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51400000010

第10章 极地神话—美丽南北极(4)

在 20世纪初,英国的南极探险事业基本上是一项私人冒险行动。1906年,沙克尔顿因参加议员竞选失败而决定领导一次私人南极探险活动,最终目标是到达南极点。他利用筹集的 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 18万元),购买了一艘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木质纵帆船“好猎手”号,并进行了改装。1907年 8月,爱德华国王及王后在考斯检阅了即将起航的探险船,国王委任沙克尔顿为皇家维多利亚级指挥官,王后亲手把一面锦旗交给沙克尔顿,要他把它插在南极点上。

1907年 12月初,“好猎手”号驶离英格兰,于 1908年 1月 17日进入罗斯海,2月 4日到达棚屋角北面40千米的罗伊兹角,在此卸货建基地。在冬天来临之前,沙克尔顿派登顶(南极点)队和支援队攀登埃里伯斯火山,测得火山海拔高度为 4080米,火山口深 275米,还搜集到浮石、硫黄和长石晶体标本。

时光飞逝,沙克尔顿开始挺进南极点的行动。登顶队由他自己和亚当斯、马歇尔、威尔德组成,支援队由阿米塔奇等 5人组成。

1908年 10月 29日,沙克尔顿率队出发,沿东经 16°80′线南下,避开多冰缝的危险区。他知道,罗斯海与威德尔中间隔着宽阔的冰川和冰架,有可能存在一条把南极洲分为两部分的充满冰的通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由此到达南极点就相当容易了。11月9日至 12月2日,沙克尔顿试图找到这条通道,但结果证实从罗斯海到南极点的通道是根本不存在的。之后,他们不得不改道攀登希望山,看到前面有一巨大的冰川,沙克尔顿把它命名为比德莫尔冰川。这时,食物已经紧张,而离南极点的路程仍很远,沙克尔顿只得把一周的定量省作 10天用。1909年 1月 4日,他们处在 3353米的高度,沙克尔顿估计,再加一把劲就有可能到达南极点。1月 9日,沙克尔顿到达南纬88° 23′,距南极点只有 178千米的地方,胜利在望。但猛烈的暴风雪刮得他们晕头转向,加上饥饿、寒冷和高原反应,个个精疲力竭。沙克尔顿感到,即使他们硬撑到底,回程也可能因食物匮乏和体力不支会中途殒命。于是,沙克尔顿在此地插上王后给他们的锦旗,并埋下一个铜制装有文字记载的容器,怀着欣慰和无可奈何的心情,踏上了回归基地的路程。途中依然是风雪交加,队员全部严重冻伤,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终于在9天后回到出发基地,再乘“好猎手”号船安全回国。

沙克尔顿虽然没有如愿以偿地到南极考察的国际合作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在似乎已经成为南极考察的一种优良传统和习惯,环境条件的险恶,后勤保证条件的艰巨,增加了合作的必要性。各国的考察站难免遇到“天有不测风云”的意外,甚至缺一个螺丝钉,就会耽误大事。这样,各探险家在达南极点,但找到了一条通往南极点的行进路线,创造了南进的世界纪录(南纬 88°23′)。这一探险史上的显赫成就,使他蜚声一时,誉满全欧,成为英格兰的民族英雄,欧洲不少国家都争着册封他为爵士。

考察站之间的来往、帮助、支持和合作,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实际上。各考察站之间的这种友好往来,已成为考察队员的一种习惯。

英国和阿根廷,为了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它们之间经常闹纠纷,甚至发生武装冲突,但在南极,两国考察站之间的关系却不受影响,仍然友好往来。站上的考察队员用形象的语言说:“在那里,他们在互相发射枪弹和炮弹,而在这里,我们却在交换牛肉和鸡蛋。”有的考察队员还说:“在南极洲,走到哪里都有饭吃,有酒喝,都会受到友好接待,南极洲简直进入共产主义了。”在南极洲,友好往来和国际合作的气氛确实很浓。在科学研究领域,更是如此。

虽然,从事南极研究的国家愈来愈多,并在南极洲建起了近 50个常年科学考察站,但南极大陆幅员辽阔,单靠一个国家独立进行考察,显然困难很多,局限性很大。南极大陆周围的南大洋,不但面积浩瀚,而且冰山林立,浮冰成群,波浪滔天……这些都给海洋调查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

