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09300000007

第7章 李白

盛唐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701—762),则是盛唐诗坛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充分体现了盛唐文化的恢宏气象,是盛唐文学的最高成就。

李白有着超凡的笔力才华,同时代的另一位伟大诗人杜甫(712—770)曾经称赞他说:“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春日忆李白》)他的诗歌充满豪迈激昂的情怀,具有雄奇浪漫的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久以来广泛地受到中国人的喜爱,甚至儿童启蒙时也多学他的一首小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追求对他的涛歌风貌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少年时曾在家乡的山林中读书学道,二十几岁离开家乡,漫游天下,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笔下许多描写自然山水的诗篇都脍炙人口,如《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用语清新自然、明快晓畅,比喻生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出奇、想落天外。诗人真切抒发了对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诗句一气呵成,蕴含了无尽的情思和意趣。李白生活在唐代玄宗统治的开元、天宝年间,开元年问(713—741)在历史上被称为“开元盛世”,国家统一,社会经济、文化等空前繁荣,知识分子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施展才华甚至建功立业。所以,像李白这样的士人的豪情和进取心就得到了强烈的激发。李白个性自信狂放、俊逸洒脱。少年时代喜欢读奇书、作辞赋,才子之气已经初见端倪。他幼时曾学习剑术,过着游仙任侠的生活,他自己在诗中曾描述道:“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对游侠行为的得意与狂放态度非常明显,而且这种态度在他以后的作品中也不曾削弱。在《侠客行》、《扶风豪士歌》等诗中,李白直露畅快地表达了自己对古代那些一诺千金、锄恶扬善、轻视功名的侠士的钦服与羡慕,在更深的层面上也表达了自己也要成为英雄谋臣的愿望,恰恰是表明自己也有平定乱世的奇才和雄心。

李白气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度的自信和自负,他对政治有着强烈的参与热情,自认为有古代贤臣宰相的才能。特别是在朝廷内乱之时,他强烈地渴望能够得到统治者的重用,发挥自己定国安邦的智慧和才干,平定叛乱、治理国家。不过终其一生,李白也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反而仕途坎坷,两度遭到贬谪,历尽艰辛。积极人世而不得,渴望与失望交织的激愤就在他的笔下自然而然地流出。他写了多首如《蜀道难》、《行路难》这样的诗,描写旅人行路的艰难,实际表达了由于奸佞当道,自己仕途不顺,才能不得施展、抱负难以实现的痛苦,发出“行路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

李白四十二岁时曾受到唐玄宗的征召进入朝廷,他以为自己的才能终于有机会施展,兴奋异常,“仰天大笑出门去”,自信“我辈岂是蓬蒿人”。但是这时的玄宗早已不是曾经励志图强的君主,而只知沉湎于享乐。李白被召后只不过成了一个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他的政治理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不久,由于朝中权贵的嫉恨和排挤,李白被迫离开了长安,南下漫游,在这期间写下了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他在现实中找不到人生的出路,试图从虚幻的想象中得到解脱。他在梦境中构造了一个远离俗世、奇美迷幻的神仙世界,在这里神奇瑰丽与隐约的阴森并存,透露出了自己对灵魂自由的向往和现实阴影的恐惧。只是梦境一转即灭,醒来后所有奇观都不复存在,不禁令人怅然若失。在诗的结尾,李白感叹人世间的欢乐也不过如梦境一般,转瞬即逝,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之言。

《庐山瀑布图》不过,李白对自负奇才而又受挫不遇的苦闷有着独特的排解方式,月亮和酒在他的诗歌中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例如在《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合人至游洞庭湖五首》(其二)中: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表达了心意与自然相互融通的悠然自得之情,显得灵动超逸。后两句向洞庭湖“赊月”,在白云边“买酒”,将自然写得富有人情味,诗人内心一片纯朴天真,浑与天地自然相通,在灵动的山水之间感发无穷。在湖光月色、白云酒兴之中,诗人仿佛找到了世外桃源一般的心灵栖处,再没有俗世的喧嚣纷扰,可以放任心神,潇洒飘逸的风神气质展露无遗。

