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30500000014

第14章 柳传志:老骥伏枥的悲怆(3)

像杨元庆一样,憋了一股子劲的郭为开始发奋图强。他喊出了“再造一个不叫联想的联想”的口号。

刺激的效果很见效,在郭为的带领下,神州数码很快就成为中国IT业第一大分销厂商。

然而,和杨元庆一样,负着一口气的他注定很难客观地制定一个适合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

很快,杨元庆和郭为就开始“短兵相接”。杨元庆打着走IBM转型的成功之路的旗号,“侵入”属于神州数码的IT服务业务领域;而郭为也不是省油的灯,不久就进入手机业务领域,同样也有与杨元庆一争高低的动机使然。

在业务拓展时,如果动机不纯,则难以成功。柳传志曾经有过一句名言:“没想透的事情不做,想透了但没有钱的事情不做,想透了,又有钱但没有人的事情不做。”杨元庆和郭为显然没有能够理解好这句话。

果不然,双方这两次业务拓展都以惨败告终。

PC制造业与IT服务业务无论从商业模式、营销渠道,甚至基本的文化理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最终导致杨元庆进军IT服务领域以失败告终,成为一次重大的战略错误。

动机不纯的郭为同样很快就迎来自己的危机时刻。2003年第一季度,因进军手机业务,神州数码发生了1.5亿港币巨额亏损。就在神州数码的资金链即将崩断的时候,柳传志以联想控股的名义作担保向银行贷款,才最终使得神州数码转危为安。

但是自此,无论是产业战略地位、营收规模还是利润贡献,神州数码在联想系中日渐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可以断言的是,犹豫不决的郭为若不能为神州数码带来质变,大联想系接班人基本与他无缘。

孙宏斌传奇

在杨元庆、郭为式微的同时,孙宏斌也在上演一场轰轰烈烈的传奇后,淡出人们的视线。

四年后,孙宏斌认错了。

1994年3月9日,孙宏斌托人请柳传志吃了顿饭。

“坐了4年牢,还没有沉沦,态度还很积极,年轻人能这样很不容易。”

柳传志很感动。众所周知的一个细节是,孙宏斌表示希望能跟柳传志成为朋友。柳传志说:“我从来不说谁是我的朋友,但是你可以告诉别人你是我朋友。”

知道孙宏斌去找柳传志认错后,孙宏斌的老婆哭了,问孙宏斌,“你忘了我们这些年受的那些苦了吗?”

孙宏斌入狱的时候,儿子刚刚出世。

一个女人刚生完孩子,丈夫就入狱,独自一个人拉扯孩子四五年,这种艰难可想而知。

孙宏斌有自己的想法:“我当时出来了,可以提把刀找柳传志算账去,但这有什么用呢?我这样做了,我就真正的毁了,从此以后就没有人敢理我了。”

据云,在监狱中的几年,孙宏斌学到的一句名言就是:“走的是面儿,玩的是腕儿。”

一个事实是,尽管在其后的顺驰狂飙中,全行业都震惊于孙宏斌的激情火热,以及他近乎疯狂的信念与执着,但这已经远远不是孙宏斌的全部特性了,在火热的下面,隐藏着精明的计算、冰冷的决断以及狼一般的狡猾与老练。人的性格本来就是复杂的。

几年前,在北京长城饭店,有朋友和孙宏斌聊及往事,问他恨不恨柳传志,他的回答是:“我现在要是要着饭呢,我肯定恨他,现在,唉……”

孙宏斌狠狠地吸了口烟,烟雾缭绕。

孙宏斌没有用刀去证明自己,而是用事业。他是不是想用自己的成功在柳传志的心头永插一把刀?不得而知。但是,从他重新开始,到再次谢幕,种种迹象可以表明,柳传志一直是他针对的对象。

当初,柳传志问孙宏斌以后想做什么,孙宏斌说房地产。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证明孙宏斌是难得的商业奇才。

一个学计算机的、以前曾经在全国铺设计算机销售网点、叱咤风云的人物、全国最年轻的IT少帅,关了几年,卷土重来的时候,竟然没有从自己熟悉的行业做起,而是选择了房地产。这说明,孙宏斌在狱中的几年,对自己、对时代、对市场、对各个行业、对未来,都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思索。IT日新月异,尽管是自己当年熟悉的行业,但几年牢狱生活,行业内已经出现了一批具有实力的企业,与其竞争难度大大增加。而从居民购买力、城镇化发展的大趋势等方面来看,房地产行业将成为最具发展力的行业。

