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1200000177

第177章 走向开元盛世(2)

事后,李范和李业惶恐不安,主动向玄宗请罪,李隆基还安慰他们说:“我们兄弟亲密无间,都是一些趋炎附势之徒强相托附,我不会责怪自己的兄弟。”最后,为了表明自己对兄弟的真情,李隆基甚至赌咒发誓说:“倘若我有心猜忌兄弟,就让我天诛地灭!”

就这样,李隆基以他的高明手腕巧妙地摆平了功臣和宗室,消除了所有潜在威胁与后顾之忧,牢牢握住了他的帝王权杖。

不可否认,在处理功臣和宗室的问题上,李隆基的做法具有浓厚的权谋色彩。但是,和历史上那些为了巩固皇权而翦除功臣,诛杀兄弟的皇帝比起来,李隆基采取的手段还是相对比较温和的。他充其量只是做到了“飞鸟尽,良弓藏”,而没有发展到“狡兔死,走狗烹”的地步。

换而言之,李隆基身上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人情味。用一句经典台词来说:“没有人情味的政治是短命的。”唐玄宗李隆基之所以能在皇帝的位子上一坐就是四十五年,而且缔造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也许就在于他的人情味,在于他执政手段的温和。

姚崇:为盛世奠基(上)

在李隆基摆平功臣和宗室的过程中,宰相姚崇一直与他默契配合,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令人奇怪的是,同样作为玄宗昔日的亲信,姚崇为何没有遭遇“兔死狗烹”的命运,反而能得到玄宗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倚重,从而位极人臣,独揽朝纲呢?

究其原因,应该有以下三点。

首先,姚崇虽然和郭元振、刘幽求等人一样,都是玄宗政变的支持者,但他并没有直接参与,因此也就无所谓什么“功高震主”“尾大不掉”,对玄宗的皇权当然也就构不成威胁。其次,姚崇是三朝宰相,素以“吏事明敏”,精明强干著称,玄宗要追求天下大治,自然需要这种富有执政经验的大臣辅佐。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姚崇忠于人主,深明君臣大义。

有一则故事很能表明姚崇的这种节操。

那是在神龙政变成功后,女皇武曌被软禁上阳宫,姚崇作为武曌一手提拔起来的宰相,虽然追随张柬之等人参与了政变,但得知女皇被软禁之后,还是情不自禁地流下了伤感的泪水。别人都兴高采烈,惟独他一个人“呜咽流涕”。张柬之见状大为不满,警告他说:“今日岂是啼泣时?恐公祸从此始。”

姚崇说:“事则天岁久,乍此辞违,情发于衷,非忍所得。昨预公诛凶逆者,是臣子之常道,岂敢言功;今辞违旧主悲泣者,亦臣子之终节,缘此获罪,实所甘心。”(《旧唐书·姚崇传》)随后,姚崇果然被逐出了朝廷,贬为亳州刺史。

像这样一个忠于旧主,性情坚贞,绝不与时俯仰的臣子,有哪一个皇帝不喜欢呢?又有什么理由让李隆基不放心呢?

当然没有。

因此,姚崇必然会成为辅佐玄宗开创盛世的不二人选。

姚崇没有让李隆基失望。

据说,姚崇于先天二年十月奉密诏赴骊山觐见玄宗时,一见面就提出了十个条件,相当于跟皇帝“约法十章”,声称若是玄宗不答应,他便拒绝出任宰相之职。(《新唐书·姚崇传》)

居然会有如此牛逼的臣子,皇帝让他当宰相,他还和皇帝讲条件。

是的,姚崇就是如此牛逼,否则他就不是姚崇了。

当然,姚崇之所以敢跟玄宗讲条件,是基于两个判断:一、玄宗为人豁达大度,有容人之量;二、玄宗锐意求治,亟需一套切实可行的治国方略。

果然不出姚崇所料,虽然他的倨傲态度让玄宗颇有些诧异,但玄宗还是流露出了浓厚的兴趣,表示很想听听他所谓的“十事”。

姚崇随即侃侃而谈,向玄宗提出了他的十条政治建议:一、施政以仁义为先;二、不谋求对外扩张;三、执法从亲近之人始;四、宦官不得干预政事;五、对百姓除租赋之外不得苛取;六、皇亲国戚不得担任台省要职;七、对臣下接之以礼;八、鼓励犯颜直谏;九、停止建造各种佛寺道观;十、杜绝外戚干政。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事要说”。

