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59800000006

第6章 通讯员应具备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1)

(第一节)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通讯员进行新闻写作的原则

1.“用事实说话”原则

“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作者的倾向性通过事实自然地显示出来,而不是特意将它指出来。

西方新闻界提倡所谓的“客观报道”,还在新闻分类上提出纯新闻、硬新闻等概念,以强调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对此,我们应有自己的分析。

首先,我们要指出,真正纯客观的新闻报道是没有的。新闻作者报道任何事实,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观点。即使在文字上没有明显的倾向性,在题材的选取和应用上也必定会有倾向性,不然,就无法解释他为什么选择某一事实而不选择另一事实,为什么对某一细节详细叙述而对另一细节却一笔带过或干脆不提。自以为纯客观报道,其实是一种不露声色影响读者的技巧。

其次,我们对这种技巧持肯定的态度。我们虽然并不认同那种“纯客观”的说法,但我们却坚定地恪守用事实说话的原则。

2.精选事实,以小见大原则

新闻写作者必须要有一对慧眼,能在纷纭的现实世界中精选出最有价值的事实。

有价值的事实未必就是大事,有时,一个小小的事实却能显示出整个社会的特点。人们说,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在新闻写作中,我们就是要努力地寻找能够映出太阳光辉的这一滴水。

3.正反并举,对比衬托原则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时,新闻作者只需将今昔、正反等不同的事实组织在一起,读者自己就会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4.集点成面,点面结合原则

这里所说的“点”,指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具体事实。“面”,则是指整体的面貌。“面”虽然是事实,但需要归纳概括,不像“点”那样具体客观。要想充分地体现“用事实说话”的原则,集“点”成“面”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5.目击实录,再现场景原则

在新闻叙事中,现场目击、亲身经历讲述、口述实录,最具现场感和逼真性,也最能体现“用事实说话”原则。这三种叙事方式的共同的特点是:

(1)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作者或被采访者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提供给读者的是不容置疑的第一手材料。

(2)事件在“现在进行时态”中展开。在这样的叙事中,读者能获得同步经历的真切感受。

(3)逼真的现场感,形象生动。

6.要言不繁,画龙点睛原则

新闻写作提倡“用事实说话”,并不是一味地排斥议论。相反,适当时候那种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的议论,能够使事实更清楚、更完整。在仅仅叙述事实不能准确传达意蕴,或者事实的内蕴过于隐蔽,不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提示容易引起误解的时候,适当的议论跟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并不矛盾。不过,在新闻中议论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1)议论必须是从新闻事实中自然而然引发出来的。不是离开事实的任意发挥,也不是在事实之外硬贴上一张理性的标签。

(2)议论必须是要言不繁、十分精练的。传说张僧繇画金陵安乐寺四白龙,点睛后即飞腾而去。新闻事实就是那龙,而其中的议论就是那点睛之笔。这个比喻说明,有了点睛之笔,文章才能活起来。同时也说明,点睛之笔,一点而已,文字上惜墨如金,十分简约。

7.适时引语,借口说话原则

有时,新闻的作者也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借别人的嘴说出来。如果自己出面评论新闻事实是主观的议论,但是将别人对事实的评论记述出来,就是一种客观报道了。在新闻叙事中,这也是一种可取的手法。需要注意的是,所引的别人的语言,必须是真实的、准确的,不得歪曲原话,不得断章取义。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由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1.坚持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如果新闻不能坚持真实性,新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1)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要准确无误;新闻反映的事实的环境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甚至动作都必须真实;新闻中引用的各种材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都必须准确;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都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2)注意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的辩证结合。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宏观也并非微观的简单放大。微观科学固然是客观科学的前提,但宏观科学更是微观科学的指导和保证。在很多情况下,单就某一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把它放到全局、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就失去了原来意义上的真实性。以点代面、用一个侧面否定另一个侧面、片面性、绝对化等都会造成新闻的“总体失实”。

(3)加强作风建设,消除“客里空”影响。“客里空”是苏联剧作家考涅楚克的剧作《前线》中一个惯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的前线通讯员的名字。后来成为通讯员浮夸作风的代名词。具体表现在:为了追求生动感人,“合理想象”(ReasonableImagination)增加许多不真实的细节;“合理预言”,加大提前量;夸大其词,胡编乱造;见风使舵,强扭角度。1947年,《晋绥日报》开展了长达4个月的“反‘客里空’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新闻界也曾多次以“客里空”为戒,端正作风。但“客里空”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4)提高通讯员素质,增强辨别能力。有时通讯员本意并不想造假,但由于素质上的欠缺,或粗枝大叶,或真假不辨也会造成失实。

