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1200000168

第168章 睿宗李旦复辟(5)

人人都在静默中等待一个毫无悬念的谜底揭晓。

太平公主用一种矜持的目光依次扫过所有人的脸,然后不紧不慢地开口了:“家国多难,社稷不宁,皇帝欲以此位让叔父,诸位认为如何?”

文武百官低垂着头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继续保持沉默。

只有刘幽求挺身出列朗声道:“国家多难,皇帝仁孝,追踪尧舜,诚合至公;相王代之任重,慈爱尤厚矣!”(《资治通鉴》卷二○九)

皇帝仁孝,故“被禅让”;相王慈爱,故“被拥立”;百官沉默,故“被代表”。很好,叔慈侄孝,君仁臣忠,上下和睦,一团和谐。

然而,刘幽求说完后,瘦小的少帝李重茂却依旧一脸茫然地坐在宽大的御座上,仿佛根本没意识到眼前发生的一切。

太平公主嘴角掠过一丝鄙夷的冷笑,径直走上前去,对少帝说:“天下之心已归相王,这不是你小孩子的座位。”说完一把抓住李重茂的衣领,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把他提下了御座。

就这样,在几个政变首脑的一手操纵下,大唐帝国迅速完成了新一轮的权力交接。

当天,李旦正式登基,并亲临承天门,宣布大赦天下。一个月后,朝廷改元景云。

这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二次登基,与第一次登基时隔二十六年。

人生如梦,世事如烟。

二十六年是一场无奈的轮回,充满了一种宿命的怅惘。李旦发现自己走了很久,走了很远,可是一不小心,却又回到了当初那个极力想要逃离的地方。当初被他弃如敝屣的那顶皇冠,而今又成了他不得不戴上的一副枷锁。

第一次帝王生涯给李旦带来了无尽的压抑、苦闷和烦恼,而第二次帝王生涯,又会给他带来什么呢?

两强相争中的夹缝天子

李旦即位后,一个严峻的问题立刻摆在了他的面前。

要立谁为太子?

李旦知道,三郎隆基发动这场政变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得到这个太子之位,而且以他的能力和功劳而言,这个位子确实也是他应得的。但是棘手的问题在于,隆基排行老三,而且还是庶出,如果立他,嫡长子成器会作何感想?

按照自古以来“立长不立贤”的传统,只有成器才是储君的不二人选,无论隆基能力再强,功劳再大,都不应该染指太子之位。可是,如果隆基一心要争,而成器又坚决不让的话,事情又该如何解决?

一个建有不世之功,一个拥有法理依据,立谁都没错,可立谁又都不妥。

在此,李旦发现自己陷入了跟当年的高祖李渊一样的困局。搞不好,李唐皇室就有可能重演一场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悲剧。

怎么办?

就在李旦万分焦灼,无计可施的时刻,长子宋王李成器主动站出来了。他对李旦说:“国家安定,则先考虑嫡长子;国家危险,则先考虑首功之人。倘若违背这个原则,天下必将失望。所以,臣宁死也不敢居于平王之上!”一连几天,李成器流泪请求,态度坚决。

很显然,这是一个明智的嫡长子。

他对目前的形势有非常清醒的判断,对李隆基的实力和野心也有十分清楚的认识。他知道,仅凭自己嫡长子的身份,是远远不足以同三郎竞争和较量的。因此,与其冒着丧失一切的风险去打一场同根相煎并且毫无把握的仗,还不如做得漂亮一点,主动让位。这样既显得自己深明大义,又能换取李隆基的感激和信任,从而保住自己的亲王地位和后半生的富贵,何乐而不为?