此“十事”,与其说是宰相跟皇帝的十条约法,不如说是姚崇的十大施政纲领。当时玄宗求治心切,此“十事”又皆为切中时弊之言,所以玄宗欣然接受,全盘采纳。

从玄宗朝廷日后出台的种种政治举措来看,基本上都是以这十大纲领作为指导思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姚崇所言的“十事”,实际上就是一整套针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治国方略。正是这一套方略的推行实施,玄宗朝廷才会呈现出一派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清正廉洁、抑奢求俭的政治新气象,从而使得“贞观之风,一朝复振”。(《旧唐书·玄宗本纪》)

玄宗深知,姚崇是一个栋梁之才,只因这些年来政局紊乱,仕途颠沛,所以他一直没有机会施展才干,如今所有的障碍既已清除,自然要给他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好让他放手大干一场。史称开元之初,“上初即位(实际应为”初亲政“),励精为治,每事访于元之,元之应答如响,同僚唯诺而已,故上专委任之”。(《资治通鉴》卷二一○)

然而,玄宗固然敢于“专委”放权,姚崇复相之初还是有些放不开手脚。就算是任命一些低级官吏,姚崇也要一一禀报,不敢自专。有一次,玄宗听完他的奏报,忽然仰头望着房梁,一句话也不说。姚崇再三言之,玄宗却始终沉默。姚崇又惊又疑,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只好怏怏告退。

姚崇退下后,玄宗的心腹宦官高力士忍不住问:“陛下刚开始治理大政,宰相奏事,可与不可都当面议,陛下为何一言不发?”

玄宗面露不悦之色,说:“朕把政务交给姚崇,有大事理当奏闻,可像这种任命郎吏的小事,他自己完全可以定夺,又何必事事来烦朕?”

高力士恍然大悟,随后便把皇帝的这个指示精神透露给了姚崇。姚崇闻言,所有的忧愁和顾虑一扫而光,从此大胆秉政,“独当重任”,于大小政务“断割不滞”。当时的另一个宰相卢怀慎自知才干不及姚崇,于是“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旧唐书·卢怀慎传》)

有一次,姚崇家中办丧事,请了十多天假,朝堂中政务公文堆积如山,卢怀慎不敢决断,只好向玄宗请罪,没想到玄宗却说:“朕把天下事交给姚崇,卿等坐观其成就可以了。”

姚崇假满归来,没几天就把积压的政务全部处理掉了。众人大为叹服,姚崇亦颇为自得,忍不住问中书舍人齐澣:“我当宰相,比起管仲、晏子如何?”

齐澣略微沉吟,答:“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世,至少用其一生。而公所订之法,随时变更,似乎不及二人。”

姚崇又问:“那么你对我作何评价?”

齐澣道:“公可谓‘救时宰相’。”

姚崇大笑,把手中毛笔一掷,说:“救时宰相,也殊为难得了!”

姚崇理政,善于权变,因事制宜,从不墨守陈规,且办事雷厉风行,注重实效,所以“救时宰相”之誉,亦可谓恰如其分,实至名归。姚崇的上述执政风格,在随后展开的灭蝗斗争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元三四年间,黄河中下游地区连续爆发了大规模蝗灾。蝗虫过处,千里赤地,颗粒无收。在古代农业社会,蝗灾所造成的损失无疑是各种自然灾害中最为严重的,如果对治不当,不仅国家的粮食储备会出现问题,还会造成大量的灾民和流民,从而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动摇统治根基。

