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10100000006

第6章 虚实三国(4)

法正对于刘备入川,扩大势力,所起作用甚大。刘备称汉中王,法正为尚书令、扩军将军。由于诸葛亮不在刘备身边,庞统又已死去,法正地位和作用,就如同程昱。郭嘉在曹操身边一样(陈寿《法正传》评语:‘(法征,其程(昱)、郭(嘉)之俦俪邪?”)。法正死于公元220年,时年45岁。那年刘备已是年届花甲的老人了。《法正传》:“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

蜀中的文武官员,在死后得到刘备赐谥的,仅有一人,就是法正。可见法正地位突出,且与刘备关系非同一般。所以,刘备为他连哭了数日。

刘封是刘备在荆州时因投有继嗣而收的养子。随军作战,建有功劳,但在关羽之死和失守上庸地区等重大事件上负有责任。刘封刚猛,诸葛亮深虑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刘)封死。使自裁。”“先主为之流涕。”(《三国志·蜀书·刘封传》)

还有庞统,16岁就在进攻雒城时中流矢死去。刘备大为痛惜,言谈中往往情不自禁而痛哭流涕。

此外,《三国志》里几乎不见再有刘备痛哭流泪的记载。《关羽传》、《张飞传》都未见提及。关张乃刘备腹心,如同兄弟,他们死在刘备之前,刘备理当伤哀不已,但史料未写刘备落泪。

当初,刘备住荆州依刘表数年,尝于如厕时。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原因是刘备感到“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注引《九州春秋》)。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说刘备“喜怒不形于色”,既如此,刘备眼泪不会轻易乱挥。但在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却把刘备写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哭泣。

徐庶要离别而去曹营探母,刘备哭送。这一哭,徐庶走马荐孔明,好戏就来了。而且徐庶到了曹操那儿,至死未出过一谋。

刘备三顾茅庐,恳请诸葛亮出山相助,“泣日:‘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后来,为配合孔明用计,刘备还听孔明的话,对鲁肃哭过,对孙夫人哭过。如此等等。

应该说,罗贯中为了塑造刘备具有仁爱慈信的一面,让他多次流泪,符合性格特征。这里也不排除刘备利用眼泪谋取利益的用心。所以,清人毛宗岗批语:“先主基业,半以哭而得成。”(《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真是一语中的。

【十九、刘备东征只是为关羽复仇吗?】

刘备积累十几年兵力物力,竟然亲自挂帅伐吴。他能打好这场战争吗?

关羽被杀,荆州之地全失,刘备要报仇,恢复旧日山河。甚至是灭吴。

据《三国演义》第八十回说,刘备由汉中王再进一步,当了大汉皇帝,翌日,就降诏伐吴:“次日设朝,文武官僚拜毕,列为两班。先主降诏日:‘朕自桃园与关、张结义,誓同生死。不幸二弟云长,被东吴孙权所害,若不报仇,是负盟也。朕欲起倾国之兵,剪伐东吴,生擒逆贼,以雪此恨。”

诸葛亮、赵云和秦宓等劝阻。他拒谏,就此东征,发起了三国史上时间最久的夷陵之战。

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它强化了桃园兄弟共生死之义。

《三国志》写刘备东征,有“先主愤孙权之袭关羽”的因素,而更多的成分是争夺荆州,争面子,有如魏侍中刘晔说:“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三国志·魏书·刘晔传》)

可见刘备伐吴并非只为关羽报仇,其原因有二:

(一)刘备是在关羽被害(汉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一年半后才东征的,那是在他称皇帝后的第四个月,并非如《三国演义》所说,急于出兵东征。

(二)刘备东征争夺荆州,孙权开始求和,并非害怕,而是提出休战,但休战却不交还所得荆州(江陵)之地,刘备当然不会同意。但在火烧连营、退居白帝城,终于懂得索回荆州(江陵)已成画饼后,孙权再次派使求和,就同意了。这时为关羽复仇更不需谈了。可见目的仍是为荆州事;要是如《三国演义》所说,置国家、社稷于不顾,把为关羽复仇放在第一位,那显然是说不通的。

