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1200000101

第101章 感业寺的涅槃(3)

从二度入宫的第一天起,武媚就知道,要想在这个地方站稳脚跟并且出人头地,仅仅依靠天子的宠爱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一个坚实宽广的群众基础。所以武媚再入宫门之后,就一直不遗余力地广结善缘,不管对方身份高低,只要是她认为有用的,就一定会刻意逢迎,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到她被立为昭仪并且与王皇后的矛盾逐渐公开化之后,武媚更是加紧了笼络人心的步伐。尤其是那些被王皇后一家子轻视和冷落的人,武媚更是倾力结交。凡是天子赏赐给她的钱物,她总是一转手就送给了那些人,自己则不留分毫。(《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昭仪伺后所薄,必款结之,得赐予,尽以分遗。”)

武昭仪的平易近人和慷慨大方迅速赢得了宫中各色人等的心,她的人气指数直线飙升。凡是跟她打过交道的人,无不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深深吸引,因而都愿意为她效犬马之劳。而在这些人中,无疑有相当一部分是王皇后和萧淑妃身边的宦官和宫女。

短短几年间,武媚就成功地缔造了一张无孔不入的后宫情报网。从此,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她的眼皮底下和掌握之中。武媚稳稳盘踞在这张网的中央,每天听取并收集着从各种渠道传递到她手中的情报,然后一一甄别,挑出对王皇后和萧淑妃不利的东西,第一时间就告到了天子那里。

与此同时,王皇后和萧淑妃当然也是使尽浑身解数,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对武昭仪进行反击。

但是这种蜚短流长、捕风捉影的情报战,其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因为天子李治对女人们在背后互相使绊子这一套好像不太感冒。他采取了装聋作哑、不闻不问的方式,不管双方说了多少对方的坏话,他一概不表态,让所有谗毁之言自来自去、自生自灭。

武媚很快就意识到这样的手段实在难以奏效,要想把对手彻底打垮,似乎应该另辟蹊径,寻找更为有效的办法。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年初,武昭仪又给天子生下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公主。天子李治对这个漂亮的小公主钟爱有加,每天政务之余都会抽空过来看上一眼,抱上一抱。

当时王皇后与武昭仪的矛盾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而且谁都知道,不能生育的皇后对连生二胎的武昭仪恨之入骨,嫉妒得要发狂,就跟她当初嫉妒萧淑妃时一样。可是作为后宫之主,在得知武昭仪又产下一女之后,王皇后却不得不故作姿态,隔三差五总要来看望一下武昭仪和小公主,以表关心和慰问。

每次来“慰问”的时候,出于必要的礼貌,也出于女人的天性,王皇后总不免要抱起女婴逗弄一番,而武昭仪当然也要强作欢颜地陪在一边。

也许就是在这种时候,一个可怕的念头就不期而至地跃入了武媚的脑海。

这个念头是如此大胆和疯狂,以至于它乍一出现的时候,连武媚自己都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可是,这个想法又是如此强烈而又如此可行,以至于它一旦出现,武媚就无力也无意把它从自己的脑海中驱逐出去。

终于有那么一个早晨,当王皇后照例来看望小公主,而且照例抱起来逗弄一番时,武媚便下意识地摒退左右,躲在纱帐后冷冷地看着这一幕。当王皇后放下女婴转身离去后,那个可怕的念头再次浮现,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一样不可抗拒地击中了武媚,让她不由自主地走向自己的女儿。

摇篮中的女儿正在熟睡,武媚看见襁褓中那张粉红的小脸在睡梦中露出了一丝甜美的笑靥,这无疑是人世间最纯洁、最无瑕的笑容。可武媚知道,片刻之后,这个笑容就将从世界上消失,从此只能凝固在自己的心底,成为生命中最温柔也最残酷的记忆。

武媚看见自己的手慢慢伸了出去,像一条冰冷的白蛇一样缓慢而坚定地游向女儿细嫩的脖颈,然后一下子锁住了她的咽喉。

女儿的四肢在挣扎,身体在抽搐。

武媚的灵魂在崩裂,内心在流血。

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都已经颠倒过来,武媚看见周遭的事物开始围绕着她飞快地旋转,旋转……

