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8300000008

第8章 俗语(1)

1.“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由来

吕洞宾成仙之前原是读书人,他有个同乡叫苟杳,家境贫寒。吕洞宾喜欢他,与他结为兄弟,请到自己家住,希望他刻苦读书。一天,吕家来了位姓林的客人,想把妹妹许配给苟杳。吕洞宾怕苟杳误了前程,连忙推托,而苟杳听说林家小姐貌美便要应允。吕洞宾对苟杳提出成亲之后,他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无奈之下只好答应。成亲之日,吕洞宾进了洞房,只管坐在灯下埋头读书,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还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了。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3天都这样。苟杳熬过3天刚进了洞房,见娘子哭着说:“郎君为何一连三夜都不上床同眠,只顾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苟杳目瞪口呆,新娘子也惊讶丈夫换了人。苟杳仰天大笑:“原来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用此法来激励我啊!”几年后,苟杳金榜题名,与妻子赴任而去。后来吕家不慎失火,茅屋寄身,吕洞宾去找苟杳帮忙,住了几月一点银子没拿到,不辞而别。回到家乡,吕洞宾见自家的破茅屋换成了新瓦房,走近家门看到大门两旁竟贴了白纸。他慌忙进屋,见屋里停着一口棺材,妻子正在大哭。一问之下才得知,吕洞宾离家不久,就有人来他家盖房子,盖好就走了。前天中午,有人给他家送来一口棺材,说吕洞宾病死在苟杳家。吕洞宾劈开棺材,里面是金银财宝,还有一封信。信里说,“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洞宾苦笑一声:“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苦啊!”

从此,吕苟两家倍加亲热。这就是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因为“苟杳”与“狗咬”同音,传来传去竟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2.“临时抱佛脚”的由来

古时候,在云南的南面有一个外族建立的小国家,这个国家的民众都是信仰释迦牟尼的佛教徒。

有一次,一个被判了死刑的罪犯在深夜挣断了锁链和木枷越狱逃跑了。第二天清晨,官府发现后即派兵丁差役四处追捕。那个罪犯逃了一天一夜后已精疲力竭,眼看追兵已近,他自知难以逃脱,便一头撞进了一座古庙。

这座庙宇里供着一座释迦牟尼的坐像,佛像高大无比。罪犯一见佛像,心里悔恨不已,抱着佛像的脚一边磕头,一边不停地说:“佛祖慈悲为怀,我自知有罪,请求剃度为僧,从今往后,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不一会儿,他的头就磕破了,弄得浑身上下都是鲜血。

该国国王笃信佛祖,听说这件事后,赦免了罪犯的死罪,让他入寺剃发当了和尚。

后来,当这个国家的一些和尚到中国传播佛教时,将这个故事和所产生的惯用语“临时抱佛脚”带入中国,成了我们的俗语。

3.“有眼不识泰山”的由来

相传,春秋时代木匠鲁班,经常招收徒弟。鲁班珍视声誉,每隔一段时期,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人。鲁班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看上去不很灵巧,技艺长进不大。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鲁班毅然辞掉了泰山。

几年后,鲁班和徒弟一起在集市上闲逛,忽然发现货摊上摆着许多做工讲究的竹制家具,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顾客争相抢购。鲁班很想结识一下这位竹器高手,便向人打听,人们告诉他,是鲁班大师的徒弟泰山所作。

鲁班听了,不禁大吃一惊,想起当初错辞泰山,深感愧悔,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有眼不识泰山”后来往往形容某些人以下犯上、有眼无珠。

4.“露马脚”的由来

宋代某年阳春三月,汴京(开封)有不少人骑驴郊游,有一个姓陈的商人骑的是“雪蹄驴”,走相好,叫声清脆,很引人注目。

有一个小偷看中了这头驴,他用醪酒将陈某灌醉,盗走“雪蹄驴”,藏在一个破庙中。后来官府派人搜查,见残垣断墙处露出驴脚,遂将小偷逮捕治罪,驴归原主。

此事传开,有人写了一首歌谣说:

