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10100000011

第11章 虚实三国(9)

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确实好,比拟适当,不必华丽,自见功夫。然而这首“煮豆诗”并非曹植所作,道理很简单,三国时期中国诗坛还未出现五绝体。

这首诗显然是后人改写的。

经考查,此诗最初见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篇》: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宋人《漫叟诗话》也说:“曹子建《七步诗》,世传‘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本云:‘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可见它的格式已是唐宋绝诗体了。此处《三国演义》采录,虽非《世说新语》版,但青出于蓝,似乎这改写后四句更佳,更易明朗上口。

【四八、张邰故事的繁简真假怎么看待?】

一向善于计谋巧变的张郃,作为曹军的良将,甚至连刘备,诸葛亮都对其有所忌惮,却被张飞一再用计,打得大败。

张邰是曹操手下最著名的五位良将之一。陈寿写《三国志》把这五将归在一组:张辽、乐进、于禁、张邰、徐晃。陈寿的评语是:“太祖(曹操)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

张邰不仅是一员猛将,而且很会用计。史料上说他,“识变数,善处营阵,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三国志·魏书·张郃传》)。

刘备曾经率精兵万余,分为十部,乘夜急攻张邰于广石。张台率亲兵搏战,刘备未能克胜。曹营主帅夏侯渊后来败于蜀军而死去,当时,张郜在阳平(令陕西勉县西),被担任夏侯渊军司马的郭淮等众人推为军中的主将。用郭淮的话说,“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三国志·魏书·张郜传》)。曹操在长安(今陕西西安)遣使者授权表示同意。

张邰绝非无足轻重之辈。史书以及《三国演义》对张郜故事的记述,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有简约有繁复,有真实有虚假。因此,在张郃身上值得做一番探索。

先从精彩的地方说起。《三国演义》写张郃和张飞的瓦口隘之战,场面很精彩。张飞大战张部,连战连胜,最后迫使张郜弃马上山,从小路逃走,随行只有十多人,步行回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东)。这次战斗,张飞除了勇猛,主要是以计谋取胜,他一再用计,张邰一再中计。张飞利用有利地形,切断魏军之间的联系,歼灭敌主力。张邰却因孤军深入,地形不熟,吃了大亏。《三国演义》详写张飞智斗张郃的这个故事,显然是为了塑造猛张飞亦善用计的一面,张郜作为对手只能甘拜下风。这是罗贯中笔下关于张郃故事的详细的一面,尽管是反面的写法。张飞战败张邰的这段故事,是有史料依据的。陈寿写张飞一生,笔墨简扼,概括为三件事:第一,当阳长阪,据水断桥,嗔目横矛,斥退曹军。第二,攻破刘璋的巴郡,义释严颜;第三,就是战张邰。“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张)飞相拒五十余日。(张)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张琊军交战,山道窄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邰。邰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这段记述占了整个张飞传记篇幅的八分之一。张郃这一败,在对手张飞的史料中,算是详细的记载。

对比而言,在张邰本人的传记中,写这件事只用了短短15个字:“进军宕渠,为(刘)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郏。”(《三国志·魏书·张邰传》)至于在曹操传记中,这件事写得更简单了:“(刘备)据巴中,逭张邰击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同样确有其事,但繁简程度差异很大。小说当然更是铺垫细述得厉害,情节跌宕起伏。张郜故事的典型性,不仅表现在史料和小说的繁简差异上,还表现在有真有假的方面。《三国演义》里写张郃一再中计,这对于史料记载中强调张郃的善于用计,显然是不顾其真了,目的还是为了突出塑造张飞形象,这容易看出真与假,且不说它。

再说史料中,张郃的事情也颇有真假混淆,令人难辨是非。可以举两个例子,说明两种类型的问题。

第一个例子,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对于张部究竟何时从袁绍军中叛离出来,投奔曹操这件事,发现史料中有着很大差异,《三国志》在《武帝纪》、《袁绍传》和《张邰传》三人的传记中,写张郃投操的时间不一。操传和绍传都说,张邰听说袁绍军将领淳于琼在乌巢被曹操攻破,遂来降,(袁)绍众于是大溃。这是张郃先降,然后袁绍军溃败,但在郃传中,却写袁绍军先溃败。郭图对袁绍说了张郃的坏话,张郃然后才投奔曹操的,这是一种类型,即裴松之发现真假井存,难辨谁是谁非,姑且存疑。(《三国志·魏书·张邰传》裴注)