孙宏斌当时的判断依据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城市大量汇集,必然带来房地产市场的庞大需求。——听起来很熟悉?不错,这正是几年后被专家学者们重复了无数遍的理由。

从监狱出来以后,孙宏斌当天就回到了天津,他把自己的公司命名为“顺驰”,英文意思是姓孙的公司。从这个细节来猜测,孙宏斌的举动无疑是对自己在联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的否定。他算是痛恨了那个职位了,所以从公司的命名他就想确定自己一把手的地位。

不过,多年以后自己坐到企业一把手的位置的时候,他也开始理解当年的一把手柳传志:“其实我从柳总身上学得最多的,是他做事坚决,另外他又很宽容。这两方面对我影响很大。

柳总在反思这件事的时候,他实际上也在提高。但要从头再来一次,我估计他还这样做。也许我碰到这样的问题,也这样做。

没有对错。当时柳总说,他把这件事当成联想生死存亡的大事,在那种情况下的那种坚决,是柳总骨子里的东西,如果不这样的话,他就不是柳传志了。在联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局,主要是性格问题,我和柳总的性格都太强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孙宏斌算得上是柳传志的知音。

但联想的曾经经历,留在孙宏斌心中的阴影却难以挥去。

一个新闻细节是,当孙宏斌做大顺驰,成为风云人物时,有记者报道说,和他谈联想时,可能刚才还神态放松的孙宏斌会立即表情冷峻,眼神深邃,声音凝重,整个人像投入一级战备状态。“和孙宏斌聊天,最好不要提起郭为和杨元庆这两个名字。”

顺驰成功后,孙宏斌给外界的一个形象是:极度地自负和张扬。他几乎骂遍了所有的房地产业大佬,树敌甚多。但他内心所指,可能并非这些大佬。“他特别自负,另一面也可能是极度自卑。内心深处傲视群伦,老憋着一股劲想表达。”孙宏斌的朋友全忠这样对媒体说。

“我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着急,他只比郭为大1岁。”

当顺驰因极度扩张资金链断裂易主后,柳传志谈起孙宏斌的境遇,非常感慨地说,“以前我就提醒过他,在扩张时一定要注意资金链,二是,有些话不要说得太满。”

但是,柳传志应该明白孙宏斌的内心世界。在这位亲手把他送进监狱,又在其出狱后以50万元助其创业的老一辈企业家面前,“孙宏斌是憋着一股劲的”,一位熟悉孙宏斌的人说。当2004年孙宏斌提出1000亿元的销售目标时,其对标企业不是100多亿元销售额的万科,而是联想。

还有一个细节可以证明孙宏斌对当年联想事件的耿耿于怀。

孙宏斌喜欢破格提拔年轻人担纲重要职位,并不介意为他们的失误交学费,常常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被提拔做总经理不到两年就离职,就再提拔另一个25岁的年轻人。

而他进联想的时候正好也是25岁。

但这位一开始就以所谓的“顺驰模式”——快速拿地、快速开工、快速销售和回款——大肆扩张的房地产业后进入者,终于还是碰到了资金链问题。

1990年1月23日,孙宏斌的第一个儿子呱呱坠地,几个月后,这位当时的联想少帅就锒铛入狱。2006年,他的儿子已满16岁,孙43岁,他却不得不把自己的第二份事业——顺驰地产55%的股份卖出,以避免破产的命运。

2010年10月,经过顺驰上市不果,惨败资本市场之后,孙宏斌的新公司融创中国终于在香港成功上市。庆功宴上,他大醉酩酊。

王者朱立南?

