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7700000006

第6章 德法双面间谍

玛塔·哈丽频繁与各国高官交往的行为引起了法国反间谍组织的警觉,有人注意到她几次在深更半夜的时候写信,可是却从来没有收到过回信。法国军方对“汉普郡号”事件的调查最终牵扯出了玛塔·哈丽。

“汉普郡号”沉没事件非同小可,协约国一直在组织人员调查事件真相。从同盟国内部的情报员送来的情报说,这次德国潜艇击沉“汉普郡号”绝对不是偶然。德国军方事先掌握了一些情况,但其行程的确切日期、航程才是关键,他们到底是从什么渠道弄到情报的,这很值得追究。

协约国开始对所有知道“汉普郡号”起航日期的有关人员挨个调查。可船上成员无一生还,调查还是无法深入。不过有人指出,在“汉普郡号”出发的前三天,曾经看到年轻的副官哈里斯上尉手挽着巴黎红舞星玛塔·哈丽走入了希尔顿饭店。这条消息马上引起了协约国特别是法国反间谍组织的注意。

哈里斯上尉是为数不多的知道“汉普郡号”起航日期和行程的军官之一。作为基钦纳勋爵的贴身副官,他的任务就是对勋爵的住、食、行作出周密安排。而他和玛塔·哈丽搅在一起,难免把元帅的行踪透露给床上人,美人计本来就是间谍中最古老、最常见的手段。

法国情报组织还注意到了这样一点:玛塔·哈丽所交往的情人非富即贵,从外交部长到德国皇储,个个都是位高权重的人物。就算哈里斯上尉年轻英俊,但是这样小的职位怎么会得到玛塔·哈丽的青睐呢?其中必定有某种原因。哈里斯已经葬身大西洋海底,死无对证,但是玛塔·哈丽还活跃在巴黎的社交界,要调查也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那就先从希尔顿饭店人手。从侍者的口中得知,玛塔·哈丽在希尔顿饭店拥有一套最豪华、最高级的房间,付钱的则是法国内政部某大臣,而和玛塔·哈丽来这里的都是一些遮遮掩掩的重要人物。这并不奇怪,大人物们往往都愿意为自己的情妇在某个饭店租下房间,设置香巢,隔三差五地过来幽会。尽管这些侍者已经被客人收买,对来往的客人身份守口如瓶,但法国情报组织还是得到证实:几天前玛塔·哈丽和一位身穿军装的绅士来过,两人在房间里待了好几个小时。

至于对玛塔·哈丽本人,法国情报组织不敢贸然下手。她的情人都是军界、政界的实力人物,没有足够的证据,只会打草惊蛇,甚至被反咬一口。不过,调查她底细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调查结果加重了他们的怀疑。近些年和玛塔·哈丽交往的名流、官员中,有近半数已经背上了重大泄密嫌疑罪责。难道一切都因这个巴黎舞女?

玛塔·哈丽被监视起来。法国情报人员发现,她每个月要定期到巴黎一两次,每次到巴黎,必定要去拜访荷兰、瑞典和西班牙驻法国大使。法国著名的反间谍第二局秘密拦截并搜查了三国大使的邮件,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每位外交信使的公文包里都有几封玛塔·哈丽发往国外的信件,不过信中并没有加密的情报,只是平常的琐事和女人们的闲话罢了。

玛塔·哈丽面对法国情报局杜拉·劳德克斯上尉的询问时,气愤地喊道:“我有权和朋友们通信,不管他们在什么地方,是干什么的,你们凭什么干涉我!”

法国情报组织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是任由玛塔·哈丽自由出入巴黎的达官贵人之间,难免会再发生新的泄密事件。情报局最终决定将她驱逐出境,以防日后滋事。

离开法国后,玛塔·哈丽回到新安置在荷兰海牙的家中。此时她的亲人早已经和她断绝来往,父亲去世,兄弟姐妹不再理睬她,已离婚的丈夫更不用说,连亲生女儿也与她形同路人。更多的时候,她都是与新结识的名叫埃达德的骑兵上校幽会,她的这个新家也是这位上校慷慨所赠。只不过军职约束严格,骑兵上校也只能定期前来。

不堪孤寂的玛塔·哈丽又想着回到巴黎,回去并不是她对法国怀有什么特殊情感,主要是因为自己不甘寂寞的天性所致。一番周折过后,她再次取得了去法国的签证,不久又被德国间谍部秘密通知到了阿姆斯特丹。

这次玛塔·哈丽要见的是冯·克拉马,他是一位非常能干的德国间谍,负责在荷兰为德国招募间谍。等待三天后,一个神秘电报把玛塔·哈丽约到了威尼斯餐厅。在餐厅的小单间里,冯·克拉马递给她一个信封,并凑近她耳边小声说:“请你在三天之内返回巴黎,然后再设法弄到一张去维塔的通行证。法军正在那里建筑机场,我们想知道他们的战略计划。这是预付款。”

