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42300000003

第3章 总统的忧郁——美国已故政治家尼克松(2)

这篇被批评人士看作是尼克松为自己的战争政策“涂脂抹粉”的演讲,却几乎让整个美国都倒向尼克松!虽然之后的反战浪潮不减,但尼克松已暂时渡过了难关。事先谁会相信,这篇饱受舆论诟病的演讲直接影响了美国的历史进程。

实际上,即使在副总统任上,尼克松都有为数众多的出色演讲、文章和着作。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不讲平庸的话,不写平庸的文章。尼克松的有些演讲,高瞻远瞩、气势磅礴且动人心魄,被夸张地喻为可以刻在国际政治发展史上的佳作。在下台后的人生低谷时期,已是古稀之年的尼克松,有过一篇名为《地平线之旅》的演讲。作为白宫几届政府笔杆子的葛根说,即使是最愤世嫉俗的人,听了这篇演讲,都不能不佩服尼克松的才华和努力。

但是,多次在危机时刻酝酿出动人篇章的尼克松,却不善于打持久战,因为绷紧的神经易疲惫,就像绷紧的弦易断一样。受焦虑抑郁困扰的尼克松,经常处于“身心俱疲”之中,因此他不具有平稳的良好状态来管理他的团队。

政治学家在研究尼克松的执政能力时,得出的结论非常有趣,他们认为尼克松的白宫管理班子在每次大的危机和事件中处理得非常漂亮,因此研究报告将尼克松政府团队喻为“海军陆战队”。但研究还指出,在尼克松任总统的六年时间里,白宫也有很多时间处在混乱状态。因此,尼克松在白宫六年的执政履历,实际上就是他的性格的写照。

(二)

大卫·葛根说,尼克松性格孤僻内向,不喜欢与人打交道。

有的政治学者在研究尼克松时,发现尼克松与周恩来、毛泽东、戴高乐和赫鲁晓夫等外国政要交往时,非常具有外交手腕,因此认为尼克松是个外向程度较高的人。实际上,葛根、基辛格等这些真正在尼克松身边工作过的人物在回忆时都说,尼克松是一个孤独内向的人。所以,孤独内向是尼克松更为本真的一面。

孤独内向的人不适宜从政,这似乎是一条定论。对于西方竞选政治体制,更是如此。

然而,尼克松那一种与公众保持距离、不过多抛头露面的品性,却给了他自己思考未来和充实自我的机会。在他人生最关键的岁月里,也就是1968年总统竞选前的几年时间里,他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不断地在知识上充实自己,这也成为他在总统竞选中厚积薄发的重要资本。

为了在竞选中胜出,大多数的政治人物在投入竞选前,通常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建立人脉关系上,致力于编织关系网,并花很多精力拉近与选民的距离。

尼克松在入主白宫前的在野岁月里,虽然也编织政治关系网,他的团队也让他在公众和媒体面前保持必要的曝光率,但内向的尼克松,总是更喜欢把精力和时间用在写作、思考和调研上。他花大量时间去阅读、记录和整理自己的思想,这使他对冷战时期的国际事务更具敏锐的洞察力。正因为尼克松对世界历史、国际政局和各国领导人的深刻了解和预见能力,他被一些政治学者称作是“棋盘上的战略家”。在后来的总统任上,曾被称作“坚定的反共分子”

的尼克松,却出人意料地“跨越太平洋与红色中国握手”,主导策划打开了中美关系大门。其实,尼克松早年对此就有过深度的战略思考。在1968年总统竞选期间,由于全球冷战格局和越南战争情势,当时的美国选民更倾向于选出一位国际政治家,而尼克松恰恰在这方面有明显优势。

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尼克松,是命运的宠儿。他在此期间的长时间的独自思考,不但没有成为他失去政治优势的因素,反而成为他在政治上加分的重要砝码。

比如,在野期间他曾撰写了关于他个人思考的书——《六次危机》,此书非常畅销,一直延续至他竞选胜出。此书对尼克松的宣传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比百场广场演说或与选民的无数次握手还管用。据尼克松后来回忆,为了撰写该书中赫鲁晓夫那一章,他在洛杉矶一家旅馆里一待就是6天,每天思考写作14个小时,一天的饭都是送到房间里。

