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2400000011

第11章 进退(2)

张飞还算是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但是又酒后无德和不爱兵卒,从而引来祸患。他尊重并拥戴有声望地位的人,是非分明、疾恶如仇,但却不在意暴而无恩的害处。最后不能寿终正寝,莫名其妙地死于非命,确是大智之余的不智。

当花团锦簇的时候,很少有人去考虑退路,因为他们所要谋划的大都是将来的更加花团锦簇。可事情有时并非如此,总是有出人意料的情况突然袭来,打乱美好计划,遂“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样的遗憾也总是在教育旁观者,认清进退的发展态势和逻辑的关联,从当局者身上汲取必要的教训。张飞正是这样的当局者,这个曾经在长坂桥边喝退曹兵百万的莽将军年轻时和刘备、关羽桃园结义,常常圆睁双眼且手执丈八蛇矛,当时是很少有人敢和“燕人张翼德”一拼死活的。

张飞还算是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比如说义释老将严颜,就很能展示出这位莽将的可爱之处。他非常严厉地斥责道:“我们大军已到,你为什么竟然敢反抗?”严颜对此慷慨陈词:“你们无理侵夺了我们的州郡,我们益州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面对这种大勇。张飞先是大怒,还要砍下严颜的头来,而严颜仍然面不改色:

“砍头就砍头呗,你发什么怒呢?”张飞继而言语平和了,不仅释放了这位老将,还恭敬他做宾客,没有足够的胆识度量,无法完成此举。

跟着刘备打败吕布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后又随刘备投奔刘表。刘备平定江南地区后,张飞成为宜都太守和征虏将军,被封为新亭侯。此后率兵征战屡战屡胜,得赐黄金五百斤、白银千斤、铜钱五千万、蜀锦千匹,就任巴西太守。这位将军真太勇敢了,当张邰与他的部队相持50多天后,张飞率一万多精兵另路出击,由于处于有利战斗的狭窄山路中,打败了难以前后互援的张邰。刘备做了汉中王之后,张飞被任命为右将军,后被封西乡侯。

但张飞也有很多问题,最重要的在于酒后无德和不爱兵卒。刘备曾统马步兵3万去南阳讨伐袁术,留张飞守徐州,张飞当夜便要大家“尽此一醉”。当逼曹豹饮酒时,忌酒的曹豹勉强喝尽,张飞见状逼其狂饮,曹豹哀求说自己忌酒,张飞听后大怒,当众责打曹豹50鞭,实在欺人太甚。曹豹当夜引来自己的女婿吕布,夺取了徐州,结果张飞只身逃跑,将两个嫂嫂丢给敌人,事后要拔剑自刎,也已经于事无补了。刘备对此看得很清楚,曾经多次告诫他:“朕素知卿酒后暴怒,恣意鞭挞健儿……此取祸之道也。今后务宜宽容,不可如前。”张飞表面上答应改正错误,但事实上并不以为然。他尊重并拥戴有声望地位的人,讲究义气的他是非分明、疾恶如仇,但不知道或者不在意暴而无恩的害处。

在讨伐黄巾军的时候,他得知卢植因为没有给黄门贿赂而被诬告,执意要斩杀护送槛车的兵卒,好在刘备及时地拦阻,才没有招致麻烦。当他们救回董卓之后,见对方“甚轻之,不为礼”,他又大怒,要提刀入帐杀董卓。当得知督邮要陷害刘备之时,他“睁圆环眼,咬碎钢牙”,将督邮绑在马桩之上,“一连打折柳条数十只”,此举招致大祸,害得他的两个哥哥和他一起弃官逃跑。当听说赵子龙投降时,他一口咬定人家贪图富贵,并且要“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当关羽被东吴杀害后,他“旦夕号泣,血湿衣襟”,而且“以酒浇愁愁更愁”.无端地拿兵士发脾气,很多人甚至让他活活地打死。他赶到成都面见刘备,抱怨地诉说道:“陛下今日为君,难道忘记了桃园结义,二兄之仇,如何不报?”“臣舍此躯与二兄报仇!若不能报时,臣宁死不见陛下也!”如果情况真是如此就将刘备推到没有退路的境地,刘备见状只好说:“朕与卿同往共伐东吴,以雪此恨。”此举将赵云、诸葛亮等人的苦谏化作云烟,蜀国的军事计划发生了重大问题。