第二个例子,即使当年陈寿本人,对于张郃的事迹,也已经感到材料不足,真假难辨。《三国志》写张辽、张郃等五将传记,张辽、徐晃二人材料较多,写得详备。乐进、张郃材料少,写得简约,最后,陈寿在评语中说:“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晓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陈寿的意思就是,张郃既然善于用计,能巧变,甚至使得刘备、诸葛亮等都对他有所忌惮,但这样的提法跟张郃的实际行为,真实表现相比较,又并不符合,所以,陈寿也只能估计,是张郃的史料有遗漏,这也是三国人物及其事迹难辨真假的又一种类型。

从张郃故事,看出真假类型有三种:一是陈寿写史时已奠辨真假了。二是陈寿记载真假混淆,裴松之将三处记载比较后,仍不明真相,只好真假并存了,三是后来小说中的虚构情节,以假演真,虚实间杂,目的为了更加故事化。

《三国演义》把张郃塑造成一个勇将,有胆量,却缺乏头脑,而且将他的英勇战死,归纳为性格暴躁,自寻死路,难道真是这样的吗?且看下文。

【四九、张邰是怎样战死木门道的?】

张邰有勇有谋,富有战斗经验,又因久在对蜀战场上,知己知彼,对诸葛亮的战术也应知晓,他的战死

诸葛亮北伐,几次出祁山与否,都遇到了曹魏虎将张郃,而且为张邰所挫,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就是街亭之失。

张邰正是诸葛亮劲敌。

《三国演义》说张邰最后死于木门道(甘肃礼县东北),是追赶诸葛亮退军时遇伏战死的。罗贯中的这段文字写得非常精彩,栩栩如生,但却旨在叙述张郃不听司马懿劝阻,执意要追赶而丧命:

“懿大喜曰:‘孔明已退,谁敢追之?’先锋张郃曰:‘吾愿往。’懿阻曰:‘公性急躁,不可去。’邰曰:‘都督出关之时,命吾为先锋。今日正是立功之际,却不用吾,何也?’懿曰:‘蜀兵退去,险阻处必有埋伏,须十分仔细,方可追之。’郃曰:‘吾已知得,不必挂虑。’懿曰:‘公自欲去,莫要追悔。’郃曰:‘大丈夫舍身报国,虽万死无恨。’懿曰:‘公既坚执要去,可引五千兵先行,却教魏平引二万马步兵后行,以防埋伏。吾却引三千兵随后策应。’张邰领命,引兵火速望前追赶。”(第一百一回)

罗贯中美化了司马懿,但字里行间,仍凸现司马懿别有用心,即明知前面有险,却命先锋上将冒险前进,如稍有不虞,则损失难以弥补。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裴注所引《魏略》大为不同:

“亮军退,司马宜王使邰追之。郃日:‘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邰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太平御览》卷二百九十一引《汉末传》也称:“亮棺尽引军还,至于青封木门,郃追之,亮驻军削大树题曰:‘张郃死此树下。’豫令兵夹道,以数千强弩备之。郃果自见,千弩俱发,射邰而死。”

相传张郃是中诸葛亮发明的连弩箭,而死于非命的,而张郃之死,盖因木门在祁山北、青封在祁山南,所以任乃强先生认为,当时张邰膝中箭,非致命之地,当是郃于木门被箭,仍督军进攻祁山,井追亮至青封,战败死”(《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他并非自寻死地。

张邰是宿将。作战行阵经验颇为丰富,他凭长期战斗实践,懂得“穷寇勿追”,“追者防伏”这些军事常识,可是主帅司马懿逼之前往追赶,张邰迫于军命,终于战死木门。

【五十、司马懿一生中有哪些亮点?】

有谋略,有手段,善于韬晦,善于决断,司马懿的能耐,世所少见。

三国智谋型人物多如云集,最杰出的当然非诸葛亮莫属。能够跟诸葛亮势均力敌的人物,那就只有司马懿一人了。

司马懿一生大概情况如何呢?他出身于世族家庭,比诸葛亮大两岁。年轻时就很有名,曹操想要罗致他为己所用,但他看不起宦官家庭出身的曹操,假装风瘫。后来曹操威胁如不出山做事,则要采取过激行为,他才勉强从事,担任曹丕的教师,后升为军中主簿。

起初,他并不怎么出彩。公元219年,关羽从荆州攻魏,包围樊城,水淹七军,降于禁,杀庞德,威震四方,曹操为避锋芒,曾考虑迁都。司马懿这时提议,于禁等乃为水所淹。不是因战争受挫。对于士气没有什么损害。而刘备,孙权二家貌合神离,关羽得志,孙权必定不高兴,可以拉拢孙权。解樊城之危。曹操欣然照办。果然扭转战略格局。

