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1200000173

第173章 梦魇的终结(5)

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即将展开的巅峰对决中,他未及出手已经先丢一分,明显处于极端不利的态势;相形之下,太平公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赢面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先天元年深秋,望着太极宫中无凭无依随风飘舞的片片落叶,李隆基的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表的萧瑟和苍凉。

秋天的大风猛然掠过脸庞,让他感到了一丝寒意。

天冷了。

一个肃杀的季节就要来了。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从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到当上太子,再到登基为帝,他身边的主要谋臣先后有刘幽求、崔日用、姚崇、宋璟、张说、郭元振等人。这些人都曾经入阁拜相,在李隆基走向皇帝宝座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为其最终登上权力巅峰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然而,也是在这一路上,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政治博弈越演越烈,于是这些元勋功臣一个个相继落马,全部被罢去相职,多数还被逐出了朝廷。

其中,崔日用最早被贬为荆州长史;接着是姚崇和宋璟,被贬为地方刺史;然后是张说和郭元振,张被罢为尚书左丞,贬至东都,郭被罢为吏部尚书,后转兵部尚书;最后是刘幽求,下场最为不堪,被剥夺一切职务,披枷带锁流放岭南。

在太平一党看来,当这些人被一个个清除出权力中枢之后,李隆基就只能算是一个光杆司令了。

然而,事实并不像太平一党所想象的那样。

李隆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上述那些众所周知的谋臣之外,李隆基身边一直隐藏着一个得力心腹,只因此人入仕很晚,资历较浅,而且刻意表现得非常低调,所以并不为人所熟知,自然也就没有引起太平一党的警觉。

这个人就是时任中书侍郎的王琚。

跟朝中一般的官员比起来,王琚的人生显得颇有传奇色彩。

他是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少时即为孤儿,但是人很聪明,富有才略,喜欢术数炼丹之学。他有一个叔父在武周时期官至凤阁侍郎,王琚估计是得到了这个叔父的照顾和荐引,所以在神龙初年进入东都,与中宗驸马王同皎交往,颇受器重,渐渐成了王同皎的密友。

当时,武三思擅权乱政,极力打压异己,尤其是对五大臣进行了残酷的打击迫害。作为神龙政变的功臣之一,王同皎自然是感到义愤填膺,故时常与王琚等一帮好友在私下里议论朝政,甚至谈起了刺杀武三思的计划。王琚闻言,欣表赞同。但是,让王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动手,王同皎就被宋之问兄弟出卖了,旋即被斩首,家产抄没。王琚担心受到株连,赶紧逃亡到了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从此隐姓埋名,在一个富商家里做了教书先生。

可王琚毕竟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其言谈举止自然与常人不同。那个富商观察了他一段时间,知道此人来历不凡,日后很可能会发达,于是便将女儿嫁给了他,并且送给了他一笔相当可观的财产。

在富商家里当了几年上门女婿后,帝国政坛再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隆政变爆发,睿宗李旦登基,临淄王李隆基入主东宫,原来的朝廷高官纷纷落马,帝国朝堂开始了新一轮的大洗牌。王琚意识到自己翻身的机会来了,立刻决定入朝求官。他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想法告诉了老丈人。老丈人大喜过望,马上给了他一笔丰厚的盘缠,让他即刻启程赴京。

王琚来到长安的时候,太子李隆基正与太平公主斗得不可开交。王琚对当时的政局作了一番深入的分析之后,决定把宝押在太子身上。

然而,此时的王琚只是一介布衣,他凭什么攀上堂堂的皇太子呢?不要说想获得太子垂青,就算见上太子一面,恐怕也是难如登天。

不过王琚是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要是没有一个够分量的人引荐,自己是不可能鲤鱼跳龙门的。

王琚很快就找到了一个能够帮助他实现梦想的人。

他就是宝昌寺的和尚普润。

普润曾在唐隆政变中立功,此时已被朝廷授予三品待遇,享有自由出入东宫之权,是一个政治地位非常高的和尚,只要有他的引荐,王琚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平步青云。