(三)刘备和关羽、张飞确实亲若兄弟,但也并非登锋造极,超越回事。刘备认为,对他事业贡献最大的,还是帮取两川的法正;在他生前,只有法正有谥;法正和庞统等死,刘备大哭数日不已。关羽之死,刘备有否痛哭流涕,未见记录。

刘备据成都,取汉中,一路顺风,头脑发热,目空一切,在夷陵惨败。退居白帝城后,是否曾怨恨关羽大意失荆州(江陵)呢?他于白帝城弥留之际,谈论群臣甚多,唯未见有对关羽的议论,更有甚者,关羽虽死,却不予谥号,这些确实值得深思。

【二十、刘备东征真的为两兄弟报仇了吗?】

《三国演义》写刘备东征,终于为关羽、张飞二弟雪耻,发泄了心头之恨。

刘备东征,初期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东吴大都督陆逊作战略性的退却,刘备热昏了头,看不见其中玄机,从巫峡、建平至夷陵立数十屯,这是有史详作记载的。

《三国演义》作者为兴汉灭吴,站在刘皇权一边,大笔描写刘备旗开得胜,其中有一项,就是杀死和活剐了那几个直接杀害关羽、张飞的家伙。

第一个是潘璋。吴将潘璋是关羽走麦城,被俘于临沮道上的第一个仇人;也是直接用刀杀害关羽的刽子手,因此演义特地安排他夜入草堂,为关羽子关兴剑斩。他的部将司马马忠,更是俘捉关羽的凶手,是他俘获了关羽父子,交与潘璋的,他在演义里是为降人糜芳、傅士仁暗杀,将首级割了,投奔蜀汉营的,但反复无常的糜芳、博士仁也没有好结果。他们送上门去,被刘备绑在关羽灵前活剐。尽管三国时期还未有剐刑,但罗贯中可能出于对杀害关老爷的凶手的痛恨之情,借此以泄愤。

至于范疆、张达两名杀害张飞的末将。也没有好下场。他们是被孙权囚于槛车之中,送往猇亭蜀汉营中的。当然他们也是受尽千刀万剐,接受唐宋发明、盛行于大明的凌迟之刑了。

其实,这些人的死都是小说家之言。

《三国志》有关文字佐证:

潘璋不但未死于夷陵大战,相反却在战争里立了大功,升为平北将军、襄阳太守,镇守要地陆口(湖北赤壁陆溪口)。后于吴嘉禾三年(234年)病死。

马忠后事不详。

糜芳也未送回蜀汉披剐杀。据《三国志·吴书·贺齐传》,糜芳降吴后,虽未见授予何官何职,但也未见贬。吴黄武二年(223年),即夷陵战役的第二年,糜芳随贺齐袭蕲春,活捉叛将、魏蕲春太守晋宗。他在东吴仍带兵,但日子并不好过。有次,糜芳坐的船与大学者虞翻坐的船相遇,要虞让道说是让将军船。虞翻就骂:“没有忠信,怎么能做臣子?丢掉他人两城,还有脸皮自称将军。”又有一次,糜芳营门紧闭,挡了虞翻车道,虞翻又骂:“当闭反开,当开反闭,这难道是做人的常理吗?”(《三国志·吴书·虞翻传》)

傅士仁和范疆、张达后事不详。既然麋芳仍在吴国做将军,他们至少也不会在夷陵战后或吴蜀媾和后被交还蜀汉了。

【二一、刘备的档案如何归纳?】

刘备自幼有大志,屡经挫折,不屈不挠,终成大业。可惜,称帝不久,即遭惨败而病逝,结束了枭雄昭烈的一生。

刘备字玄德。蜀国称先主,后追谥昭烈皇帝。

公元161年 出生,涿郡琢县(今河北涿州)人。

公元175年 15岁外出求学,先后拜卢植、郑康成为师。

公元184年 24岁,趁黄巾军起义时,在家乡招兵买马。

公元185年 因军功被授予安喜(今河北定州东)县尉。

公元185—194年 任下密(今山东昌邑)县丞、高唐(今山东禹城)县尉、县令,代理平原县令、平原相。

公元194年 34岁任豫州刺史,代理徐州牧。

公元196年 36岁任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

公元198年 38岁任左将军。

公元199年 曹操45岁,刘备39岁,与曹操便宴论英雄。奉命讨袁术,至徐州。

公元200年 董承受密诏事发,被夷灭三族。曹操攻克下邳。俘获关羽及刘备的妻子。刘备投靠袁绍。是年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刘备时已离开河北。

