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65600000002

第2章 思想文化(1)

圣哲时代

1.老聃开显玄妙之道

老子像老聃(约公元前571~前480年),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聃,世人称他为“老子”。相传,他曾为周朝藏书室史官,见闻广博,熟悉各种典章制度,比他年轻的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周礼。老聃“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晚年看到周王朝日益衰微破败,于是辞官,西出函谷关过着隐居的生活。

他受楚国的巫风仙学的影响,一生修行道德之学,到周室为官,受北方书经文化的影响,晚年才有“著书言道德之意”。《道德经》是他留给后人最珍贵的著作。《道德经》原为《老子》,全书分上下篇,共81章,约五千言。春秋末年,人们为天道观问题,各抒己见。老子第一次提出了“道”的哲学学说。他把“道”作为最根本的哲学范畴,用以说明世界万物产生的根源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还说,“道”是人类自身和社会必须遵循的规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老子不仅把“道”视为世界万物的本源,而且是万物的归宿,万物从“道”而生,最后又复归于“道”,“万物各归其根,归根复命”,重返纯朴的自然状态。

在认识论上,老子认为这“道”是可以体验认知的,他认为体认“道”,只需“虚静”、“玄鉴”即可达到闻道的目的。

老子的哲学思想,在后世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庄子将老子的世界观发展壮大,后与儒学和佛学三足鼎立;另一个是将“道”解释为规律,为礼、法思想的依据,形成了法家学派。

老庄哲学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之一,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2.孔丘倡导“圣王”之治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中国春秋末年的政治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孔丘的祖先是殷人的后代,宋国流亡贵族,后来才在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他3岁丧父,自幼贫且贱,早年做过小官,少年时就懂“礼”,曾做过丧事赞礼的“儒”孔子像这一职业,中年开始召收弟子讲学,50岁时在鲁国从政,政绩显著。后来开始周游列国,以求施展政治抱负,可惜一路艰辛,未能如愿:拘于匡,畏于宋,饿于陈、蔡。70岁时返回鲁国,从事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曾编辑《尚书》,整理《诗经》,考订《礼》、《乐》,删修《春秋》,研究《周易》。73岁时病逝。

孔子生前的言论由门徒记录整理,后编成《论语》一书。

孔子的思想以仁学为主,他所讲的仁,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思想、一种道德标准,或是培养人的最终宗旨。孔子首次把仁作为一种哲学范畴提出来。在他看来,仁就是仁爱之心,仁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仁为核心,他还提出了孝、悌、忠、恕、宽、信、惠、敏、恭、直、温、良、俭、让等道德规范。

孔子的另一重要思想是礼和正名。他看到当时“礼崩乐坏”,想恢复周礼。他的礼,既是政治制度,又是道德规范,还包括礼仪、礼节。在当时名不符实的情况下,孔子还提出正名,以正名来引导当时的风气,他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措手足”。在他看来,只有名实相符,社会才会兴礼乐,才能长治久安。孔子主张德政,首先教化、引导人民知“礼”。德政的主要内容是保民、惠民、恤民、养民、富民。他主张统治者注意自身修养,“修己安人”,以身作则。

孔子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文化教育事业。他开创私学,广收门徒,号称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有72人。在世时,人们就尊其为“孔圣人”。孔子编订的“五经”奠定了儒家基础,儒家在汉代以后成为文化主流。

3.墨子“兼爱”天下

墨子像墨子(公元前476~前390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名翟,鲁国人,有说是孔子的同乡。他自称“上无君上之能事,下无耕农之难”,是当时的“士”,曾为宋国大夫。他求学于孔子,后不同意孔子的学说而另创学派。他载书出游,到过齐、鲁、宋、楚、卫、魏等国,身体力行,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有众多的追随者,形成了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团体,其成员均称为“墨者”。他们平时囚首垢面,亲自劳作,以苦为乐,需要时人人为理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有严格的教条和勇武的精神。他们分别被派到各国宣传墨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路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产生广泛影响。儒、墨两家在当时并称“显学”。

墨子死后,其门人推选一人为首领,称为“钜子”,继续领导墨家学派的活动。墨家学派后来分裂为三派,开战国一代学术争鸣之风。《墨子》一书,一共53篇,大部分内容是墨翟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墨翟言行的集录。墨子主张“兼爱”、“交相利”,并提出“节用”、“节葬”、“非乐”、“非攻”。他不同于孔子的“仁学王政”的立场,幻想建立一个没有强暴弱、富侮贫、贵傲贱、智诈愚的大一统的公平合理的社会。他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尚贤使能”,反对贵族世袭,反对儒的“亲亲”、“尊尊”。

