了,小溪本身也长满了墨绿的浓密的薹草,密得使我没法知道溪里现在还有没有一点水。这正如我本人眼下的光景:自从我们分别以来,不知有多少水流走了,如今凭我的模样,谁也没法知道我心灵的小溪仍然在欢腾。”生命犹如一条小溪。有多少溪水流走了,就是有多少时光逝去了。仅看外表,或许人事已非,正如时光不再。不过只要那条心灵的小溪不曾汩没,就可一直倾听。作者的笔下始终流淌着一片春天的水,一片水的春天。

如此文字,是建基于精细观察之上的感悟。而感悟的文字,在普里什文的随笔中所在多有。如此感悟,仍是不离观感的,却蕴涵着哲理。倾听流水,流淌的是时间,是生命,是美好及无尽的追求。

(原载于《教师报》2010年3月17日)

简单生活

美国的梭罗于我们并不陌生。他的文字,字里行间,常常会流露出东方的智慧。梭罗分明是一个东方式的哲人,不过他并没有一心追求冥冥中的那个道而遗弃这残缺不全的世间,只是不去迎合苟同而已;同样他也没有经天纬地的胃口,念念不忘天人合一。他只是选择了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调谐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读《湖滨散记》,其中的《经济篇》很重要,从中可以看出梭罗的生活观。他对工业文明很反感,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寄居者。于是他才要回到自然中,去过一种更为简朴的生活。他并非完全排斥物质,只是觉得不能过于依赖物质。人必须获得一些生活的必需品,但不该过于舒适。按梭罗的理解,所谓舒适就是按时髦的方式烘烤自己,从而大大地阻碍了崇高向上之心。他在湖边盖了房子,并认真计算投入的费用;他也种了地,同样认真地对待地里的收成。但他不同于农人的,是没有去养猪养鸡,也就是说并不在乎财物的多寡。他认为多余的财富只能购买多余的东西,至于灵魂方面的必需品,金钱连一件都买不着。于是他也反对过度劳作,那样精神空间的自由也就大大地限制了。

天地之间,山水无有穷尽,梭罗只是选择了一个湖。但他认为说到风景,最美丽最富表情的也就莫过于一个湖了。湖是大地的眼睛,山与水的凝聚。人们凝视着湖泊,就可以量出自身特性的深浅。湖是一面镜子,可以完全地映现出一个人的灵魂。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结庐而居,住了两年零两个月。这既可视为回归自然的一个尝试,同时也是他生命中最为闪光的季节。梭罗要求作家将自己的生活作一番简朴而真诚的描述,而不是仅仅写一些道听途说的别人的生活。在这里,他真个按照自己的愿望做到了生活选择和写作方式的统一。

住在一个小湖滨,过着一种简单的生活。人从对物质的依赖中解放出来,头脑也就变得清晰了,它可以好好地迎接黎明,跟着黎明一道醒来。只有清晰的头脑,才能感到万物的生机。自然的春天来了,内心的春天也复苏了。一场春雨过后,青草更青了;同样,一旦有更好的思想注入生活,前景就会越发光明。在梭罗眼里,最高的境界就是单纯的便利。

然而,过简单的生活又是需要定力的。梭罗选择湖滨作为栖所,并非回归于原始的耕作,而是为了找寻一个适宜沉思的处所。他回避了许多无谓的交往,在孤独中沉思,沉思即是抵挡孤独的唯一方式。漫长的孤独中,许多思想有了足够的时间去生根去发芽。而只要有了思想,人的神智就健全,而不至于发疯。沉思中,思想融入万物的本体,物我同一。梭罗认为,大部分时间里独处都是有益于身心的。既可避免听到许多嘈杂的人语,又可用心倾听自然的天籁。虫鸣鸟语,风声雨声,各种声音交相来去。这些在文明世界里不被看重的声音,却成了梭罗思想的奏鸣。

同类推荐
  • 迈向比较文学第三阶段

    迈向比较文学第三阶段

    本书第一辑“学科理论建设”,主要探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发展,提出了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学科理论问题;第二辑探讨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主张及其方法论体系;第三辑“变异学研究”,创造性地提出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拓展和加深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视野和深度;第四辑“跨文明研究”,紧扣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基本特征,从跨文明的角度探讨了建立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相关问题。本书由曹顺庆著。
  • 红楼花影

    红楼花影

    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花,开到荼 蘼花事了,只剩下这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它的花语是最终的美丽。《红楼花影》中爱到荼蘼,没有在生命中最好的年华遇上最好的你,生命 中最灿烂、最繁华、也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 读破金瓶梅

    读破金瓶梅

    《金瓶梅》是一部传世杰作,被称为“第一奇书”。《金瓶梅》主要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和政治与社会的众生相,刻画了西门庆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和以潘金莲、李瓶儿等诸多女性。 徐景洲的这本《读破金瓶梅》以札记形式笑谈《金瓶梅》这部奇书里的奇人奇事,点评人物性格,品味艺术技巧,阅读注重细节,行文亲切有味。
  • 鲁迅的鼻子