公元20年 刘备南走,投靠刘表。屯兵新野(今属河南)。

公元207年 47岁。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辅佐。诸葛亮27岁,比刘备小20岁。

公元208年 在当阳长坂被曹操军队追迫,逃到夏口(今湖北武汉)。十一月,赤壁大破曹军。

公元209年 率军南下占有武陵(今湖南常德)、零陵(今湖南永州)、长沙、桂阳(今湖南郴州一带)四郡之后,为荆州牧。

公元211年 准备入蜀。庞统随行。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留守荆州。

公元214年 占领益州,自任益州牧。

公元215年 孙权索要荆州被拒,长沙、桂阳、零陵三郡被东吴所夺,刘备率兵五万到公安,吴、蜀大战一触即发。因曹操攻下汉中,刘备与孙权议和,以湘江为界,分割荆州,回师巴蜀。

公元218年 采用法正的建议,攻汉中。

公元219年 59岁。占有汉中,自立为汉中王。

公元221年 61岁。在成都即帝位,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

公元222年 在夷陵遭陆逊火攻,大败。不久患病,住白帝城(今重庆奉节东北)。

公元223年 病逝,终年63岁。(详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刘备临终对儿子说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唯贤唯德,可以服人。”这话值得深思。他死后,由刘禅即位。

【二二、刘阿斗坐江山有多少年?】

刘禅最为人熟知的,大约就是两句话。一是民间俗语:“扶不起的刘阿斗。”一是蜀国亡后,他作为安乐公,“乐不思蜀”。

三国时的皇帝,相比之下,蜀汉的帝系最为简单清楚,共计二人:一是刘备。二是刘禅。

三国帝系中,魏自曹丕以后,吴自孙权以后,帝位的传承。有多任,且因非大宗,多比较复杂。蜀汉的皇帝,就人所周知了。这两位皇帝。一字玄德,一字公嗣。公嗣是刘禅的大字,对此,人们颇感生疏。最熟悉的就是叫“阿斗”。阿斗是刘禅的小字。

刘备生于公元161年,死于223年,终年63岁。他24岁起事招兵买马,38岁任左将军,59岁为汉中王,61岁即帝位。在位期为公元221年至223年,仅有两年。(《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公元222年,刘备率大军征伐东吴,在夷陵漕东吴将领陆逊火攻,遂大败。不久患病,在白帝城召诸葛亮和李严托孤。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太子刘禅,时年17岁。(《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刘禅生于公元207年,死于271年,终年65岁。

公元219年,刘备为汉中王,立刘禅为王太子。公元221年,刘备称帝,立刘禅为皇太子。

自公元223年至263年,刘禅在位。坐江山长达四十年。魏军迫成都,刘掸出降,后被封为安乐公。(《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到了洛阳后,“乐不思蜀”的典故就出自他口。

刘禅在位的四十年中,前有诸葛亮辅政,刘禅曾在朝堂上说过:“政由葛氏,祭则寡人。”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费祎、姜维等人相继掌握蜀中军政大事。因此,看《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刘禅本人的记载其实都是这几位掌权大臣的活动记载。刘禅立皇后的事,当然是他个体行为。张飞的两个女儿,先后嫁给刘禅为妻。张飞的长女做了十五年的敬哀皇后。长女死后那年,次女入宫为贵人,后作为皇后随同刘禅迁到洛阳。

蜀汉政权实际运作的功劳在诸葛亮。刘备死后,诸葛亮责任更重大。(《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政事无巨细,成决于(诸葛)亮。”)内政外交,事必躬亲,多次北伐,鞠躬尽痒,死而后已,回想当初,刘备要是没有诸葛亮辅佐的话,哪能成什么气候?

