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49600000021

第21章 结语:曹左薪商定律的革命性意义(1)

李子迟

“世界正在经历一次关键性的转折,我们生活在一场会改变我们生活、思想、沟通、成功方式的变革中。”“世界正飞速进入交互时代,这一时代改变着我们交流、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的每个方面。”——《学习的革命》

“当你超越了自己的恐惧时,你就会感到轻松自在。”——《谁动了我的奶酪》

“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海伦·凯勒(先天性失聪、失明、失语者)

“中国目前最缺管理人才,而不缺工程师。”——曹左

1、首先告诉你一个成功的典范

——从曹左自己的就业与创业经历说起

曹左,英文名Jackiecao,加拿大籍,60年代中期出生于一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家庭,80年代底毕业于上海大学,曾就职于著名外资企业美国GE公司、加拿大美亚联合控股公司、香港Harby有限公司等,现为加拿大北美移民就业咨询公司(上海)总经理。

近年来,曹左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多所高校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调查与演讲活动,产生了很大反响,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掀起了一股“曹旋风”。他的新就业理论与实践完全是他自己的调研、创造,是古今中外没有过的,是对传统就业理论与实践的颠覆或者说革命。他还发明与定义了一个就业、职场、人事、励志领域内的新词汇——“薪商”。许多大学生参与了他的就业调查与演讲活动,接受了他的新就业理论与实践,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获得了甚高的薪酬。许多大学生给他写来反馈信件,对他的理论和做法表示积极响应和充分肯定。一些重要媒体也对他进行了及时报道。

为更好地引导大学生们端正就业态度、提高求职技巧,找到最合适自己、最使自己满意的工作单位与岗位,曹左在长期前往各大学进行就业调查与演讲,长期进行大学生就业研究、咨询、培训、指导工作,并创造了自己新的就业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阅读有关书籍,并从珍妮特·沃斯(美国)与戈登·德莱顿(新西兰)合著的《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杰弗瑞·福克斯(美国)独著的《千万别递简历——44条独辟蹊径的求职攻略》,以及著名的《卡耐基(美国)职业指导》、斯宾塞·约翰逊(美国)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等海外相关力作中受到重大影响与启发,与我合作撰写了《薪商:抢夺高薪职位的23条规则》一书。仔细阅读本书并认真照做,下一步拥有高薪职位与高薪商的人就是你!

曹左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与演讲之所以能产这么大的反响,他的新就业理论与实践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接受并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除了他近些年长期进行大学生就业的调查与演讲活动,积累了大量经验与教训、经历与案例、理论与实践、摸索与指导外,首先是与他自己近乎传奇色彩的就业、创业经历分不开的。

要说“剑走偏锋,打破常规,抢夺最高年薪职位”,曹左本人便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他于上世纪80年代底毕业于上海大学一个工科专业。要说他自己并没有什么很硬的后台背景,他出生于普通职工家庭,没有一个李嘉诚这样的好父亲,也没有舅舅、叔叔什么的在当大公司的老总、大机关的领导;他也不过是一所普通大学(上海大学的牌子肯定不如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响亮)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既不是硕士更不是博士);他大学念的也不过是个机械类工科,不是国际、经济、管理、计算机、信息、IT之类热门专业(更不是什么MBA、MPA了);他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只是刚应届毕业——可他就是走进了著名的外资企业美国GE公司,成为其正式一员,一进去就是月薪300多元!好家伙,80年代底的300元可不是个小数目。据曹左的哥哥说,他在一个事业单位已经工作10余年了,也才拿的80多元钱。别说曹左的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后个个工资远远低于他,就是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的毕业生,包括那些博士、硕士们,也都比他少得多。

那么,他是如何知道找GE公司、如何知道进GE公司、如何进了GE公司、进了GE公司如何拿到这么高的薪水的?说神奇也神奇,说不神奇也不神奇,那就是一个良好的就业方向(态度)与就业方法(技巧)的问题。至于这个就业态度与方法具体是怎样的,作者已在本书中为大家阐述过。

