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59800000015

第15章 通讯的写作(2)

很多新闻实践证明,这种“主题先行”的办法,即在进入采访之前就考虑主题的思维过程,往往可以产生无主题意识时采写通讯所难以产生的效果。因为采访前对某一主题的大致设想,是作者依据长期对社会生活思考、观察的结果,是对其传播价值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结晶,这类主题一般针对性强,适应广大受众或解惑或警示或寻求服务的心理需要,具有一拨即明、一碰就炸的传播效果。

五、通讯的基本表达方法

通讯的文学性和评论性特征,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它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体现出来的。在这方面它和消息有很大的不同。通讯的表现手法是通讯写作中表现主题、刻画形象的手段。通讯的表现手法比消息更为丰富多彩,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对话乃至独白都可以使用。这些表现手法,在作品中或者交替使用,互相补充;或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有时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辅之;有时几种方法并用,相得益彰。这些方法如何使用、如何配合,都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定。

1.叙述

用事实说话,仍然是通讯写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用事实说话就是介绍和交代新闻事实,这种介绍和交代新闻事实的表现手法就是叙述。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详叙、略叙。在写作时如何叙述,都要在构思时统一筹划,合理解决,做到详略得当,线索清晰。

(1)顺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时间先后依次叙述。

顺叙的优点是线索清楚,不至造成混乱。但顺叙容易平铺直叙,没有波澜,甚至成为流水账。这就需要在选材和语言方面寻求动人之处。

(2)倒叙。倒叙就是先叙结果,然后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依次叙述。倒叙的手法是设置悬念的方法之一。采用倒叙法会使结构显得有起有伏,比较生动,但要注意前后呼应。

(3)插叙。插叙又叫追叙、补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索,插入与主题有关的背景或其他相关的材料,如一个情节、一个场面、一段谈话,等等。插叙可以使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呆板。

(4)详叙。详叙又叫细叙,就是详细叙述事物和人物观点。新闻写作中的详叙主要是指叙述事实时不仅让人知道事物的概况,也要告之读者事实的具体情节。详叙并不是面面俱到,也有选材的问题。在叙述时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5)略叙。略叙又叫概述,就是粗线条地概括的叙述。这里的概括不是抽象的概括,而是对事实的概括,是形象性的概括。

2.描写

描写就是刻画形象、展示画面。描写是使新闻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描写按表现风格可分为白描和细描,按描写的视角可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按描写的内容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等。

(1)白描。白描就是指文字质朴的简笔勾勒,不用烘托,不加修饰,很少用形容词。有时和具体化的叙述差不多,但它其实是一种形象的勾勒。

(2)细描。细描就是动用比喻、比拟、夸张、引用等多种修饰手法对人物或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

(3)直接描写。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讯员直接对人物和事物本身进行描写。白描多属直接描写,是通讯员对新闻事实发生现场或者新闻事物、新闻人物的一种观察描写。新闻的真实性要求多用直接白描,这样描绘出的形象才会实在、真切,可信度高。

(4)间接描写。间接描写又称侧面描写,就是通讯员不正面直接描绘对象,而是通过描写与对象有关的人或物来烘托对象。间接描写比较虚,形象不够确定,但往往能给人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读者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进行再创造。在通讯写作中间接描写也是存在的,一是因为通讯员不可能事事亲见,二是有些内容必须间接描写。

(5)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6)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一是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二是可以增加故事事实的真实性、可信性。对典型环境的逼真描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这就加强了事件的真实感,缩短了读者和主人公之间的距离,能唤起读者对主人公命运的关切;三是烘托主人公的心情;四是表现人物的身份或精神风貌。描写人物活动场所的陈设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职业、志向、情趣;五是借境说话。

(7)场面描写。场面描写主要是描绘新闻事件发展变化的状态。

3.议论

议论就是通讯员对所写人或事发表意见或评论,或者分析本质,或者指明意义,以帮助读者理解事件或人物,提高其认识。通讯中的议论有时独立成段,有时和叙述结为一体,夹叙夹议,有时和抒情揉合在一起,融情于理。