【二三、初出茅庐第一功,是否虚报?】

刘备三顾茅庐而得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并不高兴,于是,刘备发话说“我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写“博望坡军师初用兵”,有铺垫,有起伏,有悬念,战役场面并不大,但双方进退,人物言行,写得细腻生动,是一段精彩故事。

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次指挥战事。关羽、张飞满心不服,刘备嘴上虽说运筹帷幄之类的话,内心实际上也不踏实。只有诸葛亮指挥若定,决计用火攻,井以诱敌人套方法,稳操左券。他在布置停当后。还特地叫人备下功劳簿,可见确信必胜无疑。最后,果不出他所料,挫败曹军。关羽、张飞由此拜服诸葛亮。

罗贯中写火烧博望坡,并作为孔明初出茅庐的第一功加以赞美。其实,这事属于虚报。从历史记载看,博望之战和诸葛亮毫无关系。

刘备投荆州刘表,荆州豪杰归刘备的人不断增多。刘表有猜疑,就派刘各去了博望,与曹军夏侯停、于禁等相拒。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夏侯)悖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按:当时刘备兵马实力,还不成规模,曹军人数也并不多。这是一场小打小闹的战斗。因此,《三国志》的曹操、刘表各人传记中均未提及。而且《夏侯悖传》和《于禁传》也都未见此事。

除了刘备传记上提到,博望之战还见于《三国志·魏书·李典传》,不过,地点是在叶县。《李典传》说:“(刘)备一旦烧屯去,悖率诸军追击之,典日:‘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椿,不可追也。’悖不听,与于禁追之,(李)典留守。悖等果人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刘)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三国志》里记载的就这些。

按照司马光《资治通鉴》里的记载,这场战事发生在汉献帝建安七年(202年)。

核对史料记载,可知罗贯中写这场博望坡之战。夏侯悖领兵有十万,那是虚张声势。罗贯中安排诸葛亮担任主角,还说成初出茅庐第一功,那完全是艺术虚构。

这一年,诸葛亮尚未和刘备认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是公元207年,诸葛亮27岁。博望坡战事发生在五年以前,当时,诸葛亮22岁,尚在隆中高卧呢。刘备在博望烧屯伏击夏侯悼时,即公元202年,诸葛亮确实有一件大事,那就是他娶了黄承彦的女儿阿丑为妻,正享着燕尔之乐。

【二四、草船借箭是怎么回事?】

《三国演义》写“智绝”人物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有所谓“三借”:借箭、借风、借寿。第一借就是草船借箭。

从小说和戏剧中看,赤壁之战中的草船借箭。是诸葛亮显示出色才能的精彩一节。周瑜限令诸葛亮在十天内要监造出十万支箭来。明明是不可能的事情,无非借此造成贻误军机的罪名,再将诸葛亮处死。不料诸葛亮非但答应。而且自己再缩短期限,为期只要三日。还当众立下了军令状。

接着,鲁肃忧心忡忡,始终在替诸葛亮的安全担心。诸葛亮自己则稳定沉着,从容不迫,最后,他乘大雾遮掩,坐船驰向曹营,让船上草人受箭无数,完成了草船借箭,一举成功。

鲁肃直到此时还在迷惑:“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诸葛亮回答道:“凡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军情,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乃庸才也。亮三日前,算定今日大雾,因此敢取巧而办之。”(《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罗贯中写孔明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一回书,将人物心态,彼此反照,写得妙趣横生,扣人心弦。清人毛宗岗因而批道:“真乃妙事妙文!”