不知道过了多久,或许只是一刹那,一切就都恢复了原状。

女儿依然在熟睡,但已永远无法再醒来。

武媚面无表情地转身离开,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然而她分明看见自己灵魂深处的某个角落已经鲜血淋漓。她知道,这也许是她用尽一生都无法抹平的伤口。

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毫无悬念,一切都像已经写好的剧本一样,按照时间和逻辑顺序一幕一幕地上演。

天子散朝之后特意来看他的小公主,武昭仪跟往常一样面带笑容迎接天子。可当天子掀开温暖的锦衾,抱起的却是一具冰冷的尸体。极度震惊的天子向周围的人发出了暴怒的质问,而女儿的母亲武昭仪则猛然发出一声凄厉的哭喊,人们看见她身形摇晃、状若晕厥。

是谁杀了小公主?

负责伺候小公主的侍妾和宫女们在第一时间被叫到了天子面前。她们脸色煞白,手脚打战,在天子的厉声质问下,众人异口同声地说——刚刚只有皇后来过。

一切都明白了。

那一刻的天子咆哮如雷:皇后杀了我的女儿,皇后杀了我的女儿!

而武昭仪则在泪流满面的同时不停地对王皇后发出声讨和控诉——以一个善良无助的母亲的身份,对一个阴险冷酷的杀婴凶手,发出最强有力的声讨和控诉!

据说王皇后听到这个可怕的消息时惊讶得目瞪口呆,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变成一个扼杀女婴的凶手,然而所有不利的证词和怀疑的目光都在同一时刻指向了她,令她百口莫辩、无以自解。满腹冤屈的王皇后很快就清醒过来了,她确信这是心狠手辣的武昭仪对她实施的一个苦肉计,可她却没有任何办法证明这一点。

而且她知道,就算她说出来也没有人会相信她。

因为人们宁可相信一个受到伤害的可怜的母亲,也不会相信一个被嫉妒之火烧坏了心肠的女人。

永徽五年的这桩女婴猝死案直到千百年后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按照相关正史的记载,人们普遍认为是武昭仪亲手扼死了自己的女儿,以此嫁祸于王皇后。然而后世史家却不断有人提出质疑,理由是“虎毒不食子”。许多人认为,尽管武曌在对付政敌的时候确实非常残忍,可是作为一个母亲,她怎么可能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下此毒手呢?

论者从普遍人性与人之常情的角度提出质疑,应该说是不无道理的,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武曌从来就不是一个可以按世俗规范去衡量、可以用人之常情去揣度的人物。如果一般的道德规范可以束缚武曌,那她就绝不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如果世间的常情常理可以界定武曌,那她一生中大多数所作所为就通通变成不可理喻的了,又何止杀婴一事?

暂且不说武曌在后来漫长的一生中还有多少突破常规的作为,单纯从她早年的许多言行和经历来看,我们就不难看出她那非同寻常的人格特征,尤其是在她的人生遭遇瓶颈或者陷入困顿的时候,她的表现就更是迥异于常人。十四岁离家入宫的时候,她母亲杨氏哭得何其悲切,可她居然说出“见天子庸知非福”的话,那份镇定、乐观和自信,又岂是同龄人可以比拟?当年为了博得太宗的赏识和青睐,在驯马场上故作惊人之语,用想象中的铁鞭、铁锤和匕首“残杀”了太宗钟爱的狮子骢,其表现又是何等出格出位?在太宗的病榻之侧,居然敢和太子激情燃烧、共浴爱河,那份渴望改变命运的勇气和冒险精神,又岂是常人可以理解和想象的?

所以,当武曌在通往皇后宝座的道路上遭遇障碍的时候,当她发现女儿的牺牲足以成全她对于权力的野心和梦想的时候,她为什么就不能像从前屡屡做过的那样,再一次逾越人性的藩篱,再一次颠覆世俗的道德规范,毅然决然地扼住女儿的咽喉呢?

其实,对于那一刻的武曌而言,与其说她扼住的是女儿的咽喉,还不如说她扼住的是敌人的咽喉、是命运的咽喉!

