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33000000023

第23章

《故乡不再行路难》

宗连坚

小时候读唐诗,读到李白的《蜀道难》:“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些诗句,就产生对“行路难”的一种畏惧心理。不过当时想,我这辈子也许不去四川,不走蜀道,管他蜀道难不难!但是,命运往往会同人开不大不小的玩笑。我从小惧怕“行路难”,却偏偏同定南这个“复岭重岗”、“山多田少”、“山路复杂”的山区偏县结下了不解之缘。定南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常常不得不来到这个山路崎岖的地方,亲历“行路难”之艰辛。我曾经亲自背着行李,爬越一个个山岭、一条条山岗;我坐的汽车陷在泥潭里,同司机一起抬汽车,浑身沾满泥污;我还曾住宿在小店里等候车票……一件件往事历历在目,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曹操征战时期,翻越太行山之后,写下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哀叹旅途的艰辛。我在定南经历的“行路难”,也是“去日苦多”啊。但是现在好了。到赣南有了铁路,有了飞机,有了高速公路;在定南到每个自然村都有了水泥公路。定南已经摘掉了“行路难”的帽子。我这次跟随万绍芬、王巨才等十几位名家,参加“中国名家看定南”的采风活动。从北京到定南,仅仅用了4个小时。那轻松,那惬意,犹如坠入梦境。同过去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从“回乡探亲行路难”到“京城定南半日还”。定南的交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孙悟空赋予我们的神力吗?不是。这是定南人民经过多年的努力的结果,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产生的伟力。我这次到定南之后,看到一个发展交通方面的材料。材料说:“解放初期,定南县公路通车里程只有5公里,而且全是砂砾公路。改革开放30年来,定南县交通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期。公路通,百业兴,快速发展的公路交通给定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1980年定南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20元,到2007年底,定南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8元,是1980年的13倍。到了‘十五’末,定南县的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729公里,等级公路达227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仅2003年至2006年4年间,定南县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就达到4170万元,相当于前10年的总和。仅2007年一年时间里,定南县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就达到1686万元,完成公路建设79公里,通村率达77%,使广大人民群众彻底告别了泥泞路,走上了水泥路。”读后令人振奋。

我相信这个材料是真实的。在这里我想以三次回定南的经历,来观照定南交通事业发展变化的状况,来作一个历史见证。

第一次:挑着行李爬山岗

我第一次到定南是在1965年。那时,我大学毕业不久,怀着一种天真烂漫的情怀,想到老缪的家乡看一看,体验一下出生在城里的人所未体验过的乡村生活。

出发前,老缪已经给我打了“预防针”,说他家乡交通很不方便,会遇到“行路难”的问题。并同我讲过他小时候许多故事。

他说,他们家乡很多山,没有公路,山路崎岖。小时候去读书,要走许多山路。

他说,他十四岁时才第一次看见汽车。那时读初中,县里来了一辆汽车,听到汽车声后,全班同学课都不听了,一起冲到车站去看汽车。

他说,他在离家乡110里地的龙南县读高中。那时没有班车,后来有了也没有钱买车票,只能走路。一个月回家一次。有一次,从家回学校,他独自一人,早上四点多钟天蒙蒙亮就离开宾光村往龙南走,走到下午两点多,在龙南大稳乡的一个小店里,用5分钱吃了一顿中饭,继续走,到傍晚才走到龙南中学,脚都磨了许多泡。

他说,他在武汉大学上学时,因道路艰难,又没有路费,四年没有回过家。大学毕业工作了,有路费了,很想回家去看看父母。但还是被“行路难”所困扰。那时,从武汉回定南要走四五天。由武昌坐火车到韶关,在韶关要等一两天,甚至三四天才能买到回龙南的班车票,再从龙南等便车或走路才能回到定南。他们县几个在外地上学或工作的同学,回家探亲时,往往因在韶关等车,相遇一起,踯躅街头。有一次回家,他在韶关等车票,无意中在街上碰到几位老同学。其中一位姓谢的同学,因在韶关等车,客栈着火,棉衣被烧掉,冻得嗦嗦发抖;另一个姓温的同学,因带了一个小收音机,夜里插着耳机听广播(那时很少人有这种小收音机),被服务员报案,误认为是“美蒋派遣特务”,被公安局关了一夜。老同学在街头相遇,讲起这些“哭笑不得”的遭遇,真感到无奈,这都是行路难“惹的祸”。“行路难”的那种无奈无助,成为老缪一块难于治愈的“心病”。直到后来,他能够坐飞机出行时,还做在韶关买不到车票的梦,常常被恶梦惊醒。

