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50900000035

第35章 低沉的开场锣鼓(1)

又是一个漆黑的夜。在上海城区,凡是没有路灯的地方,天地接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气温陡然上升,热得出奇。对这种久晴欲雨的预兆,喜欢在秋夜凑热闹的蝈蝈、蟋蟀、纺织娘最敏感,它们早已寻找到遮风避雨的地方躲藏起来了。整个一一三六弄庭院,沉浸在死一般的寂静里。

晚上八点,汪精卫集团的高级干部会议在小会议室举行。天气闷热,又面临盼望已久的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能否在明天召开的恼人问题,人人心情烦躁,脸上布满密细的汗珠,呼吸都感到困难。

“我认为代表大会的召开日期不能再推迟了。”一阵沉默之后,周佛海以顾盼自雄的神态说话了,“凡是拥护和平运动的国民党员和中国民众,以及日本政府和赞成中日和谈停战的友好国家,都殷切盼望我们这次大会早日召开。再说,这次大会是个纲,纲不能举,目不能张。具体地说,大会不开,政治会议也开不成,国民政府改组和还都南京或建都广州,也是纸上谈兵。”他想到参加全会的人那么少得可怜,在心底里发出一声喟叹,但他能够自圆其说,“代表的确少了一点。但是,我们看问题,总不能离开时代背景。我们正处在烽火连天的战争时期,或者说处在非常时期,绝不能死抱常规不放,以老眼光来看待代表的多寡。从某种意义说,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召开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的代表拥有更大的凝聚力,即使只有一百人,也能代表全党做出一切重大的决议。”他显得谦虚地望了汪精卫一眼,“这是我的一点浅见,对不对,请汪主席裁定。”

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汪精卫,出现一种期待的静默。

“周先生说的不是浅见,你的话,寓意着很深的哲理思想,殊属高见!”汪精卫紧皱着的脸,像用熨斗熨过一样慢慢地舒展开来,“不能犹豫了,大会一定要在明天召开。正因为我们处于非常时期,会议速战速决,会期缩短到只开一天。”他奸笑一声,“为了避免那些不怀好意的人讽刺挖苦,恶意中伤,会后发消息,不报道代表人数,会期可以写成三天。这并不是我们弄虚作假,而是斗争策略。如同古往今来人们评论打仗一样,谁最能蒙蔽和麻痹对方而打了胜仗,就赞颂谁的战略最高明,从来没有哪位军事理论家说这种手段是虚假,是狡黠。”世界上任何人的存在和所作所为,总是有道理的,这也许是人类的天赋吧!

从他喜悦而带有几分倨傲的神色看,他对自己的高谈阔论很自豪。他目光炯炯地扫了大家一眼,把视线停在金雄白的脸上:

“金先生是写新闻的专家,大会召开的消息请你来写。”他没等金雄白回答,就“噢”了一声,“听说邀请你当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还有点犹豫,是吗?”

原来,金雄白连国民党员也不是。昨天下午,当林柏生将与会通知书送给他时,他岂止是犹豫,简直是惊异,是滑稽可笑!今天上午,周佛海找到他,对他说,“你过去不是国民党员,现在可以是,我马上介绍你入党,请填入党申请书。”金雄白大惑不解:“当大会代表不是需要六年以上党龄吗?”周佛海说:“没有关系,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你这个新党员不仅可以马上当代表,而且可以马上当中央委员哩!”金雄白虽然感到这样做很荒唐,但想到将从此扶摇直上,也就高兴地填了入党申请书。

现在,金雄白见汪精卫提起这件事,感到脸上有几分不光彩,担心把事情真相说出去,被人传为笑柄,隐讳说:“开初之所以有点犹豫,主要是感到自己不够资格,后经过周先生的关怀和勉励,我也就不揣冒昧,欣然同意了。至于这次大会的消息报道,我一定遵照汪主席刚才说的精神把它写好。”

“好同志,我们的好同志!”汪精卫称心如意地笑着。他把脸转向周佛海,“下面,请周先生宣读大会主席团主席和成员,以及大会正副秘书长名单。”