王者往往是潜藏最深的。

孙宏斌早早谢幕了,杨元庆、郭为式微了,这时,人们才发现,当时主持联想分家的朱立南却成为最大的赢家。

在联想,敢于不分场合插科打诨和柳传志信口开玩笑的人寥寥无几,朱立南算一个。多年来,站在柳传志的身后,朱立南低调得不能再低调,他几乎不接受媒体的采访。

现在,他终于要浮出水面了。

2009年9月8日,民营资本泛海集团入股联想控股。新闻发布会上,关于柳传志接班人的话题再次被提及。

联想控股的新架构调整中,柳传志除了接任曾茂朝担任董事长之外,仍身兼总裁职责,但是柳传志告诉记者,对于自己担任联想控股董事长和总裁的时间,并非一定是5年。

5年后,柳传志正好70岁,是他给自己定的退休时间。因此,此次股权结构调整被外界解读为柳传志为未来的接班人做铺垫工作。

有人从董事会和联想控股高管安排上发现线索。在新的股权架构下,联想控股的董事将由原来的7个人变成5人,包括柳传志、朱立南、曾茂朝、邓麦村和中国泛海董事长卢志强。

曾茂朝和邓麦村是中科院的代表,卢志强是新股东泛海的代表,联想控股高管中进入董事会的只有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一位。而且相比其他四位董事,朱立南是唯一一位年轻人。

“朱立南是您看好的接班人吗?”

有记者直接这样问,但柳传志依旧是打太极:“可能猜想是对的,也有可能是不对的。”

当时,在联想系中,有望成为接班人的有6人。他们分别是朱立南、吴亦兵、赵令欢、陈国栋,分别掌管着联想系下的联想投资、联想直投、弘毅投资和融科智地,还有掌控着已经独立上市的另外两名成名已久的少帅: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和神州数码董事长兼CEO郭为。

其中吴亦兵已于2009年11月闪电辞职,离开联想,赵令欢则因非联想老人而不被外界看好,陈国栋掌管融科智地,被认为非联想系主业。加上杨元庆及郭为的早早式微,剩下的就只有朱立南了。

外界对朱立南的评价是冷静、沉稳,做事风格比杨元庆温和,比郭为硬朗。

1989年,朱立南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即加盟联想,并很快被任命为深圳联想首任总经理,负责管理联想汉卡的生产基地。当时,柳传志对联想在深圳、香港两地的业务很重视。在不断的“南巡”过程中,柳传志与朱立南经常接触,两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并且也找到了共同的爱好,原来他们都是超级足球迷。然而在1993年,朱立南却出人意料地离开联想,开始自己创业。直到1997年下半年的一天,柳传志突然打电话给朱立南对他进行劝说:“个体户挣点钱可以,可舞台太小,长此以往意义不大。回联想吧。”

1997年8月,柳传志去珠海出差时,再次对朱立南进行劝导,他们在一起聊了一整天,柳传志告诉朱立南:“总裁室职能偏弱,需要加强。”

朱立南虽然还不是很清楚柳传志要他会联想具体做什么,但他明白柳传志将要对他委以重任。1997年9月1日,朱立南再次回归联想。1998年至2000年柳传志让朱立南主持联想集团总部工作,并负责联想的分拆工作。

看来,柳传志很早就已经有了一个拆分联想的想法,只是,他需要一个“替老板堵枪眼”干将。这个人就是朱立南。

成功操刀联想分家,促使朱立南当仁不让地成为“影响联想的10位人物”之一,被柳传志定义为“又一位少帅”,说“杨元庆和郭为是大军区司令,在前边作战。这个人是参谋长,在家里策划。”

分拆后,杨元庆和郭为都向朱立南发出了邀请,但都被其委婉拒绝。

朱立南也是不甘人下的人。在分拆过程中,他就向柳传志提出:联想有没有“再开一块”的可能?成功的分家,让柳传志对朱立南欣赏有加,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后,柳传志说:“那我们再开一块吧!”

随后的事实是,2001年3月24日联想分拆结束,一个月后4月24日,联想投资宣告正式运营,定位于对中小科技企业进行风险投资,第一期基金3500万美元全部来自联想内部。

显然,柳传志对朱立南是比较欣赏的。即使后来担任了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还兼职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他要多花些心思到控股里面。”柳传志说。

有人评说,朱立南不愧是只老狐狸,当年,论能力,论资历,朱立南都不可与杨元庆及郭为一较高低。但是,朱立南有更长远的眼光。他看到了IT的发展辉煌期即将过去,而风险投资将在中国迎来新的辉煌。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他从容地主持了联想的分家,并说服并不甘心完全退隐的柳传志转身风险投资领域。