尽管老缪给我讲过家乡“行路难”的许多故事,我还是很想到定南看看。那是1965年的夏天,那时没有京九铁路,更没有赣粤高速公路。从广州到定南,先坐长途汽车到和平,然后再转车到定南。我们从广州到和平坐的是一辆破旧的尖头汽车,每小时只能开行二三十公里。从广州出发,经增城、博罗、河源、龙川,到和平。一路虽然颠簸不堪,但那时年轻,经得住。汽车像个苦役,在哀号中于傍晚到达了和平县城。和平到定南只有几十公里路,但“省际”之间没有汽车。我们只好在和平住下。后来打听到,和平每天有一班车到下车乡,那里离定南最近。我们就买了第二天一早到下车乡的汽车票。到下车乡后,没有汽车到定南了,只好走路。我们背着行李,爬山越岭往定南天花乡那边走。要经过横山下、垇头等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越过粤赣省界,到了江西地面。走着走着,我们开始感到有点口渴了,正想找条小溪喝点水。这时,前面来了几个挑担子的人与我们擦肩而过。走了十几米,挑担人中的一位回头向我们张望,我们也下意识地回头看他。彼此目光注视良久,老缪才看清那个挑着箩筐的青年是他的三弟缪日朗。那时他已经十七八岁了,多年不见,眉目还如小时候一般。这样,兄弟相认,日朗不去下车乡赴圩了,而是帮我们挑行李回乡。日朗带着我们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越过一条沟又一条沟。有时走在只用两根杉木拼成的“桥”上,真有点颤颤危危的。那时正是夏天,太阳晒得身上滚热,衣服湿了一遍又一遍。我们从上午10点多一直走到下午3点多才到家。真是“故乡路漫漫”啊!如“去日苦多”的记忆,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

第二次:书记汽车陷泥坑

我第二次回定南,是1982年夏天。那时已经是改革开放的年代。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老缪应广东省委宣传部邀请,到深圳、珠海采访。他又多年没回家乡了,想同我一起回家看看。我请了假,带着两个孩子赶到广州。由于定南县领导对我们的厚爱,决定派一辆车到广州接我们。那时定南没有什么好车,县委书记和县长乘坐的是帆蓬吉普,车况不好。唯一能派出去接送客人的,就是一辆从日本进口的“农用车”或叫“工具车”了。这是人货两用车。前面连司机六座,可以坐客人,后面是车斗可以装货。虽然是“农用车”,但我们仍然感到无上荣幸,很感谢定南人民对我们的关爱。不用再多方周折买车票,在中途等车转车。以车代步,毕竟好多了。

但是,有了汽车不等于行路再不难了。改革开放使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了很大发展。但粤北的“起飞”仍然艰难。我们从广州沿东江北上回定南。广州到增城的道路都还好。但一到博罗,情况就变得很糟糕了。特别是博罗到河源这一段路。从行政区划来说,河源与博罗不属同一专区,中间的道路就成为“三不管”的地带了。离开博罗,进入一条沙石路。虽说是“县际”公路,路道破败不堪,走上几十米甚至十几米就是一个“坑”连一个“坑”,汽车经常“三级跳”,坐在里面的人被颠簸得腰骨都快散架了。天气干燥,一路上灰尘滚滚,汽车过后,一条黄龙卷地而起,拖着长长的尾巴。沿途就是东江,我们看着缓缓的东江流水,心里想,如果能像几十年前上辈人那样,坐上小火轮溯江而上,就是坐几天几夜,也不愿再走这颠簸的路了。