2.坚持时新性

时新性是时间性与新鲜性的合称。新闻写作不但要讲究时间性,还要给人以新鲜感。

时间性是新闻的本质特征之一。通讯员采访必须雷厉风行,随时处于待机状态,争取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在写作上则要坚持新鲜性:内容新(角度新、主题新),形式新(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新闻的最前面,寻找“最近点”)。

所谓“最近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一点”,即新闻所报道的“何时”要素是指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一点而不是指整段过程;二是“最近”,即新闻所选择的那一点时间应该尽可能是距离报道事件最近的,是事件发展过程的末端而不是前端。

3.坚持思想性

思想性也可称为指导性,即媒介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行为,最终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坚持思想性并不是在新闻中贴上几句口号就能做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寓思想性于信息传播之中。受众首先是为了寻求信息才接触媒介,继而接受媒介所要传播的思想;思想性是蕴涵在事实之中的,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并不是外加的、主观的东西。

(2)思想性应与针对性结合。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3)思想性应与深刻性结合。有了思想性,但如果对问题研究不深不透,对问题的表述如“钝刀割肉”,毫无尖锐泼辣的锋芒,不能“言人之所不能言”,也会大大削弱思想性的分量。

4.坚持简明性

简明是一切题材的新闻作品的最显着的特征。简练也是最高级的写作技巧,对通讯员来说,更是语言文字方面的最基本的基本功。美国新闻学者巴克赫斯特说:“写新闻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写得过于复杂。”为此他提出了一个“KISS(Keepitsimpleandstupid)原则”,要求“以最平实的语言,在最短的空间说完”。具体地说,简明性包含两层意思:

(1)通俗明了。这是新闻作品写作上的一个主要特征和主要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排除“拦路虎”,消除生僻艰深的字句;控制句子长度,中国学者认为,中文句子平均每句以7~20字为宜。

(2)简洁凝练。这是比“短”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邓小平说:“可以不说的去掉,该说的就可以更突出。”

三、通讯员应把握哪些新闻写作方法

1.学会用典型事实说话

事实是新闻的实体,也是新闻的存在形式。没有事实的支持,就没有新闻报道。典型事实是通讯员表达观点要考虑的事情。在新闻报道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事实选择得好,它可能有以一当十的作用;如果选择的不准,哪怕列举出不少事实,通讯员想说的话或希望表达的观点仍然模糊不清。这种以一当十的新闻事实就是典型事实。

典型事实的特点有:

(1)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

(2)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场景具体地描述出来。

新闻中的人和事,一般都是有形可感、有物可托的,新闻工作者通过采录或摄录逼真的现场,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观众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然恰当,会加强可信和说服力。

“再现场景”在有关新闻写作的一些论述中的目的是:“让受众犹如身临其境地感受新闻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再现的写作方式虽然难度比较大,但它所增强的可感性显着,对读者说服的效果相应地显着。

第一人称再现法,是“再现场景”常用的一种手法,它有特殊的真实魅力,使读者在“请看事实”的过程中,接受与领会通讯员传达的信息、想说的话。

3.学会用背景材料说话

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灵活地使用背景材料,巧妙地表达通讯员的观点。

在新闻写作中,一般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1)善于联想。善于联想是一种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其他一件或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的方法,暗示与引导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得出结论。

(2)善于对比。通过背景材料进行对比或衬托。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讲的就是把两件事或更多的事实放在一起对比,横向对比、纵向对比都可以,这样有助于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

(3)让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新闻事件是复杂多样的,每个新闻事件经常可以找到多方面的相关背景。如何选用背景,选用什么样的背景材料,反映出通讯员观察、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与立场。报道同一件新闻事实,由于选择和运用了不同的背景材料,从阅读的效果分析,会对人们的判断产生不同的影响;从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分析,通讯员可以表现不同的倾向性的立场。

(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所谓直接引语是指通讯员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在报道中直接引用原话已成为现代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

直接引语用得好的报道,内容文趣盎然,生动真实,现场感强,且观点鲜明。

直接引语的作用表现在: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和概念化;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把用通讯员的嘴说话改为用被报道者的嘴说话”,显得更客观,也增加了说服力。

四、通讯员进行新闻写作时要注意的问题

1.敏于捕捉

通讯员要写出好的新闻稿件,就需要有敏于捕捉蕴藏在现实生活中的丰富而有意义的新闻题材的特长。通讯员就是要追新逐异,并且着力于标新立异,新闻要力避老生常谈的依样画葫芦,力避不能敏锐报道与评述生活的陈腔滥调。但对生活中的种种“新异”,一般人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