其实,从史料上看,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时并无借箭之类的事。倒是赤壁之战以后,隔了五年,有“借箭”的事,不过,当事者并非别人,而是江东领袖孙权。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今安徽无为东)到、权和他相持一个多月。有一天,“(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孙)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注引《魏略》)。可见孙权当时目的是探营,并非“借箭”,船一侧受了箭后,为了不致翻船,转过船身,让另一侧也受箭,两侧均衡,才得以安全返回。

同类推荐
  • 古道人家

    古道人家

    最让秦子珺始料未及的是,在她寡居了十几年后,居然嫁给了小自己十九岁的学生楚江波。时年二十三岁的楚江波,风华正茂英俊飒爽,是三年前毕业于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高材生,由于热恋对自己恩重如山的高中老师,而主动放弃留校留省城大医院的机会,毅然决然的回到了秦楚古道上的一个驿站重镇,心甘情愿的当上一名地段医院的普通医生。然而,他在秦子珺眼里的形象却永远定格在十八年前那个凄凉的飞雪之夜。一个五岁的小男孩,绝望地站在尸骨未寒的母亲的遗体旁,用一双黑白分明饱含泪水的大眼睛,无助的紧盯住秦子珺这个在当时他心中最能保护自己的美丽善良的大姐姐。
  • 离婚时代

    离婚时代

    年轻漂亮的纸嫣婚后爱上了丈夫的朋友老麦,很快离开丈夫与激情洒脱的老麦住到了一起,但不久便发现老麦只适合做情人,并不是理想的丈夫,于是第三个男人出现了,然而盼来的仍然是对婚姻的失望,绝望中纸嫣跳海自杀……小说情节曲折,文笔妖艳,诡异,充满梦幻色彩,堪称一部当代浮世绘。
  • 川流不息

    川流不息

    本书描写了抗战前川西平原军阀混战、鸦片烟泛滥成灾、人心人性大面积滑坡堕落的乱世乱相,抗战全面爆发,装备落后而羸弱的川军出川抗战,一路遭受的冷眼、所经历的惨烈牺牲,从历史、社会和人心深处,从国家政治生态和民族精神内部,冷竣观察和反思了70多年前那场灾难深重的民族救亡战争,深刻揭示了“国难是民族所有个人的命运之难,国殇是民族所有个人的精神之殇”的道理,对战争与人、战争与民族、战争与人心人性救赎这一重大主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秦风(1)

    秦风(1)

    阿犁:匈奴草原上最美丽的公主,却一生颠沛流离,能爱却不能爱,能恨却不能恨。蒙恬:秦国大将,即使遍体鳞伤,也要将阿犁拥在怀中。赢政:千古一帝,有着一统六国的霸气,却无法将最爱的人留在身边。冒顿:匈奴太子,纵有举兵迎回阿犁的能力,却无法得到渴望的爱情。蒙毅:爱着,痛着,护着,却始终未将爱意告诉阿犁。 爱情在历史的这一页太过沉重,无法轻松翻过:草长鸢飞,战马荒漠,爱恨情愁化作秦风,歌唱着绝望的牧歌。本书是宫廷言情小说中出类拔萃的作品,文风绚烂,语言清新,笔触细腻。作者的历史文化底蕴相当深厚,情节设置高潮叠起,紧紧扣住读者的心,让人有读完的冲动。
  • 高原上的童话

    高原上的童话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热门推荐
  • 重生星程璀璨

    重生星程璀璨

    一头乱草似的头发顶在头上,过度的肥胖让她的脸变形,眼窝深陷,看起来很村姑。确定这间房间里并没有第二个人。尹诺不知所措的瞪着镜中的她。她动了动右手,对方在动!她捏捏脸,对方也捏捏!她长大嘴吧,对方竟然也张大嘴巴!而且、她还有两颗突出的大龅牙!!!【重生肥妞,星光璀璨】
  • 百花小说:阿beng正传

    百花小说:阿beng正传

    本书包含短篇小说《黑皮信封》、《会说话的香水》、《一个包子》、《白手帕》、《一杯凉白开水》、《人生的梯子》,中篇小说《枪手奇遇》、《谁是失败者》、《心酸的婚礼》、《患难的真情》、《惊魂的捆绑》、《绝不饶恕》,有浪漫的生活,有曲折的情节,令人感动。
  • 搁浅青春

