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6200000018

第18章 跋涉中的印痕(5)

我不是一位纯粹的诗人,且让我以诗人的名义,对康丽赋予我们生命意义上的一份诗意的力量,礼赞!

跋涉中的印痕

徐涛曾对我说,他是把文学当宗教,当信仰,当一生的伴侣。这话听起来带有几分悲壮的味道,很有些像圣徒的誓言。事实上,徐涛跋涉在创作之路上,孜孜矻矻,一直以实际行动印证着他对文学的这份虔诚。

我与徐涛相识于1992年6月的《莽原》文学培训班上。初识徐涛,感觉他是一位忠厚、实在、对文学满怀赤诚的人。那时我还在小镇上开着一家诊所。因为是邻县,我们文友之间偶或有一些走动,喝酒聊天,畅谈文学,纵论人生,那份融融情感,至今令人回味、十分留恋。后来,我辗转到省城发展了,徐涛也因生计问题四处漂泊。间或有电话联系和信函往来。这期间,尽管生存环境较为艰难,但徐涛的写作始终没有放弃,梦想不曾间断,且歌且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2002年7月,徐涛在江苏无锡打工时,出版了第一本个人诗歌作品集《爱情·乡谣及其它》(中国文联出版社),这标志着徐涛的创作日趋成熟和质的飞跃。当我接到文友徐涛的赠书,先是感佩,继而感动。感佩的是作者对文学创作的执着。感动的是手头拮据的徐涛,出书竟是靠着打工和亲友的帮忙实现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了这番执着的追求,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徐涛在文学之路上一定会走得更远,更美的风景会离他越来越近。

《文学的印痕》是徐涛的第二本作品集。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发表的评论、随笔、诗歌等近百篇(首)。我曾在几位朋友面前探讨过徐涛的为人及为文。平民精神与草根意识始终贯穿在他的创作中。在他的身上,足以体现当今时代的文人风貌与草根文化创作的诗人品质。生活中的徐涛是坚韧的,厚道的,甚至有些不善言辞,但他的诗(如《爱情》、《豫南·茶乡》、《渔家傲》、《淮河,我故乡的河》等)却写得洗练空灵,意境优美,蕴含丰厚,生活气息较为浓郁,让你在不尽地阅读中不断获得美的享受;而有的诗(如《怀念屈原》、《象棋启示录》、《关注科索沃》、《我残疾的妹妹》等),让你强烈地感受到,这位性格有些内敛的乡村诗人,似乎将自己满腔的情感都倾注在作品中,那份恣肆汪洋,那份情真意切,汇聚成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浸染着你,拍打着你,震撼着你。读徐涛的诗作,让你感觉到诗人和生活贴得很近,他是在用心、用情、用意为我们构筑一道道精神的篱笆,让我们在母语里尽情享受由文字编织所带来的快乐、温馨与温暖。

《文学的印痕》是一本综合作品集,虽然有些“杂”,但这份“杂”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杂糅,它较全面、深刻地为我们展现、阐释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忠实地记录了作者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的点点滴滴,为我们呈现了一道了解社会的多元图景,让我们在跋涉者的每一步印痕中,捡拾更多闪光的珠贝。在这本作品集里,我不仅领略了徐涛的精短诗作,更是集中研读了他的部分文章,即便是一篇短小的《祭祖文》也让我对他刮目相看。徐涛的阅历,徐涛的知识面,徐涛深厚的古文功底,已为他积淀了丰赡的创作准备,信手拈来的一个素材,在他的笔下都变得很有意趣。说“杂”,绝对没有贬低或不屑的色彩,它有力地证明了徐涛在创作上是个多面手,让我看到了他的才情,显现了他不可小觑的艺术禀赋。这部作品集,将是徐涛的一次创作转折,或曰新的起点。