南极气象研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很好的国际合作研究的历史。南极地区气象研究,大致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充满和渗透着国际合作的内容。

第一阶段,是国际地球物理年以前,以描述南极的基本气候为特征。在此期间,第一批南极气象站在南极半岛和亚南极的岛屿上建立起来,各气象站之间,开始交换观测资料。挪威、英国和瑞典 3个国家对毛德海姆地区的气候观测,是最早的一次国际合作。

第二阶段,从国际地球物理年到20世纪 70年代,主要研究内容是南极地区天气系统和物理气象学。在罗斯岛的美国站上,建起了第一个国际南极气象中心。

第三阶段,从 20世纪 70年代末至今。南极的气象观测网和资料传输中心迅速建立起来。各国南极站的气象台站都纳入了统一的资料传输网络,互相交换观测资料。不久前,又应用了地球通讯卫星。这样,国际合作的南极气象资料通讯网,就更加完善了。这一通讯网已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并且显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

南极冰川学研究的国际合作由来已久,成效卓越。20世纪 60年代,人们成功地运用了无线电回波技术,研制出测冰雷达,从此,彻底改变了探测冰层厚度的传统方法。技术的革新,促进了较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的多数成员国,都参加了这项国际合作。南极冰川学研究的国际合作,正向着更广阔、更深入的领域进军。

南极高空大气物理学研究,是一项最具有南极特色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研究领域。南半球的地磁极,即南磁极,距南极点的距离与北极的不同,约为北磁极距北极点的 2倍。南极地区某一地理纬度上的地磁强度,在不同经度上,相差很大。许多南极考察站位于沿岸差不多的纬度上,但经度相差很远。考察站的这种布局,恰好为国际合作研究南极的磁场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每一个考察站,就是一个观测网点,将每个站的观测结果汇总起来,就可以知道南极地区不同经度上磁场的变化,几年来,这一合作很有成效。

西经0°~ 90°之间,是研究电离层的天然实验室。各国科学家充分利用这一科学圣地,积极进行国际合作。观测和记录电离层的许多宝贵资料。这些资料不仅是南极特有的,也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

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提出的今后高空大气物理研究的国际合作计划,非常振奋人心。其中包括:建立自动地球物理观测站;利用多部雷达合作方式,共同探测一个广大地区;利用极轨卫星和发射火箭,进行观测与实验等。这些国际合作,将会带来具有全球意义的重要成果。

1977~ 1986年间,实施了一项国际合作考察南大洋的计划,称为国际南极海洋生物系统及其贮量调查计划。这一计划,是由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和联合国的海洋资源咨询委员会和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等几个国际组织共同发起和组织的,为期 10年,有 10多个国家的 17艘船参加了调查。大规模的海上实验有两次,每次的调查的内容各有侧重。这是当今南极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成效最大的一项国际合作的海洋调查。这一合作计划,是以南极磷虾为中心的南大洋生态系统调查。调查面积为南大洋总面积的1/8,约 940万平方千米。最后,对南大洋生物资源做出评价,提出了保护和管理南大洋生物资源的措施,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本项合作调查,为今后开展南大洋生物资源调查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新的线索。毫无疑问,这项国际合作计划,在南极考察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人类对北极的探险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 325年,据记载,是一位希腊的名叫皮西亚斯的商人、航海学家为了寻找锡和琥珀的原产地而驾船北上。根据历史推测他在到达了现在的不列颠群岛(记载中称为“普乐塔尼群岛”)后,继续北上,来到了传说中的图勒大地。完成了这次航行花费了他大约 6年的时间,他的最北航行到达了冰岛或者挪威中部,极有可能已经进入了北极圈。公元前 325年,皮西亚斯回到了马塞利亚(今法国马赛)。在他的关于这次航行的记载中这样描写:图勒旁边的地方“由既不是水也不是空气的物质组成,或者说是前两者的混合”,“陆地和水都悬浮着,既不能踏足也不能航行”,“太阳落下两三个小时后又会升起来”。根据这样的描写现今的研究者认为,皮西亚斯应该已经到达很接近北极极圈的地方了。

