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7000000021

第21章 清宫疑案(二):宫闱秘闻与口水战(1)

一部清宫戏里面有一句十分著名的台词:“在后宫斗争中,最杀人于无形的,不是施法落咒,而是空穴来风这四个字。”在清朝,有许多有关帝后身世、生死的传闻,是为了诋毁当事人而捏造的谣言。

清誉尽毁:“太后下嫁”之谜

“太后下嫁”是清初的一大疑案。说的是康熙皇帝的祖母,即顺治皇帝的生母博尔济吉特氏下嫁多尔衮的事。

皇位争夺与叔嫂暧昧

博尔济吉特氏出身蒙古科尔沁部所谓“戚畹之家”,14岁时嫁给皇太极,史称孝庄文皇后。她是一位聪明而富有谋略的女子,曾在顺治、康熙两位皇帝年幼时期辅佐朝政,为清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也就是顺治皇帝的叔叔。他一生封号颇多,始封贝勒、后封墨尔根青(意为聪明王)、睿亲王,顺治时称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在当时朝鲜人的记载中多称“九王”,在外国传教士的著作中称“阿玛王”。他“聪慧多智,谋略过人”,清入关后的各项制度大都由其筹划,可谓清朝政权的实际开创者。多尔衮享年仅39岁,死后仅两个月,就被削去爵号,平毁墓葬。

博尔济吉特氏“下嫁”多尔衮的艳事,在清初便开始流传。但究竟有没有其事,因官方文献没有明确记载,至今仍无定论。那么“太后下嫁”的疑案究竟是怎么缘起的呢?

原来皇太极1643年身亡时,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这时睿亲王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都各自手握重兵,双方都有很多的拥护者,他们又各自都有顾忌,因为一旦打起来,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豪格把其父皇太极生前自领的两黄旗中的“八大臣”带到家里“私相计议”,遂得到他们的支持。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也表示拥立豪格。多尔衮则取得了两白旗的拥戴,两红旗旗主礼亲王代善的儿子硕托、孙子阿达礼及其他一些满族贵族也“跑请”他“当即大位”。为此豪格和多尔衮闹得不可开交,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博尔济吉特氏施展其灵活巧妙的手段,为自己年仅6岁的儿子谋到了好处。她首先看准了代善的辈分和威望最高,具有左右大局的力量,便紧紧拉住代善,使两红旗支持福临。

最后在亲王和大臣会议上,多尔衮拒绝了拥护者对自己的推举,提出由皇太极第九子年幼的福临继位,由他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多尔衮提出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各方认可,从而避免了在明朝灭亡前夕的关键时刻,清王朝内部的分裂与自相残杀。于是,不满六岁的福临于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公元1643年10月8日)登上了皇位,他的母亲庄妃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几个月后,多尔衮抓住时机,一举占领了北京,将两宫皇太后与幼帝福临迎到北京,清朝从此入主中原。入关后,多尔衮继续分兵南下,节节胜利。同时,他以摄政王的身分总揽朝纲,借鉴明朝的制度,制定清朝各项制度。此时的多尔衮实质上已经成为清王朝的缔造者和统治者。

福临登极不久,豪格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下狱而死。而多尔衮却以摄政王之尊,“刑政拜除,大小国事,九王专掌之”,相继被封为叔父王、皇叔父、皇父,持国柄至死。

从福临当政期间豪格和多尔衮不同的结局看,人们断言豪格觊觎帝位,多尔衮则有翊戴之功。但多尔衮为什么要放弃攫取帝位的念头,转而拥立福临呢?有人又断定多尔衮与福临的生母博尔济吉特氏存有私情,随即便出现了“太后下嫁”之说。

那么具体的是什么呢?有的论者指出,多尔衮1650年因打猎跌伤致死后,顺治下诏宣布其罪状中有语:“自称皇父摄政王,亲到皇宫内院。”这两句话,蒋良骥在《东华录》中曾经收录,但后来修实录时却删去了。不言而喻,这种删节是出于避讳考虑。