所以,如何对付这场前所未有的蝗灾,就成了姚崇最后一任宰相生涯中最严峻的挑战。

蝗灾始发于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夏。古代人笃信天人感应之说,认为蝗灾是一种天谴,人力不可违抗,因而面对铺天盖地、漫山遍野的蝗虫,各地的官员和百姓都不敢捕杀,而是一味焚香祭拜,修德禳灾,希望以此感动上苍,使蝗灾自灭。

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人们拜得越虔诚,蝗虫就繁殖得越厉害,最后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田中的农作物被蝗群吞噬殆尽。对此,各地官员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

姚崇闻报后,立即上奏玄宗,强烈建议派遣御史分赴各地,组织当地的官员和百姓捕杀蝗虫。可朝臣们多以为蝗虫数量太多,难以除尽,玄宗对此也是满怀疑虑。

姚崇坚持说:“如今蝗满山东(崤山以东),且繁殖速度极快,为历来所罕见。河南、河北百姓,储粮不多,倘若农田无收,必定流离失所,事关百姓存亡,社稷安危,切不可犹疑拖延。纵使除之不尽,犹胜养以成灾!臣知陛下有好生恶杀之德,故此事无须陛下颁布诏书,只须臣下发牒文,督促各地灭蝗。若仍除之不尽,请陛下将臣的官职爵位全部削除!”

这就叫“有功归于上,有过归于己”。

这是一种为官的智慧,也是一种做人的勇气和担当。

既然姚崇都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玄宗当然没有理由再表示反对。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平日里唯唯诺诺,对姚崇惟命是从的宰相卢怀慎却站了出来,再次反驳说:“蝗是天灾,岂能以人事对治?外间舆论均以为此法不妥,况且杀虫太多,有伤天地和气。此事尚可商榷,请公三思。”

姚崇厉声应道:“奈何不忍于蝗而忍人之饥死乎?若使杀蝗有祸,崇请当之!”(《资治通鉴》卷二一一)此言一出,卢怀慎哑口无言,满朝文武也顿时噤声,于是此议遂定。

随后,姚崇立即行动起来,一边发文,一边派遣御史分赴各地。他还在牒文中提出了灭蝗的具体办法:根据蝗虫夜间趋火的特点,“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yì,掩埋),除之可尽”。(《旧唐书·姚崇传》)

为了提高百姓灭蝗的积极性,姚崇还采取了特殊的赈灾办法,将赈粮数量与灭蝗数量挂钩,“采一石者,与一石粟;一斗,粟亦如之”。(《朝野佥载》)

采取了上述措施后,一度肆虐的蝗灾得到了较为有力的控制。“是岁,田收有获,民不甚饥”。(《旧唐书·玄宗本纪》)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春夏之交,蝗灾再次爆发。姚崇按照去年的经验,任命一批御史为“驱蝗使”,分赴各地组织灭蝗。不料,前往汴州(今河南开封市)的御史却遭到了当地刺史倪若水的强烈抵制。即便已经有了去年收效甚著的灭蝗事实,可倪若水还是死抱着旧观念不放,一再声称:“蝗乃天灾,非人力所及,宜修德以禳之。”(《资治通鉴》卷二一一)拒不执行朝廷的命令。

姚崇勃然大怒,当即发文予以驳斥:“古之良守,蝗虫避境。若其修德可免,彼岂无德致然?”这句话的大意是:古代有德的地方长官,蝗虫不入其境,如果说他是靠修德才免灾的,那你倪若水岂不是因无德才导致蝗灾?