很多政治家在觥筹交错中为自己积累政治资本,而尼克松是把在房间里独自思考的着作成果,当作自己的政治本钱。因此说,尼克松登上权力顶峰的模式,是比较独特的,是难以复制的。

入主白宫后,尼克松孤独的性格所养成的领导风格,使他的执政团队内部缺乏交流沟通,与国会和媒体的关系恶劣,极大地损害了他的执政能力,也为其最终身陷囹圄埋下祸根。

但大卫·葛根认为,尼克松的孤独个性对其施政也有积极的一面。在《见证权力》中,他写道——孤独的人往往需要思考的空间,尼克松有时白天会躲进书房,通常是在老办公楼里或者白宫驻地楼上的书房里,远离椭圆形办公室的繁忙事务和拘泥的礼节,这样做他可以有机会去思考、书写材料并对当天的事情作出决策。我们曾经用了几个月时间劝说年轻而且风华正茂的克林顿拿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他这样做了之后,发现做事更有效率。

因此,孤独的尼克松喜欢远离喧嚣进行思考,这样的领导方式对其施政其实是非常有益的,他是一个公认的深谋远虑的战略家。

但内向孤傲的尼克松不喜欢公关游说,因此他的“宏图伟略”

总是毁誉参半。拥有战略构想,且又怀揣着实现构想的野心,因此尼克松的白宫经历,可以说是“玩的就是心跳”。这也可以看出,孤独内向的人,有时候更喜欢冒险,更沉迷于“赌博”。但是,因为性格孤僻而不圆融,厌倦社交而疏离政治圈,使他忽视了或者说是逃避了一些必要的政治层面的谈判妥协,最终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虽然尼克松在面对戴高乐、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外国政治家时,具有高超的交往艺术,但在面对国内政治时,他却成为“权力的傲慢”的代名词。由于尼克松孤独、冷漠、不联络感情、不懂安抚,最后,连他的政府高层内部,都出现了背叛者——这就是被载入美国历史并称之为“深喉”的匿名人。深喉在“水门事件”后秘密向外界爆料,给了尼克松致命一击!

悲惨下台的尼克松,一生跌宕起伏,身上有不少奇特的东西。

他孤僻腼腆的性格,与其出色的口才这其中巨大的反差,就让人很好奇。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口才好的人都是外向活跃的。尼克松晚年的秘书莫尼卡·克罗利,在其着作《不在案的记录》中说,尼克松在大学时代已成为出色的演说家,而她认为最有趣的是,具有出色口才的尼克松,平时竟然是沉默寡言的,同学们叫他“阴郁的格斯”。

4“阿Q精神”来帮忙

“对自己的影响和形象焦虑万分”的尼克松,却在1974年因“水门事件”辞职下台,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被迫辞职的总统,也成为受到指责和非议最严重的美国总统。这对于深谙历史的尼克松来说,当然是难以承受之重,也许比失去生命还要痛苦。

但在“黯然下台”之后的岁月中,尼克松却依然卓有成就。

在生命的深秋之时,尼克松如何度过屈辱的20年岁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是一个很有启迪意义的人生案例。

尼克松辞职后,有很多人认为尼克松完了。退职后的头四年艰难而痛苦,尼克松身心两方面都在承受失败的后果,律师费用耗尽他的积蓄,新闻界给了他一个专用称谓叫做“被贬黜的前总统”,朋友们也纷纷离他而去……他的辞职下台,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竞选失败后还可以卷土重来,他已经没有扳回的可能了。在这种不得已的悲惨境地中,生活仍然要继续,已过花甲之年的尼克松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还为自己的名誉“翻身”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有两个方法,对尼克松安然度过余生有很大的帮助,一是心理抵挡,二是行动代偿。

在心理上,他是如何抵挡的呢?