反对“太后下嫁”之说者则认为:《东华录》所记的顺治诏书中的话,不能为“太后下嫁”提供明确的证据。所谓“皇父”犹古之“尚父”、“仲父”,是君主对某个臣下的尊称;所谓“皇父”系清世祖封多尔衮为“皇叔父”后以其定鼎之功勋卓著,无可进爵,乃以“皇父”为封。因为实录修于多尔衮死后,凡所追夺者俱删去“皇父”字样。所谓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则指他曾渎乱宫廷,不是指与太后大婚。多尔衮在构陷豪格死于狱后,曾取其福晋(夫人),遂有无礼于太后之传说。

民族习俗与叔嫂之恋

近年又有学者从理论和满族的风俗上论证“太后下嫁”说。旧时满族有这样一种风俗:父亲死了,儿子娶其庶母;兄长死了,弟弟娶其嫂子。由此在清朝初期,兄弟、叔侄之间的妻妾互娶也就成了见怪不怪的事。站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来思量,盛年寡居的孝庄与壮年英武的小叔子多尔衮的结合,也就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了。

据野史记载,清朝入关之初,多尔衮总揽朝纲,“出入宫禁,时与嫂侄居处,如家人父子”。而孝庄太后时当盛年,寡居无欢,认为多尔衮功高天下,又将帝位让给了她的儿子,忠心辅政,除非自己以身报答,不足以极其功,于是委身相事,借以笼络多尔衮。

不久,多尔衮的妻子亡故,于是朝中范文程等大臣乘机鼓动皇太后与摄政王合宫,正式结婚,双方自然都很乐意。定下婚期后,就以顺治小皇帝的名义颁诏天下,宣称:“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贵为天子,以天下养,乃独能养口体,而不能养志,使圣母以丧偶之故,日在愁烦抑郁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叔摄政王现方鳏居,其身份容貌,皆为中国第一人,太后颇愿纡尊下嫁。朕仰体慈怀,敬谨遵行。一应典礼,着所司预办。”

就这样,皇太后纡尊降贵,公然下嫁给了小叔子,摄政王多尔衮成了幼帝顺治的继父,其名号称为“皇父摄政王”。诏书中说得倒也直白,年轻的皇太后终于难守空闺,红杏出墙,自愿下嫁给刚刚丧妻的多尔衮。甚至有些小说中称,早在皇太极在世时,庄妃已与多尔衮两情相悦,暗度陈仓了,此时结婚,终使两人夙愿得偿。

另外,四川师范学院图书馆收藏的《皇父摄政王起居注》一书中有刘文兴所撰的跋,谓:“清季宣统初元,内阁库垣圮。时家君(刘启瑞)方任阁读,奉朝命捡库藏。既得顺治时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诏,遂以闻于朝。”这可算是“太后下嫁”的有力佐证。

《李朝实录·仁祖》卷五十记顺治六年二月,清朝曾派使臣去朝鲜递交国书,朝鲜国王李倧看见书中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便问:“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清朝来使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右议政郑太和说:“勅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为太上矣。”国王李倧也说:“然则二帝矣。”这里说明朝鲜君臣也发现所谓“皇父”的奥秘,无疑是指“太后下嫁”一事。

顺治十七年(1660)十二月二十四日,因乳母李氏病故,顺治降谕礼部,其中有这样几句话:“睿王摄政时,皇太后与朕分宫而居,每经累月方得一见,以致皇太后萦怀弥切。乳母竭尽心力,多方保护诱掖,皇太后眷念慈衷赖以宽慰。”这无意间透露,幼年皇帝顺治与母亲孝庄分宫而居,而且皇太后不是居于皇宫之中,否则母子之间为何“每经累月方得一见”?“皇太后萦怀弥切”,为何却不去看望皇上?皇上又为何不去探望生母,以解“皇太后眷念慈衷”?揆情度理,其间必有一个超越两者之上的力量破坏了母子之情。这个力量除了多尔衮之外,还能有谁?