随后,王琚利用自己从江都带来的那笔盘缠开路,很快就成了宝昌寺的大施主,因而自然就成了方丈普润的常客。

当然,钱不是万能的。它也许能帮你叩开机遇的大门,但最终能否登堂入室,还要看你的能力和本事。由于王琚对阴阳术数极为精通,在与普润的交往中,“说以天时人事,历然可观”(《旧唐书·王琚传》),所以很快就被普润视为高人,并引为知己。不久,普润就向太子郑重推荐了王琚。李隆基听说后,虽然表现出了一副很惊异的样子,但内心对这种阴阳术数的小道其实是不以为然的。因此他没有兴趣见王琚,只是看在普润的面子上,赏给了王琚一个诸暨主簿(相当于县委办主任)的小官。

王琚满怀信心地在客栈中等了好多天,最后没有等到太子约见的邀请,只接到了一张毫无诱惑力的任命状。

诸暨主簿?

看着那张轻飘飘的任命状,王琚不禁哑然失笑。

如果我王琚是这么容易打发的,那我当初就不会来了。

如果是一般人,走到这一步基本上就没辙了。要么带着满腹牢骚到诸暨去上任,要么怀着满腔失落乖乖地打道回府。总之,想要依靠一点小聪明在一夜之间飞黄腾达,基本上是白日做梦。

然而,人生是很奇妙的。有时候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换言之,在人生的某一些特殊时刻,成功与失败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此刻,当王琚再次翻看着手中的任命状时,心中忽然电光一闪,原本毫无希望的人生刹那间云开雾散,柳暗花明。

就在这个瞬间,王琚感觉自己手中握着的,已经不再是一份苍白的任命状,而是一张金光闪闪的邀请函。

王琚立刻站起身来,昂首挺胸地走出了客栈。

他大踏步向东宫走去,同时也大踏步向他后半生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走去。

第一眼见到王琚的时候,东宫的接待宦官就感觉极度不爽。因为平常那些得了官职前来向太子拜谢的人,一个个都是满脸堆笑,毕恭毕敬的,除了不停地点头作揖之外,还一个劲地塞红包。可眼前这个不知从哪个山沟里跑出来的愣头青,非但一点表示都没有,还摆出一副趾高气扬,牛皮哄哄的模样,真他娘的不知天高地厚!看太子赏给他的官儿,也就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诸暨主簿”,要是封他一个刺史,这小子还不把尾巴翘到东宫的屋顶上?

宦官不情不愿地把王琚领到了太子所在的内殿,然后瓮声瓮气地说了一句:“请先生自重,殿下就在帘内。”

没想到宦官话音未落,王琚忽然两眼一翻,提着嗓门说:“谁是殿下?当今天下不是只有太平公主一人吗?”

宦官一听,差一点没背过气去。

见过无知和狂妄的,就是没见过如此无知加狂妄的!

宦官刚想发作,就听见太子的声音从帘内传了出来,传王琚即刻上殿进见。宦官无奈,只好忍着怒气掀开帘子,看着王琚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心里把他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

其实宦官并不知道,王琚是故意做这一番表演的。

假如嫌“诸暨主簿”的官小而不来拜谢,王琚就绝对没有机会见到太子;而假如王琚不用这种另类的方式引起太子注意,太子也绝对没有兴趣见他。所以,同样一张任命状,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一根弃之可惜,嚼之无味的鸡肋,可在王琚看来,却可以是一块改变命运的敲门砖。这就叫化腐朽为神奇。

说到底,王琚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能耐。他只不过是在即将放弃的最后一个瞬间,比别人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仅此而已。

当王琚走进内殿的时候,李隆基迅速打量了他一下,然后示意他在下首落座。

李隆基知道,这个人今天绝不是来拜谢的。

王琚也不客气,大大咧咧地往榻上一坐,果然只字不提拜谢一事,而是直直地盯着太子的眼睛,说:“殿下,您虽然铲除凶顽,为帝国立下大功,可您是否知道,您现在的处境已经危在旦夕?”