在《文学的印痕》里,我很吃惊、也很高兴地看到作者的评论潜质。此前,我仅仅知道徐涛的诗歌创作已渐臻佳境,对他的评论知之不多。但他的评论,像《永远的海子》、《局部的田君》、《解读温青》、《一路风尘的歌者》、《书写传奇的人》等等篇章,条分缕析,到位深刻,令人信服。我曾与作者交流过,信阳不缺诗人,但缺少纯粹意义上的评论家。倘若徐涛能在这方面潜心研究,有所突破,假以时日,信阳的文坛,定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百花齐放,百花争艳,而热闹异常……

再读韩英

韩英先生来信说要出一本《韩英微型小说百篇》(评点版)作品集,嘱我为其点评1~2篇微型小说,我欣然应允。说实话,我这几年因一直忙于编杂志,很少写作了,尤其是微型小说。写评论方面的文字,更是少之又少。我一直认为我在理论体系方面缺少架构。但韩英先生让我为其写点评,我在惶惶然中恭敬不如从命了。韩英的文学创作活动,作为一种“官员文化现象”,早已引起文坛的瞩目,我对韩英的总体评价也不是三言两语就完全可以说透彻的。

我和韩英先生相识是在十几年前的一次创作笔会上。在此之前,我就知道韩英先生身居佛山市委副书记、佛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要职。一个真正的从政者,在地方党政领导岗位上任职,长达30来年,竟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创作出30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并且不断地被转载、评介等,实属不易。那次笔会之后,我和韩英先生偶尔也通一通电话,韩英先生也把他新出的作品集不断地寄给我。韩英工作之勤奋,创作之刻苦,令人肃然起敬。通过交往,透过作品,我能感知韩英先生无论为官、为文,还是为人,都是严谨认真的。水管里流出的是水,血管里流出的是血。他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生活态度,使得他的作品充满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田的梦幻》是一篇亦真亦幻的微型小说。作品写了主人公韦先生生病出院后,被转到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修养。偶然的一天,韦先生发现了一块田园,“那田成方,那树成行。那田里是绿油油的禾苗,那树上是金灿灿的果子……”然而好景不长,韦先生却又发现在田里盖起了工厂,那工厂的烟囱和排出的废水,一下子击碎了韦先生心中梦幻般的境界,韦先生又一次病倒了。

在这篇作品里,作者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尤为敏锐而深刻的社会问题:在人口急剧膨胀的当今时代,我们如何解决因人口急剧增长而面临的生存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在建国初期,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许多目光短视者,为了一时之利、一己之利,滥采滥伐、乱建工厂,环境在破坏,地球在呻吟,这种“挤压”的结果是,只能让自己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令我们窒息,濒临毁灭,到头来我们不得不饮下自酿的苦酒,自食恶果。

在这篇作品里,作者没有直接写因乱建工厂而引起的一系列恶果,而是巧妙地运用主人公韦先生出现的“梦幻”来警戒人们——“……他再定睛看山下那块田,田里不再是禾苗,而是房子,密密麻麻的房子……从窗口伸出小孩儿的头来,从门口伸出老人的头来了。他们都张着大口要吃的,要喝的!啊!啊!!啊!!!那些房子从田里升腾起来了,逼向山顶上的韦先生,韦先生大喊大叫:‘救命啊!还田于农民吧!’”这如其说是主人公在呼喊,毋宁说是作者在向我们社会呐喊。

《介木惊梦》和《田的梦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介木惊梦》仍然带有“梦幻”色彩:高级园艺师介木,一觉醒来,满头黑发变成了满头白发。这件事本身就够奇的,但更奇的是介木做了一场恶梦。在这场恶梦中,介木看见几个庞然怪物把白兰树当小葱头吃了下去、把绿地当成蛋糕一样吃起来。他们甚至还口吐狂言,会把天下所有的绿地都吞下去!介木情急之下和这几个怪物厮打起来……

介木虽然是做了一场恶梦,但醒来后却真的发现满头黑发变成了满头白发。作者运用梦境,虚实结合,有些类似于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亦真亦幻中,再次为我们敲响了如何对待环保的警钟。关于环保,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似乎早已不再是新鲜的话题了,但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惩罚,也决不是危言耸听。

