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1200000193

第193章 权相李林甫登场(4)

当然,李林甫是从来不会跟张九龄发生正面冲突的。在众人廷议的时候,他故意不置一词,一直等到下殿之后,才故伎重施,凑到一个近侍宦官的耳边嘀咕了一句:“此乃皇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显而易见,李林甫这句话,有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武惠妃对他的拜相出力甚多,他理当回报;二、迎合皇帝,打击张九龄,向首席宰相之位再靠近一步;三、寿王李瑁一旦被立为太子,他李林甫就立下了定策之功,来日李瑁当皇帝,他这个大功臣自然可以把朝政大权牢牢握在手中。

李林甫自以为此言一出,皇帝一定会采取行动,而太子李瑛也一定会乖乖地滚出东宫。可他万万没有料到,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武惠妃自己居然走了一步臭棋,结果就把煮熟的鸭子弄飞了。

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武惠妃之所以在这件事上功亏一篑,问题就出在她太过心急了。

就在玄宗因张九龄力谏而犹豫不决的当口,武惠妃竟然吩咐一个心腹宦官去跟张九龄传话,说:“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资治通鉴》卷二一四)言下之意,只要你张大人高抬贵手,来日李瑁入继大统,你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武惠妃的这个举动堪称愚蠢之极。她明明知道张九龄是个不可能被收买的强硬角色,还派人去跟他做交易,其结果可想而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张九龄指着那个传话宦官的鼻子一通臭骂,第二天就把武惠妃的那句蠢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皇帝。

玄宗一听,心里老大不是滋味。

原本他还以为是太子三兄弟合起伙来欺负武惠妃母子,他当然不能袖手旁观。可现在看来,反倒是武惠妃有耍弄阴谋诡计的嫌疑。尤其让玄宗感到不悦的是,武惠妃企图与外朝宰相联手颠覆东宫,这是典型的妇人干政,大大地触犯了忌讳!

所以,经过武惠妃这么一折腾,玄宗也就矢口不提废黜之事了。

太子李瑛就此躲过一劫。

可是,他并没有从这场危机中吸取任何经验教训。随后的日子,他照旧和两个弟弟天天泡在一块,不是骂武惠妃就是埋怨皇帝,没半点新鲜的。

很显然,这是一个政治敏感度极其低下的太子,也是一个丝毫没有谋略的太子。在帝国宫廷这样一个危机四伏、万分险恶的环境中,在武惠妃处心积虑、咄咄逼人的夺嫡态势之下,如此不善于自我保护的太子,注定是要完蛋的。

废黜风波刚刚过去没几天,帝国高层的形势就发生了重大变化:太子李瑛的保护伞张九龄被赶下了台,武惠妃的政治同盟李林甫出任首席宰相。

一时间,东宫的上空再次乌云密布。

不过,张九龄虽然离开了相位,但毕竟还是尚书右丞,对朝廷的很多事情还是有发言权的,只要他还在朝中,东宫就没那么容易被颠覆。

可令人无奈的是,张九龄现在已自身难保了。

因为李林甫不想放过他。

为了彻底杜绝张九龄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李林甫一直在寻找机会,打算把他逐出朝廷。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四月,机会终于来了。

事情坏在一个叫周子谅的监察御史身上。此人是张九龄引荐的,而性格也和他一样,既自命清高又性情急躁,做事直来直去,从不讲究策略。由于看不惯牛仙客这种目不知书的武夫当宰相,加之为了替老大张九龄出口气,周子谅就对牛仙客发出了弹劾。

只可惜,他的弹劾方式太过拙劣,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按理说,要弹劾牛仙客,最准确的角度应该是说他文化程度太低,又从未在中央任职,缺乏统揽全局的经验和才能等等,可天知道周子谅是哪根筋搭错了,竟然没有从这个地方入手,而是拿了一本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谶书,声称按书中所言,牛仙客没有资格当宰相。