李成器的主动弃权让李旦如释重负。与此同时,大多数朝臣也认为平王李隆基建立奇功,应为太子。紧接着,李隆基的心腹刘幽求又一次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对睿宗李旦说:“臣听说,除天下之祸者,当享天下之福。平王拯社稷之危,救君亲之难,功莫大焉!何况他素有贤德,请陛下不必再犹豫。”

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六月二十七日,亦即政变后的第七天,睿宗李旦正式册立平王李隆基为太子。为了取得平衡,李旦又于次日将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三个要职同时授予了长子李成器。

接到诏书的这一刻,李隆基似乎显得出奇的平静。

或许该有的激动和喜悦都已在他心中预演过无数次,因而兴奋之情早就淡了;又或者拿到一种命定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有什么从天而降的惊喜之感。总之,李隆基很平静。

当然,即便李隆基心里认定太子之位是自己份内应得的,表面上的客套文章还是要做的。他随即上表,非常谦虚地推让了一番,不过马上就被睿宗李旦驳回了。

就这样,几乎没费什么周折,李隆基就成了大唐帝国的皇太子。

一条通往天子宝座的红毯已经在他的脚下铺开。不过与此同时,一个巨大的障碍也已经出现在红毯的前方。

准确地说,是一个女人挡住了李隆基的去路。

她就是太平公主。

韦后和安乐公主死后,如果有人认为,大唐帝国从此已经摆脱了牝鸡司晨的尴尬和女主天下的危险,那他就太过乐观了。因为,原本就比这两个女人强过百倍的太平公主,此时正在用一种比过去更加强势的姿态,在帝国政坛上迅速崛起。

要了解太平公主在睿宗一朝究竟拥有怎样的强势地位,有必要引述一段《资治通鉴》的记载:

太平公主沈敏多权略,……中宗之世,韦后、安乐公主皆畏之,又与太子共诛韦氏。既屡立大功,益尊重。上(睿宗)常与之图议大政,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或时不朝谒,则宰相就第咨之。每宰相奏事,上辄问:“尝与太平议否?”又问:“与三郎议否?”然后可之。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其馀荐士骤历清显者不可胜数,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子薛崇行、崇敏、崇简皆封王,田园遍于近甸;收市营造诸器玩,远至岭、蜀,输送者相属于路;居处奉养,拟于宫掖。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说,太平公主性情沉稳,机智灵敏,擅长权谋,早在中宗时代,韦后和安乐公主就对她甚为忌惮,后来她又与李隆基一起铲除韦氏、拥立睿宗,因而屡立大功,位尊权重。睿宗李旦经常召她入宫商议大政方针,每次商谈的时间都很久;有时太平公主没有入宫,睿宗便会派宰相到她府上请示磋商。此外,每当宰相向睿宗呈递奏章时,他第一句话总是问:“跟太平公主商议过了吗?”紧接着又问,“跟三郎商议过了吗?”在听到肯定的答复后,才着手批复。

当时,太平公主所想望的,睿宗没有一件不应允。宰相以下文武百官的擢升或贬降,只在太平公主一句话,其余经她推荐而一夜之间飞黄腾达的官员,更是不可胜数。

由于太平公主的权势之隆完全不亚于皇帝李旦,所以朝野上下人人趋之若鹜,其府邸总是门庭若市。她的三个儿子薛崇行、薛崇敏和薛崇简都被封王,地产和庄园遍布京师郊外。为了收藏各种奇珍异宝和器物古玩,不惜派人远赴岭南和蜀地去淘宝,运送的人马和车辆一路上络绎不绝。同时,太平公主饮食起居的奢华程度,简直可媲美于皇宫。

从上述记载明显可以看出,睿宗李旦是一个典型的夹缝天子——一边是建有大功,自命不凡的儿子,一边是素来强势,权倾朝野的妹妹,属于李旦的空间自然就变得十分狭小。为此,他不得不在这两个强势人物之间勉力维持平衡,可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几乎是从李旦登基的第一天起,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政治博弈就已经开始了。