在后来的10多年里,曹左先后跳槽多家大型外资企业,都获得了理想的岗位,从事着舒适的工作,拿的是高薪的Money,收入仍比周围条件与他差不多的人基本上都要多出数倍来。在此期间,他还申请加入了加拿大籍。几年前,由于他在多年的工作经历中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丰富的经验、良好的社会关系、正确的创业方向,各方面条件均已成熟,便开始自主创业,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加拿大北美移民就业咨询公司(总部设于上海),从事向加拿大国(以及北美其他国家)进行移民、投资、就业、务工、留学及其咨询等方面的业务。凭着他熟悉的业务、良好的为人、广泛的联系、持久的努力,该公司这几年里一直业务繁忙、效益兴旺,自然收入也甚为可观。

总之,从作者自己这富有传奇性的就业与创业经历上,就足以说明他是一个真正“剑走偏锋,打破常规,抢夺最高年薪职位”的成功典范。同时,这也是他近年来从事大学生就业的调查与演讲活动,创造自己的新就业理论与实践(即薪商定律)体系、撰写本书的重要基础和原因之一。

2、中国第二轮“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当前高校猛烈扩招、社会再就业高潮与紧张的就业市场

时为2006年3月中旬,我与曹左合作撰写本书刚刚开始不久,万众瞩目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也刚刚闭幕,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成为所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泛关注的话题。

众所周知,进入90年代中期(尤其是1999年)以来,在国家政策允许或者说指引下,中国各地各高校开始猛烈扩招,造成高中毕业生考上各类各级大学的升学率迅速攀爬(由曾经5人中顶多1人能上大学,变成3人中至少有2人“金榜提名”),此现象大家有目共睹。高校盲目、疯狂扩招,就长远利益、综合效益看,究竟是弊大利小还是弊小利大,并非本书所要讨论的话题。但是,扩招过速所导致的整个社会就业市场的空前紧张,应届与往届大学毕业生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找工作越来越难、找到的工作越来越差、失业与待业人员越来越多,这可是不争的事实。

“……一批人咕噜着离开了××人才交流中心,另一批人又排着队挤了进来。同样地,在柜台前迸裂了希望的肥皂泡,赶走了临近毕业以来望着厚厚的简历证书所感到的快乐。同样地,把万分舍不得的自己送进工厂的车间,换到了并非花花绿绿的RMB现金或银行工资卡……”

这是《多收了三五斗》之“大学生就业版”,为近几年中国各大院校BBS上最流行的帖子之一。

如果说,上个世纪70年代底、80年代初改革开放早期,各大学招生非常有限,高中生考上大学非常艰难,竞争异常激烈、残酷的昔日高考现场成了中国在新时期的第一轮“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那么,如今,中国在新时期的第二轮“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又徐徐拉开了序幕——不,应该说早已拉开。这第二轮“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便是近几年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社会上能够满足、合适大学毕业生的单位、地方、岗位、工作却越来越少,远远供大于求、人数(似乎既不能叫人才也不能叫劳力)过剩,经常出现:

许多大学毕业生竟在争抢同一个其实条件苛刻、薪水可怜的工作机会;职位非常有限、城市非常偏远的某地招聘会,竟迎来了车水马龙、熙熙攘攘、门槛挤破的全国各地应聘者;某些大学生为了落实单位竟打出“零工资”的招牌;各大媒体上,“北大毕业生当街卖肉”、“人大研究生回乡当村官”的新闻被人们争相传播和议论;有些单位竟水涨船高、奇货可居、傲慢轻蔑,或效益很差的招到了名校博士,或者还要应聘者先交纳高昂的招聘费、培训费、保证金、押金之类;个别骗子竟趁机打着招聘的幌子引人上当,收取此类费用,大发昧心财……