在宇宙观上,墨子主张“尊天、敬鬼神”,这是他思想背景的局限所导致的。但与一般的“敬鬼神”思想不同的是,墨家学派注重科技,讲求思辩。《墨子》书中最早记载了光学现象和几何观念。

百家争鸣

1.生命的超越

①庄周梦蝶

庄周(公元前369~前286年),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中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庄周的生平已不可详考。相传庄周家贫,靠打草鞋来维持生活,曾麻鞋布衣见魏王。

楚王敬慕庄周之才,以千金聘其做宰相,他却说自己宁愿像小鱼一样在水中自得其乐也不受国君的束缚。自此以后,他终生不仕,过着隐居的生活。

庄周的思想,较完整地保存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原本52篇,现存33篇,是晋人郭象所编。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的思想,在《庄子》中他用形象直感的语言,讲述道的存在:“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存。”

在认识论上,他认为一切事物是相对的,“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他用梦举例,从梦的立场看醒,醒是梦。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是蝴蝶。他说,庄周是蝶呢,还是蝶是庄周呢?达到物我双忘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逍遥境界。

他告诉人类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更体现了这位“知道”者深邃的精神之美。

②子思的境界

子思是孔子的孙子,传说《中庸》就是他写的。

在孔门弟子中,多把仁、孝看得很重,过分的孝把个人埋没在家庭伦理之中,导致两个极端:或是极端的个人为主,如与墨子同时的杨朱,不肯“损一毫利天下”,反对利他主义对庄子像社会成员自主自然能力的破坏;一种是极端的为人,如墨家以“视人之身若其身,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国若其国”。鉴此,子思要求对个人角色重新反思,以达到“知道”的目的。

《中庸》是继《大学》后又一阐明人求知的重要和求知的方法的著作。在求知中,《中庸》最重一个“诚”字,“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对夏商周建立起的礼制礼法,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诚之”,即充分发现个人的本性。《中庸》通过诚而能尽人之天性;能尽其天性则能尽万物之性;能尽万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的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

《中庸》的至高目的,就是要充分认知人的天性,使自己配天,可与“天地参”。

2.儒法之争

①孟轲之道

孟子像孟轲(约公元前390~前305年),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以孔学继承者自居,历史上将孔、孟并称,即所谓“孔孟”之道。在政治思想方面,孟轲发展了孔丘的“仁”学和“德政”学说,形成了完整的仁政思想。他把治国之道分为“王道”和“霸道”,认为统一天下只能用仁政。

孟轲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其民心者得天下”是他的至理名言。他认为得民心的主要措施是“教民”、“养民”。教民以道德礼教,养民则是使人民生活有保障。他极力反对“虐民”、“暴民”,他认为残害百姓,必失天下。但是他的“仁政重民”是以另一种思想为根源的,他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人”的论调,是为了维护一种封建君权秩序,防止“贼民兴”,即防止人民起义。

②韩非的法家思想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年),中国战国末期的思想家,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出生于韩国贵族家庭,他曾多次上书谏韩王变法图强,但昏庸的韩王拒不采纳。他退而著书,博览群经,分析和总结了前人的政治思想,创建了自己的学说。他的著作传到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但他的昔日同学李斯等人嫉妒他,对其进行陷害,后来他被迫自杀。韩非的理论为秦王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

韩非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全面论证中央集权必要性的思想家。韩非首先从人是自私自利的这一立场出发,认为人与人是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要治理社会和国家只有用暴力和权术。他主张法治,强调法要统一、法要严峻、法要公平、法要讲信用。君主居法律之上。韩非的君主专制学说对当时的历史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为后来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韩非像在哲学思想方面,他第一次把“理”作为哲学范畴提出来。指出“理”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具体法则。“道”则是体现在客观事物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普遍规律中。“道”寓干“理”中,只有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理”的认识,人们才能认识“道”。

其实,这样的认知“道”的方法,与老庄之学认知的“道”,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3.先秦思想的总结者——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25~前238年),名况,字卿,赵国(今山西南部)人。据《史记》记载,荀子在五十岁时到齐国游学,曾在齐国都城稷下学宫讲学,任学宫之长。后又人楚,还曾西游入秦,议兵于赵。晚年罢官居兰陵,从事著述。后经人整理成《荀子》一书,共10卷,32篇。

荀子以儒家自居,推崇孔丘,但对孔子的学说思想是批判地吸收。他否定了天命思想,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所谓天就是一切自然界,天的运动不掺杂人的意志,而有其自身运动的规律。人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得到好的结果,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其政治思想主要是“隆礼”和“重法”。他认为“礼义者治之始也”,“法者,治之端”。“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荀子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对精神和形体关系作出了客观的回答。他认为人的精神现象乃是人的自然生理功能,即所谓“形具而神生”。对人性的认识上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生而好利,生而有耳目声色之欲。否定天赋道德观,强调后天教化作用。另外,荀子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也有很大发展和推进。