此时的玄宗正在器重牛仙客,哪里听得进周子谅这种居心叵测、莫名其妙的弹劾,自然是火冒三丈,当场就命左右把他按倒在地,一顿棍棒伺候,直打得周子谅七窍流血,晕死过去。过了一会儿,周子谅悠悠醒转,玄宗余怒未消,又命人把他拖到百官办公的地方,再次当众暴打,最后下了一道敕令——流放岭南。

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的周子谅当然走不到岭南,才走出长安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李林甫抓住机会穷追猛打,对玄宗说,这个周子谅是张九龄引荐的。言外之意,就是说此次弹劾的幕后主使正是张九龄。

玄宗二话不说,当即把张九龄贬为荆州(今湖北江陵县)长史。

张九龄一离开朝廷,太子李瑛等人的末日也就到了。

早已急不可耐的武惠妃再次授意女婿杨洄指控太子等三人。

为了确保此次攻击能够得手,武惠妃加大了火力,除指控三人心怀怨望外,还加上了致命的一条——称太子与太子妃的哥哥薛锈暗中勾结,企图发动叛乱!

这无疑是一条十恶不赦的罪名。

自古以来,大多数皇帝对于这样的指控,通常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更何况像李隆基这种依靠政变上台的皇帝,这方面的神经尤其敏感,当然反应也就尤其强烈。

玄宗接到指控后,根本不作调查,而是直接召宰相入宫商议。

这一次,决定太子命运的人不再是一心为公、顾全大局的张九龄,而是一心想颠覆东宫的李林甫了。

所以,太子死定了。

李林甫只对玄宗说了一句话:“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资治通鉴》卷二一四)

这是陛下的家事,不是我们这些臣子可以过问的。

这就是李林甫的高明之处。表面上看,他投了弃权票,不替皇帝拿主意;可事实上,他却帮皇帝下定了废黜太子的决心。

就在张九龄离开长安的第二天,亦即开元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一日,玄宗下诏,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全部废为庶人,将薛锈流放岭南。

还没等太子等人从这个晴天霹雳中回过神来,第二道诏书就接踵而至了。

这是一道赐死诏。

太子三兄弟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们的父皇竟然会如此心狠手辣,翻脸无情!

不过,现在想什么都没用了。

他们眼下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老老实实地把头伸进三尺白绫,顶多就是在告别人世的那一瞬间,将满腔悲愤化为一句撕心裂肺的怒吼——武惠妃,我们变成厉鬼也不会放过你!

李瑛、李瑶、李琚、薛锈四人被赐死的第二天,他们母族、妻族中在朝任职的官员,也有数十人遭到了贬谪和流放。

皇帝的三个儿子同日被杀的消息在长安传开后,朝野上下大为震惊。一个堂堂的帝国储君,已经当了二十多年太子,从来没听说犯什么大错,怎么说废就废,说杀就杀了呢?!还有李瑶和李琚,据说也是很有才学的皇子,如今竟然也和太子一起无罪遭戮,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武惠妃终于赢了。

十几年来殚精竭虑、费尽心机所做的一切,总算有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就像一头凶悍的母狮咬死对手后,总喜欢带着自己的幼崽巡视新领地一样,每当武惠妃和寿王李瑁一起从东宫门口经过,她总会用一种自豪而兴奋的语调对李瑁说:“看看吧,这里就是你的新家!也许是明天,或者是后天,你就将在所有皇子既羡且妒的目光中,昂首挺胸地走进去,当之无愧地成为这里的主人!”