竞争同样异常激烈、残酷。过去我们是求学难,如今求学相对过去不那么难了,可就业又难了——做中国人就是这么不容易。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因为人多,无论何时何地,办事实在困难重重,机会的确非常有限,竞争当然激烈得多。作为中国人,对此谁都要正面现实。

当前,社会上异常紧张、收缩的就业市场,除了与各地各院校猛烈扩招、大学应届毕业生逐年剧增外,由于种种原因,大学往届毕业生的就业与再就业、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的就业与再就业也在迅速扩张、非常激烈。尤其是年长者的再就业,随着体制改革、社会转轨,这些年来一直是个高潮。他们的推波助澜,弄得原本就紧张的就业市场更加机会极少、前途渺茫。

据2005年11月国内某权威杂志报道,中国内地已有200余万35岁以下大学毕业生失业。京、沪、穗三市各有10多万大学生没有落实工作。到2006年9月,这个数字更加庞大。国务院已把大学毕业生失业列为社会危机事件处理。

又据中新网3月24日电,2006年统计全国各地预计需求高校毕业生1665044名,与2005年各地已吸纳的2141233名相比有大幅度降低,降幅为22%左右。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22%,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有人说,如今高考的改革、大学的扩招,是从过去的“严进宽出”向西方的“宽进严出”迈进。有人说,高考已从终点回到中点,正在屏弃远古的科举化,它不再是一个社会保证。有人说,在一个自由竞争的社会,为什么学历就意味着工作,大学生凭什么就不能失业?上述说法似乎都有道理。因为,大学生窘迫的就业现状,还牵涉到一个大学生自身在地位、心态上的特殊性,所谓“高不成,低不就”。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人们意见不一。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它们的确存在问题,亟须解决。

3、“基层唯一论”与“踢皮球”

——传统就业观存在的误区

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就业理论与实践存在着非常明显与严重的误区,最主要的就是“基层唯一论”,即基层就是一切,基层是大学生唯一的出路和去向,大学生只有去基层就业才是正确的选择,大学生在基层工作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达到锻炼与奉献的目的。于是,从上头讲话到统编教材,从校长号召到老师开会,从学校宣传到社会论调,从过去年代到如今风气,都是一律提倡“到基层去”,“支援家乡建设”。

我们承认,基层是广阔的天地,基层大有可为,“退一步海阔天空”,“大丈夫志在四方”;许多伟大人士、优秀人才都是从基层干起的,基层经常出现可歌可泣的模范、成功新闻人物或事件;年轻人到基层工作可以获得很好的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奉献了社会、建设了祖国、实现了价值;基层机会多、工作多、需要人才多;当下毕业大学生每年递增,于城市供大于求,竞争激烈,就业紧张,必须让一大批大学生回到基层去——也就是说,基层需要大学生,大学生应该回基层,而且大量大学生也不得不要回基层。

我们同意这些关于基层重要作用的观点,我们也看到了目前就业市场的状况(城市越来越饱和膨胀、基层却一直呼唤引进),我们也认为广大应届毕业生应该回基层工作,而且在这方面反而还须做更多更强、更明显更有效的指导、落实工作;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大学生都要回基层,基层是他们唯一的选择,我们也应该同样支持、鼓励、帮助、引导大学生找好工作、拿高工资。(的确,要是大学生们都下到基层去,谁在“上头”干革命呢?你想把它留给谁?)一方面,让大量大学生回基层搞建设;另一方面,让另外大量大学生留在大城市、沿海开放地区、知名公司、显要部门干事业,这并不矛盾。这就要因材施教,让他们在具体的求职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条件、性格、专业、学历、生源、理想、爱好、计划等做出分流与抉择。“海空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才现实,也才合理。特别是已经搞了许多年改革开放、市场竞争、商品经济的中国今天,大学生早已实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人才自由流动、世人注重收入,绝大多数求职应聘者都把单位效益好不好、工作待遇高不高、工资是多是少作为了第一甚至是唯一追求,他们考虑的只有人家能给他多少钱,钞票才是唯一真实可感的东西。毕竟大家都知道,基层的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缺乏娱乐环境、日常生活不便、交通落后、地方偏远、节奏缓慢、体制死板、前途漫漫……