充满疑窦的身后之谜

对“太后下嫁”的故事,虽然野史中记载很多,但在《清史稿》中并没有提到。从事实来看,孝庄皇后死后,清王朝又延续了二百多年。这期间,大清诸朝对她尊崇备至,极尽歌功颂德之事,在陵寝祭祀方面也把其放在首位,如真有“太后下嫁”之事,清皇朝为何能自取其辱呢?

当然也有一说:乾隆时期纪晓岚在整理清宫档案时,觉得此事有辱皇家尊严,因此奏请皇帝批准,从档案中删去了此内容。

有的清史专家认为,所谓“太后下嫁”是假的。按清朝制度,“太后下嫁”是国之大庆,当然要颁诏天下。而后世的清朝君臣如要否定这件事,也必须用公开的方式否定,即明发谕旨,声明当初“太后下嫁”是多尔衮矫诏,伪造圣旨,其实根本没这回事。只有这样才能把案翻过来。不然,偷偷销毁宫中的一件原始文件又有什么用呢?相信“太后下嫁”为真,关键还是在于不了解清朝的制度。以为只要偷偷销毁一件原始诏书就没事了。

不过,1946年10月,学者刘文兴撰文《清初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起居注跋》,其中写道,宣统元年(1909),他的父亲刘启瑞任内阁侍读学士,奉命收拾内阁大库档案,“得顺治时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诏”。若果真有这一诏书,无疑是“太后下嫁”最权威的铁证。

据说礼部为操办这次婚礼,还专门搞了一套特殊的婚礼仪规,洋洋六大册,称为《国母大婚典礼》。婚礼极为隆重,中外文武百官都上表称贺,蔚为盛事。就连远在浙东海岛上的南明抗清名将张煌言也风闻此事,特意写了一首诗:“上寿觞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这就是说,太后的寿酒变成了婚宴的喜酒。

在封建时代的中国,普通的民间寡妇茹苦守节,会受到表彰,立牌坊。如若再嫁,则难免遭到亲邻的非难物议。何况尊贵的皇太后,当然是惊世骇俗的旷古奇闻。此说一出即广为流传,到民国初年便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莫不津津乐道。

孝庄在死前对自己的安葬地也曾有过嘱咐。《太皇太后遗诏》记载,她对康熙说:太宗的山陵奉安已久了,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吧。康熙遵嘱,并将祖母生前所居住的慈宁宫殿拆迁移建到孝陵附近的昌瑞山下,改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直至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因其陵在盛京太宗皇太极昭陵之西,故称“昭西陵”。

这种做法是违背清朝帝后丧葬制度的,这是否因为她再嫁给摄政王多尔衮,所以同皇太极合葬便不合情理?

按清朝早期丧葬制度,皇后、嫔妃最终都要与皇帝合葬。可是,孝庄竟葬在了遵化的清东陵风水墙外,而未与清太宗皇太极合葬于沈阳的昭陵。

有人认为,这是孝庄因改嫁而无脸到阴间见皇太极的刻意安排。史料中也确有这样的记载。太后在遗嘱中说,“卑不动尊”,不忍再惊扰皇太极,这实在是托词。

对祖母孝庄的心思,康熙自然心知肚明。但康熙又感到,将祖母单独安葬实在没有这样的先例,于是他把这一难题留给了儿子雍正,将孝庄的棺材在东陵的地面上停放了38年,直到雍正三年(1725)才为孝庄建陵安葬。还需说明的是,长眠在清东陵的5个皇帝、14个皇后、136个嫔妃,都葬在了风水墙之内,而只有孝庄葬在风水墙外。这又是为什么?