可是,武惠妃永远也等不到这个“明天”了。

因为从太子三兄弟冤死的那一天起,她每天晚上都会被同一个噩梦所缠绕。在梦中,三兄弟总是披头散发,直挺挺地在她床边站成一排,然后伸出三条长长的酱紫色的舌头,像蛇一样在她的脸上蜿蜒游走。她想喊,可怎么也喊不出声来。她想挣扎,可浑身上下却动弹不得……直到那三条舌头死死地缠上了她的脖颈,她才会在即将窒息的一刹那厉声尖叫着惊醒过来。

醒来后的武惠妃下意识地去摸自己的脸颊和脖颈,似乎仍然可以摸到一种冰冷湿滑的感觉。

武惠妃就这样无可救药地患上了神经衰弱。起初还只是被夜晚的噩梦所困,后来大白天也会出现厉鬼索命的幻觉。武惠妃请来了一茬又一茬的巫师、术士、和尚、道士,夜以继日地举办了一场又一场的驱鬼法会,可这一切都于事无补,那三条冤魂仍然不屈不挠地飘荡在她的每一个黑夜和白昼之中。武惠妃甚至可以感觉到,他们的戾气和怨气不仅始终弥漫在她的周遭,而且还一点一滴地渗进了她的皮肤、血液和骨髓之中。武惠妃先是忧怖恐惧,继而变得歇斯底里,最后终于绝望崩溃。

开元二十五年深冬的某个夜晚,也就是太子三兄弟被杀的八个月后,武惠妃在不断重复的那个噩梦中发出最后一声凄厉的尖叫,然后再也没有醒来。

她终究还是没有看到儿子李瑁入主东宫的那一天。

不过就算她没死,她也永远看不到这一天了。

因为最终继任太子的人并不是寿王李瑁,而是另有其人。

自从太子李瑛死后,李林甫曾经不止一次地敦促玄宗立寿王李瑁为太子,可玄宗却始终下不了决心。

玄宗之所以犹豫不决,其因有二:首先,李瑛虽然死了,但是按照立嫡以长的原则,继位东宫的人应该是三子忠王李玙,而不应该是十八子寿王李瑁;其次,玄宗在盛怒之下一日废杀三子,过后冷静下来,自然会感到伤心和后悔,所以尽管他最疼爱李瑁,可感情上还是有一些难以摆脱的牵绊。再加上武惠妃一死,玄宗对李瑁的钟爱之情也随之减弱,因此在李玙和李瑁两个储君人选之间,也就更难以取舍定夺。

到了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六月,储位虚悬已经一年有余,新太子的人选始终定不下来,作为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皇帝,玄宗的烦恼和苦闷可想而知,时常愁得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下。

一贯细心敏感、善于替皇帝分忧的高力士,自然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某日,高力士乘左右无人,就小心地询问皇帝为何闷闷不乐。

玄宗慵懒地看了他一眼,说:“你是我家的老仆人,难道还猜不透我的心思?”

高力士说:“是因为储君未定吧?”

玄宗有气无力地点点头。

高力士深长地看了皇帝一眼,不紧不慢地说:“大家(皇帝的昵称)何必如此虚劳圣心,但推长而立,谁敢复争?!”(《资治通鉴》卷二一四)

皇上何必这般殚精竭虑,只要依年龄大的立他,看谁还敢再争?!

这真叫一语点醒梦中人。玄宗顿觉豁然开朗,频频点头说:“汝言是也!汝言是也!”

就在这主仆二人貌似闲谈的几句话中,旷日持久的储位纷争终于画上了句号,大唐帝国的新任太子就此诞生。

这一年六月初三,时年二十八岁的忠王李玙(亦即后来的肃宗李亨)出人意料地脱颖而出,正式入主东宫。

对此结果,李林甫当然是大为错愕。

因为他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了。

看着册封大典上意气风发的新太子李玙,李林甫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忧惧。

朝野上下谁都知道,在这场夺嫡之争中,李林甫一直是寿王李瑁最坚定的支持者,而今李玙突然胜出,这意味着什么?

这不仅意味着李林甫这些年来所作的努力已经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而且意味着他和新太子已经因为这场储位纷争结下了深深的嫌隙。

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跟未来的皇帝结怨当然不是什么好事。

可事已至此,李林甫还能怎么办呢?

时光无法倒流,错误已然铸成。在这件事上,从不做赔本生意的官场老手李林甫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他从出道以来做过的最不合算的一笔政治买卖。

假如李林甫从此改换门庭,投到太子麾下,是不是一切就可以从头再来呢?