毋庸讳言,韩英的这两篇作品,情节稍显单一,主旨表达有些直白,但这是韩英9年前发表的作品,用今天的眼光再去打量其艺术水准,就多少有些苛刻了。韩英先生是一位颇具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忧患意识,这两篇作品今天读来仍然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和震撼力。

记者与作家:“两驾马车”并驾齐驱

提及奚同发,有人会很自然地把他和记者职业联系在一起。有人甚至开玩笑说,身为记者的奚同发,由于工作成绩的突出和优异,其职业光环盖过了创作成就。我认为此话有失偏颇。严格来说,“记者”是同发的“专业”,“作家”才是同发的“业余”;同发在把“专业”做大做强做精做深之后,不忘“业余”,把艺术触角不断伸向生活最深处,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挖掘感人至深的生活细节,并最终编织成五彩斑斓的艺术花环。

同发因为写了大量优秀的新闻稿件,被圈内外誉为“名记”。更多的时候,在特定的场合下,人们很容易把他和记者职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忽视了他曾作为创作者耘云播雨的身影,这也是自然而然、不足为奇的事情。

我和同发私交进一步深厚也是这几年的事情。同发和我一样都是性情中人。按他的说法,我们是这种私下说话照样可以拿到台面上来说的人。因为同在一座城市,又都对文学比较执着,因此对同发的关注也就格外多起来。我真正关注同发的创作,是我在《故事世界》做主编其间。在这期间,我突然觉得同发的创作活动格外多起来:他不断地写作品支持我,频频被转载,获大奖,有的还被作为试题进入研究生考卷……此时的奚同发,格外热闹起来,由其闹出的动静大有如繁花万点,装扮着本已寂寞的文坛。我们这时再回过头来细细打量同发取得的不菲成绩,蓦然发现:其实同发早已让“记者”和“作家”这“两驾马车”并驾齐驱在文化艺术的林阴道上了,格外引人注目,并驰骋向纵深处,愈来愈远……

同发这次要出一本评点本的小小说集子,并且大多是由名作家来担纲评点,预计此举无疑会给小小说文坛又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修理工老黄的艳遇》是一篇具有浪漫情怀的作品。老黄的“艳遇”完全是一厢情愿的,或曰自作多情。老黄的“艳遇”随着美人的层层“剥笋”,最终从云端回到现实中来。我们在欣赏美时,一旦被假象挑破了眼睛,往往作痛的是在心里。好在具有浪漫情怀的老黄很快明白了这一点。

《牛二》是用误会法来构织全文的。牛二的爹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乃至全家人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丽诗篇。不幸的是,用生命铸就民族之魂的同时,也演绎了牛二当汉奸的丑剧。直至全国解放,人们才弄清牛二为了报仇当假汉奸的真相……至此,一个为了国恨家仇、民族大义、忍辱负重、甘愿牺牲的牛二形象,跃然纸上。

《戕母》是写母爱的。母爱是古今中外千古不变的主题。同发的这篇《戕母》在表现母爱时,却显得有些特别。小说的开端犹如电影镜头,一下子切入到要表现的时空里,鸟粪滴落在狗蛋的脸上,他猴子般地爬上树杈,欲捣毁鸟巢,却看到了令他心灵震颤的一幕:一只鸟妈妈正在用嘴给幼鸟喂食。作品的悲剧帷幕由此徐徐拉开。

在这篇作品里,作者没有交代狗蛋的生活背景,只写了和他相依为命的娘,写了因处境窘迫不断拿娘撒气的狗蛋的忏悔。作者不惜笔墨,大肆渲染母爱这一主题,几个放学归来的孩子高声背诵那则有关母爱的故事,更是把作品的悲剧意味推向高潮,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整体艺术感染力量。当“良心发现”的狗蛋,真诚地扑向来给他送饭的娘时,悲剧因此彻底诞生了——娘以为是受了委屈的狗蛋又要来拿她撒气,“闭着眼,身子急转,想用背迎接牛鞭,可她的头却重重地撞在一枝断树枝杈上”……