有的看法认为,该陵建于风水墙外,即寓有贬抑之意,要罚她给皇家看守门户。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而有些专门研究古代帝王陵墓的专家则认为,昭西陵与昭陵遥相呼应,实乃一而二、二而一,若将其圈入东陵风水墙内,反而形成阻隔。因此,该陵建于风水墙外乃顺理成章之事,毫无贬抑之意。

到底太后是否真的下嫁多尔衮,因为疑团丛丛,至今就算再坚持己见的学者,也觉得此事没有一个定论,但他们不大相信民间的传闻,认为“太后下嫁”之事大概是捕风捉影。

天花、遁世还是炮伤:顺治驾崩之谜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夜里子时深宫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养心殿驾崩。就在顺治驾崩后的第三天,不满8岁的康熙登上了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皇宫中很快恢复了平静,但是让人们迷惑的是,24岁的顺治皇帝,一向身体强健,从未听说有什么疾病缠身,为什么会突然不治而亡?

假死遁世,还是天花不治

对于顺治皇帝的死亡,《清世祖实录》中的记载异常简短:“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为什么关乎生死的大事,以寥寥数字敷衍了事,甚至对死因只字未提?

作为记录顺治皇帝生平最权威的档案——《清世祖实录》中有一段关于顺治死前的最后记录:

顺治患病是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到初六顺治已经是病入膏肓。《清世祖实录》中用了200多字记载了顺治死前的活动,而描述他的死亡却仅有11个字,时间,地点,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的线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不仅如此,清朝皇室家谱《玉牒》中也仅仅只是记录了顺治驾崩的时间,对于顺治皇帝的死因依然是避而不谈。

同样让人费解的,是顺治临死之前留下的遗诏。因为在整篇遗诏中,顺治对自己平生所为十分内疚自责,这样的自责似乎很不符合一代天子离开人世时最后的心情。

相传顺治皇帝迷恋上了董鄂妃子,而顺治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对此极为不满,后来,董鄂妃因为亲生儿子去世而郁郁寡欢,不久也去世了。然而就在董鄂妃死后刚过百天,宫中传出顺治驾崩的消息。短短一百天里,贵妃去世,天子驾崩,为什么这一切如此巧合?

当时一位很有名气的诗人吴梅村,写下了一首《清凉山赞佛诗》。诗中写道:“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愿共南山椁,长奉西宫杯。”当时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故事传得沸沸扬扬,人们不免猜想,吴梅村在诗中所写的陛下,会不会就是顺治皇帝。

此外,诗中还写道:“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千里草——草下千里重叠,这分明是个董字。于是人们更加确信诗中的妾,指的就是董小宛。而陛下,无疑就是深爱着董鄂妃的顺治皇帝。反复研读吴梅村的诗句,人们对其中的一句诗,百思不得其解:“八极何茫茫,日往清凉山。”据吴梅村笔记记载,诗中的清凉山,指的就是佛教圣地五台山,顺治生前从未到过五台山,为何诗中会说顺治“日往清凉山”?

根据清宫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顺治皇帝14岁那年,在遵化打猎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在山洞内静修的法师。从这以后,顺治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顺治十四年,在太监的精心安排下,20岁的顺治在京师海会寺同高僧憨璞聪见面。憨璞聪对佛法的阐释深深触动了顺治。从此,顺治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顺治崇佛已久,而且早有出家之意,董鄂妃死后,他曾经一度伤心欲绝,无心朝政,病逝于养心殿也许仅仅是个对外托词,顺治并没有死,而是遁入空门,削发为僧了。

据《起居注》记载,康熙即位后不久,孝庄皇太后曾多次带着他上五台山礼佛。此类活动本可以在北京举行,可他们偏偏不远千里来到五台山。如此看来,顺治在五台山出家修行,也许才是隐藏在礼佛背后的真相。此外,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西逃,当地接待她,就从五台山借了一些用具。有人说那些用具跟宫廷用具相似,可能是顺治当年用过的。

如果将这些细节综合起来,关于顺治死亡之谜似乎可以还原成这样的一个过程:心爱的董鄂妃去世之后,顺治心灰意冷之下,以病逝为托词到五台山出家为僧。而孝庄唯恐此事为天下人所知,于是便假借顺治之名,伪造遗诏。遗诏中的种种自责,无疑也就是孝庄强加给顺治莫虚有的罪名。