不是不可以,只是很难,极有可能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因为,历史旧账不是那么容易一笔勾销的,就算太子在表面上接纳了他,双方也很可能是虚与委蛇、相互敷衍而已。换句话说,不论他怎么做,太子都很难相信他的忠诚,他也很难真正获得太子的信任。

既然如此,李林甫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他必须不择手段地搞掉这个新太子,决不能让他顺利当上皇帝!

当然,在此时的李林甫看来,眼下的当务之急还不是如何颠覆东宫,而是如何巩固并扩大自己的相权。一旦自己的政治能量强大到足以全面掌控朝政,李林甫就将毫不犹豫地对太子李玙发起攻击。

李林甫相信,这一天一定不会太远。

同类推荐
  • 山河逐鹿

    山河逐鹿

    大燕王朝,定鼎天下三百年,历经七代皇帝,乃是神州正朔,万国之宗。但是,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经历了五个甲子的风风雨雨,曾经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大燕王朝也已经日薄西山,风雨飘摇。……这是一个战争、阴谋、智慧、勇猛等等集一身的时期,无数的英雄豪杰在这个时期潮起潮落。……一个来自地球的卑微的灵魂,面对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为了活下去,为了保护他想要保护的人,拿起了长刀,誓要逐鹿天下,重整山河。(新人新作,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支持)
  • 从宁夏寻找长城源流

    从宁夏寻找长城源流

    《从宁夏寻找长城源流》是从宁夏来探讨长城源流,所以,研究篇章中只涉及今宁夏境内的各道长城。但宁夏长城仅是中国历代各道长城中间的一段,要想搞清它的来龙去脉及历史地位,又必须将其纳入中国历代各道长城的总体遗迹及历史地位中去考察,这就必然涉及到非宁夏地区的有关长城。长城所在地区,自有其在地缘政治、地区经济、民族关系、边防界址等问题中的历史地位。所以,《从宁夏寻找长城源流》在宁夏历代长城史迹“附录”中又选录了与该道长城总体遗迹有关的部分“长城史迹”。
  • 大国的疤痕

    大国的疤痕

    国土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最敏感的神经。19世纪中叶,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讹诈、抢掠、赔款、割地纷至沓来,放眼望去,大好河山满目疮痍。蜿蜒曲折的国界犹如华夏民族的血脉,雄奇壮美的山川撑起炎黄子孙的脊梁。《大国的疤痕》是耻辱的巨柱,铭刻历史惨痛的一页;《大国的疤痕》是世纪的警钟,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 明侯

    明侯

    黑暗的历史,血淋的屠刀,早已注定的结局,却因为李从年的出现,让明末那黑暗的历史获得重生,如画江山,乱世豪杰,北地拜封侯。-----------------------------------------------------粉嫩新人,求粉!
  • 大唐帝国的黄昏

    大唐帝国的黄昏

    在安史之乱后,一批唐人登上了历史舞台。这里面有皇帝,有文臣,有宦官,有军阀。皇帝有复兴帝国之志,文臣有重振王朝之心,宦官有甘心为奴之情,军阀有爱国忠君之意。可惜的是,皇帝的志向没有实现,文臣的诚心没有兑现,宦官的情感没有释放,军阀的意愿没有实践。所以,一切都顺理成章地走向了反面。
热门推荐
  • 失不再来君奈何

    失不再来君奈何

    相同年代,选择不同,在每一次人生抉择前遇见的同路人,他们总有许多错过的遗憾,幻想着能重新再来一次。命运就是一条路,同路人,有人选择了左,有人选择了右。那首狼爱上羊已然成了回忆的记忆烙印,他总是那么喜欢模仿但又做不到最像,追求坚持不懈却又半途而废,记不起什么时候缘何喝上了第一杯酒,却又深深的体会着、遗憾着酒中滋味,晚上皎洁的月光轻轻的唤起儿时童年,长大后,有人离开,体会着再也不见得痛苦,那时候的手机如同一灌未曾打开的蜂蜜,充满甜蜜。年轻时候的选择用心去争取未必能抓住,人生因选择而璀璨,同时也因选择而黯淡,不论你年龄几何,只要选择年轻,你的人生就注定与众不同。
  • 蚀骨残情:傲妻不下堂

