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8300000039

第39章 艺术(音乐、舞蹈)(1)

1.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有很多非常有名的音乐家和乐师,也有很多著名的古曲。其中以十大名曲最有代表性,它们是《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和《阳春白雪》。每一部乐曲的后面都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至今听来仍感人至深。

2.《广陵散》

《广陵散》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的民间乐曲。据说是表现“聂政刺韩王”的故事。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误了期限,被韩王杀死。聂政为替父报仇,练成绝技,便漆身吞炭,改变音容,回到韩国。他的琴技引起了韩王的注意,便令他入宫演奏。聂政乘韩王用心听琴的时候,从琴腹中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为避免累及母亲,聂政以刀毁容自杀身亡。乐曲开始,表现了对聂政的同情,带有叙事性质的感叹。接下来,表现聂政从怨恨到决心报仇的整个过程,最后是对聂政英勇事迹的赞扬和歌颂。全曲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结构宏大,气势磅礴,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3.《二泉映月》

二胡曲《二泉映月》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原名华彦钧)的代表作。阿炳(1893~1950年),擅长演奏琵琶、二胡、笛子等多种民间乐器,卖艺为生,中年后双目失明,因此人们习惯地叫他瞎子阿炳。《二泉映月》描绘的不是现实中二泉映月的景色,而是一曲悲歌。这首乐曲原无标题,是阿炳走街串巷卖艺奔波一天,生活仍无着落,心情忧郁时拉的,阿炳自称它是“依心曲”、“自来腔”。民族音乐家杨荫浏先生给此曲起名为《二泉映月》。乐曲委婉流畅,意境深邃。在演奏中经常使用到滑音和增添音,给乐曲增添了几许悲怆的情调。听曲犹如见人,是一个民间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抒发他心中的不平与忧愤。

4.《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相传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刻画了刘邦“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乐曲一开始,琵琶在高音区奏出强烈而雄壮的“鼓声”,然后模拟号角、马蹄声,表现战场的紧张气氛和壮阔场面。然后,乐曲的曲调,好似唢呐吹奏,使听众联想到戏曲舞台上大将出场的情景。接着是整齐的节奏,仿佛战士在列队行进,不一会,节奏由慢而快,这是表现汉军兵士分散埋伏的紧张而匆忙的活动。刀枪相接交锋的音响出现了,跟随着的是强烈的音响,这是大战的气氛。中间出现一段细腻的曲调,模拟箫的音色,象征着张良用箫声涣散项羽军队的军心。然后,琵琶用两弦特殊的技法奏出无固定音高的延续声响,给人以厮杀、呐喊之声齐起的印象,再次将乐曲推向高潮。这首乐曲内容壮丽辉煌,风格雄伟奇特。

5.《雨打芭蕉》

《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中的优秀曲目。乐曲开始时旋律优美、清新,表达了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乐曲中间多用短促的顿音、加花等技巧使旋律起伏变化,并在速度、力度上构成鲜明对比,使人似乎听到了雨滴打在芭蕉树上的淅沥之声。最后的快板段落气氛热烈,体现了人们丰收在望的欣喜之情。20世纪50年代初期,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时,广东代表队演奏了《雨打芭蕉》,由于增加了笛子和碰铃,更显得充满热情,富有生气。后来又经过多次改编,配上了多声部,采用了一些新的作曲技法,音调更为精彩,别有情趣。

6.《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是唢呐独奏曲,又名《百鸟音》、《百鸟语》,流传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一带。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百鸟朝凤》因演奏场合的群众性和流动性,乐曲可长可短,演奏者根据自己的技术特长和现场的情况作即兴发挥,所以没有严格的规定。乐曲的结构是具有循环原则的多段体。每个旋律段落优美流畅而活泼,中间穿插各种禽鸟的鸣叫声,有的把公鸡报晓和母鸡生蛋的叫声都表现出来了,还有模仿蝉鸣和小孩哭声,显得非常有趣,富于生活气息。

7.《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吟》、《玉妃吟》。乐曲借物咏怀,通过对梅花傲霜斗雪、清雅高洁的性格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具有刚毅不屈的品质的人的赞赏和歌颂。音乐形象生动,意趣高雅,是我国古代琴曲中的一部佳作。《梅花三弄》最早为笛曲,相传为东晋时期桓伊所作。后来,唐代颜师古将《梅花三弄》改编成同名的古琴曲。从此,这首乐曲便在古琴音乐中保存下来。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曲集——明代琴谱《神奇秘谱》就载有这首琴曲的曲谱。曲名《梅花三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它的内容是表现梅花的;另一个是音乐中有一个曲调在不同段落中重复出现了3次,故称“三弄”。