而就就业学言,“基层唯一论”也是绝对化的、片面性的观点,或者说是传统就业理论与实践存在的误区。不但从原理上看基层并非唯一、“基层唯一论”不可能起作用,并且在过去计划经济的年代、金钱商业气息不浓的年代也许还可以得到一些人的接受与追随,而在如今商业社会却早已陈旧、过时,不应该在就业类的教材、书籍、文件、讲课、文章中还奉为原则,孤芳自赏,大力宣扬了。

还是实事求是、对症下药好。你不管是写就业方面的文章,还是做就业方面的指导,应该对大学生或其他求职者说清目前形势、摆正基层位置,一方面要鼓励他们回基层实现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帮助他们在大都市里找更好的工作。切忌“基层唯一论”,切忌过于拔高基层的作用,相反倒是要更多地商量对策,寻找门路,指导、帮助他们拿高工资,实在拿不到再说。这才有积极进取、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才有智慧、努力在其中,这才是符合时代的新就业理论与实践体系,这才是“与时俱进”,这才是当学校领导的,当老师的,当有关官员、专家的应尽的职责。

特别是近两年来,在部分地方的部分学校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踢皮球”或者说“大甩卖”,随便把学生推向社会,敷衍了事,不负责任。他们把目的放在争取表面的就业率高低上,为了对上欺骗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下欺骗家长、考生乃至整个社会,便尽量快、尽量多地通过各种宣传和训教手段、各种输送渠道和方式,把毕业生赶去那些待遇不太好甚至很不好的单位、薪水不高甚至很低的工作,反正只要他们落实了去向,哪管人家死活。越是就业水平差、待遇低、工资少、但容易进去的地方、单位(如西部、基层、贫困区),他们越是欢迎,越是把毕业生往那里送,只要毕业生送出去了,自己的就业率得到了保证,哪管人家工作条件及其劳动报酬的具体情况怎么样?甚至,他们还造假,通过各种途径并非真实地提高就业率;并允许毕业生们造假,如“掺水简历”、谎报落实就业等。

同类推荐
  • 受益一生的44种思维方法

    受益一生的44种思维方法

    本书向大家陈列出种种的思维方法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掌握思维的钥匙,每个人都应当有这样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 成功的资本

    成功的资本

    本书讲述了如何走向成功的各种途径,对广大青少年读者具有启发作用。
  • 智慧攻心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攻心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戴帽”,取俗语“戴高帽”之意,即劝说时对对方某些固有的优点给予适度的褒奖,使对方得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减轻其挫败的心理,使其在较为愉快的情绪中接受你的劝说。
  • 让习惯完善你的一生

    让习惯完善你的一生

    本书以说话的学问、说话的艺术、说话的力量三部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详尽地介绍了演讲与口才的知识经验和典型案例。
  • 成长历程

    成长历程

    《成长历程/中学生必读经典美文》无论是选文、编排体系,还是阅读建议的编写,无不贯穿着我们的编辑理念——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中外兼容,情理为上。精选文章,精编内容,与同学们共鸣经典、分享精品、同述感动。《成长历程/中学生必读经典美文》力求从学生的心理因素、终身能力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真正地体现出对人的精神培植。编者们从浩瀚的书海中“淘”出这些经典美文,给同学们营造了一个五彩缤纷、趣味盎然的阅读世界,使同学们受到智慧启迪、情感陶冶以及价值的切实提升。愿亲爱的读者朋友徜徉在美的阅读享受中!
热门推荐
  • 大卫·科波菲尔(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早年丧父,因为母亲的性格比较柔弱,童年时他受尽继父的折磨和虐待。在母亲病逝后,他不得不投身社会,开始工作。在许多善良人们的帮助下,最终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在事业和生活上得到一个完满的结局,成为一位名作家。本书译本选用著名翻译家宋兆霖的译本,让青少年在感受经典的同时,还可近距离地接触大师,汲取人生智慧,并提高青少年的写作能力。
  • 樱花爱恋,总裁专情