    搁浅青春

    [本文暂弃]曾经,苏瑶在失去了最亲的奶奶后,以为还能得到一点属于亲情的温暖。但是世事总是那么残酷,原来那些都不是属于她的亲人。后来,他暗恋着她原来的‘哥哥’苏格,却未曾想到,原来,她并不是单相思。等她发现一切的时候,原来最后已经不知不觉完全占据她心的却是另一人,叶宇熙。她记得,他的毒舌,他记得,她的坚强。她知道,他的霸道,他记得,她的可爱。苏瑶,我们全部的美好都搁浅在了那个季节,那我们的爱情是不是也会随着那个季节走远呢?
  • 许你阳光灿烂

    许你阳光灿烂

    志向远大女主的我曾愤世嫉俗地说:“想当初我曾梦想成为梵高第七代传人。”那人说:“然后现在你终于恍然大悟,从幻想中出来了。”我甩甩头发,狂拽酷炫叼地说了句:“不,我是要超过梵高的人。”那人半天没说话,大概是被我的志向震撼到了。逗比女文青的爱情故事。
  • 成功社交72法则

    成功社交72法则

    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依赖于外力的,要想倍受瞩目,要想创建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必须得注重内在人格的修炼。正所谓:肚中有货,不骄不躁,不怕没有伯乐寻不着千里马,气宇轩昂,平易谦逊,不愁身边不环绕仰慕的群众。
  • 重铸大汉

    重铸大汉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交相把持朝堂。皇权旁落,汉失其鹿,天下豪杰枭雄群起,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吕布,当真是一忘恩负义之人还是被士人所逼?颜良、文丑、高览、高顺为何不能一展身手,笑傲群雄?田丰、沮授、陈宫、廖立等人未必就比郭嘉诸葛差很多吧?一本《三国演义》只歌颂了刘备诸葛,却掩盖了多少英雄豪杰。且看一现代平凡之人如何凭借一群不被罗大神看中的人把朝鲜变成自己的练兵营,把日本变成自己的生育院,如何与曹操郭嘉、孙策周瑜、刘备诸葛等梦幻组合殊死相斗,看是鹿死谁手。感谢书友“戒不了谁”提供的书群:72338085,支持散人的兄弟们前进
  • 穿越之迷糊世子妃

    穿越之迷糊世子妃

    她,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为救一个溺水的孩子,自己却被水草缠住脚,溺水而亡。但她命不该绝,魂穿到丞相府的二小姐身上;他,有时温柔,有时冷漠,有时邪魅,又有时些孩子气。但实力却不同凡响……两人在一起会发生
  • 弃妃重生—灼灼其华

    弃妃重生—灼灼其华

    叶风华痴恋皇莆凌八年,其中成亲五年,却被他囚禁了三年,最后还落得个惨死的下场。三年,在那间暗无天日的小屋,该经历的,不该经历的,几乎都尝了个遍,正所谓,人情冷暖,饮者自知罢了。可是,正当她学会不去在意,想放下所有一切常伴青灯的时候,真相,往往就那么让人痛彻心扉。浴火重生,叶风华发誓,此生绝不会重蹈覆辙。场景一:“小姐,姑苏公子去青楼了。”小厮来报。叶风华淡定的放下手中的笔,命令道:“给我把他绑回来。”场景二:“小姐,姑苏公子被皇上调去边关了。”叶风华手一挥,霸气侧漏:“收拾细软,本小姐跟着一起去。”此生,她绝不会错过不该错过的人。
  • 绝对不可能:幸运逆天小萌神

    绝对不可能:幸运逆天小萌神

    人家长的萌哒哒的,人见人爱,就连她的运气都会让人汗哒哒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喜欢她,还是有很对人嫉妒的恨不得掐死她,狠狠虐待她。世界总是不公平,自然你的人生就是不同。后宫传差点展开,某女还傻乎乎的:“乖,我来安慰你。”逆天的运气,纯洁的人生观,惹人爱的模样,你不嫉妒我都嫉妒了。
  • 把文艺青年统统打昏

    把文艺青年统统打昏

    一名网络写手和一个没戏演的演员的北京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