周佛海从衬衣口袋里掏出名单,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表示这可不是一件开玩笑的事,正经地念道:“主席团由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陈璧君、褚民谊、陶希圣、梅思平、高宗武、何世祯等九同志组成。汪精卫同志为中央临时主席,周佛海同志为大会执行主席。公博同志因病、璧君同志因探望卫老太太,都在香港不能与会,明天实际上主席台的是七位同志。全会秘书长由梅思平同志兼任,罗君强、陈春圃、卢英三同志副之。”他若有所思地顿了一下,“开会前,已将何世祯同志向诸位介绍过了。我开始讲话时,卢英同志才到。他现任上海市警察局长。可能有些同志不认识他,那卢英同志站起来与大家见见面。”

头带黑色宽边大盖帽、身着黑色制服的卢英站起身来,右手举在帽檐上,转动着开始发福的身子向大家敬礼。

“大会主席团和大会职员这样安排,大家有意见吗?”汪精卫照例问了一句。

“没意见!”“同意!”“拥护!”对汪精卫的走过场,大家照例通过。

林先生和春圃负责找各代表团谈话,进行完了吗?汪精卫又问。

“进行完了!”林柏生和陈春圃同声回答。

汪精卫为了使到会的人都有卖国投降的思想准备,开会前三天,由林柏生和陈春圃找各代表团谈话,极力鼓吹汪精卫为了和平事业不畏艰险,从重庆逃到河内遇刺幸免,以及日本政府派影佐等人帮助他脱险,潜回上海的所谓英雄气概,介绍了汪精卫赴东京谈判的主要内容和《关于收拾时局的具体办法》的基本精神;宣传日本朝野一致支持汪精卫在中国收拾残局,建立新的中央政府的大好形势和有利条件;灌输汪精卫“对日本的冤仇宜解不宜结”,“要化敌为友”,“战必大败”,“中国的唯一出路,只有接受日本的和谈条件,实现和平反共建国”等汉奸言论,促使与会者接受和通过汪精卫制定的一系列反动的方针政策。

“各代表团对你们的谈话反应怎样?”汪精卫兴致勃勃地问。“反应很好,大家对汪主席的和平救国主张极表赞成。”陈春圃欣然地说。“大家对汪主席为和平事业冒死不辞的精神深为感动,有些代表边听边抹眼泪。”林柏生显得很激动,装出一副鼻子发酸的样子。“嗯,哦!”汪精卫表情淡然,但很陶醉。过了好一阵,心情才平静下来,望着褚民谊问道:“褚先生!到今天傍晚止,前来报到的代表有多少人了?”“二百三十一人。”褚民谊的话声又低又粗,仿佛勉强从喉咙里挤出来似的。“想必今天晚上和明天早晨还会有代表来,该会超过二百四吧!”汪精卫仰望天花板,像是在祈祷,又像是喃喃自语。

褚民谊心领神会。但他估计不可能再有人来报到。散会后,他以全会筹备组长的名义,通知他的妻侄陈国琦、陈国璋、陈国丰和陈常焘当代表,通知李圣五的妻子、妻弟、表弟和表侄也当代表。他屈指一算,还只有二百三十九人。于是,灵机一动,又把他的妻子陈舜贞和罗君强的妻子孙艳梅也拉来凑数。好了,汪精卫希望超过二百四,多一个也算超过。

已是深夜十二点了,丁默邨、李士群和陈春圃还坐在汪精卫家里,为汪精卫的安全绞脑汁。本来,已经安排一批日本宪兵和特工组织的特务潜伏在七十六号周围,又因沪西一带的租界防务由意大利军队负责,通过土肥原特务机关出面,与意大利驻沪军司令部联系,已派出三十名意大利士兵,在相距七十六号大院半里远、一里远的地方日夜巡逻,已经无懈可击。但是,对汪精卫来说,毕竟目标太大,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势必树倒猢狲散,前途不堪设想。