李隆基深长地瞥了王琚一眼。

尽管他心里对这个不知轻重,一再口出狂言的人也有几分反感,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狂人”也让李隆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循规蹈矩之辈遍地都是,而特立独行之人则只能间或一睹。尤其对李隆基来说,每天眼中所见多是谄媚的笑脸,耳中所听多为阿谀的言辞,他早已麻木不堪,厌倦已极了。所以,冷不丁冒出一个如此生猛的人,李隆基自然会感到眼前一亮。先不说这个家伙肚子里有没有料,光凭这份与众不同的勇气,就足以让人刮目相看了。

李隆基饶有兴味地迎着王琚的目光,缓缓地说:“不知先生有何见教,寡人愿闻其详。”

终于等到这一刻了!

在长安待了这么长时间,花了那么多金钱和心思,王琚终于等到了这么一个开口说话的机会。

他强抑着心头的激动和喜悦,用一种不紧不慢的语气说道:“韦庶人智识浅短,弑君叛逆,人心不服,所以殿下杀她易如反掌;可太平公主却是则天皇后的女儿,为人凶狡无比,且屡立大功,朝中大臣多为她的党羽,如此种种,令微臣不得不替殿下感到忧惧啊!”

很显然,这番话很多人会讲,但是他们却不敢讲或者不愿意讲。如今,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居然敢在第一次与李隆基见面的时候就把这一切和盘托出,无疑是需要一定的智慧和胆识的。李隆基猛然意识到——倘若真的把这个叫王琚的人打发到诸暨去当小吏,那无疑是一种损失。值此用人之际,如果把这个人留在身边,日后定然会大有用处。

思虑及此,李隆基的脸上迅速露出一个真诚而亲切的笑容:“来,先生,请上坐!”一边说一边立起身来,恭恭敬敬地延请王琚同榻而坐。接下来的对话就完全不必客套了。虽然双方的身份和地位相距悬殊,但是却都有一种一见如故,相知恨晚之感。

就在同一张坐榻上,王琚和太子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促膝长谈。当王琚彻底剖析了当前的局势,并且发自内心地表明了他对太子处境的深切忧思之后,李隆基的眼中顿时泪光闪动。

应该说,这并不完全是一种笼络人心的作秀和矫情。因为自从成为万众瞩目的帝国储君以来,李隆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受到所有人的关注,同时还要受到太平公主耳目的监视,长时间的压抑已经让他不堪重负,所以,当一个没有利害关系的人,突然像真正的朋友一样和他坦诚相见时,李隆基内心潜藏已久的痛苦、压力和担忧,自然会不可遏止地宣泄出来。

李隆基毫不掩饰地长叹道:“皇上仁孝,如今同胞手足又只剩下太平公主一人,要对付她,就必然要伤害皇上的感情;不对付她,祸患却又一天天加深。身为人臣,身为人子,寡人深感焦虑,却又计无可出啊……”

“天子的孝跟平民不同,当以宗庙社稷为重!”王琚斩钉截铁地说,“汉朝时的盖长公主是汉昭帝的姐姐,一手把昭帝带大,一旦犯罪,照样诛杀!有志于担当天下的人,又岂能事事顾全小节?”

李隆基沉吟良久,紧蹙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接着,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忽然笑着问王琚:“先生会不会什么小把戏,可以掩藏行迹,从此长久留在寡人身边?”