博弈的焦点在于朝政大权的争夺,而表现方式则是宰相班子的人事变动。

唐隆政变后,以萧至忠和崔湜为首的一帮后党成员本来已经被逐出朝廷,可这帮官场老手并不轻易认栽。以他们从政多年所养成的高度灵敏的政治嗅觉,很容易就能察觉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而这样的矛盾对萧至忠等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的机会。他们相信,只要及时靠上太平公主的码头,就完全有可能咸鱼翻身,东山再起。所以,尽管接到了朝廷的贬谪令,可他们并不急于动身赴任,而是一个个削尖了脑袋,不约而同地往太平公主的府上跑。

看着这些栖栖遑遑的丧家之犬,太平公主面带微笑地敞开了大门。

对太平公主来讲,这些人过去是谁的党羽根本无关紧要,他们的操守和品行如何就更是无须多虑,只要他们从现在开始效忠于她,她就可以既往不咎,来者不拒。尤其是这个萧至忠,几年前曾在中宗面前极力替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开脱,如今带着这份功劳前来投靠太平公主,自然更容易被接纳。

于是,太平公主迅速收编了这帮韦后余党,随后极力向睿宗施压,终于迫使睿宗重新起用了这批人。萧至忠官复中书令,崔湜官复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其他几个也照样官复原职。这些在唐隆政变中侥幸逃过一死的有罪之臣,就这样在太平公主的荫庇下,摇身一变又成了堂堂的帝国宰相。

眼看太平公主如此明目张胆地培植党羽,控制朝政,李隆基当然不会无所作为。被立为太子后,他马上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迅速提拔了两个官员,把他们从地方调入中央,一举让他们进入了宰相班子。

这两个人,一个叫姚崇,一个叫宋璟。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人,生于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早在武周时期,姚崇便已官至宰相,因处事精明干练而深受武曌赏识。张柬之得以在八十高龄入阁为相,便是姚崇和狄仁杰大力举荐的结果。神龙政变后,武曌被废黜,姚崇念及往日君臣之情,为武曌一洒同情泪,引起五大臣不满,被贬为地方刺史。

宋璟,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人,生于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自少博学多识,工于文翰,弱冠中进士,武周时期官居御史中丞,以忠直耿介、执法严明、不阿权贵著称,颇为武曌所器重,曾为弹劾二张而与武曌面折廷争。中宗时,宋璟担任吏部侍郎兼谏议大夫,因不满武三思擅权而遭排挤,被贬为地方刺史。

如今,在太子李隆基的垂青之下,这两个人终于回到了帝国的权力中枢。姚崇就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宋璟就任检校(代理)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事实证明,李隆基识人用人的眼光确实高明,因为姚、宋二人都没有让他失望。

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姚、宋二人成了李隆基最为得力的心腹股肱,不仅尽心竭力地帮助李隆基对付太平公主,并且还在几年后辅佐李隆基缔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辉煌时代——开元盛世。因此功绩,姚崇和宋璟也成了青史留名的一代贤相。

史称姚、宋此次回朝后,同心协力“革中宗弊政,进忠良,退不肖,赏罚尽公,请托不行,纲纪修举,当时翕然以为复有贞观、永徽之风”。(《资治通鉴》卷二○九)

在姚崇和宋璟的大力整饬下,帝国政坛出现了一派拨乱反正的崭新气象。比如在中宗时期被武三思迫害致死的张柬之等五大臣,皆被平反昭雪;李重俊也被追复太子位号,谥号“节愍(mǐn)”;成王李千里、羽林大进军李多祚等人,也都被追复官爵;此外,因犯言直谏而冤死的郎岌、燕钦融、韦月将等人,也都被追赠了官职。

同时,废除武氏宗庙,追削武三思、武崇训的爵位谥号,并开棺暴尸,铲平坟墓;追废韦后为庶人、安乐公主为“悖逆庶人”;黜退了中宗一朝的“斜封官”数千人。

由于姚崇和宋璟的改革举措深得人心,所以立刻获得了朝野上下的广泛拥护。他们的威望显著提升,自信心也大为增强。紧接着,在李隆基的授意下,他们又迅速把矛头指向了同为宰相的萧至忠等人。