“为了防止意外,建议汪主席提前去七十六号,最好现在就去,睡在我家里,可以保证您的绝对安全。”李士群语意恳切。“为了防止意外,也建议汪主席比代表们迟一天离开七十六号。”丁默邨的话也出自内心。“不必这样大惊小怪吧!”汪精卫沉思着说。

“俗话说:‘胆小天下可去,胆大寸步难移’,希望六姑爷接受丁、李二位先生的意见。”陈春圃恳求说。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先生!”徐珍深情地望着丈夫。

汪精卫虽然不愿意,但又不能不迁就大家的意见。于是,他带着徐珍、陈春圃、桂连轩和六个亲信卫士,驱车去七十六号,当晚,他和徐珍睡在李士群夫妇睡的床上,李士群和叶吉卿转移到隔壁房间里睡觉。陈春圃、桂连轩和卫士们架几块木板,睡在汪精卫睡房门口的走廊上。

二十八日的黎明,在闷热和波涛汹涌似的乌云中降临。每天从七十六号大院门口过往的市民们,发现它的两扇高大的铁门紧闭,门口高高地搭起一座彩色牌楼。牌楼上端用红色灯泡组成一个三尺来高的“寿”字,满以为住在里面的主人做寿。这正好中了汪精卫一伙的诡计。忽然,大风乍起,牌楼被吹得摇摇摆摆,扎在上面的松枝和彩色纸花颤颤抖抖,红色灯泡战战兢兢。人们望着这凄凉情景,暗自思忖:不吉兆,寿不上。

七十六号的大门整天没有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也就是只有地位较高的人住在七十六号。住在外边的其他人,凡是有小汽车的从后门进入;步行者,先到七十六号西边的华邨巷,接受守在两头巷口的特务检查。昨天傍晚时,特务们以日军将在华邨巷进行为时三天的一项秘密化学试验为由,将住在这里的三十多户市民吓跑,所有的房子成为日本宪兵和特务们的隐蔽场所。华邨巷与七十六号大院只一墙之隔,昨天晚上,特务们临时在墙上开了个两尺来宽、四尺多高的洞作为通道。从这里赴会的人,经过特务的严格检查之后,就从壁洞钻入七十六号,个子较高的人只能弯着腰进。七点左右,集聚很久的雨终于落下来,雨点密得像一铺帷幕,又像一堵呈现出无数斜纹的雨墙。有二十多个没有带雨具的步行赴会者,被淋成落汤鸡。雨一下,气温骤然下降,都冷得浑身像筛糠。好在冷的时间不长,李士群就拿来衣服给他们换了。

雷鸣电闪,接着是一场滂沱大雨。站在会堂四周的五十多个腰插手枪、身着雨衣的警察,笔挺挺地伫立在雨里,经昏暗与闪电不断交替的背景衬托,仿佛一群时隐时现的幽魂。

丁默邨、李士群和梅思平等人早已来到会场。他们见光线不足,把场内的电灯全部开亮。主席台上空,悬挂着一段黄布横幅,上面贴着写在四方菱形白纸上的墨笔大字:“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无孔不入的风,从瓦槽里挤进来,从窗户口冲进来,将横幅吹得飘飘忽忽,有如一片飘零的大落叶。

八点整,全体与会者已进入会场,一齐端坐在一排排木靠背长椅上。接着,召开了二十分钟的预备会议,由梅思平宣读大会主席团成员和职员名单,宣布大会应注意事项和保密纪律。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没有宣布大会闭幕,任何人不得离开七十六号大院外出。

八点二十分,大会在哗哗雨声中开幕。汪曼云司仪,他生怕雨声嘈杂,大家听不见,伸长着脖子,张开喉咙喊道:“大会开始,全体肃立。主席、大会执行主席和主席团成员就位。”