粤北的公路那么糟,定南的公路如何呢?那时,定南有了县际公路。虽然还是砂石路,但修得还平坦,有了“养路队”经常修理公路,县与县之间的交通好多了。但到了乡村就不行了。我们家在天花乡宾光村,从天花到宾光村有10里路,全是山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知道了“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几个村的人靠“化缘”集资修了条可以通拖拉机的土公路,久晴不雨之时,还可以通通小汽车。当年,我们带着两个女儿回家,她们出生在北京,没有走过山路,很想尝尝爬山越岭的滋味。那时我们还年轻,走走山路,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也算是一次郊游。我们各人都背着行李,边走边说。小女儿那时11岁。坚持要自己背行李。我们拿了一个小包叫她背着走。她一个人走在前面,觉得很新鲜,时不时指指这个,指指那个,问这是什么果,那是什么花。走着走着,在一个转弯处突然惊叫着往回跑:“妈妈,前面有条鬼!”我跑上前去一看,原来迎面跑来一条狗,她一急把狗说成“鬼”了。因为是夏天,山路的陡坡,一个接着一个,又背着行李,不久,大家就走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回到阔别多年的宾光村老家。

我们在家乡宾光村住了一个星期,该返县城了。县里看到我们有小孩,要派车接。黄南雄书记“礼贤下士”亲自驱车来宾光村接我们。吃过午饭,不料下起了大雨,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泥泞小道。开车的师傅格外小心,一步一步往前挪。但还是出了问题。这里有一段路原来是水田填起来的沼泽地(定南话叫“嘭佛田”),下雨时,路面变软,汽车经过就陷进去,轮子打滑出不来。我们只好全体出动,下车推,但因为陷得太深,车轮打滚,还是推不出来。后来,当地村民见县委书记亲自下来推车,大家帮忙找了一些木头和稻草垫上,才算把车子开上了路。这次“书记车子陷泥潭”的事,给我印象特深,至今我还记得黄南雄书记推车时身上沾满泥浆的情景。后来同黄书记见面谈起这事,大家都哈哈大笑。黄书记说:“今非昔比了。”这是难忘的记忆。又使我想起“行路难”。

第三次:京城千里半日还

时光过得真快,又是多年没有回故乡了。住在北京经常都听到有关“地球村”的议论。孩子们有时出国,头天还在西半球,第二天就回到东半球我们的家。真感到“地球小了”。家乡交通情况如何呢?多年没回家乡了。今年,老缪要我和他一起回家乡过春节。一提起春节回家,我总有点“心有余悸”。春运的人流,买票的艰难,车上的拥挤,我都深有体会。老缪说:“家乡大不相同了。从北京到赣州除了有京九铁路一天到达,还天天有飞机,赣州到定南有高速公路,从北京到定南,四个小时就搞定。”果然如此。今年春节,我们从北京南苑机场飞赣州,用了两个小时,从赣州到定南也用了两个小时。我听老缪讲,他五十年代到赣州去考大学(那时要全专区集中考试)时,坐了整整一天的汽车。那时汽车不烧油,而是烧木炭。定南到赣州公路没有隧道,要爬十几座大山。汽车呜呜呜喘着大气,不时要停下来加水,加炭。早上出发,到赣州已是傍晚了。后来公路好了,也要跑六七个小时。最近几年修了赣定高速公路以后,交通有了根本性改善。我们亲自体验了赣定高速公路给我们带来的便捷。

最令我感动的是:定南乡村公路有了根本性的改善。我们这次到定南采风,除了定南城的交通便捷,令人欣喜,乡村的道路也变成坦途。以前回宾光村,就担心下雨。一下雨,道路泥泞,人没法走,车也走不了。现在有了水泥公路,什么时候都可以回去了。过岭北,也不用爬神仙岭了,而是穿过胜仙洞,一下就到了车步的方屋排;到鹅公、镇田,不再经过月光渡口和穆湖村,而是从天花、龙塘直插鹅公、镇田、柱石;到老城、莲塘也很快捷。沿途都是水泥路。现在定南村村都通水泥路。甚至过去几乎与外界隔绝、被称为“世外桃源”的白驹村,也通了水泥路,车子开到村里不沾泥。不用说比解放前,就是与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相比,定南的道路变化也有了“天壤之别”。