在希腊人之后,北欧人也开始了对更北的地方地探索。爱尔兰的僧侣们可能在公元 800年之前就已经来到了冰岛。公元 860年之后,古代挪威人也开始踏足冰岛。

据说格陵兰岛的发现与一个被驱逐出境的杀人犯有关。在公元 982年左右,埃里克因为在当时已属挪威管辖的冰岛连续两次杀人,之后他被驱逐出境。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只好把一家老小和所有的东西都装进一个无篷船里,怀着一线希望,硬着头皮往西方划去。在经过了一段相当艰苦的航行之后,他终于看到了一片陆地。当时的气候正处于全球温暖期的最佳气候阶段(欧洲人称做“中世纪暖期”),当时的格陵兰岛那样的高纬度地区可能也是相当适于生命的环境。埃里克在那里住了 3年,他觉得那里是一块很好的土地,还决定回冰岛去招募移民。为了使这个地方听起来更加具有吸引力,他给这个地方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格陵兰,意思是绿色的大地。当然,当时格陵兰岛南部沿海地区的夏季很可能真的是一片苍翠的绿色。果然,在他的吸引下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携带着他们的家财和牲畜渡海而来。

此后,格陵兰岛发展得红红火火,生机盎然,在其鼎盛时期,岛上的居民点有 280多个,人口达数千人,建有教堂 17个,不仅与欧洲建起了通商关系,罗马教皇甚至还派人来征收教区税。

然而,仅仅在 500年之后,即公元 1500年前后,随着世界气候的又一次波动(进入小冰期),那里的天气逐渐变得寒冷起来,这个曾经繁盛一时的世外桃源,渐渐进入沉寂状态。这一时期的北极人类活动,可以称为自发的地域发现时期。

北冰洋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的发现和欧洲各国对东方的财富向往有很大关系。在 16世纪之后,马可·波罗的游记被很多人知道,而新大陆的发现让欧洲各国对神秘富裕的东方燃起了极大的兴趣。但是在当时,南方的海上航线还被西班牙和葡萄牙牢牢掌握在手中,来往航行的船只都要被征以重税。在利益驱动下,西方人开始寻找通向中国的最短航线,英国与荷兰都希望能够开通一条经过西伯利亚海岸到达远东的航线(东北航线),葡萄牙等则是开辟了西北航线。因为他们相信只要从挪威海北上,然后从此地向东或者向西沿着海岸一直航行,就一定能够到达东方的中国。

1500年,葡萄牙人考特雷尔兄弟沿欧洲西海岸往北一直航行到了纽芬兰岛。第二年,他们继续往北,希望寻找到那条通往中国之路,但却一去不复返,成了为“西北航线”而捐躯的第一批探索者。

1553年,英国派出三艘船前往探索东北通道,但只有一艘船到达莫斯科,受到沙皇的盛情款待。之后的30年里,另两次尝试均失败,此后英国放弃了打通东北航线的希望。不过与此同时,英国商人马丁·弗洛贝舍开始了西北航线的尝试,并在格陵兰发现了所谓的金矿(后来证明是黄铁矿)。数年之后,英国航海家约翰 ·戴维斯继续尝试与格陵兰的因纽特人接触交流,他的最北端到达了北纬 72°的地方。

西北水道荷兰的北极探索主要集中在东北航线。1594~ 1596年期间,威廉·巴伦支先后三次率船队出航。1596年,他不仅发现了斯匹次卑尔根岛,而且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到达了北纬 79°49′的地方,而且成了第一批在北极越冬的欧洲人。1597年 6月 20日,年仅 37岁的巴伦支由于饥寒劳顿而病死在一块漂浮的冰块上。

1610年,受雇于商业探险公司的英国人哈德逊驾驶着他的航船“发现”号向西北航道进行探索,他们到达了后来以哈德逊的名字命名的海湾。不幸的是,22名探险队员中有 9人在这次航行中被冻死,5人被因纽特人所杀,1人病死,最后只有 7人活着回到了英格兰。

同类推荐
  • 古代生物与医学(中国文化史丛书)

    古代生物与医学(中国文化史丛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登月传真

    登月传真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核患无穷?

    核患无穷?