王琚心领神会地笑了:“有。微臣炼丹制药的本事,不逊于方士;插科打诨的能耐,不亚于优伶。”

二人对视一眼,同时发出朗声大笑。

很明显,李隆基的用意是要让王琚以东宫“弄臣”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以此消除政敌的警惕。

事后来看,李隆基此举可谓深谋远虑。

因为,至刘幽求事件后,当太平公主自以为已经把李隆基身边的得力干将都翦除殆尽的时候,她并没有料到,李隆基身边居然还藏着一个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狠角儿。

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王琚完成了他人生中最漂亮的一次华丽的转身,从默默无闻的一介布衣,一跃而为皇太子李隆基身边最重要的亲信之一。

面见太子次日,王琚就被任命为东宫内奉官兼崇文馆学士,不久又擢升为太子舍人(东宫副总管)。李隆基即位后,王琚随之青云直上,被授予中书侍郎之职,一举进入了帝国的权力中枢。

从先天元年秋天到第二年夏天,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大唐帝国的政坛上忽然变得风平浪静,玄宗和太平公主这两大政治势力似乎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仿佛一时间都收起了呲牙咧嘴的姿态,不约而同地变成了善男信女。

然而,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假象。当你周围的空气变得越来越沉闷、黏稠,甚至凝滞不动的时候,就意味着一场猛烈的暴风雨就要来了。这是生活常识,同时,这也是一个政治常识。

在这个暑气蒸腾、燠热难当的夏天里,时任中书侍郎的王琚就比任何人都更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准确地说,他嗅到了变天的气息。

通过一段时间以来对各种情报的侦察、搜集、分析和判断,王琚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在这种貌似平静的表象之下,一场旨在推翻李隆基,进而另立天子的军事政变,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策划之中了。

因为据可靠情报显示,太平公主已经收买了禁军的两位高级将领,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和右羽林将军李慈。

六月下旬的一天傍晚,当王琚再次接到耳目奏报,说常、李二人最近出入太平府邸的次数异常频繁时,王琚立刻意识到——太平一党已经磨刀霍霍,随时有可能动手。

所以,无论如何必须说服天子先下手为强。

他随即吩咐下人备车,连夜进入了太极宫。

“事迫矣,不可不速发!”(《资治通鉴》卷二一○)这是王琚见到李隆基时说的第一句话,也是他深夜离宫时反复强调的最后一句话。

同类推荐
  • 穿越大唐做娱乐明星

    穿越大唐做娱乐明星

    歌手穿越回大唐,做古代的娱乐明星。古代文人千辛万苦寻不到一首好曲子,而他脑子里可是存了上万首现代的流行歌曲,每一首放出来可都是轰动天下……当这些叼炸天的歌曲放出来,李锦寒顿时火了,矜持的古代美女也开始疯狂追星了。为了听李锦寒的歌,投怀送抱那太正常不过了。
  • 世界历史全知道

    世界历史全知道

    本书采用了“全史”体例。取材广泛。选取了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辉煌成就和灿烂文化,连点成线,系统而完整地勾勒出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详细讲述政治军事之丑恶内幕、肮脏手段,生动再现各国宫廷规制、世相百态,让读者清楚地看到文明及其背后的丑恶与离奇。引导读者从细节处发掘历史智慧。一书在手,帮你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发现真实鲜活的历史真相。
  • 无诗不成唐

    无诗不成唐

    作者采用章回体的写作形式,将历史与诗人的生命轨迹相互结合,以渊博的学识、幽默流畅的文笔,讲述了唐代数十位诗人的逸闻趣事,再现了唐诗的魅力与诗人的天才,更展现了诗人所在时代的历史画卷。读古诗,知古事;诗中有史,史化为诗。本书为读者讲述唐诗背后的隐秘故事,还原一个真实的文化唐朝。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6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6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过往随笔记录

    过往随笔记录

    这些是我个人曾写过的一些短篇,全当是随笔做下记录吧~
热门推荐
  • 七杀武神

    七杀武神

    你,穿越了,变成沧龙国大将军的次子,楚七你有一个倾国倾城的妻子,也有一位天生媚骨的青梅竹马你的人生看起来很完美,但一场变故,让你毅然决然踏入楚氏禁地楚氏奇门,你参悟了三门,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在你面前,无所谓天才,无所谓世家,更无所谓天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海到天边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 婉伸郎膝上