道路通,百业兴。我们这次参加定南采风活动,不仅亲自体验了定南交通的变化,也看到了由于交通发展给定南经济带来的变化。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给定南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定南提供的材料显示:截至2007年底,定南县的GDP达到96亿元,增长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亿元,增长20%;出口创汇增长95%,达到488万美元,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达到1234美元。财政收入完成62亿元,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增长62%,增幅列全市18个县(市、区)第一名。开放型经济对GDP的贡献不断提高,开放型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这里面有着交通部门的功劳。

同类推荐
  •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是宁夏第一本文化发展的研究报告。以加快宁夏文化发展为研究主题,通过理论与实际、宏观与微观、战略与策略的结合,对五年来宁夏的文化建设作一总结、分析和概括;对任重道远的文化体制改革,以专家的视角,对实践进行理性的思考,对探索进行理论的指导;对今后我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探索,积极提出思路、途径、对策和建议。
  • 援疆干部看哈密

    援疆干部看哈密

    如同候鸟,如同大雁,在共和国的版图上,以哈密为原点,一批批广东、河南援疆干部从南方,从中原,落脚在东天山脚下。从1998年开始,十五年间,换了无数的队员,但以哈密为终点的雁行,从未中断;以哈密发展为己任的援疆工作,接力向前。人过留名。如今的哈密大地,随处可见援疆的丰碑;哈密的各族群众,正在品尝着援疆事业结出的硕果。雁过留声。结集在这本散文集中的文章,是援疆干部在援疆事业之余,写下的喜怒哀乐,唱出的游子心声。援疆干部的散文,或高亢,或婉转;或热情澎湃,或哲思缜密,所倾诉的对象只有一个——哈密!
  • 天下第一村

    天下第一村

    当我每每看到场凌城南那高大的炎帝雕像时,不尽会想起宝鸡常羊山来,因为,那里是炎帝长眠的地方,那里的清姜流域,有着炎帝生息并倡导稼樯的记忆,所以,我对常羊山的向往也就随之产生。
  • 姓名的故事

    姓名的故事

    本书道出姓名背后的故事,为学文史的青年朋友提快一点文化知识,为学科学技术者提供一点“谈助”资料。初民社会时,任何人一生下来,就有一姓一名,表示她或他属于某一氏族的成员,因此每一个氏族成员都能背诵自己祖先的名字和世系、谱牒,可以背诵四五十代以上至七十余代。姓从女生,最初人类父家长为首的宗族成员,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子及其妻妾、奴婢等人,这父家长及其族人不常称姓而称为氏,就是说,姓是氏族的分支,氏是宗族的称号。
  •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在中世纪,很多作家都认为,在埃及粮食充裕时期,金字塔是用来储藏粮食的大仓库。近几年来,金字塔被人描述为与日晷仪和日历、天文观测台、测量工具甚至是与神秘的外星生命相联系的东西,把金字塔当做天外宇宙飞船的降落点。
热门推荐
  • 箴年录之纪世浮生

    箴年录之纪世浮生

    他唤我璃欢,即离之,何来欢。他唤我箴年,念洪荒,乱旧年。相伴百年,竟是等我灰飞烟灭。轮回千载,竟是等我为祸世间。那好,屠城,封神,诛仙。"魔女,你祸乱六界,一因换一果,终会得报应的。""呵,五百年前,你散我魂,拆我骨,在这诛仙台上,无须多想我的终果,因为现在,就是你的报应。"我洪荒箴年所受的苦,定要你们一一偿还。
  • 在繁华中沉没·清帝国