当然,不论武曌如何决绝和无情,这件事对她造成的伤痛仍然是巨大而深远的。时隔十二年后,武曌还专门为女儿举办了一场异常隆重的迁葬仪式,葬礼规格用的是“卤簿鼓吹”的“亲王之制”,显然已经逾制。此外,她还把这个夭折的长女追封为“安定公主”,谥号为“思”。这个谥号不仅表达了她对女儿的绵长哀思,而且蕴藏着另一层更深的意味。

依照有唐一代的谥法,“追悔前过曰思”。于是我们就有理由问这样一个问题:在时过境迁的十几年后,还有什么样的“前过”值得母仪天下的武曌追悔不已呢?

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这是武曌对长女的亏欠。

这是她用尽一生也弥补不了的亏欠。

也许日后武曌之所以对幼女太平公主百般溺爱,在此就可以找到某种隐秘而深远的原因——因为太平公主得到了双份的爱。

一份是她自己的,另一份属于那个在襁褓中便已夭亡的姐姐——安定公主。

事后来看,女婴暴卒事件无疑是永徽年间这场后宫之战最重要的转折点。因为高宗李治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产生了废后之意,他对王皇后由冷淡变成了憎恨,而对武昭仪的宠爱和信任则与日俱增,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

就这样,王皇后与武昭仪之间原本势均力敌的对峙状态被彻底打破了。在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中,武昭仪看见那张母仪天下的宝座已经在向她遥遥招手,而王皇后和萧淑妃则只能在午夜惊梦中频频看见厄运之神对她们发出一脸狞笑。

永徽五年上半年,也就是在女婴暴卒案发生后不久,朝廷又发生了两件意味深长的事情。有心人不难发现,这两件事的出现,恰足以证明王皇后与武昭仪之间的力量消长。

第一件事是在这一年三月,朝廷忽然以“褒赏功臣”的名义追赠了一批武德功臣的官爵。在这份以屈突通为首的十三人追赠名单中,武昭仪的亡父武士彟赫然在目,他被追赠的官职是并州都督。朝中的大臣们都知道,这件事显然是武昭仪在背后一手策划的,她撺掇天子追赠亡父,其目的无非是想提升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屈突通等另外十二人只不过是十二枚绿叶,为了陪衬武士彟这朵红花罢了。当然,能当一回这样的绿叶也是很荣幸的。

第二件事发生在六月,中书令柳奭忽然向皇帝提出辞呈,要求辞去宰相职务。皇帝很快就批准了,将他降为吏部尚书。这件事乍一看有些蹊跷,因为柳奭在宰相任内一直尽职尽责,从没听说有什么差错。可人们再一想就明白了,在女婴暴卒事件后,王皇后已经彻底丧失了天子的信任,随时有可能被废黜。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作为皇后母舅的柳奭主动离开相位,也算是急流勇退的明智之举吧。

永徽五年的年终岁末,一个瑞雪飘飘的午后,太尉长孙无忌的府邸上迎来了两位无比尊贵的客人。

他们是今上李治,还有他最宠爱的武昭仪。

人们看见天子身边的武昭仪容光焕发、神采飞扬,从步下车辇的那一刻起,她的脸上始终荡漾着一个灿烂而迷人的笑容。

尽管天子和武昭仪的突然造访让太尉府上的许多人都颇感意外,可是长孙无忌却很清楚天子此行的目的——除了皇后废立,不可能有别的事情。

作为太宗皇帝临终托孤的首席顾命大臣,并且作为天子李治的母舅和永徽政局实际上的掌舵者,长孙无忌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和立场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他的点头,天子和武昭仪的心愿断难达成。可如今的问题在于,长孙无忌早已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天子把当年太宗亲自选定的王氏废掉,而另立这个曾经是先帝侍妾的武媚。

所以,自从天子迈进府门的那一刻起,长孙无忌就暗暗告诫自己,不管天子今天采取什么手段,自己绝不在这件事情上妥协半步!