8.扬琴

扬琴又称扇面琴,流传于波斯和阿拉伯一带,大约在明末清初,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广东沿海地区,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成为了我国的民族乐器。扬琴其琴体为木制,形状为扁平扇面,钢丝弦1档至18档。扬琴善于快速演奏各种不同的音型和不同情绪的乐曲,既可独奏,又可为其他民族乐器如竹笛、二胡、唢呐等伴奏,是重要的民族乐器。

9.二胡

二胡属弓弦乐器,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至今已有1 200多年的历史。二胡音色优美、柔和,似人声歌唱一样,人们形象地称其为“会唱歌的乐器”。二胡琴身为木制,由琴杆、琴筒、琴轴、琴弦、琴码、千斤、琴弓等部分组成,两根琴弦按纯五度关系定弦。常用的右手指法有连弓、快弓、顿弓、抛弓、颤弓等,左手指法有揉弦、滑音、泛音、拨弦、弹弦等,在民族乐队中为主要乐器之一,常用于独奏、齐奏、合奏、领奏、重奏等,表现力非常丰富。著名的二胡曲有《二泉映月》、《光明行》等。

10.唢呐

民间称唢呐为“喇叭”,属簧管乐器,管身为木制,上有喇叭口为铜制。唢呐原先流行于阿拉伯国家和地区,金元时传入中国。唢呐大小不一,一般有8个音孔,发音响亮,常用独奏、合奏、重奏等形式演奏.为民族乐队中主要的色彩乐器,也是民间喜庆或丧葬活动的主要演奏乐器。唢呐演奏技巧分口内技巧与手指技巧,可演奏出花舌、弹音、箫音、滑音、叠音、打音等,音乐表现力十分丰富。著名曲目有《百鸟朝凤》、《小开门》等。

11.笛子

古代称笛为“横吹”,俗称竹笛或笛子,由竹管制成,上有黄豆大小的吹孔,靠近吹孔有同样大小的膜孔一个,另有指孔6个。8个孔呈直线排列,其中膜孔用竹膜或芦膜粘贴,尾部常有若干个音孔。吹奏时,吹入的气流使笛膜产生振动并发出微弱的声音,笛膜的振动使气流和竹体产生共振,将声音扩大后通过出音孔传出。一支竹笛通常可以奏3个至4个调的乐曲,一般用于独奏和合奏,也可用于重奏或伴奏,是民族乐队中主要的乐器之一。

12.琵琶

琵琶属弹拨乐器。因弹奏时的方法而得名,向前弹出去称“批”,向后挑奏称“把”,古代为了与琴、瑟等乐器统一文字上的写法而改称为琵琶。现代琵琶共有6相24品,演奏技法十分丰富,可演奏单音、双音、三音和四音,能演奏的和弦也较丰富。琵琶其琴身由半梨形的音箱、琴颈、琴轴、四根琴弦组成,半梨形的音箱面板上设有“相”和“品”。4根弦按四、五度关系定调。常用于独奏、合奏、重奏等,是民族乐队中的重要乐器之一。著名的乐曲有:《十面埋伏》,《月儿高》、《大浪淘沙》等。

13.箫

箫,又名洞箫,吹奏乐器。单管竖吹的箫在汉代陶俑中已出现。现代箫用紫竹、黄枯竹或白竹制作,全长70~78厘米,管身内径1.2~1.4厘米。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管内去节中空。上端边沿开吹口,管身中部开6个按音孔,前面5个,后面1个,后面下方开出音孔2个,其下开助音孔2个,不设膜孔。有的箫增至8个按音孔,并带有铜插口,可微调音高。箫的定调不一。常见的为G调,箫音色柔和、低音深沉,弱奏最具特色。适于独奏、重奏,还用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器乐合奏及越剧伴奏。琴箫合奏也是常见的演奏形式之一。

14.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距今已有1 300多年历史。最早产生于东胡的奚部,因此被叫做“奚琴”或“奚胡”。马头琴音乐深沉、浑厚、苍劲辽阔,适于表达勤劳、强悍的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和感情,很快在草原上传播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人民对马头琴愈加热爱,它成了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15.鼓