通讯中的议论要缘事而发,是对通讯所定事实其内蕴的阐发。这种阐发必须与事实贴切,不能议事分离,不能强扭角度乱贴标签,不能任意拔高。

此外,议论力求精辟。所谓精辟,一是要有深度,要揭示事物的本质,要能昭示人物和事件时代精神;二是要精练,要使用精粹、简练的语言,揭示事物的内在意义。

议论切忌空泛、冗长、离题。

4.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通讯员对通讯所写人和事的褒、贬、爱、憎之情。抒情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依附于事、依附于理、依附于景的抒情,也就是融情于叙述、议论和描写之中。

抒情,无论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无论是含蓄凝重还是奔放热烈,都要抒真情,只有真切自然才能打动人。

六、通讯的写作要求

通讯写作总的要求是:运用客观的叙述、感人的抒情、深刻的议论,选用典型的情节,以及描绘生动的形象来体现主题。即主要借用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围绕一个主题,完整、详尽、生动、客观地反映新近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貌、新问题等。

通讯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主题要明确

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2.材料要精当

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3.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

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洞乏味。

4.角度要新颖

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5.立场态度要鲜明

对于立场态度来说,大部分的新闻都会有体现,所以要注意。而且,不要过多地去议论抒情,不要左右群众的思想。

(第二节)通讯写作问答

一、消息与通讯的主要区别

通讯与消息都是新闻的主要文体,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要求具有严格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不同之处是:

1.标题不同

消息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具有直接明了、富于变化的特点;通讯则多具有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特点。一般而言,通讯采用一行标题,即主标题。需要时,通讯也可以加一副标题,即用破折号附加在主标题之后,用以解释或说明标题,把通讯做成两行标题。通讯少有使用引题,但不采用三行题的形式;但消息的标题则一行题、二行题、三行题都常用。消息不仅在引题方面区别于通讯,其副题也与通讯的副题不同,它直接说明内容,不采用破折号附加的形式。

2.开头形式不同

消息最明显的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即在导语之前有用异体字标出“××社×地×月×日电”或“本报讯”;通讯则没有这种形式,即使使用“电”,也是“电尾”式通讯稿件,在文末附加“××社×月×日电”,以示所用为通讯社的电传稿。

3.结构形式不同

消息程式性较强,形式简单;通讯结构较灵活,不拘于固定格式,创造性强。通讯和消息相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

4.详尽程度不同

消息是将事件的几个新闻要素报道出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等),使受众尽快了解到最重要的概括性信息,而通讯则往往在消息之后,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读者渴望知道的详尽信息加以整合,然后完整地报道出去。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形象、生动、富有情节,它以感性素材还以生活的原生状态,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从而满足读者知详情的需要。消息的语言简明概括,客观公正;通讯的语言详尽具体,富于情感。通常消息篇幅几十字、几百字,最多千字左右,而通讯则四五百字,长则上千上万字。

5.主题不同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的快速文体,讲求速报与时效,主题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有些消息,如简讯,无须提炼主题。通讯则不然,通讯必须提炼出主题,主题对通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作者要将在采访中收集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粗细庞杂的事实材料组织在一起,就必须有主题贯穿起来进行写作。

6.表现手法不同

消息风格朴实,通讯则富有文采。消息多用概括叙述,通讯可兼用多种手法。消息较少有议论、描写,极少有抒情,通讯常常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往往有更多的细节描写、艺术表现和作者的议论。通讯通常借助文学手法表现主题,通讯包括报告文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真实性。出于反映事实信息的需要,消息报道讲究客观报道,与此相应,消息写作主题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即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让“他”、“他们”以及被报道主人公的名称、身份运行在字里行间,极少让“我”出现在报道之中;通讯则不然,出于详尽深入需要,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长,“我”、“你”、“他”在描写、议论、叙述、抒情中各取所需。

7.叙事内容不同

消息中叙述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是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展开叙述和描写,生动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写得详尽细致。消息一般一则写一件事;通讯则常围绕一个主题写几个人、几件事。消息以写事为主;通讯则偏重写人,通过对人物的叙述和描写揭示人的思想境界,反映人的精神面貌。