异端与正统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当秦汉建立一个大一统帝国后,统治者需要代表这一统治思想的学术舆论。董仲舒便成为君主宗法制的理论制造者。

同类推荐
  •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分别是:民歌、地方特色民族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
  • 明清床榻

    明清床榻

    本书图文并茂,不仅介绍了床榻造型的演变轨迹,还对明清床榻所承载的文化含量和历史信息进行了开创性的系统研究。
  •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以下几方面东西的收藏方法、价值等:玉器、铜器、古币、杂项、常识。
  • 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介绍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内容,并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了详实的了解。
  • 印章、玺印鉴赏及收藏

    印章、玺印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热门推荐
  • 王爷的极品萌妃

    王爷的极品萌妃

    她在同学的生日上跳小苹果,一脚把人家的天台踩了个窟窿醒来后,发现穿越到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国家而且还是一个面貌虽倾城却是个傻子的家里爹爹不疼,后娘不爱,连未婚夫太子殿下都是见了一脚踹她一步步设下陷阱,处理一个个碍她眼的人把她带到宫宴让她出丑?吟诗?她不会!不过李白杜甫老爷爷的诗她背的挺溜的!古筝?她不会!不过吉他钢琴现代歌还是有一手的!她从一个傻子慢慢变的万众瞩目却意外的惹上了一个麻烦,他追她躲后来,她找到了现代古代来回穿越的办法她有高科技!她有不动产!三皇子殿下,在追,老娘就炸了你王府
  • 最让孩子受益成长的故事

    最让孩子受益成长的故事

    其实在人生旅途中,支持你内心世界的,常常是一两句素朴、简单的话而已。而在人生成长的阶段,又难免会遇见一些迷茫、失落、困惑的时刻。孩子们需要课堂上老师的教导,需要家庭里父母的细心呵护,但更需要一本经典的好书做指导。这是一本伟大的成长故事书。所汇集的经典故事都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最高境界。
  • 灵武天星

    灵武天星

    本应是富甲一方的商家下任家主,可却被奸人所害,落得家败,在机缘巧合下踏入灵武的世界,从此遨游在这奇异的世界中。炼灵术,学灵武。报家仇,降魔妖,看少年如何在这风起云涌的世界中一步步成为一名旷世灵武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时尚王妃

    时尚王妃

    超模穿越?时尚达人在古代?如何能忍受下去!于是去寻短见吧,让我回去吧!可是那倒霉催的马儿,一脚踢她进了将军府,什么纳兰,多熟悉的姓氏?怎么跟她穿越前的名字一个样?莫非是她的前世?那么将就一下吧,玩个古代时尚女!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星河剑主

    星河剑主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州。大宇宙时代,少年自荒星崛起,一柄长剑斩落星河。ps:收藏,推荐,点击,评论,亲们,你们懂得!手残党,业余码字,敬请见谅,多谢支持!
  • 终极阳谋

    终极阳谋

    左右天下集团与陶瓷集团为了在金融危机中立足商界,展开了一场暗潮涌动的商场争夺战,并不断将周围的人也卷入了纷乱复杂的旋涡中,面对险象环生的重重纠缠,他们的权力、地位、生活及感情也随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生存之战依然在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地进行着。
  •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本书直击晚清官场的腐败和堕落,揭露整个晚清社会的溃败。晚清官场是中国封建社会腐败政治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充斥着太多的肮脏、卑鄙、龌龊与争斗。晚清官场也是一个政治智慧与政治糟粕泥沙俱下的地方。在晚清,凡是想做大事,或者做成大事,或者说官做得特别成功的人……他们是如何在这样非典型的政治生态中生存下来并攫取话语权的呢?《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从“谋官路径”、“做官秘诀”、“保官之道”三个方面详细地讲述了晚清政治运作、政治智慧和官场潜规则,也揭示了晚清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和教训,实为当下政治的殷鉴。"
  • THE TAO TEH KING

    THE TAO TEH K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阿德勒的智慧

    阿德勒的智慧

    阿尔费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学者,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和弗洛伊德、荣格一起被人们称作深蕴心理学的三大奠基人。
  • 一笑倾城:王的傲世宠妃

    一笑倾城:王的傲世宠妃

    顶尖特工洛淅零,掉下悬崖,离奇穿越,代替同名同姓还tm同样貌的洛家大小姐进入洛家,从此开始了奇葩的穿越之旅,得宝物、斗恶女、打神兽……短短数月从绝世废柴成为了傲世强者。洞房之夜扑倒美男,纤纤素手搭上美男玉肩:“如果有一天你要陪我下地狱,怕吗?”美男反扑,邪魅一笑:“怕?我不怕下地狱,我只怕地狱里面没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