鼓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劳动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乐器。在世界各地,几乎每个民族、部落都有本民族特色的鼓乐。据传说,我们的祖先发现枯树干和实心树干有完全不同的声音,并且发现中空物体有音量增大的共鸣作用,便用空心树干蒙以兽皮和蟒皮做成了木鼓,供娱乐时敲打。到了汉朝,不仅有大小、形状、质地、装饰不同的鼓,而且民间出现了舞鼓乐。汉初守卫边疆的军队常用鼓、箫、笳等乐器合奏一种乐曲,以壮军威,叫做“鼓吹”;军中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号施令者,叫做“鼓角”;出战时擂鼓呐喊,大张声威,叫做“鼓噪”。

16.笙

笙,别称“芦笙”,记谱方式采用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其结构尤主要由笙簧、笙苗(即笙体上的许多长短不一的竹管)和笙斗(即连接吹口的笙底座)3部分构成。笙簧古代用竹制,现代多用响铜;笙苗多用紫竹制作,每一竹管的下端嵌接有木制笙脚以装簧片。笙是古老的中国民间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属于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笙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它的分布在中国非常广泛,大致有十七簧、二十一簧和三十六簧3种规格。多用于合奏以及地方戏曲伴奏。

17.冬不拉

冬不拉是一种弹拨乐器,由或扁平或瓢形的木制音箱组成,琴杆细长,上嵌有八个或十个品位,按四、五度定弦,可奏和音。演奏注重弹与挑,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拍子。冬不拉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变化多端,适合表现快速的乐曲。冬不拉的种类繁多,大都由整块松木或桦木凿成。音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三角形,以近代诗人阿巴衣的名字命名,叫“阿巴衣冬不拉”;一种是椭圆形,以哈萨克的民间阿肯江布尔的名字命名,叫“江布尔冬不拉”。两种冬不拉,外形不同,音色也各有千秋。琴弦用羊肠制成,多数为两根,也有三根的。现已改用尼龙缠钢丝弦代替了羊肠弦,并增加和使用铜质品位。

18.筝

筝属拨弦乐器。战国时出现于秦国,因此又称为“秦筝”,那时筝只有5根弦,现经过改革,已增至21和25根弦等,定弦是按五声音阶来排列的。一般D调为本调,常演奏D,G,C,A调的乐曲,一般按传统演奏法演奏,是用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弹弦,用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弦,以取得弦音的改变。现代演奏方法已十分丰富,如左手的颤、按、滑、揉等,右手的劈、托、排、勾、剔、抹、指摇等,常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著名的筝曲有《渔舟唱晚》等。

19.弓弦乐器

弓弦乐器主要包括大提琴、小提琴、中提琴、低提琴4种。其中小提琴是木制的,分为琴颈、琴身、琴头,有4根弦,按5度关系定弦,是演出现代交响乐最重要的乐器之一。最著名的小提琴制作人是意大利的亚麻悌,后来他的传人进行了一些改进,使小提琴的音色和外形更趋完美,其外形和制作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大提琴是小提琴体积的2倍,音域广泛,既可用来伴奏,又可以独奏。

20.钢琴

钢琴,是全人类公认的“乐器之王”,这是由钢琴独特的构造所具有的无比强大的表现功能所决定的。钢琴琴体为木制,内装有钢板,其上张有琴弦200多根,按键时,通过小大槌(上蒙有厚绒)击打琴弦发音,音量变化通过指触力度或踏板的选择而取得,键盘分黑键和白键,按十二平均律半音排列(即相临两音为半音关系)一般为88键或85键,音域宽广,记谱用大谱表。钢琴音色高中音区明亮、清纯、华丽,低音区浑厚、低沉,其音域之宽是任何单件乐器无法相比的;从外形上来看,钢琴可分为立式和三角两种;从演奏形式上来看,主要用于独奏和伴奏,同时还可合奏、重奏,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协奏等。