他反复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失败固然令人悲哀。然而,最大的悲哀,是在生命的征途中,既没有胜利,也没有失败。”

这句话虽然有点“阿Q精神”的味道,但它对尼克松的作用不可小觑。对尼克松来说,这句话是他在人生最后20年岁月的心灵基石和精神意念。他通过不断回味自己“过山车”般的不俗人生,不断回忆自己曾经主导过的重大历史事件,来冲淡因辞职下台带来的屈辱,这还激起了他不在其位仍然要通过写作和演讲重回政治的雄心。

他可能无数次地对自己说:“无论怎样,做过超级大国总统和副总统的,能有几人呢?曾经主导打破旧的国际政治格局,创下惊世伟业的政治家又有几人呢?被民众排山倒海般反对下台,却依然不服输的政治家又有几人呢?我尼克松做到了!”

尼克松对自己“玩的就是心跳”的经历一旦“欣赏”起来,那么对于自己受到的猛烈抨击和遭遇的悲惨结局,也就看开了。

另一方面,尼克松用写作来替代补偿心灵的巨大创伤。在心理学上,替代补偿行为是人应付挫折的重要防御机制。尼克松通过刻苦写作,以他丰富的学识、非凡的经历和出色的语言文字能力,撰写出版了多本着作。他的每本着作,字里行间显现出十足的灵动,对人物的勾勒和对问题的分析跃然纸上。因此,他的着作畅销国际,有三本还常年处在美国畅销书榜单位置。

值得考究的是,尼克松在写作过程中,频频让自己在论述人物中产生一种心理释放,他为自己施行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

比如,在写麦克阿瑟时,就隐藏着一种微妙的心理安慰。

尼克松与麦克阿瑟虽然出身不同,但他们在性格上和人生轨迹上却很相似。从人生轨迹上看,他们青年时期学业都十分优秀,在中年时期都曾有过异常华彩的人生,但他们的结局都是非正常地从任上下台,尼克松被迫辞职,麦克阿瑟被撤职。而他们两个人的非正常下台,都是美国历史上非常重大的政治事件;从性格上看,他们也有着相似的异常复杂的气质,身上充满着冒险和孤注一掷的决断力,但他们的内心又存在着非常容易感伤、非常脆弱的一面;从能力上看,他们都是战略家,同时都是天才演说家。

正是意识到自身与麦克阿瑟的惊人相似,尼克松对麦克阿瑟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感。在自己的着作中,尼克松对麦克阿瑟的赞美是无与伦比的——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麦克阿瑟所代表的那些价值——勇敢、爱国主义、热爱自由,已经开始不合时宜了。它们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复苏,但在朝鲜战争和在越南遭到近乎致命的打击之后,又再次褪色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解放了菲津宾,重建了日本,又在仁川登陆和后来的日子里阻止共产党人控制韩国。他作为一位引起激烈争议的人物回国,不久就从他的国家的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究其原因,是几乎没人了解亚洲和麦克阿瑟本人,或是不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少有人懂得麦克阿瑟的命运就是保护美国在远东的利益。他几乎是单枪匹马地为此奋斗了20年。

作为麦克阿瑟的钦佩者,我从来也没有完全弄明白像他这样一位具有如此巨大和不言而喻的成就的人,为何在美国知识界中却是如此不受欢迎。在麦克阿瑟的大部分生涯中,困扰着他的那些恶毒的攻击,可以部分地用布莱克勋爵为迪斯雷利撰写的古典传记的跋中的话语来解释。

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尼克松对麦克阿瑟为了美国战略利益而独自奋斗却不被人理解的遭遇感同身受,对麦克阿瑟受到的严重非议和恶毒攻击充满了深深的同情。

从写作心理来看,写作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

尼克松对与自己相同命运的麦克阿瑟给予极端的推崇和深深的同情,实质上也是在为自身“正名”,为自己疗伤。因为一想到叱咤风云的麦克阿瑟将军与自己有着一样的遭遇,自己在美国历史上并非是一个孤独的“放逐者”,尼克松因辞职下台而受到重创的心灵,得到了一种特殊的宽慰。

又比如,在写戴高乐、毛泽东、周恩来、艾森豪威尔等一系列杰出人物时,尼克松都在撰写和分析中把自己拉到对以往岁月的记忆中,沉浸在一种参与或者主导重大外交事件的甜蜜回忆中。这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安慰。