酒灌饱,雪蹄跑,官府派人找,亏得偷儿失算了,断垣残墙露驴脚。

以后,就出现了“露驴脚”的俗语。到了元代,崇马之风大盛,人们又渐渐说成了“露马脚”。

“露马脚”的来源还有另一种说法。

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皇后是“天足”(未裹脚),朱元璋黄袍加身之日,在册立皇后的问题上,很为马氏的大脚片儿伤脑筋,女子以“三寸金莲”为贵,“天足”女当皇后有失朝典,废为庶人,又对不起患难过来的结发之妻。后有勋臣争谏,才立马氏为正宫。

马氏当上皇后以后,也很为自己的大脚片儿而苦恼,于是便终日穿长裙遮蔽。日久天长,宫娥们也就忘了她那大脚片儿了。

一年仲春,她坐轿郊游,一阵春风吹来,马皇后撂在踏板上的一双大脚裸露无遗。护从和宫女们看后个个咋舌。后来就从宫内传出了“露马脚”的逸闻。

5.“三脚猫”的由来

人们常用“三脚猫”一词,形容在技艺上略知皮毛而不甚精通的人。

“三脚猫”一词,出自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集》:“张明善作北乐府《水仙子》讥时云……说英雄,谁英雄;五眼鸡,岐山鸣风;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熊(非熊即飞熊)。”文中的“三脚猫”是一种动物。

后来,明朝人郎瑛在《七修类稿》记载:“嘉靖间,南京神乐观有三脚猫一头,极善捕鼠,而走不成步。”捕鼠是猫的专职,“三脚猫”的本职技能相当不错,却“走不成步”,难怪郎瑛接着解释道:“俗以事不尽善者,谓之三脚猫。”后来,“三脚猫”就成了技艺不精的代名词,并一直沿用至今。

6.“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由来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是我国民间流行的俗语,表示礼物虽然不值钱,但人的情谊无限。

相传,唐贞观年间,回纥使臣缅伯高奉国王命令,带珍珠宝物向唐朝进贡,同时还带了一只他们认为世间稀有的白天鹅。缅伯高亲自用笼子装着护送。到了湖北沔阳地区,他见天鹅口渴,便放它到湖里喝水。一不小心,天鹅展翅高飞,仓促间,缅伯高只抓得一把鹅毛。这如何是好呢·他想来想去,只好硬着头皮,把鹅毛用线缎包裹好,并附上自己写的一首诗,送给唐太宗:

天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

沔阳湖失宝,倒地哭嚎嚎;

上覆唐天子,请饶缅伯高;

物轻人义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看了这首诗,十分嘉许,立即安抚来使,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并把天鹅毛当做贵重礼品诚恳地收下来,还回送了一些中原土特产。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便成为一句流行的俗语了。

7.“照葫芦画瓢”的由来

北宋年间,一位名叫陶谷的翰林学士,想到外地去做官,便托人在宋太祖赵匡胤面前推荐自己。不料,赵匡胤一听说是陶谷,便笑着说:“这位老先生起草文件时总是照抄前人的旧本,只不过改头换面地编编而已。这不正是俗话所说的‘照葫芦画瓢’么·”于是,陶谷没有被任用。

事后,他写诗自我解嘲曰:“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哪管用时无;堪矣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他以此来悲叹自己缺少独创精神。

后来,“照葫芦画瓢”常被用来指一些人只知模仿别人,缺乏创新精神,而一直沿用至今。

8.“刮地皮”的由来

“刮地皮”一语大概始于清中叶。清代学者胡式钰《窦存》中有段记述:

当今老百姓啼饥号寒,野地里饿殍枕藉,那是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以自润的结果。老百姓喻称这种“掊(搜刮)克(克剥)”之害为“刮地皮”。

人们问胡先生说:“刮地皮的‘刮’是提手旁的‘括’吗·”胡答:“不是。民脂民膏光用手取,能搜光吗·所以,应当用‘刀’旁的‘刮’,刮之始能光也。”

胡先生还举了汉代扬雄的《羽猎赋》为例:“‘军惊师骇,刮野扫地也。’李善注:‘言杀获皆尽,野地似乎扫刮也。’(胡氏误为司马相如《子虚赋》)只有用刀刮,才能一刮而空,使野地寸草不留。”

俗语“匪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呀!

