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71800000028

第28章 附 录(1)

邓稼先年表

1924年6月25日(农历五月十九),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城外的邓家大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大学教授,母亲王淑蠲女士,操持家务。邓稼先出生8个月以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即北京市)。

邓家的祖上原住在江西省,明代,朝廷安排大批人口南迁,在邓君瑞带领下,在距今约六百多年前时,举家迁至安徽定居。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1743-1805)是邓稼先的六世祖。

1929年5岁入武定侯小学,读至三年级。

1932年8岁入北平四存小学四年级,读至毕业。

1935年11岁入北平志成中学,读初中一年级。

1936年12岁插班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读到高一(因抗日战争,崇德中学在1939年停办)。这三年,他在英文、数学、物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崇德中学,杨振宁比他高两班,两人成为好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都搬迁到云南昆明。邓稼先因父亲患重病,全家滞留沦陷后的北平。没有了父亲的薪水,家庭生活一落千丈。

1939年15岁9月,再入北平志成中学,读高中二年级。对日寇的欺压愤恨反抗。为避迫害,没读完高二,于1940年5月出走。途经上海、香港、越南的海防、老街,到达昆明。

1940年16岁自7月至9月,在昆明升学补习班学习。10月到四川江津国立第九中学,读高中三年级至1941年7月毕业。在1941年夏去重庆考大学的途中,走在长江边上时,正遇日军飞机狂轰滥炸,百姓伤亡惨重,邓稼先也险遭不测。

1941年17岁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号A4795。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最高学府。邓稼先在此学习四年,终身受益。杨振宁也在联大读物理系及研究生,比他高三班,两人相交甚厚。在西南联大,生活十分困苦,又常躲轰炸,但因名教授多,并且是反对内战、呼吁和平的民主爱国学生运动的基地之一。邓稼先经好友杨德新同学介绍加入了“民青”(它是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45年夏,邓稼先大学毕业,正当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之时。

1945年21岁在昆明培文中学、文正中学任数学教员各半年。

1946年22岁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自1946年6月到1948年7月),同时在北京大学讲助会义务工作,积极参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学生运动。在1947年,他顺利地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1946年,许鹿希考入北京大学,在上一年级物理课时,邓稼先是助教,两人初识,彼此留下良好印象。

1948年24岁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物理系读研究生。

他的博士论文题目为《氘核的光致蜕变》(The photo-disintegration of the deuteron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自1948年10月至1950年8月,邓稼先读满学分,完成了学位论文,并于1950年8月20日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即1950年8月29日,他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回国。

1950年26岁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了8年(自1950年10月至1958年8月)。先做助理研究员约两年,随后提升为副研究员。当时原子核物理研究在中国还是一块空白,他与同事们一起,为我国核理论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发表了数篇科研论文。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54年到1958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的副学术秘书。在1953年与许鹿希结婚,1954年女儿典典出生,1956年儿子平平出世。

1958年34岁8月,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任理论部主任。当时担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和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先生对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要调他去做这项工作。邓稼先立刻明白这是调自己去造原子弹。那一夜,邓稼先夫妻彻夜未眠,他对妻子说:“我要调动工作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自此,邓稼先在九院工作了28年,直到生命之火熄灭。从1958年8月至1971年4月,任九院理论部主任;从1971年4月至1972年11月任九院的901所副所长;从1972年11月至1980年1月,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从1980年1月至1986年7月,任第九研究院院长。

其间,邓稼先于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的物理学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被任命为核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86年被任命为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的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在1982年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1959年35岁周恩来总理传达中央决策:“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为596。

邓稼先选定了: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质性质这三个方面作为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主攻方向。选对了主攻方向,是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理论设计工作做出的最重要贡献。按照这个主攻方向,邓稼先将调来理论部的大学毕业生们分成了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状态方程三个组开展工作。

事实证明,主攻方向选得正确,是以后研制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当时我国的大学中还没有设置核物理专业,优秀的毕业生来自数学、物理、冶金、建筑、外文等各方面,先得有一个读书补课的阶段。邓稼先亲自讲课,组织讨论,形成学术民主风气。除了全面掌握三个组外,邓稼先亲自参与状态方程组,在国外极端保密、国内没有任何实验条件下,和年轻人一起推算出高温高压下核材料的状态方程式,是邓稼先在原子弹攻关过程中科研上的重大贡献之一。为了获得一个关键数据,他们曾在计算机上反复算了9遍,每一遍有几万个网点,每个网点要解五六个方程式,算完了的计算机打孔纸带子用麻包装着从地面堆到了房顶,终于得到正确的结果。就是这样地苦干了约三年,终于拿出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多年后,在邓稼先领导下,总结了上百位科学家的成果,写了一部巨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因绝密,不能发表)。

1962年38岁9月11日,经罗瑞卿审定,二机部向中央打了一个“两年规划”的报告,此报告提出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二机部敢于立此军令状,就是因为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已经拿出了原子弹的设计方案。毛泽东主席于1962年11月3日亲笔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刘少奇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即使1965年搞出原子弹来也是好的。并决定成立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周恩来总理为主任。

1963年39岁聂荣臻元帅在1963年9月下达命令,让邓稼先领导的九院理论部中研制原子弹的全班人马,转去承担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任务。因之,中国的第一颗氢弹的代号为639。