8.时效性不同

在时效上,通讯不像消息那样严格。通讯发稿件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通讯员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因此,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

二、通讯标题的写作方法

消息的标题要直接揭示新闻事实,写法比较固定,形式有单标题、引题式双标题、正副式双标题、引题正题副题俱全的三标题等模式,只需套用其中一个模式即可。通讯的标题跟一般记叙文的标题比较接近,它可以直接揭示新闻事实,也可以曲笔达意。在写法上,通讯的标题可实可虚、可直可曲、可长可短、可庄可谐,没有规定,作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形式上,通讯一般只有一个标题,也可以用破折号引出一个副标题来,副标题大多是实述的写法,主要是交代报道的对象和新闻的来源。

1.直述新闻事实

这样的写法不事雕琢,符合“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的说法,写好了有“大巧若拙”的大家风范。

2.提出问题,引人思考

用一个问题做标题,如果这也是时常让读者感到困惑的社会现象,这就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索。

3.设置悬念

在标题中制造悬念,更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

4.比喻双关

在标题中适当运用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字更生动优美,形象更鲜活动人。

5.引用口语

直接引用新闻当事人的口语做标题,也是一种活泼新颖的写法。

6.相反相成

把矛盾状态和谐地组织在一起,叫做相反相成。标题的相反相成,可以增加思维的广度。

三、通讯开头的类型

通讯的开头也是多姿多彩、不拘一格的。记叙文的开头有直起式和侧起式两大类型。直起式包括开门见山直述其事其人,直接抒发感情或者直接发表见解,等等。侧起式是利用铺垫的方法,远远说起,娓娓道来,到适当的时候才进入正题,如先讲故事、传说,先引诗词、谚语、名人名言等。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基本类型。

1.开端进入情节

在一些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中,常常有开端就叙述事件的写法。处于开端位置的可以是整个事件的开端,也可以是事件的结局或某一个精彩段落。

这样写可以强化通讯的情节性,用生动的故事吸引读者。

2.起笔刻画人物

一开始就展开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在人物通讯中很常见。先让笔下的人物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印象,有利于下文的展开。

3.场景描写在先

人物、情节、环境是记叙文的基本内容。通讯当然也可以从环境着手切入,然后铺展开事件和人物。在风貌通讯和工作通讯中,在开头之处先作一番场面描写或风光描写的,不在少数。

4.先作抒情议论

入篇先作一番抒情或议论,给读者以情绪的感染或理性的启迪,为下文叙述的新闻事实定好一个基调。

5.落笔先用比兴

比是比喻,兴是由一物引出另一物。比兴是《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对后世的文学技巧影响很大。在通讯的开头使用比兴,可以大大强化作品的文学性。

6.引经据典开篇

引用典故、诗词、谚语、名人名言来做开头的通讯,有较强的文化意味。

四、通讯结尾的类型

通讯的结尾大致有三种基本类型:自然收束、卒章显志、补上一笔。

1.自然收束

这是一种客观化的结尾。新闻事实说完了,通讯就自然地结束了,严格地说,并没有一个专门的结尾,但仍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结尾方式,特点是干净利落。

2.卒章显志

在文章的最后揭示主题思想或写作目的,使整篇文章有一个思想的落脚点,这种写法在其他类型的文章中也是经常见到的,符合从物质到认识、从现象到思想的认知规律。

3.补上一笔

有意将一些新闻事实留到最后再作补充交代,当事实似乎已经说尽的时候补上一笔,可以使文章“清音有余”,韵味无穷。

五、如何获得通讯的写作素材

通讯写作素材的获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现场材料

很多来自通讯员的悉心观察和记录。是否及时地赶到事发现场,目睹新闻事件或等待新闻事件的发生,取决于现场观察能力,更取决于现场意识。

对于通讯员来说,对较重大突发性事件的现场采访,是可遇不可求的。

同类推荐
  •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蒙尘的亲情、变调的《摇篮曲》、背负不起的父志、发生在校园的另类盗窃、“网”里花落知多少、歧路玫瑰静悄悄地开性,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等。
  • 我们怎样读书