“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张飞要部将范强、张达在3日内制办白旗白甲,次日两人请求将军宽限时日,张飞以“违我将令”为由,将他们绑在树上暴打,又说“来日俱要完备”,否则“杀汝二人示众”,对方除了垂死挣扎,已经没有退路。他们私下商定,与其“等他杀我们,不如我们杀他”,铤而走险的他们在当夜初更潜人张飞帐中,见其大醉如泥,随即用短刀刺入即将出兵江州的张飞的腹中,带着张飞的人头,走上了投奔东吴之路。张飞死时仅仅55岁,这个结局是他长此以往遭到很多人的怨恨的必然。殊不知,“血气之怒不可有,义理之怒不可无”,张飞之怒更多的是不虑退路的“血气之怒”,“做事轻易”的他没有料到的是,看似胆怯的人也可能做出极有杀伤力的事。大丈夫没有战死疆场,已经值得遗憾,谁知张飞连寿终正寝都不能,莫名其妙地死于非命,确实也是大智之余的不智了。

缘何九死南荒而不恨

刚直的苏东坡很倒霉,因为他遇到了成气候的对手群,疲于奔命的他过的是经受折磨的日子。他的政治态度很温和,看似温和实则很尴尬,更何况,还有嫉妒始终追随着。染上对手发射的病毒,不得不“心似已灰之木”,结局是非常悲凉的。

刚直的苏东坡很倒霉,因为他遇到了成气候的小人,由这伙败类左右的朝廷将他谪放岭南。当年岭南是蛮荒之地,流放到那里的人十有八九难以活命,惟有寒号鸟的啼鸣伴他度过无望的岁月。但是他的不老的活力透射了生命的奇迹,遇到庾岭上称“天佑善人”的老翁,还洒脱地题诗于壁间。此举很让左右朝廷的小人不快乐,苏东坡因此又开始“量移廉州”,“改舒州团练副史”,“徙永州”, “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疲于奔命的他过的是不断经受折磨的日子。

“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的苏东坡的人格力量令人叹服:“其为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这也就难怪他常常“为小人忌恶挤排,领受颠沛流离之苦”了,感到愤怒的他在诗中说了两句很能够让小人抓住把柄的话:“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人家问得也非常得体:“陛下龙飞在天而不敬,乃反欲求蛰龙乎?”这样就把他定罪。被贬到惠州的苏东坡又诗日:“白发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苏东坡一生宦游南北.作品流传非常广,乃至当时有“士大夫不能诵坡诗者自觉气索”的说法,求东坡诗成为当时的士大夫阶层的风雅。明代周臣绘制的《人物故事图册·东坡题扇》就反映了这情景。

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原来还算他挚友的一个人这时已成为小人集团的首领,这个逐渐开始卖友求荣的文人冷笑道:“苏子尚尔快活耶?”苏东坡便又到了儋州,刚直的他如果“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

但苏东坡就是苏东坡,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那是绝对不会改变的。“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苏东坡的政治态度比较温和,王安石的改革派觉得他是保守派,司马光的保守派又觉得他激进,这个角色是很尴尬的,更何况,还有嫉妒始终追随着。苏东坡的文采在当时很有轰动效应,“流俗翕然,争相传诵”,“宣传中外,孰不叹惊?”据说当时的日本、朝鲜等国还派人常驻开封,高价收购苏东坡的出版作品,“东坡之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士大夫不能诵苏诗,便自觉气索”,“禁愈严而传愈多”,“传于人者甚重”。他“所经过之地,溪翁野叟,亦以为光华”。文人大都相轻,诗文也不俗的王安石没有太多绅士的雅量,遂指使部属将不得不叹之为“真奇才”的苏东坡打人大牢,并折腾得死去活来。

像欧阳修那样坦率的人不多,“取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一头地也!”以折磨他人为能事的小人没有这般洒脱,他们不把苏东坡折磨得“衰并枯槁,百念已忘”,直至接近死神的影子是不肯罢休的。65岁的苏东坡确实感到迷茫了:“荒凉海南北,佛舍如鸡栖。忽行榕林中,跨空飞拱檩。当门洌碧惊,洗我两脚泥。高堂磨新砖,洞户分角圭。倒床便甘寝,鼻息如鸿霓。童仆不肯去,我为半日稽。晨登一叶舟,醉尤十里溪。醒来知何处,归路老更迷。”这时的他不再有当年的生命活力:“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他已经不能从人们对他的诗词文章的赞美中找到不能遏制的成就感,他大概真老了,难以维持张狂的力量。