司马懿比曹丕大八岁。由于关系密切,曹丕称帝时。任他为尚书仆射,不久升为抚军大将军。公元226年,曹丕病危,以曹真、陈群,曹休、司马懿为顾命大臣,受遗诏辅佐曹叡。明帝即位两个月后,东吴诸葛瑾、张霸攻打襄阳,司马懿率军大破吴军,斩张霸。司马懿任负责荆州、豫州军事的都督,年48岁。

第二年,新城太守盂达反叛,司马懿当机立断,不经请示朝廷就急速出兵,攻占上庸城,平定叛乱。这是关键一招,显示了司马懿的果决。

次年,魏明帝发兵分两路攻吴。曹休带领的一路被陆逊打败,曹休不久病死。另一路由司马懿率领,顺利班师。

过了十年,司马懿60岁那,年,率军攻讨辽东的公孙渊,长期割据辽东的公孙氏势力遂告结束。

公元2 3 9年,36岁的明帝曹叡病危,请司马懿和曹爽一起辅佐8岁的齐王曹芳。61岁的司马懿第二次接受魏室的重托。为顾命大臣。

接着。曹爽控制局面。剥夺司马懿兵权。受排挤的司马懿,极善忍耐,宠辱不惊。他十年韬晦,等待机会。

他70岁那年,发动高平陵之变,以太后名义罢免曹爽等人官职,继而杀曹爽等数千人。此时,司马氏势力已经在与曹氏势力的争夺中稳操胜券。

【五一、司马懿是怎样对付诸葛亮的?】

司马懿确实与诸葛亮对阵。诸葛亮亦视他为头号劲敌。

三国史里诸葛亮从没有直接指挥军队与曹操对垒,这是因为刘备在世时,诸葛亮主要负责后勤。刘备在前线,他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兵员和给养,使之无后顾之忧。刘备死后,诸葛亮才来到第一线。

诸葛亮是在刘禅主政后统抓军事的。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从此拉开了长达七年的“六出祁山”。《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司马懿能耐,故意捏造了诸葛亮搞反间计,让曹叡罢了司马懿实权。目的是为了让司马懿与诸葛亮能面对面对仗,即把初出祁山的失街亭、空城计,都记在司马懿的功劳簿上,用司马懿来衬托诸葛亮。

其实,当时曹魏在西方抵御蜀汉的总指挥官是大将军曹真,前线司令官、攻打街亭是右将军张郃、攻打附近列柳亭的是郭淮。以后几次战斗也是曹真挂帅印。司马懿呆在京城没有参加。

司马懿和诸葛亮直接接触。始于魏太和四年(230年),那年魏以大将军曹真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司马懿为大将军。这年秋天,他们三路攻蜀,司马懿出西城、张郃出子午谷、曹真出斜谷,因连日大雨,伐蜀计划未能实施,因而诸葛亮也没有与司马懿碰头。

太和五年(231年),曹真病死。司马懿替代曹真,从而成为西线第一司令官,也就从此时始,他才领兵到祁山前线。

《三国演义》里写诸葛亮每次北伐都与司马懿交锋,其实不准确。包括魏太和三年(229年),所谓司马懿和诸葛亮争武都、阴平两郡一役。事实上,司马懿与诸葛亮直接对垒只有两次:一次是太和五年(即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围祁山,用术牛运粮;在上邽(甘肃天水)击败郭淮、费曜军,并东进阻拦司马懿主力一司马懿扎营扼守不出,后在诸将要求下出战。为蜀汉将军魏延,高翔、吴班打得大败(《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有生动的描绘);诸葛亮在回军途中,杀死追军张邰(第一百一回)。此段史事,《演义》将它拉开,说成是太和三年(建兴七年)至五年的事。给读者造成的印象是似乎这次战争时间相当长,大约相持了三年,中间还穿插有建兴八年曹真、司马懿领军主动向汉中进攻,为大雨所阻,诸葛亮减兵添灶,陇上妆神等事;第二次是魏青龙二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出斜谷,始以木牛流马运粮,扎营于渭水南岸五丈原。“将此渡渭,帝(司马懿)遣将军周当屯阳遂以饵之。数日,亮不动。帝日:‘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其意可知也。’逭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备阳遂,与亮会于积石,临原而战。亮不得进,还于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帝知其必败,遣奇兵掎亮之后,斩五百余级,获生口千余,降者六百余人。”(《晋书宣帝纪》)半年后诸葛亮病死。

可见演义与史事有很大出入,但两人确有直接交锋,在五丈原时,还有书信往来。诸葛亮以女服气耻笑司马懿不敢出战,司马懿亦深知诸葛亮情事,“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日:‘天下奇才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他俩真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五二、《三国志》为何不写司马懿传?