21.小提琴

小提琴俗称“乐器之后”,源于阿拉伯,后传至意大利,经数百年的演变过程,于十五六世纪逐渐定型,琴体为木制,琴身由面板、背板、边板、琴颈、指板、琴弦(四根)、弦轴、琴马、系音板、腮托、琴弓等部件组成。演奏时将琴腮托部于下颚与左锁骨之间,左手持琴颈按弦,右手执弓拉奏。演奏技巧有:左手为换把、换弦、移指、滑音、揉弦、拨弦等。右手为换弓、跳弓、颤弓等。音色华丽优美,表现力很强,能演奏单音、双音、三音和四音。演奏形式有独奏、重奏等,是管弦乐队及交响乐队中重要的乐器之一。

22.口琴

口琴的琴身是木制的,两侧饰金属片,内装许多小簧片,按照自然音阶排列,只要用嘴对准上侧的小孔吹吸就可发音。口琴的吹奏方法很多,可以吹单音、双音、和弦,还能模仿某些乐器的声音。口琴可以独奏,可以为歌唱伴奏,也可几个人重奏或几十人用不同类型的口琴合奏,还可以和其他乐器一起演奏。因为口琴是一种大众化的簧片乐器,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价格低廉,吹奏起来也比一般乐器容易。所以被称为最简便的乐器。

23.小号

小号的出现始于人类发现海螺或兽角可以发出声音。约19世纪初开始出现带有活塞的小号,一般常用的活塞数为3个,管体为铜制,其音色激昂辉煌,富于号召力,常常用以表现队伍行进场面或催人奋进、鼓舞士气的战斗场面,加弱音器演奏时能够产生一种特别的音响效果。一般演奏技巧有单吐、双吐、三吐、断音等,记谱用高音谱表,在管弦乐队或交响乐队中它是不可缺少的高音旋律乐器。

24.萨克斯管

萨克斯管是一种装有单簧片的吹管乐器,是比利时人萨克斯于1840年发明的,故名萨克斯管。萨克斯管是管乐器中表现力很强的乐器,力量饱满且富于歌唱性,能保持均匀的颤音和动人的音色。在强奏时有一种令人兴奋的情调,多用于爵士乐队和军乐队。

25.古典舞蹈

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中国古典舞大约在唐代宫廷舞中达到了高峰。讲究手、眼、身段、步法的配合,动作有柔和圆润与夸张刚硬的不同,形成很多表演程序,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26.现代舞蹈

20世纪初,出现了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现代舞。现代舞没有固定的模式,强调发挥艺术的个人特色,崇尚自由,崇尚创新。美国女舞蹈家邓肯是现代舞的创始人,之后一代代现代舞艺术家为创造出有个性的作品,不断探索创新,陆续出现了很多现代舞的流派,包括新先锋派、象征派等。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故事(第七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七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本书是学习汉语对偶技巧和音韵格律的优秀实用读物,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天文地理、神话典故、时令文史、人伦世俗、宫室珍宝、山河景物、器用饮食、鸟兽花木等。原著的精美语句多源于古代的诗、词、文、赋,有的是引用原话,有的是化用句意,都蕴含着某种事物或某个典故。本书编者力求准确地找寻到每句话、每个典故的来源与出处,并探究出全句话的含义,以展现其精深广博的文化内涵。阅读此书,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丰富文学、历史知识,初步掌握创作诗词和撰写对联的语言技巧很有帮助。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本书涵盖了现今世界神秘现象的广博领域,从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到匪夷所思的动物世界,从令人咂舌的植物撷取到神奇诡谲的时空传奇,种种无奇不有的自然奥秘让人疑惑:乌尔禾城的“鬼怪声”是怎么回事?人类到底有没有极限?生命力超强的火山口生物是什么?蛋壳上的星辰图案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轻如鸿毛”的树?时空隧道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在向读者展现神秘现象的同时,也对这些神秘现象采取了客观的评论,旨在正确地引导读者认识这个世界。
  • 性感:一种文化解释

    性感:一种文化解释

    本书内容包括:性感,何为性感?:性感是一种欲望的表达、头发乱了、什么是男人的性感?不平等的性感、和老公一起看美女、财物与祸水:男性中心社会里的女性。无处不在的性感——商业与风化;无处不在的性感——出版中的性;无处不在的性感——色情文艺;无处不在的性感——性感的药物;性爱与革命;让我们享受健康、坦荡、明快的性。
  •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中华文化浩浩五千年,哪怕是遗留下来的一砖一瓦都弥足珍贵,因为他们的存在就代表了历史的诉说。西安碑林及城墙由来已久,碑林所展现的建筑风格及碑上的篆刻文字讲述了哪段历史?城墙与护城河、吊桥、箭楼、角楼等又有何关系?碑林与城墙的现状又如何?在本书中读者都可以找到答案。
热门推荐
  • 宣室志