从现在的结果看,柳传志被朱立南“征服”了,已经深深尝到了风险投资的甜头。“仅靠杨元庆、郭为这两家IT公司发展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经过几年的发展,实业家柳传志俨然已经变成了投资家柳传志。而最初,柳传志让朱立南去做风险投资时,自己心里是很没有底的,只是出于对朱立南的信任而已。“当时是风险投资的低潮,我不知道朱立南能做得怎么样,也没有把握,我们觉得应该交学费,所以这笔钱全部是我们出的。就是别人想出这钱,我们也不敢接受。”

不过,很快,柳传志的心中就有底了。

2009年9月11日,柳传志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称,未来两年内联想控股约六成的利润将来自旗下投资公司——弘毅投资和联想投资,以及一些投资项目的回报;而四成左右则来自联想集团。

联想集团的母公司第一次清晰表现出了“去PC化”的意图。

柳传志甚至承认联想控股所持联想集团的股份在未来也存在着出售的可能。“联想集团股价高起来,我们真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出让减持一些。

但是,若朱立南接班,依旧会碰到像当年是选杨元庆,还是郭为一样的难题:怎么搞定杨元庆、郭为等其他几位少帅?

面和心不合的结果只能最终导致联想系的四分五裂。

吴亦兵闪电辞职的背后

2009年11月13日,被视为柳传志的接班人之一的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吴亦兵闪电请辞。

虽然吴亦兵表示“这只是一次正常的企业人事变动”,对联想集团的发展仍充满信心,这一决定是出于个人职业发展考虑,与联想集团的发展策略并无任何关联。但人们还是将目光锁定联想的用人机制。联想内部的人事权利斗争再一次被抛到前面。

吴亦兵是个“空降兵”。

自进入联想始,他就一直很不满意被形容是“空降兵”,不止一次地向外界强调,“我算是老联想了。”

他如此强调,恰好说明问题。

吴亦兵2008年初加盟联想控股,成为三位常务副总裁之一,他与朱立南被视为柳传志接班人的最热门人选。

吴亦兵原本是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亚太区并购整合业务总经理,在2004年联想集团并购IBMPC时,吴亦兵以麦肯锡顾问身份经历了联想谈判和收购的全部过程。

然而,仅仅加盟联想短短一年多时间后,吴亦兵就选择了离开。

吴亦兵的离去,对于联想的架构调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也为柳传志接班人留下更多的问号。

办公司就是办人。

柳传志认为,联想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人。

同类推荐
  • 影响力提高手册

    影响力提高手册

    能力是成功中最关键的因素,只有培养杰出能力,才能成为时代强者、社会精英,成就亚马逊人生。本书揭示了影响力对人们工作、事业、生活、家庭、婚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通过大量精当的实例和简明实用的理论,详细而具体地阐述了政治、经济、管理、行政、职场等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人们提高其自身影响力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人们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全面提高影响力,有效应对纷繁复杂和竞争激烈的时代,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成就辉煌事业和美好人生提供了完备的实践指南。
  • 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

    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

    本书广泛涉及古今中外社会生活和商务交往领域中常见礼仪问题,针对如何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如何打造适应社会需求的商务人员进行了系统的、深入浅出的阐释。全书共分9个项目模块,包括认知礼仪、商务人员形象塑造、商务交往礼仪规范、商务人员职场礼仪法则、求职礼仪技巧运用、方位礼仪的基本常识、商务函电礼仪的基本要求、不同形式的商务宴请礼仪和中外民俗礼仪。本书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参考大量国内外最新礼仪资料和书籍,强调实训和练习,以便重点掌握相应的技能。
  • 联邦快递:使命必达的力量

    联邦快递:使命必达的力量

    本书通过阐释“联邦快递,使命必达”的含义、使命感与责任的关系、使命感在职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等,帮助员工培养职业使命感,使得员工和企业获得双赢。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了解到怎样做一个富有使命感的员工,怎样做一个富有使命感的领导,以及如何培养使命感,如何打造富有使命感的组织,从而为领导和员工提高执行力提供有益的帮助。
  • 成为胜任的CFO