    本书内容包括:震惊世界的核危机、历史上的核事故、未雨绸缪、辐射离我们有多远四篇。
  • 动植物奇闻之谜

    动植物奇闻之谜

    本套书主要介绍古今中外关于人类诸多未解的社会、自然现象,包括《中国自然遗产之谜》、《星球宇宙之谜》、《巨兽异兽之谜》等20个分册。
  • 科学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科学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地球表面的70%被海洋所覆盖。故而海洋作为地球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大气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成为控制地球表面的环境和生命特征的一个基本环节。对于海洋,虽然我们的肉眼可以看到它的广阔,却无法看到其深层的东西,而海洋的内部则包罗万象,充满着神秘的色彩。《科学与海洋》教我们利用科学来探索海洋,从科学的角度领略海洋的神秘风光。
热门推荐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问题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和干部培训工作。纵观80 多年的奋斗历程,重视学习,不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我们党每当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转折关头,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关键时刻,总是把加强学习和教育干部的问题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全力加以推进,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
  • 君临天下的那些屌事:关于汐月

    君临天下的那些屌事:关于汐月

    君临天下的童鞋们,我很荣幸的通知你们,你们被光荣化了【众人:滚!】
  • 重生之幸福生活

    重生之幸福生活

    重生了,很好,某位妹子云淡风轻的想道;呵呵,白赚了几十年的寿命。什么?重生还有福利——赠送随身空间一枚!这是一个心无大志的平凡女人重生以后在都市里种田的安逸生活。
  • 纠缠不是禅

    纠缠不是禅

    本书解读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前半生(以1918年出家为界)所经历的人生故事。全书共分七个章节,前六章节描述了李叔同处于不同身份时的相关故事,第七章节为已发现的李叔同出家前的作品展示。
  • 重生农家败家子

    重生农家败家子

    一个现代宅男穿越成为传说中种田文里的败家子,身为家中最小的儿子,爹娘宠着,虽然家境普通,仍然咬牙供他上学,一家子都指望着他中秀才,做大官,可是原身据说及其不靠谱……
  • 上流社会之独宠冷娇人

    上流社会之独宠冷娇人

    她是一个没有权势,没有家室,被人诬陷抄袭别人作品的孤儿。“你是不是很有钱啊,我做你的女人好不好,只要你能让我能进入上流社会,我就是你的”“我为什么要答应你?”“因为我很干净”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同,为了进入上流社会,她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出卖了自己的身体。6年的时间,她成功了,她的改变让身边的所有人都刮目相看,成了著名的服装设计师。6年时间,她变的冷如冰霜,冰艳高傲,看不清自己的心。“别忘了,我们之间只是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别越界了。”“那如果我要越界了。”“那我们的关系结束。”他是Empire集团的创始人,身价亿万,女人心中梦寐以求的钻石王老五。却花了6年的时间,宠了6年,宝贝6年,只为博得美人一笑。“明明我才是这场游戏的主宰者!”“so?”“为什么是我输了。”“那你要好好检讨下你的问题了?”“别让我输的太惨行吗?”“看心情吧”一场征服与被征服的游戏,到底谁才是这场游戏的最后赢家,1对1的宠文,强大的男主,冰艳的女主,谁征服了谁。
  • 韩娱之通娱眼

    韩娱之通娱眼

    如果说一个人的职业是条路,谁都想知道它未来的走向是生是死。有趣的是,姜珉赫不仅能看到,还能改掉,于无声无息间决定别人的命运。2000年2月起步的他,仗着一个名为“通娱眼”的可升级异能。娱眼通天,驰骋韩娱!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
  • 梁山群英会

    梁山群英会

    这是作者创作的一部历史传奇小说,讲述了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一段有关民间英雄好汉的传奇故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不断地骚扰,使北宋政权一直处于外族的威胁之中。民间英雄好汉忧国忧民,聚集在梁山,自愿护国保民,为国克敌。经过几番恶斗,北宋暂时太平。
  • 第九鹰团全面战争

    第九鹰团全面战争

    罗马帝国的“第九鹰团”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然而,公元2世纪,罗马入侵英国时,该军团在苏格兰山区神秘消失。异世大陆、战争系统!在来自21世纪华夏青年的带领下,神秘消失的第九鹰团,从另一个世界,重新开始的传奇和辉煌之路!…………………………………………《第九鹰团全面战争》书友群:4045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