姚崇此言,可谓典型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倪若水接到牒文后,目瞪口呆,半晌无语,最后只好老老实实地按照姚崇的“焚瘗之法”组织力量灭蝗,结果很快就“获蝗一十四万石,投汴渠流下者不可胜纪”。(《旧唐书·姚崇传》)

与此同时,玄宗还颁布诏书,命各地“驱蝗使”严格审查州县官吏在捕蝗方面的成绩,并予以公布,以此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标准之一。

有了姚崇极力推行的灭蝗举措,加上玄宗的支持,灾情总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由是连岁蝗灾,不至大饥”。(《资治通鉴》卷二一一)

姚崇:为盛世奠基(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开元盛世”几乎就是繁荣和富庶的代名词。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其他朝代暂且不论,仅以唐朝自身来看,开元、天宝时期的繁荣和富庶程度,在本朝三百年历史上就是属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的。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开元、天宝的富庶呢?

答案有二,一是开源,二是节流。换言之,就是勤奋和节俭。

要想致富,舍此别无他途。小到个人,大到国家,莫不如此。也就是说,倘若没有开元初期自上而下的抑奢求俭,就绝对没有开元中后期和天宝年间的繁荣富庶。

其实,早在姚崇复相之初所提的“十事”中,“施政以仁义为先”“对百姓除租赋之外不得苛取”“停止建造佛寺道观”等主张,就都包含了“抑奢求俭”的思想。

开元二年七月,为了改变自中宗以来“风俗奢靡”的社会现状,玄宗就从自身入手,率先垂范,开始了一场“抑奢求俭”的改革运动。他下诏宣布:“凡是宫中多余的车辆、服饰以及各种金银珠宝器具,都应交由有关部门销毁,以供军国之用;珠宝璧玉、锦绣绸缎,焚于殿前;后妃以下,一律不准穿戴珠玉锦绣。”

三天后,改革对象指向了文武百官:“朝中百官的衣服上、腰带上以及饮酒器具、马勒马镫上,三品以上官员可镶嵌璧玉,四品官员可镶嵌黄金,五品官员可镶嵌白银,余下官员一律禁止;妇人服饰以其夫、其子为准。旧有的锦绣绸缎,全部染为黑色。自今以后,全国范围内一律不准开采珠玉,纺织锦绣,违者杖打一百,工匠杖打八十。”同日,撤销了西京和东都的织锦坊。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年中宗李显喜好享乐,就有了安乐公主价值上亿的“百鸟羽毛裙”,并引发了一场捕杀珍稀鸟类的生态灾难;如今,玄宗李隆基以身作则,力行节俭,朝野上下当然就不敢奢靡了。

在俭朴持身,清廉为政方面,宰相卢怀慎最为世人称道,也最堪为百官表率。

史称其“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开元四年十一月,卢怀慎病逝,家中毫无积蓄,穷得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他家唯一的一个老仆人只好把自己卖掉,用所得的钱替主人办丧事。(《资治通鉴》卷二一一)

堂堂帝国宰相竟然困窘若此,委实令人不可思议。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天谋

    三国之天谋

    所谓谋士,即用自己的智谋为王侯将相服务,从而实现自己最高的理想。对于谋士来说,谋是一种保护,也是一件武器,更是实现目标的一把利剑。但对我来说,谋是一种境界。
  • 魂断三国之战祸恒乱

    魂断三国之战祸恒乱

    江山乱,烽烟四起,奸雄为祸,贼心四伏。看小人如何得志,战群英斗豪杰,玩弄奸雄于鼓掌。观猥琐小人成长为不世枭雄,平天下安民风,天下归心。
  • 混在三国当蛮王

    混在三国当蛮王

    很多人都向往美国的绿卡,我也不例外。现在移民条件很苛刻,来到1800年前就非常容易!这是一个屁民向往,士大夫唾弃的制度!这是一个商人和冒险家的乐园!曹操袁绍孙权刘备,你们要么被同化,要么就慢慢被强大的商品经济压垮;古印度和安息帝国也不用再孤芳自赏,俺会让你们逐渐崩溃;罗马帝国也是我们的目标,地跨亚非欧、让地中海做我们的内湖;中外美女和各类猛男都会收罗一批,绝对满足您的YY!您还等什么?一起来冒险吧!以上YY纯属虚构,各位看官务必不要当真,好了,就写这么多。
  • 简明中国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