对于这样的说法,也有不同的意见。

同类推荐
  • 赤宋

    赤宋

    巍峨大殿金碧辉煌,御座下群臣高呼万岁。你兴奋的以为自己是皇帝,结果身边响起了一句:“众卿平身。”金戈铁马战场,骑着高头大马,手握一杆方天画戟。你兴奋的以为自己是大将军,结果身边响起了一句:“拿我兵器来,且看爷爷与他大战三百回合。”春兰秋菊,个个花枝招展,拂袖长歌,酥胸半掩。你兴奋的以为自己是风流才子,结果身边响起了一句:“念奴,快去取上等的梨花白招呼大爷。”唐笑穿越到北宋太平兴国四年,没当成主持,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和尚。如何脱贫致富?如何富民强国?如何一步步走上功高盖主的道路?唐笑蹲在御座下叹息:“哥只是想贪点小财,没想过功高盖主。”
  • 国士

    国士

    一个诉说开国大帝成长的故事。看他奋剑看他怒吼,看他哭泣看他欢笑,是悲怆的孩子,是乱世的书生,是战场的修罗,是绝世的帝王,是无双的国士,年少轻狂,一路逆流,他是——赵养卒。那一年,夜半登楼,独步紫禁之巅,他握住了权与力,生与死,雄狮百万,万臣驯服,把苍生都玩转掌中,负手俯瞰关河十万,他醉唱。你听,那歌声还在梁间缠绕:胡马长嘶风,汉旗翻白雪,少年投戎旅,志在掌旆旌。日负龙泉剑,夜斩单雄头。狂倚狼山唱,闲坐马头吟。愿竭有生岁,大汉复强秦。立地男儿事,狂歌纵马去。……那一年,江南,杏花春雨,乌衣巷里,夕阳西斜,微雨燕飞,她们打着油伞,蓦然回首,向你我倾诉昔年的风华绝代。(暂定简介,点娘很危险,追书需谨慎,嘎嘎,o(︶︿︶)o)
  •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当时主要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影响极为深远。本书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选取了部分精华,对原著中的书目做了适当删减,对标题做了重新提炼,撷取了一些在为人处世、才智谋略、道德修养方面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帮助读者开启通往中国古典文化的殿堂之门。
  • 一本书读通世界史

    一本书读通世界史

    本书采用了一种新型的体例编纂方式,将世界历史按照时间顺序,分为23章,每章都讲述多个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以面带动点。再由点来通观全局,全面再现了从人类起源到现在的真实历史过程。这样使得读者对于各个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一目了然。每小节由正文和知识链接两个部分构成,虽然每小节不足两千字,但是,正文精悍短小,言简意赅,融历史事件与人生智慧于一体,而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知识链接,不仅能扩充读者的视野。而且还能扩展读者的知识点,从而能够从阅读世界历史中寻找到真正的乐趣。
  • 《不再孤寂的天空——评唐诗宋词》

    《不再孤寂的天空——评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这是人类所有情感,智慧和思想结合的伟大艺术!这是千古之绝唱,举世之风流!请随作者走进唐诗宋词,从此不再孤寂!
热门推荐
  • 穿越辅佐至尊红颜:绝代小才女(全文完结)

    穿越辅佐至尊红颜:绝代小才女(全文完结)

    某燕友情推荐:http://novel.hongxiu.com/a/39949/《长门殿(网络版)》文/古晶后妈古晶,无数帅哥奉送。http://novel.hongxiu.com/a/44866/《初唐挽歌》文/龙胆花http://novel.hongxiu.com/a/31076/《三生石上旧精魂》文/龙胆花http://novel.hongxiu.com/a/26400/清梦(清宫文)》文/龙胆花《清梦》及《三生》是八爷党的文文,燕子是死忠八爷党,这个链接一定要做。《初唐》是龙胆花姐姐新作,自然要顶。
  • 樱岚皇家贵族学院