    婉伸郎膝上

    幸福就是她对他闹,他对他笑。爱就是即使你伤我千疮百孔,我也舍不得你有半分难过。爱是相信混乱中拥抱你。爱是争吵以后还是想要爱你的的冲动。新人写手笙歌散短篇集,总有你爱。笙歌散出品,木有坑品。
  • 热火辽原

    热火辽原

    宋元交替,天下不稳,各大门派野心勃勃。于震青凭借武艺超群的下手和声势浩大的队伍,率军南下,欲歼灭其他帮派。李天木乃天龙帮帮主一次狩猎途中受伏,惊险之际被神蟒所救,凤凰双剑出世,窗外飞石,奇人异能,江湖将面临着一场怎样的血雨腥风……
  • 千域巅峰

    千域巅峰

    天下三千域,无尽广阔。神剑宗、魔兽谷、鬼煞门、云浮天宫……宗门林立,豪强并起。巅峰强者第一人,他叫童明。(已完结)
  • 保持积极心态(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保持积极心态(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他的心态如何。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别在于前者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人生,后者则以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而只有积极的心态才是成功者的法宝。两个具有不同心态的人从牢房的窗口同时向外望着:一个人看到的是暗夜和天空中的乌云。
  • 阴阳秘录

    阴阳秘录

    你知道每年发生多少件灾难吗?你想知道这些灾难发生后的“那段时间”的一些事吗?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奇人!”他们身怀异术,有的能降鬼除妖,有的一卦算苍生,如果你足够细心,会发现每一个灾难背后都会有他们的影子,原本只是普通人的我、却意外见证无数个诡异的灾难背后的离奇事件,从而记录下来:古墓千口葬鬼棺、秦岭龙神墓、天山蛟龙窟、死海幽灵船、人间蒸发几十年后重现人间的古老村庄…
  • 做贤妻

    做贤妻

    贤妻是种生存方式,也是种生活方式。以幸福为前提,以不害人害己为宗旨,隐忍、伪装、放任、努力,在高潮与低谷之间,寻找平淡的平衡点,被人教化的同时也努力去教化别人。所谓的贤妻,挣得不只是名声,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幸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人的人格

    中国人的人格

    本书写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有人格的人。他们之中有帝王将相,有贩夫走卒,有义侠之士,有文人优伶,有山林隐者,更有弱质女流,上至尧舜,而下迄清末,历千百代而不绝不衰。
  • 帝王重生,呆萌皇后升级录

    帝王重生,呆萌皇后升级录

    皇桑重生了,凉凉还在萌蠢;皇桑决定好好只爱凉凉一个人了,凉凉还在萌蠢;皇桑忠犬得群臣激奋了,凉凉还在萌蠢……此文另一个名字《萌蠢凉凉虐重生帝千百遍》。皇桑不是处,不喜者慎入。****她是丞相嫡次女,和庶妹一起被送入藩王后宫为妃。庶妹被封为夫人,她却只是个美人!后宫险恶,少根筋的她常常能逢凶化吉!司洛芸觉得自己真的很低调了!但为什么大家都用想吃人的眼光望着她?大王落水、司夫人衣破、甄姬有孕……这些跟她都无关啊!**重生前,他被她蠢得要吐血!重生后,他被她蠢得偷偷吐了几次血!上一世他没有机会懂她,这一世他重生在最好的时机里,也懂了她那隐藏在看似呆板、不争、淡漠背后的脆弱!独孤夜发誓,这一世他要护她、疼她与他们的孩子一世无忧!前朝争斗不累及她烦忧,后宫不安分的女人不劳她动手……但是,皇后凉凉,您能不能开恩别再萌蠢得令皇桑时刻有吐血的冲动了?
  • 楼主大人的神医夫人

    楼主大人的神医夫人

    穆青瑶是一位先天性心脏病女孩,死去后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本想着既来之则安之平平安安的过完这辈子,可谁知道老天爷和她开了一个大玩笑,五岁那年让她丧失父亲,父亲临死之前把她送到了她爷爷的身边,经过时间的推移,长大后的她不经意间在江湖上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