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72400000010

第10章 面对总理讲真话(3)

说起孙家栋的富农爷爷,在他的一生中让他起码受过5次影响。第一次是由学生踏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变为一名空军,第二次是被选入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第三次是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行列,第四次是从苏联回来参加高度机密的导弹研制,第五次便是“文化大革命”。这五关都是孙家栋人生关键的转折点,在中国当时的特定环境下,能够通过层层政治审査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孙家栋却做到了中国古时说的那个过五关的英雄。孙家栋虽在那个时代,但他毕竟是新中国的科学家,他在每个时期的优异业绩都得到了一致认可而过关。

回忆起这段过关的情形时,孙家栋感慨地说:这5次我基本上都是顺利地过了关,要说有什么好办法?其实也没有。要说靠什么?其实靠的主要是自己一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成绩。运动中群众以我的家庭出身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我是臭鸡蛋也好、说我是走“白专道路”的典型也罢,我都没有太往心里去,并且说实在的我还真的从来没有抱怨过家里,因为那是历史,是不容我选择的历史嘛。要真的认真起来,其实我还真是没有与我爷爷在一起生活过,要说我的父亲,他也只是一个教师。

1970年4月14日,卫星测试的各项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周恩来总理和中央专委领导要求再次听取发射场人员对火箭、卫星情况的汇报。当日午后,钱学森、李福泽、任新民、杨国宇、杨南生、戚发轫等领导和专家又登上了前往北京的军用专机。孙家栋虽然没有在发射场,但要求他也一同参加汇报会。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参加这种汇报会了,孙家栋随大家来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后,见国防科委和七机部的有关领导都已经到了。孙家栋发现与会者个个表情严肃,数日未见,孙家栋与他们交换了一下眼神,在靠边位置找了个空座坐下。不一会儿’李先念、余面、李德生等中央领导人陆续进入会议厅。傍晚7点整,周恩来迈着大家熟悉的稳健脚步走了进来,一到会议厅便热情地向大家挥手致意,参加会议的所有人员激动地使劲鼓掌。这时,周总理招手点着前排的位置说:“后面坐的同志请到前面,到前面来坐。”

总理看到后面的人不好意思过来,他环视了一圈又亲切地招呼大家说:“过来,过来,到前面来孙家栋再次近距离看着周恩来总理,看到总理微突的颧骨使眼睛显得更大,看到浓浓的眉毛添了寿眉加了白眉,看到他脸上的老年斑更加明显……这时,周恩来拿起来自发射场的人员名单,边点名边与本人对号,亲切地问多大年龄?是在哪个大学毕业的?是什么地方的人?当问到有些从苏联毕业回来的人时,总理幽默地说:“俄文忘没忘呀?一定不能忘,多掌握一门知识是有用的。”

1970年4月,在卫星发射现场召开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动员誓师大会会场会议按照事先的议程进行。钱学森按照事先准备的材料一五一十地汇报火箭和卫星进入发射场后的情况。钱学森说:“发射卫星的火箭是一枚大型三级火箭,其复杂程度较之人体的五脏六腑、血豚经络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时他以内疚的心情谈道:“总装时,尽管大家做了反复的检査,但在总检査时还是发现了火箭舱内有遗留下的焊渣和钳子等多余物。”周恩来的眉头紧锁了一下,立即插话说:“这可不行!这等于外科医生开刀把刀子、钳子丢在了病人的肚子里嘛!你们的产品是允许搬来搬去,允许拆开、再组装,找一遍不行再找一遍,总可以搞干净嘛!无非是晚两天出厂。把焊渣和钳子丢在火箭里头,这是不能原谅的!”总理的批评很严厉,但切中的要害又令大家服气,大家是打心眼里感到内疚,感到确实不能原谅。

接下来,各系统的负责人做了更为具体的汇报。当一些图纸、原理表格铺在总理面前的地毯上时,总理手中拿着铅笔和一个蓝色的小笔记本半跪在地毯前,一边仔细听汇报、一边在本上记着,还一边提出一些问题。在汇报中,遇到专业技术术语听不明白的地方,总理就请钱学丝做通俗的“翻译”总理对提出每个问题的解答都一一谈了自己的看法。在汇报到安全方案时,总理认真地看着地图上标着的卫星发射后的理论飞行轨迹,又提出了一些类似问题,比如:火箭发生什么故障必须按照安全预案处置?安全预案实施后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同时要求对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要在目前所掌握的能力范围内多动脑筋,把问题尽可能地想周到。

为了鼓舞大家的信心,总理说:“那就这样吧,同志们大胆地去干吧,搞科学试验嘛,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都存在,你们大家要尽量把工作做细、做好,万一失败了也没有什么,继续努力就是了。失败是成功之母嘛!”会议中,周恩来在听到“文化大革命”的派性矛盾时,点到了孙家栋旁边的戚发轫问道:“你们那儿闹派性吗?”说着又指了指孙家栋问道:“你俩是一派的吗?”戚发轫说:“不是。”周恩来又问:“那你俩打派仗吗?”这时与他们一起来开会的领导赶忙代替说:“总理,他俩的工作能搞在一起。”周恩来这时说:“好!不闹派性就好!”