这时的他应该为43岁那年写的诗感到悲凉,那时的他还不停地挑战权贵,不在意跌宕起伏的未卜命运。“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堪笑睢阳老从事,为余投檄向江西。”但是他很不幸,染上小人发射的病毒,不得不“心似已灰之木,身若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面对这简短的挫折,曾经“出门马旋风吹眠,走马连篇鹊噪人”的他已经累得没有什么精神头儿了。

他的乐观、豁达、坚强已成过眼云烟,“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尽管已不再“兹游奇绝”,但是他的“不恨”不改,他在死前给维琳方丈的信中说:“岭南万里不能死,而归宿田野,遂有不起之忧,岂非命也夫!然生死亦强故尔,无足道者。”即使到了这个时候,人们对他的爱慕仍不减,并且隆重地夹道欢迎。“东坡白海外归毗陵,病暑,著小冠,披半臂,坐船中,夹运河岸,千万人随观之,东坡顾座客日:‘莫看杀轼否?…这位东坡居士啊,你为什么不恨呢?

我们从他的“遗言”诗中似乎能够读出些许答案:“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北归为儿子,破戒堪一笑。披云见天眼,回首失海潦。蛮唱与黎歌,余音犹杳杳。大儿牧众稚,四岁受孤峤。次子病学医,三折乃粗晓。小儿耕且养,得暇为书绕。我亦困诗酒,去道愈茫渺。纷纷何时定,所至皆可老。莫为柳仪草,诗书教氓獠。亦莫事登陟,溪山有何好?安居与我游,闭户净洒扫。”

社稷山河都为谁所误

他曾经是退过的,却实在退的不是地方,遂有无路可退的机会。“社稷山河都为大臣所误”,这就是他的认识,昏庸奢侈的欲望忘得一干二净。脆弱的文明面对野蛮的征伐,似乎总是滑稽无奈的,文明的弱者在文明未成为力量前无法强大。

“徽钦辱”是宋朝的专利,这个专利是他们直接发明的,却是通过他人赐予的方式实现的。于是人们说金人残暴,寥寥数语就掩盖了宋朝的无能。这里要说的是宋朝的两代皇帝被掳走了,跟他们一起被掳的还有13岁以下的被验明正身的处女,至于说珍贵艺术品更是不计其数,这段神州陆沉的惨状让人不忍卒读。徽宗皇帝已无路可退,他曾经是退过的,把国家交给了难以担当重任的年轻儿子,这实在退的不是地方,所以就有了无路可退的机会,有了毫无诗意的北上。

这个皇帝非常有意思,据《汤厚化鉴》记载:“徽宗性嗜书画,作花鸟、人物、山石,俱为妙品。作墨花墨石,间有如神品者。历代帝王善画,徽宗可谓尽意。所作《梦游化域图》,人物如半小之,累数十人,城郭宫室,旌幢鼓乐,仙嫔云雾霄汉,禽兽龙马,凡天地间所有物,色色俱备,为功甚至。令人起神游八极之感,不复知有人世间奇物也。”如此看来这个皇帝不是票友,近年来在北京嘉德拍卖会上,他的作品曾创2350万元的天价。当然这笔钱没有给他,不能成为他回到南宋的赎金,而《水浒传》、《金瓶梅》、《大宋宣和遗事》等文字无一例外地说他是末流皇帝。

这个末流皇帝尊道教,还自称教主道君皇帝,经常请道士人宫算命。道士说他5月5日出生不吉利,他就改成10月10日;仅仅因为他属狗,汴京城内屠狗就是违法行为。他的生活穷奢极侈,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尤其是派人搜刮江南“花石纲”,构筑“丰亨豫大”的园林,北宋政府历年财富挥霍一空。当地百姓都痛苦不堪,方腊、宋江农民起义因此爆发,金兵铁蹄长驱直入逼近汴京。徽宗画画的能耐这时派不上用场,只好颁布《罪己诏》,借口烧香仓皇逃往镇江金山寺,此后被金帝废为庶人。