    在繁华中沉没·清帝国

    中华帝国的脚步沉重而拖沓,而且,陷入了一个怪圈:从王朝初建的清明,到末期的腐朽,随后被不堪重压的农民起义推翻,而新的王朝又重复这样的轮回。我们的帝国,犹如意气风发的少年,在这样的轮回中逐日变为垂垂老者,巨大的身躯轰然倾倒于烟尘之中。在帝国的历史中,我们看到惊人的相似:制度的承袭、人物的脸谱化……每个中国人,在借此套丛书回望来时路之时,都将为我们的历史而欢呼、惊讶、愤怒,甚至于椎心泣血。本书内容包括:孝庄、选储风波、皇帝和权臣、科场黑幕、民族怀柔之策、满族的婚姻习俗、郑成功、“康乾盛世”、两种文明的碰撞、洋务运动、袁世凯等。
  • 心灵鸡汤精粹版1

    心灵鸡汤精粹版1

    一个人可能时时刻刻都会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善待自己的人懂得自己的责任,并付诸行动。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 恋你没商量:冰山校草独家爱

    恋你没商量:冰山校草独家爱

    人前,她是活泼可爱的蓝家宝贝,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他是冷酷少爷,除了好友,他不曾对其他人交心,更不曾笑过。一次相遇,一次邂逅,一次转身,他的心不知何时为她而疼……【他说“你很爱笑”她轻勾唇角,点头他说“很丑”她挑眉困惑,他说“不想笑就不要笑,丑”她笑,“我会一直笑”他说“我的肩膀可以借你靠,有我你不是一个人”她仰头不语,心中满是感动。他说:单曲循环,其实听的是自己的心情,那么,你现在是什么心情?他说:不要抓住回忆不放,断了线的风筝只能让它飞,放过它,更是放过自己他说:你总以为是感情伤害了你,其实伤到你的人,永远是自己她说:不同的人,即使站在同一个地方,透过各自的人生,看到的风景也有所不同。】
  • 数理化通俗演义

    数理化通俗演义

    作者尝试藉文学之力,引起大家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推演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回回精彩,篇篇动人。是青少年极好的科学史入门书。 这是一本从兴趣入手的软教材和知识拓展教材,作者以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旁征博引的叙述,章回小说的体裁。为枯燥的数理化知识包上了“一层薄薄的糖衣”。帮助学生建立对数理化学习的兴趣,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难得的科普读物。
  • 萌系战斗者

    萌系战斗者

    你nb怎么了,你是龙王怎么了,二次元人物随我战斗,黑兔上场管理权限,炮姐走过雷住万人。你是黑店,我的黑雪姬会怕你!论起黑化小心料理。
  • 刀下留人

    刀下留人

    本书是讲述医院内的权力倾轧,电视台里的尔虞我诈,人与人的争锋斗智、恩怨情仇,随着作品的层层推理一一现在读者眼前。作为整形医院的业务副院长,高长河每天都有这样一些推脱不掉的大大小小的手术仪式。而这些手术大部分是普通医生都能够独立完成的。它之所以称其为仪式,就是因为碍于面子,他不得不出现于某个手术台前,有时只是切第一刀。
  • 天想幻境

    天想幻境

    一块意外得到的玉佩使得林潇见到了一个自称是梦魔的少女,并在她的引导下进入了自己的梦境,天想世界。在这个集魔法,奇幻,神话于一体的神秘世界中,作为梦境之主的林潇将如何自处?“史上第一大魔王降临,我可不会让出主人公的位置,以及这个世界的主导权!”——林潇
  • 价值千万的爱情

    价值千万的爱情

    他是国华集团的年轻总裁,是超级豪门叶家的第三代继承人。她是留学归来的谜样女子,是国华集团新进的人力资源部新星,成长于单亲家庭,而她,还是个商业间谍。他原以为自己找到了心中的真爱,最后却发现自己的爱情遭到了玩弄,所爱之人竟是利用自己感情的商业间谍。她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与她之间有道不可跨越的鸿沟,却还是坠入了他所编织的情网,遗失了自己的心。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命运让恩爱的情侣成为对立的敌人。他与她,还可以转弯吗?
  • 郎行

    郎行

    一次旅行,结识一个人;一次危机,看透一个人;一个意外(又见意外),变成红毛怪物!旅行是巧合还是人为安排?一个稚嫩的少年,如何从层层迷雾中,寻找自己的身世!又怎么样决定以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