9.“不倒翁”的由来

春秋时,楚国的卞和在荆山得到一块璞玉。此物外表上看去与普通的石头没什么两样,然而里面包的却是一块难得的美玉。卞和先后两次将此宝呈献两位楚王,但楚王总把它看成是一块顽石,以欺君罪先后剁掉卞和的左脚和右脚。

楚文王即位后,卞和便怀抱璞玉,痛哭于荆山之下。文王得知此事,便命玉工将石剖开,果然得到了一块好玉。文王下令,将此玉制成玉璧,命为“和氏璧”。卞和这种坚持真理的精神,使楚文王大为感动。他称赞卞和说:“此人真是个扳不倒之翁也!”

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不倒翁”这一流传后世的称谓。

10.“纸老虎”的由来

“纸老虎”是民间“纸糊老虎”的工艺造型,这种老虎造型常出现于元宵花灯中以及殡仪队列的纸俑中。人们正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纸糊老虎”实物的启发下,才创造了“纸老虎”一词,才有了“纸老虎”的比喻说法。

“纸老虎”一词源于民众之中,而把它作为书面语言使用,最早见于陈独秀的《“纸老虎”探源》一文。

而现在的“纸老虎”的意思,主要来源于毛泽东的“帝国主义纸老虎”论。

11.“破天荒”的由来

唐朝时,荆南地区派人参加京城会试(中央一级的科举考试),四五十年竟没有一个考中。于是,人们称荆南地区为“天荒”,把那里遣送的考生称做“天荒解”。

天荒,本指浑沌未开的原始状态,如盘古开天地。这里的天荒是指荒而落后的地区。把荆南地区称做“天荒”,是讥笑那里几十年没能有一个人上榜提名。

唐宣宗大中四年,荆南应试的考生中终于有个叫刘锐的考中了,总算破了“天荒”。当时,魏国公崔弦镇守荆南一代,得知刘锐考中进士,便写信表示祝贺,并赠他70万“破天荒”钱。刘锐不肯接受崔弦所赠之钱,在给崔弦的回信中,他写道:“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

古时,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现在用来指从未有过或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

12.“乌纱帽”的由来

在戏曲舞台上,凡是古代当官的,都要戴一顶“乌纱帽”。提起这个词,有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

“乌纱帽”也叫纱帽,其前身是古代男子裹头发用的幞头。北宋初年,有人将幞头改装为一种纱帽,皇帝对此大加称赞,因此便规定朝中官员都要戴这种纱帽,有时皇帝也会佩戴。这种纱帽两旁各有一根细长翅,由于翅有1尺多长,所以走起路来便会上下颤动。为了保护帽翅以免碰掉帽子,官员们都养成了小心翼翼走路的习惯。

直到明朝,官员们仍沿袭宋制戴纱帽,但皇帝已不再戴了。从明世宗时开始,人们将纱帽称之为“乌纱帽”,同时对其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不但翅的长度缩短了,而且其宽窄也不相同;官阶越大,纱帽的双翅越窄,反之亦然。其形状和后世戏台上的乌纱帽基本一样。

清朝初年,顺治帝入关,收留了许多明代降臣,为了笼络人心,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明代朝服,戴明代乌纱帽。等到清室统治得到了巩固,才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改变为红缨帽。但人们习惯使用“乌纱帽”一词,久而久之,“乌纱帽”便成为官位的代称了。

13.“黄粱梦”的由来

唐朝开元年间,有个叫卢生的少年,在邯郸旅店中遇见了一个名叫吕翁的道士。言谈话语之间,卢生透露出对穷困的慨叹。吕翁见这位少年情志不畅,目昏思寐,便从自己的行囊中取出一个两端有孔的青瓷枕头送给卢生。

当晚,卢生睡下后即做了一个美梦。梦见自己返家数月后,娶了本县望族崔氏的漂亮女儿为妻。第二年,又考中了进士,后来由县尉步步高升,还当了10余年宰相。期间,他还统率大军,出征外族,开疆辟土,立下赫赫奇功。自己所生的5个儿子,个个功成名就,都和名门望族立了亲。

后来,自己又被劾贬谪,历尽曲折。到了最后,皇帝察知冤情,将他召回,对他更加宠信。他执政十余年来,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一直活到80多岁才寿终正寝。

卢生一觉醒来,只见自己仍躺在旅店里,店主人在他睡觉前所蒸的黄粱米饭还未熟,卢生这才明白,自己几十年的荣华富贵,竟然是短暂的一场梦。

14.“闭门羹”的由来

“闭门羹”的意思是拒客。

“闭门羹”一语始见于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所引《常新录》的一段话:“史风,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这名姓史的高级妓女不愿接待下等客时,就饷之以羹,以表婉拒。客人见羹即心领神会而自动告退了。