尽管萧至忠的职位还在姚、宋二人之上,可他明白,自己毕竟是旧势力的代表,在当前这种革故鼎新的形势下,他只能一心一意地夹着尾巴做人,根本无力与姚、宋二人抗衡。而像崔湜这样的二级宰相(同平章事),面对姚、宋雷厉风行的改革行动,就更是心惊肉跳,寝食难安了,他们只能巴望在太平公主的庇佑下躲过这一劫。

然而,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还是要来。

不知道李隆基向睿宗施加了什么影响,总之,就在萧至忠等人刚刚被重新起用的数日之后,再次贬谪的诏书就下来了。崔湜被免去相职,罢为尚书左丞;萧至忠、韦嗣立、赵彦昭等人,全部被贬为地方刺史。

萧至忠等人贬而复用,用而复贬的这一幕,就发生在短短的几天之间,充满了出人意料的戏剧性。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出现如此反复无常的人事变动,足以证明一点——睿宗李旦刚一登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争夺朝政大权的战争就已经打响了。

第一回合,李隆基完胜。

通过姚崇和宋璟实施的一系列雷霆行动,以太子李隆基为代表的新兴势力正式在帝国政坛上登台亮相,崭露头角,并且先声夺人地获取了斗争的主动权。

一轮旭日已经从地平线上探出了一缕光芒。

然而,它的上方依旧笼罩着一团浓重的阴霾。

因为太平公主绝不会轻易承认失败。

天空尚未破晓,李隆基仍须努力。

而睿宗李旦,也仍然要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激烈政争中颤颤巍巍地当他的夹缝天子。

此时此刻,没有人知道,这个在“牝鸡司晨”的巨大梦魇中艰难行进了许多年的大唐帝国,究竟还要多久,才能重新迎来像贞观时代那样的朗朗乾坤。

同类推荐
  • 风流小太监

    风流小太监

    一个新来的小太监,玉树临风,英俊潇洒,一时间引起了整个后宫的轰动。宫女对他动心,就连皇妃及至公主,都想把他纳入自己麾下。御驾亲征回来的皇帝发现,后宫都不属于自己了,就连自己最宠爱的女人都和小太监惹上了关系……
  • 历史之谜(下)

    历史之谜(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春秋那些事儿:吴越争霸卷

    春秋那些事儿:吴越争霸卷

    春秋末年,吴楚越三国由于累年的血仇,爆发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厮杀与混战。在一百年的时间里,兵燹荼毒江南,壮士饮血沙场。最终,三个国家都被自己的仇恨与欲望所吞没。逃亡、屈辱、怨毒、暗杀、鞭尸、隐忍、阴谋、反间、背叛、自刎,这一个个血淋淋的字眼充斥在这段史简之中,简直就如一个暴力美学大师构思出来的好莱坞巨片,击打着两千年后我们脆弱的灵魂……工人出版社出版。
  •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1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1

    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伟大帝国和伟大历史人物,从政界领袖到军事强人,从历史学者到商界精英,持续地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研究和阅读。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所引领的法则,至今仍在深刻地塑造着我们今天的现状。《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中,著名元史专家孙钥洋在新近权威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权威、全面、立体地再现了历史上最庞沛的帝国--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的历史,也即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兴衰史。
  •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

    本书还原了西安事变的本来面目,记述了杨虎城将军为了促进团结抗日实现民主首倡“兵谏”捉蒋而因之丧失军队,惨遭杀戮的悲壮人生,披露了关于西安事变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热门推荐
  • 苏曼殊作品集(二)

    苏曼殊作品集(二)