    宣室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和白乐天

    和白乐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别随意改行

    别随意改行

    员工能够以说到不如做到作为自己的工作行为准则,对于员工个人和他所服务的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其实,人对命运及工作的选择,其紧要处往往取决于自己。各种归途与结果,悬于一念!这一念就是你的观念和心态。智慧的选择比天生的才能更重要,执着的追求比盲目的奋斗更重要。人的命运不在出身,人的成功在于持有正确的心态,合理的做事方法,执着与舍弃。
  • 契约蜜恋:离婚总裁别说不

    契约蜜恋:离婚总裁别说不

    她为了拯救唐氏家族,他为了躲开双亲的逼婚,一纸契约束缚两人的婚姻。婚前,她的准丈夫秦哲樊对她说,“我会给你秦太太所该拥有的一切,除了我们之间的爱情。”婚后,他坐在副驾驶座上抚着她的小腹,“帮我生一个孩子,秦氏的继承人。”她以为婚姻就该这样平平淡淡,殊不知原来他心中另有所爱。“唐温箐,你所拥有的一切都该是我的,是时候还回来了!”可是孩子,该怎么办?
  • 社交宝典(现代生活百科)

    社交宝典(现代生活百科)

    自古以来,孩子们在游戏场要进行一项竞赛时,都会呼喊这个口令。我可以和你打赌,无论你在何时何地遇上一位难得的竞争好手,他听到这个口令都会不期而然地肃然起敬。所谓“有备无患”就是多一分准备,就多一分成功的机会。准备得当,有备战心理,就掌握了宝贵的成功之钥。
  • 九天仙魔录

    九天仙魔录

    拔剑四顾,怆然泪下,星宇之间,无处踏足。爱恨边缘,又是怎样一份情怀?
  • 斗天神策

    斗天神策

    在一块古老的大陆。太古时期,有神秘莫测的虚灵族,一念山河碎,一指动乾坤,有开天辟地之势。洪荒时期,有强憾无匹的蛮神族,曾乘龙跨凤,力拔山河,翻江倒海,有毁天灭地之威。无数年后,时至仙魔时期,世人将这块大陆命名为『蛮虚』,虽已不见虚灵风采,难寻蛮神雄风,但蛮虚陆土上仍演绎着传奇。仙魔齐现,势如水火,将蛮虚大陆分为仙凡界和妖魔界。人与魔所生之子白易,从无法修炼的少年,一步步踏上巅峰之路,与仙斗,与魔斗,直至与天斗……
  • 伪蝶

    伪蝶

    两个不同性格的女孩子彼此相互依靠,相互爱怜,却总是无法割舍纠缠在一起青春的故事。牵扯她们的除了友情,爱情,亲情,还有就是父母间的仇恨。两个年轻的女孩就这样背负着痛苦的伤口相互依靠,相互伤害着。最终,命运的角色互换。曾经的坏女孩已经回来,那,曾经的好女孩呢?她为了她,可以放弃爱情;她为了她,可以没有了自己。无所适从的爱,无法把握的未来,侵蚀着她们曾经美好的笑脸。裙摆飞扬的岁月,她们在好与坏中挣扎游移,仿若双生却又彼此疏离。花季,雨季,她们深爱对方却最终零落天涯……她的文字在我们心底刻划下深深的疼痛和挣扎用一种最接近本真的方式去纪念我们永不再来的青春岁月在痛与笑的文字中,刻划下青春得轨迹
  • 大风歌:风之涌

    大风歌:风之涌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 侵蚀

    侵蚀

    本书是残雪作品系列之一。该系列一共五种,是残雪2003—2013年间的短篇小说全集。本书共10篇,16万字。有《犬叔》《地图》《母鼠》《恩师》《女儿们》《星河》《侵蚀》《求索》《宠物》《神交》等篇目。这些作品是首次整体结集出版。残雪是以短篇小说打开与读者的沟通渠道的,这些奇思异想的篇什,短则几千字,长则一万多字。它们大多描写底层人们对生活充满独特性的体验。细细品味,可以感悟到残雪文字中浓郁的先锋意味和独特的文学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