“这对我来说太难了。”玛塔·哈丽露出为难的神情。

冯·克拉马笑了:“夫人,你去维塔的理由非常充分。巴迪姆·德·马斯洛夫不是你的好朋友吗?他负伤了,住在维塔的疗养院。”

“什么?负伤?重吗?”玛塔·哈丽着急了。马斯洛夫上尉是法军第一军团的军官,玛塔·哈丽在巴黎认识了他,并且爱上了他。这么些年来,马斯洛夫是唯一一个让她不为了金钱等好处而与之相好的男人,此时她只顾得关心情人的安危,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早被德国间谍机关掌握,并且成为控制她的武器。

最后玛塔·哈丽痛快地答应了。l916年6月,她从西班牙入境法国。为了弄到到维塔的通行证,她托人再次找到了杜拉·劳德克斯上尉。上尉很痛快地给了她通行证。实际上,他早已暗中派人盯梢,希望找出玛塔·哈丽间谍行为的证据。

在维塔的l5天是玛塔·哈丽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与巴黎的嘈杂和战场的血腥相比,有着绿色田野、温泉的维塔宛如宁静的世外桃源。在维塔疗养院以及机场驻地的清一色的男人中,她是唯一的女性,自然也倍受关注,而情人马斯洛夫的陪伴,更使她觉得甜蜜万分。

暗中盯梢的人并没有发现玛塔·哈丽任何可疑之处,但是他们忽略了在她离开维塔的前一天,和马斯洛夫到当地一家餐厅用餐的某个细节。她看完合页式菜单后很随意地合上递给侍者,一张小纸片已经被夹带出去。玛塔·哈丽的情报,使德军不得不修改作战计划,从单纯的依靠步兵和炮兵到发展新式武器——轰炸机。

回到巴黎之后,玛塔·哈丽的间谍生涯仍然没有停止。她告诉杜拉上尉,在柏林偶然听到过一位上校说,德国潜艇早就开始运送走私武器到摩洛哥马赫迪亚港,为什么盟军不去拦截呢?她甚至主动提出,她可以去比利时布鲁塞尔,以自己的交际能力去说服德国著名的干将比辛克将军,让他向法国缴械,自己曾经是德国皇太子的情人,只要略施小计,还可以成为他的情人。她的建议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一个比一个诱人。

杜拉上尉居然同意了玛塔·哈丽的要求,给了她一笔经费和一个联络员,把她派到了被德军占领的比利时。不过,他也派出了监视她的间谍。

玛塔·哈丽的美人计依旧屡试不爽,到比利时不久之后她便引诱了一名德军上校上钩,并从他口中得到了重要情报,随后又将其传递到了法国情报部门。德军在蒙受重大损失后,严肃处置了那名泄密上校,自然顺藤摸瓜地怀疑到了与其有染的玛塔·哈丽身上。

1916年底,玛塔·哈丽仍没有丝毫收敛,她一边与法国驻马德里大使馆的陆军武官、法国情报局驻西班牙的负责人丹维纽上校相谈甚欢,一边又与德国驻马德里大使馆的武官、同样是德国情报机关驻马德里的负责人冯·卡勒上校打得火热。她以为自己瞒过了双方,却不知道他们都已经不再信任她,并对她实施了盯梢行动。而且玛塔·哈丽并不清楚在马德里饭店里,还有一位法国情报局的双重间谍——玛尔塔·莉莎,代号为“百灵鸟”。

“百灵鸟”聪明美貌,懂得多国语言,被派到西班牙来监视玛塔·哈丽。玛塔·哈丽并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她很顺利地诱惑了冯·卡勒,但是这位谨慎的德国人除了绵绵情话,不谈一点与工作有关的事情。只有一次,在玛塔·哈丽的死缠硬磨之下,他才无奈地告诉她,因为要参加一项包括进攻摩洛哥的对非洲作战计划会议,周末不能来幽会了。

玛塔·哈丽立即将之告诉了丹维纽上校,上校正在调查德国海军向摩洛哥增调潜艇的事情,他对她送来的情报大加赞赏。而实际上,法国第二局已经从“百灵鸟”处得到了更为详细准确的消息,玛塔·哈丽费劲弄来的情报显得延后而含糊其辞。

此时的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柏林企图延缓无可挽回的败局。协约国逐渐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德国决定放弃玛塔·哈丽这颗棋子,这无疑加速了她走向穷途末路之地的步伐。