    樱岚皇家贵族学院

    她,尹墨岚,家族的小公主,掌上之宝。他,夜瑾轩,一向冷漠,不与外人接触。她和他,在樱岚皇家贵族学院会发生什么……
  • 重生之我是农民

    重生之我是农民

    本书只适合年龄在30岁以上且来自于农村的网友阅读,萌妹子、骚年、城市小朋友等可以请忽略。一个大学毕业后工作了十几年的程序员,在回乡探亲后,竟然重生回到了十五年前,重生后的他没有考上大学,居然还是个疯子。这辈子也只能当个农民了。没权没势,没有特异功能,就用我这双手来建设更加美好的家乡吧。
  • 锦衣儒生

    锦衣儒生

    这是一个与地球截然不同的世界,这里没有各种各样的高科技,却有着各式各样的法术,武技和神通!这里没有地球上多如牛毛的神仙,只有高悬天空的帝星,文武曲星和众多繁星,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修炼的根本就是源于星星的力量。这个世界和地球唯一相同的就只有如古代历史一样的朝廷与门派,这里的朝廷名为明皇朝!高智商反社会型人格的柳仙穿越到高武世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锦衣卫。原本是儒生要考科举的他如何用手中的绣春刀干掉一个又一个想取其性命的敌人?新人,新书,求推荐~挥泪求票~书友群:577728719
  • 御龙在天之兄弟情

    御龙在天之兄弟情

    曾经的王者,曾经的玩家,曾经的兄弟,你们还好吗,
  • 后宫风云

    后宫风云

    她生性淡薄却出身显赫,注定了被选入宫侍奉君王侧的命运。本只想守着一方天地安静度日,却不想那皇帝千般恩宠,风光无限的背后布满杀机,宫海深深,人心难测,阴谋诡计接踵而来,她不想动情可情随心动,在这茫茫深宫情一动,便注定身陷泥沼,万劫不复!
  • 卑微与重生

    卑微与重生

    在一起七年,为他生儿育女,为他侍奉双亲,为他奉獻她的一切換来的是什么?是背叛!我再也不要当那个笨女人,我也可以活出我的一片天!女儿拉住她,坚定地道:“妈妈,一起!”--他痛苦地问:“你有爱过我吗?”如果不爱,怎么会为你付出一切…
  • 校园播客

    校园播客

    本书作者既是作家,又是编辑,业余时间还兼职作文辅导教师。他一直倡导“绿色写作”,其作品尤其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作者擅长用纯净的文字引领读者品味现实生活,用质朴的语言启发读者感受人间真爱。本集作品是从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数百篇小小说作品中遴选出来的,其中部分作品为获奖佳作。
  • 穿越之废材小姐逆天下1

    穿越之废材小姐逆天下1

    她,是以武为尊的玄幻大陆上大名鼎鼎欧阳家的大小姐,回眸一笑,足以让整片大陆上的人为她倾心,可她是人尽皆知的废物,没玄力?她,是21世纪人人闻风丧胆的世界第一杀手“紫蝶”,冷漠无情、心狠手辣。她早已厌倦了这样的世界,因此,她选择了死亡,来逃避这一切没想到会穿越到一个架空的朝代,一个以武为尊的玄幻大陆上,还穿越到了一个玄幻大陆上鼎鼎大名的欧阳家的废材大小姐身上,没玄力?被毁婚?哼,可笑。当她展露锋芒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绝代潋滟,凤凌九天!让那些害她的人生不如死,到时可别想她会放过害她的那些人惹她的人,定会让他们生不如死,黑她的人,定要准备好被黑的准备,挑衅她的人,定要有能够挑战死神的准备一
  • 致罗文们的信:50位CEO的职场箴言

    致罗文们的信:50位CEO的职场箴言

    本书由50位CEO给职场朋友们的信组成,“究竟老二如何变第一?或者更正确地说,老三老四老五如何变第一第二”;“一个人与其有钱,不如让自己变得值钱”;“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要将工作过程变为一种精神享受,只有充分领会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