他经常在半夜起来做笔记,保持并享受着孤独思想者所特有的生活节奏和思考情趣。他的每本着作都成为畅销书,他成了此后几届总统的座上宾,也经常被各国政治家邀请而周游世界。国际形势一再表明,尼克松总是比别人预见得要准确。

1986年5月,美国《新闻周刊》在封面上刊登了一张尼克松的照片,标题是:《他回来了》。这虽然没有“王者归来”般的辉煌,但仍然达到了尼克松在晚年的奋斗目的。美国人有一种崇尚个人奋斗和打不倒的心理,尼克松在生命晚年仍然勤奋思考和笔耕不辍的奋斗,赢得了很多美国人的尊敬,虽然恨他和抨击他的人还照样存在。

1994年的4月22日,尼克松辞世,这个消息惊动了整个美国,人们由衷地对这位命运多舛的前总统充满了深深的感伤!

同类推荐
  • 中庸处世智慧(千年智慧枕边书)

    中庸处世智慧(千年智慧枕边书)

    中庸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内核,在为人处世上,中庸思想的实用性在历史上没有任何思想可以取代。本书“千年智慧枕边书”,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中庸的处世智慧,处世、办事、说话、心态、做人,正如港澳台频道风云人物李嘉诚所言,“人有五商(智商、情商、财商、逆商、心商),若想人生成功,须五商俱备。在我看来,五商无一不可从《中庸》中获益。”让我们重拾我们固有的智慧,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
  • 说话的艺术

    说话的艺术

    本书以说话对象的心理、说话的基本技巧、说话的艺术体现三部分,介绍了“说什么”和“怎么说”这两个概念,诠释了“说话也是生活的艺术”这句话,并告诉读者“在人生的胜局中,不会说话是万万不能的”。
  • 人脉

    人脉

    《人脉》讲述现实生活中有一条“铁律”:20%的人掌控着80%的经济命脉;20%的人脉带来80%的价值;20%的产品为企业创造80%的利益;20%的患者消耗了80%的医疗资源……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即“80/20法则”,《人脉》中一令人震撼的规则同时也映射出了人脉交往的秘诀:抓住关键性的20%。
  • 修心(MBook随身读)

    修心(MBook随身读)

    《修心》以弘一大师的著作、演讲稿为基础,针对无常尘世中万千的人和事,从日常生活、德行操守、为人处世、修身养心等方面入手,帮助读者看清人生迷局,冲破精神藩篱,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和超脱。现代人往往有知识、会做事、能赚钱,但却不快乐,求功利、谋富贵、贪安乐,却总难圆满。究其原因,就在于内心的浮躁、不安定、没有依托。
  • 心灵鸡汤2:阳光下的守望(精粹版)

    心灵鸡汤2:阳光下的守望(精粹版)

    春天,缕缕耀眼的阳光冲破厚厚的乌云,给予万物以新生的希望;夏天,斑斑热情的阳光穿透了茂盛的枝叶的缝隙,给予人们片片舒爽的阴凉;秋天,丝丝柔和的阳光折射熟了枝头的果实,给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勇气;冬天,捧捧温暖的阳光融化了坚固的冰雪,给予人们不怕困难的信心。有阳光的地方就应该有我们自信的笑脸;只要有阳光,就必然有希望。阳光,充满爱意;阳光,充满生机;阳光,充满力量。当阳光成为一种品质与气质,我们的守望就会显得从容与殷实;当阳光成为一种指示和能量,我们的守望就是一季沉甸甸的丰收。阳光就是一剂良药,它能够排除我们体内消沉的因素,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并且充满自信。缕缕阳光如希望。
热门推荐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愿学集

    愿学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鬼婢

    鬼婢

    君侧千险,人鬼殊途同归,为妃为后,世人皆向往之。深闺愁情,斩不断的是丝,忘不掉的是执念。红尘千千,有人忘不了恨,有人忘不了爱。萧蔷内的步步为营却换来冷宫囚禁五年,断幕崖上的苦苦作陪却换来不知不晓。君王,你可知爱一个人有多么容易,恨一个人又有多容易,曾经给你的爱你放弃了,现在你却是再也得不到一星半点了。世有相无壁,陈国之宝也,世又有鬼体,传于坊中,两者完结,即可统五国而为天子也。
  • 婚姻宣誓书