长孙无忌准备了一场丰盛的酒宴款待天子一行,席间一片欢声笑语,气氛显得十分融洽。酒酣耳热之际,兴致甚高的天子当场封官,给长孙无忌宠妾所生的三个儿子都封了朝散大夫之职,此外,还命人把早已准备好的十车金银珠宝和绫罗绸缎赏赐给长孙无忌,搞得太尉府的上上下下都受宠若惊、拜谢不暇。

不出所料,天子今天果然是“行贿”来了!长孙无忌暗自冷笑,可脸上却不动声色。除了正常答礼并保持一个矜持的微笑之外,天子和武昭仪始终无法从他身上找到任何可乘之机。后来天子终于忍耐不住,只好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对长孙无忌表示,王皇后膝下无子,这无论对她本人还是对于朝廷而言,都是一件莫大的憾事,是否可以考虑在其他的妃嫔之中,物色一个德馨才淑者立为皇后?

天子言毕,目光便停留在了武昭仪身上,以此暗示长孙无忌。

然而,让李治和武媚大失所望的是,长孙无忌对这种强烈的暗示却完全不加理会,一直顾左右而言他。李治和武媚的脸上不约而同地罩上了一层浓重的阴霾,而长孙无忌则是一脸若无其事的表情,频频端起酒盅向天子敬酒。

他甚至连看都不看武昭仪一眼。

这顿酒再喝下去实在是毫无意义了。天子和武昭仪最后带着不悦之色拂袖而去,一场貌似其乐融融的酒宴就这么不欢而散。

长孙无忌领着家眷在府门前恭送天子一行。家眷们大多面面相觑,不知道刚才还欢声笑语的天子为何会中途离席、愤然而去。

天子的銮驾很快就走远了,可长孙无忌依然久久地伫立在雪地里。

人们看见簌簌飞落的雪花转眼就染白了他的须眉。

然而,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帝国大佬的眉宇间隐藏着一丝深重的忧虑,也没有人听见他心里发出的那声叹息。

那是一声不安的叹息。

那是一个权倾朝野的老人对未来深感不安的叹息。

同类推荐
  • 篡三国

    篡三国

    徐浩,精锐特种兵,在一次越境打击犯罪集团时,中弹身亡。穿越到东汉末年的徐浩,身份竟是董卓军的一个小卒。为了自保,无奈站在了各诸侯的对立面,这让他意识到在军阀四起的年代,只有强大的实力才能在乱世求存。最终他掌兵夺权,渐渐成为一个军阀,但这时候他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生存了,而是逐鹿天下,谱写一段荡气回肠的铁血生涯。
  • 就这样收复台湾

    就这样收复台湾

    台湾,这个牵连着中华民族情感的岛屿,承载了太多中国近代历史的屈辱和伤痛;它的经历,撩动着华夏同胞骨肉聚散离合的悲欢喜悦。1368年明朝中期抗倭斗争至1683年清廷最后收复台湾这300年间中华民族在台湾岛上为抗击外来侵略所做的奋斗,牺牲,只为了传承一个朴素信念: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 曹操,我来了!

    曹操,我来了!

    一个今天的亿万富翁,携美女秘书穿越到东汉末年,随后横刀立马,驰骋沙场,与曹伟争霸主,与蜀汉变雌雄,大江东去,力挽狂澜……在那段跌宕岁月中,将一段段忍俊不禁、怒目而视、肝肠寸断、欲说还休的故事,尽情演绎。
  • 宜川县军事志(公元前1912年—公元2005年)

    宜川县军事志(公元前1912年—公元2005年)

    本志上限为事物发端,下限至公元2005年,设军事地理、军事组织、兵事战事、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工作、兵役、民众武装、国防动员、军事人物十章内容。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狼烟烽火并起,天下波谲动荡,就连江湖也是血雨腥风,是仗剑行侠拯救苍生,还是为报仇雪恨不惜出卖灵魂,一错再错?风云本是两兄弟,本书以二人的成长经历为主线,以他们不同的遭遇为故事,善恶正邪只在一念之间,愿每一位心中的侠义不灭。
热门推荐
  • 妖横