同类推荐
  •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在蒙古灭夏、灭金和伐宋的动荡年代里,忽必烈已从十二岁长到二十七岁。在这段时间里,忽必烈是否也参加了灭夏灭金和伐宋的战争,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1252年忽必烈初次被任命为方面军统帅时,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才,说明在此之前,忽必烈不但掌握各种武艺,且精通军事指挥知识,并有很高的指挥艺术。
  • 中国20位魅力女主播的人生智慧

    中国20位魅力女主播的人生智慧

    女人成功靠什么?靠长相?靠男人?靠靠山?不,女人成功要靠自己的智慧。本书将为您展现华语媒体中最优秀的女主播柴静、周涛、侯佩岑、朱丹、李艾等20位魅力女主播不同于荧幕前的别样生活,展现她们身上动人的闪光点,带给读者美丽一生的智慧法则和人生启示。
  • “画圣”吴道子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画圣”吴道子》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画圣”吴道子的有关内容。
  • 遇见一些人,流泪

    遇见一些人,流泪

    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可以说,这是一本人物小记,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心情手记。翻读它,就像触摸人物柔软的命运。不管是李叔同,还是三毛,还是诗人普拉斯,画家潘玉良,歌手科恩……他们的生命是多么伤感,孤独是多么深刻,情感是多么脆弱。他们的爱与恨,和他们的作品一样,让人爱怜,让人惊叹。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遇见了20个人,遇见了他们的脆弱与眼泪……
  • 哥白尼(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哥白尼(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在波兰首都华沙西北约213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托伦,这就是伟大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的故乡。他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在那里。在哥白尼生活的时代,托伦曾是一座富有的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哥白尼出生之前,托伦曾长期处于十字骑士团的统治下。
热门推荐
  • 龙湖檇李题词正续两编

    龙湖檇李题词正续两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网球魔女的专属网王

    网球魔女的专属网王

    一朝穿越,她成了宇宙第一自恋——冰帝猴子山大王的妹妹!好吧!青出于蓝胜于蓝,她自恋的功底是某人拍马也完全追不上的!那么,男主是谁呢?……还没决定好!迹部冰蕾,美国女网四连冠。说不强那是不可能的!
  • 四书经纬

    四书经纬

    一个布衣之身,在艰难的人生旅途跋涉中,谁为河广,一苇航之,谁为宋远,跂而望焉,博览群书,广采众长,历二十余年研究整理编纂《四书经纬》一书。批判地继承前人遗产,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历代解释
  •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迅速发表了《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等大义凛然的愤激之作。他在抗战时期写的《“野有饿殍”》《从“轧”米到“踏”米》《鹈鹕与鱼》《我的邻居们》《最后一课》等文,俨然是一组抗战沦陷区的全景图。他的文字平淡而见新意,章法轻松而见严谨,既歌颂真善美,又深具学识,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翻开这些文章,感受郑振铎犹如当面倾吐般的真挚,体察其内心洋溢着的一派爱国情怀。
  • 证因亭

    证因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混沌传人混都市

    混沌传人混都市

    什么?重生了?重生到了同名同姓的人身上也就算了,竟然被人指着鼻子大骂,诸葛霸终于在沉寂中爆发了,惹我兄弟者灭之、欺我女友者灭之、害我家人者更是要灭之……且看他在这场都市修身的战场中泡妞打怪升级的逼格是如何节节高升的。
  • 掘金尺

    掘金尺

    八张藏宝图,八次死里逃生,八个不同的地方,四个国家盗墓贼虎视眈眈的宝藏,最终谁会是大赢家,为了守住一个秘密,四百五十七人的村落被人屠戮殆尽。再次发现的龙形腰牌又能说明什么?掘金尺,带你走进盗墓贼的生活...
  • 人鱼的陆地生活

    人鱼的陆地生活

    人鱼千言津16岁的那年,为完成人鱼历程的必需上陆地生活,于一家海边旅店打工,上学路程遇到了阳光少年白辰。生性清冷的千言津与阳光温暖的白辰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真武灵应护世消灾灭罪宝忏

    真武灵应护世消灾灭罪宝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巨神战击队续集

    巨神战击队续集

    故事叙述阿空、阿静、阿能、阿震、阿风和杨一击等六位个性迥异的年轻人,在曾受过军事训练的唐少校、柯娜和福伯带领和帮助下,互相融合、互相接纳、彼此学习,逐渐成长为拥有强大的爱心、超凡的意志及守护正义的能力的有为青年,组成了团结勇敢、战无不胜的"巨神战击队"。六个年轻人运用各种高科技神奇力量去对抗想要破坏并占领地球的邪恶势力,他们不断地迎接一次又一次挑战,不断地在战斗中学习成长,在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之后,最终在大家团结齐心的不懈努力之下,战胜了邪恶力量,保护了地球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