加之生活中闪现的新光异彩总是一掠而过,一瞬间便成陈迹。这就要求通讯员有敏锐地捕捉新异从而摄取新闻的能力。这种敏锐能力不是轻易就能具备的,需要通讯员有较高的思想理论修养,深入生活,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将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新的分析思考写进“新闻手记”。这样的工夫下得越深,捕捉新闻的敏锐感就越强。

2.勤于采访

通讯员的实践,主要是指采访的实践。

采访是一门专门的科学,采访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采访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

采访要顺利进行并获得理想的效果,就要拟写采访提要,找准采访对象,注意采访方式。

3.精于构思

有了从采访中获得的真实情况,要拟定出切乎要旨的新闻稿,还要精心构思。一篇新闻立什么主旨,选取什么材料表现主旨,材料的详略处理,先后安排等,都得一丝不苟地精心构思。这里的一个“精”字体现了写作主体的匠心独运。

4.疾于运笔

如果有了材料,又下过一番构思的工夫,就得疾于运笔,迅速成篇,交付发表,这样才不致贻误时机。

运笔要“疾”,不仅仅是从时间上要求快,还要快中求好。

运笔之疾的能力,是从艰苦笔耕中获得的,只有勤耕不辍,才能有敏捷的才思,才能“妙笔生花”。

五、为什么写作要研究读者心理

通过报纸接受新闻的读者们对新闻的兴趣、反映和评价,对搞新闻报道的通讯员写好新闻关系极大。

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只有表达人民的意见,反映人民的呼声,取得人民的信任,才符合上述的性质和宗旨,才有存在的意义。只有研究读者的心理,才能确保新闻存在的意义。有哪些读者的心理需要加以研究呢?

一是读者共同的、普遍的心理。人们常有一些共同的、普遍的心理规律或者心理特点。

二是时代不同,人们的心理也不同,情感、好恶、憧憬等,是有极大差异的。时代在前进,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也不断发生变化,发展着的社会就会给人们心理以新的影响。

三是要注意研究特殊的心理规律、特殊的心理状况。不同的职业、经历、科学文化水平和生活条件,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的人,都可以形成不同的心理状况。新闻报道有各种人,就应研究各类读者的特殊心理。

(第二节)新闻写作格式与稿件要求

一、通讯员提炼新闻主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新闻主题就是贯穿新闻的“红线”,可以将新闻事实、新闻素材串起来告诉读者这篇新闻传递什么信息、反映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新闻素材的取舍、文章的结构与布局等都会受到主题的限制,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新闻主题一般隐含在新闻事实的背后,提炼主题犹如沙里淘金,需从大量新闻素材中挖掘最有价值的新闻。通讯员不仅要深入采访、掌握实情,同时还必须认真思考,把握导向,巧选角度,筛选素材,精耕细作,这样才能准确地提炼新闻主题。提炼深化主题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追根溯源法

许多事物的本质往往必须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的分析。许多事件的发生皆有原因,需要弄清来龙去脉就要剖析背后的原因。所以许多新闻尤其是深度报道需要运用追根溯源法,需要追问几个为什么才能提炼出新闻主题。

如近年来楼市的变化较大,许多媒体深入分析了房价潮起潮落的原因。

这些关于楼市的深度报道一般都是采取追根求源法来提炼主题的。

2.归纳总结法

通讯员围绕一个问题、一件事,采访搜集到大量素材后需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在写作时需要对素材进行筛选取舍、总结归纳,从个别现象中总结出一般性、普遍性的结论。运用归纳概括法提炼主题,必须善于用数字说话、用典型说话概括提炼典型经验、重要意义。常见于新闻综述、典型报道、成就报道和分析性的深度报道等。

同类推荐
  • 在牛津和哈佛求学

    在牛津和哈佛求学

    近年来,与世界名校相关的书籍确实出了不少,但是本书与众不同的是作者从她在牛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亲身经历出发,结合高等教育的经典理论,向读者道出了高等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在阐述牛津和哈佛这类名校严谨的培训制度和优越的学术环境的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当今世界各地高等院校的通病和共同面临的困境。本书不仅能使读者切身感受到海外求学的细节和经历,而且还会引发他们对高教领域内诸多遭受忽略、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的思考。
  • 和谐社会论纲