所谓羹,最初时系指肉类,后来以蔬菜为羹,再后对凡熬煮成有浓汁的食品皆以羹称之,如雪耳羹、水蛇羹、燕窝羹等。以羹待客,比直言相拒,要婉转,客气一些。可惜现代拒客,则只有“闭门”而没有羹了。

15.“敲竹杠”的由来

清朝末年,当时,帝国主义商船纷纷向中国输入鸦片,毒害中国人的健康,牟取暴利。

爱国官吏林则徐向清政府提出禁烟,并在广州海面派出官船巡逻,查禁鸦片。有一次,官船截住一艘走私船。一个官员抽着旱烟上了商船,监督手下人搜查,他无意之中在船篙上磕烟袋锅,这个动作可吓坏了走私商人。原来,他们正是打通船篙,隐藏鸦片的。走私商人以为官员发现了秘密,便趁别人不注意把钱塞进官员的手中。这个贪官心领神会,放走了走私船。以后,“敲竹杠”的说法就传开了。

“敲竹杠”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四川山区,有钱人进山烧香时乘坐着一种用竹竿做的滑竿,滑竿由人抬着。走到半山腰抬滑竿的人就敲着滑竿,要求加工钱,否则就不抬人,乘坐滑竿的人只好加钱。

另有一种说法:清朝末年,市场上小额的买卖,以铜钱作为单位,店家接钱后便丢在用竹杠做的钱筒里。当时,上海城里有家店铺,老板很不老实,陌生顾客进门,往往随意提价。每当伙计在接待陌生顾客时,店主就敲竹杠一下,示意提价。

16.“狗腿子”的由来

凡是占“狗”字的词,大都含有贬义。比如“走狗”、“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尾续貂”等等。“狗腿子”也不例外。

传说,有个富人的腿断了,一个奴才主动要求截下自己的腿为主人接上。主人问:“你自己的腿怎么办呢·”奴才说:“我可以接上一条狗腿。”“那狗的腿又怎么办呢?”“给狗用泥巴捏上一条。”从此以后,狗在撒尿时,总要把后边一条腿翘起来,是怕那条用泥巴捏的腿让尿给冲掉了。这就是“狗腿子”的由来。

17.“孺子牛”的由来

《左传·哀公六年》载:“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孺子”,指的是春秋时齐景公幼子的名字。

历史上记载,齐景公非常宠爱孺子。有一次,他在后宫逗孺子玩耍,自己竟趴在地上,口衔绳子,让孺子当牛骑。孺子正在玩得高兴,一不小心从“牛”背上跌了下来,那绳子一下子把齐景公的牙齿给折断了。显然,当年的“孺子牛”是指齐景公对孺子的宠爱。

18.“无厘头”的由来

“无厘头”原来是广州的方言俚语,含有“无缘无故、莫名其妙”的意思。而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指在日常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语言和动作中,猎取观众意料之外的、令人忍俊不禁的笑料。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港台影视的大量引进,使我国大陆地区也很受“无厘头”文化的影响。现在内地许多电视综艺节目为了提高观众的收视率,各种形式的搞笑节目竞相出现。

同类推荐
  • 胶东半岛鸟文化

    胶东半岛鸟文化

    城市,可以被称为是一本“可读”的历史。一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只能从地域文化的亮点中寻找。胶东文化有着自己的特性和独立性,是一支原生态独立起源的文化,胶东文化偏重于齐文化,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结合得非常紧密。
  • 治学修身养性(中华千年文萃)

    治学修身养性(中华千年文萃)

    本书将古代圣人的原作加以搜集并编辑成书,这些文章展示了古人的治学态度、处世之道、修身之法。
  • 守望

    守望

    范康在《守望》中记述对国有企业改革、工会组织建设、职工权益保障、工会自身建设等方面的体会和思考,是他的个人见解,有的观点不一定新鲜,也不一定实用,甚至不一定正确,但他二十多年来坚持学习思考、笔耕不辍的精神值得称道。
  • 七字经趣谈老北京

    七字经趣谈老北京

    中国历史上流传千古的《三字经》里三个字为一句的语言,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这穷。”不仅归纳概括得非常精辟,而且比较符合科学知识。因此,笔者深受启发,思来想去,能不能像《三字经》那样,用几个字的文句,趣谈老北京呢?
  • 地域文化常识