这就是母爱。可怜天下父母心呵!母爱无处不在。

《你在他乡还好吗》和《玉儿,你好!》是写转型期下人的生存状态。晓雷和玉儿,在他们的身上都打下了时代的烙印。他们都在变。他们在蜕变中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己,有时连最本真的做人底线都残缺了,模糊了。

晓雷,这个只“一心向往未来当大诗人”的人,“总是傲视一切”,当爱情遭遇变故时,这时的精神追求不得不向物质低头。生活的尴尬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无论你曾经多么高贵。

发生在玉儿身上的变化是有别于晓雷的。玉儿的嬗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总是笑得“格格朗朗”的花朵般的女孩子,突然因为一场感冒引起嗓子沙哑,就变得不笑了,变得敢嚼干脆的蝎子,变得敢把蛇、龟、鸡三物煮汤喝……

总之,这个时代一切都在变。玉儿的变化是“物质富有了,精神世界却贫乏了”。晓雷的变化却远没有玉儿那么幸运。在这个转型期的今天,我们真诚希翼奇迹出现在晓雷和每个人身上,希翼他们在求变中固守一道更美的风景。

纵观同发的这5题作品,或多或少还存在某些不足。譬如,有的篇什情节稍显单薄,主题有待开掘,有的题材不够出新等。当然,我知道这是同发的早期作品,好在瑕不掩玉,我说这些绝无半点求全责备的意思。同发是位率真的人,他收入这类作品,或许也是想保留其创作轨迹罢。

我对同发的创作一直是持看好态度的。身为记者的奚同发,是很出色的;身为作家的奚同发,同样是会很优秀的。

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我的文友周鹏飞

同类推荐
  • 明白为谁工作

    明白为谁工作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该把它当作学习和个人成长的一部分,将每一件任务都作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什么行业,搞清楚“你为谁工作?”这个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 左手南怀瑾,右手季羡林

    左手南怀瑾,右手季羡林

    本书尽揽南怀瑾、季羡林两位大师的典籍,采撷其百年人生智慧,结合先生们的人生经历,置身于他们真诚的述说中,感受他们的人生哲理,以及无为胜有为的境界,将其真善、淳朴、宽容、恬静的情怀展现给世人。同时从他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浩瀚学识中得到安身立命的生存哲学,找到自身做人、处事、治学的方法。
  • 金牌精神:像奥运冠军那样敢拼敢赢

    金牌精神:像奥运冠军那样敢拼敢赢

    一块奥运金牌,就是一个实现了的梦想;一个奥运冠军的故事,就是一 部成功的励志书。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书,描述了众多奥运冠军的感人故 事和成长经历,揭示了由普通人成长为金牌冠军必备的十二项基本素质,告 诉您赢得冠军的辉煌以及赢得金牌的艰辛,激励您用冠军的拼搏精神,去领 悟人生的成功真谛,去夺取自己的人生金牌。
  • 小故事大启示

    小故事大启示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书的内容轻松幽默,而故事的内涵却令人回味无穷。只有精品细读,方能有所收获。此书最适合常备案头,能够使你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工作的间隙,休闲的时刻,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随手翻阅其中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心旷神怡之感。
  • 智慧谋略宝库1

    智慧谋略宝库1

    雄心勃勃的帝王将相、能言善辩的文士说客、善于经营的富商巨贾、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智慧谋略宝库》一书囊括。凭借智慧,运用计谋,达到事业或人生的预期目标,是生存的必须,是生活的必然。变幻无穷、克敌制胜的方法智谋尽在其中。
热门推荐
  • 网王之立海皇帝迷情记

    网王之立海皇帝迷情记

    第一部:樱花飘落,一片粉红的四月,穿着崭新校服的新入生们走在通往学校的林荫道上,一个个都充满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就是这样的一个早晨,却有一个灰色的身影在树荫底下缓慢的移动着。当此人肩膀不小心暴露在阳光之下时,整个身体就像触电一样又躲到了阴影下第二部:一个念动,小步和朱雀就回到了正殿大门口,只见厚重的殿门缓慢的开启,阵阵祥云从中溢出,飘散在空气中,一个娉婷少女缓步迈出殿堂……此文女主,被俺设定为大智若愚真小白类型。这是不久前的想法,越写、越觉得离小白越来越远,现在转为感情白痴腹黑型吧……本文灵异向发展的大趋势已定。真田弦一郎、伊集院若水
  • 每天懂点好玩经济学