“靖康之变”使北宋画上了句号,后妃、宗室、百官、教坊、技工、法驾、仪仗、冠服、礼器、珍玩、藏书、地图尽皆易主,这个不着调的皇帝不仅让人抢走了老婆,还被辱封为昏德侯,辗转关押于如今黑龙江省的依兰。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似乎很可怜的他在沉吟中度日:“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瑟,春梦绕胡舍。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滋味确实不怎么好冷遇中受尽精神折磨,悔恨、哀怨、凄凉的意味都刻在心中。“社稷山河都为大臣所误”,这就是他的认识,昏庸奢侈的欲望这时已经忘得一干二净。

他的第9个儿子赵构建立南宋政权之后,他派曹勋从金偷偷逃到南宋,交给儿子自己的背心,上面的字是:“你快来援救父母。”群臣都悲泣不已。他要曹勋在转述中“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让皇上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当年与李师师风花雪月,与周邦彦争文坛高低,与高俅在足球场赛艺,与蔡太师琴棋书画的他这时很让儿子为难,救回父兄之后,还能有皇帝做吗?于是被他曾经认为的“于夷狄之中,最微最贱”的女真部落折磨9年之后抑郁地辞世。宋金根据协议,将道君皇帝的遗骸运回临安,由宋高宗葬于永佑陵。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这首《燕山亭·见杏花作》据说是其绝笔,这样的文化底蕴面对野蛮的强者,缺少必要的对话平台,文明的弱者在文明没有成为力量之前无法强大。“或谓徽宗,乃南唐李后主后身,其然,岂其然乎?”

同类推荐
  • 明史讲义

    明史讲义

    《明史讲义》原是孟森先生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最初为北大内部发给学时使用的教材,后被中华书局等多家书版社整理出版,长期以来被作为各大学的教材使用。全书分两编:第一编总论,为提纲挈领的说明文字;第二编分为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部分,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评述。作者以正史《明史》为基础,以私修史及野史笔记等作为引证,将《明史》中诸多疑问勘正清楚。本书全书内容充实、轮廓清晰、考证翔实,具有极高的学术深度,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现代明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 调教南宋

    调教南宋

    张良臣这个成天只知道打架闹事无所事事的家伙终于受到了老天的惩罚,成为了众多穿越大军中的一员。而且很不幸,当张良臣来到南宋的时候,蒙古大军正席卷天下,他没能如众多穿越前辈那样纵意花丛指点江山。没奈何只好从头做起,一点点积攒实力,一点点扩大地盘,最后与蒙古大军争锋天下逐鹿中原。人多力量大,种田最伟大,张良臣用他的现代知识种出了一个大大的帝国来!
  • 穿越后宫不好混

    穿越后宫不好混

    神秘的穿越,未知的朝代,身为男儿的自己这么玩后宫的妃子,寂寞的宫女,一个个阴谋的背后,隐藏着惊天的秘密,只要往上爬才不被欺负,他决心推翻皇帝,自己做这个世界的主宰。
  • 回到五代末

    回到五代末

    唐朝末年,群魔乱舞,诸国林立,战火峰绕,百姓苦不堪言,到乾德二年(964年),北宋准备灭蜀,南方的统一似乎只剩下时间问题,而周游,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妇科大夫实习生,却阴差阳错的来到了这五代末期,本该注定的历史到了这里却打了个弯。而因为意外来到这里的主角,开始只不过想在这乱世中做个安分的隐士,后来却为了自己的命运周游在各种纷争复杂的势力中,雄才大略的赵匡胤,风流国主李煜,更有那闻名遐迩的大小周后,一切早已定下的命运,又因为他的到来,而变得云踪不定,而站在历史浪尖的他,又是否能让一段本已沉寂历史,从新走向一段新的高度?本书QQ群:109782145欢迎各位朋友前来讨论,有什么意见也可以提出一起交流。
  • 宁武之美:史话

    宁武之美:史话

    作为本书文字部分作者的我们,几十年来一直生活并工作在忻州这片被称为“晋北锁钥”的土地上,对全市所属十四个县、市、区的情况虽然不敢说了然于心,但自认为还略知一二。但是当我们接到撰写本书的任务,企图对宁武进行一番文字的梳理与介绍时,却蓦然发现,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和迷惘,自己过去对它的了解充其量只是一点点皮毛。
热门推荐
  • 青春泡沫