汪精卫首先起身,周佛海等人依次跟在他后面走上台去,面对孙中山遗像和国民党党旗及国旗,垂手立正站着。汪曼云喊道:“奏国歌!”留声机里传出以《总理训示》为词的国歌声:“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当响到最后一句:“一心一德,贯彻始终”时,静听者们的心胸里都有一种肩负重任之感,觉得跟随汪精卫独辟蹊径很不容易。唯有一个人不同。他就是坐在第五排座位上的年轻的共产党员李时雨。他虽然也深有负重感,但感情迥然不同。他想到的是潜伏在汪精卫集团里,不仅不能让他们有任何怀疑,而且要充分取得他们的信任,及时掌握他们的投降内幕,巧妙地密报给中共中央北方局,任务相当艰巨。

接着,由大会执行主席周佛海领读《总理遗嘱》。这时,汪精卫的思维,伴随着一股自豪和光荣的感情,退回到十四年前的三月十一日上午,北平铁狮子胡同十一号孙中山行馆的病榻前。孙中山因晚期肝癌已经病危,守护在他身边的几个国民党元老和宋庆龄、孙科等人,都希望他留下一篇遗嘱。

中山神志清醒,同意写遗嘱,但说话已经很困难,不可能口述了,他深情地望着宣传部长兼他的高级文学秘书汪精卫,嘴唇动了动,但没有声音。他之所以寄希望于汪精卫,因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中,汪精卫是他的得力助手之一,特别是在宣传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汪精卫会意,俯下身子对孙中山说:

“我与在场诸位磋商一下,我负责执笔,写好了再念给总理听。”孙中山艰难地点了一下头。汪精卫观点明确,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文思敏捷,不到两个钟头,一篇仅用了一百四十五个字,既概括了孙中山伟大的一生和他的革命学说,又指明了继续革命的战略思想和奋斗目标的遗嘱写出来了。这使孙中山称赞不已,汪精卫一边念,他一边点头。然后他由孙科扶起来,宋庆龄双手托起他的右手腕,欣然在上面签了字。汪精卫也因此捞到了一份政治资本。从那个时候起,他就渴望成为孙中山的继承人,当上国民党的领袖。但事与愿违,以后他虽然两度出任国民政府主席,但国民党的领袖职务一直没有到手,只在去年四月才当了个副总裁。今天,一定是孙中山在天之灵,念及他汪精卫代写遗嘱的功劳,果然要当国民党领袖了。他想到这里,用激昂的声调,跟着周佛海朗读着《总理遗嘱》,似乎要感动孙中山的英灵,保佑他官运长久。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宰相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宰相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在这些被选的宰相中,有的直言敢谏,有的阿谀逢迎;有的胆识非凡,有的才识平庸;有的清廉刚正,有的卖官鬻爵;有的千古流芳,有的万世遗臭。
  • 邹容 陈天华评传

    邹容 陈天华评传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即“邹容评传”和“陈天华评传”。 邹容与陈天华有着类似的悲剧人生,他们的英年早逝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遗憾。《邹容陈天华评传》通过对他们短暂人生历程的考察,描述了历史时代背景和不同的生活经历对他们思想认识和性情特征的影响: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激愤和他们的无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邹容与陈天华的思想集中在二人的政治主张上。《邹容 陈天华评传》以邹容与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为核心,论述了二人在排满革命、建立民主政体、造就近代国民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进步主张。他们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 华盛顿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华盛顿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华盛顿是美国首任总统,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早年在军中服役,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战争取得了胜利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 扳不倒的李鸿章

    扳不倒的李鸿章

    "从书中你会看到一个别样的李鸿章!他历经四代帝王,纵横官场40载,遭遇800多次弹劾,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他都能从容走过,一生被弹劾,从未被扳倒!禁得起盛赞,也禁得起痛骂!看李鸿章舍小得大的官场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从全新的角度去发现一个真实、智慧、隐忍的李鸿章。领略一代名臣的安身之计、为官之道,处世之法。全景式展现李鸿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纪晓岚

    纪晓岚

    他是乾隆时期的学界领袖、文坛宗师。他学识渊博,被乾隆赏识;他工于对句,令世人惊叹;他作《阅微草堂笔记》,堪与《聊斋志异》媲美;他有无数的奇闻轶事,至今为我们津津乐道……本书将带你走进纪晓岚多彩的人生世界。
热门推荐
  • 逍遥神农