    樱花爱恋,总裁专情

    樱花树下儿时的结识,漫长的等待再次遇见。十多年后误认别人,是天意?不,最后会知道的。车祸……血液流淌着,就这样死去了?一次再一次被伤害……虐着每一个人,心痛,心累……不知道该如何欢迎加入樱花爱恋,总裁专情,群号码:486914253申请删除
  • 告诉你,我们的悲伤

    告诉你,我们的悲伤

    她是豪门千金,单纯爱哭;他是冷血杀手,杀人如麻。本不该有交际的两个人偶然相遇,坠入情网!却不想,命运作弄,他竟亲手杀了她的父亲!一段爱恋刻骨伤痛,叫她如何抉择!(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全能武神

    全能武神

    天落大星,古老传承。一个小家族的卑微少年无意之中得到一座九层宝塔,从此走上了武神之路。方云练神功,踩天骄,屠万族,镇黑暗,勾美女,逆天改命扶摇而上!方云的帝袍后是一片血海滔天,王座下是尸骨累累,身边是美人、兄弟,面前是朗朗乾坤!
  • 原野上的草原

    原野上的草原

    这是一部用心来诉说蒙古草原上的感动的作品,在作者深情地勾勒下,我们仿佛能听见牧民们的放歌与交谈,孩子们的追逐与嬉闹,看见门外树桩上拴着的马,以及狗在来来回回跑。在这篇纯净的土地上,牧民们外出时家里不需锁门,对待外来的客人异常热情谦恭。这是作者的故乡,也是作者的天堂。他写草原上的每一个眼所能见、心所能感的东西,每一种东西、每一缕思绪无不洋溢着他对草原、对蒙古最热烈的、最深厚的爱。那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读后能让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并归于平静。他的笔很淡,却写活了他所身属的草原,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 一路诛仙

    一路诛仙

    一只青尾小妖,长于人世,半点法术不会,却立下诛尽人仙之志出师而去一路上,红颜知己一一长离,归途中,又蒙仙子垂青此后身世逐渐明朗,可那东莱女帝庞然的蛇身如落拓千山般重压于肩。暴风眼、苍穹眼、天劫眼,五行轮、九莲仙甲,三百神之子三千金甲将……如何诛得阴阳天劫剑、幻尘珠、轮回池……又谜团重重师尊玄隐真人、师母慕红真人、神鸟厉昌、千岛之国龙帝、无面天君、云山居士……究竟谁人可信顾盼四方,天地虽大,朦朦雾霾,处处悬崖。且看小妖破尽仙法、一路诛仙
  • 伊斯兰文化散论

    伊斯兰文化散论

    本书介绍了:《古兰经》名称考释;《古兰经》与圣训的文学价值;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述评;回族穆斯林对中国阿拉伯语教学事业的历史贡献等。
  • 龙传之啸龙传

    龙传之啸龙传

    一统天下志何在,直破苍天笑古今!神龙傲视霸业成!
  • 带着孩子去旅行

    带着孩子去旅行

    《带着孩子去旅行》收集了作者近几年带着孩子们在世界各地旅行后写的游记,并配有大量在旅途中拍摄的精美图片,见证了作者一家曾路过的那些美丽风景。每一次的旅行,拓宽了孩子们的眼界,增长了他们的见识。热爱自然、享受旅行的人定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共鸣。
  • 万世圣皇

    万世圣皇

    狄川,从小生活在穷乡僻壤,渴望外面的天地,向往着传说。然而等他融入进那渴望已久的世界后才发现,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他所想象的。纷乱世间,人心不古,异族入侵,天地大变。只有强大的实力才能斩尽敌手,傲立乾坤,在这之中他明白一个道理。顺天者弱,逆天者死,强者永远都是在夹缝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