    我们怎样读书

    本书是范寿康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时主编的。早期的春晖中学,曾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儒,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民国最著名的中学——春晖中学编辑的课外读物是怎样的?令人好奇。几十位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躬身为中学生讲述读书与思考的门径。他们娓娓而谈,使读者在平和、风趣、谨严的谈话中找到读书的真趣味。
  •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出版以来,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同行专家与广大读者的好评,一些专业性著述甚至将它视为重要参考,征引观点与部分论述。这些都让作者颇受鼓舞,深感人性的温馨。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称:“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 罗山思踪(第一辑)

    罗山思踪(第一辑)

    本书以场记的形式记录温州大学近两年举办的学术沙龙内容。主题有:1.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性;2.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治理模式追寻;3.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温商的机遇与挑战;4.当代具象表现主义绘画漫谈;5.社会进步与体育发展;6.道德力与社会进步;7.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
  •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文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热门推荐
  • 异时空------重组

    异时空------重组

    一个其丑无比的中学生因失恋而自杀,结果被外星人救起,经过改造后又被稀里糊涂地传送到了一个剑与魔法的世界。一个有着万人迷英俊外表的武道大师就此诞生。
  • 甜甜的苦井水

    甜甜的苦井水

    本书选取的故事人物都是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小人物,所写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些小人物身上的故事。
  • 青春,有点痛

    青春,有点痛

    人人面前都有一根栏杆、不能奔跑,就坐上轮椅飞翔、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改变、生命的贝壳、感谢上帝,没有给老虎插上翅膀、你就是自己的奇迹、别放大你的苦难、勇气通往天堂、一个傻子能做什么、风不知道自己的样子等。
  • 许世友兵团征战记

    许世友兵团征战记

    从1921年7月23日共产党成立开始,两党就没有停止过或明或暗的斗争。在风云变幻的28年里,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得撼动国民党固若汤金的统治,带领人民夺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又是如何在战争中体现的,本文将向你一一道来。
  • 繁华城

    繁华城

    一座奢靡繁华的城、两个漂泊无依的女子。接踵而至的阴谋、陷阱、挑战。她们挣扎着,迎接着,痛苦着,迷惘着……读罢唏嘘间,繁华城已成一片废墟!
  • 总裁爱妻如宝

    总裁爱妻如宝

    绝境在面前,她只能选择放弃自尊。在他的眼中,这不过是个冲着金钱摇尾乞怜的女人。可是到最后却不知不觉得爱上了她。“她有脾气怎么了?我宠的!”男人一脸宠溺的说道。
  •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宜黎茶情

    宜黎茶情

    爱情不需要猜忌,只有互相信任的爱情才能稳固,才能幸福,以茶结缘的他们,该怎样表现自己的爱?杜洳黎和奇宜城是杜家、奇家两大茶世家的后代。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人自小与茶结缘,他们的爱情也和茶一样,带着点点苦涩,又回味悠长。
  • 逼恶成善:黑女配打脸史

    逼恶成善:黑女配打脸史

    博阳侯府的侯夫人肖伊人弄死了侧夫人和几个看不上眼的庶子后,继而被侧夫人的情人弄死了,然后悲剧的被流放到一个七品知县女儿的身体里,要死不死的,仇人相见了。场景:北王看了一眼‘娇弱’倚在软榻上的肖伊人,“替本王宽衣。”萧沐雪瞬间更加娇弱,“能为王爷宽衣是臣妾的荣幸,可臣妾昨儿偶感风寒,浑身无力,多有不便。”北王眼中快速闪过一抹笑意,纠正,“好好说话。”肖伊人瞬间坐直,一脸嫌弃,没好气的道,“你自己没长手啊?”北王一瞬间抱起肖伊人,大手不怀好意的将某人按在某个位置,暧昧的低语,“本王不但长手了,还能做更多的事,例如。。。。嗯??”
  • 纨绔将神

    纨绔将神

    一个前途无量的天才少将,只因奸人陷害导致家破人亡,最终起死回生附身到一个大纨绔身上,在脱离了数次险恶风暴之后,他惊奇的发现,自己附身的这个纨绔其实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他,从前是个纨绔,以后,他要开拓将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