孙家栋与戚发轫在从事卫星研制工作之前就一起在导弹总体设计部的同一个单位,虽说“文化大革命”那些无中生有的干扰也蔓延和渗透到了导弹总体设计部,但袓国卫星研制大业像纽带一样把两人报效袓国的共同理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年他们在导弹研制、设计、试验中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默契配合的那股劲此时又一次体现出来。当然,在后来祖国航天发展征程中,孙家栋担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戚发轫曾经担任过副院长,孙家栋担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副部长,戚发轫曾担任过院长、大型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既在同一个卫星工程内任过职,也分别担任过不同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

15日凌晨1时许,周恩来办公室打来电话,传达周恩来的指示:“从今天起一直到卫星上天,发射场的情况要逐日向周恩来办公室电话汇报。”

1970年4月24日下午3点50分,钱学森在酒泉卫星发射场接到周恩来总理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周恩来在电话中说:“毛主席已经批准了这次发射。希望大家鼓足干劲,细致地工作。要一次成功,为祖国争光!”

4月24日,位于中国西北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随着发射警报从高音喇叭里一次次响起,发射场坪的人员按照发射程序逐步撤离,太阳已经落下,傍晚的天色已经黑暗,但发射场四周的照明灯将发射场照得如同白昼,最后一次急促的撤离警报声拉响后,发射场坪已经空无一人,地下控制室的潜望镜伸向地面,人们屏气呼吸等待火箭点火的最后一刹那……

21时35分,高音喇叭里传出指挥员那洪亮的“点火”口令,地下控制室发射控制台前的胡世祥(日后升任为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将副部长)按下火箭“点火”按钮,瞬间,载有“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运载火箭的发动机喷射烈焰,火箭伴随着轰鸣声腾空而起剌向天空。

控制室监测仪器灯光闪烁,仪器的“嗒嗒”“嗒嗒”声不断显示着飞行正常的数据。仅仅几分钟时间,火箭按预定轨迹飞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人们的目光仍然停留在火箭消失的地方不肯收回……15分钟后高音喇叭里传出测控系统报告“星箭分离”、“卫星入轨”的消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了!《东方红》乐曲环绕太空、响彻全球!相互拥抱祝贺,泪杂汗水交织在了一起。孙家栋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钱学森曾满意地对大家说:“看来。把孙家栋找来还是对的,他确实敢干事,他也的确会干事。”

这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三级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的第一颗自行设计制造的人造卫星。卫星初始运行轨道距离地球表面最近点(技术术语称之为近地点)高度439公里,距离地球表面最远点(技术术语称之为远地点)高度2384公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夹角(技术术语称之为轨道倾角)68.5度。卫星外形为近似球面直径1米的72面体,卫星重量173公斤,用20.009兆赫的无线电频率播放《东方红》乐曲。这是我国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在当时国际航天舞台上,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伴侣一号”它的外形像一个大皮球,外径0.58米,重83.6公斤,它的构造比较简单,由两个铝合金半球壳对接而成,壳外有四根鞭状天线。

1958月1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一号”,卫星重8.22公斤,携带了很多仪器,它首次发现了地球辐射带。

1965年11月26日法国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卫星一号”,它是一个双截头锥体,重42公斤。

1970年2月11日日本发射了第一颗“大隅号”卫星,外形呈球形,直径0.45米,重量只有9.4公斤,这颗卫星的发射比中国的第一颗卫星仅早两个多月。

中国发射的这颗卫星的质量,比上述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的质量总和还要多,其跟踪手段、信号传递方式、星上温度控制系统也都超过上述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水平。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应,各国报纸纷纷发表评论指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表明中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达到了新的高度,已经当之无愧地加入了国际空间倶乐部……中国已经拥有了原子弹和氢弹。必须把这次卫星发射的成功看作是宣布能够把洲际导弹发射到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公告……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之神速,完全超过了西方专家的预料……