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神秘朦胧的美感,通常能引发人们的思念之情,特别是“月是故乡明”的浓厚乡思。在中国文学中,描述月亮并借以抒发感情的篇章不胜枚举,古代神话传说中就已经有许多关于月亮的美丽故事,而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更是强调月亮的“团圆”内涵。祭月赏月是中秋的重要习俗,人们在欢聚一堂之际怀念远在他方的亲友,发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感慨。李白在诗歌中更是将月亮的意义伸发无尽,他在《古朗月行》中描写月亮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将月亮比拟成白玉做的盘子、仙人梳妆的镜子,既亲切又神秘。而在上文所提《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直抒“望明月”时“思故乡”,写出自己漂泊异乡的孤独,在举头与低头之间,多年颠沛流离的艰辛和对安宁家园的思恋充满心怀,让人读来不禁产生同样的感伤。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予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愁心”与“明月”同寄,远离后的深切思念和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充满词句之间,似乎随山高水远绵延而去,漫长不尽。

李白在现实中郁郁不得志,胸中激愤悲苦难以排解,往往用饮酒放歌的方式暂时发泄。他少年任侠,也曾游仙学道,道家文化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他的诗歌中时常蕴涵着超尘出世、蔑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李白一方面追求才能在政治上的成功施展,一方面又鄙弃成功可能带来的富贵荣华,他的思想中既有儒家“兼济天下”的用世成分,又有道家游身世外的弃世因素。其实,李白的思想非常复杂,远不是这两种文化影响能够解释的。他在赠予朋友的诗中说:“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想要在英明君主的任用下实现抱负,而把世俗之外的自然作为理想的归宿。这种想法在现实中却遭到沉重的打击,以致他会常常感到人生无常、富贵不久,不如及时行乐,而饮酒赏月,则是一个极好的逍遥方式。在《月下独酌》一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满怀愁闷、自斟自饮、自歌自娱的孤独又潇洒俊逸的浪漫诗人: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花、月、酒、歌、舞,与浪漫的诗人和他的孤独身影,构成了一幅清晰优美的图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在月下花间举杯高歌,与影子为伴,想要解除现实所造成的烦恼。无奈的是“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亮并不能够了解自己醉酒的原因,影子也不能体味自己的忧苦。所以诗人选择暂且放任行乐,试图遗忘掉现实生活中的痛苦。这种对痛苦的处理方式在《将进酒》中表现得更为鲜明,而且更深一层地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激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中国诗歌有着“歌以咏志”的抒情传统,将心中抑郁之情用特殊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李白向友人长咏歌唱的诗句正融入了他内心不尽的感伤与慨叹。篇首以两个“君不见”领起两组灵动自由的杂言句,写黄河之水从天而落,奔腾咆哮,一泻千里,全诗的气势一下子拔起,仿佛从半空落下,扑面而来。但如此雄壮有力的黄河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东流到海不会返回;而人生一世,同样不能阻挡青春的流逝,光阴似箭,仿佛一日之间生命就会衰老耗尽,朱颜青丝转眼就会变为苍头白发,怎么不令人叹息悲伤?上句豪迈奔放,响从天外,下句怅惘无奈,愁出心怀,用极夸张的比喻和巨大的落差写出了诗人的心潮难平。但李白并不是自怨自艾、自伤自苦之人,他的胸襟与气度使他面对困苦时选择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处理态度。“金樽”即金杯,是精致的酒器,他劝说朋友要及时享受欢乐,不要一味忧愁而白白浪费了醇香的美酒和清朗的月色,出语豪壮,实际上在与朋友劝酒言欢之中已遮掩不住失意的无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看似乐观自信,其实是看透了现世功业毫无希望,却又不甘屈服的自我激励之语。愁苦之情,亦以豪语出之,正是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从“岑夫子,丹丘生”起,李白兴致愈高,向朋友举杯劝饮,放声吟唱,劝告朋友人生短暂、欢乐宝贵,就如他在《江上吟》一诗中所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蔑视功名,主张及时行乐,其实是源于对现实的极度无奈与失望,所以选择“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以期获得“同销万古愁”的解脱,磅礴洒脱,畅快淋漓。

当然,这只能是放歌一言,在现实中并不可得。实际情况恰恰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感叹表达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得意与不称意,把酒言欢与泛舟远游,看似两种截然相反的际遇和行为,其实同样充溢着诗人悲辛不尽的深情。

对于李白的非凡才华与桀骜不驯、自尊不辱的气骨,杜甫称赞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李白的诗歌才华和个性魅力对后世有巨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很多优秀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不过李白“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的天才创造力与狂放豪逸的个人风采是后人永远望尘莫及的。

同类推荐
  •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洋洋近百篇,洒洒30余万字,记下了韦君琳在艺术领域求知、求进、求成、求精的步履和心得,记下了他对那些他所崇敬的前辈长者和同气相求的朋友们的艺术道路、生活剪影、多彩人生或艺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手之舞之: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