    地域文化常识

    本书介绍中国各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常识,着重从历史叙述、种族血统、学术传承、方言、地方名俗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了解到不同地域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热门推荐
  • 首长的十七妻

    首长的十七妻

    刚从劳教所出来时她十七,眼里只有仇恨,却遇上了他。牢狱生活,绑架,被迫整容,在人生低谷他的到来给了她一线希望,十二年是他与他的距离,他用温柔和疼宠告诉她……她是他生命中的唯一,前女友,前男友,小三小四接连出现,她的首长老公却始终疼她如初!
  • 阴阳极变

    阴阳极变

    曾听闻有人说记忆就像心里的一块斑驳的碑,我原本以为你是其上的青苔,却不知碑在何时化成了一抹绿
  • 帝国重生之汉灵帝

    帝国重生之汉灵帝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 红颜乱:太子的贴身女佣

    红颜乱:太子的贴身女佣

    【锦书轩】让你爱上文字的香气。****************************************推荐我的新文《迷途难返》,地址:http://novel.hongxiu.com/a/363948/****************************************红颜祸水,只存在于书上,他一直那么认为,却不想某一天他竟然奇迹般的穿越了……历经险阻,遇到一世外高人,告诉他他竟是前朝遗下的唯一皇族命脉,传说中的太子……——云中鱼穿越成为万国唯一的皇族命脉,担负着复国的沉重使命。江山美人,谁主浮沉,那冰冷的容颜又为谁绽放绚烂的笑靥……——素颜冰本是赵小大的青梅,可不小心成为他的女人后,为了掩盖某些真相,竟然被迫成为他的女佣……——上官云燕暗恋赵小大的靓丽女子,知书达礼,温柔贤惠,人见人爱的美人胚子……——诸葛伯牙集史上各大名人的名字于一身,真乃世外高人也,他就是赵小大的复国军师和师傅……自古红颜多薄命,但却因了这红颜,几乎扰乱了整个社会,乃至赵小大的复国使命……究竟为何?敬请期待《红》……*********小简锦书轩另外两坑:《神马非浮云》http://novel.hongxiu.com/a/316512/《如若初恋不青涩》http://novel.hongxiu.com/a/318487/************推荐我妹妹【洛】的美文,真的很棒,大家多多去捧场哦!《凭栏意,恨嫁时》http://novel.hongxiu.com/a/316447/
  • 师父扛不住:徒弟太妖孽

    师父扛不住:徒弟太妖孽

    二十一世纪神秘九家传人九若,一次偶然的机会穿越到了一个有仙有妖,有鬼有魔还有着无数个性鲜明人类的大陆。在这个充满着玄幻色彩的世界里,随着她一步步的成长,一段段不可思议的神奇之旅中,她渐渐开始发现了自己离奇的身世。随着一段段尘封的往事揭开神秘的面纱,她开始发现,原来她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与她前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与凤无夜的相遇,则是万万年前,就已开始纠缠的宿命。
  • 大雁掠过河岸

    大雁掠过河岸

    看过许多的书,前面大都有序,很多都是知名度很高的人物写就的。我的朋友得知我要出书,也指点我这样做。想了再想,我一介卑微的小人物,还是写自序吧,这样更真切些。那就从《大雁掠过河岸》这个书名说起吧,它最早缘于我童年的记忆,到今天却记录了我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和感激。
  • 狂风

    狂风

    李逵,这个成人世界里的孩子,却被他最信任的人一杯毒酒送上了黄泉路,但是老天开眼,又给了他一次重生的机会,不过这个世界是一个闻所未闻的新世界!魔法,斗气,还有各个不同的种族,各种特殊的职业,在这个新奇的世界里,他是怎样战胜自己?
  • 格列佛游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格列佛游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英国杰出的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他以一个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口吻叙述了在航海时遇难、漂流到几个奇异国度的经历。
  • 至尊狂少进校园:终极管教

    至尊狂少进校园:终极管教

    世道不良,且看我狂妄嚣张。家破人亡,就让我狠辣变强。终极管教,管教学校,管教沧桑,我就是终极管教。
  • 我为邪修

    我为邪修

    一群流落异界的邪修,重生于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体内。在都市中,各色人等飘然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