然而,成功之际方能体会到获得成功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孙家栋接手中国第一颗“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确定总体设计指标时,矛盾接锺而至。体积要求、重量要求、功能要求、匹配要求,一个接一个的要求出现在孙家栋面前。比如功率消耗的分配与限制,首先对各系统提出了具体限制要求,要求各系统在设计分配指标时将功率消耗控制在所限定的要求内,各分系统、子系统必须层层照章办理。而各系统为了给本系统留有余地,都想方设法尽量多申请一点指标。“东方红一号”卫星上使用的是化学电池,从总体出发难以平衡和满足各系统的初始功率消耗要求。当某些系统申请到了比较大的功率指标后,严格要求自已的分系统加以控制,不得突破,经过研制人员的“精雕细琢”,有些系统在实际研制中却又没有用那么大的功率,这些功率消耗不掉反过来又给整星的温度控制系统带来不必要的新问题。比如当时卫星上的应答机已经申请到了10瓦的热耗指标,可是设备研制出来验收交付时的实际功率却只有8瓦。此时,整星的热控计算早已完成,按照卫星的研制进度热平衡也都已经安排完毕,如果这里少2瓦,那里少1瓦……卫星的整星温度就会变低,卫星的整体温度水平就会受影响。当时各系统的设备都已经做出来,再改动已经来不及了,由于进度要求非常紧迫,任何细小的改动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局,这个看似小的问题竟然突出了起来。当这对矛盾反映到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那里时,孙家栋也感到很头疼,但他经过认真思考,却用逆向思维方法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为了不影响卫星的整体热平衡,哪个系统出现了余量就在哪个系统串联一个功耗电阻,富余多少就串联多少,把富余的功率由电阻消耗掉。这样,既不影响设备的工作状态,又可以维持卫星整体的温度水平保持原设计的平衡状态,问题就这样得到了解决。后来的卫星出现了重量富余后,由于动平衡试验已经完成,也采用这种办法,在重量不够的仪器设备处加配重来解决,这不能不说也是一个发明。

孙家栋的信念就是要绞尽脑汁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足,要想尽一切办法把有可能出问题的现象都一个一个排除做到心中有数。没有在发射现场的孙家栋坚守在北京卫星总体设计部设立的临时卫星接收站,他及时将汇集来的信息进行比对,验证卫星信息的可靠性。

此时,卫星成功了!卫星真的成功了!

他抑制着自己发自内心的无比喜悦心情,眼里涌满了激动的泪水。他也想欢呼、想跳跃,但他悬空多日、高度紧张的大脑一经放松,顿时感到浑身疲惫无力,他坐在椅子上伸直双腿将头靠在椅背上,任凭眼泪涌流。

由于是第一次搞卫星,所有参与研制的人全部都是第一次,每个环节会出现什么问题完全都没有经验可依,经常是完成了前一项工作马上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后面将会出现什么事情。当然,那时候技术基础比较薄弱,最为担心的还是卫星的稳定性,特别害怕卫星上有什么仪器状态不稳定,牵一发而动全局,就是一个微小的问题也会导致全盘失败,脑子所想的全部是这方面的事情。

一直到现在,都已经是应用卫星时代了,卫星在天上的工作寿命都已经达到5年、8年、10多年了,搞航天还总有个习惯,总担心卫星会突然出问题,时刻想着得在地面想办法把上天前能够想到的问题统统在地面解决。现在第一线同志平常老讲一句话,卫星发射上天以后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指挥所来电话”。指挥所来电话干什么?好事不找你,发现天上有点小毛病,半夜打电话告诉你出了毛病,你就必须立即赶到现场组织相关人员研究、解决。

35年前,中国以“东方红一号”卫星为起点,迈出了征服太空的第一步,35年后的今天,中国航天成就令世人瞩目,放眼未来,中国航天人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同类推荐
  • 高更 列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高更 列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尹成君、冯志才、乔伟、马建编著的《高更 列宾》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高更列宾》对高更、列宾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至尊红颜:武则天传

    至尊红颜:武则天传

    她是男权世界的一抹朱红,在铜墙铁壁中建立了自己的名号,她进过感业寺,却最终翻身农奴把歌唱,坐上了皇帝宝座、她励精图治.将贞观之治完美过渡到了开元盛世:她独具慧眼,有唐一朝人才济济,狄仁杰、姚崇、宋璟、郭振……丈臣武将,汇聚一堂:她又极具手腕,轻松玩转后宫,关键时刻甚至连亲生女儿都不放过 她也曾经养男宠、眨老臣、任酷吏,在历史上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
  • 金庸传

    金庸传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 千古一相:管仲传

    千古一相:管仲传

    这是一部有思想、有智慧、有现实启迪意义的佳作。全书故事情节完整连贯,场景细节生动丰富,人物对话和独白口吻传神,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文史专家陶文鹏作者对传主有着特别的喜爱与深入的了解,因而能以翔实的史料、舒朗的叙述、畅达的文笔,描述了一代名相管仲虽出身低下,却依靠自身努力成就不朽功业的辉煌经历:助齐称霸、诸侯结盟、晚年荐才,以及整饬吏治、推行法治、重视商业、发展经济、民本思想等,凸显了管仲作为一个改革家兼思想家遗泽后世的风范,还原出一个生动真实的名相形象。
  • 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