1964年40岁

10月16日15时,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是一颗用核材料铀235制成的原子弹,采取内爆式,托在120米高的铁塔上,进行地面塔爆。其威力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为:596)。多年后,即1985年,因:“原子弹的突破和武器化”邓稼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证书号:85-KG2-T-004-2)。研制成功原子弹,是邓稼先人生旅途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1965年41岁邓稼先领导理论部的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探索氢弹理论设计方案。提出了多种想法,由邓稼先主持选定技术途径,并分头上计算机去实际运算研制氢弹的可能途径。于敏副主任和几个青年科研人员在上海见到了一束智慧之光,邓稼先带人立即从青海飞抵上海,在计算机房和他们一起不分昼夜地又干了一阵子,终于形成了一个有充分论证根据的氢弹理论设计方案。后来,此方案被外国人称之为研制氢弹的“邓-于理论方案”。

5月14日,中国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用飞机空投一颗原子弹,在预定高度爆炸,威力相当于2万吨-4万吨TNT炸药,核爆试研结果与理论设计基本一致。

1966年42岁

同类推荐
  • 一生应结识的25个人

    一生应结识的25个人

    本书介绍了25位世界名人的生平事迹,包括:切·格瓦拉、文森特·凡·高、阿尔伯特·史怀哲、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伊莎多拉·邓肯等。
  • 东方兵圣:孙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东方兵圣:孙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清代文学与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了在小说领域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作品,对封建社会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无愧为传统的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而其作者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也是本卷所要重点评介的人物。
  • 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

    精选了甘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一代谋圣:张良

    一代谋圣:张良

    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管宝超编写的这本《一代谋圣:张良》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这位汉朝文臣谋士的传奇人。
热门推荐
  • 感动·感谢·感恩:李嘉诚基金会捐助四川地震灾区

    感动·感谢·感恩:李嘉诚基金会捐助四川地震灾区

    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省汶川等地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里氏8.0 级特大地震。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给四川省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在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紧急组织干部、师生全力抗震救灾的紧要关头,社会各界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雪中送炭、多方呼吁,共行义举,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把一颗颗爱心洒向四川灾区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位师生的心中。这不仅包含着对灾区师生的关爱,更是对祖国未来的期盼。全国人民和海内外同胞共同谱写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共战震魔的时代颂歌。
  • 冬未

    冬未

    美人如画,暗了江山。鲜血侵染,盛世繁华。她是懦弱、自私、狠毒的,在生命最后的时候,却回到了银灯火光的那个晚上。
  • 傲娇王妃:带着逗比闯天下

    傲娇王妃:带着逗比闯天下

    逗比穿越而来,先是遇见深山里逗比王爷,再遇见了现代来的逗比好友,最后十分逗比的某女莫名其妙的就被逗比皇帝赐婚了怎么办!这个世界对她充满了恶意,她简直不想活了!于是,月黑风高夜,她带着逗比好友逃离了逗比王爷的魔爪,却意想不到的被亲爹亲妈抓回家……被送去学院,遇见逗比院长,被送去历练,遇见逗比师傅,被送去旅游,遇见逗比师姐……这是一群逗比深陷逗比世界的泥潭无法自拔的故事。
  • 做人不要太复杂

    做人不要太复杂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活的太累、很紧张。其实人应该活得要简单一点、要以一颗平静的心去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本书就是教你如何活得不要太复杂。
  • 吟言

    吟言

    “如果你是一本书,我会一页一页的翻到最后。”封妄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一眼望去像是陷入阳光里,可是这样一个人,却是个深不可测的深渊,一旦投入了,便会立刻被杀得片甲不留。程言,身为封家下一任家主,却玩世不恭,花天酒地。到底是表里不一,还是真正的纨绔子弟。不得而知。
  • 大千世界的宠儿

    大千世界的宠儿

    紫光灯下的象牙刻痕给了王喾太多的不解。拥有着最不专业团队的他选择为梦出发,即使他选择的坐骑是一匹名叫驴子的马,即使他的帮手里有喜欢做韭菜馅面包的厨师,还有温柔的光头“一道疤”,王喾也敢勇闯天涯。最初的世界是怎样的?就让王喾为你一一解答。
  • 特种部队之英国篇

    特种部队之英国篇

    特种部队自从二战诞生以来,就一直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在战争年代,它利用自己精悍而灵活的特点起到许多不可思议的战略效果,事实证明,特种部队在侦察、偷袭、暗杀、破坏敌方重要设施等方面完成任务的能力是常规作战部队难以比拟的。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四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四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编选了经典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学会成长,体会人生。
  • 武破九霄

    武破九霄

    当一个灵魂附身到了玄天大陆中一个败落家族的少爷身上之后,世界因他而颤抖了。拜上古武魂为师,以上古大能功法为力,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逆天的机缘终于成就了武道巅峰。龙生逆鳞触者必死!家族、爱人、兄弟,统统都是吾之逆鳞,触者虽远必诛!且看一个穿越者如何成就武神之路。
  • 烟火尘埃

    烟火尘埃

    那个缩在昏暗角落里的它很孤独、像是一个溺水的人,陷于压抑沉闷的空间急待救赎。一直以为自己是那个救赎它的人,直至很久很久以后她才明白,她只是恰好出现在那里而已,她才是那个被救赎的人吧。这真是一个残忍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