    简明中国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

    从距今170万年前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元谋人”,到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赢政结束了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一一秦,到威名远播的大汉,三分天下的三国,风度翩翩的魏晋,名扬天下的唐宋,软弱无能的清末,再到新中国的建立。 纵观中华五千年,那些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那些影响历史演进方向的英雄人物,共同勾勒出了历史长河波折而又蜿蜒向前的轨迹。
  • 汉末江南风

    汉末江南风

    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战死,后世人言:世上再无真正贵族。“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余音未绝,大汉帝国已风雨飘摇。群雄割据,战乱不断。大汉皇族嫡系、庶出子弟皆一一败下阵来,刘姓退出历史舞台逐成必然……此时,现代人刘基带着前世的阅历降临在汉室皇族远亲刘繇家中……我是贵族,我带点小资;我是皇族,我带点责任;我为家族,必须争霸……是真皇族?是假贵族?待到江南风起时,风流花中笑。
热门推荐
  • 诗谱

    诗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曼珠沙华的诡异约定

    曼珠沙华的诡异约定

    在未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魔法,但是在茫茫人海中,有命定的十二个女孩,他们的魔法超出了常人的范围,但在这些女孩中,有一位被诅咒的女孩,他从小生活在阴暗的世界里,没有人见过他,只知道这个女孩的魔法足以毁天灭地,在一次任务中,被派去其他女孩的学校,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 花开又香

    花开又香

    我喜欢阳光,喜欢它的温暖和明亮。正如你暖暖的一直温馨到我的心底。爱上你就等于爱上阳光。
  • 九州问剑

    九州问剑

    天道博弈,以天地为棋盘,视众生为棋子。天道无情,将天地作囚笼,困万物于鼓掌。天道涅槃,迷局运转,众神陨落,龙眼埋棺,神兵出世!让谜题的海洋翻滚,涌起那尘封已久的记忆!……剑魔独孤求败,剑神谢晓峰,剑仙燕十三,剑圣西门吹雪,剑祖叶孤城……但以手中三尺青锋,直指九重天,问尽九州大秘!
  • 明伦汇编官常典宗人府部

    明伦汇编官常典宗人府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武御九重天

    武御九重天

    宅男酷爱仙侠网游,一日梦游仙境,修成真仙,……待他醒来,却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不过,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他带来了在仙界纵横时的元神。有了神秘元神力量的加持,身体素质飞速飚升,修练事半功倍,……且看他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一飞冲天,变成雄霸寰宇,众人敬仰的神话传奇。
  • 我的女神徒弟

    我的女神徒弟

    一心想要过着安稳、平静生活的陆子羽,在他的女神徒弟逼迫之下陷入都市。有着这样一对逗比师徒,更有着姐妹花的小妹在身边围绕。从此,陆子羽身边的一切平凡事物都变得不平凡。当面对整个海天市的男同胞们时:“那啥,你们真的误会了。她真的只是我的徒弟,这位是她的小妹!”“姐夫!”“艹……”
  • 篮球新星

    篮球新星

    曾经,青涩的记忆,只在那一片树下桐花,和沉默的雨珠,一起敲打岁月。曾经,那孤独的舞蹈,只在那一张灰色的照片上,和苍白的舞台,一起旋转着。梦境与现实碰撞,诠释出这一段唯美的青春爱情!
  • 小鬼和我有个约定

    小鬼和我有个约定

    唐宁从小就能遇到一些奇怪的事情,奶奶说是因为她体质特殊……所以,她就看见了别人看不见的小鬼。可是,小鬼一直缠着她究竟是想闹哪样?“我想体验有家的感觉。”为了让小鬼体验到家的感觉,好让他放下执念转世投胎,唐宁不得不追在那个男人的身后求他,“方池睿,你愿意娶我吗?”……
  • 初次遇见EXO

    初次遇见EXO

    初次遇见了EXO她梦寐以求的男子团体组合他会做什么呢?接下来她又会和EXO之间发生什么呢?女主最后又和谁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