    和谐社会论纲

    本书为学术性专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建设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亦成为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之一。如何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深化和谐社会理论,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提供可能的理论支撑,是我和我的学术朋友们近年来共同探讨的问题,这本《和谐社会论纲》就是我们思考的结晶。和谐社会理论理论内容博大精深,实践意义重大深远,我们的思考还是表层的、初步的,是谓"论纲"。如果它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能将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引向深入,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理论流派与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选读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理论流派与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本书在对国内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传媒行业发展状况、我国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国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发展对策,以及河南省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案例分析。
  •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在社会法治化的进程中,法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世人所瞩目。这种现象的发生源于法学教育自身的巨大价值的存在。本书以法学教育价值为研究视界,以高素质法律人的培养为线索,集中地探讨了法学教育传授、整合与创新法学知识,训练和提升法律技能,养成和改善法律思维方式,培育法律职业道德,培植法律信仰等方面的价值。
热门推荐
  • 屠空

    屠空

    道至极,一草一世界,一花一乾坤,抬手天地风云惊,一指湮灭四宇星,天若不仁,我定屠之!
  • 血魔神之神战

    血魔神之神战

    穿越后南风云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也是一段惊险刺激的旅程!同时也是游戏中的独行侠!
  • 卡耐基魅力女性金言

    卡耐基魅力女性金言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妻子桃乐丝·卡耐基既有普通妻子的温柔与体贴,也有她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卡耐基从她身上总结出不少他所欣赏的女性的特质,正如他分析成功人士所应该拥有的一些特质一样。他总结爱情婚姻得失、指导别人走向成功时,总是不忘告诫女性:永远保持女性魅力!
  • 舌尖上的心跳

    舌尖上的心跳

    食物的用途——女主:填饱肚子。男主:艺术。对对方的感觉——女主:变态。男主:太蠢。有没有可能和对方谈恋爱——女主:谁,谁想和变态在一起啊!男主:这么蠢,也就我能接受了。这就是个高冷男神PK掉女主的腹黑青梅竹马,带着女主称霸美食界的故事。
  • 十年之约之爱的邂逅

    十年之约之爱的邂逅

    这是一场注定的缘分...一个帅气的虎牙少年,一个犯二的萌少年,一个有浅梨涡的阳光少年,走进了她们原本平凡枯燥的生活,让她们懂得了爱的意义...五年后,他们再度重逢,“你还好吗?”少女们简单的问候,苦涩的笑容,揪起了三个少年的心...
  • 中二病要当救世主

    中二病要当救世主

    喊着为了“巨*乳与爱的正义”的骑士少女,喊着“赞美圣光与可口可乐”的神职人员,这是被某个恶趣味的中二病穿越者拯救了的世界,而成为救世主的他,将整个世界改造成了心目中的乐园。现在,这位穿越者先驱的后辈,为了替这个拯救世界拯救到最后一步,却英年早逝的前辈完成未达成的重任而来到了这个名为安特伊斯拉的异世界。朱霖:“拯救世界什么的我们先放到一边,但是能不能来个人告诉我,这一整个到处都充满了槽点的世界……到底是什么鬼啊!!!”……好吧,这就是一个被有重度中二病的穿越者前辈所坑的倒霉少年,一步步拯救世界的故事~
  • 杨桐:变形计——草样年华

    杨桐:变形计——草样年华

    想用真心告诉你没有华丽的文字没有矫揉造作的词义没有虚假没有特殊的用意只是简简单单的表达只是安静的诉说不想一定要让你看到什么了解什么我只不过安心的写写你不管你知不知道看没看见就算你不在这里但我们(梧桐)的心在这里永远支持你陪着你就够了
  • 咬核桃小人与老鼠女王

    咬核桃小人与老鼠女王

    故事发生在一个宁静的小城堡,美丽的公主和她的贴身侍卫间的童话故事。童话少不了巫婆,而一群老鼠也卷入了这场爱情战争之中。
  • 重构文学场

    重构文学场

    该书运用传播学、社会学、文化与文艺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结合当代文学情境和文化实践,探讨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文化内涵及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并对媒介变迁与文学转型、电子媒介时代文艺发展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独领风骚:毛泽东解读

    独领风骚:毛泽东解读

    本书分24章,将公开发表的毛泽东全部诗词,以年代为序,以历史变革为线,以情感历程为论述场景,将毛泽东激扬文字的青春,婉丽悲欢的爱情,运筹帷幄的决断,抑郁困顿的沉浮,坐地巡天的浪漫,风流人物的慷慨,乱云飞渡的从容一一展现出来。文字优美飘逸,笔触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