司马懿一生的活动和曹氏政权四代人都有关联。他是魏国唯一可以跟诸葛亮叫板的人物。

司马懿一生十分了得。无论其战略和谋略手段,都堪称三国时期顶尖级人物。

然而,曹操在世时,对他总不肯重用,可能是曹操当时手下名士如云,司马懿运气欠佳。也可能曹操对他最初不肯接受征辟,装病固辞,仍有所保留;更可能曹操因他出身望族又具有非凡才智,产生本能的嫉妒。

至于有人说,曹操曾指出:“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这话真假如何值得推敲。

那么,陈寿在《三国志》中为何不专列司马懿的传文呢?看来并非和人物的重要与否及故事多少相关连,而是另有原因。

司马懿一生活动,跟曹氏政权四代人有关。

最初经苟或推荐,任曹操的相府文学掾。后任主簿。关羽攻樊城,曹操打算要迁都,将在许都的刘协(汉献帝)转移。司马懿提议联络孙权,以解樊城之围。

曹丕即位为文帝,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后与曹真等共四人为顾命大臣,辅佐曹散(明帝)。

明帝病危,又由司马懿与曹爽一起辅佐8岁的曹芳(齐王)。

高平陵之变,司马氏集团挫败曹氏集团,就开始控制魏国政权。司马懿七十多岁病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继续控制政局。

就在司马懿死后12年,公元263年,其孙司马炎建立了晋朝结束了三国分立的局面。

晋王朝开国皇帝虽是司马炎,但创业开拓,奠定大位的却是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炎乃是坐享其成。

陈寿出生在三国时期的蜀国,他的主要活动是在晋朝。写《三国志》时,许多人物与事件都跟司马懿父子有关。为了避讳,陈寿不能直接写他们的名字,而必须以特别称呼代替,所以《三国志》里面,称司马懿父子就用“司马宜王”、“司马文王”的谥号。

同类推荐
  • 诡案罪1

    诡案罪1

    “我”从警校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系统工作。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刑警,可是领导却把我安排到档案科坐班。为了工作的需要,我开始翻看档案架上那一卷卷落满灰尘的档案。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许多案件的侦破档案,读来惊险曲折,充满悬念,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一部绝妙的侦探推理小说,如“女老板买凶杀人案”“猴子杀人案”“错乱的凶杀案”等,读来既使人警醒,又引人深思。现以小说的形式辑录于此,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 变脸师爷

    变脸师爷

    沈白——京城有名的贵公子,却被扔到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汴城做个芝麻县令。为了不让自己的日子太过无聊,故聘了一个引起自己好奇心的奇怪少年——陆元清,做了衙门的师爷。
  • 当爱已成往事

    当爱已成往事

    在韩国汉城,姜 罗 卢三家两代人之间上演了一系列酸甜苦辣的感情纠葛。已结婚生子的姜金波,习惯了做家庭主妇的生活,有一天通过短信,发现律师丈夫正翰又了外遇,在丈夫遮掩躲避的同时,金波也秘密对丈夫展开了暗地调查,当得知丈夫和下属白珍珠在一起,并且一直在欺骗自己的时候,她痛苦万分。姜银波因与盛基同居怀有身孕,初恋情人尹泽服役归来,她的心中又荡起了阵阵涟漪。在银波和盛基的婚礼上,新郎盛基却选择了逃避。在银波明白了自己的身世之后,她决定离家出走。尹泽与罗家女儿艾莉偶然相遇,在艾莉的“策划”下,他俩走到了一起。历经磨难的银波决定放弃与尹泽的往昔的感情,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 谁是拉飞驰

    谁是拉飞驰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跳跃吧!时空少年

    跳跃吧!时空少年

    经常被误会是男生的夏目亲眼目睹了李恪跳楼的过程,对他一见钟情却不自知,然而不论穿衣或者言语都展现独特性格的好友叶真希对李恪却开展了猛烈的追求攻势。同时,新转校美女秦漫妮,有着和李恪记忆中的少女一样的眼睛,为了搞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过去的种种,他迫不及待的接近女孩,却不知道这一切将是另一个阴谋的开始……
热门推荐
  • 执者失之如期而至