    青春泡沫

    三个姐妹,幼时一起生活在农村,一起成长;美好的向往,让她们从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来到了大城市.......生活的压力?攀比?追逐?玩物?报复?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一步步丧失自我,彻底沦丧,走向堕落.......有谁记得曾经的我们也是年少纯洁?又有谁想起过去的我们也是绚烂多彩?迷失的青春,究竟怎样能找的回来?
  • 盛世婚约:腹黑竹马诱青梅

    盛世婚约:腹黑竹马诱青梅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就是应该在一起的吗?在外人面前,苏致远是冷酷又帅气的;同时他也是温柔的,但是这只是赵瑾萱才能得到的福利。在赵瑾萱上大学时,她处了个男朋友,苏少心心念念了十几年的小媳妇,竟然被别的男人给惦记上了,他也只能去祝福她,但同时他的心也是痛的。在他从国外回来时一切物是人非,心爱的人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她了,苏少觉得他应该陪着她重新找回以前的她。青梅竹马系列宠文,微虐,情节虚构,请勿相信。
  • 赌上我一生的幸福

    赌上我一生的幸福

    有人说爱情就如一场赌博,付出的所有的爱,最美的青春年华的奉献,一颗心的全心全意的守望,一世情的为你所属的托付,一生全部的幸福希望,就是你下的赌注,至于什么样的结局,也许随着时间方能找到答案,其实,在爱情的赌博里面谁输输赢,也许并不是真的那么重要了,最重要的,是真心的去爱过,就好!
  • 祖龙传纪

    祖龙传纪

    荒时期,万物初开。龙作为神被洪荒世界的人们供奉。龙者这个世界龙的代言人。他们修龙力,变龙身,施龙法,行走在这世界上。在这群雄并居,万族并立的大时代,且看一个小村寨的少年是如何在命运的中挣扎而出,故事从这开始....
  • 用吾江山换汝笑颜

    用吾江山换汝笑颜

    你天真无邪的笑脸,却被我亲手扼杀;你实现梦想的步伐,却被我阻断。我用你,换了江山;如今,我想用这江山换回你熟悉的笑脸。。。。。。但,我们再不能回到从前。。。。。。
  • 家家都有优等生:38位状元家长的教子经

    家家都有优等生:38位状元家长的教子经

    本书讲述了38位高考状元的家长是怎样一步步将孩子培养成为优等生的。书中所选取的状元分别来自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江苏、浙江、湖南、四川、吉林、辽宁、黑龙江等18个省市,尽管他们各有来历,却都反映着一个共同的道理——父母的言传身教比学校的教育更重要。本书与其说是在讲道理,不如说是在讲故事;与其说是在讲教育,不如说是在讲生活——38位状元的家长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平实朴素地讲述了各家的状元教育经,值得每一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借鉴与学习。
  • 人类神秘现象破译

    人类神秘现象破译

    本书讲解的主要内容为神秘现象。在某些问题上,在资料客观翔实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也许其中的观点并不能为读者接受,但是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 微管理:激励的学问

    微管理:激励的学问

    本书分别从激励目的、激励程度、激励时机、激励方式、激励沟通等方面,选取了激励管理中的81个典型行为,按“问题界定 案例解析 实践指南 管理提升”四个模块,深入浅出地对员工激励工作中的81项管理行为进行了解析,并辅以漫画、情境、案例等表现形式,让管理者学会如何能最大限度地激活每一位员工。本书适合企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工作者、培训师、管理咨询师、高校人力资源 管理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 龙象风云

    龙象风云

    一少年被大学开除,整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一次意外,穿越到宋朝,成为一名武夫,机缘巧合下搅乱了一池浑水,让隐迹江湖的剑侠刺客们,一时都纷纷重出江湖。江湖上的传说很多,哪一个才是真相?
  •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本书荟萃的120篇精短美文寓意深邃、题材多样、趣味隽永。或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地阐明一个道理;或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件小事;或触景生情、感物咏志地抒写一种情怀;或由小及大、含蓄深邃地蕴藏一个哲理。每篇文章之后,都配有千余字的赏析文章,多为文学随笔或杂感的形式,意在与读者共同交流与欣赏好花之“花”,究在何处。一束馨香的花朵捧献给大家。读者朋友们,但愿您能喜欢它,珍爱它……