    此梵字者,亘三世而常恒,遍十方以平等。学之书之,定得常住之佛智;观之诵之,必证不坏之法身。诸教之根本,诸字之父母,其在斯乎?夫欧洲通行文字,皆原于拉丁,拉丁原于希腊。由此上溯,实本梵文。他日考古文学,唯有梵文、汉文二种耳,余无足道也。顾汉土梵文作法,久无专书。其现存《龙藏》者,唯唐智广所选《悉昙字记》一卷,然音韵既多龃龉,至于文法,一切未详。此但持咒之资。无以了知文义。
  • 自然奥秘大百科(中国学生成长知识丛书)

    自然奥秘大百科(中国学生成长知识丛书)

    无论是浩瀚的宇宙、神奇的自然界,还是我们人类自身的生活,都充满了种种奇妙而有趣的现象。《中国学生成长知识丛书》共分为十五册,分别介绍了“ 宇宙”“动物”“植物”“人类”“科学”等内容,引导青少年不断地去探索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 变身德鲁伊

    变身德鲁伊

    一次抉择,他成为了德鲁伊。一个转身,他成为了自然最伟大的骄子
  • 沈园柳老不吹绵

    沈园柳老不吹绵

    那些年,我们爱过,那是朦朦胧胧的好感,喜欢便是喜欢;那些年,我们恨过,那是不含心机的埋怨,讨厌就是讨厌;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就如同被时光尘封一般;原以为永生永世不会再想起,却怎知只需要一件事,一个人甚至只是一句话,回忆的柳絮便会恣肆的飞舞满天。沈园柳老不吹绵,那是因为那份无论如何真真实实存在的感情已经被时光凋零的所剩无几,只有残存的星星点点支撑着残念,而我,和我爱过和爱着的他们,惟愿在这里,我们的故事永生。
  • 凤舞隋唐:桃花艳后

    凤舞隋唐:桃花艳后

    她,南梁公主萧语纤,因生于二月,被帝后视为克星,遗弃乡野。自九岁返京起,和亲于杨广,委身于宇文化及,又被窦建德强抢为后,与突厥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共处一帐,最终被李世民恭迎回京,奉为昭容。凤舞隋唐,乱世桃花究竟情归何处?
  • 早春夜宴

    早春夜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知道他一直在

    我知道他一直在

    我不知道除了你还有谁能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我力量。那年的柳絮飘了一季,我的心也开了一季。直到他永远地离开我之前,他都没有让我一个人生气过,伤心过。从未摘过的尾戒忽然掉到了地上,我的心也再一次跳动。我知道,他,一直在。
  • 与美同邻

    与美同邻

    与美女邻居从相遇到相知最后最后到相爱的故事。。
  • 我快要碎掉了

    我快要碎掉了

    本书试图以我们大多数人外化的存在状态:寻与不寻,猎手与猎物,探寻与之或对立或模糊或平行的内心世界。坏坏和走走相遇,一个寻者,一个等待者。他们相恋,交流,写作,倾诉,分手。“这种悲伤是他们两个人的:无法得到爱的悲伤,无法释放爱的悲伤。她就像个溺水的人,双手挥舞,试图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东西。每一段感情其实都是生命的一次充满希望的挣扎,只有这种挣扎才能证明,她还活着。”就像一些梦境、一些对话、偶发事件、读过的诗歌、看过的小说、一次旅行、某次不起眼的悸动,会触动我们深藏的真实。它不只是在讲一个故事,它需要你放下防备、放下束缚、放下犹疑、放下立场,梳理被遗忘或正被遗忘的片段,走进自己,才能走进它的世界。
  • 穿越大臻

    穿越大臻

    娘家亲近对手?没关系,我不要这个娘家了。没嫁妆?不要紧,我和首富关系匪浅,我们嫁妆的原则是,不要最好只要最贵,直到箱子塞不进去为止!老公名声不好?喜欢腰斩?嗯,为了配得上他,来人啊,把她拖出去煮了!他意在天下,却毫不忽略她,或许不是轰轰烈烈的爱,但是信任她,只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