    每天懂点好玩经济学

    本书以轻松幽默的笔触,将貌似深奥的经济学道理映射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组成一幅幅快乐又富有智慧的经济学生活长卷。让你在轻松好玩中掌握经济学的精髓,让经济学成为弥掌控生活和工作的左膀右臂。
  •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周末读点美学(文化周末丛书)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学的普及读物,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对美学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带领我们走进美学的神秘殿堂。对于何为美学,如何认识美,美感来自何处这些令人倍感困惑的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通过与读者促膝闲谈的方式,使读者学会审美地观看世界,学会以独特的方式领域生活中的美好,让审美照亮人生前进的方向。
  • 名门厚爱:老婆么么哒

    名门厚爱:老婆么么哒

    【新婚版】“老公,小三找。”女人兴奋地躲在墙角看好戏。男人逮住女人的后领,在小三面前上演热吻。完事才道:“看到没?我有她,我只要她。”指着怔住的女人宣言。【婚姻加强版】“老婆,我好像看到情敌了。”“是吗?哪儿呢?”女人激动地理了理衣服,将耳发撩耳后。男人脸一黑径直扣住女人后脑勺,阴森森地露出一排洁白的牙,“很期待?嗯?”“哪有。”女人心漏掉一拍,小鸟依人地凑到男人耳畔低语:“我也,只要你。”
  • On the Soul

    On the Sou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黑客间谍

    黑客间谍

    斯诺登不过揭开了美国情报战略的冰山一角,世界便因此而起巨大骚动。本书全面剖析斯诺登背后的故事,特别是围绕“棱镜”主谋——美国国安局展开对美国网络战、情报战布局与战略的分析和追索,揭秘美国众多情报特务机构的不为人知的运作方式,敲响未来必将爆发信息网络大战的警钟。
  • 第一拽妃:暗王殿下独宠

    第一拽妃:暗王殿下独宠

    当邪魅冷血的女王大人来到这里,遇见了冷邪的暗王殿下。暗王殿下?你不要纠缠我,如果你执意如此,我不介意再收一个男宠。哦!小东西,看我把你收的服服帖帖的。
  • 三千烟尘

    三千烟尘

    她是地狱血河中,久远以来,众生戾气执念凝聚化成的魔,法力无边,可驾驭万灵,众神皆认为她祸害苍生。他是极天之处最无欲无求的神,九霄明月,流云天高,不惹一丝尘埃。“你喜不喜欢我?”我错愕不已,我说,“您这问题好深奥!”他的脸上又是似笑非笑的,然后我便补了一句,“极天的神尊,您莫不是来对我施美人计!我还是小孩子,不懂你们大人的事情!”然后他的似笑非笑变成忍俊不禁,他的嘴动着,说的是“喜欢不喜欢我?”我说,“缘来则聚缘去则散,浮生若梦,喜欢又如何?不喜欢又如何?”
  • 相思系有时

    相思系有时

    你觉得我残忍,你觉得我恶心,那我就让你尝尝,被这样一个恶心残忍的人爱着,是什么滋味!赵有时,我等你回来。然后,他养成了一个习惯,这个习惯叫做——赵有时。
  • 坚持那信念

    坚持那信念

    如今这个世道腐败吗?黑暗吗?官富勾结狼狈为奸任意抹杀底层人物的事件让我们惊心吗?官富二代的胡作非为让我们痛心吗?看今之世道,只得让我们以恨谢天下!赵文灿、韩俊成以及B6组合乱世中为了各自的理想,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看在不公的世道中充满血与泪的他们如何在故事里持笔引墨,书写着人世间的不公,又如何写下困苦无奈悲愤中崛起,与黑恶势力勇作斗争的篇章!情感中的恨与爱的纠缠,事业里的顺与挫的附和,一个个信念让她坚持着完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