    逍遥神农

    一个来自于蓬莱仙岛的年轻人,开始了一段游戏人间。江明如是说道:我后花园那颗青橘树,随便摘一颗,就媲美灵丹妙药。我门前的那汪清泉,随便舀一瓢,就能让人起死回生。我来自蓬莱,一个你无法揣测的存在。
  • 八音遁甲

    八音遁甲

    一本古书《八音遁甲》,借三个年轻人之手改头换面。电音、街舞也能成为遁甲奇术?!“舞曲降妖,电音驱魔。”并非说说而已。且看八音遁甲如何仙声夺人!
  • 焰花

    焰花

    今日微弱火点,你怎知它不可化作燎原之火?更甚,岂止燎原?
  • 复仇公主VS三大王子

    复仇公主VS三大王子

    她,女扮男装,冷若冰霜;她,调皮可爱:她,温柔如水;他,冷酷无情;他,花心俊朗;他,温柔无比。当她们遇见他们,原本复仇的计划还能进行吗?
  • 台风媚然

    台风媚然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灵猫奇谈

    灵猫奇谈

    大学刚毕业的孤儿时非梦在一个大风大雨的日子里捡回一只受伤的猫咪。不想,这只猫咪另有蹊跷,总是带着一股子邪气。还没有工作的时非梦从此踏上了一条充满冒险与欢笑的不归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不正常的事发生在他身边。那只受了伤的猫咪在时非梦的“精心照料”下竟渐渐化成了人形……什么?还要跟他谈恋爱?那可是一只杀人不眨眼的猫……而他扑朔迷离的身世也在事情的发展中渐渐水落石出……
  • 这不是真的

    这不是真的

    夜已经很深了,我还在灯下看着校样。这是我的又一本新书。是的,我是一位作家。中年作家。是的,我已经四十一岁了。当然,有些报刊上有时仍然会称我为青年作家。叫青年作家似乎也没人有意见。只是我自己知道,事实上我已经毫无争议地跨入了中年,或者说是壮年?四十岁,是人生的一道坎。一个男人,只要一过了四十,看待世界的眼光以及对这个社会(包括了许许多多的事)的理解,就完全和过去不一样了。在别人眼里,作家也许会有点与众不同?不,事实上我们与别人在本质上根本没有任何的不同。所不同的只是我们谋生的方式和日常状态的差异。
  • 校园修仙强少

    校园修仙强少

    且看一代少年高手如何称霸校园,一统黑道,逍遥人间。只为让各校花女神萝莉投怀送抱。其实我是个热爱校园的人,但我更热爱校园的美女们,唐风踩着脚下的敌人装逼的说道。
  • 御猫杠上刺玫瑰

    御猫杠上刺玫瑰

    脾气火爆的玫瑰姑娘因飚车摔落山崖,被倒霉的御猫大人一时滥好心捡回了开封府。从此二人就纷争不断,势同水火。“忍忍忍。。。。”展昭恨不能把忍字刻在脸上时刻提醒自已不要一时失手劈死了这个可恶的女人。“你丫就是一灾星!”聂玫瑰觉得自已太倒霉,全是因为遇到了这只瘟猫。故事走向离奇,本来是欢喜冤家对对碰,却意外频发遇鬼神。所以说此文倒底文风是什么,唉,只能看作者且写且换文案喽~~~~
  • 寒刺

    寒刺

    “凝水成冰,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懂,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利用”——保罗·斯科特于是,原本拥有废物水属性斗气的萧云,被保罗丢进了冰原,开始了属于他的一段传奇之旅。※※※※※一头白发,一双绿眸,一枚耳钉,一段仇恨,一个秘密。这是一介铁匠,一名刺客,不一样的故事。(新人新书,新的开始,需要诸位看官的鼎力支持、投票和收藏!)书已签约,请放心阅读,另求点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