    鲁迅的鼻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高价买草、有这样一位总经理、防盗绝招、我的朋友杨金远、吹牛的雅与俗、致北京交警一把手、我是这样变俗的、作序与穿超短裙、南湖公园、妈祖作证:钓鱼岛自古是我们的、春天的期待、我们的想象力有多大等。
热门推荐
  • 幻影小黑侠Ⅰ午夜黑客

    幻影小黑侠Ⅰ午夜黑客

    唐豆豆最大的理想就是成为世界级的网络侠客,在网络中呼风唤雨,那该多么爽啊。但是与好朋友丹墨在深夜动的一次歪脑筋让他们进入了一个奇怪的世界。才四十不到的叔叔苍老得像八十岁的爷爷?集体神秘失踪的少年们到底在哪里?大怪的阴谋又是什么?外表华丽漂亮的无忧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秘密?铺天盖地的人偶挡住了去路……孵化室的鸡蛋里装的居然是恐怖的天蚕宝宝。少年们在陌生的世界里挣扎战斗,他们能救出被困的少年吗?又能否找到回去现实世界的道路?看梦想成为超级黑客的唐豆豆在遇到邪恶黑客的引诱时,他的良知与正义又会让他做出怎样的选择?一场惊心动魄的奇妙之旅,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吧!
  • 鬼瞳

    鬼瞳

    佛经里记载,在这世界上有五种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肉身之眼,晦明不分,见影不见暗,眼之见并非物之实,而我之眼,则为可见之物之本,因为我的眼睛能见鬼!
  • 我的助手是女娲

    我的助手是女娲

    青年不慎“失足”没想到却碰上女娲……女娲要求同居,那……那得交点房租什么的吧?没有钱?造东西?咱先说好,造人我可不要!【强化??】两百毫升杯子当桶用。报废汽车当跑车使唤。【??手表】力量、速度、耐力、反应力随时强化。【许愿???】咳咳,其实它的模板是多啦A梦的小口袋。PS:??=屏蔽。不过女娲说了,这些好处不是白给的,你得帮我对付天神,还得保护小盘,估计还要替我补补东西。PS:大家不要乱YY,作者不会这么无耻的,谁告诉你小盘就是盘古了?谁告诉你补补东西就是补天了?你们太YD了……***************************************新人新书,急求支持,点击推荐与收藏。不给的话女娲说了,把你们重新回炉造一遍,据说菊花换成向日葵……
  • 金刚般若经赞述

    金刚般若经赞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十年如梦记

    十年如梦记

    大规模的兽潮不断的屠戮着人类,把人类逼到了几个大型城市苟延残喘着。在这渐末世的世界里,看张傲天带领着他的小队如何崛起,如何走向人类的巅峰。
  • 凤泣血:倾城颜

    凤泣血:倾城颜

    她只是和亲公主的小跟班,除了把晟王府那些女人斗得鸡飞狗跳外,真的没其他本事了。可是,那个臭王爷为什么让她出谋划策?好吧,如果非要承认,她还是有那么点小小的医术啦,只不过,来到古代后英雄无用武之地,最多就是纸上谈兵而已,谁让人家曾经学的是西医呢!原本很欢声的生活,在公主意外死亡后变得不一样,臭王爷怀疑她,为了洗刷冤屈,查找真相,她历经千辛万苦。然而,真相却是更大的阴谋……
  • 小小观止

    小小观止

    它是一道生命轨迹,如魂魄飘荡在寰宇。它久久不肯散去,只为证明存在的痕迹。它是匆匆苍生渺小之一,顺千年变化随波逐流。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它第一次这样问自己,它睁开眼第一次看这片世界,用启蒙的灵智询问这个环境,开启生物第一次谛视星空的大门。
  • 前世今生缘究竟梦琉璃

    前世今生缘究竟梦琉璃

    ——十里桃花终只为你而开,昙花一现只愿得你回眸,醉倾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你若爱上他人,我定允你一生幸福。只愿用我今生今世换你我来世再爱。这是一场跨越两世的爱。前世,他是首富独子,她却只是一个普通女孩。他与她终究是一场孽缘。前世的她为他而死。她未喝下那碗孟婆汤,只为在来生寻找他。然而来生。她却来到一个不知是古是现的时代。他是一国太子,她是天之娇女。可后来她却发现,他并非那个他。终于。她找到了前世的那个他。却没想到他为她也未喝下那碗孟婆汤。他说自己前世与今生相貌不同。她究竟是否会信任他?这场轰轰烈烈的爱能否延续?那个为他付出生命的她能否与他厮守来生?
  • 无限时空流浪者

    无限时空流浪者

    起点亦是终结,一个从中二开始的梦,如今该是完成的时候了。
  • 冷王毒妃:嫡出小姐不好惹

    冷王毒妃:嫡出小姐不好惹

    本是相府嫡亲大小姐,却生性懦弱为生父不喜,遭继母欺辱,。娘亲临终前订下婚事,未婚夫却被庶妹迷惑意图悔婚。现代用毒高手穿越而来,相府变天,曾经的废柴不复存在。只是这个冷酷无情的王爷是怎么回事,明明互看两生厌,却因何非要强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