    成为胜任的CFO

    本书介绍了我国CFO的现状和财务管理的现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功能法构建了我国CFO的能力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FO能力框架的实施方法。
  • 金融市场学

    金融市场学

    随着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业余成人(网络)学历教育学生对教材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成人(网络)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依据西南财经大学成人(网络)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成人学习的特点及规律,西南财经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和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共同规划,依托学校各专业学院的骨干教师资源,致力于开发适合成人(网络)学历教育学生的高质量优秀系列规划教材。
热门推荐
  • 如果清风可以换回你

    如果清风可以换回你

    我知道,如果当初你愿回头,那结局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可是就算是万丈深渊,你也会往下跳的,因为你知道,你不想让我受伤,对不对,可是你知不知道,没有你,我活的还有什么意义。
  • 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在今天的展览厅中邀集了跨时越空的古时文明,其中有神态从容的仪仗出行,流光溢彩的鎏金铜龙,贴金彩绘的文武官俑,威武勇猛的汉代辟邪,颇感震撼的围屏石榻,举世瞩目的多重宝函,……真可谓:周秦汉唐大巡礼,西物东观成晟事。浦江数度示瑰宝,甲申一展夺新丽。琴文剑胆旧营起,诗意军魂三秦地。金银装点何家村,宝函稳坐法门寺。西周逨鼎破混沌,唐墓壁画融神奇。茂陵铜马铸汉威,渭陵玉鹰承坚毅。安伽石榻镇雷霆,狮纹白玉惊艺史。周秦雄风汉唐歌,盛世文物千年稀。
  • 最强会长

    最强会长

    白喜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小魔王,以恶作剧整人为乐,却不曾想一不小心招惹了学生会会长宋淮杨。于是报复接踵而至,她报了策划部却被塞进体育部;被哄骗着吃了老鼠干;他在游戏里拜她为师却处处拖她后腿。当小魔王遭遇腹黑帝注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你来我往之间彼此的感情也有了微妙的变化。
  • 昭觉丈雪醉禅师语录

    昭觉丈雪醉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食妃不媚:腹黑王爷滚远点

    食妃不媚:腹黑王爷滚远点

    姚媚儿:“利用我是你自己的选择,怪不得旁人。”宗政憬:“可是这万里江山,我只想与你共赏啊。”慕慎安:“呵呵。”姚瑾策:“滚犊子!”江湖救急遇到蛇精病王爷,姚媚儿因此落难,再见面却因他获救,未料到从此时起那人步步为营,皆为利来。娘早死爹不爱的宗政憬,表面无害内里腹黑,如履薄冰走到今日,利用一个无辜少女实在算不得什么。唯一算不到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凌摩剑神

    凌摩剑神

    在凌摩大陆上,一个天资聪颖、英俊挺拔的少年,从一个被别人瞧不起的剑王之子,在凌摩帝国的边城摩州,带着被别人猜疑的凶险,带着父亲被谋杀的仇恨,带着被郡主退婚的耻辱,开启了他的剑神之路。
  • 法相金身道

    法相金身道

    九域蛮荒,凌霄之上的仙宫,只剩残骸断瓦,却已是仙道已无,蠂
  • 两个人的战争

    两个人的战争

    男女主人公都是曾经沧海,于是都懂得了保护自己,好好的给自己一个壳,牢一点,再牢一点,却殊不曾料想,拒绝了伤害的同时也拒绝了所有可能的缱绻温柔。当时第一个联想就是张爱玲的白流苏与范柳原,不一样的时代,一样的男女,爱到后来都不由得算计了又算计。
  • 阴阳

    阴阳

    世家公子秦怡,为报杀父之仇,机缘巧合下修炼阳神真诀,一举成名。大仇得报,统一整个百合大陆。谁知道风云突起,武道大宗师不是修炼的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当阴谋被发现,看秦怡如何逆转阴阳,重塑三界。一个人,一个家族,一座城,一片大陆,豢养的背后依旧是豢养,逃不掉的命运轮回里面,如何打破命运的枷锁,
  • 特种兵法则:永不放弃的铁血军魂与团队意识

    特种兵法则:永不放弃的铁血军魂与团队意识

    本书向读者让读者感受到特种兵精神,激发人生发展的动力。是企业提升团队精神和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难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