    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描绘女主人公和三位罗马人交往的过程。这个让世界为之心动的女人不只是一段伟大爱情的完美化身。也是一位身兼多种角色——情人、母亲、战士和女王的不朽传奇。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希腊语意为“种族之光荣”,她比大多数女性更具有女人的气质。也比大多数男性更拥有力量和决心。这个无与伦比的女人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美艳和智慧,保全埃及的独立,重现古老王朝的辉煌。由传记大师艾密尔·鲁特维克创作的这部传记。从古人质朴且细致入微的记录中探寻历史真相,并通过对与女王命运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三个罗马男人——恺撒、安东尼和屋大维的描述与分析,厘清克娄巴特拉的生平轨迹。心理活动资料的缺失。
热门推荐
  • 半夏之恋:小子,赖上你

    半夏之恋:小子,赖上你

    半夏在反应到自己的钱包被偷的下一秒,便发现身后有人加快了脚下的步伐从自己身旁追了上去。钱包递到了自己眼前时,视线之内,是张早已被多数女生在心中反复描摹千百万遍的脸,穿着蓝白相间运动服的纪渊言,苍白的没有任何表情的脸,好像是被匆匆经过的冬日阳光冻结了一样。
  • 妖天记

    妖天记

    “天下几人能长生?”“唯我真命永不死!”这是一代传奇的崛起,一个不朽神话的传说。
  • 逆天医妃:魔君太腹黑

    逆天医妃:魔君太腹黑

    她是科学试验品。一朝穿越成为天元帝国的天才谋师,本是前途无量,却在册封台上潇洒离去。就在所有人感叹她愚蠢行为时,她以医师的身份重新崛起,逆天而行。司法局首领杀她爹,那就灭了司法局!九洲府悬赏她娘亲?那就让九洲府鸡飞狗跳!就连天元帝君的灵丹妙药圣药堂,也是她的小仓库。她剑指苍穹!放下狠话,命运从新洗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悲催的穿越:风流小太监

    悲催的穿越:风流小太监

    他不知道有没有真的爱情。别人对他的情是理所当然,他没有必要百分百的回报。可在一次救人的意外中,他莫名的穿越了。他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一个小小的太监,可这个太监却混的风生水起。皇帝、太子、贵妃都刮目相看不说,还有红颜知己们的真心真意,让他最终明白真情时,却……
  • 血族女孩遇上EXO

    血族女孩遇上EXO

    19岁的血族女孩因母亲病故,异能被母亲封印,失去了记忆,后来被了狼族的12位狼子发现,带回了狼族别墅,经历过一次分离之后,在一年后,偶然在明洞被S.M星探发现,同12人一样成了练习生……狼子们渐渐知道了她的秘密,属于他们的故事,即将拉开序幕…
  • 虞美人穿越万年

    虞美人穿越万年

    他,才华横溢,性格却非常古怪;她,貌美如仙,却刁蛮任性,有点痞子的可爱。这个性格完全与外貌不匹配的小女人,却让他左右琢磨不透。两人相遇竟是惊天动地!这对欢喜冤家的故事,除了精彩没别的。
  • 重生之混在修真界

    重生之混在修真界

    一个小混混,因为调戏了一个黑帮老大的女人,所以被一群小混混围殴致死,但是幸运的是在弥留之际他受到仙帝的召唤,穿越了!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没有跑车、没有飞机、没有可爱的小洋狗。但是这里有美丽的姐姐在天上飞,有御剑飞行遨游天际,有犀利强悍的灵兽。
  • 梵网经古迹记

    梵网经古迹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刘强东奋斗史:不战斗不成功

    刘强东奋斗史:不战斗不成功

    他两万块起家,摆地摊儿摆出来一个京东商城;他是一个乐于冒险的理想主义者;他以铁腕和血性著称,用十年时间,从菜鸟成长为新生代商业领袖。刘强东,他把中国的电子商务带到了一个令人目眩的高度。在十年时间里,他已经逐渐成为继柳传志、马云之后的新生代商业领袖,被誉为“70后的典范,80后的楷模,90后的偶像”。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刘强东艰辛而精彩的创业故事和心路历程,以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强悍生存哲学。
  • 大时代之绝巅

    大时代之绝巅

    诸王争霸,诸圣争锋,一方大界无始无终,任谁也敌不过悠悠的岁月,纵然圣王也成空。一段碑文,横渡虚空,刻下了怎样不堪的过往;一滴眼泪,划过万古,许下了怎样惊世的承诺;一指天下,一挂星河,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乱世悲歌,苍生哀曲,看奇幻少年,逆势崛起,从头到尾用双手打出一个时代。谨以此书献给顽强的生命,倔强的存在,无畏的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