    蚀骨残情:傲妻不下堂

    被继母陷害,郁素璃不得不嫁进豪门。谁知传说中年过花甲的老不死,竟然是当初救她于水火的男人。还没等她好好的道谢,却遭到男人难堪的侮辱。“女人,别以为我不知道你龌龊的小动作,只要你还留在这里一天,都要让你生不如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盛世中国:两宋

    盛世中国:两宋

    《盛世中国:两宋卷》是本丛书的第三本,以浓墨重彩、酣畅淋漓的文风,介绍了“小版图,大世界”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三个太平盛世——北、南两宋,那些猎猎风尘和滚滚狼烟、凛冽寒潮和刀光剑影。《盛世中国》丛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五个主要盛世(秦汉、隋唐、两宋、明朝、清朝)的起源、发展、高潮、衰落、灭亡全过程,并重点介绍了其政治管理的出色、军事外交的强盛、文化科技的辉煌。
  • 逆世花少

    逆世花少

    作为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乔枫被父亲的战友带进了军营,训练成了顶级的特种兵,可是他却只想做个普通人,只不过命运不断的捉弄着他,在找到自由的同时,却又获得了穿梭到废土位面的能力,到底是不管不顾的做个普通人?还是继续去当个大英雄,少妇熟女一起收?
  • 上仙门

    上仙门

    不从吾者,杀之;阻逆吾道,斩之。驾临修真,成就吾门,敢有妄言者戮之!打造现代都市修真的奇幻新篇章,还等什么,即刻点击加入书架领略修真风尚吧!道友们,收藏、点击、推荐不要断呀!本书起点中文网首发!书友群:113248169也可以加鱼雏的微群“上仙门道友集合啦”微群号:1692983
  • 白头上上签

    白头上上签

    不祈求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求安安稳稳平平凡凡相濡以沫到白头,今世已是这般历尽险阻,只求来世无忧相携到老。我本是宰相府中千金,奈何过惯了这种舒适的日子,想出去找找虐了。看本姑娘是如何在江湖掀起新风大浪吧。“帅师父,你为啥也随我一起出来了捏。”歪着头那样无邪。“笨蛋!我要保护你呀。”
  • 24K纯爱:CEO的错误婚姻

    24K纯爱:CEO的错误婚姻

    一场毫无预警的风波,让她的人生陷入低谷,为了救父亲和爱人,林若纤不惜放下尊严去找恶魔做交易。可是她的尊严值几个钱?答案:一文不值他曾经说过要保护她的笑容那她的笑容值几个钱?答案:物美价廉配上了自己的一切,最后的最后,她才明白,于他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 凤凰泪:无心皇女惹尘埃

    凤凰泪:无心皇女惹尘埃

    重生成女尊王朝里的皇女,她本意无心走天下,唯一的责任便是护父亲安康。然而,无心之举,却惹上不该招惹的人,他,是太女的正君,却因为撑伞之恩,甘愿以命为她博出退路;他,是叱咤风云的第一公子,却为了改变她的命劫,从此再不能剑舞;他,是阴柔妩媚的新皇贵君,却最终成全她的平凡生活;他。。。
  • Napoleon Bonaparte

    Napoleon Bonapar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武圣门徒

    武圣门徒

    武圣世家逐渐败落,千年来的辉煌似乎到了终点;关岳不是废物,为了能够修炼斗气,为了能够重振世家辉煌,在一个英灵的帮助下,远走他乡走上了最为艰辛的塑脉之路……热血、爽快,这便是本书的主题,点进来,相信你不会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