    妖横

    上古年间,妖物大肆屠戮人类,人类几近灭族,幸存人类以族运起誓,人族若兴,妖族定亡!距今三千年前,天道预示,妖族当兴!
  • 亿万老公深深爱

    亿万老公深深爱

    一纸聘礼,斩断她对生活的所有向往。昔日温柔待她的男人,转化成一颗淬满剧毒的药粒,逼她在无边的黑暗中辗转游离。几朝孽缘,引燃他对家仇的无限嫉恨。少时冷漠排挤他的家人,幻化一缕挥之不去的青烟,扰他在凶险的乱世中披荆斩棘。阴谋促使两人相遇,依恋的背后,竟横亘着整个世界的距离。当真相公诸于众,当承诺彻底泯灭。才知天下皆是磨难……
  • 锦城一顾醉流苏

    锦城一顾醉流苏

    天下纷争,战火四起。他说:“给我十年时间,我定为你谋十丈方圆,护你一世安稳。”他说:“有我在你身前,你只需开心的笑。”他说:“我知道你不爱我,那又有什么关系,我爱你就好。”他说:“虽然不能陪你袖手天下,但我可以为你仗剑天涯。”他说:“当年桃花下,许君一世情。待得江山定,遥看雪千堤。”她聪明灵慧,如浴火凤凰,在乱世中斗智斗勇,只为心中那份执念。伤我朋友,还他三分;害我家人,五煞索魂!本文美男多多,温馨暖文,结局一对一。
  •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武将世家,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 邪特风流

    邪特风流

    “这次的任务这么简单,那不是大把时间泡妞和踩公子哥了?”华夏国第一少年特工楚惊风拿着上头交给自己的任务资料,一副奸谋的笑容。于是这个风流而不下流少年郎混迹在高中校园里,读读书,杀杀人,泡泡马子……
  • 星术不正

    星术不正

    辛宇投胎重生,结束了灰暗并开始了光明。本以为凭借科技知识欺负文明低下的外星土着很简单,嘿嘿,生活告诉他,想得太美啦!科技知识是很牛,不过嘛,人家土着也有自己的文明体系,虽然是注重个人暴力的文明,但你的科技知识再灿烂辉煌,也要为强者服务不是?“辛宇?恩,名字很霸气。观想整个星宇?徒儿啊,为师只是立志观想每粒微尘就已经被人嘲笑不知量力,你以为你比为师更牛吗?”被誉为走上“歪路”的师父如是说。
  • 股市教父

    股市教父

    中国首部揭秘股市黑幕纪实小说!首次全程披露中国金融期货违大案!全世界做什么破产最快?金融期货!中国什么最黑?黑社会?足球?股市!中国股市什么最亮?剪股民“羊毛”的剪刀!触目惊心!令人发指!散户看完一定惊恐!一部过目难忘的金融恐怖小说!
  • 绮梦契丹(完结)

    绮梦契丹(完结)

    她是玉婉清雅的大宋公主,他是冷漠蛊惑的契丹王爷。政治与战争的阴影下,由于一纸婚约他们成了政治婚姻下的牺牲品。她背负着国仇家恨,对他的仇视是化不开的纠结。他深爱着她,但她的敌意让他不得不隐藏他心底的炽热。她坚韧、善良、淡雅、清丽,他执着、霸道、俊美、神勇,他的心永远系着她的一蹙一笑,她的眼神中永远是迷茫。命运的捉弄,生活的波折,身世的疑团都让他们疲惫不堪。她会爱上他吗?他的“爱”字何时才能说出口?命运的齿轮依旧辗转,他们的结局是喜,是悲,还是一场人间闹剧……这是小桥的处*女*作。希望大家支持!终于完结了,谢谢各位对桥桥的厚爱与支持!!!!
  • 封印绝迹

    封印绝迹

    一个被诅咒笼罩的小村落里,一个试图摆脱命运羁绊的少年,能否在这广袤的大陆上谱写自己的强者人生,让一段尘封的记忆打开传说的枷锁,开启一道震撼眼球的恢宏篇章。丹灵气长存,脉力震九天,万彻源溪起,封印绝迹现。
  • 风吹过的夏天:拾忆

    风吹过的夏天:拾忆

    那个夏天,是我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我最感慨的时光。散碎的记忆中,我只不过是个过客。而你却是我的心结。我放弃所有,只为与你梦中片刻缠绵。那些有你的画面,是我最闪亮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