    婚姻宣誓书

    有人说,爱情是婚姻的坟墓,所有的爱情落入了婚姻里,就不复存在。可他却说,你的爱情是一辈子的永远,而我就是你的爱情。我把他的话当做了永远,然后一辈子执迷不悟。婚后一年,我从未见过我的丈夫,我的存在只是一个摆设。怎知一次兼职送货的工作,会让我被他盯上。一场交易,我换取的只有金钱。他强势占有,步步为营,而我抵死守住砰然的心,不敢交付,只为守住对丈夫最后的忠心。本以为可以华丽转身,但爱已入骨髓,在爷爷的寿辰上,他拿着一本《婚姻宣誓书》冲我诡笑。“老婆,需要验证一下真假吗?”我错愕,心下五味杂陈。
  • 无限梦学院

    无限梦学院

    数万年来,这间学院埋葬了太多的尸骨,神灵、恶魔、凡人、超智者……拥有超越凡人智慧的崎杉被一本笔记带进了这里,与超智者何解语等一众伙伴闯荡无限位面。在屠杀丧尸并装傻混过妖怪京都之后,且看崎杉如何利用这本无知笔记登上三王座!“呃,原来盗梦空间还有那么多隐藏剧情啊……”“咦!?这鬼片的背景剧情也太悲惨了吧?崎杉!我要笔记上写的那个抹杀能力!”“等等……我抢来的宇宙战略飞船呢!?何解语!!你给我解释清楚!!!!!”
  • 我的妹妹不可爱

    我的妹妹不可爱

    本为魔界之主,转世之后竟然成了一个妹控,但是这个妹妹貌似不怎么可爱诶!
  • 宅妃也嚣张:高冷王爷天然黑

    宅妃也嚣张:高冷王爷天然黑

    他喜欢清新淡雅的姑娘。长发之中,极其不符合气质的金色红玛瑙耳坠绚丽刺眼,纤细雪白的手腕中几个金镯俗不可耐,项间更是挂着极粗俗的翡翠金链。他喜欢知书达理的女子。“鸟王府?”“那字念乌。”他希望他的另一半全心全意爱他。“哈?我为什么要像白痴一样大冷天跪在这里吹风!”且看一个精神正常的神经质宅腐王妃穿越后如何将冷王俘虏
  • 姐姐请你收了我

    姐姐请你收了我

    被渣男欺骗了感情。唐非非痛不欲生,险些遭遇车祸。因缘巧合而认识了天之骄子夜冥天。他是孤儿,也是一个黄金单身汉。他认她做他姐姐,后让姐姐跟他“同居”。一场阴谋让她与未出世的宝宝一起消失多年,五年后她与宝宝回国,她已记不得他……
  • 那一份简单的爱

    那一份简单的爱

    我们都可以拥有爱情,有可能是一份豪华而痛苦的爱情,有可能是一份平凡而美好的爱情。我不需要一副好皮囊,我只希望有一颗美丽的内心。我很平凡,但我的人生注定不平凡,我只希望我能拥有一份简简单单,属于自己的爱情,而不是过于豪华,那样的爱情是痛苦的,没有你想象的快乐,可能到了最后你已经伤痕累累,也没有人怜悯你,而是大声骂你自己傻。我们到了最后也只是不停的流泪,到了最后曾经的天涯海角,海誓山盟只是一句谎言,到了最后我们也没有牵手走到一起。可能还在不停的埋怨自己傻,为什么当初会想到一个富家公子爱上我。那么,这本书会是这样到了最后女主角也是伤痕累累吗?一一最后的一滴泪
  • 超载进化

    超载进化

    怀疑姐姐是一名弟控的同时,张羽严重表示自己不是一名姐控。并且张羽有生之年的愿望,就是带着姐姐遨游宇宙。前提,是他把那该死的卡拉族遗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