    执者失之如期而至

    感谢世界杯的那个夏季,我和你相遇,我以为的遗憾,其实都来得及。青草、树荫、还有教室上面觉得会随时掉下来的空调,这些都是记忆。照片上面你和我多亲密。当午后的太阳把旗杆当做日晷转了一圈,当再次的蝉鸣把我们的梦都敲醒,你就这样走进我的生活;当北方的大风在异地把我们两个吹得东倒西歪,当绿皮火车最后一次走进我的车票,你是否这样离开我?我执着的太容易失去,而我绝望的却总在明日才悄然到来。——周宇暖《情书,写给17岁的你》
  • 谣啊谣,谣到外婆桥:童谣300首

    谣啊谣,谣到外婆桥:童谣300首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共收集了300首生动形象的小童谣。为了使小朋友能够更形象地了解童谣的意义,所以每首童谣都配有和主题相关的彩色图片,而且每首童谣后面都有“悄悄话”版块,这样可以让家长读给孩子听,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和了解生活,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且为了更好地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知识,我们在每页的页脚还附加了“小谜语”。总之这本书可以送给孩子读,也可以家长和孩子一起读,这本书可以使孩子的内心充满智慧,也可以使孩子的生活充满关爱。
  • 林兰香

    林兰香

    小说成功地描绘了一大批市井人物,其中有侠客高士、僮仆侍婢、倡伎优伶、恶霸奸商、妖人流氓等,可以说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全书人物达三百二十人之多。几个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如燕梦卿的逆来顺受、耿朗的卑劣、任香儿的嫉妒和任自立的贪婪等。作品重视细节描写,语言简洁流畅,对话生动,且多能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不乏精工妙笔之处。特别是小说的结尾,燕梦卿的遗物被大火烧得干干净净,脱尽才子佳人小说大团圆结局的案日而别具一格,颇具匠心。
  • 克服焦虑症

    克服焦虑症

    本书内容包括焦虑与焦虑症状、什么是焦虑症及其表现、什么是广泛性焦虑、为什么会患广泛性焦虑、罹患了广泛性焦虑会有些什么表现、什么是惊恐障碍、惊恐障碍有什么表现、什么是社交焦虑症、社交焦虑症有什么表现、常见的社交焦虑情境、什么是应激和应激反应、患有应激相关焦虑怎么办、什么是强迫症等。
  • 这个是变态吗

    这个是变态吗

    “啊啊,要说起我的不靠谱行为,那就应该从性格古怪这方面说起吧……”承游漫不经心的对杜由余说到,说话间还下意识的仰天四十五度而鱿鱼小伙伴却是一脸‘你还没说我就已经不信’的神情:“不!你性格一点都不古怪!明明从一开始你就只是个变态吧!”“喂!是你丫主动来问我的好吧!不要在我还没做出狡辩…哦不,申辩的时候就不由分说的打断我的主动叙述好吗?!”承游转头对鱿鱼怒视之!鱿鱼脑袋上划出黑线旋即以极其怜悯的眼神看着怒气冲冲的承游:“你刚刚说漏嘴了……”“……等等!我刚刚说了些什么吗?”承游面色一惊在零点零五秒之内迅速进入装傻模式“快别装傻了人都追过来了!”杜由余一脸·的小伙伴很受伤的脸色指了指后面的蒙面黑衣人
  • 霸爱总裁小娇妻

    霸爱总裁小娇妻

    被人欺负不要紧,因为小和姐自己会欺负回来被人嫌弃也不要紧,因为小和姐还不一定看得上你!!只有你!说的就是你!总裁,你的爱要把小和姐弄窒息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君临天下若还要等

    君临天下若还要等

    如果,可以舍弃一颗让神佛惧怕的剑心换来一个愿望……我愿祈祷,下一次,她别再哭了……
  • 去留无意

    去留无意

    子薇在一场意外中穿越了自己的三世人生,在东西方哲学与宗教中寻求生命的救赎,缓缓独语,徐徐哲思,开卷有益,掩卷潸然。
  • 凤於九州

    凤於九州

    一个身负血仇的少年,为了雪恨,克服种种困难,他选择了修仙;一个三流门派的杂役,机遇偶然,忍受重重磨练,他得到了仙剑。从此白骨铺路,血染长天;从此傲视九州,神迹千般!九州大陆,浩淼天机,如何羽化,且看凤於!
  • 处变不惊(中华美德)

    处变不惊(中华美德)

    本书稿是从中华美德故事中,撷取具有处变不惊的典型事例,从立志发奋等方面述说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以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以滋养青少年心灵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