    手之舞之: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

    本书是国内外舞蹈学研究领域首次对“手舞”进行的研究,作者提出了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的概念,试图通过确立中国古典舞三个流派中的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并以此来剖析中国古典舞手舞的一般性规律,进而对中国古典舞的文化脉络进行深入的研究。
  • 南方音乐

    南方音乐

    洪烛:原名王军,1967年生于南京,1979年进入南京梅园中学,1985年保送武汉大学,1989年分配到北京,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 中国古代伪币研究

    中国古代伪币研究

    货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出现,从最初的天然海贝、布帛等实物货币逐渐发展到金属铸币,成为完整意义上的货币。货币既然是商品交换的自然产物,那么最初的货币便应是私人制造的。可是它一旦产生后,制造权就逐渐收归于中央政府,政府控制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权。这种由政府直接控制发行的货币就是“法币”,即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形制、成色、重量的标准本位货币。在金属货币时代早期,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它所代表的价值基本一致,铸币者得不到额外的差价收入。
  •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阶段的鉴赏讲述西乐的发展: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二十世纪等。
热门推荐
  • 仙御九霄

    仙御九霄

    平凡少年吴昊因误食毒草,六息不存,成活死人。唯一的姐姐吴雪带着他浪迹天涯,四处求医,终在洪荒绝地,得机缘活之。届时,天门已关十八万七千四百年届时,修仙之道已成屠夫戮民之兵届时,茫茫睁开眼,已过万载岁月“什么是仙?所谓的仙,就是踏着滚滚血海,踩着皑皑白骨,唯一一个站在巅峰的人,我,即是世间唯一仙。”——吴昊。
  •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从儒家智慧的海洋中,撷取到最宝贵的明珠.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本书通过选取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做人、处世智慧.正视心欲、直面名利、谦孝美德等篇章淋漓阐释儒家的博大智慧。目的就是通过撩开儒家思想神秘的面纱。
  • 重振文娱

    重振文娱

    未来世界,古典文学覆灭,小白文占据全球市场。穿越未来,从网络写手开始,一步一步重振我中华古典文学与精品娱乐。重写中华古文,振兴中华古魂。文学必将崛起,娱乐颠覆热门。【【【【【【狼人群:572867027】】】】】】
  • 往事依稀

    往事依稀

    讲述了林夕在高中毕业年之后,因为宿命的缘故又回到了曾经的校园门口经营了一家小书店,却因为曹璐在书店里的出现,从而改变了两个人的一生。林夕逐渐对曹璐倾诉出自己高中那段刻骨铭心的青春往事,两人的关系自此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林夕越是回忆越是沉浸在往事的漩涡里不能自拔,而曹璐则清楚地看到了林夕的痛苦,想尽一切办法来让林夕回复正常的生活。当十年之后同学再相聚时,半路出现的曹璐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打击,而后曹璐远走他乡,林夕终于苦苦等待了三个春秋之后,跟自己相爱的人相遇在一起。
  • 冰皇殇

    冰皇殇

    玉珏门的压迫,柳家的生死仇敌是谁?对付柳家的又是谁?谁才是幕后高明编剧?谁才是命运的掌控者?谁又是这一切的布置者?这一切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我到底是那个手掌乾坤,脚踏苍穹的万古大帝,又或者我是那个柳家的唯一希望,唯一在那场灾难中生存下来的羸弱少年?我到底是谁!?是谁!?”柳承很迷惘,自己每一次,每一回都是在生死的一瞬间求得机缘,终于,自己站在了这一片天地的顶端,可悲的是,现在自己居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这一切,到底怎么回事啊!
  • 和应昕语画

    和应昕语画

    天才画家谢长昕是个哑巴,七岁那年一场病,让她失去了声音。韦和应做了谢长昕大学时光短暂的老师,然后在自家办的画展上再度见到她,得知她用笔说话的真正原因。“一个哑巴,真是浪费时间!”“谁都可以嘲笑她是哑巴,只有你不行。”(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胜军化世百瑜伽他经

    胜军化世百瑜伽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与黑(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红与黑(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藏龙传

    藏龙传

    这是一部架空历史的小说,背景不是中国历史中任何一个朝代,讲诉米小米,徐清风,张正从小到大的三兄弟在遭遇巨变,以米小米的视角来叙述三个人走上不同道路的故事。
  • 人体破译(走进科学)

    人体破译(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